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李泳:动漫行业进入“圈地时代”,腾讯、光线、奥飞各有优势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资深媒体人李泳:国产电影热映,是全民狂欢还是指尖泡沫7月28日晚,阿里娱乐宝的一位工作人员在朋友圈晒出了《捉妖记》票房破15亿的庆功照,超《泰囧》、超《侏罗纪世界》、超《复仇者联盟2》,势如破竹般地在上映12天后登上内地影史票房季军宝座。
暑期档本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没想到开场的三部电影,就让全民狂欢了。
《大圣归来》直奔7亿票房,不停刷新国产动画的纪录,不论是总票房纪录还是单日票房纪录,不论是国内版权销量还是海外版权销量,都把《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国产动画甩出了九霄云外。
《煎饼侠》也是以一天破一亿的速度增长着,相比较而言,它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一部2D电影,几倍于《捉妖记》。
去年有句话叫“不想当导演的作家不是好赛车手”,因为看到了电影市场的红利,两位最有商业头脑的作家投身做了导演,带动了国产电影的一波讨论潮。
国产电影成功的秘诀无非三个,“我们不生产电影,我们只是明星的搬运工”“大难不死必成大侠”“炒结婚,炒离婚,炒复婚,不如炒情怀”。
从最近这三部卖座电影来看,似乎还能看到这些所谓秘诀的影子在,但市场的态势开始朝更多元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于是,我们又该搬个小板凳来静静地讨论,到底是全民看电影的好时代来了,还是国产电影又拥抱了一次泡沫而已?对国产烂片不堪忍受的“自来水”用“情怀”在朋友圈刷屏从一位80后公关“万能的大叔”的朋友圈看《大圣归来》如何点燃情怀,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这部电影的口碑传播称得上是现象级的,因此还诞生了一个新词:“自来水”,这是《大圣归来》粉丝们的自嘲。
那么,这场自发组成的自费水军是如何被召唤的呢?想必很多人都和“万能的大叔”一样,电影上映前就被朋友圈的情怀刷屏了。
先是一篇《曾经命悬一线的<大圣归来>成了电影圈的一次“集体高潮”》,文中专访了导演,7月12日首发于“娱乐资本论”这个公众号,这是由新京报财经记者郑道森和文娱记者吴立湘共同运营的。
稍后就出现了一篇名为《大圣归来原画手稿流出!太惊艳了!》的文章,也是在7月12日,由“视觉志”首发,酝酿一天后,阅读数就突破了10万多,点赞量突破了1万。
2024年动漫影视市场需求分析引言动漫影视行业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和投资者。
本文旨在对动漫影视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以帮助行业从业者更好地了解市场趋势和观众需求。
1. 市场概况动漫影视市场是一个多元化的市场,包括了电影、电视剧、网络剧等形式,涉及到不同年龄层和兴趣爱好的观众。
根据行业数据,近年来,动漫影视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 受众群体2.1 年龄分布动漫影视的受众群体非常广泛,从儿童到成年人都有观看动漫影视作品的需求。
儿童群体是动漫影视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他们对色彩鲜艳、情节简单并带有教育意义的作品更感兴趣。
而针对青少年和成年观众,他们更偏向于具有深度故事情节和复杂人物关系的作品。
2.2 性别分布在受众群体中,男性观众占据了相对较大的比例。
男性观众更喜欢动作题材、科幻题材和冒险题材的作品。
而女性观众则对浪漫、爱情等感性题材更感兴趣。
2.3 兴趣爱好动漫影视的受众还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进行划分。
一些观众偏爱恐怖、悬疑等题材,而另一些观众则更喜欢喜剧、幽默等题材。
3. 观众需求分析根据受众群体的特点和兴趣爱好,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观众需求:3.1 内容多样性观众希望有更多不同类型的动漫影视作品供选择。
除了常见的动作、冒险、爱情等题材,也需要更多的科幻、历史、悬疑等题材的作品。
同时,观众也希望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更加多样化,以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
3.2 创新与原创性观众对于新颖的故事情节和创新的创作手法往往更感兴趣。
他们希望看到更多具有独特性和原创性的作品,而不仅仅是改编自漫画或小说的作品。
3.3 高品质制作观众对于动画质量和视觉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
他们希望作品能够在画面质量、声音效果、动画表现等方面达到较高水准,给予观众更好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3.4 核心价值触及观众也希望作品能够传递正能量和核心价值观。
