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3
粤教版地理八下《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word说课教案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
下面进行具体分析:(一)说教材1、说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是粤教版地理教材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是在四大地理分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北方地区的区域特点。
教材中对北方地区的介绍采取了点面结合、自然与人文融合的方式,重点突出从地势、气候、农业、人民生活等方面,勾画出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图景。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初步形成对北方地区的一个整体的印象,使学生初步了解气候、地势与农业生产及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同时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点作知识上的铺垫。
2、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读“北方地区”图;明白得北方地区要紧的山地、高原、平原及其分布特点;了解黑土地和黄土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片 + 说明”,播放视频的方式分别介绍黑土地和黄土地的位置和要紧特点,及相关活动让学生概括出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的阻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土地、热爱国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情感教育。
3、说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特点和人文特点。
教学难点:综合、概括、归纳北方地区的自然特点和人文特点。
(二)说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通过上册地理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地理差不多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知识运用;其次,我们南方地区的学生,大都没有去过北方,也想从书本上了解北方。
(三)说教法本节课采纳多媒体课件,运用精美图片,创设出全新的氛围,精心设计问题和活动,鼓舞、引导学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爱好,让学生们在欢乐的氛围中主动探讨,合作交流,循序渐进,使他们乐学,也会学。
(四)说学法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人人动手动脑,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发挥每个同学的自主性,使得学习的过程专门愉快,同时又渐进地把握了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节课要紧采取以下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探究法、提问法等。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第一节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第1课时)导学案学习指南?1.我国有哪四大地理单元?划分四大地理单元的依据是什么?2.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什么?3.我国北方地区的面积和人口各占多大比例?教学过程:一、学生活动1:读“我国的四大地理分区”,并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根据各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即________地区、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地区和青藏地区。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线3.青藏地区和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_____________山脉、_______________山脉和_____________山脉。
4.我国四大地理单元中,海拔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地区,平原分布最广的是______________地区。
5.北方地区面积占全国的______________,人口占全国的_________________。
6.北方地区的气候冬夏季节差异________,平原面积__________,耕地以_________为主,易于机械化耕作,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___产区。
7.北方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工业城市___________,资源消耗量___________。
二、学生活动2:读“肥沃的黑土地”,并回答下列问题:8北方地区的农作物的耕作制度是:_____________,或两年三熟。
9.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由于气候______________,森林植被以_______________为主。
10.东北平原________肥沃,耕地辽阔,适宜大面积_________________耕作。
中国地理——中国的四大区域第一节北方地区★复习要点:黑土地和黄土地(东北高原、黄土高原);稠密的铁路网;重要的工业区(环渤海工业带辽中南、京津唐);北方人民的生活;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
一、自然地理概况(一)位置和范围1.位置:大部分位于35°N-50°N和105°E-135°E之间;其相对位置为渤海、黄海以东;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2.范围: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二)地形和土壤1.地形: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2.主要地形区:主要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辽东丘陵和山东丘陵等。
★地质灾害:多火山,如长白山地区、太行山地区等。
2.土壤:黄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和黑土(东北地区,土壤肥沃)(三)气候和植被1.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但黑龙江沿岸和长白山地地区为湿润地区。
常伴有寒潮、低温、洪涝、春旱等自然灾害。
■(思考:气候类型成因?)2.植被:华北以落叶阔叶林为主,东北地区以寒温带针叶林为主。
(四)河流和湖泊1.河流: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图们江、鸭绿江、辽河、永定河等。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少、水位季节变化南大北小、汛期北长南短、含沙量南多北少、结冰期北长南短。
(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水文特征?)(提示:水量大小和水位季节变化大小主要取决于流域内气候因素特别是降水量的多少、降水强度、降水季节变化和气温高低;汛期取决于降水量多少、雨季出现时间和长短(外流河)或气温的高低(内流河);含沙量多少取决于河流流经地区的植被覆盖状况、土质状况和地势状况;结冰期取决于河流流经地区纬度的高低。
)★(提示:思考黄河和松花江流域凌汛现象出现的河段和成因分析。
⼈教版8年级初⼀下册思维导图快速记忆教学课件第6章北⽅地区第六章北⽅地区第⼀节⾃然特征与农业⼀、⿊⼟地、黄⼟地:1、北⽅地区的位置:⼤体位于⼤兴安岭、青藏⾼原以东,内蒙古⾼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原为主。
东北平原被称为“⿊⼟地”,华北平原和黄⼟⾼原被称为“黄⼟地”。
3、北⽅地区的⽓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部分属温带季风⽓候,属于半湿润区。
