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国人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德国人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德国人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德国人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德国人以严谨,规则,守信闻名于世界。德国人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是有人把他总结为:德式教养铁规则,教出自律好孩子!铁规则1:不要多「帮」孩子做,而是多「让」孩子做铁规则2:孩子有十个缺点,父母要为其中五

德国人以严谨,规则,守信闻名于世界。德国人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是有人把他总结为:德式教养铁规则,教出自律好孩子!

铁规则1:不要多「帮」孩子做,而是多「让」孩子做

铁规则2:孩子有十个缺点,父母要为其中五个负责

铁规则3:教养孩子,父母必须以身作则

铁规则4:告诉孩子:跌倒了,自己站起来

铁规则5:不要在孩子心里埋下暴力的种子

铁规则6:学习如何争辩,是成长的第一步

铁规则7:学习爱与被爱是一种可贵的能力

铁规则8:让孩子在碰撞中成长,而不是在呵护中长大

铁规则9:不以自己的经验,取代孩子的感受

铁规则10:教育孩子社会没有绝对公平,只有规则与秩序。

历史趣谈二战孩子兵:解密德国那些“婴儿师”的惨烈覆灭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二战孩子兵:解密德国那些“婴儿师”的惨烈覆灭 导语:“二战”后期,德国曾经出现过一支震惊世界的陆军少年师。其作战之勇猛、伤亡之惨重、结局之凄凉,在孩子兵参与战争的历史上绝无仅有。但这 “二战”后期,德国曾经出现过一支震惊世界的陆军少年师。其作战之勇猛、伤亡之惨重、结局之凄凉,在孩子兵参与战争的历史上绝无仅有。但这支部队在“二战”以后很少被人提及。一个德国朋友提示我,对于这段历史的记述是存在的,只是人们不愿意旧话重提,原因很简单:让未成年人去为一个已经注定失败的战争去送死,这是民族的耻辱。所以,德国人宁愿让这段曾经轰动一时的战争史实逐渐淡出后人的视线,变得鲜为人知。越是这样,我挖掘这段历史的愿望就越强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面的资料收集,这段历史的轮廓在我面前逐渐变得清晰和生动起来。 1944年6月7日,是盟军的诺曼底登陆战役的第二天。刚刚踏上法国土地的加拿大第27坦克团担任了扩大登陆桥头堡的任务,从诺曼底海岸向卡恩(Caen)地区北部推进,目标是攻击并占领小城查尔堡(Cherbourg)。此刻,已经登陆的美、英部队正陷入与德军的激战,和他们相比,这支加拿大部队的推进异常顺利。卡恩地区的丘陵地带绿草如茵,优雅宁静,由于制空权已经完全掌握在美、英空军手中,这里的天空上已不可能出现一架德国战机。4年前,德国的铁甲军团曾在这里把溃败奔逃的30万英、法联军像赶羊一样地一直驱赶到敦刻尔克的海滩上,迫使他们逃往孤悬海外的英伦三岛。而如今,经过长期战争消耗的德国人在东西两线强敌的夹击下已经完全没有了昔日的威风。对于第27坦克团的那些从未踏入欧洲大陆的加拿大军人来说,眼下的行军似乎更像是一次和平环境下的出游,他们没有预料死神的到来会 生活常识分享

德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德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德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1、让孩子了解世界的黑暗面学会自我保护 和其他国家的孩子相比,德国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出了名的强。德国的父母是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的呢?磨难营是他们的法宝之一──让孩子参加一些近乎残酷的训练活动。或许你会觉得这么做很残忍,德国父母却认为这是对孩子的爱。因为,爱孩子,就要让孩子懂得坚强。 2、孩子要放养不要圈养 德国父母的眼中,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既不附属于家长,也不依赖家长。他们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也具备独立的思维。 3、教育孩子独立不能舍不得 在父母的眼中,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并且必然成为一棵大树。而在长成大树的过程中,园丁一定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例如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孩子的好性格与好习惯、给予孩子鼓励、培养孩子的自我及主动争取表现的精神等。 4、自制甚于控制 德国人富有,但是绝对不奢侈,所以德国每年的平均消费都不会很高,这主要得益于德国父母从小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在这样的教育下,德国孩子从小就养成了非常好的理财习惯:不乱

花零用钱、随时去银行存钱,即便玩游戏的时候也很节省。 三件小事看中国与德国教育孩子的差别(一) “妈妈,我想要一块巧克力糖!” 这一天,在德国的一家超市里我听到了这句在国内经常听到的撒娇声。 “这里是公共场合,不要大声说话,会影响到别人的。这星期我们计划要买的东西已经全在这里了。”说着,这位德国妈妈指了指她的购物筐,“如果你有能力为自己买一块巧克力糖的话,你可以去买,如果没有那你就只能放弃了。” 我静静地听着,感觉很难想象这是在跟一个可能只有三四岁的小孩在说话。只见那个孩子眨了眨双眼,无奈但却顺从地跟随着妈妈去了收银台。 试想,这一幕若是发生在中国,大多情况下是会以家长在孩子的哭闹声中妥协为结局的。而这对母女之间却没有任何的责骂与哭闹,德国家长都习惯于将自己的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德国的孩子们也不像我们的孩子那样将哭闹作为自己达到目的的“武器”。在德国,无论是公共场合还是我去过的私人家庭,都很少听到家长的责骂或是孩子的哭喊,你能听到的,只是他们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对话交谈。 (二) 在中国,小孩儿上高爬低是大人们最为担心的事,生怕万一不小心摔着孩子。而在慕尼黑的奥林匹克公园里,我却碰见了一位“胆大”的父亲。 慕尼黑的奥林匹克公园依山而建,有很多陡坡和山路。在公