他们更愿意支持那些能够通过作品传递积极信息和有意义主题的制作公司和创作者。
2024年是动画电影行业的重要一年,不仅有多部大制作的动画电影在全球公映,还涌现出了一些新的动画电影制作公司和创新的电影技术。
下面是对2024年动画电影行业的深度分析报告。
首先,2024年是多部大制作的动画电影相继上映的一年。
在北美市场,迪士尼出品的《动物方城市》、皮克斯出品的《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梦工厂出品的《功夫熊猫3》等电影都取得了相当的票房成绩。
这些大制作的动画电影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成功,也在故事情节、角色塑造和动画制作上取得了较高的评价。
这些电影的成功进一步推动了动画电影行业的发展,并为以后的动画电影制作树立了标杆。
其次,2024年也涌现出了一些新的动画电影制作公司。
传统的动画制作公司如迪士尼、皮克斯和梦工厂依然在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一些新兴的动画制作公司也开始崭露头角。
例如,由前迪士尼高管成立的动画制作公司Illumination Entertainment在2024年推出了《神偷奶爸3》,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些新的动画制作公司带来了新鲜的创意和独特的制作风格,进一步丰富了动画电影的市场供应。
此外,2024年也在电影技术上取得了一些重要突破。
例如,《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采用了全新的电影技术来呈现逼真的水下场景,让观众身临其境。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动画电影制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可以与电影中的角色互动,获得前所未有的观影体验。
电影制作公司开始探索这些新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动画电影制作中,进一步提升了观众的观影体验和参与度。
然而,2024年的动画电影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各大制作公司都在力争推出更加优质的动画电影来吸引观众。
这意味着动画电影制作需要更高的投入和更多的创意,以满足观众的需求。
其次,动画电影行业面临着盗版和盗版的风险,盗版对电影票房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制作公司需要加强版权保护和反盗版力度,才能保障自己的利益。
中国动漫产业如何虎口夺食一、动漫大餐,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近年来,中国动漫业可谓大动作不断,捷报频传。
不久前在杭州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中国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司长金德龙对中外媒体宣告了一个激奋人心的消息:动漫公司在中国目前已经开始盈利了。
消息传出,业界为之动容,因为它一改“此前中国的动漫市场一直处在雷声大雨点小的境况,即谁都知道这是朝阳企业,却不得不去面对一旦涉足血本无归的现实。
”香港动漫画联会有限公司秘书长温绍伦眉开眼笑地说。
的确,2004年以来,中国动漫产业突围求变、加速热启动。
两年多来,湖南、北京、上海三个动画频道陆续开播,北京、上海、成都、大连、杭州等多个动漫网络游戏基地加紧兴建,大大小小的动漫展、动漫人才招聘会接连不断。
同时中国政府颁布了系列政策鼓励国产动漫、原创动漫的发展,并给予了动漫产业史无前例的政策支持。
在市场不断完善的同时,动漫产品日渐走出困境。
2005年,动漫作品《三毛流浪记》还未完成,版权销售就达到近2000万元人民币;2006年开始至今,版权销售突破3000万元。
“蓝猫”等系列动漫今年的产值有可能达到1.2亿元。
不少商家惊叹:在中国内地,关于动漫的感觉终于来了!动漫产业的利润历来为各国巨商所看好,其主要利润来源是电视或电影的播映以及系列产品开发这两大板块。
一部动漫影视作品的成功,不仅在于电视或电影收视率上的成功,主要是可以将卡通形象作为一个品牌进行开发和经营其衍生产品,延伸了产业链,把名气升华为难以估测的真金白银和商业运作。
其中,各种衍生产品的开发是动漫产业最重要的收益来源,如玩具、饮料、保健品、服饰、袜业、鞋业、文具……由于可开发的衍生产品品种多,销量大,利润难以估量,可谓一本万利。
如美国网络游戏业连续4年超过好莱坞电影业,成为全美最大的娱乐产业;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狮子王》,投资4500万美元,到目前为止,播出环节收入已达75亿美元。
更让人惊叹的是,其衍生产品的收入已经高达20亿美元。
2024年动漫影视市场环境分析引言动漫影视在当今娱乐产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本文将对动漫影视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探讨市场规模、消费者需求、竞争态势和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情况。
