对联的对仗(一)
- 格式:doc
- 大小:13.42 KB
- 文档页数:3
对联对仗口诀大全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是由两个意义相对应、形式相对称的句子组成。
对仗口诀则是指对联中句子的字数、字形、韵律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对仗关系。
下面是一些对联对仗口诀的大全,供大家参考和欣赏。
1. 句分三句七字韵,字相对仗意相对。
这句对联的句子分为三句,每句七字,句子之间形成明显的对仗关系,字形相对称,意义相对应。
2. 一仄一平句平仄,两仄一平句平平。
这句对联的韵律是一仄一平、两仄一平,句子之间的平仄关系呈现出对称的结构。
3. 简单明了两仄平,五言绝句典范成。
这句对联的特点是简单明了,句子中有两个仄声与一个平声,体现了平仄关系的对称性。
并且使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达到了典范的效果。
4. 七言绝句高山水,句句平仄字字对。
这句对联使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描绘了高山水的景色。
每句的平仄关系形成了对称,每个字之间呈现出对仗的关系。
5. 十字口诀字字对,平仄相生仄平生。
这句对联的口诀表达了对联的特点,每个字都呈现出对仗的关系,平仄关系相生,形成了平仄对称的结构。
6. 一对对联双倍美,平仄对仗字字清。
这句对联表达了对联的美感,两个句子相互呼应,平仄对仗的关系清晰明了,给人以双倍的美感。
对联对仗口诀大全中的这些例子展示了对联的形式美和艺术韵味。
每个字、每个句子之间的对仗关系都体现了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对称的审美观念。
通过欣赏和学习对联对仗口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对联对仗口诀一览表文档
嘿,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一份超有趣的对联对仗口诀一览表文档。
平仄也很重要哟!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读起来那叫一个顺口,有节奏感。
想象一下,像唱歌一样,好听得很呢!
词性也要相对应,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比如“花”对“草”,“跑”对“跳”,是不是很简单又好玩?
还有哦,内容也要有关联。
不能上联说东,下联说西,得相互呼应,有个主题在里头。
再给大家举几个例子瞅瞅。
“春风吹绿柳”,那下联可以是“秋月照黄花”,是不是很妙?
还有“青山横北郭”,下联“白水绕东城”,是不是特别有意境?
呀,对联对仗就像是一场文字的游戏,咱们得玩得精彩,玩出花样。
只要记住这些口诀,多练习练习,咱们也能写出漂亮的对联来。
朋友们,赶紧试试吧,说不定你就是下一个对联高手哟!怎么样,这份对联对仗口诀一览表文档有没有让你心动呀?。
简单对仗工整的对联
1. 上联:春风吹绿柳下联:冬雪映红梅
- 例子:就像春风温柔地吹绿了柳树一样,那冬雪不也静静地映照着红梅嘛!
2. 上联:鸟飞天空阔下联:鱼跃水面宽
- 例子:你看鸟儿在天空中飞翔,天空多辽阔呀,可不就像鱼在水面欢快地跳跃,水面多宽广!
3. 上联:青山映绿水下联:白云绕蓝天
- 例子:哎呀,那青山和绿水的搭配多美妙啊,不正如同白云和蓝天相互依偎嘛!
4. 上联:花开满庭院下联:月照半轩窗
- 例子:想想看,花开得满满地布满了庭院,难道不似那月光柔和地照着半扇窗户吗?
5. 上联:繁星耀夜空下联:灯火暖人间
- 例子:哇,繁星璀璨地闪耀在夜空,这不就跟灯火温暖着人间一样嘛!
6. 上联:晨钟惊飞鸟下联:暮鼓伴归鸦
- 例子:你说那晨钟能惊起飞鸟,不就像暮鼓伴随着归鸦一样嘛!
7. 上联:细雨湿芳草下联:微风拂弱柳
- 例子:细雨把芳草都打湿了,这跟微风轻轻吹拂着弱柳有啥区别呀!
8. 上联:阳光暖大地下联:月色洒江天
- 例子:阳光暖洋洋地照着大地,那月色不也悠悠地洒在江天之上嘛!
9. 上联:桃花映双人下联:柳树伴独影
- 例子:嘿,那桃花映照着双人多浪漫呀,可柳树却只能伴着独影呢!
