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73
纺织品染整概论印花一、引言纺织品染整是指对纺织品进行染色和整理的过程。
其中,印花是一种常用的纺织品表面装饰技术,通过特定的印花方法,将色彩和图案印在纺织品上,增加了纺织品的美观性和价值。
本文将对纺织品染整概论中的印花技术进行介绍。
二、印花技术概述印花技术是将颜料或染料以特定的图案和色彩印在纺织品上的一种工艺。
它可以在染色之后进行,也可以直接在原色纺织品上进行印花,从而实现不同的效果。
目前,常见的印花技术有平版印花、凹版印花、丝网印花和数字印花等。
•平版印花:平版印花是将图案刻在平滑的金属或塑料版上,再将颜料或染料压在版上,再刮去多余的颜料或染料,然后将版压在纺织品上,使图案传输到纺织品上。
平版印花的特点是图案清晰、色彩饱满,适用于大面积的印花。
•凹版印花:凹版印花是将图案刻在凹版的坑槽内,然后在凹版上涂抹颜料或染料,再用刮刀将多余的颜料或染料刮去,然后将纺织品放在压印机上,使图案传输到纺织品上。
凹版印花的特点是图案细腻、层次丰富,适用于细腻的图案和色彩变化丰富的印花。
•丝网印花:丝网印花是将图案刻在丝网上,然后在丝网上涂抹颜料或染料,再用刮刀将多余的颜料或染料刮去,然后将纺织品放在丝网下面,用刮刀将颜料或染料推过丝网上的图案,使图案传输到纺织品上。
丝网印花的特点是图案清晰、重复性强,适用于大批量的印花生产。
•数字印花:数字印花是将图案通过计算机设计,然后利用特殊的喷墨打印机将颜料或染料直接喷洒到纺织品上,完成印花过程。
数字印花的特点是图案变化多样、反映时尚趋势,适用于个性化和小批量的印花生产。
三、印花工艺流程印花工艺流程一般包括设计准备、制版、印刷、干燥和固色等环节。
具体步骤如下:1.设计准备:根据印花图案的要求和纺织品的特性,进行设计准备工作。
包括选择合适的印花方法、颜料或染料、纺织品材料等。
2.制版:根据设计准备的图案,制作相应的印花版。
不同的印花技术所需要的版材和制版方法不同,如平版印花需刻制平滑的金属或塑料版,凹版印花需制作凹版,丝网印花需制作丝网等。
《纺织品概论》思考题答案1、织物组织的含义。
在织物中经纱和纬纱相互交错或彼此沉浮的规律叫做织物组织。
2、组织点(浮点)、经组织点(经浮点)、纬组织点(纬浮点)的含义。
组织点:经纬纱相交处叫做组织点。
经组织点:经纱浮于纬纱之上与纬纱交织的点。
纬组织点:纬纱浮于经纱之上与经纱交织的点。
3、组织循环(完全组织)、经纱循环数Rj、纬纱循环数Rw的含义。
组织循环:织物中经、纬组织点浮沉规律达到重复时,称为一个组织循环,用一个组织循环可以表示整个织物组织。
组织循环经纱数:构成一个组织循环所需要的经纱根数称为,用Rj表示;组织循环纬纱数:构成一个组织循环所需要的纬纱根数称为,用Rw表示4、同面组织、经面组织、纬面组织、异面组织的含义。
同面组织:织物组织中,正面和反面的经组织点数等于纬组织点数的组织称为同面组织。
异面组织:织物组织中,正面和反面的经组织点数不等于纬组织点数的组织称为异面组织。
经面组织:织物组织中,正面的经组织点数多于纬组织点数的组织称为经面组织。
纬面组织:织物组织中,正面的纬组织点数多于经组织点数的组织称为纬面组织。
5、什么是飞数?什么是经向飞数Sj、纬向飞数Sw?飞数同一系统相邻两根纱线上相应组织点间所隔的纱线根数为飞数。
其中,相邻两根经纱上相应组织点间所隔的纬纱根数称经向飞数,表示为Sj;相邻两根纬纱上相应组织点间所隔的经纱根数称纬向飞数表示为Sw。
6、什么是三原组织?构成三原组织的条件是什么?原组织包括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缎纹组织三种。
原组织的基本特征是:⑴组织点飞数S是常数;⑵每根经纱或纬纱上,只有一个经组织点或纬组织点,其余均为纬组织点或经组织点;⑶在一个组织循环内,组织循环经纱数等于纬纱数。
7、平纹隐条、隐格织物是怎样形成条格的?利用纱线捻向不同对光线的反射不同的原理,经纱采用不同捻向的纱线,按一定的规律相间排列,在平纹织物表面会出现若隐若现的纵向条纹,形成隐条织物。
