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旅游及其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250.23 KB
- 文档页数:5
浅议背包客旅游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另类”的旅游体验,近年来背包客旅游迅速发展,因其具有低成本、更自由、富有挑战性的特点吸引了广大青年人群的参与,并对旅游目的地及背包客个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通过这种自助旅游,背包客可以释放自身压力,满足社交愿望,体验异域文化,进行自我认知;对于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作为一种“低碳”的旅游形式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由于文化差异,背包客的一些行为可能会对当地人带来一些困扰。
关键词背包客;旅游动机;影响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旅游已经成为人们寻求精神愉悦和压力释放的重要途径,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价值观、旅游消费模式及方式正在发生着重大改变,传统的旅游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正在寻找一种“另类”的旅游体验。
近年来替代性旅游迅速发展,尤其是背包客旅游,旅游统计显示国际上每6个旅游者中有1个是背包客[1],因其作为一种更为自由灵活,更充满刺激和挑战的旅游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个性化游客的青睐[2],有学者认为在未来的旅游发展过程中,背包旅游有望成为继大众旅游之后最具影响力的旅游方式[3]。
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背包客旅游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游客特征、行为动机、旅游偏好、旅游影响以及营销策略等方面,本文综合国内外背包客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进展,从背包客群体特征、行为动机及旅游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且为背包客旅游方式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出建议。
1背包旅游群体特征20世纪70年代,Cohen提出非制度化旅游概念,这种旅游与制度化的大众旅游不同,是由一般中产阶级的年轻旅游者参加,称之为“漂泊者”,此后还有Voget提出的“漫游者”以及Riley提出的“长期低预算旅游者”[4-6],直至20世纪90年代,Loker-Murphy和Pearce对在对澳大利亚年轻徒步旅行者进行调查时,为了准确区分这一特殊群体,首次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背包旅游者”的概念进行了相关界定,将背包客定义为:以年轻的旅行者为主,在较长的假期内偏爱廉价食宿设施、有灵活自由的旅游路线,注重与人的交往,喜欢参与非正式的、真实的旅游体验[7]。
背包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背包旅游是一种以节俭为主导的旅游方式,具有价格便宜、游览线路灵活、文化交流丰富等特点,已成为全球旅游行业中的热门旅游方式。
然而,随着背包旅游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背包旅游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在此背景下,SWOT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背包旅游市场的现状,找出在未来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
一、背包旅游市场优势1. 价格实惠:背包旅游具有适合大众的价格优势,成本相对较低,旅游活动更注重个性化需求与文化交流,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2. 游览灵活:背包旅游不同于一般团队旅游,游客可以自由选择行程、住宿、交通等因素,消费者跟随自身的兴趣爱好定制一条自己的旅游路线,在少见景点了解真实的当地风情。
3. 文化交流丰富:背包旅游旅行的过程中,游客会与当地民众相互接触,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感受不一样的旅行体验,拓展视野。
4. 可持续发展:背包旅游旅游方式以节俭为宗旨,节约游客的金钱和资源,在旅游开发和推广过程中充分考虑环保、文化保护等问题,可以对地方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背包旅游市场劣势1. 安全风险:背包旅游客人需要更高的安全素养和安全意识,因此负担较大,当出现意外情况,如实施犯罪和文化冲突等,游客的安全风险将因此扩大。
2. 质量不稳定:背包旅游过程中质量无法控制,因为大多数环节由消费者决定,如食宿、交通等。
考虑到质量问题,一些消费者不愿意选择背包旅游,会对背包旅游市场产生潜在的影响。
