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的异同点讲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4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案一、课标内容通过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实,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二、教学目标目标1:结合教材,识记万隆会议、“非洲年”、古巴、巴拿马收回运河等基本史实。
目标2:阅读教材,了解万隆会议及万隆精神;(重点、难点)目标3:回顾所学,了解非洲与拉丁美洲受奴役的史实;阅读教材,知道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及非洲独立的历史意义;知道拉丁美洲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重点、难点)三、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一直以来经常是欧美国家的殖民地。
二战结束后,他们是被继续奴役,还是奋起抗争呢?2.讲授新课(1)合作探究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万隆会议、“非洲年”、古巴、巴拿马收回运河等基本史实。
出示任务:任务二【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说出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
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
【合作探究】2.阅读教材,说出万隆会议通过的原则是什么,什么是万隆精神?生:原则:和平相处精神:会议所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合作探究】3.阅读教材,说出万隆会议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生: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旨在让学生了解万隆会议的概况。
出示任务:任务三【合作探究】1.回顾所学,说出欧洲殖民者对非洲的殖民统治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并说出“三角贸易”对非洲的影响。
生:时间:新航路开辟后生:影响: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极大地制约了非洲的发展,造成了非洲传统文明的衰落和社会经济的倒退,导致非洲长期贫困。
苏伊⼠运河,巴拿马运河对航⾏船舶的要求苏伊⼠运河对航⾏船舶的要求⼀、船舶舱室要求1.为引⽔员提供适当的起居处所(⾼级船员级)。
2.为过运河时在船上的6~9名带缆艇艇员和2名看管运河探照灯的岸上电⼯提供⼀个有遮蔽的处所。
⼆、系泊索在甲板上适当地点⾄少应准备6根具有索端眼环的柔性可浮式系泊索,以备必要时在运河内靠绑⽤。
其布置务必做到能迅速操作。
如果船上备有牵引系泊钢索,则上述绳索可减为4根。
对油船、液化⽯油⽓船、液化天然⽓船或任何装运易燃物质船舶,禁⽌使⽤在操作时会发⽣⽕花的系泊索。
为了便于操作,要求钢质系泊索周长不⼤于140毫⽶(5.5英⼨)。
三、防⽕钢丝索所有船舶应备有防⽕钢丝索2根,分别系牢在船⾸尾两端,并垂挂在舷外,以备应急时使⽤。
四、舵⾓指⽰器和主机转速指⽰器在驾驶台应安装舵⾓批⽰器和主机转速批⽰器,其位置与照明便于引⽔员不离开岗位⽽能读取。
五、探照灯⼀盏探照灯设置在船⾸端中⼼轴线上,要求能照亮(约1勒克司)运河前⽅1800⽶远处,并能分为左右各5o⼆个光束,此⼆光束间的暗区可从0o调节到10o。
⽩炽灯功率对于30000总吨以下船舶为2000⽡。
30000总吨以上船舶为3000⽡。
如为其他型式灯具其发光强度不⼩于3×106坎德拉。
电器系统(开关、插头、插座、电缆)应为⼀级船⽤型。
防护等级符合IP55或类似标准。
严格要求在某⼀发电机发⽣故障停机时,确保探照灯不中断⼯作。
探照灯⼀般可以租⽤,但对球⿐⾸船、液化⽯油⽓运输船和液化天然⽓运输船⼀定要⾃备探照灯。
直接从海上进⼊运河的船舶也必须设置⾃备的探照灯。
六、⾼架灯(甲板灯)⾼架灯(OVERHEAD LIGHTS)应⾜够照亮本船周围所有⽅向,构成的照明区在⽔平⽅向最⼩距离为200⽶(约650英尺)。
七、桥楼探照灯在桥楼任何⼀舷设置桥楼探照灯作为过河和系泊时照亮河岸⽤。
构成照明功率在⼤⽓传递因数T=0.74时其照度约为4勒克司。
最⼩距离为200⽶。
运河课程教案教案标题:运河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运河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了解世界上著名的运河,如中国的大运河和巴拿马运河。
3. 探究运河的历史背景和建设过程。
4. 培养学生对于运河的重要性和保护运河的意识。
5. 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研究技巧。
教学重点:1. 运河的定义和作用。
2. 中国的大运河和巴拿马运河。
3. 运河的历史背景和建设过程。
教学难点:1. 运河的历史背景和建设过程。
2. 运河的作用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运河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地图。
3. 运河的历史资料和建设过程的相关资料。
4.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的任务卡片。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一张图片或视频展示著名的运河景观,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运河,引导他们思考运河的定义和作用。
探究活动:1. 分小组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运河进行研究。
2. 学生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了解所选运河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重要性。
