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侵害,以及常见的侵害形式;2.掌握防范侵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学会如何保护自己,避免侵害的发生。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侵害侵害是指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身体侵害、财产侵害、名誉侵害、隐私侵害等。
2. 常见的侵害形式•身体侵害:包括殴打、伤害、强奸等;•财产侵害:包括盗窃、抢劫、诈骗等;•名誉侵害:包括诽谤、造谣、侮辱等;•隐私侵害:包括偷拍、窃听、侵犯个人隐私等。
3. 防范侵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警惕:保持警觉,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避免走夜路或人少的地方;•学会拒绝:拒绝陌生人的搭讪、索要个人信息等;•学会保护:保护个人隐私,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注意保管财物;•学会求助:遇到紧急情况时,及时求助警方或身边的人。
4. 如何保护自己,避免侵害的发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时刻保持警觉,不要掉以轻心;•学会自我防卫:学习一些基本的防身技巧,如踢腿、反扭等;•学会寻求帮助:遇到危险时,及时向身边的人求助或报警;•学会自我救护:学习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如止血、包扎等。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防范侵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侵害,以及常见的侵害形式。
2. 讲解环节讲解防范侵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提高警惕、学会拒绝、学会保护、学会求助等。
3. 演示环节通过演示一些常见的侵害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防范侵害的方法和技巧。
4. 讨论环节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加深对防范侵害的理解和认识。
5. 总结环节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时刻保持警觉,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听取学生的反馈,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同时,可以通过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主题班会教案之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使学生知道有关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律规定,知道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2.能力方面使学生学会认识和判断面临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有效方法,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从而初步形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追求安全而充实的初中生活,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教学方式活动教学法,先学后教,在学生自学预习的基础上,初步掌握课本观点,获得感性认识;再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深化认识;老师在此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澄清观点,掌握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并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三)教学构思1.温故知新回忆身边的侵害和保护各来自哪里?2.导入新课幻灯片: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给了你什么启示?(学生回答,老师归纳)说明:在加强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同时,青少年自己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只是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必要条件(外因条件),要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还要未成年人自身的配合(内因条件),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引出讨论的话题:我们青少年如何——幻灯片: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老师:大家慢慢长大,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也多了,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社会是复杂的,很多生活中的小事,不起眼的东西,也可能成为别人侵害你的手段和工具。
老师:身份证,它是我国公民身份的唯一证明,是十分值得重视和保护好的,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就可能会使自己遭到侵害。
幻灯片:看看身份证老师:完成预习练习:课本第93页案例1,李明所受到的侵害就是因为没有好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份证。
这是一类情况,等大家领到身份证以后也许能体会得更深刻一点。
还有一类情况是与我们关系十分密切的:老师: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
