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303.50 KB
- 文档页数:9
;4知识点易错点汇总★知识点归纳一、轴对称1、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2、性质: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轴对称图形:指具有特殊形状的一个图形,它可以有一条或多条对称轴。
二、旋转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或轴)转动一定的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
2、旋转三要素:旋转点(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钟表中指针运动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与钟表中指针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3、性质: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的度数,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都旋转了相应的度数,对应点到旋转点的距离相等,对应的线段和对应的角度相等。
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有位置变了。
4、旋转90°的方法(1)找出原图行的关键点或关键线段;(2)借助三角板或量角器作原图行关键点或线段与旋转中心所在线段的垂线(3)在所垂线上量出或数出与原线段相等的长度(即找到原图关键点的对应点);(4)顺次连接所找到的对应点,即可得到原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5、时钟上包含12大格,60小格,时钟上相邻两数字间即为一大格,一大格为30°;每一大格又平均分为了五个小格,一小格为6°三、平移1、定义:指在一个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2、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3、图形平移的步骤:(1)确定原图形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2)找出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根据题目要求将各个点依次平移,找出各个点的对应点。
(4)顺次连接平移后的各点。
◆习题:1、图形的变换包括:、、。
其中只是改变原图形位置的变换是、。
2、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图形,那条直线就是()。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一、观察物体(三)1. 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
- 就像我们看一个神秘的盒子,从前面看、上面看、左面看,看到的形状可能都不一样哦。
比如说一个由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从前面看可能是一排小正方形,从上面看可能是几排小正方形组成的一个大形状,从左面看又可能是另外一种排列的小正方形啦。
- 而且根据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我们要能还原出这个立体图形可能的样子。
这就像玩拼图游戏,不过是用小正方体来拼。
有时候答案不是唯一的,就像有好几种搭小正方体的方法都能得到相同的观察结果呢。
二、因数与倍数。
1.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 因数和倍数就像一对好朋友。
如果整数a除以整数b(b≠0)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b是a的因数,a是b的倍数。
比如说6÷2 = 3,没有余数,那么2就是6的因数,6就是2的倍数。
而且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就像一个小圈子里的朋友,而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就像有无数个远方的伙伴在等着它呢。
2. 2、3、5的倍数特征。
- 2的倍数特征很好记,个位上是0、2、4、6、8的数就是2的倍数,这些数看起来都很“双数”的感觉。
- 5的倍数特征呢,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就是5的倍数,就像5元、10元的人民币面额一样,个位不是0就是5。
- 3的倍数特征有点特别。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比如说123,1+2 + 3=6,6是3的倍数,所以123也是3的倍数。
3. 质数和合数。
- 质数就像孤独的侠客,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像2、3、5、7这些数,它们只跟1和自己玩。
合数就不一样啦,合数是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就像一个热闹的小团体,有很多小伙伴。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它就像一个特殊的存在,不属于这两个帮派。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 长方体就像一个长长的盒子,它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图形的变换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①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
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二、因数与倍数1、因数和倍数:如果整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 的因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方法是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方法时依次乘以自然数。
4、2、5、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偶数与奇数:是2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6、质数和和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有8个顶点。
正方形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有12条棱,所有的棱都相等;有8个顶点。
2、长、宽、高: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4、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5、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ab+ah+bh)×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用字母表示:S=6、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7、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五年级下册数学内容涵盖了面积、容积、数的认识和计算、时间、图形的认识和运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一、面积1.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面积 = 长 ×宽2.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面积 = 边长 ×边长3.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面积 = 底边长 ×高 ÷ 24.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面积 = 底边长 ×高5. 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表面积 = 2 ×长 ×宽 + 2 ×长 ×高 + 2 ×宽 ×高二、容积1. 直接用长宽高相乘得到的数字,就是长方体的容积(即体积)。
2. 立方体的容积计算公式:容积 = 边长 ×边长 ×边长三、数的认识和计算1. 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2. 加法和减法:掌握多位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注意进位和借位。
3. 乘法:会进行大位数的乘法计算,理解乘法的意义。
4. 除法:会进行大位数的除法计算,理解除法的意义。
5. 分数:能够简单的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
6. 小数:能够进行小数的四则运算。
7. 千分数:能够进行千分数的简单计算,理解千分数的大小比较。
8. 序数词:知道如何用序数词表示年份或名次。
四、时间1. 分钟和小时:能够用时钟读出准确的时间。
2. 日历:能够根据日历进行简单的日期计算。
3. 时间的计算:能够计算时间间隔,如计算一天之前或之后的日期。
五、图形的认识和运用1. 二维图形:熟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圆形等基本的图形,并了解它们的性质。
