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护环境需要道德规范的教学设计

保护环境需要道德规范的教学设计

保护环境需要道德规范的教学设计
保护环境需要道德规范的教学设计

《保护环境需要道德规范》的教学设计

高桥—东陆学校吴礼霞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教材的第二课第三框部分,这样的安排非常合理。首先,在第一框的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人的生存和发展与环境存在密切关系。接着通过第二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到人类生存环境正遭到严重破坏。那么,如何保护环境呢?第三框要求人们遵循环境保护的道德规范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教学任务分析:

环保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道德水平及对环保实践的主动性,达到环保意识的内化,从而养成良好的环保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老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进行相关教育。

大致学情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中学生或多或少都拥有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但他们总觉得环境被破坏以及产生的恶果和自己关系不太大,没有切实认识到环保的紧迫性。再加上受到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因而,环保意识非常淡薄。也不十分明确保护环境自己应该做一些什么?另外,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的水平,决定了他们认知水平还多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上,对直观的事物和趣味故事感兴趣。尤其要把书本道理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还存在一些难度,需要科学有效的引导。

教学策略制定:

教学策略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1、情景教学,激发兴趣。如果只讲理论,学生容易产生繁琐枯燥的感觉。教师可用体验小品剧、介绍小故事、观看视频等方式作为情景引发问题。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这些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展示。

2、有效预设,促进生成。根据教学内容,可通过预先设计一些具体问题,有意引导学生去关注身边的环保现象,如:平时你和家人是如何处理一些废旧电池的?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到废电池的危害性,并组织学生讨论“今后应该怎样处理生活中的有害有毒物品?”,在讨论中,可能要遇到一些道德两难问题,由此,学生会生成一些新问题和看法,如:很多家庭嫌垃圾分类比较麻烦而不愿意这样做,怎么办?。老师要因势利导,使学生对问题的看法趋向共识,提高他们道德判断力。

3、参与讨论,获取感受。环保教育主要是意识的培养,而不是专业技术教育。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讲授知识方式。课堂上多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回答,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内化环保意识。

4、结合自己,反思行为。对于学生,保护环境,首先要从爱护周边的小环境做起,包括校园环境、社会环境及生活居住环境。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实现自我检验。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实现自我认识。这样,学生对自己的环保意识是否能真正贯穿到自己的行动当中去,就作出评价和反思。从而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作为公民应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方法,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保护环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品体验、故事分析、问卷调查等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置情景,精心预设问题,启发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真正做到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实现师生互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共同学习探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遵循保护环境的道德规范,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我们可爱的家园。

教学准备

准备教学资料:小品、视频、故事、图片

设计一份课堂调查问卷“实话实说”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课堂容量。

教学过程

教学板书

课题:《保护环境需要道德规范》

一、增强人类环保意识

二、遵守环保道德规范

三、养成环保良好习惯

教学评价

1、采用的小品活动、故事分析、课堂调查等教学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能力,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机统一。

2、注重“高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

3、本课所选取的教学材料适当,代表性强,体现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增加了对生活中的环保问题了解,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提高遵循环保道德规范环保可从身边小事做起,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环境保护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

环境保护大气十条水十 条土十条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环境保护:“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 11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讨论了脱贫攻坚、教育脱贫、生态环境保护三个规划。作为本次常务会议研究的重点内容,环境保护是民生之重,很多时候也是民生之痛。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全方位的环境保护大战略,本届中央政府成立以来先后出台了“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环境保护措施。 ——“大气十条” 2013年6月1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同年9月10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文件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 一是减少污染物排放。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整治城市扬尘。提升燃油品质,限期淘汰黄标车。 二是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提前一年完成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 三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重点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到2017年底下降30%以上。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四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天然气、煤制甲烷等清洁能源供应。 五是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对未通过能评、环评的项目,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提供贷款支持,不得供电供水。 六是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信贷支持。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培育环保、新能源产业。 七是用法律、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制定、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建议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强制公开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公布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 八是建立环渤海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人口密集地区和重点大城市治理,构建对各省(区、市)的大气环境整治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九是将重污染天气纳入地方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根据污染等级及时采取重污染企业限产限排、机动车限行等措施。 十是树立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地方政府对当地空气质量负总责,落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国务院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倡导节约、绿色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 ——水十条

