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花卉生长的环境因子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7
环境因素对花卉的影响1.温度温度是影响花卉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关系也最为密切,因为它影响着植物体内一切生理的变化。
每一种花卉的生长发育,对温度都有一定的要求,都有温度的“三基点”:n1.1 最低温度花卉开始生长所需的最低温度值,如低于这个温度,花卉不开始生长。
n1.2 最适温度在最适温度范围内,花卉生长迅速、健壮,生长发育最好。
n1.3 最高温度超过该温度值,植物也停止生长。
花卉种类不同,原产地气候型不同,温度的“三基点”也不同。
原产热带的花卉,生长的基点温度较高,一般在18℃开始生长;原产温带的花卉,生长基点温度较低,一般10℃左右开始生长;原产亚热带的花卉,其生长的基点温度介于二者之间,一般约在15-16℃开始生长。
如热带水生花卉王莲的种子,须在30-35℃水温下才能发芽生长,仙人掌科的蛇鞭柱属多数种类,则要求28℃以上高温才能生长。
原产温带的芍药,在北京冬季摄氏零下十余度条件下,地下部分不会枯死,次春10℃左右即能萌动出土。
生长最适温度是最适于生长的温度。
这里所指的生长最适温度不同于植物生理学中所指的最适温度,即生长速度最快时的温度,而是说在这个温度下,不仅生长快,而且生长很健壮、不徒长。
2. 温度对花卉分布的影响nn2.1 寒冷地区主要分布耐寒性花卉这类花卉抗寒性强,能耐0℃以上低温,其中一部分能耐-5℃—-10℃以下的低温,在北京能露地越冬。
如三色堇。
n2.2 热带及亚热带原产不耐寒性花卉这类花卉不能忍受5-0℃的低温,在北方需在温室中栽培。
如热带兰、变叶木等。
n2.3 温带地区原产半耐寒性花卉这一类花卉多原产于温带较暖处,耐寒力介于耐寒性与不耐寒性花卉之间,在北方冬季需加防寒才能越过冬季。
n3. 温度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n3.1 温度影响花卉的发育状况n 温度不仅影响花卉种类的地理分布,而且还影响各种花卉生长发育的每一过程和时期。
如种子或球根的休眠、茎的伸长、花芽的分化和发育等,都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花卉与环境因子花卉与环境因子,花卉同其它生物一样,赖以生存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温度、光照、水分、土壤、大气以及生物因子等。
花卉的生长和发育除决定于其本身的遗传特性外,还决定于外界环境因子,因此花卉栽培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花卉对这些环境因子的要求、适应以及对环境因子的控制和调节关系,正确了解和掌握花卉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因子有关的相互机理,是花卉生产和应用的基本理论及基本课题。
第一节、花卉与温度:在许多环境因素中,温度是影响花卉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一般植物在4~36℃的范围内都能生长,而多数花卉生长的适宜温度在10~25℃之间,但原产地不同,所需温度也不同,因此,必须根据花卉生长所需的不同温度,给予相应的条件,才能生长良好,开花结实。
一、温度的三基点:1、温度的三基点:即最低、最适、最高温度。
原产热带的花卉,生长的基点温度较高,一般在18℃开始生长,能适应较高温度;原产于温带的花卉,生长基点温度较低,一般10℃左右就开始生长,不适应高温;原产于亚热带的花卉,其生长的基点温度介于二者之间,一般在15~16℃开始生长。
如:原产于热带的水生花卉王莲的种子,需要在30~35℃水温下才能发芽生长,仙人掌科的蛇鞭柱属多数种类则要求28℃以上高温才能生长。
原产于温带的芍药,在北京冬季-10℃条件下,地下部分不会枯死,次年春10℃左右即能萌动出土。
2、生长的最适温度:一般指植物生长最快的温度。
协调的最适温度:略低于生长的最适温度的温度,在此温度下,植物生长较生长最适温度下稍慢,但较健壮。
在生长的最适温度下,因为物质消耗太快,植物生长快,不健壮。
要培育健壮种苗,需在协调的最适温度下。
3、不适温度对植物的影响:植物生长过程中,温度过高过低都将影响各种酶促反应过程,造成各生理功能之间的协调被破坏,从而使植物生长被破坏。
低温对植物生长不利影响:①温度骤降,引起细胞内结冰,使原生质不可逆地凝固。
②温度逐渐下降,下降到一定温度下(0℃以下)时,引起细胞间隙结冰,使细胞受机械挤压而损伤,并且冰晶不断从细胞内吸水,使原生质严重脱水。
植物赖以生存的主要环境因子植物赖以生存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湿度、光照、水分、土壤、大气以及生物因子等。
影响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方面就是“环境的六因子,,即土、水、肥、光、温、风。
在自然界,各种环境条件是相互影响并综合作用于植物体的。