2. 三维图形: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基本的立体图形,并了解它们的性质。
3. 坐标系:能够在二维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并进行简单的坐标计算。
总结: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知识点非常广泛,涉及了面积、容积、数的认识和计算、时间、图形的认识和运用等多个方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旨在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全册知识点进行总结,
并提供简明扼要的介绍,以方便学生复和查阅。
Unit 1: 数与数的运算
- 数的认识:整数、自然数、负数、零等基本概念。
- 认识整数的绝对值。
- 整数之间的比较与排序。
- 负数与正数之间的关系。
Unit 2: 分数的认识与认识
- 分数的初步认识:分子、分母、真分数、假分数等基本概念。
- 分数的读法和大小的比较。
- 分数的相等关系。
- 分数的加减法。
Unit 3: 认识平面图形
-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
- 认识多边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
- 利用直尺和圆规画出简单的几何图形。
- 计算图形的周长。
Unit 4: 长度、质量和容量
- 认识长度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
- 认识质量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
- 认识容量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
-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Unit 5: 数据的处理
- 了解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
- 运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
- 分析数据:最大值、最小值、众数、等概念。
- 数据的整理和解读。
以上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本文档对您的研究和复有所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习题练习(分模块)第一部分知识梳理一、因数和倍数1、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我们就说a 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例如:38=24,3和8是24的因数,24是3和8的倍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4、一个非零的自然数,既是它本身的倍数,又是它本身的因数。
5、找因数的方法:(1)列乘法算式:例如:要写出18的所有因数,方法如下:118=1829=1836=18所以,18的因数有:1、2、3、6、9、18共6个。
(2)列除法算式:例如:要写出24的所有因数,方法如下:241=24242=12243=8244=6245=4、8(因为4、8不是整数,所以5和4、8不是24的因数)所以,24的因数有:1、2、3、4、6、8、12、24共8个。
6、找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分别乘1、2、3、4、5…直到所乘的积接近所规定的限制范围为止,所乘得的积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例如:写出30以内4的倍数。
41=442=843=1244=1645=2046=2447=28 所以,30以内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
二、2、5、3的倍数的特征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4、同时是2、5的倍数的数末尾必须是0。
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0。
同时是2、5、3的倍数的数末尾必须是0,而且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
最小的两位数是30,最大的两位数是90。
三、奇数和偶数1、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偶数也叫双数。
如:0、2、4、6、8、10、12、14、16…都是偶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一、因数与倍数。
1.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例如:12÷2 = 6,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 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说某个数是因数或倍数。
2. 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 找因数:从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
例如,18的因数有1、2、3、6、9、18。
- 找倍数:用这个数分别乘1、2、3……例如,3的倍数有3、6、9、12……3. 2、3、5的倍数的特征。
-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
-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
-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例如,123各位数字之和1 + 2+3=6,6是3的倍数,所以123是3的倍数。
4. 奇数和偶数。
- 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个位上是1、3、5、7、9。
- 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个位上是0、2、4、6、8。
- 奇数+奇数 = 偶数;偶数+偶数 = 偶数;奇数+偶数 = 奇数。
5. 质数和合数。
-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例如,2、3、5、7等。
-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例如,4、6、8、9等。
-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 正方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12条棱长度都相等。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 + 长×高+宽×高)×2,用字母表示S=(ab +ah+bh)×2。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1、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有多种摆法,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2、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休,只有1种摆法。
3、只要对着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的任意1个正方体添1个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就都不变。
4、从正面、左面、上面3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组物体而画出的图形就是三视图。
5、综合三视图的形状,可以确定出立体图形中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通常只有一种摆法。
6、由三视图拼摆正方体的方法:俯视图打地基,主视图疯狂盖,左视图拆违章。
7、先摆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摆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确定立体图形。
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8、想象不出来时,用小正方体摆一摆就简单了。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2、因数、倍数: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例:12÷2=6,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最小倍数=它本身3、2、3、5的倍数特征1)奇数和偶数的意义: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①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
