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一章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19
高二地理第一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地层中,年代最小的是()。
A. 地壳B. 上地壳C. 下地壳D. 地幔2.我国是一个地质行业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目前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贮藏量位居世界第()位。
A. 1B. 2C. 3D. 43.下列地壳运动中,属于构造地貌运动的是()。
A. 风蚀B. 水蚀C. 冰蚀D. 重力蚀4.以下属于外力造成的风化作用的是()。
A. 氧化作用B. 海蚀作用C. 雪蚀作用D. 草蚀作用5.地球是一个活跃的地壳拼图,它包括了多个大的板块,被称为()。
A. 外壳B. 内壳C. 陆壳D. 地幔二、问答题1.解释地球的内部结构。
答: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核包括外核和内核,外核主要由铁和镍构成,内核主要由铁和镍以及其他元素构成。
地幔主要由含铁的硅酸盐构成,是地球内部最大的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主要由岩石和土壤构成。
2.什么是地壳运动?答:地壳运动是指地球外部地壳板块的相对运动,包括构造地貌运动和地震等现象。
构造地貌运动是指地球表面地质构造的活动,包括抬升、下沉、折叠和断裂等。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是由于板块间的应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快速释放能量导致地面振动。
3.列举几种常见的风化作用。
答:常见的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物理风化是指由于温度变化、冻融作用或机械作用引起的岩石的破裂、破碎和剥落。
化学风化是指由于水、氧气、酸、碱等物质的作用使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溶解、氧化、水解等变化。
4.为什么地质资源非常重要?答:地质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等。
地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各种矿产资源提供了原材料,支持着工业和建设的发展;能源资源为能源消费提供了支持,维持着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着人们的饮水和粮食安全。
5.解释地球板块理论。
答:地球板块理论是指地球外部地壳被划分为多个相对稳定的板块,并且这些板块是相对运动的。
高二数学必修二第一章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 图(1)是由哪个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 )A B C D2、过圆锥的高的三等分点作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它们把圆锥侧面分成的三部分的面积之比( )A.1:2:3B.1:3:5C.1:2:4D.1:3:93、已知水平放置的ABC 的平面直观图A B C '''是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那么ABC 的面积为( ) A.222a 2D. 32a4、已知圆柱与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它们的体积分别为V 1和V 2,则V 1:V 2是:( )A. 1:3B. 1:1C. 2:1D. 3:1 5、如果两个球的体积之比为8:27,那么两个球的表面积之比为( )A.8:27B. 2:3C.4:9D. 2:96、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尺寸如下(单位cm ),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及体积为( )A. 24πcm 2,12πcm 3B. 15πcm 2,12πcm 3C. 24πcm 2,36πcm3D. 以上都不正确7、一个球的外切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6 cm 2,则此球的体积为( )A.334cm π B.386cm π C. 361cm π D. 366cm π8、一个体积为38cm 的正方体的顶点都在球面上,则球的表面积是( )A .28cm πB .212cm πC .216cm πD .220cm π 9、一个正方体的顶点都在球面上,此球与正方体的表面积之比是( )A. 3πB. 4πC. 2π D. π10、如右图为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其中府视图为正三角形,A 1B 1=2,AA 1=4,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6+3B. 24+3C. 24+23D. 32一、选择题答题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1. 长方体的共顶点的三个侧面面积分别为3,5,15,则它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 12.一个半球的全面积为Q ,一个圆柱与此半球等底等体积,则这个圆柱的全面积是 . 13、从长方体的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上各取一点E 、F 、G ,过此三点作长方体的截面,那么截去的几何体是_________.14、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母线相等,底面半径也相等,则侧面积之比是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15、16、17、18每题13分,19、20每题14分,共80分) 15.将圆心角为1200,面积为3π的扇形,作为圆锥的侧面,求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16. (如图)在底半径为2母线长为4的圆锥中内接一个高为3的圆柱,求圆柱 的表面积A B 1正视图侧视图府视图1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2,求四边形ABCD绕AD旋转一周所成几何体的表面积及体积.18.已知长方体的全面积为11,十二条棱长度之和为24,求长方体的对角线的长。