3. 学生将研究结果整理成报告或展示,包括图片、地图和文字描述。
讲解与讨论:1. 学生报告或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和讨论。
2. 教师补充相关的知识,介绍其他著名的运河,如苏伊士运河和莫斯科运河。
概括与总结:1. 教师总结运河的定义、特点和作用,并强调运河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运河,提出相关问题并进行讨论。
拓展活动:1.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个保护运河的宣传海报或视频。
2. 学生展示并分享他们的宣传作品,讨论如何提高人们对于保护运河的意识。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的表现。
2. 评估学生的报告或展示,包括研究的深度和准确性。
3. 评估学生在讨论和拓展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创造性。
延伸阅读:1. 邀请学生阅读有关运河的相关书籍或文章,进一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2. 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运河的短文或报告,展示他们对于该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背景: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巴拿马运河开通后,美国在运河沿岸划出运河区,运河区一直由美国控制。
过程:(1)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
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
过程:(2)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条约。
后来,
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主
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营运
结果:1999年年底,巴拿马收回了
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比较苏
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相同点
都有重要的
战略地位
(1)苏伊士运河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之处,是世界
上最长的无船闸运河,大大缩短了世界贸易运输的航程。
(2)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巴拿马地峡上,
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著名国际航运水道。
都具有极高
的经济价值
(1)苏伊士运河位于当今世界的天然油库中东附近,连
接着红海和地中海,控制着欧洲通向印度和东南亚及东亚
等地的航线。
(2)巴拿马运河的通航,使大西洋、太平洋沿岸航程比
之前绕道麦哲伦海峡大大缩短。
不同点
收回的手段
不同
(1)苏伊士运河的主权是在埃及独立后,直接从英、法
手中收回的。
(2)巴拿马运河的主权是巴拿马人民自20世纪六七十年
代起,展开不懈斗争,从美国手中逐步收回的,到1999年
底才全部收回。
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的异同点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被称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捷径”,在国际航运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部,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道,沟通红海与地中海,联结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大大缩短了东西方航程。
巴拿马运河位于美洲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蜂腰地带,它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航运要道。
一、相同点1.都是大洲的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纵穿狭窄的苏伊士地峡,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纵穿狭窄的巴拿马地峡,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2.都为海运河。
即位于近海陆地上,沟通内河与海洋或海洋与海洋,主要行驶海船的运河。
苏伊士运河沟通的是印度洋和大西洋,方便了大西洋沿岸以及地中海和黑海沿岸与印度洋的联系;巴拿马运河沟通的是太平洋和大西洋,方便了美洲东海岸与西海岸以及与亚洲、大洋洲的联系。
3.开凿后都不必绕过某一个地方。
苏伊士运河避免绕道的是非洲大陆南端的好望角,缩短航程约8 000~10000千米;巴拿马运河避免绕道的是南美大陆南端狭窄而曲折的麦哲伦海峡或合恩角,缩短航程约14.500千米。
通过两运河航行不但缩短了航行的距离,而且减少了航行的危险性。
4.都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两运河地区劳务收入和船只通行税分别为埃及和巴拿马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苏伊士运河是世界海上航道最重要的“十字路口”之一,是联系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马克思称它为“东方伟大的航道”;巴拿马运河由于“连接南北美,沟通两大洋”,而被称为“世界的桥梁”,使用巴拿马运河的国家和地区达60多个,主要是美国和日本,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5.都位于发展中国家。