市场规模动漫影视市场在过去几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行业报告,动漫影视市场的总收入从2015年的100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0%。
此外,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潜力。
消费者需求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网络增值服务的发展,消费者对于动漫影视的需求不断增长。
年轻一代观众成为主要的消费者群体,他们对于精美的动画画面、扣人心弦的剧情和丰富的角色设定有着很高的期望值。
此外,观众还对原创作品有着持续的兴趣,对于好莱坞改编的作品和原创动漫影视有明显的区分。
竞争态势动漫影视市场竞争激烈,存在着多方面的竞争关系。
首先,国内外的制作公司和平台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
一些国内公司积极引进优质的海外动漫作品,同时也加强了自主创作的力度。
其次,不同类型的动漫影视作品之间也存在竞争,比如动作、冒险、悬疑等。
观众对于内容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制作公司需要不断创新来赢得竞争优势。
政策法规政策法规对于动漫影视市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近年来,国家对于动漫产业的政策力度不断增强,通过减税和出台奖励措施来支持行业的发展。
此外,还加强了版权保护、内容审查等方面的监管,促进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未来动漫影视市场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为动漫行业带来更多创新的可能。
其次,移动设备的普及将进一步推动动漫消费的增长。
最后,动漫作品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将更加频繁,国际合作将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
结论动漫影视市场在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消费者对于动漫影视的需求不断增长,对于优质内容有更高的要求。
市场竞争激烈,需要制作公司通过创新来赢得竞争优势。
2024年动漫游戏市场前景分析1. 市场概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动漫游戏市场蓬勃发展,并逐渐成为娱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动漫游戏作为融合了动画与游戏元素的娱乐形式,吸引了大批年轻受众的关注。
本文将对动漫游戏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
2. 市场规模动漫游戏市场的规模日益扩大。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过去几年间,全球动漫游戏市场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
同时,全球动漫产业市场的规模也在逐年提升。
这一趋势表明,动漫游戏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
3. 用户需求动漫游戏市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用户对动漫与游戏的热爱。
在互联网普及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接触动漫游戏。
同时,年轻用户对于互动性和沉浸感的追求也推动了动漫游戏市场的发展。
4.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促进动漫游戏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快速进步,动漫游戏市场的用户体验得到了极大提升。
这种技术创新不仅为动漫游戏提供了更加逼真的场景和交互体验,还为游戏开发公司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和创收途径。
5. 市场竞争由于动漫游戏市场的潜力巨大,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大型游戏厂商纷纷进军动漫游戏市场,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小而美的独立游戏工作室。
与此同时,国内外公司的竞争也在加剧,动漫游戏市场正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6. 持续发展前景当前的市场趋势显示,动漫游戏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