2024版高二上册第一章数学易错练习题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已知函数f(x) = x² 2x + 1,那么f(x)在区间(∞,1)上的单调性是()A. 单调递增B. 单调递减C. 先单调递增后单调递减D. 先单调递减后单调递增2. 若a、b为实数,且a+b=3,ab=2,则a²+b²的值为()A. 5B. 7C. 9D. 113. 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2,且a1+a3+a5=21,则a4的值为()A. 7B. 9C. 11D. 134. 不等式2x 3 > x + 1的解集是()A. x > 4B. x > 4D. x > 25. 在三角形ABC中,若a=8, b=10, sinA=3/5,则三角形ABC的面积S为()A. 12B. 24C. 36D. 486. 已知函数g(x) = |x 2|,那么g(x)的图像在x=2处()A. 连续B. 断开C. 有尖点D. 有拐点7. 若直线y=kx+b与圆x²+y²=1相切,则k和b的关系是()A. k²+b²=1B. k²+b²=2C. k²+b²=0D. k²+b²=∞8. 已知复数z满足|z|=1,则z的共轭复数z的模长为()A. 0B. 1C. 2D. 无法确定9.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 3)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B. (2, 3)C. (2, 3)D. (2, 3)10. 若函数h(x) = ax² + bx + c在x=1处取得极值,则()A. a+b+c=0B. a+b=0C. a+c=0D. b+c=0二、判断题:1. 若两个实数的和为0,则这两个实数互为相反数。
()2. 任何两个实数的乘积都是正数。
()3.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同步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煤是无机化合物,天然气和石油是有机化合物B .化学电源放电、植物光合作用都能发生化学变化,并伴随能量的转化C .“干热岩”(温度大于200℃的高温岩体)是最具应用价值和利用潜力的清洁能源,该能源属于化石能源D .若化学过程中断开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则反应放热 2.“煤制油”的关键技术是煤的气化,目前煤的气化主要反应是:℃()()()()22C s H O g CO g H g ++高温,此外还存在间歇性的煤燃烧:℃()()()22C g O g CO g +点燃,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 .()1mol C s 和()21mol H O g 的总能量高于()1mol CO g 和()21mol H g 的总能量B .反应℃发生的目的是为反应℃提供能量C .“煤制油”技术的使用符合蓝天工程的要求D .℃中产生的氢气可用于油的制备 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Zn(s)+ 12O 2(g) = ZnO(s)℃H 1 = -351.1 kJ/mol Hg(l)+12O 2(g) = HgO(s)℃H 2 = -90.1 kJ/mol由此可知反应:Zn(s) + HgO(s) = ZnO(s) + Hg(l) 的焓变℃H 是 A .291kJ·mol -1B .295kJ·mol -1C .-261kJ·mol -1D .386kJ·mol -1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及说法正确的是A .CH 4(g)+ 2O 2(g)=CO 2(g)+2H 2O(l) △H=-890kJB .1mol 丁烷完全燃烧生成CO 2(g)和H 2O(l)时放热2878 kJ ,则:C 4H 10(g)+132O 2(g)=4CO 2(g)+5H 2O(l) △H=-2878kJ/molC .2 mol 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 热量,则:H 2O(g)=H 2(g)+12O 2(g) △H = -242 kJ·mol -1 D .CH 3COOH(aq)+KOH(aq)=CH 3COOK(aq)+H 2O(l) △H=-a kJ·mol -1,a 就为中和热的值 5.下列物质间的反应, 其能量变化符合下图的是A .铝热反应B .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C .Ba(OH)2·8H 2O 晶体和NH 4Cl 晶体混合D .碳酸钙的分解6.Li 与2O 转化为2Li O 的能量变化图如图所示。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单元测试卷-带答案一、单选题1.以太阳能为驱动力,在介导上产生空穴+h (空穴是指共价键上流失一个电子,最后在共价键上留下空位的现象),在室温条件下可将氮气转化为氨气,其工作原理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过程中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B .该工艺可能生成副产物氢气C .生成氨气的总反应:22322N +6H O4NH +3O 光催化D .VB 上产生+3 mol h ,CB 上产生3NH 11.2 L (标准状况)2.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由指定的单质生成1mol 纯物质的热效应为生成热,可以用物质生成热表示物质的相对能量。
