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中学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课时方案 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103.00 KB
- 文档页数:4
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中学2013届九年级语文二轮复习课时方案名著阅读(3)专题内容:第三课时(总第 6 课时)复习目标:从整体上把握名著的重要人物和情节导学活动(以达成复习目标作为贯穿全课活动的一根“红线”,从助你补缺、给你定标、请你点击、引你运用、为你指点、推你提升等6个环节去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典题检测]:◆《童年》相关练习1、《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而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
2、《童年》这部小说不仅描绘了作者苦难童年的悲凉情景,而且折射出19世纪末期俄国生活的普遍情形,勾画了俄罗斯底层人民种种生动的形象。
请写出小说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两个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外祖母:善良、慈爱、乐观而刚强;外祖父:残忍而吝啬;茨冈:能干、愉快。
3、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作品中,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
4、高尔基(人物名)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的作家,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5、《童年》中塑造的阿廖沙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6、《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我”(阿廖沙),善良乐观的外祖母,自私残暴的外祖父,贪婪恶毒的舅舅们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1、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作家2、主要内容:小说以保尔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3、阅读感受:①这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②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③小说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课时作业七下部分(8-22课)学习内容:七下(8-22课)导学导练:一、单项选择题(课堂互动)()1.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纵观历史,中国近代遭受的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是由谁发动的 A.美国 B.俄国 C.英国D.法国()2.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3. 2013年4月,法国皮诺家族宣布,将向中国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铜鼠首和兔首。
直接导致这些文物流失的事件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比较和归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外关系”的是①郑成功收复台湾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③雅克萨之战④左宗棠收复新疆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1856年,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A.对林则徐虎门销烟进报复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C.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镇压义和团运动()6.下列列强的侵华罪行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是A.占领香港岛B.火烧圆明园C.拆毁大沽炮台D.屠杀旅顺居民()7.近代史上,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俄国D.美国()8. .作为洋务派的代表,受命于危难之际,收复新疆,清政府在他的建议下于1884年设新疆省。
他是A.郑成功B.左宗棠C.张之洞D.林则徐()9. 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此时日本入侵,清军战败。
后来有人在北京城门写下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对联中“割地求和”是指清政府签订了A.《瑷珲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0.如果请你担任历史记录片《1908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拍摄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该设计的场景是 A.许多外国公使在散步 B.大量北京居民在准备晚餐C.某国使馆在举办舞会D.有外国军队在军事操练二、材料解析问答题(课后自练)12. 材料一: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材料二:农历2009年二月初二凌晨,在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4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纥付款。
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中学2013届九年级语文二轮复习课时方案古诗词鉴赏(1)专题内容:第一课时(总第 9 课时)复习目标:1、能正确理解诗词曲的内容,如对词的理解、句意的理解、文意的分析和概括等。
2、能赏析其语言(从遗词、用句、修饰等方面揣摩、理解作者炼字达意的技巧)。
3、熟悉与作品相关的背材料,体会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导学活动(以达成复习目标作为贯穿全课活动的一根“红线”,从助你补缺、给你定标、请你点击、引你运用、为你指点、推你提升等6个环节去设计整个教学过程):考点分析:中考的诗词赏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赏析作品的形象:是诗歌中主人公或诗人自己的形象;B饱含诗情的自然图景,即意境。
中考主要是对人物形象和意象的鉴赏。
2.鉴赏作品的语言:A考查分析作品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揭示语言所包含的具体意义;B分析作品语言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而领悟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考查的重点是理解诗歌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把握诗人的感情基调,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等。
4.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A掌握修辞手法;B掌握表达方式;C掌握其他表现手法。