都曾经被发达国家控制过。
苏伊士运河从1859年开凿到1869年竣工,运河开通后英法两国就垄断苏伊士运河公司96%的股份,每年获得巨额利润,直1956年埃及才正式将运河收归国有;巴拿马运河于1904年开始动工,1914年建成,通航以来美国一直控制着运河航行等各个环节,经过巴拿马人民不懈努力,巴拿马于1 999年年底收回了运河。
第三节美洲教学内容本课内容在教材第24-32页。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新大陆”、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移民与经济,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完成对大洲地理特征的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巴拿马运河的交通地位,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及这里的居民组成和语言与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2.利用南北美洲地形图和气候图,分别了解两大洲在地形和气候方面的特征,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会对比分析地理事物的异同,并能理解分析北美洲地形对其气候的影响。
3.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4.进一步理解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概念,学会计算两侧的日期,培养学生的地理换算能力。
5.组织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地图、多媒体课件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采取对比、探究、讨论、交流资料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完成教学,达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并形成能力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认识,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使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迁移应用。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和学会计算日界线两侧的日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突破“新大陆”部分可结合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标准试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第二课“探索者的梦想”P8—P9,及地理课本资料使学生了解人类探索自然所经历的艰难漫长过程,并从中体会被称为“新大陆”的原因。
同时充分利用美洲地图组织指导学生阅读地图掌握南北美洲的划分、拉丁美洲的概念及白令海峡、中美地峡、巴拿马运河和西印度群岛等的重要性的认识。
“学会计算日界线两侧的日期”这一难点可借助有趣的小故事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再利用简单的示意图加以说明来突破。
苏伊士运河简介:通航能力与开凿年代篇一: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线。
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
是亚洲与非洲的交界线,是亚洲与非洲人民来往的主要通道。
运河北起塞得港南至苏伊士城,长168公里(105哩),在塞得港北面掘道入地中海至苏伊士的南面。
运河并非以最短的路线穿过只有120公里(75哩)长的地峡,而是自北至南利用几个湖泊︰曼札拉湖(LakeManzala 〔Buhayratal-Manzilah〕)、提姆萨赫湖(LakeTimsah 〔Buhayratat-Timsah〕)和苦湖︰大苦湖(GreatBitterLake 〔Al-Buhayrahal-Murrahal-Kubra〕)、小苦湖(LittleBitterLake 〔Al-Buhayrahal-Murrahas-Sughra〕)。
苏伊士运河是条明渠,无闸。
虽然全长是直的,但也有8个主要弯道。
运河西面是尼罗河低洼三角洲,东面较高,是高低不平且乾旱的西奈半岛。
在建造运河(1869年竣工)之前,唯一重要居民区是苏伊士城。
可能除了坎塔拉(Al-Qantarah)外,沿岸的其他城镇都在运河建成後逐渐发展起来。
苏伊士运河处于埃及西奈半岛西侧,横跨苏伊士地峡,处于地中海侧的塞德港和红海苏伊士湾侧的苏伊士(al-Suways)两座城市之间,全长约163公里。
这条运河允许欧洲与亚洲之间的南北双向水运,而不必绕过非洲南端的风暴角(好望角),大大节省了航程。
从英国的伦敦港或法国的马赛港到印度的孟买港作一次航行,经苏伊士运河比绕好望角可分别缩短全航程的43%和56%。
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有时人们通过从船上卸下货物通过陆运的方法在地中海和红海之间实现运输。
著名的国际通航运河。
位于埃及境内,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连接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联结起来,大大缩短了东西方航程。
XX与XX的异同点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被称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捷径”,在国际航运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部,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道,沟通红海与地中海,联结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大大缩短了东西方航程。