几种物质的生成热如表所示。
物质()2F g ()2S g ()4SF g ()6SF g生成热()()1ΔH /kJ mol-⋅0 128 775- 1209-已知键能是指气态分子中1mol 化学键解离成气态原子所吸收的能量。
F F -键能为1157kJ mol -⋅,假设()()46SF g SF g 、中S F -键能相等。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2S s 的生成热大于1128kJ mol -⋅B .()()()1224S g 4F g 2SF g ΔH 1678kJ mol -+==+⋅C .稳定性:()()46SF g SF g >D .上述物质中,S F -键能为1295.5kJ mol -⋅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B .常温下。
反应()()()2C s CO g 2CO g +=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 0∆>C .若()()()()4222CH g 2O g CO g 2H O g +=+ 812.3kJ mol H ∆=-,则甲烷的燃烧热为812.3kJ molD .若()()2242NO g N O g 56.9kJ mol H ∆=-,则将()22mol NO g 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为56.9kJ4.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飞船是用铝粉与高氯酸铵的混合物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2NH 4ClO 4(s)△N 2(g)+4H 2O(1)+Cl 2(g)+2O 2(g)△H <0。
1.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体内部没有电场B.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C.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的运动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答案:ABC2.一个不带电金属球壳;在它的球心放入一个正电荷;其电场分布是图1-7-8中的()图1-7-8解析:选B.由于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故A选项不正确;由于空腔内部有一个正电荷;故在空腔内表面感应出等量的负电荷;外表面感应出等量的正电荷;因此C、D选项不正确;因外表面上分布有正电荷;故电场线应呈辐射状;所以B选项正确.3.如图1-7-9所示;在原来不带电的金属细杆ab附近P处;放置一个正点电荷;达到静电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7-9A.a端的电势比b端的高B.b端的电势比d点的低C.a端的电势不一定比d点的低D.杆内c处的场强的方向由a指向b解析:选B.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场强为零;整体是一个等势体;由此判断选项B 正确.4.如图1-7-10所示;两个相同的空心金属球M和N;M带-Q电荷;N不带电(M、N 相距很远;互不影响);旁边各放一个不带电的金属球P和R;当将带正电Q的小球分别放入M和N的空腔中时()图1-7-10A.P、R上均出现感应电荷B.P、R上均没有感应电荷C.P上有;而R上没有感应电荷D.P上没有;而R上有感应电荷解析:选D.当将带正电Q的小球放入M的空腔中时;对M产生静电感应使M的内表面带负电;而外表面带正电;其电荷量为Q;它与原来金属球M外表面所带的-Q正好中和;使外表面不带电;实际上是M所带-Q被吸引至内表面;所以金属球M外部不存在电场;不能对P产生静电感应;P上没有感应电荷.当将带正电Q的小球放入原来不带电的N的空腔中时;对N产生静电感应;使N内表面带负电荷;N外表面带正电荷;N外部有电场;对R产生静电感应;使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选项D正确.5.有一绝缘空心金属球A;带有4×10-6C的正电荷;一个有绝缘柄的金属小球B;带有2×10-6C的负电荷;若把B球跟A球的内壁相接触;则B球上的带电荷量为________C;A球上的带电荷量为________C;电荷分布在________.解析:B跟A相接触后;它们成为一个导体;所有电荷都将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在A的外表面;部分正电荷与所有负电荷发生中和现象;未被中和的正电荷仍分布在A的外表面.答案:0+2×10-6A的外表面一、选择题1.处于静电平衡中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的原因是()A.外电场不能进入导体内部B.所有感应电荷在导体内部产生的合场强为零C.外电场和所有感应电荷的电场在导体内部叠加的结果为零D.以上解释都不正确答案:C2.图1-7-11中接地金属球A的半径为R;球外点电荷的电荷量为Q;到球心的距离为r.该点电荷的电场在球心的场强等于()图1-7-11A.k错误!-k错误! B.k错误!+k错误!C.0 D.k错误!解析:选D.本题求解的是点电荷Q在球心处的场强;不是合场强.根据点电荷场强公式求得E=错误!;故D对.3.一金属球;原来不带电;现沿球的直径的延长线放置一均匀带电的细杆MN;如图1-7-12所示;金属球上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在球内直径上a、b、c三点的场强大小分别为E a、E b、E c;三者相比()图1-7-12A.E a最大B.E b最大C.E c最大D.E a=E b=E c解析:选C.