你有上网聊天的经历吗?你有聊过OICQ吗?学生表演小品“聊天”。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4《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4【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本节课,学生应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学会辨别身边的种种侵害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从而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把法律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自己免受侵害,提高自制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2、能力目标: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自然灾害面前和人为侵害面前,学会运用有效方法,避免不法侵害受到伤害,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
3、知识目标:在平时的交友或者对待网友中必须要记住为自己保密,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资料,在遇到险情时采取哪些方法来保护自己,是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侵害。
【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教学重点: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范侵害,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强调用智慧来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把用智慧来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如何运用到现实中, 形成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讨论、猜想演绎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如下导入:多媒体播放警报声(30秒)总结过渡:这项活动学生应该没有问题。
因为平时我们一直在强化演练在熟悉的警报声中学生反应灵敏动作迅速在自然灾难面前能很好的保护自己,但是我们所遇到的伤害不仅仅是来自自然方面的,还有很多人为原因或者社会原因,那么在这种灾难面前我们应该如何自救,如何保护自己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讨论的问题第九课第二节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活动一探究新知:小燕的遭遇 (一) (多媒体展示)通过上网聊天,中学生小燕认识了网友小Q,他们在很多问题上观点一致,小燕视小Q为知已.当小Q向小燕介绍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基本情况后,小燕也毫无保留地把姓名、学校、家庭电话等真实信息告诉了他。
不久,小燕家被盗,而作案者正是小Q。
想一想:(1)小燕家被盗是因为什么?学生回答:轻易相信别人,没有警惕之心,被别人利用而上当受骗。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教案标题: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侵害,并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侵害行为。
2. 理解保护自己的重要性,学会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预防侵害。
3.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高其应对侵害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侵害的概念和种类:a. 身体侵害:如打骂、欺凌、性侵等。
b. 心理侵害:如言语嘲笑、恐吓、欺凌等。
c. 网络侵害:如网络欺凌、网络诈骗等。
2. 保护自己的方法:a. 身体保护:学会拒绝不合理的身体接触,寻求帮助,学会自我防护。
b. 心理保护:学会沟通表达,寻求支持,建立自信心。
c. 网络保护:学会保护个人隐私,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学会辨别网络风险。
3. 案例分析与讨论: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侵害行为的特征和解决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侵害问题的思考。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侵害的概念和种类,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3. 方法讲解:分别介绍身体保护、心理保护和网络保护的方法,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4. 案例分析与讨论:提供几个真实案例,让学生分析侵害行为的特征和解决方法,并进行小组讨论。
5. 总结归纳:总结学习内容,强调保护自己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自己的短文,并鼓励他们与家长或老师分享所学内容。
教学资源:1. 小故事或视频素材:用于导入和引发学生思考。
2. 案例材料:真实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板书或PPT:用于呈现知识点和方法讲解。
4.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用于学生作业的布置和完成。
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案例时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对于如何保护自己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邀请警察或社会工作者来校园进行讲座,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防范侵害意识。
2. 组织学生参加自我防卫或心理健康的相关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追求安全而充实的初中生活;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勇气和信心;学会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保护自己,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能力目标:学会认识和判断面临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有效方法,逐步形成自我保护能力;初步形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知识目标:知道身边存在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了解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生命有时是顽强的,一如青松傲然挺立,又如红梅馨香四溢。
