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创伤急救流程图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
创伤抢救流程由机械、化学、热力、电流、核等两种以上因素致伤称为复合伤;由机械致伤因素造成的大于两个部位的损伤,其中一个部位达到严重程度损伤,称为多发伤。
如果各部位均不严重时称为多处伤。
无论战时还是和平时,创伤都有很高的发生率。
如果院前时间不太长,现场急救以基本生命支持为主;城市院前高级生命支持不一定比基本生命支持的最终救治效果好。
创伤病人死亡呈现三个峰值分布,第一死亡高峰在1h内,此即刻死亡的数量占创伤死亡的50%,多为严重的颅脑损伤、高位脊髓损伤,心脏、主动脉或其它大血管的破裂及呼吸道阻塞等。
这类病人基本都死于现场,称为现场死亡,只有极少数病人可能被救活,这是院前急救的难点。
第二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2~4h内,称为早期死亡,其死亡数占创伤死亡的30%,死亡原因多为脑、胸或腹内血管或实质性脏器破裂、严重多发伤、严重骨折等引起的大量失血。
这类病人是院前急救的重点。
危重多发伤后第一个小时称为“黄金1小时”这一小时的头10分钟又是决定性的时间,此被称为“白金10分钟”,比黄金更贵重,这段时间内如果出血被控制,不发生窒息,即可避免很多创伤病人死亡。
“白金10分钟”期间是以减少或避免心脏停跳发生为处置目标,为后续的抢救赢得时间。
为了达到改进创伤救治的效果,院前急救的反应时间要向“白金10分钟”努力。
诊断依据1、有明确的致伤因素存在的外伤史,清醒者可出现伤处疼痛。
2、全身有一处或多处伤痕。
3、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休克、昏迷等。
救治原则1.迅速脱离致伤因子,判断伤员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
如心跳呼吸骤停,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
对休克者予以抗休克治疗。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
3.伤口的处理:用无菌纱布或敷料包扎伤口,对开放性气胸或胸壁塌陷致反常呼吸者需用大块棉垫填塞创口,并予以固定。
4.疑有颈椎损伤者应予以颈托固定,胸腰椎损伤者应用平板或铲式担架搬运,避免脊柱的任何扭曲。
5.骨折需妥善固定,常用各种夹板或就地取材替代之。
外科创伤急救流程图概述:外科创伤急救流程图是用于指导医务人员在外科创伤急救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决策路径的图表。
它旨在提供一种清晰、系统的方法,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准确地对患者进行急救,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伤害和风险。
流程图详解:1. 事故现场安全评估:- 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 评估事故现场的危险因素,如火灾、化学品泄漏等,尽量消除或控制这些危险因素。
2. 伤者初步评估:- 迅速评估伤者的意识水平和呼吸状况,确定是否存在生命危险。
- 对伤者进行全身检查,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腹部、骨盆、四肢等,寻找明显的外伤和出血。
3. 呼叫急救车辆:- 根据伤者的状况和伤势的严重程度,及时呼叫急救车辆,并提供准确的事故现场地址和伤者的病情描述。
4. 控制出血:- 对于明显的大出血,应立即进行止血处理,可以采用直接压迫、包扎或使用止血药物等方法。
- 对于内部出血,应尽快输血或进行手术止血。
5. 呼吸道管理:- 对于伤者的呼吸道受阻或受损,应及时清除异物、翻身保护颈椎,并进行人工通气或气管插管。
6. 疼痛管理:- 根据伤者的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如吗啡或止痛片等。
7. 伤口处理:- 对于明显的开放性创伤,应进行伤口清洁、消毒,并尽快进行缝合或修复。
- 对于复杂的创伤,如撕裂伤、刺伤等,应考虑进行手术修复。
8. 骨折处理:- 对于明显的骨折,应进行初步固定,如使用夹板、石膏等,以减轻疼痛和防止进一步损伤。
- 对于复杂的骨折,应考虑进行手术复位和内固定。
9. 感染预防:- 对于开放性创伤,应进行适当的抗生素预防,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 对于高风险的伤者,如农民工、交通事故伤者等,应及时进行破伤风疫苗接种。
10. 伤者转运:- 在伤者的病情稳定后,根据伤者的伤势和治疗需求,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如救护车、直升机等,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11. 伤者监护:- 在急救过程中,对伤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急诊科创伤急救流程图一、背景介绍急诊科是医院中负责处理各类急危重症患者的科室,创伤急救是急诊科的重要工作之一。