知识梳理一、理解诗歌的形象(意境)(一)常见艺术形象爱国征战类1.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2.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3.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4.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中学2013届九年级政治二轮复习课时方案认清基本国情构建和谐社会新人教版专题内容:第三课时(总第 3 课时)复习目标:(2013中考考点23、29、30、31、32)1、理解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积极投身国家发展战略。
2、了解我国民族国情及政策,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义务。
3、认清我国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等问题影响,坚持公平正义,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导学活动(以达成复习目标作为贯穿全课活动的一根“红线”,从助你补缺、给你定标、请你点击、引你运用、为你指点、推你提升等6个环节去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一、知识网络构建认清基本国情构建和谐社会国情(或存在问题)党和国家采取的措施措施体现所学的政治观点青少年应有的行动科技教育总体落后民族创新能力不强影响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因素仍然存在人口问题突出资源日益短缺生态环境恶化贫富差距过大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初三教材P105):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对社会而言,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社会成员,这个社会才能变得和谐。
提醒:本课时复习后请参阅理解领会《2013时政热点专题》5、23、25、27、30二、当堂训练(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选出正确答案)1、“两会”召开期间,房产调控、物价涨幅、收入差距、上学看病就业、食品安全、校车安全等民生问题最受关注。
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是()A.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分配制度 B.坚持计划生育政策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D.坚持科教兴国战略2、我们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必须()A.大力引进国外技术 B.增强自主创新能力C.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D.坚持党的基本路线3、近两年“低碳经济”成为我们的热门话题。
某某省东台市头灶镇中学九年级政治二轮复习课时方案加快发展复兴中华新人教版专题内容:第一课时(总第 1 课时)一、复习目标:1、感悟历史巨变,领悟深刻道理;了解奋斗目标,理解实现梦想的意义,明确实现梦想的要求。
2、理解加快发展的制度、措施与战略,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3、明确当代青年崇高使命,立志振兴中华,收获精彩人生。
(2013中考考点15、39、41、42、43)二、导学活动(以达成复习目标作为贯穿全课活动的一根“红线”,从助你补缺、给你定标、请你点击、引你运用、为你指点、推你提升等6个环节去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一)、知识网络构建1、感悟历史巨变: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根本原因:(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重要原因:①(建党100周年的中国梦)2、明确奋斗目标:根本要求:②(建国100周年的中国梦)重要措施: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高举伟大旗帜: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内容)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问题探究:①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抓好哪几个方面建设?其中最根本的是哪个方面?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含义与党的基本路线是怎样的关系?公有制是的基础①坚持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是重要组成部分按劳分配存在于经济内②坚持分配制度按生产要素分配存在于4、走向共同富裕:③关注民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④促进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实施战略城乡协调发展:建设⑤(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5、树立远某某想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问题探究:①我国现阶段的最基本国情、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三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②你家的收入来源都有哪些?分别属于什么分配方式?③身为青少年学生的你如何用实际行动担负起崇高的历史使命?(二)、当堂训练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选出正确答案)1、2011年12月11日,中国入世十周年。
十年来,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收入显著提高,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贸易国。
中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教教案专题十一:中国的和平兴起友善邻外交重点扫描:我国此刻走的是和平发展之路,即在和平的环境中谋求发展,而和平的环境主要靠外交手段来创建,为了更好的理解此刻我们为何要走和平发展之路,还要先从近代中国的外交讲起。
一.近代中国的辱没外交、史实①清政府:四次侵略战争后签订的不一样等合约,丧权辱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北洋军阀政府:巴黎和会中外国交的失败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条约》再一次伤害中国的主权③公民政府:二战中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在没有中国政府参加的状况下要求中国政府认可外蒙自治,苏联租旅顺港为条件换取苏联发兵对日宣战、近代中国辱没外交原由①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独立②当时中国综合国力衰,弱国无外交在近代史上因为中国人民饱受侵略压迫之苦,人民盼望和平,所以当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宣告我们决不去侵略其余国家来发展自己,我们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新中国的外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二.