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药理学麻醉药
- 格式:ppt
- 大小:316.02 KB
- 文档页数:11
麻醉药理问答题总结麻醉药理问答题总结1.全麻四个分期:镇痛期:从麻醉开始到意识消失,痛、触、听觉依次消失;兴奋期:从意识消失到眼睑反射消失,病人出现兴奋状态,例如:各种反射亢进、血压上升等。
外科麻醉期(维持期):从兴奋期末到自主呼吸接近停止。
病人由兴奋转入安静,肌张力逐渐减弱。
延髓麻醉期(麻醉中毒期):病人所有反射消失,呼吸、心跳停止2.当吸入浓度恒定时,易溶性麻醉药经肺循环迅速从肺泡被移走,大量溶解在血液中。
醒;②苯二氮卓类药过量中毒的诊断和解救。
对于可疑为药物中毒的昏迷病人,可用此鉴别。
如果有效,基本上肯定是苯二氮卓类中毒;③对ICU中长时间用苯二氮卓类控制躁动、施行机械通气的病人,如果要求恢复意识,停用机械通气,可用此药拮抗苯二氮卓类作用。
11.巴比妥类的不良反应主要有:①后遗效应;②呼吸抑制;③耐受性、依赖性;④变态反应。
PA、Pa、Pbr上升慢,则麻醉诱导期延长,苏醒也慢。
3.血/气分配系数小者,如难溶性的N2O,PA、Pa、Pbr上升快则麻醉诱导期短,苏醒快。
3.血容量扩充剂主要用途和不良反应有哪些?血容量扩充剂:是一类高分子物质构成的胶体溶液,具有近似或高于生理值的胶体渗透压,进入血液后可起暂时替代和扩充血浆容量的作用。
不良反应:1.类变态反应或变态反应2.降低机体抵抗力3.凝血障碍4.热源反应5.肝功能损害5.麻醉前用药:1.防止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的心率减慢;2.抑制腺体分泌(唾液腺、呼吸道腺体等);3.一定程度防止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4.降低胃肠道张力,减少肠蠕动。
6.拮抗新斯的明引起的心率减慢:非去极化性肌松药(泮库溴胺、哌库溴胺)过量(呼吸抑制),可用新斯的明解救,但可引起心动过缓。
可事先或同时使用阿托品对抗。
7.试述局麻药中毒反应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表现:局麻药的毒性反应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肌肉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的早期表现有头昏、眼花、耳鸣、目眩等,如不尽快发现及处理可导致神志很快消失。
第一章:总论第1节:绪言1.研究机体对药物的科学:(D)A.2.可用于机体,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用于方案生育的化学物质称为:(A)A.3.药理学是研究:(D)A.药物效应动力学B.药物代谢动力学C.药物的学科D.药物与机体互相作用的规律与原理第2节:药物效应动力学1.受体冲动剂是指:(C)A.只具有内在活性B.只具有亲和力C.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D.既无亲和力又无内在活性E.以上都不是2.以下对选择性的表达,哪项是错误的:(B)A.选择性是相对的B.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C.是药物分类的根据D.是临床选药的根底3.增强机体器官机能的药物作用称为:( B):(A)A.治疗量 B.无效量 C.极量 D.LD505.甲、乙两个药,甲药内在活性小于乙药,但与受体亲和力大于乙,那么:(C)A.甲药效能>乙药B.乙药效价>甲药C.甲药效价>乙药D.甲药效价<乙药 E.乙药效能<甲药磺胺甲噁唑后发生溶血反响,此反响与以下何种因素有关:(B)7.某患者因伤寒高热,医生给予阿司匹林退热,此药物作用为:(A)〔8~10题共用选项〕A.兴奋作用与抑制作用B.选择作用C.预防作用与治疗作用8.按对人体的利弊而分〔D〕9.按对机体器官功能的影响而分〔A〕10.皆对人有利〔C〕第3节:药物代谢动力学1.弱酸性药物在胃中和:(C)A.不吸收B.大量吸收C.少量吸收D.全部吸收2.酸化尿液可使弱碱性药物经肾排泄时:(D)A.解离增加,再吸收增加,排除减少B.解离减少,再吸收增加,排除减少C.解离减少,再吸收减少,排除增加D.解离增加,再吸收减少,排除增加E.解离增加,再吸收减少,排除减少3.药物的肝肠循环可影响:(C)A.4.一般常说药物的半衰期是指:(B)A.药物被吸收一半所需的时间B.药物在血浆中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C.药物被破坏一半所需的时间D.药物排出一半所需的时间E.药物毒性减弱一半所需的时间5.患者,男性,18岁,因患流脑入院。
第三章局部麻醉药一、单项选择题1、用于各种局麻的全能局麻药是()A.普鲁卡因B.丁卡因C.利多卡因D.布比卡因2、浸润麻醉时局麻药中加入少量肾上腺素的目的是()A.减少吸收中毒,延长局麻时间 B.抗过敏C.预防心脏骤停D.预防术中低血压3、普鲁卡因一般不用于()A.蛛网膜下腔麻醉B.硬膜外麻醉C.传导麻醉D.表面麻醉4、蛛网膜下腔麻醉时合用麻黄碱的目的是()A.预防麻醉时出现低血压B.延长局麻时间C防止中枢抑制D.防止过敏反应5、局麻药中毒时的中枢症状是()A.出现兴奋现象B.出现抑制现象C.先兴奋后抑制 D.以上都不是6、普鲁卡因过敏性休克首选()A.肾上腺素B.麻黄碱C.去甲肾上腺素 D.异丙肾上腺素二、多项选择题1、局麻药的用法有()A.蛛网膜下腔麻醉B.硬膜外麻醉C.传导麻醉D.表面麻醉 E.浸润麻醉2、普鲁卡因常用于()A.蛛网膜下腔麻醉B.硬膜外麻醉C.传导麻醉D.表面麻醉 E.浸润麻醉3、普鲁卡因应避免与()合用A.磺胺类药B.洋地黄类药C.胆碱酯酶抑制药D.肾上腺素4、普鲁卡因最严重的毒性反应是()A.昏迷B. 呼吸抑制C.血压下降D.心搏停止5、临床常用的局麻药有A.普鲁卡因B. 利多卡因C.丁卡因D.布比卡因6. 普鲁卡因常用于()A.局麻B. 全麻C.封闭D.降压7. 普鲁卡因应避免与()合用A.磺胺药B. 洋地黄类药C.胆碱酯酶抑制药D.肾上腺素三、填空题1.常用局麻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在局麻药作用下痛觉先消失,其次是__________、和_______。