为了提高创伤急救的效率和准确性,制定一份标准化的流程图对于医护人员的工作非常重要。
二、流程图概述创伤急救流程图是一个指导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如何高效地处理创伤患者的工具。
该流程图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患者接诊、初步评估、生命体征监测、处理伴有问题、详细评估、辅助检查、诊断与治疗决策、治疗与处理、观察与监测、转运与沟通、记录与报告。
三、流程图详细步骤1. 患者接诊- 医护人员应迅速响应呼叫,前往接诊区域。
- 向患者及家属问询基本信息,并确保患者安全。
2. 初步评估- 对患者进行初步检查,了解患者病情及伤情。
- 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等。
3. 生命体征监测- 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
- 必要时进行心电图监测、脉搏氧饱和度监测等。
4. 处理伴有问题- 对于伴有的疼痛、出血等问题,及时赋予相应处理。
- 必要时进行止血、止痛等紧急处理。
5. 详细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头颈、胸腹、四肢等部位。
- 问询患者病史、过敏史等相关信息。
6. 辅助检查- 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X光、CT、超声等。
- 快速评估患者的血气分析、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结果。
7. 诊断与治疗决策- 根据患者的初步评估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决策。
- 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伤情、合并症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
8. 治疗与处理- 根据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如止血、拍背、心肺复苏等。
- 必要时进行手术处理、药物治疗等。
9. 观察与监测- 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监测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等。
- 定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治疗效果等。
10. 转运与沟通- 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需要转运至其他科室或者医院。
- 与其他科室或者医院进行沟通,确保患者安全转运。
11. 记录与报告- 对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等。
急诊科创伤急救流程图一、背景介绍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负责处理各种急诊病例,其中包括创伤急救。
创伤急救是指对因意外事故、外伤等导致的急性损伤进行紧急救治的过程。
为了高效、迅速地处理创伤急救病例,急诊科应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流程图,以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救治。
二、创伤急救流程图1. 患者到达急诊科- 患者到达急诊科后,由接诊护士进行初步的快速评估。
- 接诊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判断是否为创伤急救病例。
- 若判断为创伤急救病例,患者将被迅速转至创伤急救区域。
2. 创伤急救区域- 创伤急救区域是专门用于处理创伤急救病例的区域。
- 患者到达创伤急救区域后,将由专门的创伤急救团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
3. 评估和处理- 创伤急救团队包括急诊医生、护士、麻醉师等专业人员。
- 创伤急救团队将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体格检查、病史询问、辅助检查等。
- 根据评估结果,创伤急救团队将制定相应的急救方案。
4. 急救方案执行- 急救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可能包括止血、固定骨折、清创缝合等措施。
- 急救方案的执行由创伤急救团队成员协同完成。
- 创伤急救团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5. 通知相关科室- 若患者的伤情较重,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或手术,创伤急救团队将及时通知相关科室。