10. 上联:茶香溢满室下联:书韵绕全屋
- 例子:那茶香都能溢满整个屋子,书韵不也能萦绕全屋嘛!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对联对仗工整又简单易懂,还很有生活气息,真的很有意思呀!。
对联的对仗2、以格律论对,可以分为工对、宽对和邻对。
(1)工对:一副对联,如果做到了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奏对拍,再加上平仄对立,没有不规则重字,就可以认定为工对。
成都青羊宫八挂亭联:西出函关佛子拜;东来鲁国圣人参。
该联是写老子的。
老子西出函谷关,关令尹留老子著《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为周柱下史时,孔子曾向老子问礼。
词性、结构、节奏都是一致的,平仄又合乎联律要求(只有“佛”字为古入声,但处在非音步位置,不论),又没有出现不规则重字,堪称工对。
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联:水面文章风写出;山头意味月传来。
上下联的词性、结构、节奏完全一致,平仄无一字不对(“出”字古入声),属工对。
(2)宽对:如果不能完全做到工对,在某方面有宽松之处,就是宽对。
请看李渔题武汉老子祠联:天下名山僧占多,还须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世上好话佛说尽,又谁知五千妙论书自尊师。
此联的词性,只有一处有问题,就是上联“吾”为代词,下联“自”为介词。
平仄的问题较多:“峰”、“吾”失替;“上”、“话”、“说”失替;“知”、“千”失替,“论”、“自”失替;“下”、“上”失对;“占”、“说”失对;“留”、“知”失对。
特别是下联第一分句,七字全部为仄声(“佛”、“说”古入声),是非常罕见的。
所以此联虽然是出自大家之手的名联,只能算宽对。
淮安周恩来故居联:擎马列旗帜,佐革命伟业,丰功巍巍留青史;抱云水襟怀,持松柏气节,盛德昭昭映碧河。
联意自不必说,此联词性、结构、节奏均无问题。
平仄的问题较大。
从全联的用字看,属古声联。
上联“列”与“帜”失替,“命”与“业”失替;下联“柏”与“节”失替。
“列”与“水”失对,“命”与“柏”失对,“业”与“节”也失对。
只能算宽对。
工和宽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标准、界限。
既使今人视为工对的联,在古人看来却可能是宽对,这里的关键是标准不同。
在名词的使用上,古人严,今人宽。
今人认为,只要是名词就可成对;而古人则将名词是分为三十个小门类,必须小门类的字词相对才算工。
七字对联对仗格式
七字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文学形式,通常由两句七个字的对联组成。
在对联中,每个字的排列顺序和字数都有严格的要求,这被称为对仗格式。
七字对联的对仗格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平仄对仗:在对联中,每句话的韵律应该保持一致,即平声和仄声的排列应该相互对应。
例如:
莫道群芳争艳色,但愿人生乐意同
2. 韵脚对仗:在对联的末尾,即第四个字和第七个字应该是韵脚相同。
例如:
江山如画,秀色可餐;烟雨蒙蒙,婀娜多姿
3. 词义对仗:对联中的两句话应该有词义上的对称,即表达的意思相似或相反。
例如:
绿水长流,青山常在;白云悠悠,碧水连天
4. 形式对仗:对联的两句话在结构上应该相对称,即字数相同或相近,字形相似。
例如:
花香满院,蝶舞蜂喧;鸟语花香,绿树成荫
总之,七字对联的对仗格式很多,但是不管是哪种格式,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才能成为优美的文学艺术品。
- 1 -。
来源:《中国对联艺术》作者:苍舒二十九种对1、的名对(又名正对、切对)的名对者,正也。
凡用文章,正正相对。
上句安天,下句安地;上句安山,下句安谷;上句安东,下句安西;上句安南,下句安北;上句安正,下句安斜;上句安远,下句安近;上句安倾,下句安正。
如此之类,名为的名对。
初学作文章,须作此对,然后学其余也。
例句:东圃青梅发,西园绿草开;砌下花徐去,阶前絮缓来。
元兢曰:正对者,尧年、舜日:尧舜皆古之圣君,名相敌,此为正对;上用松桂,下用蓬蒿,松桂是佳木,蓬蒿是恶草,此非正对也。
2.隔句对(后人把它叫作扇格对)隔句对者,第一句与第三句对,第二句与第四句对,如此之类,名隔句对。
诗曰:昨夜越溪难,含悲赴上兰;今朝逾岭易,抱笑入长安。
释曰:第一句昨夜与第三句今朝对,越溪与逾岭对;第二句含悲与第四句抱笑对,上兰与长安对,句为隔句对。
3.双拟对。
双拟对者,一句之中所论。
假令第一字是秋,第三字亦是秋,二秋拟第二字,下句亦然。
如此之对名双拟对。
诗曰:夏暑夏不衰,秋荫秋来归;炎至炎难却,凉消凉亦追。
按:“拟”的意思是似,比。
意指第一第三两个重复出现的字,字义基本相同,所以也以意思相同的两个字去对,故称“准拟成对”。