巴拿马运河位于美洲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蜂腰地带,它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航运要道。
一、相同点1.都是大洲的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纵穿狭窄的苏伊士地峡,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纵穿狭窄的巴拿马地峡,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2.都为海运河。
即位于近海陆地上,沟通内河与海洋或海洋与海洋,主要行驶海船的运河。
苏伊士运河沟通的是印度洋和大西洋,方便了大西洋沿岸以及地中海和黑海沿岸与印度洋的联系;巴拿马运河沟通的是太平洋和大西洋,方便了美洲东海岸与西海岸以及与亚洲、XX 的联系。
3.开凿后都不必绕过某一个地方。
苏伊士运河避免绕道的是非洲大陆南端的好望角,缩短航程约8 000~ 100千米;巴拿马运河避免绕道的是南美大陆南端狭窄而曲折的麦哲伦海峡或合恩角,缩短航程约14.500千米。
通过两运河航行不但缩短了航行的距离,而且减少了航行的危险性。
4.都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两运河地区劳务收入和船只通行税分别为埃及和巴拿马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苏伊士运河是世界海上航道最重要的“十字路口”之一,是联系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马克思称它为“东方伟大的航道”;巴拿马运河由于“连接南北美,沟通两大洋”,而被称为“世界的桥梁”,使用巴拿马运河的国家和地区达60多个,主要是美国和日本,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5.都位于发展中国家。
都曾经被发达国家控制过。
苏伊士运河从1859 年开凿到1869 年竣工,运河开通后英法两国就垄断苏伊士运河公司96%的股份,每年获得巨额利润,直1956 年埃及才正式将运河收归国有;巴拿马运河于1904 年开始动工,1914 年建成,通航以来美国一直控制着运河航行等各个环节,经过巴拿马人民不懈努力,巴拿马于1999 年年底收回了运河。
第三节美洲【预习目标】1.了解美洲大陆的位置,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的居民组成和语言.3.利用地图分别了解北美洲的位置、地形、气候特征,并会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预习重点】1.巴拿马运河及其地位2.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预习内容】(相信自己,永不言败!)任务一:阅读教材第一框“新大陆”我们可以知道:1.美洲大陆是一个整体,人们在美洲大陆中部的地峡的最狭窄部位开凿了运河,并以此作为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该运河全长千米,可通航万吨的轮船,大大缩短了洋和洋的航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2.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其次是 . 它们都曾是等国的殖民地,两国通行语.3.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通常被称为洲. 历史上该地区长期遭受和的殖民统治,目前主要通行语和语.任务二:阅读教材P26、P27和图1-35,了解北美洲的位置、地形、气候1.北美洲位于半球的北部,面积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位.2.在图1-35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从纬度位置上看北美洲和亚洲一样南北跨低中高三个纬度带,但大多数地区属于五带中的带. 从海陆位置看,北美洲北临洋,西临洋,东临洋;西北隔和亚洲相望,南部陆地上隔和南美洲相连.3.从图1-35北美洲地形图我们不难看出北美洲的地形特点:(1)平均海拔(2)地势(3)地形分为 . 西部是,中部是,东部是(4)不少湖泊地形受到作用的影响.4.读P29图1-41“美洲气候图”我们可以看出(1)北美洲南北跨温度带,气候类型(2)北美洲以气候和气候为主.(3)西部太平沿岸的气候多呈状分布任务三:阅读教材P28、P29页,了解美洲的移民和经济1、美洲原著居民是和,现在北美洲以人种为主,拉丁美洲以人种为主,号称“”.2、美洲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北美经济,和为发达国家,拉丁美洲的国家为国家.【能力归纳,拓展延伸】(乐于探究,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展示)苏伊士运河(1)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为什么局限于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2)在北美洲中部,为什么冬季寒冷的气流能长驱直入到达墨西哥湾沿岸?【限时作业】 (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得分:1.美洲濒临的大洋中,不包括(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2.联结南北美洲大陆的天然陆桥是( )A.麦哲伦海峡B.中美地峡C.巴拿马运河D.德雷克海峡3.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A.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C.中美地峡D.德雷克海峡4.拉丁美洲是指( )A.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B.墨西哥以南的美洲C.巴拿马运河以南的美洲D.巴拿马以南的美洲5.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是( )A.