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减量或停药。
4 中毒期(延脑麻痹期): 呼吸停止, 血压下降,心跳停止而死 亡。应避免出现此期。
精品课件
[作用原理] 溶于细胞膜的脂质层, 使脂质分子排列紊乱,膜 蛋白质及钠、钾通道发生构象和功能上的改变, 抑制神经 细胞除极化, 使动作电位上升的幅度及速度下降, 进而广 泛抑制神经冲动的传递, 导致全身麻醉。吸入性麻醉药的 作用与其脂溶性成正相关, 即脂溶性越高, 麻醉作用越强。 血/气分布系数: 是指血药浓度与肺泡气体浓度达平衡 时的比值。分布系数大,血药浓度上升慢,诱导期较长,停 药后恢复也较慢。 脑/血分布系数: 指脑中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达平衡时 的比值, 系数大的药物作用强。
第十五章 全身麻醉药
第一节 吸入性全麻药 [麻醉分期]
1 镇痛期: 从麻醉开始至意识消失。主要是大脑皮层 和网状结构上行即激活系统受到抑制, 温、痛、触和听觉 依次消失, 各种反射存在, 肌张力正常。
2 兴奋期: 从意识消失至眼睑反射消失和呼吸恢复规则 为止。主要是皮层下中枢脱抑制(兴奋)所致。此期不应进 行任何手术。应采用复合麻醉等措施, 尽量缩短或消除此 期。
精品课件
第三节 复合麻醉
复合麻醉是指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以上的麻醉药
物或其它辅助药物, 以加强和完善麻醉效果, 而单独应用某
一种全麻药往往效果不理想。 1 麻醉前给药: 指麻醉前应用的药物 如地西泮、苯巴比妥;哌
替啶;阿托品 2 基础麻醉: 3 诱导麻醉: 硫喷妥钠或氧化亚氮, 使病人迅速进入
外科麻醉期,然后改用其它麻醉药物维持麻醉。 4 低温麻醉: 物理降温配合应用氯丙嗪, 体温下降到
镇痛期和兴奋期合称诱导期。
精品课件
3 外科麻醉期: 从呼吸转为规则至呼吸接近停止的过程。皮层下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