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概论第二章
- 格式:ppt
- 大小:9.12 MB
- 文档页数:126
第二章纺织纤维及其形态结构特征纤维是一种细长而柔软的材料,在自然界中具有这种特定形态的素材无处不在。
例如,动物身上的毛纤维、桑蚕吐出的蚕丝、蜘蛛编网的蜘蛛丝、棉花苞中的棉纤维等材料都具有这种特征。
细长而柔软的纤维与纤维会自然地集合、纠缠在一起,也会在外力或人工的作用下堆积、排列、取向,构成不同的纤维集合体,如纤维团、纤维网、纱线、绳索、织物、服装、包装袋、传送带等形形色色的纺织品。
纤维也可以与其他类型的物质材料一起构成具有两相结构的复合材料。
在生物体中也有大量的纤维存在,如蔬菜、木材中的纤维素,人体中的基因、神经,光导纤维在构筑Internet网络世界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本章中我们重点介绍能够用于纺织加工的纤维材料。
第一节纤维的定义及分类一、纤维的定义纤维是一种细长而且柔软的材料,它的直径较细,为几微米或几纳米,长度则为几毫米、几十毫米甚至上千米,细而长是纤维材料的主要几何形状特征。
纤维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模量、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等力学性能。
纤维同时还是一种柔软的材料。
根据上述分析,纤维可以简单地定义为细长且具一定力学性能的柔性材料。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纤维作为具有特定形状特征的材料普遍地出现在食品、生物材料、复合材料等各类材料中。
从纺织工业(狭义)的角度来看,纤维材料主要是指能在纺织工业体系中加工并用于纺织产品生产的纤维,也称为纺织纤维材料,或简称为纺织材料。
在本书中,“纤维材料”的含义与“纺织纤维材料”“纺织材料”意义基本等同,主要是指可进行纺织加工、用于制作纺织品的纤维材料,一般须满足以下条件:①满足纺织产品使用功能的要求;②具有某些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可以进行物理和化学的加工;③生产成本较低,产量较大,能以较低的价格大量地供应纺织工业生产。
二、纤维的分类纤维的种类很多,也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如果根据纤维的使用范围和场所来分类,可以分为服用纤维、家用(装饰用)纤维和产业用纤维。
如果根据纤维的性能和功能来分类,可以分为常用纤维、高性能纤维和功能纤维。
2013 — 2014 学年第 2 学期课目__纺织概论__教学大纲适用班级__12染整__订计划人:教研室主任:教学科长:《纺织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纺织概论学分:2学时:24开设学期:4授课对象:12染整技术专业学生课程负责人:一、课程性质《纺织概论》是染整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为学生今后从事染整工作而设置的专业拓展课程。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能掌握纺织原料、纺织工艺原理、工艺流程和主要纺织设备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纺织技术的最新进展。
同时通过学习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团结协作精神,并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为今后成为一名称职的染整工作者奠定良好的基础三、课程设计本课程依据染整专业职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为要求,选用魏雪梅教授主编的《纺织概论》为教材,课程内容依据以前所学课程的基础和课时的安排进行适当的调整,按照织物的价格的流程为授课顺序,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衔接。