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生产技术 2环境因子
- 格式:ppt
- 大小:25.10 MB
- 文档页数:127
花卉与环境因子花卉与环境因子,花卉同其它生物一样,赖以生存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温度、光照、水分、土壤、大气以及生物因子等。
花卉的生长和发育除决定于其本身的遗传特性外,还决定于外界环境因子,因此花卉栽培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花卉对这些环境因子的要求、适应以及对环境因子的控制和调节关系,正确了解和掌握花卉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因子有关的相互机理,是花卉生产和应用的基本理论及基本课题。
第一节、花卉与温度:在许多环境因素中,温度是影响花卉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一般植物在4~36℃的范围内都能生长,而多数花卉生长的适宜温度在10~25℃之间,但原产地不同,所需温度也不同,因此,必须根据花卉生长所需的不同温度,给予相应的条件,才能生长良好,开花结实。
一、温度的三基点:1、温度的三基点:即最低、最适、最高温度。
原产热带的花卉,生长的基点温度较高,一般在18℃开始生长,能适应较高温度;原产于温带的花卉,生长基点温度较低,一般10℃左右就开始生长,不适应高温;原产于亚热带的花卉,其生长的基点温度介于二者之间,一般在15~16℃开始生长。
如:原产于热带的水生花卉王莲的种子,需要在30~35℃水温下才能发芽生长,仙人掌科的蛇鞭柱属多数种类则要求28℃以上高温才能生长。
原产于温带的芍药,在北京冬季-10℃条件下,地下部分不会枯死,次年春10℃左右即能萌动出土。
2、生长的最适温度:一般指植物生长最快的温度。
协调的最适温度:略低于生长的最适温度的温度,在此温度下,植物生长较生长最适温度下稍慢,但较健壮。
在生长的最适温度下,因为物质消耗太快,植物生长快,不健壮。
要培育健壮种苗,需在协调的最适温度下。
3、不适温度对植物的影响:植物生长过程中,温度过高过低都将影响各种酶促反应过程,造成各生理功能之间的协调被破坏,从而使植物生长被破坏。
低温对植物生长不利影响:①温度骤降,引起细胞内结冰,使原生质不可逆地凝固。
②温度逐渐下降,下降到一定温度下(0℃以下)时,引起细胞间隙结冰,使细胞受机械挤压而损伤,并且冰晶不断从细胞内吸水,使原生质严重脱水。
三、影响花卉生长的环境因子(因素)温度(气温、地温)(一)温度(气温,下同)三基点:花卉植物在温度降到某一低温或超过某一高温时停止生长的温度点和在它们的范围内生长发育最好的温度区间的温度。
花卉种类不同、原产地气候不同,温度三基点也不同,一般生长温度范围是0℃--35℃,最适温度范围因花卉种类而不同。
1、按照耐寒力不同,花卉植物分为:耐寒性花卉、半耐寒性花卉、不耐寒性花卉三类。
耐寒性花卉:原产寒带或温带,抗寒力强,能耐0℃以下低温的花卉。
如:风铃草、石竹、菊花、蜀葵、玉簪、萱草、荷兰菊、射干等二年生花卉和宿根花卉。
半耐寒性花卉:原产温带较暖和的地方,耐寒力较强,可耐0℃左右低温的花卉。
如:金盏菊、金鱼草、三色堇等二年生花卉中一部分。
不耐寒性花卉:原产热带或亚热带,不能忍受0℃以下低温,至少保证5℃的花卉。
如:茑萝、仙人掌和露地一年生花卉及温室花卉。
2007-04-202、寒害:低温对植物的危害。
分冷害和冻害两类。
冷害:指0℃以上的低温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典型表现:叶片表面出现斑点、变色及坏死、芽枯、萎蔫。
冻害:指0℃以下(冰点)的低温使植物体内结冰,对植物产生的伤害。
一种是细胞间结冰、一种是细胞内结冰。
典型表现:死亡。
3、春化作用:植物发育的某一阶段,特别是发芽后不久,由于受到低温的影响,花芽形成被促进的现象。
三色堇、金盏菊、雏菊等二年生和早春开花的多年生花卉等,需要0-10℃以下,经过30-70天通过春化作用;半支莲、凤仙花、大花牵牛等一年生或秋季开花的多年生花卉,要5-12℃,经过5-15天通过春化作用。
春化作用一般在营养期进行(香豌豆在种子萌动后就开始进行)油菜、甘蓝、花菜等要求秋播,有一定营养体大小,才能安全、达标地通过春化作用。
光照(日照)一、按植物(花卉)需要的照度分类照度(光照强度):指单位面积上植物体(物体)被可见光照明的程度(能量)。
单位:勒克司(勒克斯)Lex。
一天中以中午照度最大,早晚最小;一年中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花卉栽培的环境因子一、花卉对温度的要求温度是影响花卉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影响其体内的一切生理生化过程。
每一种花卉的生长发育,对温度都有一定的要求,都有温度的“三基点”,即: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
由于原产地气候条件不同,不同花卉温度“三基点”有很大差异。
如原产热带的花卉,生长的基点温度较高,一般在18℃左右;而原产温带地区的花卉,生长的基点温度较低,一般在10℃左右;原产亚热带地区的花卉,基点介于二者之间,一般在15--16℃开始生长。
这里所说的最适温度,是指在这个温度下,植物不仅生长快,而且生长健壮、不徒长。
一般来说,花卉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左右,在最低温度到最适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生长加快,而当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升高生长速度反而下降。
由于原产地气候条件不同,不同花卉的耐寒力有很大差别,通常按耐寒力不同,将花卉分为以下三类。
(一)耐寒性花卉(二)半耐寒性花卉(三)不耐寒性花卉二、温度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一)温度与生长温度不仅影响花卉种类的地理分布,还影响各种花卉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和时期。
一年生花卉,种子萌发可在较高温度下进行,而幼苗期要求温度较低,以后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逐渐提高。
二年生花卉,种子萌发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幼苗期要求温度更低,以利于通过春化阶段,开花结实时,则要求稍高的温度。
栽培中为使花卉生长迅速,还需要一定的昼夜温差,一般热带植物昼夜温差为3--6℃,温带植物为5--7℃,昼夜温差也有一定的范围,并非越大越好,否则对植物生长不利。
(二)温度与花芽分化和发育花芽分化和发育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温度对花芽分化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花卉种类不同,花芽分化发育所要求的适温也不同,大体上有以下情况。
1. 高温下进行花芽分化许多花木类如杜鹃、山茶、梅和樱花等,是在6—8月气温高达25℃以上时进行花芽分化,入秋后,植物体进入休眠状态,经过一年低温后结束或打破休眠而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