感应电荷在导体内部产生的场强与场源电荷在球内产生的场强的矢量和为零.离场源电荷越近的点场强越大;所以感应电荷在该点的场强也越大;选项C正确.4.如图1-7-13所示;在两个固定电荷+q和-q之间放入两个原来不带电的导体;1、2、3、4为导体上的四个点;在达到静电平衡后;各点的电势分别是φ1、φ2、φ3、φ4;则()图1-7-13A.φ4>φ3>φ2>φ1B.φ4=φ3>φ2=φ1C.φ4<φ3<φ2<φ1D.φ4=φ3<φ2=φ1解析:选B.正负电荷间电场线;由正电荷出发到负电荷终止;沿电场线电势逐渐降低;又因为处于电场中的两导体都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所以φ4=φ3>φ2=φ1;B对.5.如图1-7-14所示;空心导体上方有一靠近的带有正电的带电体.当一个重力不计的正电荷以速v水平飞入空心导体内时;电荷将做()图1-7-14A.向上偏转的类平抛运动B.向下偏转的类平抛运动C.匀速直线运动D.变速直线运动解析:选C.根据静电屏蔽原理可知导体空腔中没有电场;故C正确.6.(长沙高二检测)电工穿的高压作业服是用铜丝编织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丝编织的衣服不易拉破;所以用铜丝编织B.电工被铜丝编织的衣服包裹;使体内电势保持为零;对人体起保护作用C.电工被铜丝编织的衣服包裹;使体内电场强保持为零;对人体起保护作用D.铜丝必须达到一定厚;才能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答案:C7.如图1-7-15所示;在水平放置的光滑金属板中心正上方有一带正电的点电荷Q;另一表面绝缘、带正电的金属小球(可视为质点;且不影响原电场)自左以初速v0在金属板上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图1-7-15A.小球先做减速后加速运动B.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C.小球受到的静电力对小球先做负功;后做正功D.小球受到的静电力对小球做功为零解析:选BD.金属板处于静电平衡状态;表面为等势面.因此小球受到的静电力不做功;小球电势能保持不变;所以动能保持不变;故B、D正确.8.(湖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如图1-7-16所示;绝缘金属球壳的空腔内有一带电小球;现在球壳左侧放一带电小球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7-16A.A球对球壳内的电场不影响B.由于静电屏蔽;球壳内没有电场C.球壳内外表面均没有电荷D.由于球壳接地;空腔内的电场对外部也没有影响解析:选AD.由于金属球壳接地;对内外电场都有屏蔽作用;故A、D对;球壳外表面没有电荷;因为空腔内有带电体;所以空腔内有电场;内表面有感应电荷;故B、C错.9.如图1-7-17所示;为一空腔球形导体(不带电);现将一个带正电的小金属球A放入腔中;当静电平衡时;图中a、b、c三点的电场强E和电势φ的关系是()图1-7-17A.E a>E b>E c;φa>φb>φcB.E a=E b>E c;φa=φb>φcC.E a=E b=E c;φa=φb>φcD.E a>E c>E b;φa>φb>φc解析:选D.静电平衡导体内E=0即E b=0;沿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在球形导体外的电场分布与正点电荷的电场类似;故D选项正确.二、计算题10.如图1-7-18所示;在孤立点电荷+Q的电场中;金属圆盘A处于静电平衡状态.若金属圆盘平面与点电荷在同一平面内;试在圆盘A内作出由盘上感应电荷形成的附加电场的三条电场线(用实线表示;要求严格作图).图1-7-18解析:画出感应电荷形成的附加电场在圆盘A内的三条电场线(实线);如图所示.导体A处于静电平衡状态;因此内部每点的合场强都为零;即导体A内的每一点;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强都与点电荷Q在那点的电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感应电荷的电场线与点电荷Q 的电场线重合;且方向相反.答案:见解析11.如图1-7-19所示;两个点电荷A和B;电荷量分别为q1=-9.0×10-9C、q2=2.7×10-8C;彼此相距r=6 cm;在其连线中点处放一半径为1 cm的金属球壳;求球壳上感应电荷在球心O处产生的电场强.图1-7-19解析:由于球壳达到静电平衡后各点的场强为零;故感应电荷在球心O处产生的场强与-q1和+q2在O处场强的矢量和等大反向;设由O指向B方向为场强正方向;即:E=E感+E1+E2=0∴E感=-(E1+E2)=-[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N/C=3.6×105 N/C;方向由O指向B.答案:3.6×105 N/C;方向由O指向B12.如图1-7-20所示;带电导体A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电势为φ=200 V.M、N是A表面上的两点;电场强E M=4 E N.今把一电量为q=5×10-8C的正电荷分别由M点、N点移到无限远处;求电场力做的功.图1-7-20解析:由静电平衡导体的特点得:φM=φN=φ=200 V移到无限远处电场力做功:W M=W N=qU=q(φ-0)=5×10-8×200 J=1.0×10-5 J.答案:均为1.0×10-5 J。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觉综合检测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水稻的早熟和高产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D.绵羊的粗毛和细毛2.鼠的毛色类型由B—b限制,甲、乙黑毛雌鼠分别与褐毛雄鼠丙交配,甲3胎共生出9只黑毛幼鼠和7只褐毛幼鼠,乙3胎共生出19只黑毛幼鼠,则甲、乙、丙3只鼠的遗传因子组成依次可能为A.BB、Bb、bb B.bb、Bb、BB C.Bb、BB、bb D.Bb、bb、BB3.白绵羊与白绵羊交配后,后代出现了白绵羊和黑绵羊,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缘由是A.性状分别B.显、隐性遗传因子分别C.同种遗传因子分别D.姐妹染色单体分别4.图中曲线中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是5.向日葵种子粒大(B)对粒小(b)是显性,含油少(S)对含油多(s)是显性。