3局麻药对神经的麻醉顺序。
4、普鲁卡因用于。
5.普鲁卡因一般不用于,常用于。
6、普鲁卡因应避免与合用四、判断题1、普鲁卡因一般不用于表面麻醉( )2、普鲁卡因皮试阴性者也可能发生过敏反应()3、利多卡因可用于各种局麻()4、普鲁卡因用于局麻和封闭()5、普鲁卡因大量吸收可引起毒性反应( )6、普鲁卡因有过敏史者禁用()7、普鲁卡因首次应用应做皮试()五、问答题1、简述普鲁卡因的作用用途2、普鲁卡因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3、局麻药的用法第四章镇静催眠药一、单项选择题1.大剂量不产生麻醉作用的镇静催眠药()A.地西泮 B.苯巴比妥 C.异戊巴比妥 D.硫喷妥钠2.镇静催眠宜选()A.巴比妥B.苯妥英钠C.氯丙嗪 D.地西泮3.苯巴比妥过量中毒,为了促进其快速排泄()A.碱化血液和尿液,增加肾小管再吸收B.碱化血液和尿液,增加肾小管再吸收C.碱化血液和尿液,减少肾小管再吸收D.都不是4.巴比妥类药物随剂量由小到大依次表现为()A.镇静、催眠、抗惊厥、麻醉 B.催眠、镇静、麻醉、抗惊厥C.镇静、催眠、麻醉、抗惊厥D.镇静、抗惊厥、麻醉、催眠5.治疗癫痫持续状态首选()A.水合氯醛静脉注射B.苯巴比妥静脉注射C.硫喷妥钠静脉注射D.地西泮静脉注射6.临床常用于治疗癫痫大发作和癫病持续状态的巴比妥类药物是()A.戊巴比妥B.硫喷妥钠C.司可巴比妥D.苯巴比妥7.巴比妥类急性中毒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昏睡B.紫绀C.血压下降D.呼吸中枢麻痹二、多项选择题1、地西泮用于()A.抗焦虑B.镇静催眠C.中枢性肌肉松弛D.抗惊厥抗癫痫2. 地西泮用于()所致的惊厥A.破伤风B.子痫C.小儿高热D.药物中毒3.地西泮用于()A.焦虑症B.失眠症C.麻醉前给药D.抗惊厥抗癫痫4.地西泮禁用于()A.孕妇B.授乳妇C.青光眼D.重症肌无力5.巴比妥类药物的作用有()A.镇静 B.催眠 C.抗惊厥 D.麻醉6、巴比妥类急性中毒处理措施是()A.排除毒物B.支持疗法C.对症疗法D.预防并发症7、苯巴比妥用于()A.抗惊厥B.癫痫大发作C.癫痫持续状态D.麻醉前给药二、填空题1、较小剂量镇静催眠药可产生_______作用,较大剂量时起-_______作用。
《药理学》教学大纲Pharmacology课程代码:总学时:56学分:3.5理论学时:56 实验(上机)学时:0适用专业:课程性质:必修撰稿人:审定人: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药理学作为药物治疗学的理论基础,为临床防治疾病、合理用药提供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之间的桥梁课。
在药理学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丰富药理学理论。
药物的研究和应用除了要尊重科学规律,还要依靠法律,法规和指导原则,以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
药理学与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有广泛联系,与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及精神病学等护理学密切相关。
本课程为必修课,是临床专业学生所学重要课之一,为后继所修内、外、妇、儿等专业课奠定了基础。
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1.阐明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2.药效学和药动学是新药研究、开发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药理学的理论和研究进展为阐明生物机体的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学现象提供重要的科学资料,是推动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严格按照大纲的规定,即要注重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又应当掌握具体药物的药理学内容,包括药物的作用与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药动学特点等。
在掌握“重点药”的基础上,了解或熟悉“非重点药”与“重点药”的异同及其主要特点。
(三)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突出重点和难点,理论联系实际。
反对填鸭式,采用启发式,选用灵活多样先进教学方法;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课程理论教学第一章药理学总论4学时第一节绪论 1学时知识点:1.药理学的概述:药物的概念及特性, 研究药物的学科,药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一章:总论第1节:绪言1.研究机体对药物的科学:(D)A.药物学B.药效学C.药物化学D.药动学E.配伍禁忌2.可用于机体,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用于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称为:(A)A.药物B.制剂C.剂型D.生物制品E.生药3.药理学是研究:(D)A.药物效应动力学B.药物代谢动力学C.药物的学科D.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与原理E.