这一格相当于修辞中的“间隔反复格”。
4.联绵对联绵对者,不相绝也。
一句之中,第二第三字是重字,即名为联绵对。
上句如此,下句亦然。
诗曰:看山山已峻,望水水仍清;听蝉蝉响急,思乡乡别情。
或曰:朝朝、夜夜、灼灼、菁菁、赫赫、辉辉、汪汪、落落、索索、萧萧、穆穆、堂堂、巍巍、诃诃,如此之类名联绵对。
按:联绵又作连绵。
什么叫做连绵?本来的意思是一种两个音节连缀成义面不能分割开的词——即指单纯词——如:饕餮、犹豫、仿佛、彷徨,都是不能分开解释的由两个音节组成的单纯词。
这格用“联绵”两字,显然与“连绵词”意义无关。
这一格便是修辞格中的连续反复格,即由可独立运用的和解释的、意义同一的单音调,连着运用,即属此格。
曾经有人把此格称为“巧变对”,但从所举的诗例看,“巧变对”不是这一格,而应是“双拟对”这一格。
经典对仗结婚对联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经典对仗(一)上联:金屋藏娇喜抱鸳衾开锦帐上联:一对鸳鸯湖泊游泳清波水下联:玉堂燕誉笑依鸿案进芳杯下联:成双彩凤森林栖楼梧桐枝上联:绣阁灯明鸳鸯并立齐欢笑上联:洞房花烛交颈鸳鸯双得意下联:妆台镜照凤鸾和鸣共吐心下联:夫妻恩爱和鸣凤鸾两多情上联:红雨花村交颈鸳鸯成匹配上联:银河双星石烂海枯同心结下联:翠烟柳驿和鸣鸾凤共于飞下联:人间伴侣天高地阔比翼飞上联:喜气满门春风堂上双飞燕上联:蟾影浮光皎月交明花烛夜下联:新事临阶丽日池边并蒂莲下联:龙缠应律祥去直逼星桥天上联:赐福赐祥生成佳偶今如愿上联:志同道合海阔天空双比翼下联:志同道合珍惜春光大有秋下联:意厚情深月圆花好两知心上联:陈酒佳酿笑谈光辉岁月老下联:高朋满座祝福美妙长经典对仗结婚对联(二)一对鸳鸯湖泊游泳清波水;成双彩凤森林栖楼梧桐枝。
千里良缘共贺联姻成大礼;百年佳偶定教偕老乐长春。
金屋藏娇喜抱鸳衾开锦帐;玉堂燕誉笑依鸿案进芳杯。
洞房花烛交颈鸳鸯双得意;夫妻恩爱和鸣凤鸾两多情。
绣阁灯明鸳鸯并立齐欢笑;妆台镜照凤鸾和鸣共吐心。
赐福赐祥生成佳偶今如愿;志同道合珍惜春光大有秋。
喜酒杯杯喜事喜逢喜日子;新风处处新人新开新家风。
志同道合海阔天空双比翼;意厚情深月圆花好两知心。
红雨花村交颈鸳鸯成匹配;翠烟柳驿和鸣鸾凤共于飞。
银河双星石烂海枯同心结;人间伴侣天高地阔比翼飞。
喜气满门春风堂上双飞燕;新事临阶丽日池边并蒂莲。
蟾影浮光皎月交明花烛夜;龙缠应律祥去直逼星桥天。
经典对仗结婚对联(三)1、喜酒喜糖办喜事盈门喜;新郎新娘树新风满屋新2、下联:无双国士缔良缘。
3、上联:凤翔鸾鸣春正丽;4、春满洞房双被暖花盈绣枕并头香5、玉镜人间传合璧;银河天上渡双星。
6、上联:椿萱并茂交柯树;下联:日月同辉瑶岛春。
对联的基本对仗格律要求对联的基本对仗格律要求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那么对联的基本对仗格律要求是什么?希望是下面的内容可以帮到大家~词有格律,骈文有规矩。
对联是从骈文、诗词衍变而来,所以对联也有格律。
对联的格律,就是要对仗。
所谓对仗,就是严格的对偶,像古代仪仗队排列两行,手持仪仗,两两相对。
对联对仗的格律要求有如下六项:1.字数相等对联可短可长。
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上联是多少字,下联也应当是多少字。
如果字数不相等,除极特殊情况,便不成为对联。
这是对联最起码的一条要求,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一条要求。
2.句式一致这里所说句式,指句子指句子节奏形式。
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指各种音响有一定规律的长短强弱的交替组合,在对联中,可以表示为音义的停顿。
相同字数的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节奏形式。
如五言联的节奏形式就不只一种:“二三”式: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
“二一二”式:挥毫|列|锦绣;落纸|若|云烟。
“二一一一”式:三强|韩|赵|魏;九章|勾|股|弦。
“一四”式: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3.词性相当词性,或说词类,在上下联对应位置,应当相同或相近。
在现代汉语中,词可分为十一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属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以上属虚词。
对仗要求,原则上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传统对仗习惯,有更严格的要求,又有宽松的地方。
更严格的要求是,名词还分若干小类:天文、地理、宫室、器物、草木、鸟兽、形体、人+事、人伦等等,一般要求小类相同或相近的词相对。