如果经纬纱都采用两种捻向的纱线配合,则形成隐格效应。
纺织概论第⼆篇纺织原料第⼀章纺织纤维及其分类纺织纤维的发展⿇纤维是⼈类最早⽤来做⾐着的纺织原料。
蚕丝是继⿇纤维之后的纺织纤维,早在5000多年前就开始利⽤蚕茧缫丝。
我国是世界上栽桑养蚕和缫丝织绸最早的国家,⼤约在4700年前就已利⽤蚕丝制作丝线、编织丝带和制作简单的丝织品。
在化学纤维中,最早问世的是碳纤维,是由美国发明家爱迪⽣于1880年研制成功的。
1887年,法国化学家德贝尼⼽成功取得了由硝酸纤维素制造⼈造纤维的专利权,并于1891年建⽴了世界上第⼀家⼈造丝⼚。
1884年,英国⼈Charles. F. Cross 和 Edward. J. Bevan 申请了第⼀个醋酯纤维的⼯业⽣产专利。
1890年,法国L.H.德佩西发明了铜氨法⼈造丝⽣产⼯艺,1891年开始⼯业化⽣产。
粘胶纤维是1891年由英国Cross, Beran, Beadle三⼈发明,并于1904年开始⼯业化⽣产。
1924年德国科学家成功研究了聚⼄烯醇纤维,在20世纪30年代制成纤维,称为Synthofil。
由于它溶解于⽔⽽不能作为纺织纤维,主要作为外科的⼿术线。
直⾄1939年,⽇本樱⽥⼀郎等⼈研究成功聚⼄烯醇的热处理和缩醛化⽅法,使维纶成为耐热⽔性良好的纤维,并于1940年6⽉正式投⼊⼯业化⽣产。
1940年1⽉聚酰胺纤维开始⼯业化⽣产。
1941年,英国科学家以对苯⼆甲酸和已⼆醇为原料在实验室⾸先研究成功聚酯纤维,命名为特丽纶(Terylene),1950年开始⼯业化⽣产。
1953年,美国开始⽣产商品名为达可纶(Dacron)的聚酯纤维。
1941年和1942年美国杜邦公司和德国拜⽿公司化学家分别发明了丙烯腈溶剂。
1953年,杜邦公司实现了商品化,称为奥纶。
1954年,拜⽿公司也推出新产品德拉纶。
1955年意⼤利开始聚丙烯纤维的⼯业化⽣产。
1958年,美国杜邦公司发明了聚氨酯纤维。
1.纤维:是⼀种细⽽长的物质,它的直径从⼏微⽶到⼗⼏微⽶,长度则从⼏毫⽶⼏⼗毫⽶甚⾄上千⽶,长度与细度之⽐很⼤。
棉织品知识概论一、毛巾知识概述毛巾织物是指用毛巾组织形成的毛圈的纺织品。
它具有稠密而柔软的毛圈、良好的吸湿性、隔热、耐磨等性能。
按用用途分类:方巾、面巾、地巾、浴巾、枕巾、毛巾被、毛巾布等;按毛圈分布分类:单面起毛与双面起毛;按生产流程分类:先织后漂和先漂后织;按生产方法分类:素色、彩色、印花、平织、提花、缎挡、螺旋等。
宾馆、酒店用毛巾主要以棉纤维纺成的上一等级纱线织制,其优点有:吸水性能好、手感柔软、立体感强等。
通常用的纱支有21s、16s单纱和21s/2、32s/2、40s/2双股线等(一般螺旋产品采用16s单纱织制)。
支数是指在公定回潮率(8.5%),”S”是英文支数的常用符号代表每克纱线长度的米数,支数越高,纱线越细。
为适应工业洗涤设备对毛巾的洗涤,毛巾的经纱一般用21s/2双股线,以提高毛巾的强力,纬纱用21s或16s单纱,毛圈纱则按不同客户的需求,采用单纱或双股线,按行业的俗称,“32s/2线毛巾”是指毛圈纱是32s/2双股线织制的毛巾,“16s螺旋毛巾”是指毛圈纱用16s高捻度单纱织制的毛巾,它们均与经纬纱的支数无关。
毛巾纺织的技术要求分为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两方面。
内在质量包括纬纱密度、重量、断裂强力、染色牢度和吸水性;外观质量包括线状、条状、块状、散布性、破损、印染、整理等疵点状况。
毛巾的重量偏差:(折合公定回潮率8%时的重量)-3.5%。
毛巾的断裂强度:经向大于220N,纬向大于180N,一般酒店的毛巾强力要高于此数值1.3倍以上。
酒店的毛巾通常是以十条或一打为称重的计算单位。
毛巾的规尺寸通常分为二类:一是交货尺寸,二是洗涤后尺寸,前者多为外贸产品和民用产品,后者内销酒店产品,在订购合同中必须明示。
规格尺寸偏差为:+4~2.5%,在毛巾距两边或两端的1/4处测量总长度和总宽度。
色牢度通常包括耐洗色牢度和耐摩擦牢度,中浅色均应达到3-4级。
耐洗色牢度是指染色织物在规定的洗涤条件下洗后褪色的程度,包括原样变色及白布沾色两项。