(案例)保护环境需要道德和法律

《保护环境需要道德和法律》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环境保护是中国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利益和基本目标之一,实现可持续发展依然是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人类需要如何做才能保护环境呢?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如何保护环境,学生自己对于环境污染能做什么,这是一个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内容。正好,在八年级《思想政治》课中有关于这部分的内容,讲的就是平常人如何与环境破坏分子做斗争,如何保护环境的内容,这样,利用学生身边事引入教学,借助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对于环境保护有感性的认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情感。 【案例实录】 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现代社会中各种环境污染问题非常严重,治理、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 简要说一说实践中有哪些环境污染问题? 面对各种环境污染问题,我们人类能做什么? 听《一个真实的故事》视频歌曲。 师:听完这个用生命保护丹顶鹤的女孩的歌曲后,我们都被她的故事深深感动,同时,我们也看到,有的人能够为保护受伤的丹顶鹤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但有的人却对环境问题视而不见,有的人为了获取一点点个人利益而不惜做出破坏环境的事情。在这里,我们应该反思:保护环境仅仅靠某一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全世界的人们共同努力,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联合国大会为保护环境,将每年的6月5日确定为世界环境日,以此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学生交流表格一:世界环境日主题调查表(书p41) 请选择其中一个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保护环境还需要法律的约束。 师:全世界都在为保护环境作出不懈努力,但在生活中,还存在各种由于环保意识差、金钱诱惑等原因出现的各种环境污染、破坏现象,我们的环境仍在遭受各种各样的破坏。现在就让我们看两个案例。 案例1:金山水污染事件。上海金山石化地区的饮用水水源位于紫石泾,该河道与中运河相交。2012年6月,经金山区部分居民反映和媒体报道,该自来水水源被污染,传出一阵阵化学品的味道。经检测,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比平时略高,超出地表水IV类标准。 根据目前中国执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表水质标准分为五类,Ⅰ类、Ⅱ类、Ⅲ类可用作饮用水源,而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则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大气环境(一)教学设计

大气环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西安市车辆中学刘彩侠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必修一“大气环境”第一课时内容,即大气的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本节既是对宇宙中的地球的承接和复习,又为后面学习大气运动奠定了基础。一切天气现象都与大气运动有关,因此,要分析天气与气候,首先就要分析大气运动,而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又是太阳辐射。通过身边实例引入新课,讲课过程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探究题激发学生兴趣。联系前面所学知识,为学生详细、生动的介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以及大气逆辐射的知识,为后面大气的运动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高一学生记过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抽象综合分析能力。对学生来说,天气现象并不陌生,就在身边。但对于天气现象的变化原因却充满了疑惑和好奇,可以说是“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把学生已有的、无序的知识储备调动起来,从身边的天气现象及其变化入手,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已达到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效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看图说出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 3.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看着表格,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比较说出不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的选择性吸收。 2.学生能够借助简图说明大气的整个受热过程。 3. 运用大气热力性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大气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培养探索大气环境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自然现象,激发求知欲,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 (二)难点: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大气的保温作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关于保护环境的资料

关于保护环境的资料 三(5)班申小茜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当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由此,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新文明。为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平衡,除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人们坚定的内心信念,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生态环境道德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反映了新阶段道德建设的客观实际和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生态环境道德的总体要求是: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青少年生态环境道德的具体行为要求是: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要努力使保护母亲河行动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生态环境道德、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载体。 青少年要率先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植绿护绿、抵制污染。 青少年既是生态环境道德的重点教育对象,更是生态环境道德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广大青少年要率先行动、开风气之先,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与和谐与共的人与自然关系理想状态和境界相适应,生态环境道德要求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要首先做到: 珍爱生灵。平等对待自然界中的其它生命体,不随意损害它们,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不践踏草木,不攀折花叶,不虐待小动物,不吃珍稀动植物等都是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资源有限,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却不断增长。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纸张,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分类回收废物,生活简朴等等,都是节约资源。 植绿护绿。没有森林和植被等绿色,便没有人类,没有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命。多植一棵树、多种一片草、多养一盆花、多增加一些绿色,都是青少年应尽的义务。 抵制污染。不当的生产生活行为,会带来很大污染。不乱扔垃圾、不用或少用难降解和难再生的物品、不焚烧秸秆、制止污染等都是抵制污染。 要把保护母亲河行动等活动作为青少年传播生态环境道德的舞台。发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公益特性,动员青少年宣传生态环境道德,用小手牵动社会这个大手。树立践行生态环境道德的模范,鼓励青少年监督、抵制违背生态环境道德的行为