德国人的教育方式

xx的教育方式 尚无数据 过多的指责形同挑剔,过多的关怀形同压力,过多的放任形同放弃,过多的干涉形同无能。德国人爱小孩绝对不会输中国人,但是中国小孩在家长过度保护下多半都变得自私自利、不懂应变、依赖心重.........或许参考一下德国人的教育方式,有助于我们下一代的正常成长。 幼儿教育是成长的第一步,这一步能否走好与性格形成和命运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德国人认为,孩子长大了早晚要退出父母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面对措折惶恐无助,不如从小摔摔打打,“撞”出面对人生的勇气和本事。因此,“残酷教育”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中成为流行驱势。上午9时,沉浸在冰天雪地之中的德国北部城市汉诺威寒冷无比,然而位于市区的玛格瑞特幼稚园门口分热闹。 孩子们背着硕大的书包,精神抖擞地陆续走进园内,开端了一天的生活。为了深入了解现在德国流行的“残酷教育”,我也走进了幼稚园。衣服穿多了易感冒,幼儿园是一座两层小楼。室外有大片的活动场地,草地、沙地、石头地……却没有看到国内常见的塑胶地。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胆子很大,登梯爬高一点都不含糊。老师们则站在远处观察,不怎么干涉。 我发现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在室外玩耍的孩子却看不到穿棉衣或防寒服,顶多穿一件绒衣,也有只穿半截袖上衣、短裤或短裙。看着我大惊小怪的模样,陪同我的雅娜老师解释说:“幼儿应该比大人少穿点衣服。他们精力旺盛几乎可以用来’发电’。活动量大容易出汗,穿多了反而容易感冒。臃肿的服装还会影响他们的活泛性。” 走进活动室,只见里面堆满了各种垫子,孩子在上面尽情地翻滚嬉戏。6岁的乔安娜在圆形的蹦蹦床上弹跳,一不留神把2岁大的托尼撞倒了。托尼大哭起来,而站在一旁的老师并没有马上跑过去安慰他。3分钟后,老师走过去温和地说:“托尼,你刚刚被乔安娜撞了一下,你觉得很委屈对不对?可是你是小男子汉,难道还没有哭够吗?”托尼点点头,立刻收起抗议的哭声,用袖子擦去脸上的鼻涕和眼泪。

德国人是怎样教育孩子

德国人是怎样教育孩子 01.好的习惯源自于从小的教育。 首先想说一下关于网络上经常看到的“德国禁止学前教育”这种说法。德国的孩子并不是在上学前天天傻不啦叽的就是玩,而德国 人对“学”前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孩子们也会学一些东西。他们的 书包不比我们的小。 比如幼儿园时:老师会教孩子们如何乘坐公共交通回家,如果遵守交通规则,在公共场合不可大声说话,甚至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等遵守社会秩序的教育。 而如果孩子对某类学科,比如音乐、艺术或体育感兴趣,他们是有权利在一些学校或机构进行学习的,甚至有些是免费的。 在德国有一本有关儿童教育的书,十分流行,叫Struwwelpeter 蓬头彼得,以很多荒诞诙谐的故事,来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对的,什 么是错的。他们最注重孩子的性格、品德培养,很多好习惯也是因 为从小家庭教育的结果。 比如自理能力:如饮食、睡眠、排泄安排、自理能力训练。 比如规则意识:盛入自己盘中的食物一定要吃光;必须先吃完饭菜,才能吃零食。 比如爱心:很多家庭会在家中养小动物、如小狗、小猫,让孩子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懂得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生命。 比如坚强:孩子摔倒后,只要不是很严重,父母不会马上去帮忙,而是让他们学会自己站起来。 比如尊重:告诉孩子要尊重别人的隐私。德国父母很多不会在未经过孩子同意时去翻阅孩子的东西。 比如礼貌:德国父母在寻求孩子帮忙时会说bitte(请),之后会 说danke(谢谢)。

比如理财:德国父母会非常严格的控制零用钱数量,会让孩子做些简单的家务以获得零用钱,避免不劳而获。 比如承担后果:有一个德国母亲对自己总是起晚的儿子说“很遗憾,我不能开车送你去学校。这得怪你自己,你可以选择是放弃早餐,还是迟到。” 比如承担责任:有严厉的德国家庭,如果孩子忘了把脏衣服放进洗衣袋,他还得继续穿脏衣服。 比如诚信:德国家长首先会以身作则,并经常会告诉孩子,要遵守约定,不能轻易誓言,答应过的事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到。 比如自信:德国家长非常重视自己孩子的自信培养,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家长都会给与更多的鼓励和赞赏,因为他们知道孩子从小的自信来源是父母。他们也绝不以成绩的好坏去否认自己孩子在其他方面的优秀。 比如合作:在德国无论是家里还是学校,都会有意的去为孩子们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因为在德国有这么一句话叫做: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 02.来看看他们长大后的好习惯。 看书:德国人经常手里拿着一本书,在地铁上,玩手机的人少,看书的人多。在德国如果你留心能看到各种大小的书店,而书店里永远都有不少的读者。纸质的书籍在这个电子社会当中,似乎在德国仍然流行。德国人有91%在过去一年中至少读过一本书,23%年阅读量在9到18本之间;25%年阅读量超过18本。 礼貌和谦让:礼貌和谦让其实是一种宽广的心态。有一次在德国高速上遇到事故,两排车并为一道,因为有急事,一个在我左方的车主动放慢让我先过。如果你在人多的时候坐地铁,你也会发现,站在门口的人会主动先下车,让后面需要下车的人下车后在重新上车。