北美洲和南美洲B.北美洲和亚洲C.亚洲和南美洲D.北美洲和欧洲6.北美洲以哪两种气候类型为主( )A.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 B 、温带大陆性气候与地中海气候C 、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地中海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7.读北美洲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所临的大洲大洋① 洋② 洋③ 洋④ 海峡 ⑤ 运河(2)主要的地形区A 山,是 山系的组成部分,B ,C 山. 由此可以看出北美洲地形分为三大带.(3)D 是 岛,是世界 岛,北美洲还是除南极洲外 分布最广的大洲.(4)北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的气候多呈南北狭长分布的原因?【学后反思】 (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 ① ② ③ ④ ⑤A B C D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 认知率达100%2、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料,说出降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利用率达100%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智能. 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互动率达100%4、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活的关系,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 投入率95%5、观念确认与引导: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 认同率达100%三、障碍与生成关注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四、学程与导程活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南通地区降水资料(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1、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2、引出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你从中有何感想?地理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这一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地理现象,能充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二)合作交流,分析影响设置多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参照第一张小卡片,用实例或者推测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处写出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值得肯定. 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阅读图表,自主学习,展开讨论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回答该图反映了哪些地理信息.2、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四)绘制图表,提高能力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在以上两个教学情景场中,教师适时启发,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始终以学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经历和活动的框架,重视学生的领悟与感受过程,优化深化教学情景,为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留下解决的空间.五、笔记与板书提纲(一)降水与生活1、什么是降水2、降水量的测定(二)降水的季节变化(三)降水的分布1、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六、练习与拓展选题1、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两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七、个别与重点辅导学生姓名略.八、反思与点评记录下面我谈谈关于设计此教案时的几点体会和思考:1、关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新观念下的教学设计核心是“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策划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这一载体,使之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环境背景相吻合,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本教案设计中,我更多地思考怎样灵活处理教材,充分考虑本人教学特色、学生特点和现实环境特征,设计营造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 只有此时,教师的作用才大大提升,教什么,怎样教,更多的取决于教师,而不是教材,作为教师,我在教学设计的创造中也得到更多的喜悦体验.2、从“施工图纸”式向“预案”式的教案变革教学过程是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的特点,而“施工图”式的教案,必然是教师按设计来提问,学生作答,从指导思想上就忽视学生的问题发现,学生也就只可被动相随. 