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采用案例、任务驱动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通过讲授、案例、讨论等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图片、视频、flash等手段加深学生的记忆与理解五、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周别授课章节(情境X/子情境X)及标题学时分配1 《纺织概论》说课第一章纺织原料第一节纺织纤维及其分类12 第二节纺织纤维的基本性能第二章纱线和织物的结构特征及品质评定第一节纱线的结构特征及品质评定23、4、5 综合仿色实训6 第二节织物的规格及品质评定第三章纺纱第一节概述27 第二节棉纺工程一、棉纺纺纱系统及工艺流程18 二、开清棉三、梳棉29 四、精梳110 五、并条六、粗纱211 七、细纱 112 八、后加工九、新型纺纱第三节毛纺工程213 第四章机织工程第一节概述114 第二节织前准备第三节织造215 第四节织物组织 116 第五章针织第一节针织的概念第二节纬编217 第三节经编第四节针织成形产品复习总结1六、主要参考书1、《现代纺织技术》,张曙光,东华大学出版社2、《棉纺手册》,编委会,中国纺织出版社3、《纺织工艺概论》,于新安,中国纺织出版社4、《纺纱技术》,孙卫国,中国纺织出版社。
第一章织造工艺流程第一节织物的形成一、织物的形成织物是由纱线或者纤维制成的产品,主要包括机织物、针织物和非织造布。
由两组相互垂直的纱(线)在织机上交织而成的织物称为机织物,简称织物。
沿织物长度方向排列的纱线称为经纱。
沿织物宽度方向排列的纱线称为纬纱。
▲织物形成过程的五大运动⑴开口:按照经纬纱交织规律,把经纱分成上下两层,形成梭口的运动;⑵引纬:把纬纱引入梭口的运动;⑶打纬:把引入梭口的纬纱推向织口的运动;⑷卷取:把织物引离织物形成区的运动;⑸送经:把经纱从织轴上放出输入工作区的运动。
织物形成示意图(如图1-1)二、织机工作圆图图1-2为织机各主要机构的运动,都是在主轴回转一周的时间里循序完成的,各运动之间应有严格的时间协调关系,必须合理配合,才能使织机正常运转。
由于织机各主要机构的运动都是主轴传动的。
因此,各机构的作用时间,常以主轴回转角度来表示,即形成织机的工作圆图,并以此来分析和调整织机各运动的相互关系,达到各机构协调运动的目的。
三、织机的生产效率织机生产率的高低,常用以下几个指标来衡量:⑴理论产量:P L=6N/P W m/台h⑵实际产量:P实=P理η m/台h⑶入纬率: L=N×B m/min第二节织造的工艺流程工艺流程简图1、络筒:将容量小的管纱卷绕成密度适宜、成形良好的容量大得多的筒子纱,同时清除纱线上的疵点和杂质。
2、整经:根据工艺设计要求,把一定数量的筒子纱,按规定的长度、排列顺序、幅宽等均匀平行地卷绕在经轴或织轴上,供浆纱或穿经工序使用。
3、浆纱:浆纱工序的任务是在浆纱机上进行经纱上浆,并按整幅织物所需的总经纱根数,合并若干个经轴的经纱,把上浆后的经纱卷绕成织轴。
其目的是使纱线毛羽贴伏,提高纱线强力和耐磨性,尽量保持纱线的弹性伸长,改善经纱织造性能。
4、穿结经与纬纱准备:根据织物工艺设计的要求,把织轴上的全部经纱按一定的规律穿入停经片、综丝眼和筘齿,以便织造时形成梭口,织成所需要的织物,并在经纱断头时能及时停车而不致造成织疵。
1、以下不属于棉织物的是
A 粗布
B 细布
C 卡其
D 派力司
2、以下属于毛织物的是
A 凡立丁
B 麦尔登
C 府绸
D 长毛绒
3、以下不属于原组织的是:
A 平纹组织
B 斜纹组织
C 缎纹组织
D 绸纹组织
4、织物组织中,两根相邻经(纬)纱上的相应组织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组织点的()
A 飞数
B 枚
C 间距
D 距离
5、针织物按纤维原料分可以分为三类,以下不属于这三类的是:
A 纯纺针织物
B 混纺针织物
C 交织针织物
D 纯棉针织物
6、每一横列由一根(或几根)纱线组成的是:
A 纬编针织物
B 经编针织物
C 针织物
D 梭织物
7、以下不属于纬编针织物的组织分类的是:
A 基本组织
B 变化组织
C 花色组织
D 单一组织