花卉之所以能呈现万紫千红的色彩,与花卉生长的环境密切相关,尤其是温度、水分和光照。
如荷花,因其喜高温,只有在炎热的天,花朵的色彩才格外艳丽。
相反,有些花卉对高温敏感,不但花量减少,花色也变得黯淡,甚至会间有杂色,如金鱼草、三色荃等。
其次,水分的多少也会影响到开花成色。
另外,多数花卉对光照要求比较高,喜在阳光充足时开花,由于不同花卉对光的吸收、反射不同,就会产生十分繁多的色彩。
水分以气体状态由植物体的表面散发到外界的过程,叫燕腾作用。
植物的蒸腾作用和物理学中的燕发作用是有区别的,燕发作用仅是简单的物理过程;而燕腾作用和植物的各种生命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种受植物生命活动所调节的生理过程。
叶片的蒸腾作用,有气孔的蒸腾和角质层的燕脚两种方式。
其中,以气孔燕腾为主。
具有厚的角质层的叶片燕腾较小,薄的较大。
另外,通过茎、枝上的皮孔也可以燕腾,但皮孔燕腾非常微小。
在冬季,叶子脱落后,根系吸水很少时,皮孔蒸腾变得较为重要,会引起一些树木的干早。
因此树木在移栽时,常将树干及枝条用草绳缠扎,就是为了减少气孔蒸腾,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
蒸腾作用会使植物散失大最的水分,而当水分供应不足时,常常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植物于死。
但事实上,燕腾作用对植物生命活动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燕腾作用是植物水分愉导的动力。
高大的植物,仅靠根压是无法维持水分代谢平衡的,必须有蒸腾所形成的强人拉力才能使水分大童吸收或迅速上升。
燕腾能促进植物体对矿质元家的吸收与传导,使溶于水的盐类迅速地分布到植物的各部位去。
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温度。
绿色梢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要吸收大份的日光能,其中大部分转变为热能。
另外,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也会产生大量的热能,这些都能使植物体的温度增高。
三、影响花卉生长的环境因子(因素)温度(气温、地温)(一)温度(气温,下同)三基点:花卉植物在温度降到某一低温或超过某一高温时停止生长的温度点和在它们的范围内生长发育最好的温度区间的温度。
花卉种类不同、原产地气候不同,温度三基点也不同,一般生长温度范围是0℃--35℃,最适温度范围因花卉种类而不同。
1、按照耐寒力不同,花卉植物分为:耐寒性花卉、半耐寒性花卉、不耐寒性花卉三类。
耐寒性花卉:原产寒带或温带,抗寒力强,能耐0℃以下低温的花卉。
如:风铃草、石竹、菊花、蜀葵、玉簪、萱草、荷兰菊、射干等二年生花卉和宿根花卉。
半耐寒性花卉:原产温带较暖和的地方,耐寒力较强,可耐0℃左右低温的花卉。
如:金盏菊、金鱼草、三色堇等二年生花卉中一部分。
不耐寒性花卉:原产热带或亚热带,不能忍受0℃以下低温,至少保证5℃的花卉。
如:茑萝、仙人掌和露地一年生花卉及温室花卉。
2007-04-202、寒害:低温对植物的危害。
分冷害和冻害两类。
冷害:指0℃以上的低温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典型表现:叶片表面出现斑点、变色及坏死、芽枯、萎蔫。
冻害:指0℃以下(冰点)的低温使植物体内结冰,对植物产生的伤害。
一种是细胞间结冰、一种是细胞内结冰。
典型表现:死亡。
3、春化作用:植物发育的某一阶段,特别是发芽后不久,由于受到低温的影响,花芽形成被促进的现象。
三色堇、金盏菊、雏菊等二年生和早春开花的多年生花卉等,需要0-10℃以下,经过30-70天通过春化作用;半支莲、凤仙花、大花牵牛等一年生或秋季开花的多年生花卉,要5-12℃,经过5-15天通过春化作用。
春化作用一般在营养期进行(香豌豆在种子萌动后就开始进行)油菜、甘蓝、花菜等要求秋播,有一定营养体大小,才能安全、达标地通过春化作用。
光照(日照)一、按植物(花卉)需要的照度分类照度(光照强度):指单位面积上植物体(物体)被可见光照明的程度(能量)。
单位:勒克司(勒克斯)Lex。
一天中以中午照度最大,早晚最小;一年中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花卉生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花卉生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光照:光照是花卉生长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花卉对光照的需求不同,大部分喜阳植物需要直射光,如月季、扶桑、茉莉等;而阴性植物则喜欢散射光,如吊兰、龟背竹等。
光照不足或过多都会对花卉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2. 温度:温度也是影响花卉生长的重要因素。