3. 负责标准不齐:由于市面上存在大量的背包游公司,政策法规不完善,负责标准参差不齐,背包旅游市场产业链整体上市为状态,导致消费者更难做出选择。
三、背包旅游市场机会1. 旅游观念转变:目前,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结构的变化等因素已经造成游客对背包旅游产品的需求和认可度上升,背包旅游市场前景也更加广阔。
2. 旅游增量强劲:背包旅游的消费结构主要为学生和青年,而在中国,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潜在的背包旅游市场增量庞大。
背包客是什么意思?背包客旅游注意事项背包客是什么意思背包客,就是俗称的驴友,英文中为Backpacker,是由Backpacking一词演变而来,就是背着背包做长途自助旅行的人,目的在于通过游历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挑战极限等。
背包客,提倡的是花最少的钱,走最远的路,看别人难以看到的风景。
实施的手段是自助,是一种体验,这种体验是贯穿于旅行全程的,一开始的时候,只知道一个大致的目的地,需要自己去寻找资料,计划线路,置办装备,估算行程时间,盘算着手里不多的钱,算计明日又将花费几许等等。
背包客出去旅行,不仅仅是去某个地方看风景,旅途本身就是很重要的体验。
火车汽车毛驴车,宾馆旅社大车店,清山绿水大漠孤烟,荒郊野岭繁华都市,古道西风高速公路,醉酒高歌风餐露宿,等等等等旅行的苦与乐都是冷暖自知。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首诗反映背包客的复杂思绪。
背包客的发展,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背包客一族当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背包客。
背包客旅游注意事项■身处异乡,自助旅游的背包客必须铭记古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只要你求人,不要人求你。
比如说租车,你不要理会求你租车的人,而是自己选择车和司机。
这样安全系数会更高,而且砍价也容易。
■目的地不要随便告诉陌生人,不要随便说出自己是独自一人。
■当遇到一群陌生人时,如果其中有女性,一般较安全。
■时时关注别人的弦外之音。
■最好不要夜晚到达目的地,如果确实已晚,宁愿呆在火车站。
■包车一定要签合同,而且车款不要全部付完,怎么样都要预留30%。
■不要指望走回头路。
■不要乱给小费,这样既会搞坏市场,也会让司机滋生出不怀好意的心机。
■遇到险情或危险,要冷静处事,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
■信息的正确与否对于旅程的成功非常重要,所以出发前一定要收集全面的信息,有可能的话,在行程中尽量和刚刚去过当地的朋友或者路上碰到刚刚去过的人,■如果是去热门的地方背包旅行,因为目的地受到很多人的喜爱,每一年的游客都在递增,所以建议您必须提前预定好住宿,这样以免到了目的地却找不到住宿,或者有空房的都很贵而无法承受。
2003年7月社会科学家July·2003(总第102期)SoclalScientist(General,No.102)—————————————————————————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I旅游时空l背包旅游及其特征盛蕾(复旦大学旅游系,上海200433)关键词:背包旅游;背包旅游者;走焱旅游;自助旅游摘要。
背包旅游作为一种另类旅游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旅游者.本文通过对背包旅游的内涵、类型应其特征的阐释,深入地说明了背包旅游的本质.使人们能够正确的认识背包旅游,并且健康地从事背包旅游活动.同时介绍了我固背包旅游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其发展前景.中圈分类号:F59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03)04一0088一03在这个推祟个性、流行自由的年代,旅游的形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除了我们所理解的传统旅游概念以外,又出现了各种满足人们个性旅游的新概念,标志着一个。
优游时代。
的到来.作为一个旅游概念来讲,。
优游时代1并不复杂,优游就是优质旅游.优游的出现是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当然与个体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所以。
优游时代”的出现是在为商旅时代的时尚潮流推波助谰.它不仅表示了一种旅游态度,也提倡了一种新的旅游追求,更彰显了旅游者自身的格调.在这种状况之下,出现了各种可供旅游者选择的特殊旅游形式,包括背包旅游、野游、太空旅游、Dv旅游等.而背包旅游作为其中最具个性的旅游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一、背包旅游的内涵背包旅游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在英语里称为~ackpacker’strBvel“backpackertouri8m”或者飞udgettravel”,意思即。