- 相关科室接到通知后,应迅速做好准备工作,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转入相应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
6. 监护和观察- 创伤急救团队应对患者进行持续的监护和观察,包括生命体征、疼痛程度、意识状态等方面。
- 如有需要,创伤急救团队将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7. 患者转出- 当患者的伤情得到有效控制和处理后,创伤急救团队将决定是否将患者转至其他科室继续治疗。
- 若患者需要转出,创伤急救团队将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并做好转院准备工作。
8. 记录和报告- 创伤急救团队应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处理过程和治疗效果。
- 创伤急救团队还需向医院相关部门提交相应的报告,以便于医院对创伤急救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完整版)各类创伤抢救流程图创伤抢救流程如果由两种以上因素致伤,称为复合伤;如果由机械致伤因素造成的大于两个部位的损伤,其中一个部位达到严重程度损伤,称为多发伤。
如果各部位均不严重时称为多处伤。
无论战时还是和平时,创伤都有很高的发生率。
如果院前时间不太长,现场急救以基本生命支持为主;城市院前高级生命支持不一定比基本生命支持的最终救治效果好。
创伤病人死亡呈现三个峰值分布。
第一死亡高峰在1小时内,多为严重的颅脑损伤、高位脊髓损伤、心脏、主动脉或其它大血管的破裂及呼吸道阻塞等。
这类病人基本都死于现场,称为现场死亡,只有极少数病人可能被救活,这是院前急救的难点。
第二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2~4小时内,其死亡数占创伤死亡的30%,死亡原因多为脑、胸或腹内血管或实质性脏器破裂、严重多发伤、严重骨折等引起的大量失血。
这类病人是院前急救的重点。
危重多发伤后第一个小时称为“黄金1小时”,这一小时的头10分钟又是决定性的时间,此被称为“白金10分钟”,比黄金更贵重,这段时间内如果出血被控制,不发生窒息,即可避免很多创伤病人死亡。
“白金10分钟”期间是以减少或避免心脏停跳发生为处置目标,为后续的抢救赢得时间。
为了达到改进创伤救治的效果,院前急救的反应时间要向“白金10分钟”努力。
诊断依据创伤的诊断依据包括:有明确的致伤因素存在的外伤史,清醒者可出现伤处疼痛;全身有一处或多处伤痕;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休克、昏迷等。
救治原则救治原则包括:1.迅速脱离致伤因子,判断伤员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
如心跳呼吸骤停,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
对休克者予以抗休克治疗。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
3.伤口的处理:用无菌纱布或敷料包扎伤口,对开放性气胸或胸壁塌陷致反常呼吸者需用大块棉垫填塞创口,并予以固定。
4.疑有颈椎损伤者应予以颈托固定,胸腰椎损伤者应用平板或铲式担架搬运,避免脊柱的任何扭曲。
5.骨折需妥善固定,常用各种夹板或就地取材替代之。
急诊科创伤急救流程图一、背景介绍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负责处理各类急诊患者,其中包括创伤急救。
创伤急救是指对各种创伤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包括创伤评估、初步处理和转运等环节。
为了提高创伤急救的效率和质量,制定一份创伤急救流程图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创伤急救流程图以下是急诊科创伤急救的标准流程图:1. 患者到达急诊科- 接诊护士迅速了解患者情况,询问患者主诉,了解伤情的发生时间、原因等。
- 确认患者身份,核对基本信息。
- 根据患者病情的紧急程度,进行分诊。
2. 创伤评估- 由急诊医生或专科医生进行创伤评估。
- 评估包括:意识状态、呼吸、循环、出血情况等。
- 评估结果根据创伤分级标准进行分类,确定患者的紧急程度。
3. 快速处理- 根据创伤评估结果,确定急救措施。
- 快速处理包括:止血、固定骨折、清创、处理伤口感染等。
- 快速处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4. 辅助检查-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进行辅助检查,如X光、CT、B超等。
- 辅助检查结果能够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伤情,指导后续治疗。
5. 专科会诊- 对于复杂的创伤患者,医生会进行专科会诊。
- 会诊包括:外科、神经外科、骨科等专科医生的参与。
- 会诊结果决定患者的进一步处理方案。
6. 转运与转诊- 根据患者的伤情和治疗需求,决定是否需要转运或转诊。
- 若需要转运,医护人员应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并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