德国的教育体制详细分析

德国的教育体制详细分析

德国的教育体制详细分析 2010-12-06 16:55:15 来源:智欧教育浏览:301次 德国高等教育非常普及,各类高等学校 共有368所,分布在16个联邦州,注册学生总人数约190万。其中综合大学(Universitaet,含理工、师范、全科大学等)127所,学生13 0多万;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186所,学生48万多;艺术、音乐院校55所,学生3万余名。目前在德国的外国留学生总人数约

20万。每年入学新生人数约22万。各类大学共设专业400余个。 德国的高校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期。为了加强欧洲高等院校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欧洲2 9个国家的政府于1999年在意大利城市博洛尼亚达成协议,相约最迟到2010年,各国将齐力构建一个统一的高等教育区(einheitlicher H ochschulraum)。博洛尼亚进程的核心内容是:在欧洲范围内根据同一标准实行二级学位体 制(zweistufiges Studiensystem):学士学位课程(Bachelor-Studieng?nge)传授一门专业的基础知识,而硕士学位课程(Master-Studi eng?nge)能够深化知识,或者跨学科地对知识进行拓展。 学士(Bachelor)和硕士(Master)将取代传统的学位。新的体制迫使大学学业尽量去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那些将来不想从事学术研究

的学生,可以攻读学士学位,三年或者四年以后毕业,就能够得到从业时需要的基本专业技能。 新学位课程的基本单位分为若干模块(Modul)。每个模块由主题相互关联的几种课组成,例如讲座课(Vorlesung)、研讨课 (Semina r)和练习课 (übung),并且每个模块最长可以跨越两个学期的时间。大学课程在此之前划分出来的基础和专业阶段被废除了。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都将依据欧洲学分折算、转换和累加系统(ECTS)获得相应的学分,这一系统根据完成学业所必需的消耗折算出学生的总负荷。 学生毕业之际,除了获得正式的大学学位证书以外,还将同时获得附加证书(Diplom a Supplement),证书里记录着与大学毕业相关的标准化内容以及相应的学业成绩。这样在求学和就业的时候,毕业生的大学文凭可以得到更简单、更合理的评估。

德国学制详解

德国学制详解 久闻德国的教育体制与国内不同,幼儿园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初高中注重个性发展,大学里勤奋好学,研究生和博士更是苦心钻研,而选择移民德国,很多家长的出发点也是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德国给每个孩子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不会让任何一个孩子感觉被抛弃在整个社会的教育体系之外。所以这个好不只是体现在教育的高质量,更体现在每个孩子在对选择受何种教育方式上有话语权。 而因此,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承担了更大的责任。家长需要在中小学时代就开始挖掘孩子特长,根据孩子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孩子以后该走的路。 由于德国学制体系的复杂和特殊性,初到德国的家长们总是显得有点手足无措,今天就来带各位家长们揭开德国教育体系的面纱。 幼儿教育 作为人生启蒙的德国幼儿教育,在德国人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什么样的幼儿教育,使得德国宝宝们能在之后的人生中后劲十足? 不同于国内幼儿园赢在起跑线上的概念,德国幼儿园会更注重激发孩子们的天性,独立性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只不过他们的培养方式是玩。在幼儿园的三年时间里,孩子们会接触到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内容,接触真实的社会。去警察局,学会如何在碰到坏人时报警;去消防队,和消防叔叔们学习如何灭火,如何在着火时保护好自己和离开危险的地方,以及一些躲避火灾的常识;体验野外森林;参观一些花圃和庄园;在一些蔬果丰收的季节,老师会带着他们体验大自然,亲手采摘草莓,樱桃或者南瓜。 孩子三岁到六岁的时候,德国幼儿园如此丰富的内容,启发性的引导,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动手能力。 移民德国后的家庭,在孩子入了德国幼儿园后,学习语言和其他能力的速度非常惊人。而老师们也会积极给家长反馈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提醒家长在哪个方面需要要多引导孩子。而这个提醒很少是跟学习相关的,如果被幼儿园老师发现孩子提前学会了认字,家长们还会被老师批评。