4、北⽅地区的河流、植被与⼟壤北⽅地区河流⽔量较⼩,汛期较短,冬季有结冰现象;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壤有东北平原的⿊⼟和黄⼟⾼原、华北平原和黄⼟⼆、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发展优势:平原⾯积⼤,⼟壤肥沃,耕地集中连⽚。
2、农业⽣产:(1)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2)作物熟制:⼀年⼀熟、⼀年两熟或两年三熟(3)主要农作物:⼩麦、⽟⽶、⾕⼦等粮⾷作物;甜菜、棉花、⼤⾖等经济作物。
3、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麦返青和⽟⽶、棉花出苗,农业⽤⽔量较⼤。
4、解决华北平原缺⽔问题的措施(1)跨流域调⽔,如南⽔北调(2)修建⽔库:解决春旱的有效措施(3)发展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第⼆节、“⽩⼭⿊⽔”——东北三省⼀、⼭环⽔绕、沃野千⾥1、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位于我国东北部,包括⿊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东北三省的地形:以⼭地和平原为主。
东部为长⽩⼭地,北部为⼩兴安岭,西倚⼤兴安岭。
⼭地间分布着东北平原(由三江、松嫩、辽河平原组成)3、东北三省的⽓候:冷湿。
⼤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农业发展——从“北⼤荒”到“北⼤仓”1、发展条件(1)有利:地势平坦,⼟壤肥沃;⾬热同期的⽓候;开发较晚,⼈⼝密度低,⼈均耕地多(2)不利:纬度较⾼,⽓温条件只满⾜农作物⼀年⼀熟;春秋季节易发⽣低温冻害2、北⼤仓:盛产⼩麦、⽟⽶、⼤⾖、⽔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产基地。
八年级粤教版地理农业教学教案八年级粤教版地理农业教学教案篇一: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第一节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
3、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对其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有为明显的差异。
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了解北方地区种植业的区域差异。
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2、红壤的形成和改良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全国可以分为四大地理单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之一——北方地区。
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
3、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对其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三、出示自学提纲: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1)熟读图5. 1了解中国四大地理分布图。
让学生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读图5.1结合中国地形图完成P3的活动题。
2、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1)读图5.2及《地图册》北方地区政区图,完成P4活动题。
(2)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3)了解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粮食作物、主要的矿产资源及工业城市。
四、学生自学、讨论。
五、检查自学讨论结果(1)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根据我国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差异,把我国划分为四个地理单元,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如课本图5、1所示)(2)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的年降水量线相一致?(400毫米降水量线相一致)(3)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及其位置范围。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称为北方地区,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4)北方地区的特点:(北方地区气候冬、夏季节差异大,平原面积广,耕地以旱地为主,易于机械化耕作,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
2.北方地区的地形(1)地形特征: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2)主要地形区: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还有辽东半岛的辽东丘陵和山东半岛的山东丘陵。
方法总结1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脉,太行山脉以东是华北平原,以西是黄土高原;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和长白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东北平原居中。
如图所示:3. 北方地区的气候(1)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气温: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
(3)降水: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1)黑土: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
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2)黄土: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
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挟带的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1)主要煤矿:山西省的大同、阳泉、西山和平朔,陕西省的神木,河北省的开滦,黑龙江省的鸡西、鹤岗,江苏省的徐州。
(2)主要铁矿:辽宁省的鞍山、本溪,河北省的迁安。
(3)主要油田:黑龙江省的大庆,辽宁省的辽河,河北省的华北,山东省的胜利,山东、河南两省交界处的中原。
要点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农业发展条件(1)优势: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成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2)劣势:①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②东北平原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
2. 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分布(1)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2)主要农作物及分布:北方地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成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问题: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八年级地理教案(集锦15篇)八年级地理教案(集锦1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地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地理教案1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第一节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及其分界线。
