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胃切除术后的病人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4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作者:王静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9期【关键词】胃癌;全胃切除术;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185—02胃癌病人术前就处于高消耗状态,加上介入化疗措施,加剧了病人的营养不良。
因此胃癌术后营养支持是重要的治疗措施。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肠内营养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不仅可给机体提供营养素,纠正机体紊乱状态,而且还可以增加应激状态下胃肠道的血流量,给肠粘膜提供营养素,保护肠粘膜,减少应激反应的程度〔1〕。
现将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综述如下:1 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①肠外营养(PN﹚的缺陷肠外营养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途径,可为危重患者和胃肠道功能不全的患者提供有效的营养支持。
以前对于全胃切除术病人,一般均采用肠外营养,但长期TPN已证实可导致肠废用,细菌移位,增加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影响肝功能,且费用高。
经中心静脉的TPN,还可能发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导管败血症、代谢紊乱等;周围静脉的TPN又受到血栓性静脉炎的限制〔2〕。
②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传统的观念认为,大多数在胃肠术后3~4 d 肛门排气以后开始应用,有研究表明,术后胃肠道麻痹仅限于胃和结肠,小肠的蠕动和吸收功能在术后早期就已恢复正常,术后6~12 h 就能接受营养物质的输入〔3〕。
这就为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了探讨手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对腹腔内压力的影响程度,田海鹰〔4〕对4O例行上消化道及非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观察其对腹内压力的影响,并与未实施肠内营养的4O例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内压力升高,研究组未发现因肠内营养出现腹内压逐渐增高的情况,营养支持过程中患者均耐受良好。
证实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不增加肠道负担,对腹内压无明显影响,对肠功能恢复有益,因此主张此类手术应给予早期肠内营养。
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与进展探索摘要: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对于患者病情恢复有着重要影响,想要保障患者在术后的短期内得到更好的恢复,应制定科学的营养护理模式。
医学界在该领域的探究处于发展阶段,对于护理方法和相关方法的效果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本文主要针对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和相关方法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对胃癌患者康复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胃癌;术后康复;营养支持胃癌患者术前经常出现食欲减退、消耗增加、摄入不足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这导致患者的营养状况变差,从而引发患者身体上的不适,对患者的康复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1]。
患者术后由于胃肠减压和禁食出现身体平衡失调以及营养缺乏的症状,身体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
在术后对患者的肠内提供营养支持十分重要,这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身体状况,保障患者肠道结构功能,使其更好地吸收营养成分,提高患者的身体康复水平。
一、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十分关键,这是患者身体得以快速康复的重要前提条件。
很多患者术后承受着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身体压力可以通过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舒缓,但是心理压力无法通过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此时需要通过心理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2]。
心理护理的主要目标是向患者解释术后肠内影响康复的重要性,并就肠内营养护理的优点以及护理的意义进行说明。
与此同时,也需要将护理的操作方法和需要患者注意的内容告知患者,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护理工作开展,使患者能够从生理和心理上得到安抚。
此外,心理护理过程中还可以带领患者观看肠内营养的病人,使患者对肠内营养护理产生初步的了解,从而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
二、鼻肠管的护理首先,将鼻肠管妥善固定在患者鼻腔,同时将擦管深度准确记录,并在鼻腔处使用标记笔进行标注。
例如,选择3M胶贴作为固定装置,将其裁为长7. 5cm 和宽2.5cm,作为鼻贴使用。
使用时将其粘贴在患者鼻尖部1/3处,同时将剩下的2/3长度剪成两条,裁剪位置为中间部分。
胃癌切除术后患者肠内外营养支持的护理对策与分析摘要:目的:本文针对胃癌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肠内外营养护理开展了详细的分析与探究。
方法:根据本院的胃癌切除术后所有的病例,并分析术后肠内外的营养护理资料。
结果:在进行统计的病例当中,其中42例的胃癌患者第一阶段的营养护理中,有5例病患出现了代谢性的并发症,3例患者则出现了高血糖的症状,2例患者发生了低血糖的症状。
在营养支持的第二时期行肠内营养(TEN)治疗期间,36例患者当中的4个患者发生了胃肠道的多种反应。
57例患者治愈出院,8例患者在病情好转之后出院,无死亡病例。
结论:良好的肠内外营养支持的护理工作,可以大大地改善胃癌患者的身体现状,使其得到更好的恢复。
关键词:胃癌切除;营养支持;护理前言胃癌患者在临床过程中主要的表现为营养不良,因为手术之后的患者不能进行正常的饮食,这就导致了众多患者营养不良的现状,使其日益严重。
所以,相关医护人员针对手术后的患者应该采用营养支持的护理手段,以更好地改善他们营养缺乏的现象。
单纯使用肠内营养(EN)通常会造成患者能量的无法供给,而单纯的给予肠外营养(PN)则会出现胃肠道粘膜的萎缩,最终导致胃癌病患胃肠功能的衰竭。