德国孩子的“法定作息时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c2037175.html, 德国孩子的“法定作息时间” 作者:李红霞 来源:《科教新报》2020年第14期 应德国朋友乌塔邀请,我带着女儿到柏林旅游度假。十年不见,乌塔已是一位8岁小公 主的妈妈了。久别重逢,我们相谈甚欢,不觉忘了时间。忽然,乌塔起身抱歉地说:“宝贝该睡觉了。”我看了下表,才18:45,并且是周末,很是讶异:“现在就睡觉?未免太早了吧?”乌塔一耸肩,逗趣道:“這是孩子的‘法定睡觉时间’。”乌塔一喊,小公主虽然略显不舍,但还是很自觉地洗脸、刷牙,7点准时回到自己房间准备睡觉。 ;安顿好孩子,乌塔便开始解答我的疑惑:“在德国人的教育里,早早上床睡觉,是孩子们的‘义务’。在德国,晚上7点是约定俗成的孩子‘法定睡觉时间’。14岁以下的孩子,晚上7点必须上床睡觉,最晚不得超过8点,家长到时间就会熄灭孩子房间的灯,哪怕睡不着,也要躺在床上。”她说,为了有利于孩子作息,德国的儿童电视台晚上7点以后就不再播放节目了。 ; 乌塔告诉我,在德国,如果带孩子去看夜间电影的话,售票员会制止孩子进场。原因是电影结束时,已过了“法定睡觉时间”,会影响孩子入睡。如果实在无法安顿孩子,可以“寄存”到电影院的孩子活动室,那里可以让孩子“准时”睡觉,还有专门的护理人员看管。 ;第二天早上,当我和女儿还在熟睡时,便听见乌塔的小公主进屋叫早。我看了一下表,才6:30,并且是周日。不觉又是讶异:这孩子起得真早,也不睡懒觉?我向小公主做了个鬼脸,翻身起床。可女儿却怎么也叫不醒,一直睡到8点。 ;准备早餐的当儿,乌塔笑谈,她也是被小公主叫醒的。原来德国小孩还有一个“法定起床时间”——早上6点,最晚不得超过7点。每到这个时间,孩子就会像“闹钟”一样叫醒父母。 ;作为教师的我,深知早睡早起对孩子的益处。这趟德国之行令我很是惭愧,他们如此严格要求并保障孩子的睡眠时间,实在值得我们借鉴。

德国人的早期教育

什么德国人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1、德国幼儿园没有年级,所有年龄的都混在一起 2、德国学校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没有课,只有课外活动 3、英语3年级才开始学习 4、小学4年级毕业,根据老师推荐升学,学习技工,中专或者上以后能上大学的文理中学。上大学的比例还没中国高, 5、没有本科生(后来根据欧盟要求更改了一些),要么就读到研究生, 6、重视实践课程,抽象的数学学习进度至少比中国晚2年 7、为什么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贝尔奖?答案竟然是——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所谓"输在起跑线上"是伪命题,提早读的都是没用的,最多给家长们乐乐,炫耀一下,显得自己孩子比人家能会外语了、会背古诗了等等,没用! 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 徳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占总数的一半。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1.不该过度开发孩子智力 原以为在德国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到:“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一个星期后我再次去见老师,并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我,似乎我像来自外星的人一样。 老师进而解释,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尽管如此,我对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做法还是不太理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德国的教育人士,他们让我找《基本法》来看看。 翻开联邦德国《基本法》(即宪法),我大吃一惊。其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Vorschule)。我还是不明白德国宪法为何这样规定,只好再请教有关的教育专家。他们告诉我,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 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 一、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二、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三、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 原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后来查了一下欧洲有关国家的情况才发现,他们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 2.学前教育破坏想象力 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

德国的家庭教育

德国的家庭教育:你并非要得第一不可 当今世界,各国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如何帮助孩子成才,如何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据德国《家庭与教育》杂志的一篇文章介绍,德国人对如何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以及父母自己如何对孩子言传身教有独到的见解。他们坚持认为,家庭在孩子的成才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你并非要得第一不可” “我的爸爸很早就让我知道:我并非一定要得第一不可。”来自德国,现在北京大学读中文的里求(中文名)说,“在我失败时,他总是告诉我,他对此感到很平和,他认为我比成绩要重要得多,但是他的确很希望我能够有好成绩”。 德国人比较注重为孩子的学习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但是,他们不希望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他们也会很关心孩子的成绩,但是不会把分数看得比孩子,比实力更重要。从另一方面说,德国人比较注重从情感上渲染孩子,他们很关心孩子,从小就使孩子感到被爱,每次都会鼓励他们去做,做得更好。当孩子成绩不好或是有不良行为时,他们会很认真地去和孩子探讨原因,积极从孩子的观点去考虑问题,而不会给孩子施加压力的方式去对待孩子。 “他们把孩子置于成绩的上面,而不是成绩要比孩子重要。”里求说,就他在德国待的20多年里,他发现德国人十分善于在家庭中营造

一种教育的氛围。“就以我来说,我的爸爸是一个司机,妈妈是一个公司里的职员。小时候,我的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不再爱我。记忆最深的是,小学的第一次考试我没有及格。回家去的时候妈妈知道我不及格,但是她并没有骂我更没有打我,只是问我是不是感到功课太重了。她还去学校找了老师,从此之后她更关心我,我有问题总是和我一起解决而不是责骂。我们考试就像是我们一起去考试。”他说,他的同学里面很少有因为成绩原因而遭到父母的虐待。而且,事实上,在德国,父母很少打孩子。 “德国人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动性和自觉性,比如做作业,孩子不会,父母只会鼓励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绝对不会轻易说出答案。”“在我的家,从我上学的第一天起,家里就有一个书房,专门为我留着。而爸爸即使由于工作原因没有钱而要到慕尼黑去打工,但是他生气也不会对我发脾气。他常常告诉我,我不需要每次都做到最好,我并非要得第一不可。但是他们常常要求我自立,不要过于依赖他人。”里求说。他在德国读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之后,考上了柏林大学,之后又来北大留学,他的父母一直都支持他。 “我的今天,完全是父母给我的家教造成的。”里求说。“父母一直都是我的榜样。”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最重要的角色。听听德国人怎么看待父母的榜样的力量的。 特斯,北大哲学系的大三学生,来自德国Frankfurt。今年24岁的特斯成绩优秀。“我的父母自小就让我作决定,他们总是告诉我说,我