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②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1③奇数、偶数的运算性质: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大减小)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2)数的整除特征整除数特征2末尾是0,2,4,6,83或9各数位上数的和是3或9的倍数5末尾是0或52和5个位上的数是02、3和5是30的倍数的数(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4或25末两位数所组成的数是4或25的倍数8或125末三位数所组成的数是8或125的倍数7、11、13末三位与前几位数的差(大减小)是7或11或13的倍数4、质数和合数①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素和(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②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0四类.质数(或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0: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3。
③质数×质数=合数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④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100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的就是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5、最大、最小A的最小因数是:1;最小的奇数是:1;A的最大因数是:A;最小的偶数是:0;A的最小倍数是:A;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自然数是:0;最小的合数是:42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认识①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特点: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或者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一个长方体(不含正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最多有4个面完全相同。
用6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可以围成一个长方体(×)。
长方体12条棱可以分成3组,分别有4条长、4条宽、4条高。
②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特点: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有8个顶点。
正方形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3、比较相同点不同点面棱长方体都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
相对的棱的长度都相等12条棱,8个顶(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正方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
12条棱都相等。
点。
4、长方体、正方体有关棱长计算公式: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L=(a+b+h)×4长=棱长总和÷4-宽-高a=L÷4-b-h宽=棱长总和÷4-长-高b=L÷4-a-h高=棱长总和÷4-长-宽h=L÷4-a-b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L=a×12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a=L÷122、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表面积的意义: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用字母表示为S=2(ab+ah+bh);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用字母表示为:S=2ab+2ah+2bh.3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ab S=2(ah+bh)+ab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S=2(ah+bh)贴墙纸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a×a×6用字母表示:S=6a2生活实际: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注意1:用刀分开物体时,每分一次增加两个面。
(表面积相应增加)注意2: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或缩小)几倍,表面积会扩大(或缩小)倍数的平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3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9倍。
长、宽、高各缩小3倍,表面积就会缩小到原来的1/9。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体积的意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用字母表示为m3,dm3,cm3。
体积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1m3=1000dm31dm3=1000cm3(3)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长=体积÷宽÷高a=V÷b÷h宽=体积÷长÷高b=V÷a÷h高=体积÷长÷宽h=V÷a÷b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³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a·a)(4)底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横截面积相当于底面积,长相当于高)。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底面积×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底面积=横截面面积×长底面积所以,长(正)方体的体积用字母表示:V=S h(5)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m3=1000dm31dm3=1000cm3(6)容积和容积单位:箱子、油桶、仓库等(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
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单位升或毫升,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1L=1dm³1ml=1cm³1L=1000ml)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
(所以,对于同一个物体,体积大于容积。
)*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排水法求体积,形状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公式直接求体积。
4排水法的公式:V物体=V现在-V原来也可以V物体=S×(h现在-h原来)V物体=S×h升高×进率(7)、【体积单位换算】大单位小单位÷进率小单位大单位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体积相邻单位进率1000)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1立方厘米=1毫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注意:长方体与正方体关系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截成若干个小长方体(或正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体积不变。
【单位换算】重量单位进率,时间单位进率,长度单位进率。
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相邻单位进率10)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面积相邻单位进率100)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人民币: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5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 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单位“1”: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 1 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也就是把什么平均分什么就是单位“1”。
) 4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如 的分数单位是5A 4 4、分数与除法 A ÷B=(B ≠0,除数不能为 0,分母也不能够为 0) 例如: 4÷5=B5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