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第2节:药物效应动力学1.受体激动剂是指:(C)A.只具有内在活性B.只具有亲和力C.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D.既无亲和力又无内在活性E.以上都不是2.下列对选择性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B)A.选择性是相对的B.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C.是药物分类的依据D.是临床选药的基础E.大多数药物均有各自的选择性3.增强机体器官机能的药物作用称为:( B)A.苏醒作用B.兴奋作用C.预防作用D.治疗作用E.防治作用4.药物副作用是在下述哪种剂量时产生的不良反应:(A)A.治疗量 B.无效量 C.极量 D.LD50 E.中毒量5.甲、乙两个药,甲药内在活性小于乙药,但与受体亲和力大于乙,则:(C)A.甲药效能>乙药B.乙药效价>甲药C.甲药效价>乙药D.甲药效价<乙药 E.乙药效能<甲药6.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患者使用磺胺甲噁唑后发生溶血反应,此反应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B)A.病理因素B.遗传C.年龄D.过敏体质E.毒性反应7.某患者因伤寒高热,医生给予阿司匹林退热,此药物作用为:(A)A.对症治疗B.对因治疗C.局部作用D.预防作用E.毒性作用(8~10题共用选项)A.兴奋作用与抑制作用B.选择作用C.预防作用与治疗作用D.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 E.毒性作用与过敏反应8.按对人体的利弊而分(D)9.按对机体器官功能的影响而分(A)10.皆对人有利(C)第3节:药物代谢动力学1.弱酸性药物在胃中和:(C)A.不吸收B.大量吸收C.少量吸收D.全部吸收E.全部灭活2.酸化尿液可使弱碱性药物经肾排泄时:(D)A.解离增加,再吸收增加,排除减少B.解离减少,再吸收增加,排除减少C.解离减少,再吸收减少,排除增加D.解离增加,再吸收减少,排除增加E.解离增加,再吸收减少,排除减少3.药物的肝肠循环可影响:(C)A.药物作用发生的快慢B,药物的药理活性 C.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 D.药物的分布 E.药物的毒性4.一般常说药物的半衰期是指:(B)A.药物被吸收一半所需的时间B.药物在血浆中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C.药物被破坏一半所需的时间D.药物排出一半所需的时间E.药物毒性减弱一半所需的时间5.患者,男性,18岁,因患流脑入院。
药理学目标检测题及参考答案鹿怀兴主编《药理学》第一版(兰色字新宋体为参考答案)第1章总论一、名词解释1.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科学。
2.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影响,既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包括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
3.毒性反应:是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敏感性过高引起的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的反应。
4.受体激动剂:指对受体既有亲和力,也有内在活性的物质(或药物)。
5.内在活性:药物兴奋受体的能力。
6.生物利用度:药物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
7.首过消除:某些口服药物在首次通过肠粘膜及肝脏时,部分药物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8.半衰期: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9.特异质:是由于遗传异常并在药物的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应。
10.耐受性: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较低,必须应用较大剂量方可呈现应有的治疗作用,称为耐受性。
11.成瘾性:反复使用某些药物,使机体对该药产生依赖现象,停药时可产生戒断症状的药物。
如吗啡。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后,患者对药物产生的主观和客观上需要连续用药的现象。
可分为精神依赖性和躯体依赖性。
)麻醉药品:是指具有依赖性潜力,不合理使用或者滥用可以产生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即成瘾性)的药品、药用原植物或者物质,包括天然、半合成、合成的阿片类、可卡因、大麻类等。
12.联合用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或短时间先、后应用。
13.常用量:比最小有效量大,比极量小的量,既为常用量。
二、填空题1.药物不良反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许多,一般说,药物分子______ 、脂溶性_______、溶解度_______、解离度____者易吸收。
3.弱酸性药物在弱碱性环境中,解离度_____,分子极性_______, 脂溶性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