一个德国7岁孩子对世界的认知

一个德国7岁孩子对世界的认知 一个7岁的孩子应该明白些什么东西?德国教育专家和同伴用了33年,调查走访了150多位不同年龄、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教育背景的人,整理出了这份7岁孩子应该具备的社会认知经验清单。 1、体验过自己存在的重要性。例如,听别人说过“你要是在场该有多好啊”、“我们上次聚会就是少了你”等称赞的话语。 2、既有赢的意愿,也能承受输的结果。 3、体验过压抑的心情。不会把饥饿误认为是愤怒,把劳累误认为是悲伤。懂得一些心理因素之间的基本联系与影响,诸如情绪波动有可能导致尿床等。 4、原谅过成人某次不公正的惩罚。 5、知道表示情绪波动的形象比喻。例如,“像一只气球‘砰’地一下炸了”,“像水满得从桶里溢了出来”。 6、有过情绪体验。例如,自己学习进步曾引起周围人愉悦满意的情景。 7、有过亲情体验。看过父亲刮胡子。 8、曾与父亲一起做过家务。例如,做饭、擦桌子、铺床、做手工;曾单独与父亲度过整整一天的时间;生病时得到过父亲的悉心照顾。 9、有过身体体验。体会过人体在水中的浮力;会荡秋千,体会过身体与秋千之间相互的作用力10、在床上打过枕头大战(即与1人或若干人把枕头扔来扔去地疯玩)。 11、冬季堆过一个雪人,在沙坑里挖过一个沙碉,在小溪中搭过一个水坝;掌握在野地里生火及灭火的技巧;尝试过做风车和风灯。 12、有关于厨房的基本常识。例如,什么是味道浓厚;什么是食物发霉;什么食物有害于身体;掌握基本厨艺;搅拌、切碎、削皮、揉面,用筛子过滤;懂得烹饪用语(松脆、煸炒、生食、熟食),能把握“少许”盐的用量。 13、有过旅游的体验。在变化了的环境中感受自己的家庭和父母;体验舒适方便与将就凑合的反差,体验过在家和在外奔波的差别;能粗浅地意会一些概念,如思乡、迁移、借宿、无家可归。幼儿& 教……育wang网 14、曾在别人家里过夜,接触过不同的家庭文化,能意识到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 15、认识家庭的亲戚朋友,能初步理清不同的亲属关系,如叔叔、表哥、干女儿…… 16、有过施舍行为。曾把钱放进乞丐的帽子中,放进街头艺人的琴盒中,放进公众的捐款箱中。 17、有过一些心理体验。比如,自己提出的一项修改建议曾经被他人或集体采纳,自己在那一时刻像一个拯救者。 18、能回答基本的医疗护理常识。比如,呼吸时感到疼痛,应当静卧还是活动?懂得抚摸对稳定情绪有益;学会初步的按摩手法;懂得休息对身体的重要性。知道保养眼睛、耳朵、皮肤和脚 体验过什么是鸡皮疙瘩。曾为自己战胜疾病而感到自豪,懂得生病在生活中在所难免的道理。 19、听过童话故事,通过故事和寓言知道受难和安逸。 20、参观过博物馆,感受过那里的一种特殊气氛。那些来自久远年代的陈列品将永久地存在下去。曾参观过一个古堡,体验到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老

德国人教育孩子

德国人教育孩子 德国人教育孩子 德国教育孩子的方法(孩子哭闹应该怎么办?) 然而,上述做法的负面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喝止孩子的哭闹,给孩子心理造成的伤害不容低估;对孩子的哭闹不管不顾,孩子的反应 是更加使劲地大声喊叫;而采取顺从的做法,孩子从此知道:“我想 要什么,可以通过喊叫来得到。” 在德国人看来,还可以有更好的办法。首先应该告诉孩子:“喊叫本身是一个很好的东西,这是你需要具备的一个重要能力。”其 次要告诉孩子:“哭喊需要分清场合和对象。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喊叫。比如一个人在外面,陌生人把你拉走的时候,你需要喊叫,但 在正常情况下,尤其是面对父母,喊叫是不合适的。你想要什么, 只要问我就好了,不用大喊大叫。” 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知道喊叫的意义,也知道在哪种情况下不应该喊叫。于是,孩子就会学习到有用的行为,他会知道,要把行 为用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这样才有意义。通过这种行为选择,他 有意识地构建了新的行为模式。孩子长大后,他就会成长为一个能 选择多种行为方式的人,因为他已经学会了什么行为适合于什么样 的环境。 德国教育孩子的方法(孩子画花了粉刷一新的墙壁怎么办?) 或者你是反强权方式教育的父母,你认为反正那是他个人的房间,在里面像猪圈一样也行,让他自己去睡吧!我无所谓。这样的教育方 式孩子则什么都没有学到。 父母应该怎么做更好呢? 聪明的父母会把孩子的行为与某种框架联系起来,让孩子从中学到知识。他会告诉孩子:你要是画在纸上,可能会更好看,我也会 更高兴。这时孩子就知道,如果我在纸上画画,父母会非常高兴。