大多数花卉在15-20℃的条件下能较好地生长开花,但也有部分品种对低温较为敏感,如仙人掌类、球根花卉等,冬季需适当保温处理。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花卉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3. 湿度:湿度对花卉生长也有很大影响。
多数花卉都需要较高的相对湿度才能正常生长,尤其是叶片大且柔软的观叶类花卉,比如绿萝、铁线蕨等。
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花卉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4. 土壤:土壤是花卉生长的基础。
不同的花卉对土壤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一般疏松肥沃的土壤更适合花卉生长,如腐殖土、泥炭土等。
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通气性等因素都会对花卉的生长产生影响。
5. 水分:水分是花卉生长所必需的。
浇水要适量,避免盆内积水或过于干燥,否则都会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
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对花卉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6. 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花卉的生长也有影响。
若空气中含有过多污染物,会影响花卉的呼吸作用,导致花卉生长不良。
因此应保证室内通风良好,必要时可用加湿器调节湿度。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花卉的生长,如肥料、病虫害等。
因此,在养护花卉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为花卉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才能使其健康生长、开花繁茂。
花卉学试卷(环境因子对园林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答案一、名词解释1、温室:有防寒,加温和透光等设备,让冬季不能耐寒的花木、蔬菜、秧苗使用的房间,一般利用日光照射和人工加温来保持室内适合植物生长的温度。
2、光周期:光周期是指一日中日出日落的时数(也即一日的日照长度)或指一日中明暗交替的时数。
3、花卉的温度“三基点”指满足花卉生长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亦即最低点,最适点,最高点。
4、春化作用某些植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要求必须通过一个低温周期,才能继续下一阶段的发育,即引起花芽分化,否则不能开花,这个低温期就叫做春化作用。
5、光周期作用一日中明暗交替的时数为光周期。
光周期作用即光周期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反应,它是花卉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不仅可以控制某些花芽的分化和发育开放过程,而且还影响花卉的其他生长发育现象,如分枝习性、块茎、块根等地下器官的形成以及其他器官的衰老、脱落和休眠,所以光周期与花卉的生命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二、选择题1、下列花卉中属于短日照的花卉为(A)A菊花B荷花C郁金香D石竹梅2、下列花卉中可陆地栽植也可水栽的花卉有(C)A大丽花B非洲菊C黄菖蒲D金鱼草3 、下列花卉中属于挺水花卉的是(A )A香蒲B荇菜C睡莲D王莲4、仙人掌及多浆植物的分布中心:(C)A 寒带气候型地区B 中国气候型地区C 沙漠气候型地区D 欧洲气候型地区5、下列属于地中海气候型的花卉有(D)A、紫罗兰B、球根海棠C、彩叶草D、仙客来6、生态因子不包括(A )A、环境因子B、气候因子C、地形因子D、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7、温度调节措施不包括(B)A、防寒B、防热C、保温D、加温和降温8、在强光下开放的花是(D)A、亚麻B、牵牛C、月见草D、郁金香9、在傍晚开放的花是(A)A、月见草B、半支莲C、酢浆草D、牵牛10、下列不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大量元素是(C)A、CB、HC、CoD、N11、下列不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微量元素是(C)A、FeB、BC、CoD、Mo12、下列是植物生长发育的有利元素是(D)A、FeB、BC、CoD、Na13、下列不是花卉栽培常用的有机肥是(B)A、牛粪B、氮肥C、鸡粪D、骨粉14、花卉栽培常用无机肥是(C)A、牛粪B、氮肥C、鸡粪D、骨粉15、根系可以正常呼吸的氧气浓度是(A)A、5%B、4%C、3%D、2%16、不是急性中毒的抗性分级的是(A)A、D级B、A 级C、B级D、C级17、是慢性中毒的抗性分级的是(B)A、一级B、A 级C、二级D、三级18、常见的监测二氧化硫的指示花卉是(B)A、百日草B、向日葵C、矮牵牛D、地衣类19、常见的监测臭氧的指示花卉是(C)A、百日草B、向日葵C、矮牵牛D、地衣类20、常见的监测大气氟的指示花卉是(D)A、百日草B、向日葵C、矮牵牛D、地衣类三、辨析题1、依花卉对水分的关系可分为(旱生)花卉,(湿生)花卉,(中生)花卉。