8、针织物在针织机上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以下不属于这三个阶段的是:
A 给纱
B 成圈
C 牵拉卷取阶段D成纱
9、以下不属于纬编针织物中基本组织的是
A平针组织B 罗纹组织C 双反面组织D单面组织
10、关于纺纱工艺,正确的顺序是:
A 梳理→开松→牵伸→加捻
B 梳理→牵伸→开松→加捻
C 开松→梳理→牵伸→加捻
D 开松→牵伸→梳理→加捻。
第一章纺织概论一、纺织加工过程纤维(纺纱)→纱线(织造)→织物(染整)→面料→纺织品(服用、装饰、产业用)(非织造)→………→二、纺织产品分类(一)服装用纺织品例:衣服、袜子、帽子、手套(二)装饰用纺织品例:窗帘、地毯、桌布、床上用品、枕头套、家具套(三)产业用纺织品1、工业例:机器传送带、帆布、造纸毛毯、水龙带、防护服2、农业例:丰收布、土壤保湿布、排水管、植物生长基质3、交通例汽车、轮胎、帘子布、汽车安全带、汽车安全气囊、土工布4、医疗卫生例:手术衣、过滤器、人造血管。
人造脏器、婴儿尿片5、军事例:军装、防弹衣、防刺衣、防弹头盔6、航空航天例:宇航服、火箭头部耐烧蚀材料、火箭喷管、直升机旋翼、降落伞第二章纺织纤维一、纺织纤维概念长度达几十毫米,具有一定强度、挠曲性和服用性能,可以用来制造纺织制品的纤维。
天然纤维:自然界生长形成的适于纺织用的纤维。
化学纤维:用天然或合成高聚物为原料,采用化学或机械方法制造出来适于纺织用的纤维。
再生纤维:以天然高聚物为原料,经化学或机械方法制造的化学组成与用来基本相似的纤维。
合成纤维:以石油、煤、天然气以及一些农副产品等低分子物为原料织成单体,经合成得到高分子聚合物,然后再织造出的化学纤维。
回潮率指纤维材料所含有的水分与其干燥质量之比。
W=G-G0/G0*100%二、纺织纤维或纱线的细度指标直接指标:直径、宽度、截面积间接指标:线密度(tex)、丹尼尔(den)、公制支数(公支)、英制支数(英支)(一)特数tex :在公定回潮率下,长度为1000米的纤维或纱线所具有的质量克数。
(二)旦数den :在公定回潮率下,长度为9000米的纤维或纱线所具有的质量克数。
(三)公制支数Nm :在公定回潮率下,1g纤维所具有的长度米数。
(四)英制支数:在公定回潮率下,1磅重的纤维或纱线所具有长度为840码的倍数换算:1tex=9den 1den=1.11dtex 1tex*1Nm=1000三、纺织纤维或纱线的拉伸性能指标(一)断裂强度:每特(旦)纤维或纱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外力。
第一篇1.纱线:由一定长度的短纤维或长丝集聚而成具有一定强力,能制成纺织品的细长体2.纺纱过程基本原理:主线:开松、梳理、牵伸、加捻(决定着成纱的可能性)副线:混和、除杂、并合、精梳(它与主线相配合,决定着成纱的质量和加工进行的顺利程度)插入线:卷绕(由两个相邻的间断工序之间的卷绕构成)3.纺纱原理:初加工,原料选配与混合,开清,梳理,精梳,牵伸,并和,加捻,卷绕第三篇第一章纺织原料的初步加工1.轧棉的主要任务:把籽棉上的纤维和棉籽分离开2.轧棉的基本要求:保护原料的原有性质;清除杂质;按照不同品种、等级,分别打包、编批,以便储藏、运输和纺纱厂分级分批使用衣分率=(原棉量/籽棉量)×100%3.皮辊棉特点:转速低、作用柔和、不易轧断纤维,棉结、索丝等疵点少,原棉含杂多,短绒多。
4.锯齿棉特点:转速高、作用剧烈、容易切断纤维,易产生棉结、索丝等疵点,(有排杂系统)原棉含杂少,短绒率低,棉松散。
5.轧工质量检验:观察轧出原棉的外观(光洁、均匀、平整松散、无缠绕),观察纤维长度变化(皮棉长度与籽棉长度关系;纤维长度整齐度变化),皮辊棉着重观察黄根,锯齿棉着重观察疵点6.唛头---质量标识:原棉类型、品级、长度、马克隆值黄棉Y ,灰棉 G,长绒棉L,皮辊棉下划横线,锯齿棉在三个数字上方加“锯齿线”,如果是霜黄棉,则在三个数字两边加圆括弧。
马克隆值为A、B、C例329A:品级为3级,纤维手扯长度为29mm,马克隆值A级的锯齿白7.含糖棉的处理法:喷水给湿法,气蒸发,水洗法,酶化法,防黏助剂法8.原棉的选配与混合:(1)原料选配的目的:合理使用原料;保持生产和成纱、织物质量的相对稳定;节约原料,降低成本(原料成本占65-80%);增加花色品种(2)原料选配的原则:根据成纱品种和用途选配原料;满足工艺要求、稳定生产考虑原料的加工性能;考虑生产成本(3)不同种类纱线与原棉性状关系①棉纱号数:细号:纱直径小,横截面内纤维根数少,分布不匀率高,结杂易暴露在纱表面,所用原棉色泽洁白、级数高,支数细,长度长,原棉含杂少,不混用再用棉;中粗号:要求低些,原棉可以短粗些,可混部分再用棉。