纺织品概论复习重点纺织品概论复习重点1.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 有效长度:是指棉纺工艺上确定工艺参数时采用的棉纤维长度,又称右半部平均长度,比主体长度长2.5~3.5mm左右。
2 品质支数:3 成熟度系数:成熟度系数是对棉花中腔胞壁中空性的反应4 纤维断裂强度:纤维材料强度的一种表示方法。
即材料单位截面积或单位纤度所能承受的最大负5 纤维初始模量:6 纤维松弛:7 纤维蠕变:是指在一定温度和较小的恒定外力(拉力,压力,扭力等)作用下,材料的形变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的现象。
8 干法纺丝:将高聚物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以配成纺丝溶液,将纺丝液从喷丝孔中压出射入热空气中,溶剂挥发,聚合物凝固成丝条。
9 湿法纺丝:将高聚物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以配成纺丝溶液,将纺丝液从喷丝孔中压出射入凝固浴中凝固成丝条。
10 极限氧指数:极限氧指数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材料在氧氮混合气流中进行有焰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浓度。
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来表示。
11 机织物总紧度:纱线在织物平面内的投影面积占织物面积的百分比。
12 脱散性:针织物纱线断裂或线圈失去串套联系后,线圈与线圈分离的现象。
13 非织造布:非织造布是指由纤维、纱线或长丝,用机械、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使之粘结或结合而成的薄片或毡状结构物,它不包括梭织、针织、簇绒和传统的毡制、纸制产品。
14 染整牢度:是指染色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或染色以后的加工过程中,在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下,能保持其色泽不变的能力。
2. 回潮率、含水率区别,棉、毛、涤纶、蚕丝、苎麻和腈纶纤维的公定回潮率分别是多少,明确纤维材料的公定回潮率参数值有何实际意义?回潮率:纤维吸湿量与纤维干重的百分比;含水率:纤维吸湿量与纤维湿重的百分比公定回潮率:棉8.5%、毛、涤纶0.4%、蚕丝11.0%、苎麻12.0%和腈纶2.0%3. 试述棉纤维、苎麻、亚麻、生丝和羊毛纤维的纵向、横截面形态。
纤维纵向截面形态横截面形态:棉纤维扁平带状,有天然转曲腰圆形,有中腔苎麻有横节、竖纹腰圆形,有中腔及裂缝亚麻有横节、竖纹多角形,中腔较小生丝表面如树干状,粗细不匀不规则的三角形或半椭圆形羊毛表面有鳞片圆形或接近圆形,有些有毛髓4. 纤维分类、常见纤维的化学结构简称、常见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能。
1、纺织工业的构成:纺织、染整、服装2、纺织品应用的三大领域:服装、装饰、产业3、纺织品加工过程:纺纱织造后整理纤维→纱线→织物→成品4、纺织纤维定义:一般而言,直径细到几微米(μm)或几十微米,而长度与细度大许多倍(千倍以上)的物质。
5、棉型化纤:当化纤的长度和细度与棉纤维相似,即长度为33-38mm,细度为0.1332-0.1665tex时,称为棉型化纤。
6、毛型化纤:当化纤的长度和细度与羊毛相似,即长度为76-102mm,细度为0.333-0.555tex 时,称为毛型化纤。
7、中长纤维:长度和细度介于毛与棉之间的化纤,即长度为51-76mm,细度为0.222-0.333tex 时,称为中长纤维。
8、羊毛缩绒性:羊毛在湿热和机械外力的作用下,纤维集合体会逐渐收缩紧密,并相互穿插纠缠,交编毡化的特性。