但生命有时又是脆弱的,一次意外的伤害、一次突发的事故,往往就会使生命之花枯萎甚至凋零……课件播放:一段汶川大地震的视频。
师提问:听着忧伤的音乐,看着房倒屋塌、生命逝去的惨景,此刻你的心中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回答。
师归纳、导入:是啊,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汶川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痛苦。
尤其是许多在校的中小学生伤亡惨重,令我们痛心不已。
同时留给了我们深深的思考:我们平时应多学一些防灾避险、自我保护的知识,这样才会在危难中使宝贵的生命幸免于难,不留遗憾。
因此,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势在必行。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有关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让我们一起为生命撑起自我保护伞。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课师:刚才从视频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地震这种意外伤害夺去了许多未成年人如花的生命,可以说,意外伤害是威胁我们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
说一说:你知道在我们身边有哪些意外伤害吗?生自由列举。
课件出示地震、火灾、车祸、溺水、中毒、不法分子的侵害等。
师:可见,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可能潜伏着安全隐患,来不得半点马虎大意。
一旦造成意外伤害,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对家庭的打击。
设计意图:以地震这种意外伤害为切入点。
让学生列举其他的意外伤害,使学生认识到意外伤害无处不在,要提高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意识。
“导学训练”教学模式“三课合一”展示活动教学设计年级:七年级科目:思想品德姓名:李红丽课题第九课第二框《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知识体系教材分析根据生活中青少年受到侵害的现实情况的分析,青少年不能很好地应付对各种侵害有三种原因:一是警惕性差,没有对陌生人和非常规现象的戒备,缺乏翻翻侵害、保护自己的意识;二是遇到侵害行为,慌张而不冷静,缺乏自我保护的策略和方法;三十遭受不法侵害后,因为怕受打击报复等而不敢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据此,本框教材设计了“提高警惕”、“用智慧保护自己”和“用法律保护自己”三目内容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
知识目标:知道用呼救法、周旋法及勇敢抗争都是防范侵害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难点防范不法侵害、提高警惕的重要性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小品表演教师备好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主导行为学生主体行为理念与意图导课1、播放视频《长沙13岁男孩被绑架》2、视频中的小虎受到了怎样的伤害?3、在复杂的社会里,未成年容易受到伤害,以前我们所谓的保护未成年人更多的是学校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往往忽略了青少年的自我保护,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过平安生活。
学生观看视频学生回答使学生知道身边存在着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认识到保护自己的重要性学习探究探究1:提高警惕活动一:欣赏小品《网聊的后果》思考问题:小燕家为什么被盗?网上交友应该注意什么?(结合课本94页)活动二:1、小组合作续写故事(要求情节合理,新颖,内容短小精悍,能发人深省)2、听故事,谈启发(女生如何保护自己?)结合课本94页)3、首先请同学们打开学案,请同学们打开学案阅读并记住本节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教师出示课件:小品表演题目以及表演者姓名教师小结:除了小虎同学被绑架以及小燕家被盗,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事情都要保持警惕,正如课本94页第一段所说:保持高度的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害行为,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掌握防范侵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在遇到侵害时寻求帮助。
二、教学内容1. 侵害的种类:身体侵害、心理侵害、网络侵害等。
2. 防范侵害的方法:预判风险、拒绝侵害、寻求帮助、自我保护等。
3. 自我保护技巧:交通安全、火灾逃生、地震自救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防范侵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案例了解侵害的种类和防范方法。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防范侵害的经验。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学会自我保护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侵害的种类,引起学生对防范侵害的重视。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防范侵害的方法和技巧。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在生活中遇到侵害时的应对策略。
4. 自我保护技巧学习:讲解并演示交通安全、火灾逃生、地震自救等自我保护技巧。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防范侵害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防范侵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自我保护技巧操作评估:在模拟情境中,观察学生运用所学自我保护技巧的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学生面临的侵害问题。