《净化空气保护环境》教学设计

2010学年下学期《品德与生活》六年级下册 《净化空气,保护环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净化空气,保护环境》是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品德与生活》六年级(下册)第5单元《地球真美丽》中第三个主题《做一名地球卫士》的第5篇课文。本课前承“水危机”、“土地问题”、“生活垃圾”等环境问题,引起学生对“空气质量问题”的重视,教育学生既要发展,又要环保的道理。后启对“人类持续性发展思想”的初步感知。 空气质量问题与人类生存环境息息相关,通过看视频,读故事,分析理解信息卡片等方法使学生了解有关空气质量的知识,感受空气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用辩论的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明白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也要注意净化空气,保护环境,初步感知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 学生一般都从电视天气预报中接触过“空气质量预报”,一部分学生知道空气质量预报分为优、良、轻度、中度以及严重污染这几个级别,而对其他如:污染物及其来源则知之甚少或者认识比较片面。因此让学生会看空气质量预报,认识几种主要空气污染物及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助于学生对怎样净化空气,保护环境有正确的认识。从而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使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更为合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天气质量预报的分析了解有关空气质量的知识。 2.阅读教科书几段文字说明,结合辩论准备,进一步提高整理、分析信息的能 力。 3.在辩论活动中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 4.增强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明白既要发展社会又要注意净化空气,保护环境。

道德讲堂(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道德讲堂”教案 一、活动题目: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 2、让学生认识到现在环境的破坏程度,树立危机意识。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活动步骤: (1)、第一个环节,唱一首歌。唱《公民道德歌》 (2)了解道德的真正含义。引入主题 (3)第二个环节,看一段短片。《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随处可见:过度燃烧引致天空昏暗、空气污浊、全球变暖;乱砍乱伐严重,水土流失导致自然灾害;浪费水资源、污水横流、垃圾围城…… (4)谈一番感悟:看了短片,你觉得这跟道德有联系吗?你有什么感想? (5)第三个环节,听一个故事。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涌现出感人的好人好事,现在请大家听故事——《75岁老人天安门广场捡垃圾》 (6)第四个环节,谈一番感想: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7)第五个环节,诵一段经典。聆听先哲教诲.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3.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4.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5.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8)第六个环节,做一个承诺。 ①我们承诺节约用电,自然光充足时关闭室内灯。离开教室时关闭教室灯。 ②我们承诺节约用水,用水时尽量使用小水流,用完及时关闭水龙头。 ③我们承诺节约粮食,不剩饭,培养节俭品质。 ④我们承诺节约用纸,一张纸两面用,垃圾分类扔进垃圾箱。

⑤我们承诺爱护公物,门窗轻关轻开,桌椅轻搬轻放。 ⑥我们承诺爱护动植物,不折花、不攀树,不践踏绿地。 ⑦我们承诺参与环保宣传,及时举报破坏环境和生态的行为。 (9)第七个环节,送一份祝福。 同学们,道,源于教育;道,重在传承;道,贵在坚持,我们的道德讲堂是属于大家的讲堂,讲述的是我们身边的道德故事,洗涤心灵,感悟道德,从而践行道德,这是我们开设道德讲堂的根本宗旨。请将祝福的话说给你身边的同学、老师、家人听吧,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道德的传播者。 四、结束语: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这是我们千年文明古国所积淀下来的道德古训。有因必有果,好人必有好报,在这里我祝愿大家,厚德善行,吉祥相伴。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多一个微笑,多一些问候,多一点理解,多一声谢谢,多一份责任与担当。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设计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大纲 (78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环境保护概论》是精细化工专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行业发展趋势开设的专业拓展性课程。课程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环境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拓宽知识面与提高素质相结合、系统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将其溶入到今后的工作生活当中,为适应我国各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要求,使我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熟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了解环境保护的思想、理念、趋势、措施和方法,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观。 (一)知识教学目标 了解环境、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了解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了解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了解环境污染类型与防治;了解农业、城市、工业、旅游、经济与社会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可持续发展途径;重点理解并适当掌握化工行业,特别是精细化工领域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趋势、理念、措施和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了解环境一般性法律法规,能针对精细化工行业的工艺特点给出适当的环境治理建议,并能实际解决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2、具有与时俱进的正确心态。 3、树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齐达标的理念。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础模块 一)绪论 明确环境的概念、类型和特性;了解环境问题及环境科学的概念、内容;掌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 1)环境 (1)环境的概念 (2)环境的类型 (3)环境的特性 2)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及类型 (2)环境问题的产生的发展 (3)环境问题的实质 3)环境科学 (1)环境科学的概念 (2)环境科学的任务 (3)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 4)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保护 (2)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学 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生态规律;了解其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概述 (1)生态学及其发展 (2)生态系统 (3)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生态平衡及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1)生态平衡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3)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三)自然资源 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自然资源的历史与现状;掌握各类自然资源的特征和可持续利用的模式。 1)概述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一、单项选择题 1.“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是(D) A共同合作的道德原则 B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C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D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2.青年马克思在谈到选择职业的理想和价值时曾经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对职业的价值追求反映出的职业道德是(D)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奉献社会 3.下列关于职业生活和职业道德的说法中,不准确的一项是(D) A职业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生活方式 B职业道德规范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具有引导和约束作用 C职业道德规范是促进社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 D没有职业的人不需要遵守职业道德 4.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由此可见,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就要(B)A一心只做大事 B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 C忽略生活中的微小行为细节 D有损别人利益的小事无须在意 5.为调整和规范人类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分别形成了(B) A生活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 B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 C社会公德、生活道德、职业道德 D生活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6.没有准确表达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途径的是(C) A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B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 C督促他人爱护公物 D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7.在公共场所,人人都有可能遇到一些突发性灾祸,如车祸、火灾、溺水、急病等。这就需要人们见义勇为,临危不惧,积极为他人排忧解难,甚至不怕牺牲性命。这是社会生活中(A)A社会公德的要求B职业道德的要求 C家庭美德的要求D环境道德的要求 8.上班不迟到,下班不早退,工作不怠工是(A) A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B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C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 D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