新中国的外交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早期的外交①国际局势:冷战期间,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仇视、孤立、封闭、包围②成就:⑴建国第一年同17个国家建交,为恢复经济建设创建了优异的外面环境⑵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办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⑶日内瓦会议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翻开中外国交新场面⑷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目标,促进大会圆满成功3、70年月的外交①国际局势:美苏争霸,苏攻美守②成就⑴中美关系正常化,表示美国孤立中国的失败和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成功⑵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趋重要的作用⑶中日建交⑷70年月初国际上盛行与中国的建交的高潮4、改革开放后①国际局势:两极格局解体,政治多极化,经济全世界化趋向增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②成就⑴港澳回归,是一国两制和平一致目标的成功运用⑵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景功举办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增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域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增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5、获得外交成就的原由①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②综合国力,国际声威不停提高③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针对国际局势的变化,采纳踊跃灵巧的外交政策三.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及作用获取的启迪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创建和平友善的外面环境,才能使国家更快更好的发展,反过来,只有更快更好的发展自己,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更好的保护祖国的和平与安全。
头灶镇中学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课时方案古今中外的HY第一课时〔总第 1 课时〕复习目的:1.复习稳固中外历史上的重要HY的名称、性质、内容、作用,构建专题知识框架;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敏解答问题的才能;3.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上的HY。
导学活动〔以达成复习目的作为贯穿全课活动的一根“红线〞,从助你补缺、给你定标、请你点击、引你运用、为你指点、推你提升等6个环节去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HY指对旧有的消费关系、上层建筑作部分或者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HY是社会开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HY史。
HY的形式多种多样。
2.HY的启示:①HY要符合经济开展的客观规律;②HY要顺应历史开展潮流,符合本国国情;③调动人民群众的消费积极性,保障群众的利益;④HY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既要抓住时机又不急于求成;HY要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开展、和谐开展等。
二、学以致用〔一〕选择题〔以下各题所给的选项里面只有一个是最正确的〕1.?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商鞅在秦国为相十年,宗室贵戚大多怨恨他〕。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与此相关的是〔〕A.国家成认土地私有B.允许土地自由买变C.根据HY功大小授予爵位宅D.建立县制2.HY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经过商鞅变法,秦HY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确实立起决定作用的是〔〕A.国家成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C.废除旧贵族特权 D.建立县制3.1979—1982年我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变化〔见图10〕图10 的主要原因是〔〕A.集体劳动盛行 B.国家政策适当C.自然灾害减少 D.科学技术兴旺4.“在吸收全体成年男子公民参加,每年约集会40次的公民大会上,人们就重大问题进展辩论和投票。
最下层的鞋匠和最富有的贵族同样享有在议会表态、投票和任职的权利。
〞这一情境应发生在〔〕A. 古代雅典B. 古巴比伦C. 古代罗马D. 古代HY 5.亚历山大二世在最后审查废除农奴制HY方案时说:“诸位会坚信,凡可以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中学2013届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课时方案中国革命史与社会主义建设(教师版)苏教版第一课时(总第 8 课时)复习目标:1.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历程(四大阶段的划分),知道这阶段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与综合,注意概括不同时期国共关系的特征,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主要原因,认识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2.了解简明社会主义建设史,知道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些伟大成就和出现的重大失误,认识和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3.知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强国富民之路,邓小平理论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导学活动(以达成复习目标作为贯穿全课活动的一根“红线”,从助你补缺、给你定标、请你点击、引你运用、为你指点、推你提升等6个环节去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一、助你补缺(在第7课时“推你提升”的问题分析中,看自己的缺漏,在与师生、生生的互动中,明误纠正)二、给你定标(阅读一下以上复习目标,寻着目标、带着任务走进课堂活动)三、请你点击(试着讲述下列考点)1.简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1919-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历史。
(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19-1927年),其中1924-1927年为北伐战争,又称“国民大革命”。
主要历史事件有:①五四运动(见考点66);②中共一大的召开(见考点67);③北伐战争(见考点68)。
(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又称“土地革命时期”。
这是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时期。
主要历史事件有:①南昌起义(见考点69);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井冈山会师(见考点69-70);③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见考点71-72)。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主要历史事件有:①九一八事变(见考点73);②西安事变(见考点74);③七七事变(见考点75);④南京大屠杀(见考点76);⑤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见考点77);⑥中共七大(见考点78)。
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中学2013届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课时方案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教师版)苏教版复习目标:1、熟读并识记“请你点击”内容2、当堂完成“引你运用”并相互订正。