背包旅游,自助旅行’.背包旅赫的研究开始予cohen在1972年研究非制度化的旅游者和制度化的旅祷者之间的区别问题.制度化的旅游者遵守的是传统的大众旅游的形式,而非制度化的旅瓣则是由一般中产阶级的年轻旅辩者参加的,有多种称谓:漂流者、游牧民、年轻化的旅游者、游历者、搭便车的旅行者、不定期航行的年轻人,和长期的背包旅游者等.然而,在过去十年的研究中一般称他们为背包族.尽管名称多种多样,但是这种非制度化的人群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类型,与制度化的大众旅游者区别甚大.就实质性而言,背包旅游是自助旅行的一种,指旅游者有明确的意识、旅游行程具有弹性变化的旅辩方式,大部分的参与者是独自旅仔或者少数人一起旅仔.Loker,Rilev和Pearce等人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对背包旅游者进行了相应的阐释.他们认为背包旅游者是指那些年轻的和有进仔背包旅游意愿的旅游者,他们旅游地目的是与其他人群进行交流(包括当地人和外地人),独立组织旅讲活动,旅游活动主要是一些非正式的和参与性的体闲活动.他们没有固定的旅游路线.偏向于选择廉价地住宿设施,时间比一般的旅瓣时间长.同时背包旅游者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喜欢享受当地的生活方式,把4与人交流。
国外背包旅游发展的经验和启示□朱璇“背包旅游者”(Backpackertourist)是澳洲学者Pearce于1990年率先提出的概念。
这一词汇特指旅行时间较长(国际上一般为连续旅行3个月以上),喜好选择经济型住宿设施(如青年旅馆),强调与其他旅行者的聚会交流,具有完全自助而又极具弹性的旅游行程,偏爱非正式和高参与性旅行活动的那些旅游者。
具有这些行为特征的人,往往背负大包(Backpack)进行长途旅行,因而被称为“背包客”(Backpacker)。
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是背包旅游学术上的先行者,也是实践上的开拓者和创富者。
因此本文主要以澳洲为例,适当结合英美,概括国外背包旅游市场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并简述其经验对我国背包旅游发展的启示。
一、国外背包旅游发展的现状和特点1.背包旅游市场规模巨大,利润丰厚从背包旅游者的规模来看,这一细分市场的人数蔚为壮观。
澳大利亚旅游局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所有旅澳的大于15岁的入境旅游者中,背包旅游者占10.2%(Slaughter,2004)。
英国每十个国际旅游者就有一个背包旅游者,背包旅游者在英国一年的旅游消费总额达7500万英镑,是重要的国际客源市场(Churchill,1994)。
2.政府支持给力,政策保障齐全国外背包旅游的宏观环境有利于背包旅游市场的发展。
由于较早认识到这一市场的巨大规模和可观利润,澳大利亚政府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对背包旅游者异常重视,一直不遗余力地推进背包旅游的发展。
联邦旅游局的出版物《背包旅游战略》为理解和发展澳大利亚的背包旅游市场提供框架。
这一出版物敦促政府、业界和学界共同努力,为旅澳的国际背包旅游市场提供足够供给,也正是澳大利亚政府的这些政策使其成为世界背包旅游市场研究的佼佼者(Slaughter,2001)。
针对背包旅游者喜好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的特点,西澳旅游局(WesternAustra-lianTourismCommission)、北领地旅游局(NorthernTerritoryTouristCommission)和南澳旅游局(South Australian TourismCommission)三局联合推出专门的背包旅游者读物《真正旅行者的真实旅行》(RealTripsforRealTravellers),设计了三条环游三州的不同线路,通过澳背包旅游杂志TNT分发,鼓励背包客探索这片远离东海岸,但资源奇特的旅游温冷区域(AustraliaTourismEx-change,2004)。
背包客旅游行为分析研究-旅游管理背包客旅游行为分析研究刘鑫背包游这一新事物逐渐的走入大众视野当中。
尽管现在我们国内对于这种旅游文化的了解和研究还不够丰富,但是这种新兴旅游行为带来的影响和旅游新思路是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和研究的。
这些年来,“背包客”这一新兴词汇逐渐在各大媒体网站或者是旅游期刊杂志上热门起来。
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旅行方式,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日益显著并逐步成为现代年轻一代旅游者首选的旅游方式。
了解并研究这种新兴旅游方式的演化发展过程对于我们了解新时代背景下的旅游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一、背包客旅游兴起的原因(一)社会原因1、从国内来分析,固定枯燥的工作会让现代人产生烦躁和倦怠,丧失对生活的乐趣和热爱。
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有单位意识到这一点,用带薪休假制度来弥补这一短板。
带薪休假,让人们能够利用假期去享受一下工作之外的欢愉,之后再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另一方面,现代生活太过注重物质,而忽略了精神生活。
现代人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时间长了难免会影响精神与心理健康。
正巧,背包客这个概念逐渐进入了大众视线,让生活在巨大压力下的现代人找到了宣泄压力的出口。