于是他就不会继续在墙上作画了,他马上就会学会了这种行为方式。父母要做的工作就是这样:给孩子找到关联的情景。 当然,有时候找到关联的情景对于普通的父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父母会让孩子解释,他这样乱画画的好处是什么?其实没 有这么麻烦,孩子有时候比大人想象的要聪明得多。你可以问他: 还有什么地方适合去画画?于是他就会想,也许在室外、在黑板上、 在森林里等。孩子通过这样的方式,学到了在其他地方画画而不必 在墙上乱画的可能性。 孩子比成人可能更有创造力,他们总能找到答案。如果你想不出来答案就可以去问孩子,这样他就能学会更多行为方式的选择。 德国教育孩子的方法(青春期的孩子与你对着干怎么办?) 孩子每天都感知到自己对于成人的依赖,这就给孩子一种卑微感。当然这不是卑微情结,卑微情结是一种病态。 因此,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当大家觉得他们已经长大可以独立了的时候,却突然发现孩子变得非常极端,与父母格格不入!为什么呢?回答也非常简单,这就是孩子在这个阶段必然要做的事情:他们想 把父母所给予的信息都反馈回去,一定要跟父母对着干,这样才能 完成与父母的最后脱离,然后走进自己的生活之中。 不管你是一个什么样的父母,孩子在青春期的任务就是反对你,父母必须忍受这个阶段。这时父母要做的是:不是把门关上,而要 让门有一丁点开着。不要一吵架就把交流的门关上,就算是他做了 什么事让你一点都不能理解,甚至想把他从家里扔出去,你都要告 诉自己:孩子还没有真正长成,他只不过在试验而已。这时候的父母,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孩子意识到:无论你做什么、说什么,你 还是可以来找我。这就是孩子需要的感觉,即使他对你说:我根本 就不需要你。 别担心!孩子长到二十一二岁的时候,他们又想回来和父母在一 起了。这时大家的思想都非常合拍,因为孩子已经走上了自己的道路,他们会突然开窍,开始发现父母所做的事情有些还是对的。他

走进德国中小学学生生活,了解德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

走进德国中小学学生生活,了解德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 走进德国中小学学生生活,了解德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班会活动方案 活动分析:德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举世注目,德国的教育更是让人耳目一新。在德国,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作为学校教师“我们无法永远保护孩子,但是我们可以教给他们怎样认识生活和社会、保护自己。” 活动目的:通过收集、讲述德国的中小学教育,走进德国,认识德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学习他们好的做法。 活动策略:采用全班集体合作的方式,收集相关资料,整理筛选资料,确定活动内容;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内容讲述,了解认识德国中小学教育;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全体同学探讨德国中小学教育的特点,走进德国中小学学生生活,了解德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讲话: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知道二次世界大战反反省最彻底的国家是哪个国家吗? 主持人:对,是德国。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

与丹麦相连并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面积为357020. 22平方公里,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其间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主要河流有莱茵河(流经境内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奥得河、多瑙河。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尔湖、里次湖。(出示:德国的基本情况介绍) 主持人: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能彻底反省第二次战争吗?(学生回答) 主持人:这就是因为他们的学校教育从不回避二战问题,他们的教育更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在德国,学校问题始终为公众所关注,并经常在大众媒介里进行讨论,大家关心的中心问题是教育事业的结构、教学内容和课堂方法。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德国的中小学教育。 二、出示班会主题:认识德国中小学教育 三、开展活动: 主持人:下面,请各小组根据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对德国的中小学教育进行介绍。 第一组代表:首先由我们介绍一下德国中小学教育的与世界上多数国家存在的较大差别: (一)家长基本不为孩子择校 德国的小学也叫“基础学校”,学制一般4至6年。由于没

德国幼儿教育: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

德国幼儿教育: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 -01- 不急不躁:在等待中孕育力量 德国幼儿园没有年级,所有年龄的都混在一起;德国小学校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没有课,只有课外活动;英语(课程)3年级才开始学习;小学4年级毕业,根据老师推荐升学,学习技工、中专或者上以后能上大学的文理中学。 在德国,上大学的比例还没中国高。然而,8200万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一半的诺贝尔奖。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在于: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02- 师法自然:宪法禁止学前的知识灌输 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 原以为在德国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到: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但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a、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b、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c、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原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其实,欧洲不少的国家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 -03- 静待花开:保护孩子的想象力 与欧洲相反,一些中国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人们或许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德国教育孩子方法

德国教育孩子方法 德国教育孩子方法 1、德国幼儿园没有年级,所有年龄的都混在一起 5、没有本科生(后来根据欧盟要求更改了一些),要么就读到研 究生, 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 1.不该过度开发孩子智力 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 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德国从小教育孩子好习惯 比如幼儿园时:老师会教孩子们如何乘坐公共交通回家,如果遵守交通规则,在公共场合不可大声说话,甚至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等遵守社会秩序的教育。 比如自理能力:如饮食、睡眠、排泄安排、自理能力训练。 比如规则意识:盛入自己盘中的食物一定要吃光;必须先吃完饭菜,才能吃零食。 比如坚强:孩子摔倒后,只要不是很严重,父母不会马上去帮忙,而是让他们学会自己站起来。 比如尊重:告诉孩子要尊重别人的隐私。德国父母很多不会在未经过孩子同意时去翻阅孩子的东西。 比如礼貌:德国父母在寻求孩子帮忙时会说bitte(请),之后会 说danke(谢谢)。

