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材实验分析与典型例题讲解
- 格式:docx
- 大小:104.07 KB
- 文档页数:11
1
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材实验分析与典型例题讲解
典型例题分析
【典例01】四位同学讨论对观察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小丽:眼睛看现象就是观察
B.小军:感觉器官感觉现象就是观察
C.小明:肉眼不易观察时借助仪器也观察不到
D.小红:以上三种说法都对
【答案】B
【详解】A、眼睛看现象,不一定能进行全面、伸入的察看,所以不一定就是观察,故选项说法错误;
B、感觉器官感觉现象,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伸入的察看,所以是观察,故选项说法正确;
C、肉眼不易观察时借助仪器可以观察,如细胞的结构,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上述分析,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典例02】在“蜡烛及其燃烧探究实验”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燃烧中石蜡融化 B.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
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 D.产物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D
【详解】A、燃烧前石蜡融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是石蜡的固体颗粒,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B、产物 CO2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典例03】“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其名称源于北京某医院在1984年研制成2
功的一种高效含氯消毒液。某同学想知道“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就“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是( )
A.建立假设 B.提出问题 C.获得结论 D.收集证据
【答案】B
【详解】A、建立假设是根据问题和相关的资料作出假设和猜想,如84消毒液能消毒可能是因为溶液中含有次氯酸钠,不符合题意;
B、提出问题是需要探究的课题,如“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符合题意;
C、获得结论是根据相关资源和实验现象等得出结论,不符合题意;
D、收集证据是根据假设和问题搜集相关资料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典例04】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和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小刀切割蜡烛,以研究石蜡的硬度
B.将石蜡放入水中,研究石蜡的密度,以及能否溶于水
C.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以研究白烟能否燃烧
D.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以研究火柴梗能否燃烧
【答案】D
【详解】A、用小刀切割蜡烛,以研究石蜡的硬度。故对。
B、将石蜡放入水中,研究石蜡的密度,以及能否溶于水。故对。
C、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以研究白烟能否燃烧。故对。
D、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以研究蜡烛燃烧各层火焰温度高低。故错。
故选:D。
1.(2023秋·山东聊城·九年级统考期末)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就此说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答案】B
【详解】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3
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假设。
故选:B。
2.(2022秋·安徽马鞍山·九年级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七中学校考期中)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为探究气体是什么物质,小红提出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与假设 B.设计实验 C.获得结论 D.反思与评价
【答案】B
【详解】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为探究气体是什么物质,小红提出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
故选:B。
3.(2022秋·江苏泰州·九年级统考期中)化学课上,同学们看老师做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观察到反应非常剧烈,产生大量气泡。于是就提出“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设计实验 C.进行观察 D.得出结论
【答案】A
【详解】“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
故选:A。
4.(2022秋·山东威海·九年级校考期中)小明同学放学回家,打开开关,发现灯不亮了。他怀疑是灯泡坏了。他重新更换灯泡后,打开开关,灯亮了。在这个过程中,他没有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
A.观察 B.推理 C.实验 D.归纳
【答案】D
【详解】A、小明同学放学回家,打开开关,发现灯不亮了。他怀疑是灯泡坏了。他重新更换灯泡后,打开开关,灯亮了,属于观察过程,不符合题意;
B、打开开关,发现灯不亮了,他怀疑是灯泡坏了,属于推理过程,不符合题意;
C、重新更换灯泡,属于实验过程,不符合题意;
D、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的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该过程中不涉及归纳的科学方法,符合题意;
故选:D。 4
5.(2023秋·广东广州·九年级校考期末)下列关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
B.蜡烛的火焰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
C.蜡烛燃烧时放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最外层先变黑
【答案】C
【详解】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温度最高,故A正确;
B、蜡烛的火焰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故B正确;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C错误;
D、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最外层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故D正确。
故选:C。
6.(2023秋·湖北黄石·九年级期末)蜡烛(足量)在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D.蜡烛燃烧只发生化学变化
【答案】B
【详解】A、根据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9.56%,装置内不是只含有氧气,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根据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开始时瓶内含有其它气体,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其他气体不变,蜡烛熄灭后瓶内除二氧化碳气体外,还有其他气体,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石蜡燃烧是化学变化,但石蜡熔化过程是物5
质状态的变化,是物理变化,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2023春·山东威海·九年级统考期末)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用蜡烛(主要成分石蜡)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这一现象说明石蜡的熔点较低
B.要使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C.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石蜡分解产生的氢气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答案】B
【详解】A、蜡烛中主要物质在温度不高的条件下能变为石蜡蒸汽,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沸点较低,故A错误。
B、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导气管不能太长,如果导气管太长,由于温度的降低,石蜡蒸汽会在导管中冷凝,不能从导气管的末端导出,使实验不成功,故B正确。
C、在燃着蜡烛火焰的焰心上插一根导管,在另一端导管口点燃产生“子火焰”,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白烟,是石蜡蒸汽,故C错误。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汽,而不是该处氧气充足,故D错误。
故选:B。
8.(2023秋·湖南益阳·九年级校联考期末)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会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
C.火焰分为三层
D.吹灭后有一股白烟飘出
【答案】A 6
【详解】A、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是实验现象,而是实验结论,故选项说法错误;
B、点燃蜡烛,将一支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吹灭蜡烛,有一股白烟飘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9.(2023秋·湖北黄石·九年级校考期末)在蜡烛燃烧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的现象( )
A.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炭化变黑
B.蜡烛燃烧时火焰分成三层,焰心主要是蜡烛蒸气,温度最低,内焰火焰最明亮
C.燃烧后只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答案】A
【详解】A、外焰温度最高,火柴梗接触外焰部分首先炭化变黑,故正确;
B、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焰心主要是蜡烛蒸汽,不是实验现象,而是实验结论,故错误;
C、燃烧除了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外,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上有水珠生成,生成燃烧后生成了水,故错误;
D、燃烧后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错误;
故选:A。
10.(2023秋·河北保定·九年级统考期末)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
C.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
【答案】D
【详解】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正确;
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蜡烛熔化过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正确;
C、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燃烧使蜡烛能重新燃烧,正确;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热,并产生黑烟,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