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实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18
金免疫技术(斑点免疫层析试验)一、原理金免疫技术是免疫标记技术之一,金盐被还原成原子金后形成金颗粒悬浮(胶体金),这种金颗粒呈红色,并能与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结合,因此,可用胶体金作为标记物来检测标本中的抗原或抗体。
典型的测定方法有斑点买免疫渗滤试验和斑点免疫层析试验等。
二、材料1 、HCG金标试纸条2、妊娠尿液正常尿液三、方法(一)胶体金的制备根据不同的还原剂可以制备大小不同的胶体金颗粒。
常用来制备胶体金颗粒的方法如下。
1.枸橼酸三钠还原法(1)10nm胶体金粒的制备:取0.01%HAuCl4水溶液100ml,加入1%枸橼酸三钠水溶液3ml,加热煮沸30min,冷却至4℃,溶液呈红色。
(2)15nm胶体金颗粒的制备:取0.01%HAuCl4水溶液100ml,加入1%枸橼酸三钠水溶液2ml,加热煮沸15min~30min,直至颜色变红。
冷却后加入0.1Mol/L K2CO30.5ml,混匀即可。
(3)15nm、18nm~20nm、30nm或50nm胶体金颗粒的制备:取0.01%HA uCl4水溶液100ml,加热煮沸。
根据需要迅速加入1%枸橼酸三钠水溶液4ml、2.5ml、1ml或0.75ml,继续煮沸约5min,出现橙红色。
这样制成的胶体金颗粒则分别为15nm、18~20nm、30nm和50nm。
(二)胶体金标记蛋白的制备胶体金对蛋白的吸附主要取决于pH值,在接近蛋白质的等电点或偏碱的条件下,二者容易形成牢固的结合物。
如果胶体金的pH值低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则会聚集而失去结合能力。
除此以外胶体金颗粒的大小、离子强度、蛋白质的分子量等都影响胶体金与蛋白质的结合。
1.待标记蛋白溶液的制备将待标记蛋白预先对0.005Mol/L pH7.0 Na Cl溶液中4℃透析过夜,以除去多余的盐离子,然后100 000g4℃离心1 h,去除聚合物。
2.待标胶体金溶液的准备以0.1Mol/L K2CO3或0.1Mol/L HCl调胶体金液的pH值。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生产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生产过程如下:
1.将蛋白质置入透析袋中,然后直接放入双蒸水或极低浓度的盐水
中(0.005mol/l NaCl,pH7.0)进行透析。
2.去除蛋白质中的沉淀。
长期低温保存的蛋白质或4℃较长时间保
存的抗体,特别是在浓度高于2mg/ml的情况下,很容易形成聚合物。
这些聚合物对标记过程及免疫金探针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因此,在标记之前需要离心以除去这些聚合物。
3.确定最佳pH值。
一般认为,当pH值等于或稍偏碱于蛋白质等电
点时(pH=PI+0.5pH),蛋白质呈电中性,此时蛋白质分子与胶体金颗粒相互间的静电作用较小,但蛋白质分子的表面张力却最大,处于一种微弱的水化状态,较易吸附于金颗粒的表面。
由于蛋白质分子牢固地结合在金颗粒的表面,形成一个蛋白层,阻止了胶体金颗粒的相互接触,而使胶体金处于稳定状态。
如果低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蛋白质带正电荷,胶体金带负电荷,二者极易静电结合形成大的聚合物。
以上是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生产步骤,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多信息。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原理什么是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是一种常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的分析技术。
它利用胶体金颗粒与特定抗原或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通过观察胶体金颗粒的聚集或分散现象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抗原或抗体。
胶体金的特性在探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原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胶体金的特性。
胶体金是一种粒径很小的金颗粒,通常在10到100纳米之间。
它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表面活性、可溶性等特点。
这些特性使得胶体金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原理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原理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免疫反应和观察。
免疫反应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中,我们首先需要将胶体金颗粒与特定抗原或抗体进行结合。
这种结合是通过将抗原或抗体与胶体金颗粒表面的配体进行共价结合实现的。
这样,在胶体金颗粒表面就存在了特定的抗原或抗体。
当与这些抗原或抗体相匹配的检测样品加入时,免疫反应就会发生。
观察观察是判断免疫反应是否发生的关键步骤。
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中,当样品中存在与胶体金颗粒表面的抗原或抗体相匹配的分子时,胶体金颗粒会发生聚集现象,从而改变了光学性质。
这种聚集现象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光谱分析来判定。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应用领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免疫诊断: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如感染性疾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等。
它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
2.生物学研究: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用于检测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分析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等。
3.药物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可以用于检测药物的含量、分布和代谢过程,对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优点和局限性优点•快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出结果,适用于快速诊断和分析。
•灵敏度高:胶体金颗粒的粒径小,表面积大,对抗原或抗体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可以检测低浓度的分子。
新冠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原理新冠病毒(COVID-19)是一种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引起的传染病。
为了迅速检测和诊断感染新冠病毒的个体,科学家们开发了各种检测方法,其中包括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Colloidal Gold Immunoassay)是一种基于免疫学原理的快速诊断方法,它利用纳米金颗粒的性质来检测特定抗原或抗体。
在这种方法中,纳米金颗粒被包裹在特定抗体上,并形成一种可见的复合物。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通过特定抗体的配对反应来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新冠病毒相关的抗体。
在检测过程中,首先将待测试血样加入试剂盒中。
这些试剂盒通常包含有两种类型的试剂,一种是带有新冠病毒抗原的纳米金颗粒,另一种是检测特定抗体的试剂。