古代划分的“实字”、“虚字”,跟现在的实词、虚词不尽相同。
如古代把某些动词和某些形容词归入虚字,所以某些动词与某些形容词相对也是可以的。
对仗有工对和宽对之分。
工对,原则上相对的词要词性和词的小类相同,宽对,原则上也要词性相同。
4.结构相应这是说上下联在语法结构上互相照应,彼此对称。
二十八种对仗方法本讲主要讲解28种对仗方法《对仗二十八种对仗方法》对仗是中国楹联最根本的特征,何为对仗?古人谓之“实对实,虚对虚”、“有无虚与实,死活兼重轻”(《缥湘对类》)。
今人则总结为“六要素说”。
不过,这仅仅理论上的清规戒律,在实际对联创作中,其对仗却是千变万化、异彩纷呈的。
当然,万变不离其宗,“对仗”的核心原则总是贯串其中。
否则,无以名之对联。
对联有多少种对仗方式?古今有很多人从不同角度提出过种种模式,如“工对、宽对、借对、自对、蹉对”等等,大多己约定俗成。
本文试从格律、联意、内容、语体、句式等几方而概括总结一下各种主要的对仗方式。
格律论对每一种格律体文学(又谓韵文)皆有其严格格律。
对联的格律即为“对仗”,即“六相”,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对应、节奏相同、平仄相谐、意义相关。
根据对仗的宽严水准,可分为工对、宽对、失对三种。
(一)工对工对也就是严对,要求严格遵守对仗的“六相”原则,尤其是词类相当、结构相对应、节奏相同三个基木原则。
特别是词类对仗,要求所对仗的词属于同一小类。
在我国传统的诗联创作中,词可划分为28小类。
即“天文类、地理类、时令类、宫室类、器物类、衣饰类、饮食类、文具类、文学类、植物类、动物类、形体类、人事类、人伦类、代名类、方位类、数目类、颜色类、干支类、人名类、地名类、同义连用字类(如“格调”)、反义连用字类(如古今)、连绵字类、重叠字类、副词类、连介词类、助词类。
试看福建福州小西湖一联:“桑柘几家湖上社;芙蓉十里水边城。
”“桑柘”、“芙蓉”同属植物类,“几”与“十”同属数词类,“湖”与“水” 同属“地理类”,“上”与“边”同属方位类,“社”与“城”同属宫室类,诚工对也。
小类相对中,数目、体形、颜色、方位更是自成一格。
见下:数目对:“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
”(五丈原联)体形对「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岳阳楼联)颜色对:“莫到街头寻白雪;应知室内有红颜。
一、名词对名词
1.高潭悬日月;
深水映春秋。
2.云锁山中月;
日移窗上梅。
二、动词对动词
1.去草搜奇石;
留云补断山。
2.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
三、形容词对形容词
1.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2.暖风吹柳绿;
春雨染桃红。
◎石磊
四、量词对量词
1.千朵莲花三尺水;
一湾明月半亭风。
2.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五、副词对副词
1.少目焉能识文字;
欠金安可望功名。
2.晴浴狎鸥分处处;
雨随神女下朝朝。
站
楹联的对仗,就是指上下联的句子结构相同,词性相当,节奏相应。
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即“正对”关系。
这种对应关系被称为“词性对仗”。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
请欣赏下面这些楹联: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对仗的种种类格-对联知识关于对仗的讲究,古人总结出许多类格。
《文心雕龙》说对仗有四种对,即言对、事对、正对、反对。
《诗苑类格》说:唐上官游韶谓诗有六对。
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茅是也;三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对,春树秋池是也。
后来,这种对仗类格日渐增加,《文镜秘府论》综合元兢《髓脑》的六种对,皎然《诗议》的八种对及崔氏《唐朝新定诗格》的三种对,合而为二十九种对。
这二十九种对中,或许由于千载以前在海外写定,或许辗转传抄,错误脱漏之处很多。
因此有些例句,使人感到义例不明,无所适从。
另外,前人所流传下来的各种对仗类格,有的是属讲究如何字面对仗的;有的是属于琢磨句式对仗的。
为便于理解,现在将它们分为用字对仗法与琢句对仗法,分述如下。
(一)用字对仗法1.正名对──又名的名对、名正对正名对的特点在于正。
凡作对联,正正相对。
上句安天,下句安地;上句安山,下句安谷;上句安东,下句安西;上句安南,下句安北。
像这样的对仗称为正名对。
初学对联,宜用正名对。
如:东圃青梅发,西园绿草开。
上联中的东与西。
园与圃、青与绿、梅与草、开与发都是正名对。