环境保护教案教学设计

环境保护_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危害、防治措施以及大气污染的种类。 2.了解水污染的定义、危害、防治措施以及水污染的种类。 3.了解土壤污染的定义、危害、防治措施以及土壤污染的种类。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调查及查阅有关保护环境的资料,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标: 懂得人类与环境、化学与环境科学的关系,领悟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污染的措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生一起讨论。 一、人类生存环境的构成 人类生存的环境主要由大气、土地、水、矿产、森林、生物、生活居住区,风景游览区等诸多要素构成。 二、环境污染的分类 1.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2.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3.按造成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能源污染。 《考试说明》在总体测试目标中指出:“考试还应力图反映出考生能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和生产中各类有关的化学问题。”这就要求同学们能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 我们主要从大气、水、土壤三方面分析我们周围的环境问题。 三、大气污染 1.大气污染的含义 当大气中某些有毒、在害物质的指标超过正常值或大气的自净能力时,就发生了大气污染。 把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写在卡片上。 2.大气污染物主要有:①漂浮颗粒物;②硫的化合物;③氮的化合物;④碳的氧化物; ⑤碳氢化合物;⑥含卤素的化合物;⑦放射性物质;⑧…… 将大气污染的产生原因写在卡片上。 3.大气污染的形成 ①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有害烟尘、气体被排放到大气中; ②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使用矿石燃料的动力机械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烟尘; 4.大气污染的危害 ①有毒氧化物、烟尘等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动物的生长。 ②硫的化合物、氮的氧化物等还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严重时会导致植物的枯萎

大气环境保护论文

关于大气污染和保护 姓名:牛子禄指导教师:姜洋(四)16-2班级:自动化12年201730月日 摘要 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相继走上了以工业化为主的发展道路。在人类创造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环境问题也一直呈现着地域上扩

张和程度上恶化的趋势。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对中国——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回首二十世纪,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力的提高在驱动经济增长和伟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却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千疮百孔,不堪重负。 关键词:治理途径污染源大气污染

目录 一、引言 二、正文 (一)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二)大气污染物及来源(三)产生大气污染的原因(四)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 三、结语 四、致谢

引言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 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 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 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 人为污染源则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 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 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 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关于大气污染和保护 一、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人类需要呼吸新鲜空气来维持生命,每天空气都会成千上万次地有规则地通过我们的鼻腔进出我们的肺。而洁净的空气对于生命来说比任何物质都重要,人在5周内不吃饭,5天内不饮水尚能生存,而空气仅断绝5分钟就会死亡。可见空气是人类和其他一切生命有机体一刻也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然而现在的我们却对空气多了一份恐惧,那