久之,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积极性被削弱. “没有问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学常常以问而起”所以设计本教案时,我采用“预案”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问,师生共同随问而动,在争论质疑中,最后做到“拨云见日”,解惑释疑,甚至有时可以没有真正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再探究,好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而持续地学.。
认识世界著名海峡中班教案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大洋、海、边缘海、海峡、海湾、内海。
2、掌握世界著名的海峡和运河,理解它们在海运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世界著名的海峡和运河,理解它们在海运上的作用。
课型:新授课(使用课件)教学过程【导入】预言家说“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那么海洋有什么重要的地方呢?从今天起我们就从地理的角度来认识一下这个蓝色的世界。
【板书】大洋一、基本概念:大洋、海、边缘海、海峡、海湾、内海【任务】学生阅读资料《优化方案》第17页,了解关于海洋的这几个基本概念。
【屏幕显示】《欧洲地图》【讲述】以欧洲的海区为例,认识海洋的这些基本概念。
大洋——大西洋;海——北海、挪威海;边缘海——北海;内海——波罗的海;陆间海——地中海;海湾——比斯开湾;海峡——英吉利海峡【屏幕显示】《中国地图》【任务】学生在图上辨别中国的边缘海、海峡、海湾、内海。
【板书】二、世界重要的海峡、运河【课题板书】世界著名的海峡【强调】这些世界上重要的海峡也是著名的海峡,这个是本节课的重点【屏幕显示】标有序号的《世界空白地图》【任务】学生根据屏幕上地图的序号的位置,查找与序号对应的海峡、运河的名称,逐一回答,并记忆名称及位置。
【屏幕显示】所有序号所对应的海峡和运河的名称【板书】白令海峡、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英吉利海峡、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莫桑比克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思考】近年来,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相当部分的石油来自波斯湾。
如果油轮将波斯湾的石油运至上海,需经过哪些海峡?【思考】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不是海峡,但它们在海洋运输方面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屏幕显示】标有序号的《世界空白地图》【任务】请学生尝试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回答相应的海峡和运河名称【思考】若阿根廷的牛肉销往伦敦,最短航线经过哪里?若南非的钻石送往荷兰加工成昂贵的首饰,路线又怎样设计?【强调】海运适宜运送远距离、时间没严格限制、有海港的笨重货物。
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地理位置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是世界上两条著名的重要航运通道,它们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分别连接了东西方两大洋,成为全球贸易的关键纽带。
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连接了地中海与红海,是连接欧洲和亚洲的重要通道。
它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位于东经32度34分到32度40分之间,北纬30度20分到30度28分之间。
苏伊士运河全长约193.3公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之一。
苏伊士运河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了贸易的关键枢纽。
沿运河两岸密布着重要的港口和城市,如苏伊士、伊斯梅利亚等,这些地方在世界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运河的建成极大地缩短了连接欧洲与亚洲国家之间的航程,为世界贸易带来了便利。
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连接了北美洲的大西洋与南美洲的太平洋。
它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位于北纬8度56分到9度10分之间,西经79度33分到79度56分之间。
巴拿马运河全长约82公里,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关键通道。
巴拿马运河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了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地区的重要通道。
运河沿线有着重要的城市,如巴拿马城和科隆等,这些城市都在世界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运河的建成大大缩短了航行距离,节省了时间和费用,对于国际贸易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语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作为连接东西方两大洋的主要通道,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们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繁荣。