又如: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
迎、送与去、来都是广义词,东南、西北都属于方位词的范畴,所以是正名对。
又如: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云光鬓里薄,月影扇中新。
2.双拟对所谓双拟对是在上下两联中,以一物比拟另一物,即比、兴的比。
如:议月眉欺月,论花颊胜花。
上联中有两个月字,中间隔以眉欺二字;下联提到两个花字,中间嵌入颊胜二字。
字虽重复出现,但却是两个复合词中的主要成分。
有独立的意义。
而上下两联,用了两个比喻,所以叫双拟。
又如:夏暑夏不衰;秋阴秋未归。
3.叠字对,又称连珠对,或联绵对。
如:望日日已晚;怀人人下归。
烟离离万代,雨绝绝千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
像这样一文再读,二字双来,语意联绵,则称叠字对、连珠对或联绵对。
对联对仗口诀一览表上平声篇【一东】天对地,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曰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
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河对汉,绿对红。
雨伯对雷公。
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
云叆叇,曰曈朦。
蜡屐对渔篷。
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
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
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山对海,华对嵩。
四岳对三公。
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
清暑殿,广寒宫。
拾翠对题红。
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
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曰省冬烘。
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二冬】晨对午,夏对冬。
下饷对高舂。
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垂钓客,荷锄翁。
仙鹤对神龙。
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
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
花萼楼间,仙李盘根调国脉;沉香亭畔,娇杨恃宠起边风。
清对淡,薄对浓。
暮鼓对晨钟。
山花对石菊,烟锁对云封。
金菡萏,玉芙蓉。
绿绮对青锋。
早汤先宿酒,晚食继朝饔。
唐库金钱能化蝶,延津宝剑会成龙。
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岱宗遥望,儿孙罗列丈人峰。
繁对简,叠对重。
意懒对心慵。
仙翁对释伴,道范对儒宗。
花灼灼,草葺葺(茸茸)。
浪蝶对狂蜂。
数竿君子竹,五树大夫松。
高皇灭项凭三杰,虞帝承尧殛四凶。
内苑佳人,满地风光愁不尽;边关过客,连天烟草憾无穷。
【三江】奇对偶,只对双。
大海对长江。
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釭。
朱漆槛,碧纱窗。
舞调对歌腔。
汉兴推马武,诛夏着龙逄。
四收列国群王伏,三筑高城众敌降。
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弄玉;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
颜对貌,像对庞。
步辇对徒杠。
停针对搁竺,意懒对心降。
灯闪闪,月幢幢。
揽辔对飞艭。
柳堤驰骏马,花院吠村尨。
酒量微洒琼杳颊,香尘没印玉莲双(原字=左足右双)。
诗写丹枫,韩文幽怀流节水;泪弹斑竹,舜妃遗憾积湡江。
【四支】泉对石,干对枝。
吹竹对弹丝。
山亭对水榭,鹦鹉对鸬鹚。
九种常见对仗对仗,是一种富有韵律美和形式美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文学、诗词、对联等领域广泛应用。
它通过词语、句式的对称和平整,营造出和谐、平衡的美感。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九种常见的对仗类型。
第一种是“正对”。
正对是指上下句在内容上相互补充、相互映衬,从不同角度阐述同一主题。