当血样中存在新冠病毒相关的抗体时,它们与试剂中的新冠病毒抗原结合,形成一种反应复合物。
这种反应复合物随后与试剂盒中的带有特定抗体的纳米金颗粒结合。
这样,纳米金颗粒就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可见的颜色变化,通常是红色线条或斑点。
如果血样中不存在新冠病毒相关的抗体,则不会发生聚集,试剂盒上不会出现颜色变化。
这意味着测试结果为阴性。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优点是快速、简单、可视化和便携。
这种方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或技术,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结果。
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中,特别是在资源有限的地区和快速筛查人群时。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并不是一个确定性的检测方法。
尽管它可以快速筛查出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的个体,但其结果需要进一步经过实验室验证,以确认感染或否定感染。
因此,在使用此方法时应谨慎,并且应与其他检测方法相结合,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胶体金免疫层析竞争法1. 背景介绍胶体金免疫层析竞争法(Colloidal Gold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是一种常见的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
该方法基于免疫学原理,利用胶体金颗粒与样品中的目标分子相互作用,通过色素沉淀形成可见的测试结果。
这种检测方法具有检测快速、操作简单、结果直观等优点,在临床诊断、食品安全监测、环境污染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 原理介绍2.1 免疫学原理免疫学原理是胶体金免疫层析竞争法的基础。
免疫层析法是一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实现分离和检测的技术。
在该方法中,通过将抗原(目标分子)与抗体(特异性与抗原结合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实现目标分子的检测。
2.2 胶体金颗粒胶体金颗粒是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关键试剂。
胶体金颗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性和可见性,广泛应用于免疫学和生物医学领域。
胶体金颗粒的颜色通常为红色或紫色,直径一般在10-100纳米之间。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胶体金颗粒呈现明显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即表现为红色。
2.3 竞争反应胶体金免疫层析竞争法通过竞争反应实现目标分子的检测。
竞争反应分为两个步骤:竞争体系构建和检测结果显示。
2.3.1 竞争体系构建竞争体系构建是胶体金免疫层析竞争法的关键步骤。
在这一步骤中,将胶体金颗粒与目标分子结合。
首先,将目标分子与胶体金颗粒中的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然后,将样品中的目标分子与胶体金颗粒中的抗体竞争结合。
当样品中的目标分子存在时,会与胶体金颗粒中的抗体竞争结合,导致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减少。
而当样品中的目标分子不存在时,胶体金颗粒中的抗体能与胶体金颗粒自身上的抗原结合,免疫复合物形成量较多。
2.3.2 检测结果显示检测结果显示是胶体金免疫层析竞争法的关键步骤。
在这一步骤中,利用胶体金颗粒的可见性进行结果显示。
当竞争体系构建完成后,将样品滴在测试纸上,胶体金颗粒会经由纸质的吸收作用,沿纸张上升。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是一种特殊的免疫层析技术,也称为免疫沉淀反应。
它将几条具有抗原特异性的抗体抗体与特定的抗原结合,并将胶体金粒子(通常在0.2-2.0mm的大小范围内)与该抗原-抗体复合物分子结合在一起。
两种抗原抗体复合物定向地沉淀在二次免疫层析板上,形成条带,用
乙醇染色。
在有特定抗原存在时,当抗体结合并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时,胶体金粒子也会结合在复合物上。
因此,当试样中存在特定的抗原时,胶
体金粒子会凝聚形成沉淀,以形成可见的条带。
经乙醇染色可以更清楚地
看到抗原。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原理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分离技术,它利用胶体金颗粒与抗原或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实现对生物分子的快速、准确检测和分离。
胶体金颗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分散性和表面活性,因此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将胶体金颗粒标记在抗原或抗体上,形成胶体金-抗原/抗体复合物,然后通过免疫层析技术将目标分子与其他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分离开来。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因此在临床诊断、生物学研究和生物制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样品处理、制备试剂、样品加载、洗涤和检测等几个步骤。
首先,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将目标分子从样品中提取出来。
然后,制备胶体金-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将其加载到固相载体上。
接下来进行洗涤步骤,将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去除,最后通过检测手段对目标分子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优势在于其操作简便、快速高效、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同时,由于胶体金颗粒的小尺寸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得该方法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临床诊断中,可以利用该技术对各种疾病标志物进行检测,实现快速、准确的诊断;在生物学研究中,可以用于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分子的检测和分离;在生物制药领域,可以用于药物的质量控制和疫苗的研发等方面。
总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生物化学分离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将在临床诊断、生物学研究和生物制药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保护层
玻璃纤维
纸
GICT
猪痢疾
胶体金试剂条实验操作
•样品制备:
•组织样品处理:按常规方法取病变组织器官制成1:2(W/V )组织悬液,反复冻融3次后,离心,上清液即为待
测样品。
•肛拭子处理:按常规方法处理即可。
•实验步骤:
•将密封袋打开,取出试纸条。
•取40ul 待检样本加在试纸条/板的•加样区,在加样区滴加1滴稀释液。
•
30分钟内观察并记录试验结果。
•结果判断:
•阳性结果:观察窗T 、C 线均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
•阴性结果:观察窗仅C 线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
•无效结果:观察窗未出现紫红色条带。
谢!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