某人用粒大油少和粒大油多的向日葵进行杂交,结果如图所示,则这些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A.4种 B.6种C.8种D.9种6.把圆皮豌豆和皱皮豌豆杂交,F1全是圆皮豌豆,F1自交,F2中皱皮豌豆1 851株,则理论上圆皮豌豆有A.481株B.617株C.1 851株D.5 553株7.具有两种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自交,若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子二代个体中重组类型所占的比例为A.9/16 B.3/8 C.3/8或5/8 D.3/16或1/168.把高茎(D)豌豆与矮茎(d)豌豆杂交,F1有高茎192株,矮茎189株,那么,亲代的遗传因子组合是A.Dd和dd B.DD和dd C.Dd和Dd D.DD和Dd9.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将纯合糯性品种与纯合非糯性品种杂交,取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凡非糯性花粉呈蓝黑色,糯性花粉呈橙红色。
在显微镜下统计这两种花粉的颗粒,非糯性与糯性的比例为A.1:1 B.1:2 C.2:1 D.1:310.(2009·全国Ⅰ)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高二生物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单元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化合物所共有的元素是()A.C、H、O B.C、H、O、N C.O、H D.H、P2、人体中水的含量约占65%,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说明水对人体重要性的是()①水和糖类、脂质一样,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②没有水,人体内的大部分化学反应就不会发生③水的比热比较小,有利于维持体温④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离不开水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3、乳酸亚铁口服液可以有效的治疗人类缺铁性贫血症,这是因为其中的Fe2+进入人体后能()A.构成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B.调节血液的渗透压C.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D.促使更多红细胞的产生4、下列有关细胞中无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无机物就是无机盐B.每种无机物的含量都很高C.无机盐在生物体内含量一般为60%~90%D.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5、下列关于“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最多B.组成细胞的重要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也基本上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的D.组成多糖的单糖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6、在分析多种糖类物质时,发现有的单糖既能构成二糖,又能构成多糖(能构成植物特有的多糖,也能构成动物的多糖)。
下列糖类中,具有上述特点的是()A.蔗糖B.葡萄糖C.果糖D.麦芽糖7、医生给低血糖休克病人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溶液,其目的是()A.供给全面营养B.供给能量C.维护细胞渗透压D.供给水分8、在人和动物体内不含有的能源物质是()A.糖元B.淀粉C.油脂D.蛋白质9、下列陈述中,能高度概括出蛋白质功能的是()A.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结构物质B.生命活动的体现者C.收缩、运输、免疫等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D.调节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10、下列各项中,哪项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11、丙氨酸的R基是—CH3,丙氨酸中C、H、O、N数目分别为()A.3、7、4、1 B.3、7、2、1C.4、6、2、1 D.2、6、4、112、能正确表示蛋白质分子由简到繁的结构层次的一组数据是()①氨基酸②C、H、O、N等化学元素③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④多肽⑤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②①④⑤③D.