智慧树知到《纺织服装概论》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手工机器纺织从萌芽到形成阶段,是在哪些朝代?A:商代B:周代C:春秋战国D:南宋答案:商代,周代,春秋战国2、现代纺织工序,包含有哪些?A:纺纱B:纤维C:织物布料D:染整答案:纺纱,染整3、纺织工业的社会特征,包含有哪些?A:衣着B:家纺C:纤维加工总量D:文化答案:衣着,家纺,文化4、天然纤维,包含有哪些?A:棉纤维B:麻纤维C:粘胶纤维D:绵羊毛答案:棉纤维,麻纤维,绵羊毛5、涤纶纤维制品,有哪些特点?A:断裂强度高B:弹性模量高C:吸湿性好D:耐热性好答案:断裂强度高,弹性模量高,耐热性好第二章1、精梳纯棉纺纱工艺流程依次是配棉、清钢联、()、()、并条1~2道,粗纱、()和后加工,最终形成需要的棉型纱或线。
A:精梳准备B:精梳C:粗纱D:细纱答案:精梳准备,精梳,细纱2、通过对梳理机两针面针齿方向和运动方向的配置,梳理机上对纤维原料可实现的主要作用有三种,分别是()、()和()。
A:分梳作用B:开松作用C:剥取作用D:提升作用答案:分梳作用,剥取作用,提升作用3、精梳和普梳相比,最大的不同是精梳对纤维原料的梳理是()。
A:自由梳理B:自由打击C:握持梳理D:握持打击答案:握持梳理4、在纺纱工程中,若要纺制涤65/棉35的纱线,通常是通过()混合方法来实现纤维原料的精确混合。
A:纤维包B:原料称重C:纤维条D:自由混答案:纤维条5、传统的环锭细纱机是依靠()的回转实现对纱条的加捻卷绕。
A:罗拉B:锭翼C:锭子D:钢领答案:锭子第三章1、无梭织机有以下几种形式()A:喷气织机B:剑杆织机C:喷水织机D:片梭织机答案:ABCD2、经过()工序,经纱就排成纱片的形式。
A:络筒B:整经C:浆纱D:穿经答案:B3、针织物的基本结构单元是()。
A:纬纱B:经纱C:线圈D:“V”字形相套的小辫子答案:C4、针织机机型繁多,功能各不相同。
一般按工艺分为()与()。
第二篇纺织原料第一章纺织纤维及其分类纺织纤维的发展⏹麻纤维是人类最早用来做衣着的纺织原料。
⏹蚕丝是继麻纤维之后的纺织纤维,早在5000多年前就开始利用蚕茧缫丝。
我国是世界上栽桑养蚕和缫丝织绸最早的国家,大约在4700年前就已利用蚕丝制作丝线、编织丝带和制作简单的丝织品。
⏹在化学纤维中,最早问世的是碳纤维,是由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于1880年研制成功的。
⏹1887年,法国化学家德贝尼戈成功取得了由硝酸纤维素制造人造纤维的专利权,并于1891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人造丝厂。
⏹1884年,英国人Charles. F. Cross 和 Edward. J. Bevan 申请了第一个醋酯纤维的工业生产专利。
⏹1890年,法国L.H.德佩西发明了铜氨法人造丝生产工艺,1891年开始工业化生产。
⏹粘胶纤维是1891年由英国Cross, Beran, Beadle三人发明,并于1904年开始工业化生产。
⏹1924年德国科学家成功研究了聚乙烯醇纤维,在20世纪30年代制成纤维,称为Synthofil。
由于它溶解于水而不能作为纺织纤维,主要作为外科的手术线。
直至1939年,日本樱田一郎等人研究成功聚乙烯醇的热处理和缩醛化方法,使维纶成为耐热水性良好的纤维,并于1940年6月正式投入工业化生产。
⏹1940年1月聚酰胺纤维开始工业化生产。
⏹1941年,英国科学家以对苯二甲酸和已二醇为原料在实验室首先研究成功聚酯纤维,命名为特丽纶(Terylene),1950年开始工业化生产。
1953年,美国开始生产商品名为达可纶(Dacron)的聚酯纤维。
⏹1941年和1942年美国杜邦公司和德国拜耳公司化学家分别发明了丙烯腈溶剂。
1953年,杜邦公司实现了商品化,称为奥纶。
1954年,拜耳公司也推出新产品德拉纶。
⏹1955年意大利开始聚丙烯纤维的工业化生产。
⏹1958年,美国杜邦公司发明了聚氨酯纤维。
⏹ 1.纤维:是一种细而长的物质,它的直径从几微米到十几微米,长度则从几毫米几十毫米甚至上千米,长度与细度之比很大。