比如承担后果:有一个德国母亲对自己总是起晚的儿子说“很遗憾,我不能开车送你去学校。这得怪你自己,你可以选择是放弃早餐,还是迟到。” 比如承担责任:有严厉的德国家庭,如果孩子忘了把脏衣服放进洗衣袋,他还得继续穿脏衣服。 比如诚信:德国家长首先会以身作则,并经常会告诉孩子,要遵守约定,不能轻易誓言,答应过的事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到。 比如自信:德国家长非常重视自己孩子的自信培养,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家长都会给与更多的鼓励和赞赏,因为他们知道孩子从小的自信来源是父母。他们也绝不以成绩的好坏去否认自己孩子在其他方面的优秀。 比如合作:在德国无论是家里还是学校,都会有意的去为孩子们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因为在德国有这么一句话叫做: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

我对德国教育的一些感想

我对德国教育的一些感想 我从大一学习德语以来就盼望能到德国交流,通过学校的项目到德国三所精英大学之一的慕尼黑工大,真的非常幸运,也很珍惜这次机会。在德国的五个月很快就过去了。这五个月中没有清华的紧张学业和考试压力,没有了清晨骑车的严寒和测试体育的辛苦,随之而来的是在异国适应语言和环境、接受不同体系的教育、观察完全不同的社会。这些体验虽然暂时收益不大、甚至让我在专业课上比同学落下很多,但是我丝毫不后悔,因为这段经历会在更大的尺度上对我有非常大的影响。 到慕尼黑工大我首先接触的学校,并且大多数活动也和学校有关,因此我对学校和学生的印象非常深刻。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很多德国学生都不赶时间。与中国的学生从小要跳级、到了大学想要尽快进实验室、找到能够保研的老师、毕业了以后家长要催婚相比,德国学生好像很不着急。他们的休学不需要严格的审核,很尊重个人的意向。我身边就有24岁才本科毕业在读研究生的同学,和我上一门课,因为中间去服了兵役;另一个同学上到一半退学,重新在21岁开始学习另一门自己更喜欢的专业。退学和转学的体制是完善、成熟的,利用最初的结业考试成绩就可以重新申请其他学校或专业,这样能让最初选错了方向的同学还有机会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重拾信心。相比较之下,他们没有因为退学而受到家长或同学歧视,而他们也从自己的经历中收获了很多除了学习以外的经验。我很喜欢的一部叫做《过客》(Am Ende kommen Touristen)的德国电影中就讲了一个大学生到波兰帮助奥斯维辛幸存老人的故事。他收获的绝对不是在学校能够学到的任何东西,而他半年的时间也不是一种浪费,而是收获了更宽的视野、对历史和世界更深刻的概念。现在也不乏迷茫不知道方向的情况下,休学半年来参加兵役或者旅游的德国学生,他们的身后好像没有一只隐形的手推着,让他们一直前进,而是一切都源于自己的动力。我认为这也是德国人科学技术仍然在世界上领先的原因之一:因为真正做到博士的学生都是真心喜欢并且不计金钱利益或者时间都要做研究的人,他们去企业明明可以挣到更多的钱。我觉得德国人能有“慢慢来”心态的原因一是社会贫富差距小,社会保障好,即使读不完大学也不会落到悲惨的境地;二是思想上非常尊重个人的喜好,而非金钱至上。这样的心态导致社会上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们都可以找到适合的工作,而非突然一下出现那么多大学生;并且每个人在自己喜欢的岗位上能够做出成就,而不是只达到最低标准糊弄过关。毕竟人类文明的发展并不在于金钱,而是科学和文化的进步,因此我觉得这种心态是对社会进步有利的。相比之下,中国还在社会迅速发展,急需人才,社会结构也在发生剧变,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稳定的社会,并且传统的价值观与此也不吻合,因此还需要时间来慢慢调整找到中国特色的方式。 另外让我惊异的是德国学生,或者说欧洲学生的独立。到了欧洲以后从小在北京长大上学、没有离开过家的我就面对着一系列的挑战,租房签合同、办理户口、买锅做饭解决自己的三餐、清理公用厨房等等问题。我住宿的地方在离学校45分钟车程的郊区,除此之外还要经常去超市、思考晚上做什么饭、办各方各面的手续,因此真正能够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大打折扣。而我的生活状态正是18岁以后大部分欧洲同学的状态。他们上大学就搬出来,很多人靠自己打工的钱上学、吃饭、旅游,平时需要照顾属于自己的小公寓、处理

【德国人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德国人教育孩子的书籍

【德国人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德国人教育孩子的书籍 德国人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看惯了中国式的教育方法,大概你还没了解过德国人教育孩子的方法吧,更好的教育孩子的话不妨看看。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德国人教育孩子的方法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德国人教育孩子的方法 1、孩子可以学习感兴趣的学科 在德国有一本有关儿童教育的书,十分流行,叫Struwwelpeter:以很多荒诞诙谐的故事,来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们最注重孩子的性格、品德培养,很多好习惯也是因为从小家庭教育的结果。 比如自理能力:如饮食、睡眠、排泄安排、自理能力训练。 比如规则意识:盛入自己盘中的食物一定要吃光;必须先吃完饭菜,才能吃零食。 比如爱心:很多家庭会在家中养小动物、如小狗、小猫,让孩子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懂得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生命。 比如坚强:孩子摔倒后,只要不是很严重,父母不会马上去帮忙,而是让他们学会自己站起来。 2、摔倒自己站起来孩子摔倒要自己站起来 比如尊重:告诉孩子要尊重别人的隐私。德国父母很多不会在未经过孩子同意时去翻阅孩子的东西。 比如礼貌:德国父母在寻求孩子帮忙时会说bitte(请),之后会说danke(谢谢)。