两个运河的地理位置使得它们成为了世界贸易路线上的关键节点,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介绍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的详细情况,哪一个通航能力大?苏伊士运河的通航能力更强。
苏伊士运河可通过15万吨满载的油轮和37万吨的空船,通过运河的时间为11小时,全日船只通过量可达100以上。
巴拿马运河由于受到船闸尺寸的限制,目前只能通过小于万吨的船舶,且船舶尺度为长小于297m,宽小于32 58m,最大吃水12 04m,日平均通过量为50-60。
苏伊士运河(Suez Canal)位于埃及境内,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连接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联结起来,大大缩短了东西方航程。
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缩短5500—8009公里;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缩短8000—10000公里;对黑海沿岸来说,则缩短了12000公里,它是一条在国际航运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际海运航道,每年承担着全世界14%的海运贸易。
苏伊士运河全长170多公里,河面平均宽度为135米,平均深度为13米。
苏伊士运河从1859年开凿到1869年峻工。
运河开通后,英法两国就垄断苏伊士运河公司96%的股份,每年获得巨额利润。
从1882年起,英国在运河地区建立了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驻扎了将近10万军队。
二次大战后,埃及人民坚决要求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954年10月,英国被迫同意把它的占领军在1956年6月13日以前完全撤离埃及领土。
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
1976年1月,埃及政府开始着手进行运河的扩建工程。
第一阶段工程1980年完成,运河的航行水域由1800平方米扩大到3600米(即运河横切面适于航行的部分);通航船只吃水深度由12.47米增加到17.9米,可通行15万吨满载的货轮。
第二阶段工程于1983年完成,航行水域扩大到5000平方米,通航船只的吃水深度增至21.98米,将能使载重量25万吨的货轮通过。
苏伊士运河唯一的跨海大桥“穆巴拉克大桥”1980年10月25日,埃及第一条苏伊士运河海底隧道通车,从而大大缩短了往返运河西岸所需时间。
关于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 - 埃及的黄金水道所属国家:埃及地理位置:埃及东北部苏伊士地峡(沙特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之间)沟通的大洋:大西洋(地中海)和印度洋(红海)可不必绕行的地方: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苏伊士运河全长170多公里,河面平均宽度为135公尺,平均深度为13公尺。
它连起了红海和地中海,位于埃及境内,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大大缩短了东西方航程。
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缩短5500-8009公里,是一条在国际航运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际海运航道,每年承担着全世界14%的海运贸易。
苏伊士运河的建造,可追溯到1860年代由苏伊士运河联合公司的法国工程师建造,1869年完工。
总长101哩,横跨了埃及沙漠。
所以刚开始时,运河的拥有权由法国与埃及共有,长达100年,之后再转手给埃及政府拥有。
地理位子重要的关系,受各国重视。
1875年时,英国政府购买了埃及股份,之后签订合约,1882起英国在运河地区建立了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驻扎了将近10万军队。
二次大战后,埃及人民坚决要求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954年签订的新合约要求英方军队撤离,之后埃及总统便命令埃及军队占领运河。
可是英法两国拒绝接受埃及控制运河。
在埃及将运河收归国有后数月,以色列、英国与法国在巴黎举行秘密会议,当然会议的细节就不得而知,于战争后数年才浮上台面。
当时三方同意以色列应当入侵,英法则于稍后出面干预,他们将要求以色列与埃及军队同时撤到运河两岸,接着再将英法军队入驻赛德港附近的运河区,为所谓的”三剑客行动”。
因此二年后以色列就入侵了运河东方的米特拉隘口,截断了埃及与西奈半岛的沟通管道,让以色列得以控制半岛。
英法空军其后对埃及发起空袭,空投伞兵和调集海军陆战队登陆塞得港,展开占领运河的地面攻击。
埃及军民抗击,最终挫败了三国的武装进攻,英法军队不得不全部撤出埃及,以色列随后也被迫撤军。
在世界航海上,有一种习惯的说法,即在航海生涯中,没有经过三大运河和两大角,不能算作是真正的航海人。
本人从事航海事业,三十余年,总算不负此名,从某种意义上说,航海一生,没有留下什么遗憾。
这里所说的三大运河两大角,是指世界航区内的三个不同的地理位臵。
航海上所说的三大运河,就是众所周知的作为国际通航水域、闻名世界的三条运河,即位于埃及境内的苏伊士运河( Suez Canal )、巴拿马境内的巴拿马运河( Panama Canal )和德国境内的基尔( Kiel Canal )运河。
两大角是指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好望角( Cape of Good Hope )和位于南美洲大陆最南端的合恩角( Horn Cape )。
苏伊士运河(SUEZ CANAL)苏伊士运河(Suez Canal ),是除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以外,由印度洋和西太平洋至欧洲的唯一海上通道,使亚洲与欧洲、地中海和黑海沿岸之间的海上交通避免了绕道好望角的漫长航程,节省了大量的航行时间,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