用户需求的增加、技术的创新以及市场竞争的推动,都将推动动漫游戏市场持续发展。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用户对于非线性叙事与角色自定义的需求增加,动漫游戏市场将出现更多新的发展方向和商业机会。
7. 总结总之,动漫游戏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用户需求不断增加,技术创新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这些都为动漫游戏市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和动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动漫游戏市场的前景将更加广阔,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动漫变现挑战:生存还是毁灭作者:刘秋娜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6年第22期如果不解决盈利问题,至少达到财务平衡,目前高达百亿的动漫投资早晚要被风吹云散,最终成为一场泡沫。
10月中下旬,两家中国最有名的动漫企业发布了新的战略布局。
拥有中国最大互联网动漫平台的腾讯,在20日的行业合作大会上公布了多个项目,全面实施动漫IP变现计划。
被称为“中国动漫第一股”的奥飞娱乐也宣布投入10亿元进军游戏产业。
一直备受责难的中国动漫自2015年成为投资热点。
根据CBNData《中国原创动漫大数据报告》,2014年动漫产业较大规模的投融资为31笔,2015年就激增到71笔。
业界估计,近两年内沉积在动漫产业的投资可能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然而,如果不能在短期内解决变现难题,不仅将使国内动漫史上最大的投资潮成为泡沫,中国利用互联网优势打造文化软实力的期望可能也要再寻路径。
热捧而尴尬热捧动漫,来自于泛娱乐的产业模式。
在这个理论中,动漫、影视、游戏、文学,乃至音乐、戏剧等文化产业形式,以互联网为基础实现多媒介联动,将核心形象或作品实现利益最大化。
“泛娱乐的各个形式之间是一种共生的关系,互相促进互相影响。
无论形象还是故事,动漫都是其中基础性的源头。
”清华美院教授吴冠英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艾瑞咨询分析师黄燕华则向本刊记者解释:“文学、漫画是IP源头,这两者的制作成本少、试错门槛低,会为其他娱乐形式的改编打下基础。
”加上2015年“二次元经济”兴起,动辄千万流量的“二次元IP”也让资本看到了新空间。
“二次元经济让动漫IP,连接入泛娱乐体系。
这样,其影响力超越动漫,进入游戏、影视和文学。
获得大众影响力,如果能完成这一步,那么可以称之为一个明星动漫IP。
内容、平台、泛娱乐,彼此连接增值。
”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2011年,腾讯在业界首次提出“泛娱乐”概念。
然而,虽然国内也有《十万个冷笑话》和《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电影的高票房案例,但是动漫的上游IP价值显然还没有充分显现。
中国动漫产业如何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在当今的文化产业领域,动漫产业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逐渐崭露头角。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底蕴和庞大消费市场的国家,动漫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然而,要实现中国动漫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努力。
一、加强内容创作,打造优质IP内容是动漫产业的核心。
一个成功的动漫作品,首先要有吸引人的故事、鲜明的角色形象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目前,中国动漫市场上存在着内容同质化、创意不足等问题。
为了打造优质的动漫内容,创作者们需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将其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故事和角色。
例如,《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动漫电影,以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为蓝本,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编,塑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哪吒形象,深受观众喜爱。
同时,要关注社会现实,反映当代人的生活和情感,引起观众的共鸣。