第一章单元测试1、多选题:纺织工业的社会特征,包含有哪些?()选项:A:衣着B:纤维加工总量C:文化D:家纺答案: 【衣着;文化;家纺】2、多选题:手工机器纺织从萌芽到形成阶段,是在哪些朝代?()选项:A:商代B:周代C:南宋D:春秋战国答案: 【商代;周代;春秋战国】3、多选题:现代纺织工序,包含有哪些?()选项:A:纺纱B:织物布料C:纤维D:染整答案: 【纺纱;染整】4、多选题:天然纤维,包含有哪些?()选项:A:绵羊毛B:棉纤维C:麻纤维D:粘胶纤维答案: 【绵羊毛;棉纤维;麻纤维】5、多选题:涤纶纤维制品,有哪些特点?()选项:A:弹性模量高B:断裂强度高C:耐热性好D:吸湿性好答案: 【弹性模量高;断裂强度高;耐热性好】第二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在公定回潮率时,1000米长的纱线所具有的重量克数,称为(),是用来表示纱线细度的指标之一。
选项:A:旦尼尔B:公制支数C:特克斯D:英制支数答案: 【特克斯】2、单选题:纺纱技术发展的里程碑是英国织工发明的()。
选项:A:手摇纺车B:水力纺车C:詹妮纺纱机D:脚踏纺车答案: 【詹妮纺纱机】3、单选题:集聚纺纱技术,又称为(),是在传统环锭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环锭纺纱新技术,和传统环锭纺纱原理相同。
选项:A:紧密纺纱技术B:赛罗菲尔纺C:赛络纺D:转杯纺答案: 【紧密纺纱技术】4、多选题:纺纱加工从纤维原料开始,需要经过()等作用才能成纱。
选项:A:梳理B:开松C:牵伸D:加捻答案: 【梳理;开松;牵伸;加捻】5、多选题:配棉是将几种原料搭配使用,其目的包括()。
选项:A:保证纱线质量B:合理使用原料C:降低纱线成本D:增加产品品种答案: 【保证纱线质量;合理使用原料;降低纱线成本;增加产品品种】第三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机织物是由()选项:A:经纱、纬纱纵横交织而成B:纤维成网加固而成C:其余选项都是D:线圈串套而成答案: 【经纱、纬纱纵横交织而成】2、单选题:引入纬纱之后,还需要用()将纬纱推向织口。
目录第一章纺织纤维1-1纤维分类1-2常用纤维简介1-3纤维的物理性质1-4纤维鉴别法第二章纺织工程及人造纤维加工2-1 短纤纺纱工程2-2 混纺纱种类2-3 恒长纤维纺纱工程2-4 恒长纤维的蓬松伸缩加工处理2-5 纱线的撚向2-6 各种纱线的支数计算第三章准备工程3-1 概说3-2 整经工程3-3 上浆工程3-4 併经工程3-5 绫取工程3-6 穿梭工程第四章织布工程4-1 织机之分类4-2 力织机之运动4-3 织机之产量4-4 布料经纬纱辨别法4-5 布面及背面第五章织物组合5-1 概论5-2 基本组织5-3 采用哪一种织法可以获得最强织物5-4 特殊组织第六章针织物6-1 针织工业6-2 重要的针织名词6-3 圈距针的种类6-4 针织物的种类6-5 重要的特别纬编织物6-6 经编织物的6-7 针织物与梭织物的扼要不同点6-8 针织物的瑕疵第七章染整工程7-1 前言7-2 染色坚牢度7-3 染色工程第八章纺织印染工程8-1 前言8-2 印染方法8-3 印染的方式尾:贴合及涂布加工介绍第一章纺织纤维1-1醋酸纤维(Acetate Rayon)三醋酸纤维(Tri-Acetate Rayon)POLYAMIDE)P.A : 尼龙6 尼龙66POLYESTER)P.E.S :特多龙、华龙、违克龙、台丽龙POLYACRYLONITRILE)P.A.C : 爱克龙、卡司米龙polyvinyl Alchohol)P.V.A: 维尼龙(polyethelene):P.E(polypropylene):P.P(polyurea):(Polyurethane):Spandex 、Lycra天然纤维人造纤维1-2常用纤维简介一、天然纤维:棉、麻、毛、蚕丝1.棉:棉花是依附在棉种子上的种子纤维。
它在世界各地被度泛的使用已超五千年。
生长在美国,最好的海岛棉也是世界上最好的棉花。
其产量很有限,主要是易受虫害。
秘鲁棉(Pima)是一种品质非常好的绵:若在衣服上看到这种标志,即表示这件衣服是用非常好的棉纤维所做成的。