对胃癌患者使用营养支持的关键作用在于提升其体内细胞、各个器官的代谢功能,从而发挥其正常的功效,保障患者的及时康复。
一、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根据我院的胃癌切除术后病例,着重分析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资料,并将患者随机地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二组的人数相同,性别比例、年龄差异也一致,共计患者病例为65例,其中男为52例,女为13例,年龄均在25~76岁之间,胃癌根治术28例,胃空肠吻合术13例,胃大部分切除24例。
最后65例病患的营养支持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治愈了57例,有所好转的病患为8例【1】。
(二)方法结合所有患者病情的不同阶段以及胃肠功能的恢复现状,采用术后营养支持的方法可分成:术后早期经过周围静脉实行TPN;在手术完成后的第2天,在空肠造瘘管中实施TEN;最终使得患者得到良好的恢复与饮食。
全胃切除术后的病人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保证病人足够的营养摄入,降低病人的住院费用,早日痊愈。
方法自2004年1月~2005年3月我科28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病人,经鼻胃空肠营养给予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液主要选用费森尤斯公司的能全力。
结果 27例病例治愈出院,1例因心肌梗死死亡。
结论全胃切除后经鼻胃空肠营养管实施肠内营养主要是让病人快速恢复体力,患者平均体重较术前相比无减少,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平均住院费降低20%~30%。
所以说全胃切除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是使患者早日达到康复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全胃切除术;肠内营养
营养是促进生长发育,保证身体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重要条件,细心照料病人的饮食,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对全胃切除术后病人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前对于全胃切除术病人,一般均采用肠外营养,也就是静脉输入营养液,但是长期禁食或肠外营养支持会使肠道处于无负荷的休眠状态,缺乏食物刺激会使肠蠕动受到抑制,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从而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而且肠外营养一般费用都较高,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所以,为避免肠外营养的不足,我们采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以帮助病人尽早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04年1月~2005年3月28例在全胃切除术后的患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
患者在手术当日术前留置胃肠减压同时留置胃空肠营养管1枚,这样既避免了反复留置胃管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又方便了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调整胃空肠营养管的位置,使其放置至蔡氏(Treitz)韧带下20cm,然后用胶布在病人面颊部固定好。
肠内营养输注开始时间一般在术后12h,首先给予5%葡萄糖盐溶液,开始时缓慢滴注,每小时20~40ml,24h维持输注,术后24~36h 如病人肠道得以适应,无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后,给予要素饮食能全力(能全力为500ml/瓶,费森尤斯公司生产),采用一次性输液器,经鼻胃营养管缓慢滴注,速度为由20ml/h逐渐增至100ml/h,滴入量由每日500ml逐渐增至每日1500ml,维持5~7日。
滴注过程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避免污染。
肠内营养液的温度可视病人习惯而定,一般以接近体温为宜。
过热可灼伤肠黏膜,过冷可刺激肠道,引起痉挛或腹泻。
2 结果
本组全胃切除术后病人采用鼻胃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方法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27例病人痊愈出院,1例因高龄在术后出现大面积心肌梗死导致死亡。
患者医疗费用平均下降20%~30%,平均住院日为13天,出院时体重与入院时无明显减轻。
3 讨论
病人术后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既往这些病人无营养支持或依靠胃肠外营养,但胃肠外营养有许多并发症。
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具有符合生理状态,有利于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以及操作简
便、费用低廉等优点。
传统观念认为只有胃肠功能恢复正常后,才可对病人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有研究证明,肠内营养一般在术后不久即可开始,尽管胃和结肠的动力可能有所减弱,但小肠功能通常在术后几小时即已恢复正常。
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以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1]。
本组病人术后12~30h肛门排气,说明肠内营养可以促进肠蠕动的恢复。
早期肠内营养应采用低浓度缓速输注要素肠内营养或非要素肠内营养,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素的摄入量[2]。
我们采用的营养液(能全力)是全营养配方,糖脂能量比例为49∶35,能量密度为1kCal/ml,这样能避免渗透性腹泻,而且为即用型液体制剂,使用方便,包含纤维成分(唯一包含6种膳食纤维,50%可溶性纤维和50%不可溶性纤维),经过肠道厌氧菌酵解可生成短链脂肪酸,刺激水钠吸收,预防腹泻。
早期应用即可促进胃肠蠕动的恢复,防止肠黏膜萎缩,能预防创伤应激时易于发生的肠道菌群易位,降低感染率。
加速吻合口的愈合,减少应激性胃肠道出血的发生率[3]。
更重要的是,鼻胃空肠营养管的安置有利于诸如吻合口水肿、瘘、术后胃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的防治,起到安全保障作用。
我们对于实施肠内营养的患者,在实施之前,应详细解释肠内营养的意义、重要性及实施方法,说明置鼻胃肠管是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重要保证,告知患者配合要点,全胃切除术后,小肠的运动和吸收功能最早恢复,提供肠内营养支持能增加热能和蛋白质的摄入,减少体重丢失,纠正负氮平衡,降低全胃术后并发症,保护胃肠道黏膜,改善全身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