3、认真完成“为你提升”、导学活动(以达成复习目标作为贯穿全课活动的一根“红线”,从助你补缺、给你定标、请你点击、引你运用、为你指点、推你提升等6个环节去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一、助你补缺二、给你定标三、请你点击(详见附录)四、引你运用(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1、有位西方学者把一战后的国际形势描述为“从和平走向战争”,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是( D )A、经济危机的爆发、持续B、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C、成立国际联盟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和瓦解2、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判断正确的是( C )A、恐怖袭击频繁发生,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和平与发展不再是主题B、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已经被美国称霸的单极世界所取代C、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D、国际竞争的实质是军事实力的竞争3、“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有人称之为美国自建国以来本土所遭到的第二次大规模袭击,第一次是指 ( C )A、来克星顿枪声B、美西战争C、珍珠港事件D、中途岛海战4、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到:“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
”这一“转折点”是指:( C )A、日本偷袭珍珠港B、莫斯科保卫战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诺曼底登陆5、世界近现代史是欧美列强奴役弱小国家的历史,下列国家会议中体现了大国强权色彩的是( A )①巴黎和会②慕尼黑会议③雅尔塔会议④万隆会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下列组合中,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C )A、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C、北约建立—标志两级格局形成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7、同学丁在探究“多极化趋势”这一问题中,必然要用到的材料有( B )①《杜鲁门主义》文本②《欧盟旗帜》图③《凡尔赛和约》文本④《科索沃战争》图A.①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二)、填空题:8、标志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会议慕尼黑会议 9、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雅尔塔会议10、引发中国五四运动的会议巴黎和会 11、提高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会议第26届联大(三)、材料解析题材料一:材料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可以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初中历史中考备考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史实和发展特点,能够分析古代对外关系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分析、史料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1. 重点: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主要史实和发展特点。
2. 难点:古代对外关系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引发学生对古代对外关系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特点。
2. 教师通过展示史料,讲述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主要史实,如丝绸之路的开辟、鉴真东渡等。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古代对外关系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环节三: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古代对外关系的认识。
第二课时:环节一: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如郑和下西洋等。
2. 教师通过展示史料,讲述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在各个时期的具体表现。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地图分析,直观地展示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脉络。
环节三: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古代对外关系的认识。
环节四: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历史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掌握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史实和发展特点。
2. 学生能够分析古代对外关系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3.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中学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课时方案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第一课时(总第七课时)
复习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就民族关系内容而言,既有刀光剑影,充满了鲜血的战争,更有流传千古的民族和谐相处,如和亲、会盟、册封、经济贸易往来,直接的行政管辖,其中汉唐元时期民族关系为其经济繁盛奠定了基础。
我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海纳百川,如汉、隋唐、宋朝、元朝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到明清时期由于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才逐渐落伍。
导学活动(以达成复习目标作为贯穿全课活动的一根“红线”,从助你补缺、给你定标、请你点击、引你运用、为你指点、推你提升等6个环节去设计整个教学过程):
一、请你点击
(一)中国历代民族关系特征
1.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①秦发动对匈奴和越族的战争,修筑长城。
②西汉初年与匈奴和亲。
汉武帝对匈奴用兵以解决匈奴问题。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五胡”内迁、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3.唐朝通过和亲、册封、会盟等和平方式与边疆少数民族的交往。
4.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既有战争,也有和平相处,和平占主流。
5.元明清:加强行政管辖,巩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二)古代的对外关系