9、化学纤维制造工艺过程:成纤高聚物的提纯或聚合、纺丝液的制备、纺丝、后加工。
10、化学纤维:是指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聚物为原料,经过化学和机械方法加工制造出来的纤维。
按高聚物来源分为再生纤维和合成纤维。
合成纤维:将人工合成的、具有适宜分子量并具有可溶(或可溶)性的线型聚合物,经纺丝成形和后处理而制得的化学纤维。
再生纤维:以天然聚合物为原料,经过化学和机械方法制成的,化学组成与原高聚物基本相同的化学纤维。
11、根据纺丝液不同可分为(1)熔体纺丝:直接纺丝、切片纺丝(2)溶液纺丝:湿法纺丝:将纺丝溶液从喷丝孔中压出、在液体凝固剂中固化成丝。
干法纺丝:将纺丝液从喷丝孔中压出,在热空气中使溶剂挥发固化成丝。
熔体纺丝具体方法及适合的范围:将高聚物加热至熔点以上的适当温度以制备熔体,熔体经螺杆挤压机由计量泵压出喷丝孔,使成细流状射入空气中,经冷凝而成为细条。
适合的范围:熔融温度<分解温度纺丝液的制备:熔体法:熔融温度<分解温度如:涤纶、锦纶、丙纶、乙纶。
溶液法:熔融温度>分解温度如:粘胶纤维、醋酯纤维、腈纶、氯纶、维纶。
纺织品概论纺织品概论目錄一、常见纺织纤维的结构和主要性能 (3)(一)、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和主要性能 (3)(二)、蛋白质纤维的结构和主要性能 (3)(三)、合成纤维的结构和主要性能 (3)(四)、混合 (4)二、常见纱种以及主要性能 (4)三、常见的纱线表示方式 (6)四、织物的分类 (7)五、常见织物的组织 (8)六、织物的印染及整理加工基础知识 (9)(一)、基本加工流程: (9)二、各流程简介及管制重点: (10)编者:柏林哥一、常见纺织纤维的结构和主要性能纤维按性质可分为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两大类。
其中天然纤维包括蚕丝、棉、麻、羊毛等,人造纤维包括尼龙、涤纶、醋酸纤维等等,下面对几种较为常用的纤维进行详细地介绍:(一)、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和主要性能棉:英文为“Cotton”,一般用“C”表示。
一般情况下,用火烧,燃烧速度较缓慢,火焰为黄色,棉烧起来的味道大家较为熟悉。
天然棉燃烧后的灰烬是白色的,人造棉大部分燃烧后灰烬呈黑色,但味道都差不多。
通常用活性染料或直接染料染色。
(二)、蛋白质纤维的结构和主要性能另外还有醋酸纤维,毛,麻蚕丝等纤维,也有混纺类的,还有天丝纤维(英文Tencel,以树叶为原料的粘胶纤维)。
(三)、合成纤维的结构和主要性能1、涤纶的结构和主要性能P 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酯)———————涤纶T涤纶: 英文为“Polyester”,一般用“T”表示。
一般情况下,用火烧冒黑烟(但也要注意,尼龙涂胶后因为胶的因故,燃烧后也成黑烟,因此要注意辨别),燃烧速度较快,闻起来有一股较臭的味道。
通常用分散性染料染色,要注意移染和升华牢度问题。
涤纶的纵向是光滑、均匀而无条痕的圆柱形,横截面基本上是圆形实体。
涤纶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在几种主要合成纤维中是最高的。
在130℃左右高温染色,以增加分子链段的热运动,使纤维微隙增大,使得纤维分子链间作用力降低并发生溶胀,达到染色的目的。
2、锦纶的结构和主要性能P A 聚酰胺(尼龙)————————————锦纶N尼龙: 英文为”Polyamide”(Nylon),一般用“N”表示,也称“锦纶”。