2、从国际角度来说,背包游这个概念缘起于西方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背包客”一词出现在学术文献中,并且随着改革开放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化流入中国,同时,网络让我们在沙发上就可以遍知天下事。
在社交软件上看到这些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外国背包客走遍全球,也是对我们的刺激和鼓舞。
因为网络的便利,使得背包客文化传播的更远更广。
(二)个人原因人主观因素是背包客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中最关键。
我们习惯于校园的嬉笑,习惯于名利场的虚情假意的,习惯于五颜六色的文化冲击,习惯于平凡的生活。
随着背包客文化的传播,我们开始反思这种旧的生活方式是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
我们缺乏思想与自我,是物质社会狂热的追随者,为权,为钱,投入了很多精力。
在我们拼搏于商场,游曳于股海之际,回头望一望,自己曾经的这些努力,是否让自己感觉到幸福?慢慢的,我们开始怀疑这种生活所带来的幸福感。
旅游背包客的消费行为与市场潜力分析旅游背包客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消费群体,以其独特的旅游方式和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相比于传统的较为豪华的旅游方式,背包客旅游更注重自由自在、轻松随性的旅游体验,他们不会对舒适的住宿、美味的食物过于追求,反而更注重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和互动,更注重体验式旅游。
本文将从旅游背包客的消费行为和市场潜力两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一、旅游背包客的消费行为1.消费观念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尝试背包客旅游方式。
相较于传统豪华旅游,背包客旅游的消费观念更加理性和注重性价比。
他们更愿意选择经济实惠的住宿,不追求豪华的酒店,而选择宾馆、民宿、青年旅舍等相对简单而又不失温馨的住宿方式。
2.购物消费转移相比于传统旅游者,背包客旅游更注重体验式的旅游,而不是购物式的旅游。
因此,背包客旅游相对来说,对当地的商业消费带动力比较小。
背包客更多的是在当地购买当地的特产和小礼品,带回家中或送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而不是购买高档名牌或奢侈品。
3.旅游消费多元化在选择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方式的同时,背包客的旅游消费也越来越多元化。
除了旅游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消费之外,背包客旅游还愿意花费一定的时间和金钱,去参加当地的文化活动、艺术展演、探寻风景胜地和古迹等,这些体验式的旅游活动对于背包客来说更有价值。
4.文化体验为主打相比于传统旅游方式,背包客更注重对于当地文化和历史的了解,更乐意与当地人民交流、沟通和相互学习,而不是做一个单纯的观光者。
此外,背包客旅游中也更注重参加一些特色的文化体验活动,比如海滩派对、漂流、当地节庆等,充分体现了旅游的多重体验性。
二、市场潜力分析1.消费主力群体背包客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消费群体,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
随着大学生和毕业生群体的逐步扩大,背包客旅游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其市场潜力非常大。
2.旅游消费占比不断攀升近年来,由于消费观念和旅游理念的改变,背包客旅游人数逐渐增加,其旅游消费占比已经有所提高。
一、名词解释背包旅游:背包旅游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在英语里称为“backpacker’s travel”“backpacker tourism”或者“budget travel”,即“背包旅游,自助旅行”,它有别于传统的大众旅游,是一种相当自由的旅行。
在我国,这种背上背包,登山穿越,潇洒山水间的背包旅游形式生动诙谐地被称为“驴游”。
背包旅游是指旅游者具有明确意识,独自或者少数人一起,自主弹性安排旅游行程,以徒步旅行为主要体验形式的一种相当自由的自助旅游形式。
野外生存:即人在住宿无着的山野、丛林、水泊中求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指在远离居民点的山区、丛林、荒漠、高原、孤岛等野外环境中,在不完全依靠外部提供生存、生活的物质条件下,依靠个人、集体的努力保存生命、维持健康生活能力的训练。
五大旅游经历模式:1979年Cohen提出了五大“旅游经历模式”,分别为休闲、逃离、经验、试验及存在型旅游经历模式。
背包旅游的六种类型:从旅游动机和旅游者对日常生活的态度为出发点,将背包旅游分为六种类型:休闲型、逃离型、经验型、试验型、存在型和人本主义背包旅游。
旅游飞地:指旅游或休闲虽然依托当地的土地和旅游资源,但其经济的带动作用与当地经济发展关联很小,旅游消费的物资和从事服务的中高层人员基本来自外地,或旅游者仅在旅游目的地从事游览活动,食、住、娱、购等均在外地进行穿越;是探险旅游的一种方式。