②①③④⑤13、某一蛋白质由4条肽链组成,共含有109个肽键,则此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NH2和—COOH个数及形成该蛋白质需要的氨基酸数分别为()A.105个,105个,105个B.110个,110个,110个C.4个,4个,113个D.1个,1个,113个14、2008年,我国发现婴儿食用了含有三聚氰胺奶粉,导致大批患儿出现肾结石,并发生肾衰竭,甚至出现死亡的事件。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一个带电的金属球;当它带的电荷量增加到一定数值后(稳定)与增加前比较;其内部的场强将()A.一定增强B.不变C.一定减弱D.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解析:选B.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0;故B对.2.带负电的粒子在某电场中仅受静电力作用;能分别完成以下两种运动:①在电场线上运动;②在等势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该电场可能由()A.一个带正电的点电荷形成B.一个带负电的点电荷形成C.两个分立的带等量负电的点电荷形成D.一带负电的点电荷与带正电的无限大平板形成解析:选A.带负电的粒子在由一个带正电的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可以由静电力提供向心力;围绕正电荷做匀速圆周运动;也可以沿电场线做变速直线运动;A对、B错.C、D两个选项中的电场线均是曲线;粒子只受到静电力作用时不会沿电场线运动;C、D均错.3.如图1-6所示;把一个架在绝缘支架上的枕形导体放在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6A.A、B两点场强相等;且都为零B.A、B两点场强不相等C.感应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E A<E BD.当电键S闭合时;电子从大地沿导线向导体移动解析:选AD.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时;其内部场强处处为零;故A正确;B错误;因感应电荷在导体内某点的场强与正电荷在该点的场强等大反向;A点离正电荷较近;故有E A>E B;C错误;当电键S闭合时;电子从大地沿导线移向导体中和枕形导体右端的正电荷;相当于右端正电荷流向远端;故D正确.4.(20高考北京理综卷)某静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1-7所示;图中P、Q两点的电场强的大小分别为E P和E Q;电势分别为φP和φQ;则()图1-7A.E P>E Q;φP>φQ B.E P>E Q;φP<φQC.E P<E Q;φP>φQ D.E P<E Q;φP<φQ解析:选A.根据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是降落的;可以判断出φP>φQ;根据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可以判断出E P>E Q;故选A.图1-85.(连云港高二检测)A、B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个点;一带负电的微粒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以一定初速从A点沿电场线运动到B点;其速—时间图象如图1-8所示.则这一电场可能是图1-9中的()图1-9解析:选A.由v-t图象知;微粒做加速变大的减速运动.6.(20高考福建卷)如图1-10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一带电油滴位于电容器中的P点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图1-10A.带电油滴将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B.P点的电势将降低C.带电油滴的电势能将减小D.若电容器的电容减小;则极板带电量将增大解析:选B.上极板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后;板间电压不变;仍为U;故电场强将减小;油滴所受电场力减小;故油滴将向下运动;A错;P点的电势大于0;且P点与下极板间的电势差减小;所以P点的油滴向下运动;电场力做负功;电势降低;B对;油滴向下运动时电场力做负功;油滴的电势能应增加;C错;电容器的电容C=错误!;由于d增大;电容C应减小;极板带电量Q=CU将减小;D错.7.(太原市高三诊断考试)带电粒子射入一固定的带正电的点电荷Q的电场中;沿图1-11中实线轨迹从a运动到b;a、b两点到点电荷Q的距离分别为r a、r b(r a>r b);b为运动轨迹上到Q的最近点;不计粒子的重力;则可知()图1-11A.运动粒子带负电B.b点的场强大于a点的场强C.a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对粒子不做功D.a到b的过程中;粒子动能和电势能之和保持不变解析:选BD.由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可知带电粒子带正电;由点电荷所形成电场的场强公式E=k错误!知;E b>E a;粒子从a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对粒子做负功;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但总能量不变;故选B、D.8.如图1-12所示;竖直绝缘墙壁上的Q处有一个固定的质点A;在Q的上方P点用丝线悬挂着另一个质点B.A、B两质点因带同种电荷而相斥;致使悬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由于漏电使A、B两质点的带电荷量逐渐减少;在电荷漏完之前悬线对P点的拉力大小将()图1-12A.保持不变B.先变小后变大C.逐渐减小D.逐渐增大解析:选A.如图所示;B球受到三个力平衡;三力构成三角形与△PAB相似;对应边成比例:错误!=错误!=错误!;故悬线拉力F T大小不变;答案是A.9.