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与“白鹭”相对,“翠柳”与“青天”相对,分别从不同的生物和环境方面描绘出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第二种是“反对”。
反对则是上下句在意思上相反或相对,形成鲜明的对比。
像“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横眉冷对”与“俯首甘为”、“千夫指”与“孺子牛”,通过强烈的反差,表现出作者的立场和态度。
第三种是“串对”,也叫“流水对”。
这种对仗上下句在意义上承接连贯,有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
比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因为想要看得更远,所以要再登上一层楼,逻辑关系清晰。
第四种是“工对”。
工对要求对仗非常严格,不仅词类要相对,而且词语所属的门类也要相同。
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对“清泉”,“松间”对“石上”,“照”对“流”,名词对名词,方位词对方位词,动词对动词,极其工整。
第五种是“宽对”。
与工对相比,宽对的要求相对宽松一些,只要词性相同、结构大致相对即可。
例如“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酒债”与“人生”、“寻常”与“七十”,虽然在门类上不那么精准,但整体对仗也算和谐。
第六种是“借对”。
借对是利用一字多义或同音异义的特点来对仗。
比如“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云”,借“月”的“月份”之义与“云”相对。
第七种是“扇面对”。
扇面对又称隔句对,即第一句与第三句相对,第二句与第四句相对。
像“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缥缈巫山女”与“殷勤湘水曲”相对,“归来七八年”与“留在十三弦”相对。
第八种是“当句对”。
当句对是在一句之中某些词语自成对仗。
比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风急”对“天高”,“渚清”对“沙白”。
对联对仗的十七种方法很多人在写对联的时候不考虑对联的原有的写作规则,但从自身的意愿进行创作,最后的结果自然是不伦不类毫无新意,论及对仗之方法,不论选择何种对仗形式,皆必须注意如何构思,如何用字、措词、造句,诗意方能贯串。
其词意方面,有取其相对者,如:“悲”对“喜”、“善”对“恶”、“新”对“旧”等,有取其相似者,如“天长”对“地久”、“父慈”对“子孝”等,有取其相关者,如“江风”对“海雾”、“狂风”对“骤雨”、“珊瑚”对“玳瑁”、“青草地”对“白云天”等。
然词性方面,宜取其相同者方能成对。
我国文法上之词性,共分九种,称之为“九品词”。
其中名词、代名词为实字类,其它动词、状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叹词、助词等为虚字类。
亦有将动词与状词列入实字类者。
诗中所用以名词、代名词、动词、状词居多,副词、介词、连词较少,至如叹词与助词等则更少。
对偶即是一联两句之中,其句型与词性之排列相同也。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状词对状词。
且其词句之组成型态,亦应相同。
如单字词与单字词相对,双字词与双字词相对,三字词与三字词相对等。
于今且将前人常用之对法,举其可为模范者,说明于下,以为初学者之参考。
一、实字对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杜甫: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中对仗以实字居多,故称为“实字对”。
二、虚字对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诗中对仗以虚字居多,故称为“虚字对”。
三、错综对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之八)柳絮打残连夜雨,桃花吹散五更风;此种对法,即前章所谓之“倒装句”法。
四、连珠对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王绩:野望)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杜甫:滟滪)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杜甫:暮归)此即“迭字”对法。
五、人物对黄公石上三芝秀,陶令门前五柳春;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对中以“人物”之典故为主轴。