- 若需要转诊,医护人员应与接诊科室或医院进行沟通,并提供详细的转诊资料。
7. 患者出院- 患者伤情稳定后,医生会制定出院计划。
- 出院计划包括:康复指导、用药指导、复诊安排等。
- 出院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确保患者病情稳定。
三、流程图的优势1. 规范流程:流程图能够清晰地展示创伤急救的流程,帮助医护人员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操作,规范工作流程。
2. 提高效率:流程图能够明确每个环节的职责和操作要求,避免重复操作和信息遗漏,提高创伤急救的效率。
创伤急救流程图创伤急救是指在突发事故或者意外伤害发生时,通过紧急的医疗干预和处理,以保障伤者的生命安全和减少伤害程度。
创伤急救流程图是一种图示化的方式,用于指导医务人员或者普通人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地进行创伤急救。
下面是一份标准格式的创伤急救流程图:1. 事故现场安全评估- 确保自身安全,穿戴好防护装备。
- 评估事故现场是否安全,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二次伤害。
2. 呼叫急救服务- 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向急救人员提供准确的事故信息和伤者状况。
3. 创伤评估- 迅速评估伤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循环和出血情况。
- 判断伤者是否有生命危(wei)险,优先处理生命威胁较大的伤情。
4. 住手出血- 对于大量出血的伤者,采取止血措施,如用纱布直接压迫伤口、提高患肢或者使用止血带。
5. 保护呼吸道- 如果伤者呼吸难点或者无法呼吸,采取急救措施,如头后仰法、清除口腔异物等。
6. 呼吸支持- 如伤者呼吸住手,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
7. 处理骨折和关节脱位- 对于明显的骨折和关节脱位,固定伤肢,避免进一步的挪移和伤害。
8. 处理创面- 清洁伤口,用无菌纱布覆盖,避免感染。
9. 赋予止痛和镇静药物- 根据伤者的疼痛程度和意识状态,适当赋予止痛和镇静药物。
10. 伤者转运- 根据伤者的伤情和就近医疗资源,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如救护车、直升机等。
11. 报告和记录- 将伤者的情况报告给接收医疗机构,并详细记录整个急救过程。
请注意,以上流程图仅为参考,实际创伤急救流程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疗专业人士的指导进行操作。
在紧急情况下,保持镇静、迅速而有序地进行急救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伤者得到及时救治和最佳护理。
严重创伤急救早期救治流程图严重创伤病人最优先处理:生命体征不稳定/休克/昏迷气道/呼吸出血性休克严重颅脑损伤心跳停止梗阻:局部创伤积血及水肿.呕吐物.异物.舌后坠等。
部损伤判断休克及程度,30分钟以内得到有效干预。
判定颅内高压和脑疝触摸表浅大动脉如颈.股动脉判断。
在10分钟内进行处理:主要措施包括头后仰.吸引.鼻咽通气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
外出血立即阻断.压迫止血。
应用甘露醇争取在4分钟内进行基本CPR 液体复苏:控制性出血休克(外出血)及非控制性出血休克(常为内脏出血)鼻.面罩吸氧,呼吸机辅助通气。
高级生命支持:监护.建立静脉通路,动脉血气.肝.肾功能.淀粉酶.凝血功能检测等。
复苏—稳定病情对于四肢开放性损伤.血管神经损伤.脊柱骨折.脊髓损伤应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早期进行手术处理。
闭合性腹部脏器伤应在抗休克的同时积极进行剖腹探查手术,先处理实质性脏器及大血管伤(止血),病情平稳后再处理其他损伤。
首先对多发肋骨骨折立即固定防止反常呼吸的发生,对伴有心脏大血管损伤者立即进行手术处理;其次是对血气胸进行穿刺并闭式引流。
烧伤病人在生命指征稳定的情况下尽快转入专科医院处理。
胸部X线平片..CT.MRI,胸部超声检查,胸穿.心包穿刺等。
伤口.血肿.伤型(擦伤.挫伤.裂伤等),烧伤分度。
肿胀.压痛.伤口.出血.畸形.反常活动.弹性固定.末梢血运.神经功能等检查。
心音.心律.心率.杂音.颈静脉怒张.呼吸音.啰音.气管居中.胸廓等角膜.巩膜.耳.舌.牙齿.鼻.面及其骨骼检查。
严重创伤病人先用甘露醇溶液降低颅压,必要时行开颅血肿清除和/或减压术。
四肢.骨盆X线平片.CT.超声检查等。
X 线平片.CT 及各专科检查(如视力及听力检查)。
X 线平片.头颈CT.MRI.颈部超声检查等。
腹部X线平片.CT.MRI.超声检查, IVP.CTU.内窥镜等检查。
全面检查/评估(根据AIS-90及ISS进行评分))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呕血.便血.血尿.腹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