此外,还应注重培养优秀的动漫编剧和创意人才,为内容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提升制作水平,注重技术创新精良的制作是动漫作品成功的重要保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动漫制作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中国动漫产业需要加大在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的投入,提高动漫作品的画面质量、音效效果和动作流畅度。
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制作技术和设备,学习国外的制作经验;另一方面,要加强自主创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漫制作技术。
例如,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兴技术,为观众带来更加沉浸式的体验。
同时,要注重细节处理,提高作品的品质和观赏性。
三、完善产业链上游,培育动漫人才人才是动漫产业发展的关键。
要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必须加强动漫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目前,中国动漫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创意、编剧、导演、制作等核心领域。
高校和职业院校应优化动漫专业的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企业要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成长空间,通过内部培训、项目合作等方式,提升人才的专业素养。
奥飞动漫打造以IP为核心的“泛娱乐”生态系统作者:来源:《新财富》2016年第04期奥飞动漫(002292)是中国首家上市动漫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其经营业务领域已经形成了以IP 为核心,集动画片、影视、媒体、游戏、视频平台及社区、玩具等衍生品、教育、主题乐园等为一体的泛娱乐生态系统。
从生产技术含量及附加值较低的传统玩具起步,奥飞动漫如今已经跻身中国最大动漫玩具企业以及中国动漫“三巨头”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其商业模式经历了两次突破:2007年,通过收购奥飞文化并成立迪文文化和中奥影迪公司,转型为动漫+玩具模式,以动漫带动玩具销售;2010至2013年,公司通过投资《铠甲勇士之帝皇侠》及收购嘉佳卡通、明星创意、万象娱通、资讯港、原创动力、爱乐游和方寸科技等,开始布局包括影视、媒体、动画片、游戏等领域,打造动漫全产业链运营商。
2014年,奥飞动漫开始了第三次转型,构建以IP为核心的“泛娱乐”生态系统,逐步形成了基于明星动漫IP,借由影视(动画、电影)扩大IP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相关线下衍生品(玩具、婴童服饰等)、线上互动娱乐产品(游戏等)及大电影,线上线下销售、流水变现、授权等方式实现IP变现的商业模式。
截至目前,玩具销售仍是奥飞动漫IP 变现最主要的途径。
作为生态系统的核心,奥飞动漫已自主创作了铠甲勇士、巴啦啦小魔仙、超级飞侠、火力少年王、开心超人等IP,并通过并购等方式收获喜羊羊、贝肯熊、功夫料理娘、雷霆战机、魔天记、太极鼠、雏蜂、端脑、镇魂街、十万个冷笑话等IP,收购四月星空同时让公司拥有了UGC开发模式和互联网运营管理(大数据项目评估系统)技术,大大增强了IP自主开发实力,为进一步扩大精品IP矩阵奠定了基础。
同时,成立奥飞影业,通过与《变形金刚》导演合作、入股美国 451 娱乐集团等方式,未来有望参与好莱坞大片发行、相关商品化权益,并引入其先进理念运用于自身IP的建设。
2015年下半年开始,奥飞动漫通过投资动作捕捉技术公司诺亦腾和二次元虚拟歌手“洛天依”母公司泽立仕等开始布局VR领域,并通过投资图灵机器人跨入人工智能领域,为日后打造IP+VR生态和开发智能机器人及智能玩具做准备,这将进一步扩大其以IP为核心的“泛娱乐”生态系统。
2024年二次元经济市场环境分析1. 引言二次元经济是指以二次元文化为核心的产业发展领域,涵盖了动漫、游戏、虚拟偶像等相关产业。
在过去几年中,二次元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
本文将对二次元经济市场环境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2. 二次元经济市场概述二次元经济市场主要由二次元文化衍生品销售、二次元游戏、虚拟偶像等产业组成。
这个市场以年轻人为主要消费群体,他们对于动漫、游戏等二次元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根据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二次元经济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势头。