比如理财:德国父母会非常严格的控制零用钱数量,会让孩子做些简单的家务以获得零用钱,避免不劳而获。 3、控制孩子零用钱数量控制孩子零用钱数量 比如承担后果:有一个德国母亲对自己总是起晚的儿子说很遗憾,我不能开车送你去学校。这得怪你自己,你可以选择是放弃早餐,还是迟到。 比如承担责任:有严厉的德国家庭,如果孩子忘了把脏衣服放进洗衣袋,他还得继续穿脏衣服。 4、把脏衣服放进洗衣袋教育孩子把脏衣服放进洗衣袋 比如诚信:德国家长首先会以身作则,并经常会告诉孩子,要遵守约定,不能轻易誓言,答应过的事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到。 比如自信:德国家长非常重视自己孩子的自信培养,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家长都会给与更多的鼓励和赞赏,因为他们知道孩子从小的自信来源是父母。他们也绝不以成绩的好坏去否认自己孩子在其他方面的优秀。 比如合作:在德国无论是家里还是学校,都会有意的去为孩子们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因为在德国有这么一句话叫做Wer alleine arbeitet , addiert. Wer zusammen arbeitet, multipliziert。(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 德国家庭教育的三大原则 1、夸具体不夸全部 宝宝真棒,这样的表扬对家长来说真是轻车熟路。在家长眼里,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细节都是值得惊叹和赞美的宝宝会笑了,宝宝会翻身了,宝宝会蹦了,宝宝说话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惊喜中,家长已经习惯于对着孩子说出真棒!、真好!这样的评价,甚至一句轻轻的啊都充满着赞赏的语气家长随口的夸奖,可能意识不到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直到有一天,发现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一丁点儿挫折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

德国教育孩子的规定

德国教育孩子的规定 德国教育孩子的规定 1、德国幼儿园没有年级,所有年龄的都混在一起 2、德国学校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没有课,只有课外活动 3、英语3年级才开始学习 5、没有本科生(后来根据欧盟要求更改了一些),要么就读到研究生, 6、重视实践课程,抽象的数学学习进度至少比中国晚2年 7、为什么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贝尔奖?答案竟然是——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所谓"输在起跑线上"是伪命题,提早读的都是没用的,最多给家长们乐乐,炫耀一下,显得自己孩子比人家能会外语了、会背古诗了等等,没用! 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 徳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占总数的一半。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1.不该过度开发孩子智力 原以为在德国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到:“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一个星期后我再次去见老师,并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我,似乎我像 来自外星的人一样。 老师进而解释,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 计算机的硬盘,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 会主动思考了。 尽管如此,我对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做法还是不太理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德国的教育人士,他们让我找《基本法》来看看。 翻开联邦德国《基本法》(即宪法),我大吃一惊。其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Vorschule)。我还是不明白德国 宪法为何这样规定,只好再请教有关的教育专家。他们告诉我,孩 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 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 一、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二、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三、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 原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后来查了一下欧洲有关国家的情况才发现,他们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 2.学前教育破坏想象力 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 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德国教师教育的特点和启示

德国教师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创立师范教育的国家之一,教师教育制度十分完善。2000年,德国教师教育委员会发布的《德国教师教育展望》报告认为:在培训期限、场地和行政管理的精干性等方面与外国相比,德国具有最高档次的教师教育制度。目前,我国师范教育正处于向教师教育全面转轨的关键时期。因此,探讨和解读德国教师教育的特点,具有启示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德国教师教育的三个阶段 德国教师培养的全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修业阶段、实习阶段和职后培训阶段。三个阶段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1、修业阶段 修业阶段,即大学的理论学习阶段,重在学习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 (1)课程设置。德国师范生在修业阶段主要进行理论学习,必须学习两门执教学科和相关的学科教学论,同时必须学习包括教育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其中教育科学要占总课时的25%。 卡塞尔大学规定,拟从事中等教育工作的学生要学习两门学科,且两者须为相近学科。该校师范生所学的教育类课程主

要包括教育基本理论、欧洲教育史、课程开发论、教学论、执教学科的教学方法、心理学等,还包括一些相关的社会科学学科,如社会学、哲学等。 (2)教育见习。教育见习一般安排在第三个学期,为期5-8周。教育见习主要是听老师讲课,看老师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批改作业,如何管理学生等,了解学校教育运行的全过程,不上讲台讲课(德国有关法律规定,获得实习教师资格后才能上课)。 师范生达到相应条件后,可申请参加第一次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内容主要由毕业论文、120分钟的书面考试、80分钟的口试(试讲)、短期见习等四方面构成。第一次考试合格者,才能转入第二阶段学习,同时取得国家见习公务员资格。 2、实习阶段 教育实习阶段,重在培养作为教师应具备的执教能力。第一次考试合格取得实习教师资格者,方能进入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学习,这类机构统称为研修班。 1990年以前,教育实习时间各州不尽相同。最短16个月,最长2.5年,一般为1.5年。从1990年开始,联邦政府根据州文化教育部长会议决定规定各州教师实习阶段期限统 一为2年。第一年为引导和试教阶段。从实习开始4周以后,才在老师的指导下试教。通常上午见习或试教,下午在研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