对联格律技巧对仗-对联知识对联格律技巧对仗浅淡(一):马蹄韵浅淡对联格律最重要的,为两条联律,分别是句中平仄和句脚平仄。
句中平仄,指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以下所举的,皆是正格,变格不计在此例)一言句:仄二言句:仄仄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四言句:平平仄仄五言句: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一至七言,最为常用,八言以上,视节奏而定。
句脚平仄,指对联一边若干句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每边一句:仄二句:平,仄三句:平,平,仄四句:仄,平,平,仄五句:仄,仄,平,平,仄六句:平,仄,仄,平,平,仄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以此类推。
举例如下,每边二句: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上联,句中平仄,为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句脚合每边二句规则,分别是,忧[平]面[仄]下联相反。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下联,句中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句脚,[老]仄头[平]平仄几乎相反相对,意境也是,平仄也可一三五不论的。
其他的长句,也大同小异。
刚才举的,是例子,其他长的,也一样,另外,句中平仄,还可以用相反的,书上允许,看如何与句脚来搭配了如句中平仄四言句是[平平仄仄],你如果出上联,也可以用仄仄平平,与句脚相组合,举例你想出每边三句的上联,比如说分别是(四,五,六)的句子,句脚公式是,平,平,仄,这时,你就可以组合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这些都合联律要求的,其他的依此类推(具体参照句中平仄规则)。
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只能按照句中平仄的规定来组合,不能按你自己随心所欲的创造来组合联律和诗律一样,不能犯[孤平],不能犯[三平尾],[三仄尾],上下联尽量不能同字具体参考[诗律要求]记住这些,你大概就可以把握住对联格律的精华了。
对联格律技巧对仗浅淡(二)对联,对仗其实就是诗词的对偶,汉语之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的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对偶,早如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春联对对子大全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下面请欣赏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春联对对子大全。
欢迎阅读春联对对子大全11) 上联:古柳荫中来走马;下联:好花深处有鸣禽2) 上联:豪情振笔歌新岁;下联:骏马加鞭奔坦途3) 上联:好借春风酬壮志;下联:快催骏马跃前程4) 上联:好凭妙手书鹏赋;下联:当显雄才唱大风5) 上联:好雨知时群卉盛;下联:春风得意四蹄轻6) 上联:红旗辉映神州地;下联:骏马喜迎大治年7) 上联:红旗招展九州画;下联:骏马奔腾万里春8) 上联:红旗指引强邦路;下联:骏马驰骋富国途9) 上联:红霞瑰丽铺云路;下联:骏马奔腾荡柳烟10) 上联:宏图锦绣众人绘;下联:大道逶迤万马驰11) 上联:鸿雁翔云迎旭日;下联:青骝夺路起桃烟12) 上联:蛇舞取胜除暴安良政局稳;下联:马到成功兴益除弊国力强13) 上联:千帆竞发几经风雨几经浪;下联:万马奔腾一路凯歌一路春14) 上联:气贯长虹四化征途催战马;下联:志凌霄汉十亿英雄唱新歌15) 上联:快马加鞭协力同心跟党走;下联:葵花吐蕊栉风沐雨向阳开春联对对子大全21) 上联:春花吐艳香千里;下联:快马加鞭跃九州2) 上联:春江花月宜人景;下联:龙马海风强国图3) 上联:春日寻芳骑骏马;下联: 国家思治用贤才4) 上联:春天点点芭蕉雨;下联:马步声声杨柳风5) 上联:春阳送暖芳菲地;下联:骏马奔驰锦绣程6) 上联:春寓枝头歌唤马;下联:马驰大道喜迎春7) 上联:春寓枝头迎佳节;下联:福在心里接马年8) 上联:辞年喜饮三蛇酒;下联:贺岁争描八骏图9) 上联:大道扬鞭驰骏马;下联:高天阔地展雄才10) 上联:大路长征驰骏马;下联:中华伟业展雄才11) 上联:大鹏俯视万春寨;下联:天马驰骋五里街12) 上联:大鹏欢喜天空阔;下联:骏马何愁道路长13) 上联:大鹏展翅青云路;下联:骏马奔驰浩荡春14) 上联:得意春风催骏马;下联:及时惠雨润鲜花15) 上联:东方古国红旗舞;下联:大路长征骏马驰16) 上联:柳拂春风马蹄得意奔新路;下联:云蒸丽日喜鹊登枝报福音17) 上联:丽日蓝天万树繁花争早放;下联:阳关大道千骑骏马着先鞭18) 上联:乐辞鼠岁处处丰收人人乐;下联:歌颂牛年家家富裕户户歌19) 上联:老马识途奋驾长车奔富路;下联:银蛇献岁昭苏万物舞东风20) 上联:老骥伏枥退休续谱夕阳曲;下联:苍松傲雪余生再唱春牛歌21) 上联:冬去蛇留诗意里;下联:春来马入画图中22) 上联:冬去蛇留诗意美;下联:春来马跃画图新23) 上联:飞驰骏马鞭高举;下联:欢庆新年酒满斟24) 上联:风尘一路马蹄碎;下联:爆竹千家春意浓25) 上联:风光秀丽随春展;下联:道路逶迤任马驰。