2. 反思教学方法:思考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反思教学效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思考如何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改进,提高学生的防范侵害和自我保护能力。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保护自我假案环节一: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据国家少年儿童“安康计划”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品中毒、溺水、交通事故等意外死亡的,平均每天有四十多人。
有数据表明,我国的儿童意外伤害52%发生在家庭,19%发生在街道,12%发生在学校……随着国家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颁布,青少年的安全防范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通读教材P93-97,尝试做书中案例分析题。
环节二:教师、学生互动教师提问:重点探究:1、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情景需要我们提高警惕?2、青少年应怎样防范侵害、保护自己?3、你知道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专门法律名称吗?环节三:课堂活动:人生短剧一天,雯雯放学骑车回家,突然被一位骑摩托车的人撞倒,骑摩托车人扬长而去,雯雯捂着受伤的腿哭了。
这时,过来一位慈祥的中年妇女,非常关心地安慰她,并说用车送她去医院……如果你是雯雯会怎么做?并说说理由结语:提高警惕面对不法侵害,如果我们警惕性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就会使自己遭受损失,陷入困境。
因此,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环节四:小妙招自我保护妙招当不法侵害有可能发生时请记住: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人身安全放第一,机智勇敢是妙招。
智慧保护妙招采用机智灵活的方法保护自己1、人身安全第一2、力量对比3、周围环境的利用4、机智求助他人5、主观心理的调节6、避免无谓地激怒对方7、暂时妥协,事后报案环节五:学以致用1.当你回家时,发现有人跟踪,怎么办?进大商场,往人多的地方走,假认路人为亲戚,拨打110……2.当你外出旅游时与家人走散怎么办?站在原地等候,拨打父母电话,向景点工作人员求助,拨打110……3.当陌生人以父亲出车祸为由诱骗你怎么办?向家人证实,或向陌生人询问家人体貌特征……4.在学校或放学回家的路上,遭遇克米,你将怎么办?环节六:课外作业每个学习小组可以合作完成:构思并完成“青少年自我保护手抄报”1.标题自拟。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害行为,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二、教学内容1. 侵害行为的识别:分析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害行为,如盗窃、抢劫、诈骗等。
2. 自我保护方法:学习如何防范侵害,如保持警惕、求助他人、报警等。
3. 法制教育: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识别侵害行为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2. 难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侵害行为的特点。
2.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3. 角色扮演:模拟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自我保护技巧。
4. 法制教育: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中常见的侵害行为,引起学生对防范侵害的关注。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侵害行为的特点。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4. 角色扮演:模拟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自我保护技巧。
5. 法制教育: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总结提升: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性、主动性。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检查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等。
七、教学反思1. 课堂节奏:回顾课堂教学进度,评估是否适中,是否需要调整。
2. 教学方法:思考各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是否需要调整或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3.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防范人为侵害
教学目标:1、学习本节课,学生应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学会辨别身边的种种侵害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从而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把法律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自己免受侵害,提高自制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2、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自然灾害面前和人为侵害面前,学会运用有效方法,避免不法侵害受到伤害,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