识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识读“北方地区图”;理解北方地区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及其分布特点;了解黑土地和黄土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介绍家乡的活动,掌握四大地理单元的差异;通过“图片+说明”、播放视频的方式分别介绍黑土地和黄土地的位置和主要特征,再通过相关活动让学生概括出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土地、热爱国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综合、根据、归纳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同学们,经过一个长长的暑假,新的学期又开始了,不知道同学们在这个暑假到过哪些地方呢?又见到过什么有趣的事情?能跟大家一起分享吗?学生七嘴八舌:略[上课]请同学们翻开书本首页,这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景观图。
请结合图片进行讨论,你在当中看到了什么?又联想到哪些方面呢?假设你是来自上述的四个区域的人,你会怎么介绍“自己”所在的家乡情况呢?我们请四个小组的代表来模拟一下。
[学生活动]一组: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耕作易于机械化操作,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二组:南方地区主要土地是红土地,丘陵较多,平原少,所以人们耕种主要在一些低级的丘陵和小平原进行,一般是精耕细作的。
三组:西北地区有辽阔的草原,马牛羊特别多,所以我猜农业是畜牧业为主。
四组:我看到青藏地区高山冰雪覆盖,雪山连绵,反映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是世界屋脊。
前言: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黑土地黄土地》说课稿(最新精品获奖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为了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讲授过程中我既要做到精讲精练,又要放手引导学生参与尝试和讨论,展开思维活动。
因此本节课力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听讲式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式学习,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设计。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认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北方地区的第一节,是北方地区的概述。
本节内容包含两个标题,“黄土地和黑土地”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前一标题从地表景观入手,介绍了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形成的作用。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重点介绍了北方地区适宜发展旱作农业的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还简介了旱作农业的主要农作物,以及春旱对农业生产、城市生活的不理影响。
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特别是国家尺度以下的区域地理的开篇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学生们的好奇心强,喜欢关注社会热点,对我国的各种区域名称耳熟能详;但本节课综合性强,学生综合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带领学生回顾旧知识,提供相应的地理图片。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导入新课】上学期我们学习的是中国地理概论,主要是从不同的地理要素出发,了解中国的整体特征。
而这学期主要是认识中国不同的区域,了解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地理差异。
【问】这学期学习地理的方法与上学期有什么不同?
【学生阅读】P2潘博士—→学法指导
活动:中国四大地理单元
【看谁观察最仔细】P5图5.1“中国四大地理分区”
【问】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可分为哪四个地区?
【生答】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1、形成四大单元的原因
【问】分区的依据是什么?
【生答】形成四大区域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文地理特点的差异。
2、四大地理单元的界线
【活动】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界线,完成P3活动。
①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确定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和降水)
②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季风区与非季风区、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为界,确定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季风。
③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确定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海拔。
【承转】下面,我们来了解我国的北方地区。
第一节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
教学目标:
1.知道北方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
2.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对比,使学生识记北方的区域特征。
3.了解北方的矿产资源及重要的工业基地。
4.分析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成就、问题及措施,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相当巨大。
教学重点:北方的自然环境、黄土地与黑土地的区域差异。
教学难点:分析北方地区气温、降水的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设计:
活动一:北方地区的基本概况
【问】读P4图5.2“北方地区图”,注意下面的问题:
1、北方地区在全国的什么部位?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
2、找出北方地区包括的主要省区和所临的海?
◆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河南省、山西省、山东省、陕西省。
(10个)
◆渤海、黄海
3、北方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比例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4、看图说出本区主要的山地、高原、平原及分布特点?
◆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
◆高原:内蒙古高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脉以西;
◆平原: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华北平原位于太行山脉以东。
5、说一说本区的平原分别由哪些河流冲积而成?
◆东北平原主要由松花江、嫩江、辽河、乌苏里江、黑龙江冲积而成;
◆华北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面。
6、本区的气候特征?
◆冬夏季节差异大,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7、本区的经济状况?