从地图上的一点徒步到另一点,排除各种沿途困难,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最终到达指定地点的活动,起点与终点不重合,不走回头路的野外探险活动,都可以称之为穿越。
野外生存训练四个要素;心理、体能、技术、应变。
“五会、四能”;五会:觅食、找水、取火、设营、辩别方向及行进方法。
四能:预防和处治日常伤病、掌握野外急救护送的方法、预防敌、兽的侵袭和伪装、紧急救援SOS:SOS(Save Our Soul)是国际通用的求救信号,救救我们的意思。
可以在地上写出或通过无线电发报,也可用旗语通讯方式打出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发出代码。
浅论国内中产阶级背包旅游市场摘要: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旅游意识的提高,更多的旅游者开始选择背包旅游,国内旅游市场也同样涌现出了一批背包游客,这些游客中尤以中产阶级居多。
在背包旅游过程中,此类旅游者呈现出了有异于其他旅游者的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此类旅游者的特征进行分析,找出他们在背包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达到促进此类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背包旅游中产阶级旅游市场一、背包旅游的内涵及发展现状背包旅游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有别于传统的大众旅游,是一种相当自由的旅行。
由于背包旅游者往往背着高过头顶的背包而得名。
它具有旅行时间长、预算节约、行程极具弹性、旅行活动参与性强、与其他旅行者关系密切等五大特征,其实质是“经济型自助旅行者”。
国内背包旅游市场的基本特点与西方发达国家相似,但随着生活水平及旅游意识的不断提高,背包旅游已经不只是低消费水平的代名词。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旅游意识的提高,这种背上行囊,远离城市的喧嚣,尽情享受异域风情的背包旅游形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自助旅游者的青睐。
目前,国内背包旅游市场参与者的类型中,主要是来自于我国一些经济比较以达的大城市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的青年白领、教师、自由职业者(包括私营企业主)等,他们的年龄以22—35岁为主,受教育水平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消费能力比较强。
他们不再单一追求旅行费用的节省,目的地的选择、行程的自由、途中的交友作用,已经成为他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二、中产阶级背包旅游市场的特点旅游动机多种多样,不同的人群都有各自不同的动机,对于国内中产阶级来说,他们普遍具有以下特征:拥有能够满足安稳生活需求的资产;注重物质生活的品质,消费水平较高;受教育程度较高,具有较强的文化和精神领域的需求;安于现实生活状态,不乐于积极主动的去打破现有的生活格局。
中产阶级的这种社会特性,决定了他们在进行背包旅游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了和其他背包旅游者不同的特征。
背包旅行的好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速以及人们对于自由、独立的需求,背包旅行正在成为越来越流行的旅行方式。
相比于其他形式的旅行,背包旅行有很多独特的好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好处。
一、更加经济实惠相信很多人在旅行的时候都曾经为了住宿、交通、餐饮等费用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候不得不为了节省费用而选择更低廉、不太舒适的住宿和交通方式。
而背包旅行可以让你更加灵活地调整预算,并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旅行方式。
例如,你可以选择住宿在青年旅社、民宿、床位房等更为经济的住宿方式,享受更为亲切的环境和更加实惠的住宿费用;你也可以选择乘坐公共交通,享受更为接地气的旅行方式,感受当地人的生活和文化;此外,背包旅行更倾向于自助旅行,自己烹饪、购物、交通等等,可以让你更加省钱。
在做出这些选择的时候,我们需要更加灵活和理性地安排预算,以获得更好的旅行体验和价值。
二、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背包旅行是一种自助旅行,你需要自己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以及旅行计划等等,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你自己亲自体验和探索。
这样一来,你的独立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你的人际交往能力也会增强。
在背包旅行中,你不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旅友,还会跟当地的人打交道,从而进一步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和文化习惯。