(20高考全国卷Ⅱ)图1-13中虚线为匀强电场中与场强方向垂直的等间距平行直线;两粒子M、N质量相等;所带电荷的绝对值也相等.现将M、N从虚线上的O点以相同速率射出;两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分别如图中两条实线所示.点a、b、c为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已知O点电势高于c点.若不计重力;则()图1-13A.M带负电荷;N带正电荷B.N在a点的速与M在c点的速大小相同C.N在从O点运动至a点的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功D.M在从O点运动至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对它做的功等于零解析:选BD.由O点电势高于c点电势知;场强方向垂直虚线向下;由两粒子运动轨迹的弯曲方向知N粒子所受电场力方向向上;M粒子所受电场力方向向下;故M粒子带正电、N粒子带负电;A错误.N粒子从O点运动到a点;电场力做正功.M粒子从O点运动到c点电场力也做正功.因为U aO=U O c;且M、N粒子质量相等;电荷的绝对值相等;由动能定理易知B正确.因O点电势低于a点电势;且N粒子带负电;故N粒子运动过程中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正功;C错误.O、b两点位于同一等势线上;D正确.10.(石北中学高二检测)带电粒子以初速v0垂直电场方向进入平行金属板形成的匀强电场中;它离开时偏离原方向y;偏角为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B.偏角φ与粒子的电荷量和质量无关C.粒子飞过电场的时间;决定于极板长和粒子进入电场时的初速D.粒子的偏移距离y;可用加在两极板上的电压控制解析:选ACD.粒子进入电场中时;垂直于电场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沿电场力方向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即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故A正确;由tanφ=错误!=错误!可知B错误;由t=错误!可知C正确;由y=错误!错误!错误!=错误!;可见y与U成正比;D正确.11.(福建省三明高二月考)如图1-14所示;一带电液滴在重力和匀强电场对它的作用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由b沿直线运动到d;且bd与竖直方向所夹的锐角为45°;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图1-14A.此液滴带负电B.液滴的加速等于2gC.合外力对液滴做的总功等于零D.液滴的电势能减少解析:选ABD.带电液滴由静止沿bd方向运动;因此静电力与重力的合力必定沿bd方向;如图所示.因此;液滴带负电;由F合=错误!=ma可得:a=2g;故A、B正确;合外力做正功;C错误;静电力F电做正功;液滴的电势能减少;D正确.12.(金溪高二月考)如图1-15所示;A、B、C、D为匀强电场中相邻的等势面;一个电子垂直经过等势面D时的动能为20 eV;经过等势面C时的电势能为-10 eV;到达等势面B 时的速恰好为零;已知相邻等势面间的距离为5 cm;不计电子的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15A.C等势面的电势为10 VB.匀强电场的场强为200 V/mC.电子再次经过D等势面时;动能为10 eVD.电子的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解析:选AB.设相邻两等势面间的电势差大小为U;对电子由D到B的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得:-2Ue=0-20 eV;可得U=10 V;由E=错误!可得:E=错误!V/m=200 V/m;B正确;由E p C=φC q得:φC=错误!=10 V;A正确;当电子再次经过D等势面时;电场力对电子做的总功为零;动能仍为20 eV;C错误;电场方向垂直于等势面;沿竖直方向;故电子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D错误.二、计算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8分)(济南市高二质检)如图1-16所示;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的A点;有一个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油滴以速v竖直向上运动.已知当油滴经过最高点B时;速大小也为v.求:场强E的大小及A、B两点间的电势差.图1-16解析:根据分运动与合运动的等时性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公式有:h=错误!;x=错误!;故h=x.由动能定理得:qEx-mgh=0;即E=错误!;再由动能定理得:qU AB-mgh=0;mgh=错误!m v2;所以U AB=错误!.答案:见解析14.(10分)(陕西西安高二月考)如图1-17所示;两带电平行板A、B间的电场为匀强电场;场强E=4.0×102 V/m;两板相距d=16 cm;板长L=30 cm.一带电荷量q=1.0×10-16C、质量m=1.0×10-22 kg 的粒子沿平行于板方向从两板的正中间射入电场后向着B板偏转;不计带电粒子所受重力;求:图1-17(1)粒子带何种电荷?(2)要使粒子恰能飞出电场;粒子飞入电场时的速v0为多大?解析:(1)因带电粒子进入两板间后向B板偏转;故所受到的电场力竖直向下;粒子带正电.(2)粒子恰好飞出电场时;偏转位移y=错误!;又y=错误!错误!错误!以上两式联立可得:v0=1.5×104 m/s.答案:(1)正电(2)1.5×104 m/s15.(10分)如图1-18所示;带负电的小球静止在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距下板h=0.8 cm;两板间的电势差为300 V;如果两板间电势差减小到60 V;则带电小球运动到极板上需多长时间?