苏伊士运河成南北走向,为一海平面式无船闸运河,南起红海北端苏伊士湾内苏伊士城(Suez)外的陶菲克港(Bur Tawfiq ),北至地中海沿岸的塞德港(Port Said ),全长105海里(每海里1852米,即1. 852公里)。
苏伊士运河为一人工开凿运河,开凿时间始于1858年,开通时间为1869年,历时十一年。
法国人投资,组织开凿者为法国人斐迪南.德.雷赛布。
运河的全程中,利用了苏伊士地狭最低洼的几个沼泽湖,中间经过曼札拉湖(Lake Manzala)、提姆萨赫湖(Lake Timsah)、大苦湖(Great Bitter Lake)、小苦湖(Little Bitter Lake)。
其中以大苦湖水域最宽阔,水深最深,因此,辟为锚地,作为南/北通航船队的交汇点,以完成双向通航的目的。
其余的几个湖水域面积很小,充其量也就是个稍大一点的水库。
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的异同点
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的异同点
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被称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捷径”,在国际航运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部,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道,沟通红海与地中海,联结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大大缩短了东西方航程。
巴拿马运河位于美洲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蜂腰地带,它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航运要道。
一、相同点
1.都是大洲的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纵穿狭窄的苏伊士地峡,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纵穿狭窄的巴拿马地峡,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2.都为海运河。
即位于近海陆地上,沟通内河与海洋或海洋与海洋,主要行驶海船的运河。
苏伊士运河沟通的是印度洋和大西洋,方便了大西洋沿岸以及地中海和黑海沿岸与印度洋的联系;巴拿马运河沟通的是太平洋和大西洋,方便了美洲东海岸与西海岸以及与亚洲、
大洋洲的联系。
3.开凿后都不必绕过某一个地方。
苏伊士运河避免绕道的是非洲大陆南端的好望角,缩短航程约8 000~10000千米;巴拿马运河避免绕道的是南美大陆南端狭窄而曲折的麦哲伦海峡或合恩角,缩短航程约14.500千米。
通过两运河航行不但缩短了航行的距离,而且
减少了航行的危险性。
4.都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两运河地区劳务收入和船只通行税分别为埃及和巴拿马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苏伊士运河是世界海上航道最重要的“十字路口”之一,是联系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马克思
称它为“东方伟大的航道”;巴拿马运河由于“连接南北美,沟通两大洋”,而被称为“世界的桥梁”,使用巴拿马运
河的国家和地区达60多个,主要是美国和日本,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5.都位于发展中国家。
都曾经被发达国家控制过。
苏伊士运河从1859年开凿到1869年竣工,运河开通后英法两国就垄断苏伊士运河公司96%的股份,每年获得巨额利润,直1956年埃及才正式将运河收归国有;巴拿马运河于1904年开始动工,1914年建成,通航以
来美国一直控制着运河航行等各个环节,经过巴拿马人民不懈努力,巴拿马于1999年年底收回了运河。
二、不同点
1.直接沟通海域的类型不同。
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二者分别为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内海;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加勒比海为大西洋的边缘海,因此,巴拿马运河是世界上唯一的联洋运河。
2.运河的类型不同。
地中海与红海水位差仅25厘米,故苏伊士运河上无需设船闸,形成海平面式运河,航运速度较快,世界上最长的无船闸运河;由于巴拿马运河大部分河段(加通湖)高于海面26米,故在运河南北两端各设3道水闸以调节水位,造成航运速度较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闸式国际运河。
3通航能力不同。
苏伊士运河是世界最长的海运河,运河长度约为173千米,能通过船只的最大吨位是25万吨,运河年收入近20亿美元;巴拿马运河全长81.3千米,可以通航76000吨级的轮船,运河的年收入也已经超过10亿美元。
4.运河走向不同。
苏伊士运河大致是南北走向,北起地中海东南岸的塞得港,南至苏伊士湾的陶菲克港;巴拿马运河大致是东南一西北走向,东南起自太平洋巴拿马湾岸的巴尔博亚海茨,西北至加勒比海利蒙湾岸的克里斯托瓦尔。
5.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不同。
苏伊士运河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巴拿马地峡受来自于加勒比海的东北信风影响,降水较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6.运河附近的板块边界不同。
苏伊士运河位于东半球的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附近,属于生长边界;巴拿马运河位于西半球的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附近,属于消亡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