◆平原面积广,耕地以旱地以主,易于机械化耕作,是我国重要粮棉产区,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工业城市密集,资源消耗量大。
【承转】本区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及山地丘陵等自然条件不同,使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表现在“肥沃的黑土地”和“干旱的
黄土地”。
活动二:黑土地和黄土地
【温故知新】根据已学的知识阅读课本P5的内容,完成下表。
黄土地与黑土地的差异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能够发现不同的自然条件会产生不同的农业生产行为,因此在发展经济的时候一定要因地制宜,合理协调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活动三:北方地区气温、降水的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农业:气候寒冷,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降水较少,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花生等旱地作物为主。
◆建筑业:冬季太冷,无法施工。
◆交通:冬季大雪会造成交通堵塞,不利于人们出行。
◆居住:居民墙厚,有火炕,一般室内有取暖设施,如暖气等。
◆衣着:冬夏差别很大,冬季要穿棉衣,羽绒服,穿棉鞋,戴棉手套。
活动四:黄土高原的形成与治理
【承转】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典型地区,不仅黄土高原本身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它还严重地影响着流经黄河以下游的华北平原地区。
因此,黄土高原也是中国国土整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问】黄土高原的形成?
【生答】黄土高原是由盛行西风从中亚、蒙古等地区的荒漠吹过来的黄土长期推积而形成。
【读图】从P5图5.6,直观地看到沟壑纵横、缺乏植被的景观,那么人类在此环境下如何生存、如何治理改造这种环境?结合P6活动2案例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概括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生答】(1)建淤地坝,拦蓄泥水。
(2)增加蓄水,发展灌溉。
(3)利用大坝修道路,改善交通,发展经济。
(4)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
(5)发展特色种植、养殖。
【课外练习】地理填充图册P1~4
【中考辅导】
1.关于我国北方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原的面积广阔
B.山脉主要有大兴安岭、秦岭、阴山等
C.有世界上最大的黑土地
D.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
【思路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北方地区的地形。
我国的北方地区,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二、第三阶梯,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面积广阔,主要的山脉有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脉等。
且在北方地区的华北地区,有世界上分布最广的黄土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解答本题常见的错误是选B或D,对阴山的位置及对我国三级阶梯的划分不熟悉。
克服这一思维障碍的办法是将我国三级阶梯的划分界线与北方地区的范围界线进行对比掌握。
【答案】A
2.关于北方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京津唐地区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B.辽中南地区以轻纺工业和电子工业为主
C.黄河中下游地区有我国重要的棉花基地
D.东北地区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思路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有关北方地区的工业和农业情况。
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华北平原(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我国
重要的产棉区之一。
北方地区有两大工业区,一是辽中南工业区,在其丰富的煤、铁等资源基础上,工业以重工业为主,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二是京津唐工业区,在其丰富的资源煤、铁、石油、便利的交通和雄厚的科技实力的基础上,形成了发达的轻重工业,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逐项分析题干的四个备选答案,叙述错误的应为B。
解答本题要明确以下几点:北方地区的工业基地及其特点;北方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商品粮基地的分布;主要题干的题法“错误的是”。
【答案】B
3.关于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
B.华北平原长期遭受旱、涝、碱和风沙的威胁
C.黄土高原林草丰茂、环境优美
D.东北平原黑土肥沃、水土保持良好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特点。
北方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
由于长期的垦殖开荒,东北平原已经有大面积黑土流失,华北平原长期遭受旱、涝、碱和风沙的威胁。
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林草丰茂,环境优美。
然而,由于长期的滥伐滥垦,水土流失,如今已是黄土裸露、沟壑纵横。
分析四个备选答案,选项B符合题意。
解答本题常见的错误是选D。
错误的原因是对黑土地肥沃的特点了解多,但对长期的垦殖造成的黑土流失了解少。
克服这一思想障碍的办法是要注意农业生产与环境的关系,过度垦殖必然会导致水土流失。
【答案】B
【其他资料】
黑土地
黑土地是分布于我国松辽流域的东北黑土区,面积约102万平方公里,是被誉为"北大仓"的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中国东北黑土区在近百年的大面积开发垦殖过程中,亦发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主要表现在大面积坡耕地的黑土层流失和水土流失中形成的侵蚀沟。
这些水土流失问题带来的不仅是黑土资源的流失问题,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甚至社会问题,如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和收入问题。
严重的水土流失正使中国肥沃的东北黑土地变得又“薄”又“黄”,专家警告说,如果再不抓紧防治,“黑土地”也许将成为书本上的一个历史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