(板间距为d;取g=10 m/s2)图1-18解析:取带电小球为研究对象;设它带电荷量为q;则带电小球受重力mg和向上的电场力qE的作用.当U1=300 V时;小球平衡:mg=q错误!①当U2=60 V时;重力大于电场力;带电小球向下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mg-q错误!=ma②又h=错误!at2③由①②③得:t=错误!=错误!s≈4.5×10-2s.答案:4.5×10-2s16.(12分)(武汉高二检测)如图1-19;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原来两极板不带电;上极板接地;它的极板长L=0.1 m;两极板间距离d=0.4 cm.有一束相同微粒组成的带电粒子流从两板中央平行于极板射入;由于重力作用微粒落到下板上.已知微粒质量为m=2×10-6 kg;电荷量为q=+1×10-8 C;电容器电容为C=10-6 F;g取10 m/s2;求:图1-19(1)为使第一个微粒的落点范围在下极板中点到紧靠边缘的B点之内;则微粒入射速v0应为多少?(2)若带电粒子落到AB板上后电荷全部转移到极板上;则以上述速射入的带电粒子最多能有多少个落到下极板上?解析:(1)若第一个粒子落到O点;由错误!=v01t1;错误!=错误!gt错误!得v01=2.5 m/s若落到B点;由L=v02t1;错误!=错误!gt错误!得v02=5 m/s故 2.5 m/s<v0<5 m/s.(2)由L=v01t;得t=4×10-2 s由错误!=错误!at2得a=2.5 m/s2由mg-qE=ma;E=错误!得Q=6×10-6C所以n=错误!=600个.答案:(1)2.5 m/s<v0<5 m/s(2)600个。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B .C(石墨,s)=C(金刚石,s) H 0∆>,说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 .可以用氢氧化钠和醋酸来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D .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H 0∆< 2.根据HX 的水溶液能量循环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于氢键的存在()()11HF HCl H H ∆>∆ B .相同条件下,1mol HF(g)的熵=1mol HCl(g)的熵 C .相同条件下()()22HCl HBr H H ∆>∆D .相同条件的HX(aq)中,HI(aq)酸性最强,可推测HI 电离的∆G 最小3.3PCl 和5PCl 都是重要的化工产品。
磷与氯气反应有如图转化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在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1)、反应(2),反应体系的温度均升高。
A .312ΔΔΔH H H =+B .()()32524PCl g 4Cl g 4PCl (s) ΔΔH H +=>C .123ΔΔΔ、、H H H 中,3ΔH 最大D .5PCl 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结构 4.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 .葡萄糖的燃烧热是12800kJ mol -⋅,则61262221C H O (s)3O (g)3CO (g)3H O(1)2+=+1ΔH 1400kJ mol -=+⋅B .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32221CH OH(g)O (g)CO (g)2H (g)2+=+1H 192.9kJ mol -∆=-⋅,则3CH OH(g)的燃烧热为1192.9kJ mol -⋅C .已知2222H O(g)2H (g)O (g)=+1H 484kJ mol -∆=+⋅,则2H (g)燃烧热是242kJ /molD .已知2H (aq)OH (aq)H O(l)+-+=1H 57.3kJmol -∆=-,则24H SO (aq)和2Ba(OH)(aq)反应生成22mol H O(1)时的反应热1H 2(57.3)kJ mol -∆<⨯-⋅5.已知稀溶液中H +(aq)+OH -(aq)=H 2O(l) ΔH=-57.3 kJ·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室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由Q=m·c·Δt 算出的值即为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B .1 mol H 2SO 4与足量的NaOH 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为57.3kJ C .稀盐酸与稀Ba(OH)2溶液反应生成1 mol H 2O ,放出的热量为57.3kJ D .稀NaOH 与98%浓硫酸反应生成1 mol H 2O ,放出的热量为57.3kJ 6.有以下三个反应H 2(g)+12O 2(g)=H 2O(g) ΔH 1H 2(g)+12O 2(g)=H 2O(l) ΔH 22H 2(g)+O 2(g)=2H 2O(l) ΔH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ΔH 1、ΔH 2、ΔH 3均小于0B .2ΔH 2=ΔH 3C .ΔH 1>ΔH 2D .2ΔH 1<ΔH 37.已知:在标准压强()101kPa 298K 、下,由最稳定的单质合成1mol 物质B 的反应焓变,叫作物质B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用()1f mΔH kJ mol -⋅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