3. 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二次元经济市场在中国以及全球范围内都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截至2020年,中国二次元经济市场规模达到了5000亿元人民币。
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
这一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年轻人消费能力的提升和二次元文化的影响力持续扩大。
二次元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多重因素的驱动。
首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二次元文化的传播更加便捷。
在线动漫视频平台的出现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为二次元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渠道。
其次,年轻人对于个性化消费的需求不断增加,二次元经济市场的产品、服务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此外,社交化游戏和虚拟偶像的出现也为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5. 市场竞争态势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二次元经济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目前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二次元文化衍生品品牌和游戏公司,竞争压力较大。
同时,一些大型科技公司也加入了二次元经济市场,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参与竞争。
市场竞争不仅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新能力上,还涉及到品牌影响力、用户粘性等方面。
6. 市场风险和挑战二次元经济市场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品牌和产品的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产品独特性、增强品牌美誉度成为了一个挑战。
其次,二次元经济市场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年轻人,对于经济波动和收入下降比较敏感,市场需求的波动性较大。
B站,目前国内最大的二次元视频平台,可能不久就要进入腾讯的阵营之下。
这一消息尚未宣布,坊间传言已沸沸扬扬,这亦成为2015年,大量资本布局动漫行业的一个缩影。
娱乐资本论发现,腾讯动漫、光线传媒、奥飞动漫三家上市公司的布局最频繁,也最明显。
这三家公司各有各的优势。
腾讯有网络平台,光线有发行,奥飞动漫有衍生品。
目前它们也在根据自己的优势在资本层面延伸布局。
除了腾讯投资B站以外;10月光线成立彩条屋,一口气公布了22部动画电影计划;再往前推,今年9月,奥飞收购国内最大的原创漫画网站有妖气,此前还投资了布卡漫画,并曾是A站的股东。
资深媒体人李泳发现,腾讯、光线、奥飞虽然背景相差极远,但现却都走上了相似的道路——布局动漫产业链。
尽管腾讯、光线、奥飞已形成“三巨头”之势,但国内动漫尚未进入“三国争霸”时代。
一方面,巨头之间尚未形成真正的竞争;另一方面,新的巨头仍在不断诞生当中,例如,阿里旗下的优酷土豆投资A站,阿里影业投入大量资源推广《小门神》等动漫作品,并且布局衍生品领域,同样野心不小。
这一轮快速“跑马圈地”之后,动漫版图依旧大局未定,胜负几何尚难知晓。
腾讯动漫投资B站抢占平台入口
前几日,腾讯入股B站(哔哩哔哩弹幕网)的消息传出。
更多的人把目光集中在阿里全资收购优酷土豆间接入股AcFun之后,亚文化社区再次形成了阿里、腾讯对决的局面上。
虽然A站、B站未来发展还并不明确,但目前而言,B站在流量上是A站的两倍以上,入股B站显然更为划算。
腾讯动漫本身就是国内人数最大的动漫平台入口,通过收购B站将进一步增加腾讯在入口控制方面的优势。
“我不知道什么内容好,但是我先把入口站住,反正你要看得见内容总需要入口的对吧,我有数据我知道用户构成,我知道什么火,火了以后我马上入股也好买了也好,在大家都不知道哪个会火,哪个是好IP的时候,只能看哪个受度高,腾讯有入口就天然的能看到哪个度高。
”草点娱乐CEO
程震向娱乐资本论表示。
除了入口优势之外,从占有的动漫IP数量来看,腾讯动漫拥有当之无愧的优势。
通过整合一批有实力的漫画家,推出了包括《尸兄》、《中国惊奇先生》、《王牌御史》在内的2万多部作品。
此外,还与日本集英社以及天闻角川合作,购入
大量日本动漫正版版权和日本轻小说,包括被称为三大漫的《海贼王》、《境·界》(《死神》)和《火影忍者》。
在三家公司中,腾讯动漫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打通动漫全产业链的一家。
光线和奥飞收购一家网站做入口可能不容易,但是腾讯互娱下面除了腾讯动漫之外还有腾讯影业,这就意味着腾讯内部的IP资源可以第一时间消化掉。