目录第一章纺织纤维1-1纤维分类1-2常用纤维简介1-3纤维的物理性质1-4纤维鉴别法第二章纺织工程及人造纤维加工2-1 短纤纺纱工程2-2 混纺纱种类2-3 恒长纤维纺纱工程2-4 恒长纤维的蓬松伸缩加工处理2-5 纱线的撚向2-6 各种纱线的支数计算第三章准备工程3-1 概说3-2 整经工程3-3 上浆工程3-4 併经工程3-5 绫取工程3-6 穿梭工程第四章织布工程4-1 织机之分类4-2 力织机之运动4-3 织机之产量4-4 布料经纬纱辨别法4-5 布面及背面第五章织物组合5-1 概论5-2 基本组织5-3 采用哪一种织法可以获得最强织物5-4 特殊组织第六章针织物6-1 针织工业6-2 重要的针织名词6-3 圈距针的种类6-4 针织物的种类6-5 重要的特别纬编织物6-6 经编织物的6-7 针织物与梭织物的扼要不同点6-8 针织物的瑕疵第七章染整工程7-1 前言7-2 染色坚牢度7-3 染色工程第八章纺织印染工程8-1 前言8-2 印染方法8-3 印染的方式尾:贴合及涂布加工介绍第一章纺织纤维1-1醋酸纤维(Acetate Rayon)三醋酸纤维(Tri-Acetate Rayon)POLYAMIDE)P.A : 尼龙6 尼龙66POLYESTER)P.E.S :特多龙、华龙、违克龙、台丽龙POLYACRYLONITRILE)P.A.C : 爱克龙、卡司米龙polyvinyl Alchohol)P.V.A: 维尼龙(polyethelene):P.E(polypropylene):P.P(polyurea):(Polyurethane):Spandex 、Lycra天然纤维人造纤维1-2常用纤维简介一、天然纤维:棉、麻、毛、蚕丝1.棉:棉花是依附在棉种子上的种子纤维。
它在世界各地被度泛的使用已超五千年。
生长在美国,最好的海岛棉也是世界上最好的棉花。
其产量很有限,主要是易受虫害。
秘鲁棉(Pima)是一种品质非常好的绵:若在衣服上看到这种标志,即表示这件衣服是用非常好的棉纤维所做成的。
功能性纺织品认识概述一、功能性纺织品概念功能性纺织品指纺织品除具有自身的基本使用价值外还具有抗菌,除螨,防霉,抗病毒,防蚊虫,防蛀,阻燃,防皱免烫,拒水拒油,防紫外线,防电磁辐射,香味,磁疗,红外线理疗,负离子保健等等林林总总的功效中的一种或几种。
广义上说,功能性纺织品是指具有一般纺织品保暖、遮盖和美化之外的其他功能的纺织品。
狭义上说,是指在纺织领域将具有特定功能的无机微粒子与普通成纤聚合物共混制造功能纤维,从而赋予传统纺织品以功能性。
根据纺织品功能属性不同,功能性纺织品通常可分为:物理型功能纺织品、化学型纺织品、物理分离型功能纺织品和生物适应型功能纺织品。
安装使用性能和用途,分为整理型纺织品、房户型功能纺织品、适感型纺织品、卫生保健型纺织品和智能型纺织品。
二、制备功能性纺织品方法1功能性纤维制备功能纺织品对纤维进行表面加工,即通过化学或物理手段赋予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一些新的特殊功能。
表面加工法主要包括表面处理法和树脂整理法等。
对常规合成纤维材料进行改性,通过共混和复合纺丝的方法加入功能性添加剂,这种功能性添加剂均匀地分散在纤维中使纤维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
功能可涉及远红外、抗紫外线、抗辐射、抗菌、抗静电、负离子、导电等,纤维以涤纶、丙纶为主,品种包括长丝、短纤。
通过共聚等方法部分改变高分子结构,使聚合物获得某些特殊功能。
如,在疏水性合成纤维大分子主链上引入亲水性、导电性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该纤维的导电性。
2功能整理制备功能性纺织品(1)物理整理a)浸渍法:整理剂与溶剂形成均匀溶液的多功能整理剂,随溶液渗透到纺织品内纤维之间的空隙中,与纤维表面形成分子间表面吸附而附着在纺织品上。
由于整理剂与纺织品相互间作用力弱,结合牢度不高,易受外界及使用状况影响而丧失特有的功能。
b)浸轧法将被整理的纺织品浸入溶液中,经过轧压后,使助剂随溶液被挤压到纺织品纤维间隙中。
c)涂层法将整理剂涂刮到纺织品上,进行焙烘,整理剂与纺织品纤维可以部分进行接枝聚合反应或整理剂之间相互聚合,在纺织品外表面形成较牢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