纺织概论第二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纺织品的基本原理、纤维材料、工艺以及市场和品牌营销方面的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纺织品领域的基本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
2. 教材本课程采用《纺织概论第二版》(作者:张某某)作为主要教材,辅以相关学术论文和案例分析。
3. 教学内容第一章: 纺织品的基础概念与原理1.纺织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纺织品的主要结构和织物类型3.纺织品的化学和物理性质4.纺织材料在纺织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第二章: 纤维材料1.天然纤维:棉、麻、丝、羊毛、湿发等2.化学纤维:化纤、弹性纤维等3.混纺和交织材料的应用第三章: 纺织工艺1.纺纱工艺和设备2.染整工艺和设备3.纺织加工工艺和设备第四章: 市场与品牌营销1.纺织品的市场需求和供应2.大众化和高端纺织品市场3.品牌营销的概念和实践第五章: 纺织新技术和创新1.3D打印技术在纺织品生产中的应用2.智能纺织品及其制造过程3.绿色纺织品的生产工艺和可持续发展4. 教学方法1.授课:采用讲授、演示、讨论等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2.实践:组织参观实践、实验室实践、模拟市场比赛等活动,体现课程的实践性3.课堂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对于理论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5. 评估方式1.作业成绩:包括课堂笔记、课程论文、调研报告等2.课堂参与度:包括学生的讨论、表现等3.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于纺织品基本理论、技术和市场方面的掌握程度6. 参考文献1.纺织概论第二版,张某某著,XXX出版社2.触摸有机发光二极管可编织器件的研究,XXX,XXX,XXX,纺织学报3.消费者生态关注“环保纱”,XXX,中国纺织报。
《织物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织物概论》是染整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对于学生进行染整产品的开发和工艺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织物组织结构的基本知识及常用织物的风格特征,在熟悉织物设计方法与步骤的基础上,能进行织物分析。
二、课程内容(一)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重点:第一章织物及其性能概述1、织物及其组织概述:织物组织及表示法2、概述影响织物性能的因素:原料、纱线结构、织物组织、经纬纱密度,紧度及织物结构第二章三原组织及其织物1、平纹、斜纹、缎纹组织图画法。
2、常见织物的外观特征。
第三章织物分析及上机图1、织物分析内容、方法、步骤2、上机图的组成、画法及各图之间关系本课程的难点:织物组织及表示法(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织物及其性能概述1、织物及其组织概述:织物组织及表示法2、概述影响织物性能的因素:原料、纱线结构、织物组织、经纬纱密度,紧度及织物结构等。
第二章三原组织及其织物1、平纹、斜纹、缎纹组织图画法。
2、常见织物的外观特征。
3、织物纱线平均浮长概念。
第三章织物分析及上机图1、织物分析内容、方法、步骤2、上机图的组成、画法及各图之间关系第四章变化组织及其织物1、平纹变化组织及其织物:重平、方平组织及织物;斜纹变化组织及织物;加强斜纹、复合斜纹、角度斜纹、曲线斜纹、山形斜纹、菱形斜纹、锯齿斜纹、芦席斜纹等。
上述织物组织图画法及风格特征。
2、缎纹变化组织及其织物:加强缎纹、变则缎纹、重缎纹。
3、各种组织的应用及布边组织设计。
三、考核办法1、该课程为考查课。
2、平时成绩占50%;期末占50%。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