3、在平时的交友或者对待网友中必须要记住为自己保密,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资料,在遇到险情时采取哪些方法来保护自己,是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侵害。
教学过程:活动一探究新知:小燕的遭遇 (一) (多媒体展示)
通过上网聊天,中学生小燕认识了网友小Q,他们在很多问题上观点一致,小燕视小Q为知已.当小Q向小燕介绍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基本情况后,小燕也毫无保留地把姓名、学校、家庭电话等真实信息告诉了他。
不久,小燕家被盗,而作案者正是小Q。
想一想:(1)小燕家被盗是因为什么?
学生回答:轻易相信别人,没有警惕之心,被别人利用而上当受骗。
教师总结:在交往中应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陌生人交往中要多留意,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讨论:(2)网上交友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回答:不要轻易相信网友,不要和网友见面,不要透漏自己的真实信息等等。
教师总结:网上交友请注意:齐声朗读(多媒体展示)
A、不要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和地址、电话、学校等信息。
B、不要与网友会面,也不要轻易答应网友的要求。
C、遇到低级庸俗的网友,马上避开,不再理睬。
教师总结: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并记住在交往中应学会保护自己,使自己避免受到意外伤害。
如果警惕性不高受到的伤害就更大,从而引出下文。
活动二小燕的遭遇(二) (多媒体展示)
小燕家被盗心情很糟糕,于是她想去外地的姑姑家散散心,换上它自己心爱的衣服,去了车站。
第一次独自出远门,站在这座陌生城市的十字路口,心里很迷茫,她放下旅行包,四处张望。
一辆风驰电掣的摩托车停在她身旁,车上的男青年问:“怎么,我可以帮你吗?”小燕怯生生地问:“请问人民路怎么走?”“正好同路,我送你。
”男青年说着拿起小燕的旅行包,给了他一个头盔。
摩托车载着小燕驶向前方……
分组合作学习:根据你的想象和猜测,给这个故事续写结尾,并说出你设定这个结局的理由。
学生回答:小燕被骗了,男青年是个人贩子,小燕遭到抢劫,钱财被抢光了,小燕遇上好心人了,把她送到姑姑家等等。
险情与机遇并存,但小燕还是却反警惕之心,容易相信别人。
教师总结:小燕的警惕性还是不高,轻易相信别人,最终又把自己推向危险的边缘,另外对女学生来说,保持高度的警惕、文明的举止、得体的衣着打扮,是保护自我的防护衣。
大练兵:展示自己的猜想结果。
学生的想象力极为丰富,各种结果都有。
最终谁能胜出,请看
活动三小燕的遭遇 (三) (多媒体展示)
摩托车飞一般的载着小燕驶向前方,男青年突然一声急刹车,停在了路边,正巧路旁停了一辆黑色的小汽车,下来两个男青年一把抓住小燕的胳膊把她塞进车里,飞速消失.小燕此时才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她大声哭喊,挣扎着要求停车,破口大骂那位男青年。
正在这时一把锃亮的刀架在了她的脖子上……
我该怎么办
教师总结:此问题使本节课的难点,引导并启发学生在此类情况下究竟应该用哪些方法可以保护自己。
小燕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关注,从而引出下文
活动四小燕的遭遇(四)(多媒体展示)
小燕装作吓呆了的样子。
这两个人贩子看到小燕
一动不动,便没有捆她的手脚,自顾自开车聊天。
车子开出一段路,那两人停下车,去上卫生间,前车门却没有关。
这时候,小燕爬到前座,打开车门,马上跑向最近的公共汽车站,不管三七二十一跳上了一辆公交车,下车后他找到了交警。
讲述了整个事情的经过。
警察把小燕送回了家。
三小时后,根据小燕提供的线索,警察抓住了这几个人贩子。
谈一谈:你从小燕身上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要有勇有谋,不要与其硬拼,用智慧保护自己。
(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当我们面临不法侵害时要用智慧保护自己,应沉着冷静,随机应变,机智勇敢,运用最有效的方法来保护自己.例如:呼救法、周旋法等。
活动五反面教材:出示真实材料。
(多媒体展示)
2009年8月7日晚,19岁的高中毕业生小辉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两名歹徒抢劫其手机.为此,这个青年与两个歹徒展开了殊死搏斗,在搏斗中被刺中11刀后死亡.
思考:你如何看待小辉的行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学生回答:小辉的行为是错误的,是不值得的,关键时候他没有用智慧来保护自己。
教师总结:让学什么亲临身受用智慧保护自己的重要性,通过此案例让学生明白对可能出现的不同后果进行比较,两害相权取其轻,一定要记住钱是身外之物,要舍财保命。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例子比较在遭遇险情时采取哪种方法保护自己是正确的。
以上是在遇到意外伤害时要用智慧保护自己,但现实中往往还有一些情况是用智慧解决不了的那怎么办呢?就要忍受这种伤害吗?请看身边的侵害:
(多媒体展示)
某校初二年级学生,下课期间,王刚和李良正在嬉闹玩耍,突然,就见王刚扑向李良,狠狠掐着他的脖子,同学们赶紧上前拉架,没想到,李良趁同学们拉架之时,拿起凳子砸向王刚,顺时,鲜血顺着王刚的脸颊流下来,王刚摇摇晃晃的摔倒在地。
同学们急忙把他送到医院抢救,经医生诊断,王刚已被打成严重脑震荡,昏迷不醒。
王刚的家长要求李良家赔偿损失,但李良父母拒绝赔偿。
活动六思考:请你为王刚出主意,他应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向法院提起诉讼,为自己讨回公道
教师总结: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法律是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最有效武器。
课堂小结情景剧表演(本课高潮)大致思路:放学后,一位同学边走边显摆自己的财物,正得意的炫耀时被两位社会青年所看到,他紧跟其后,在偏僻的地方抢走钱物,还敲诈勒索明天再带钱来,否则打他,并叮嘱不许告诉别人。
让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来总结该位同学应该怎么办?答案体现今天课堂中的所有内容
歌曲欣赏(祝你平安)(多媒体展示)
【板书设计】(多媒体展示)
1、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2、网上交友要注意:
A、不要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和地址、电话、学校等信息。
B、不要与网友会面,也不要轻易答应网友的要求。
C、遇到低级庸俗的网友,马上避开,不再理睬。
3、当我们面临不法侵害时要用智慧保护自己,应沉着冷静,随机应变,机智勇敢,运用最有效的方法来保护自己.例如:呼救法、周旋法等
4、要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