《环境保护》教案

环境保护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危害、防治措施以及大气污染的种类。 2.了解水污染的定义、危害、防治措施以及水污染的种类。3.了解土壤污染的定义、危害、防治措施以及土壤污染的种类。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调查及查阅有关保护环境的资料,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标:懂得人类与环境、化学与环境科学的关系,领悟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污染的措施。 【教学过程】 学生阅读教材,师生一起讨论。 一、人类生存环境的构成人类生存的环境主要由大气、土地、水、矿产、森林、生物、生活居住区,风景游览区等诸多要素构成。 二、环境污染的分类1.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2.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3.按造成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能源污染。《考试说明》在总体测试目标中指出:“考试还应力图反映出考生能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和生产中各类有关的化学问题。”这就要求同学们能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我们主要从大气、水、土壤三方面分析我们周围的环境问题。 三、大气污染同学们阅读P80至P84页,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1.大气污染的含义当大气中某些有毒、在害物质的指标超过正常值或大气的自净能力时,就发生了大气污染。把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写在卡片上。2.大气污染物主要有:①漂浮颗粒物;②硫的化合物;③氮的化合物;④碳的氧化物;⑤碳氢化合物;⑥含卤素的化合物;⑦放射性物质;⑧……将大气污染的产生原因写在卡片上。3.大气污染的形成①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有害烟尘、气体被排放到大气中;②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使用矿石燃料的动力机械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烟尘;4.大气污染的危害①有毒氧化物、烟尘等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动物的生长。②硫的化合物、氮的氧化物等还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严重时会导致植物的枯萎死亡,这些氧化物还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并且空气中的NO2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 ③对金属、矿石及其制品有腐蚀性的物质,会损害建筑和某些雕像;④二氧化碳的过度排

大气环境保护教学设计0001

《大气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大气环境咨询题的形成。 2、 大气环境咨询题的危害。 大气环境爱护的措施。 教学重点: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全球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和酸雨危害差不多成为全 球性大气环境咨询题,它直截了当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进展基础的破坏。 因此,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确实是:大气环境爱护。 【投影】漫画“地球出汗了” 【提咨询】地球什么原因出汗了?该漫画反映了什么咨询题?(全球 气候变暖) 录像引入全球变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觉并提出咨询题: 1、什么原因全球变暖了? 2、全球变暖会产生什么后果? 3、如何解决这些咨询题? 组织学生讨论以上咨询题,并要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结论 【讨论】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缘故是什么? 3、 大气环境咨询题的危害。 大气环境爱护的措施。 教学难点: 大气环境咨询题的形成。 教学方法: 收集资料,分析总结造成大气环境咨询题的缘故及其危害 补充大量事实,以事实服人。 用漫画的出现方式给同学以启发和触动。 1、 2、 1、 2、 3、

【小结】气候变暖既有自然缘故,也有人为缘故。大伙儿明白, 自然界有其自身运动变化的规律,例如气候一直处在冷暖交替变化之中,这在前面差不多学习过还有太阳辐射的变化] 火山活动等也可能引起气候变暖。人类活动不能改变自然规律,然而能够起到加速或延缓作用。因此,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缘故是温室气体增多。 【提咨询】温室气体有哪些种类? 【讲述】要紧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等。 【材料】按照1958 年以来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直截了当监测表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持续增加,而且呈越来越快的趋势。 【讨论】什么原因二氧化碳的浓度在持续增加? 【讲述】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要紧是人类活动的结果。缘故:(1)燃烧矿物燃料行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2)毁林,专门是热带森林的破坏。 【讨论】温室气体增多,全球变暖,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小结】全球气候变暖,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阻碍。第一,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这是因为一气温在升高的同时,海水温度也随之增高,海水因膨胀而导致海平面可能上升0.2—1.4 米; 另一方面极地增温强烈会造成部分极地冰川融解,引起海平面上升,从而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截了当威逼。现在全世界有1/3 的人一辈子活在沿海,沿海又是工农业发达的地点,海平面升高会埋住许多临海都市和港口。其次,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例如:中纬度温带地区会因为蒸发强烈而变得洪涝;现代农业发达的地点将退化成草原。如此荒漠化将扩大,土地腐蚀更加严峻,森林退向高纬地区,旱涝灾难严峻,雨量将增加7%—11%,温带冬天更湿,夏天更加洪涝,迫使原有的水利工程重新调整,所以高纬地区会因变暖而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尽管变暖对局部地区可能会带来 一些好处,但从全球来讲,人类社会将为调整经济结构而付出高昂的代价。 提咨询】那么人类将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全球变暖咨询题 呢?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大气环境保护