比如,今年三月腾讯互娱曾推出过五个主投主控的电影项目,其中《QQ飞车》、《洛克王国》是腾讯旗下游戏改编的动画电影,《尸兄》是腾讯旗下漫画改编的大电影,《择天记》则是小说改编电视剧。
但从IP的质量上看,腾讯虽然持有大量IP但是转换率不高,这些IP究竟能不能孵化成有商业价值的东西,其实是有很大的问号的。
在业内人士看来,IP的变现能力,第一要是粉丝量大,后面有很详细的商业规划,如果没有第三方的支持,就靠几张简笔画,很难变现。
光线抓住最快的变现模式,风险控制能力强
相比奥飞和腾讯,光线的的主打业务是电影投资制作和发行,算是最没有动漫基因的一家公司,但是却通过大量的资本运作,短时间内参股多家动漫公司,完成在动漫领域的布局。
目前,在五大民电影发行公司中,是动漫实力最强的。
10月25日,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主持彩条屋影业成立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宣布了共投资了13家动漫公司,将来要推出22部影片,试图冲击国产动画半壁票房。
未来要在动画电影、真人奇幻电影、网剧、游戏等全面发展。
从光线投资的这13家动画公司中,可以看出一些共同的特点。
1.技术成熟,曾经有成功作品推出,但是公司要推出后续作品仍缺少投资。
比如曾成功推出《大圣归来》的十月文化。
2.拥有成熟可直接使用的IP。
比如国产动画作品最有人气的作品之一《秦时明月》,目前已经出到了第五部,有着稳定的粉丝群。
3.拥有海外版权。
比如通耀科技,这家公司手握丰富日本IP游戏改编权,其中包括《命运石之门》,《数码宝贝:圣十字军》等,并在日本设有分公司。
也就是说,光线成立的彩条屋动漫,从一开始就没想过从零起步,而是投资有能力的公司,使他们有进一步孵化IP的能力,并对旗下公司进行资源整合,形成一个有在ACGN(动画漫画游戏小说)上都有所建树的完整的产业链。
上述业内人士向娱乐资本论表示,光线在最后一刻退出《大圣归来》投资之后后悔了,现在大量投资动画电影,但是投资的比例都很小,比如1%或者是5%,万一其中一部要是火了,还有接下来IP开发的的产品中追加投资的机会。
“在这三家公司里面,光线具有很强的商业运作能力和炒作能力,这是其他公司都不具备的。
此外,作为一家电影发行公司,做转化品就抓住最快的变现模式,相对来讲,它的风控能力比其他动漫企业做得要好,在三家公司中风险最小。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光线作为电影起家的公司,发力点仍旧是集中在影视之上,很少培养自己的漫画原创产品,如果布局不进一步打开的话,很可能出现后期乏力的现象。
奥飞动漫收购有妖气控制内容端
在这三家公司中,奥飞动漫是距离动漫生产环节最远的公司。
而且,和实力强劲的腾讯、光线比,奥飞并不是一个内容制造商,也不是渠道商,而是以玩具生产起家,前身是广东奥迪玩具实业有限公司。
2004年成立奥飞动漫,后来收购《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一超级大IP的动画公司资讯港,使奥飞动漫一站成名。
今年2月,奥飞又入股了剧角映画,布局动漫电影领域。
战线拉的越长,也越暴露了奥飞的弱势,那就是缺乏优质原创IP。
为了弥补这一短板,奥飞做了两件事。
一是收购了手握大量知名IP的妖气。
有妖气作为大型原创漫画平台,拥有4万部以上的漫画资源;二是参股了万象娱通,这家公司是目前国内拥有多屏幕联动播放终端的动画片版权管理商,累积儿童动漫用户总数1.2亿人次。
通过两次资本运作,奥飞基本上完成了在IP内容端的布局。
虽然现在大部分营收仍旧建立在玩具之上,但是比重相对以前已经大大缩减。
不过,有妖气只是一个原创漫画平台,漫画大部分都是低质量的,并不是商业化价值高或者有详细的规划,像日本那样的产业化,也不是标准化的再生产,而且这么久以来,有妖气的主要变现产品就是《十万个冷笑话》和《雏蜂》。
“三国杀”一说为时尚早,野蛮布局之后胜负难料
腾讯、光线、奥飞说到底是动漫领域三种不同细分市场的竞争。
在目前动漫领域格局多变的蛮荒时代,内容也好观众也好随时都在变,谁也说不好谁的布局和模式更好。
在程震看来,动漫作为一个以前大家没有太的一个行业,以前一直没有太赚到钱,现在随着电影行业的爆发,互联网的各种周边衍生产品变现成熟,大家开始知道,原来动漫也能赚钱,各家开始从各自擅长的方向进行布局和切入。
这个战略会不会成功,或者收到多少效益,现在还很难说。
总的来说大家都认为这个行业会火,都在忙着布局,但这个领域还处于早起的春秋战国时代,到真正出现为这个领域树立标准和商业模式的企业还有很远。
比如说光线的彩条屋,计划要做22部动画,假如到明年只出了2部,而且票房很差,那就说明这种布局是有问题的;再比如说奥飞现在就是“买买买”的状态,那到底这种方式对它的市值有多大提升,或者这样的布局有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这些都要看日后,现在没法衡量。
奥飞收购有妖气之后,引起有妖气在商业模式和人事上面的变动,但是你现在很难说这些变动对有妖气而言变得就一定好或者不好。
不像《大圣归来》,上院线之后,就是有票房数据和影响力摆在那里。
【作者介绍:娱乐资本论,由财经记者郑道森和文娱记者吴立湘悉心打理,公众号(yulezibenlun),私人:kefu_ylzb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