对仗练习辞-对联知识
(一)
骨对皮,怪对奇,合对离。
吹牛对拍马,击鼓对升旗,穿衣对脱帽,爱子对娇妻,烤鸭对烧鸡,春分对夏至,元曲对唐诗。
闻犬吠,听猿啼。
修阔路,筑长堤。
西门庆,司马懿。
奔湖北,驻广西。
打草惊蛇,吹箫引凤。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厉兵秣马,斩将搴旗。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雾重难知天早晚,雪深那晓路高低。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二)
富对穷,铁对铜,补对缝。
走兽对爬虫,白虎对青龙,立春对雨水,半夏对全虫,南山对北海,暴雨对狂风。
中外异,古今同。
千岁鹤,百年松。
甲子年,壬申月。
红颜女,白发翁。
三门峡,五老峰。
金迷纸醉,酒绿灯红。
纵虎归山,引狼入室。
牛郎织女,樵子渔翁。
纤腰窈窕,睡眼惺松。
轻烟袅袅,细雨濛濛。
盆中蟋蟀,洞里蜈蚣。
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
点通。
两手直伸三界外,一心横到九泉中。
对联的对仗(一)
第六讲属对精华全对仗
撰联要旨必关联
──对联的对仗
对仗是对联的首要特征,是对联这一文体区别于其他任何文体的主要标志。
(一)什么是对仗呢?
《辞海》的解释是:“指诗文词句的对偶。
”什么是“对偶”呢?《辞海》的解释是:“修辞格上辞格之一。
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反或相关的意思。
”
倪宝元编写的《修辞》,给“对偶”下的定义是:“对偶就是把
一对结构相同或结构相似,字数相等的句子或词组排列起来,表达相似、相关或相等相反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看了这样的解释,我们对“对偶”已有所了解,但总觉得“对仗”就是“对偶”,二者似乎没有什么区别。
其实呢,二者虽然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却存在不同的地方。
首先,从本质上说,“对偶”是修辞格,而“对仗”是诗词、对联创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
其次,从包涵的内容上说,“对偶”要求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应、词性相同、意思相关”,“对仗”则要求诗词、对联在“对偶”的基础上,还必须做到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声调平仄相对,并且避免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比如,鲁迅《纪念
刘和珍君》:“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这两句话完全符合“对偶”的要求,应视为“对偶”。
但由于声调的平仄不相对,在相应位置上又重复使用“使我”、“不忍”四个字,所以不能称为“对仗”。
还是鲁讯的语句,在《自嘲》中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除满足了“对偶”的要求外,还满足了“对仗”的要求,没有重复使用字词,平仄也相对,应称其为“对仗”。
再次,从适用范围说,“对偶”可以适用于各种文体,古代诗歌、散文运用尤为频繁;“对仗”则应用于格律文学的诗、词、曲、对联和骈文。
(二)对仗的基本要求
确切地说,对联的六个基本规则都属对仗的要求。
这里重点讨论词性对品、结构对应和节律对拍。
1、词性对品。
《联律通则》(修订稿)第二条:“词性对品。
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这里明确提出使用“词性对品”这个概念。
“词性”这个词,在《辞海》等年代较久的工具书中,没有这
个词条,其原因是,该词是新词汇,在现代汉语语法推行之后才出现。
如果从1898年出版《马氏文通》算起,“汉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