2.9大气环境保护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成因及其危害,了解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等。 教学重点、难点:大气环境问题危害及其保护的措施、大气环境问题成因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等 教学方法:讲述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本课教材主要讲述引起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的三大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危害。 一、全球变暖 1、现象:近百年来全球气温上升了0.6~0.9C0,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 2、原因: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人类活动使大气中CO2浓度增加,且呈越来越快的趋势。 ; 一是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 二是毁林,尤其是热带森林的破坏。 提问:目前地球上哪个地区的热带森林破坏最严重? 答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破坏最严重,这里也是世界最大的热带原始林。 3、影响: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 ①引起海平面上升。 一方面气温升高,海水温度也升高,造成海水膨胀而导致; ②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例:现在农业发达的中纬度地区,因蒸发强烈变干旱,从而退化成草原;而高纬地区因变暖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4、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 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教师可组织学生就世界最大的CO2排放国美国拒绝《京都议定书》作简要讨论。 二、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1、现象:卫星观测资料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臭氧总量明显减少,南极附近臭氧量减少尤为严重,出现了“南极臭氧洞”。 “南极臭氧洞”(教材63页图2.37)——指南极地区出现全球臭氧最低值(约为全球平均值的30%~40%)。只在春季(9~11月)出现,持续1个月左右。 2、平流层臭氧减少的原因: 1)自然因子:如太阳活动等; 2)人类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 如: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紫外线 CF2Cl2·CF2Cl+·Cl ·Cl+O3ClO·+O2ClO·+O3·Cl+2O2 3、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据研究,大气中的臭氧总量减少1%,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辐射就会增加2%。 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如增加皮肤癌、损害眼睛、削弱免疫力等 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如农产品减产及品质下降、渔业产量下降、破坏森林等 4、保护臭氧层的措施 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教材63页阅读材料全球合作保护臭氧层。1995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签署10周年之际,150多个国家代表参加的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国际会议规定,发达国家停止使用氟氯烃的期限提前到2000年,发展中国家则在2016年冻结使用,2040年淘汰。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保护臭氧层,并制定了《中国逐步淘汰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

怎样保护生态环境

怎样保护生态环境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当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由此,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新文明。为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平衡,除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人们坚定的内心信念,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生态环境道德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反映了新阶段道德建设的客观实际和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生态环境道德的总体要求是: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青少年生态环境道德的具体行为要求是: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要努力使保护母亲河行动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生态环境道德、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载体。 青少年要率先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植绿护绿、抵制污染。 青少年既是生态环境道德的重点教育对象,更是生态环境道德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广大青少年要率先行动、开风气之先,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与和谐与共的人与自然关系理想状态和境界相适应,生态环境道德要求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要首先做到: 珍爱生灵。平等对待自然界中的其它生命体,不随意损害它们,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不践踏草木,不攀折花叶,不虐待小动物,不吃珍稀动植物等都是珍爱生灵。 节约资源。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资源有限,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却不断增长。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纸张,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分类回收废物,生活简朴等等,都是节约资源。 植绿护绿。没有森林和植被等绿色,便没有人类,没有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命。多植一棵树、多种一片草、多养一盆花、多增加一些绿色,都是青少年应尽的义务。 抵制污染。不当的生产生活行为,会带来很大污染。不乱扔垃圾、不用或少用难降解和难再生的物品、不焚烧秸秆、制止污染等都是抵制污染。 要把保护母亲河行动等活动作为青少年传播生态环境道德的舞台。发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公益特性,动员青少年宣传生态环境道德,用小手牵动社会这个大手。树立践行生态环境道德的模范,鼓励青少年监督、抵制违背生态环境道德的行为

关于《大气环境保护》教学设计(doc 8页)

关于《大气环境保护》教学设计(doc 8页)

《大气环境保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 2、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 3、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 教学重点: 1、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 2、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教学难点: 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 教学方法:

1、收集资料,分析总结造成大气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危害 2、补充大量事实,以事实服人。 3、用漫画的呈现方式给同学以启发和触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全球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和酸雨危害已经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直接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破坏。因此,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是:大气环境保护。 【投影】漫画“地球出汗了” 【提问】地球为什么出汗了?该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全球气候变暖) 录像引入全球变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1、为什么全球变暖了? 2、全球变暖会产生什么后果? 3、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并要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结论

【讨论】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气候变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大家知道,自然界有其自身运动变化的规律,比如气候一直处在冷暖交替变化之中,这在前面已经学习过还有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活动等也可能引起气候变暖。人类活动不能改变自然规律,但是能够起到加速或延缓作用。所以,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是温室气体增多。 【提问】温室气体有哪些种类? 【讲述】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等。 【材料】根据1958年以来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直接监测表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增加,而且呈越来越快的趋势。 【讨论】为什么二氧化碳的浓度在不断增加? 【讲述】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原因:(1)燃烧矿物燃料行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2)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 【讨论】温室气体增多,全球变暖,会带