这样的交流可以让你更加开放和包容,同时也可以让你更有信心面对未知的陌生环境。
三、丰富的文化体验和其他旅行形式相比,背包旅行更加注重对于当地文化的体验和感受。
在背包旅行中,你可以选择更为接地气的旅行方式,感受到当地人的生活和文化,从而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这样的体验可以带给你意外的收获和启发,让你对于这个世界更加充满向往和热爱。
四、提升身体健康水平背包旅行是一种户外的旅行方式,需要你徒步旅行、攀登、跋涉等等,这样的旅行方式可以让你的身体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放松,同时也可以带给你意想不到的健康收获。
在背包旅行中,你可以呼吸到更加新鲜的空气,享受到更加纯净的环境,同时也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污染。
背包客的生活方式有哪些特点在这个繁华喧嚣、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选择背上行囊,踏上未知的旅途,以一种独特而自由的方式去探索世界,他们被称为背包客。
背包客的生活方式与我们日常的生活截然不同,充满了挑战、冒险与惊喜。
背包客的生活方式首先体现在他们对旅行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上。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旅行可能是一种度假方式,是在繁忙工作后的短暂放松。
但对于背包客而言,旅行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未知世界的渴望。
他们不喜欢被固定的行程和时间表所束缚,更愿意随心所欲地漫步在陌生的城市和乡村,去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去探索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
他们相信,只有在自由的旅行中,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发现生活的真谛。
背包客们通常轻装上阵,一个背包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他们深知,行李越少,负担越轻,才能更自由地行走。
在他们的背包里,只有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和必备的旅行装备,如轻便的衣物、睡袋、帐篷、水壶、地图等。
他们不追求奢华的住宿和美食,而是乐于选择简陋的青年旅社或者在野外露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这种简约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更加专注于旅行的体验,而不是物质的享受。
独立自主是背包客生活方式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在旅途中,他们需要独自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如迷路、语言不通、交通不便等。
但他们从不畏惧,而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解决问题。
他们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如向当地人请教、查阅旅行攻略、与其他背包客交流等。
这种独立自主的精神不仅让他们在旅途中成长,也让他们在回到日常生活后,能够更加自信和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背包客们还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他们能够迅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文化,无论是炎热的沙漠还是寒冷的雪山,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乡村,他们都能坦然处之。
他们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乐于尝试当地的美食,学习当地的语言。
这种开放的心态和强大的适应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获得更加丰富和真实的旅行体验。
交流与分享也是背包客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背包客行为特征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背包客是指采用轻装简行的方式进行旅游的人群。
大学生背包
客是其中一种具有特殊人群属性的旅游形式。
以杭州市为例,大学
生背包客的行为特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短途旅游:大学生背包客的旅游时间通常比较短,一般在周
末或者假期进行。
他们经常选择距离比较近的目的地进行短途旅游。
2. 独立自主:大学生背包客通常独自旅行或与朋友组成小团队
旅行,具有独立自主的旅游特征。
他们比较自由,喜欢按照自己的
兴趣和想法来决定旅游行程。
3. 住宿选择:大学生背包客通常选择相对便宜的住宿方式,比
如青年旅社、背包客旅馆、民宿等。
他们注重舒适、干净、安全,