1.两汉时期:
(1)西汉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交流。
(2)公元57年,日本列岛的倭奴国派使臣米汉,汉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印一枚。
(3)166年,一批大秦人来到中国,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2.唐朝:
(1)日本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日本仿效隋唐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
(2)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
(3)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3.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海港有广州、泉州等,政府设市舶司进行管理
4.元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著有《马可·波罗游记》,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了重要作用。
5.明朝时:明成祖派郑和七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戚继光抗倭,取得重大胜利。
6.清朝前期: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两次取得反击沙俄侵略的胜利;后为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实行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
(三)对边疆地区的行政管理
专题感悟:
1.历史证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则国家兴盛富强。
海纳百川、吸收先进文明,则有利于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则招致落后。
2.千百年来,各民族不断交融,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缔造了中华文明,在各民族的交往中,谁也离不开谁。
3.加强民族团结、实行对外开放,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引你运用
1.两汉与秦朝对匈奴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A.修建防御工事 B.和亲与互市
C、.进行战争 D.迁民屯边
2.西汉时期的新疆地区()
A.掌握了铸铁技术、井渠法,修筑坎儿井 B.处于丝绸之路的起点,商贸发达
C.从公元前60年始归于中央的管理 D.民族众多,大都处在封建社会时期
3.唐朝先后设立了一些机构管理新疆地区,下列不属于唐朝设立的是()
A.都督府 B.安西都护府
C.伊犁将军 D.北庭都护府
4.其首领被唐玄宗册封为“怀仁可汗”的少数民族是()
A.突厥 B.回纥 C.南诏 D.吐蕃
5.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不包括()
A.通婚联姻 B.经济文化交流
C.共同镇压安史之乱 D.长庆会盟
6.清朝对西藏地区管理加强的标志是()
A.建立僧官制度 B.掌握宗教首领的册封权
C.加强对达赖与班禅转世的监督与任授权 D.设置驻藏大臣
7.朝鲜与汉唐关系的相同点是()
A.派遣大量留学生到中国留学 B、政治制度、城市建筑深受中国影响
C.服饰、风俗有浓厚的中华文化色彩 D.多次通好于中国,双方经贸频繁
8.下列有关两汉与日本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兴起了大规模移民日本的浪潮 B.对门本的社会生活有深刻的了解
C、汉武帝与光武帝先后赐:子日本使者金印D.铁器、铜器与丝帛传人日本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匈奴,其祖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匈奴)随畜牧而转移,……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
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
……具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牛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
……自君正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披旃裘……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其俗有名不讳,而无姓字。
材料二后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
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适戍以充之。
而通直道,自九原至云阳,因傍山险涧溪可缮者治之,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
材料三于是汉患之,高帝乃使刘敬奉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约为昆弟以和亲。
……汉使四将军各万骑击胡关市下,将军卫青出上谷,至茏城,得胡首虏七百人。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记·匈奴列传》
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匈奴的社会生活。
(2)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二、三,说明秦汉为巩固北方边郡的安全先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
三、为你点拨
四、推你提升
1.阅读下列材料:
法国学者贾克·谢赫耐在《南宋社会生活》中说:“一只庞大的沿海船队维持东南沿海商埠与远达广东之间的交通;海上的大帆船则每年趁着季风往来于中国和南洋群岛、印度、非洲东海岸和中东一带;陆上贸易在南北往返要道与长江交汇点上发达了起来,其交易数额之庞大,远过当时欧洲主要商业中心的交易量。
……(中国)其现代化的程度是令人吃惊的:它独特的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
回答:
(1)据材料概括当时南宋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的突出表现。
(2)作者认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这一结论是否正确?分析南宋“现代化的程
度”较高的原因。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成祖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教化于海外诸藩国,导以礼仪,变其夷习。
”……中国封建社会历来重政治而轻经济,明成祖本人也不主张发展海外贸易。
这些物品交换活动只是附带进行的,通过交易换取——些宫廷需要之物,且可以补充一些船队浩繁的开支,属于情理中事。
——摘自《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材料二“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贾。
”……据汜载,仅前六次下西洋就耗费六百万两银子。
材料三 (梁启超说)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哥伦布,维哥达喜马(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维哥达喜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新纪元,而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殁以俱逝?
——摘自《祖国伟大航海家郑和》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西方航海家航海不同的原因。
(2)如何解答梁启超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