保护环境需要道德规范的教学设计

《保护环境需要道德规范》的教学设计 高桥—东陆学校吴礼霞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教材的第二课第三框部分,这样的安排非常合理。首先,在第一框的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人的生存和发展与环境存在密切关系。接着通过第二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到人类生存环境正遭到严重破坏。那么,如何保护环境呢?第三框要求人们遵循环境保护的道德规范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教学任务分析: 环保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道德水平及对环保实践的主动性,达到环保意识的内化,从而养成良好的环保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老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进行相关教育。 大致学情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中学生或多或少都拥有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但他们总觉得环境被破坏以及产生的恶果和自己关系不太大,没有切实认识到环保的紧迫性。再加上受到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因而,环保意识非常淡薄。也不十分明确保护环境自己应该做一些什么?另外,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的水平,决定了他们认知水平还多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上,对直观的事物和趣味故事感兴趣。尤其要把书本道理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还存在一些难度,需要科学有效的引导。 教学策略制定: 教学策略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1、情景教学,激发兴趣。如果只讲理论,学生容易产生繁琐枯燥的感觉。教师可用体验小品剧、介绍小故事、观看视频等方式作为情景引发问题。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这些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展示。 2、有效预设,促进生成。根据教学内容,可通过预先设计一些具体问题,有意引导学生去关注身边的环保现象,如:平时你和家人是如何处理一些废旧电池的?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到废电池的危害性,并组织学生讨论“今后应该怎样处理生活中的有害有毒物品?”,在讨论中,可能要遇到一些道德两难问题,由此,学生会生成一些新问题和看法,如:很多家庭嫌垃圾分类比较麻烦而不愿意这样做,怎么办?。老师要因势利导,使学生对问题的看法趋向共识,提高他们道德判断力。

环境道德与人的行为规范

环境道德与人的行为规范 摘要:生态文明道德评价标准,总体上说,凡是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建设的行为便是善的,凡是有害于人于自然和谐关系建设的行为便是恶的。当然,自觉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应当是生态文明的伦理道德的底线标准。 关键词:保护环境生态公正尊重生命善待自然适度消费生态文明 随着人类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取得巨大进步,人类的生存环境也遭受到了严重破坏,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伦理道德是在人类生存发展活动和生存环境发生尖锐矛盾后,为满足协调人和生存环境的关系,求得人类和生存环境共同持续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产物。【1】 人类是自然界历史演化的产物,应于自然保持和谐相处、协调进化的关系;人以外的其它生物、物种、生态系统以及自然界的所有存在物,除了对人类的工具价值外,还具有其内在价值,生态系统和自然界还有其系统价值,有继续存在下去的权利。人类属于自然,作为自然界进化的最高产物,人类是“自然权利”的代言人,对其它生命和生命支持系统负有道德责任,环境道德的核心是建立真正平等、公正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和谐发展与共存共荣,人类应培养尊重自然,爱护生命、保育自然环境的道德情操,尽到管理好地球家园的道德义务。 保护环境,就是要保护好地球适合于生命的生态学过程,维持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保护好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所有自然因素,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一个质量良好的环境,引导地球自然朝着既有利于人类发展的目标,又有利于自然的健康、稳定、繁荣和美丽的方向变化,从而真正朝着人与自然的互惠共生、协同进化的方向发展。【2】 保护环境是个人、企业、社会和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个人应该时刻不忘保护环境的责任,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如果我们再不行动起来,自然界将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据有关专家研究,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已使大气层中的CO2浓度增加了25%。1992年,全球排放CO2总量达264亿吨,其中84%是来自工业活动。【3】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导致产生了地球温室效应,给我们造成了很大损失。一些污染还严重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安全,“中国安徽省太和县的南名河,由于受到严重污染,所流经前兴镇只有1400多人的两个自然村,近几年癌症患者高达46人,肝病患者40人,育龄妇女23人中11人不孕。”【4】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尽可能选用与环境友好的消费品,抵制那些难以处理或严重污染环境的消费品,以降低消费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我们还应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作为企业,要实现清洁生产,发展生产无公害产品,防止污染发生,主动治理环境污染,防止公害的发生。对国家而言要加大对环保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环保法律法规,对污染环境的行为实行严厉的处罚措施,以减少污染行为。 人类是自然环境“诱生”的产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处于一个有机联系的生态共同体中。我们应公平公正的对待生态系统中的所有成员,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生命都是美好的,两者的美好并不互相排斥,因为他们来自于同一渊源。”【5】生态公正包含对生物和自然界的公正,面对生命共同体首先我们要保护生命支持系统,其次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最后应保证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是可持续的。环境道德要求的平等原则,包含体现全球共同利益的代内平等和体现未来利益的代际平等。要实现人与自然平等,必须承认自然界的价值利益,转变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承认自然界的价值和权利,人类应当履行好管理自然的使命,做称职的自然管理者。“90年代初,