但不会过分追求豪华和高档。
4. 文化体验:大学生背包客在旅游时注重文化体验和接触当地
人的生活方式。
他们喜欢尝试当地的特色美食、参观博物馆、艺术
馆等文化场馆,也会选择去当地市场、商业街、夜市等地方感受当
地人的生活方式。
5. 自助旅游:大学生背包客通常选择自助旅游方式,比如骑行、徒步、自驾等。
他们喜欢享受旅途中的风景和亲近自然。
6. 环保旅游:大学生背包客注重环保旅游,比如减少对环境的
污染、节约资源,更愿意选择环保型的旅游方式。
总之,大学生背包客在旅游中具有独立自主、文化体验和环保
旅游等特征,这些特征为旅游行业提供了更加更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和目标群体。
背包旅游及其特征
作者:盛蕾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旅游系,上海,200433
刊名:
社会科学家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TIST
年,卷(期):2003(4)
被引用次数:21次
urie Murphy Exploring social interactions of backpackers 2001
2.Natan Uriely.Yuval Yonay.Dalit Simchai Backpacking experiences:A Type and Form Analysis 2002
urie Loker-Murphy.Philip L Pearce Young budget travelers:Backpackers in Australia 1995
4.Hampton M P Backpacker Touris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1998
1.张郴.张树夫.陶卓民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旅游方式偏好研究——以南京市为例[期刊论文]-人文地理 2010(1)
2.吴琳江西自助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12)
3.刘俊.张萍杭州市大学生"自助背包游"感知研究[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9(17)
4.马咪咪.赵振斌太白山背包旅游发展研究[期刊论文]-江西农业学报 2009(5)
5.苏红霞.马耀峰洲际背包客旅华空间流行为模式研究[期刊论文]-旅游学刊 2009(1)
6.汤英汉.王赛芳传统旅游与体验式旅游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3)
7.王学明.王栎高校学生旅游市场前景与营销策略分析[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36)
8.刘红燃基于市场细分的中国旅游企业自助游市场开发[期刊论文]-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9)
9.杜丕烈.陆振东2010年中国大学生旅游市场调查之需求分析[期刊论文]-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0(9)
10.胡一鸣.郭飞.何先柱徒步旅游开发初步研究——以安徽省徽杭古道为例[期刊论文]-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2)
11.蒋艳经济型酒店客源市场定位及其营销策略研究——以长沙为例[期刊论文]-企业家天地(下半月版) 2008(3)
12.张华明.耿娟娟自助旅游者的价值行为研究[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8(2)
13.孙媛媛.赵振斌太白山自助旅游者行为特征调查研究[期刊论文]-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2)
14.杨俭波.肖顺金当前我国自助游监管"空心化"的成因、根源及对策分析[期刊论文]-人文地理 2007(3)
15.朱璇漂移的旅行者——关于背包旅游者的演进轨迹[期刊论文]-旅游学刊 2007(2)
16.许峰转型视角下我国自助旅游发展研究[期刊论文]-旅游科学 2006(4)
17.廖巍.罗一新关于加强我国自助旅游安全管理的思考[期刊论文]-科技和产业 2006(7)
18.段炼普达措国家公园徒步旅游线路开发初探[期刊论文]-魅力中国 2010(24)
19.曹宇成长期的自助旅游与迎合策略[期刊论文]-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6)
20.黄向徒步旅游国内外发展特点比较研究[期刊论文]-世界地理研究 2005(3)
21.论我国当代自助游的兴起与旅游者需求的变迁[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5(24)
22.朱璇背包旅游者的特征及其对中国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意义探究[期刊论文]-旅游科学 2005(3)
23.杜丕烈.陆振东2010年中国大学生旅游市场调查之供给分析[期刊论文]-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0(8)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hkxj20030402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