保护环境教案

《保护环境》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了解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 2、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尝试合理地、有创意 地探究生活中的问题。 3、关爱自然,确立环保意识,并愿意保护环境。 二、教学设想: 1、丰富经验形成价值观。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2、学生主动探究。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知识自我建构,道德认知得到内化,道德情感得到培养,道德意志得到锻炼,道德行为得到训练,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 3、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关注社会,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教学具准备: 1、有关环境保护的书籍、报刊; 2、有关的教学媒体及资料;

请善待人类的朋友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地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还是动物和植物的家园。 2、认识大量捕杀动物,破坏环境的危害性,了解善待人类朋友的重要性,迫切性。 3、能成为一个小小的环保宣传员。 二、教学过程: 1、聊一聊 小朋友们,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除了住着我们人类,还住着谁?你知道的有哪些? 这些动物朋友和植物朋友,对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如果你说的这些朋友,在这个世界上都消失了,那该会是怎么样? 那么,你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动物和植物朋友呢? 2、议一议 1、我们是这样在对待我们的朋友们,可是,有些人却不是这样。看一看图片,说一说,他们都在干什么? 在平时的生活中,你看到过此类现象吗? 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这些图片中的小动物,对我们生活的世界都有什么作用? 2如果长此以往,会怎么样呢? 出示一组材料,物种的减少甚至灭绝,都是人类所为。 看了材料,你想到了什么? 我们应该做什么? 3、受伤害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动物朋友,我们的植物朋友也受到了伤害。 “要致富,先砍树”看看这个图片,你想说什么? 树木对于维持生态环境有什么作用? 该不该砍树?要不要砍树? 那要注意些什么呢? 四人小组讨论。 3、说一说 说到这里,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有很多想法要告诉大家。 以8人小组为单位,每个人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告诉组长,等会儿请组长汇报交流。 交流。引导学生不仅自己要做到,还要力所能及地告诉身边的人也要做好

大气环境保护论文

关于大气污染和保护的论文 (赵颖慧,制药101,2010013036) 摘要: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相继走上了以工业化为主的发展道路。在人类创造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环境问题也一直呈现着地域上扩张和程度上恶化的趋势。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对中国——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回首二十世纪,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力的提高在驱动经济增长和伟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却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千疮百孔,不堪重负。关键词:大气污染污染源治理途径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人为污染源则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一、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人类需要呼吸新鲜空气来维持生命,每天空气都会成千上万次地有规则地通过我们的鼻腔进出我们的肺。而洁净的空气对于生命来说比任何物质都重要,人在5周内不吃饭,5天内不饮水尚能生存,而空气仅断绝5分钟就会死亡。可见空气是人类和其他一切生命有机体一刻也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然而现在的我们却对空气多了一份恐惧,那污染严重的“毒气”时不时的让我们担忧:是否会有可怕的化学物质通过呼吸进入我们的体内,日积月累,给我们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也许你会说这是杞人忧天,但数据明确地向我们指明了现实。《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中国城市空气状况与前几年相比有所好转,但整体的污染水平仍较严重。在受到监测的338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3%,空气污染指数高于三级的城市占到了63.5%,其中有112个城市的平均污染指数达到了四级,属重度污染。目前严重影响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为悬浮颗粒物(TSP)或称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即直径在10微米以内的悬浮颗粒物)。由于可吸入颗粒物上常常附着有害的重金属、酸性氧化物、有机污染物、细菌和病毒等,它们被人尤其是儿童吸入后,对健康的危害很大。而在全球的大气监测中,参与的北京、上海、西安、沈阳、广州五个城市,在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名列前10位,而这五个城市还不是全国最差的。 从上述的数据我们可得知中国大气污染现状有多恶劣。而何为大气污染呢?大气污染是指污染物进入大气层之后,空气除了正常成分外,又增加了新的成分,致使大气在成分、气味、颜色和性质等方面发生变化,从而危害生物的生存和人类的生活环境,影响人体健康,给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带来不良后果的大气状况。1930年比利时发生的马斯河谷事件,20世纪4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都属于因大气污染而造成的公害事件。大气中的污染物不计其数,只算已对人类产生危害,或已引起人们注意的大致就有百余种。其中影响范围广,已对人类形成威胁的有粉尘、飘尘、SO2、CO、NO2、碳氢化合物(HC)、H2S、NH3等,所以这些污染物都是危害人体健康的潜在因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质量总计达10.7亿多吨,其中粉尘、SO2、CO所占比重较大。试想一下,每人每日将多少污染物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吸入了肺中。 二、大气污染物及来源 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从产生来源来看,可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物。而大气污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