三、影响花卉生长的环境因子(因素)
温度
(气温、地温)
(一)温度(气温,下同)三基点:花卉植物在温度降到某一低温或超过某一高温时停止生长的温度点和在它们的范围内生长发育最好的温度区间的温度。
花卉种类不同、原产地气候不同,温度三基点也不同,一般生长温度范围是0℃--35℃,最适温度范围因花卉种类而不同。
1、按照耐寒力不同,花卉植物分为:耐寒性花卉、半耐寒性花卉、
不耐寒性花卉三类。
耐寒性花卉:原产寒带或温带,抗寒力强,能耐0℃以下低温的花卉。
如:风铃草、石竹、菊花、蜀葵、玉簪、萱草、荷兰菊、射干等二年生花卉和宿根花卉。
半耐寒性花卉:原产温带较暖和的地方,耐寒力较强,可耐0℃左右低温的花卉。
如:金盏菊、金鱼草、三色堇等二年生花卉中一部分。
不耐寒性花卉:原产热带或亚热带,不能忍受0℃以下低温,至少保证5℃的花卉。
如:茑萝、仙人掌和露地一年生花卉及温室花卉。
2007-04-20
2、寒害:低温对植物的危害。
分冷害和冻害两类。
冷害:指0℃以上的低温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典型表现:叶片表面出现斑点、变色及坏死、芽枯、萎蔫。
冻害:指0℃以下(冰点)的低温使植物体内结冰,对植物产生的伤害。
一种是细胞间结冰、一种是细胞内结冰。
典型表现:死亡。
3、春化作用:植物发育的某一阶段,特别是发芽后不久,由于受到低温的影响,花芽形成被促进的现象。
三色堇、金盏菊、雏菊等二年生和早春开花的多年生花卉等,需要0-10℃以下,经过30-70天通过春化作用;
半支莲、凤仙花、大花牵牛等一年生或秋季开花的多年生花卉,要5-12℃,经过5-15天通过春化作用。
春化作用一般在营养期进行(香豌豆在种子萌动后就开始进行)
油菜、甘蓝、花菜等要求秋播,有一定营养体大小,才能安全、达
标地通过春化作用。
光照(日照)
一、按植物(花卉)需要的照度分类
照度(光照强度):指单位面积上植物体(物体)被可见光照明的程度(能量)。
单位:勒克司(勒克斯)Lex。
一天中以中午照度最大,早晚最小;一年中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例如,夏季晴天的中午,露地的照度约为10万勒克斯,冬季约为2万勒克斯,而阴雨天的照度仅占晴天的20~25%。
叶片在照度光为3000~5000勒兑斯时即开始光合效应,但一般植物生长需在18000~20000勒克斯。
如阳光不足,可用人造光源代替。
一般,光合作用的强度随着照度的加强而增大,但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否则光合作用会停止或减弱。
光照可分为直射光和散射光。
直射光是指太阳以平行光线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光。
散射光则是阳光经过空气分
子、尘埃和水滴等物质后,自天空漫射到地面上的光。
晴天,地面上的光照中直射光约占63%,散射光约占37%。
故在阴天或遮荫的地方,叶片仍可利用散射光进行光合作用。
阳性植物:喜爱日光直接照射才能正常开花的植物。
太阳花(半支莲)、唐菖蒲、月季、一品红、碧桃、石榴、龙舌兰、鸡冠花、仙人掌、荷花。
大多数一二年生花卉。
需要30000勒克司以上。
中性植物:虽喜阳光,又稍耐阴,不宜强光照射才能正常开花的植物。
宿根、多年生花卉的鸢尾、秋海棠、金盏花;文殊兰、桂花、南天竹、天竺葵、天门冬、夹竹桃、棕榈、苏铁等。
需要12000--30000勒克司。
阴性植物:喜荫蔽,畏强光直射,接受散射光才能正常发育的植物。
龟背竹、杜鹃、蕨类、山茶、马蹄莲以及大部分观叶植物。
需要5000—12000勒克司。
阴生植物:特喜荫蔽,最畏强光直射,接受散射光才能正常发育的植物。
兰科植物、天南星科、苦苣苔科、凤梨科的部分花卉及大部分蕨类植物。
需要1000—5000勒克司。
二、光周期:昼夜日照长短周期性的变化。
它对植物开花有诱导效应,同时还影响植物花茎的伸长,块茎、块根的形成,以及芽的休眠和叶片的脱落。
根据花卉对光周期的反应特性,分为三类:
1、短日照花卉:指花芽分化需要日照时间在12小时以下,才能完成的花卉种类。
一串红、蟹爪兰、菊花、象牙红等。
2、长日照花卉:指花芽分化需要日照时间在12小时以上,才能完成
的花卉种类。
唐菖蒲、绣球、紫罗兰、凤仙花以及各种秋播二年生花卉。
3、日照中性花卉:指日照时间长短对形成花芽无明显影响,日照长短均能形成花芽并开花良好的花卉种类。
月季、香石竹、仙客来、天竺葵、矮牵牛、紫茉莉等。
三、光质:植物正常生长需要的自然光,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生长有不同的影响。
蓝紫光对植物有抑制作用,尤其是紫外光可以使植物矮化。
红、橙、黄光有利于细胞的伸长。
水分
一、根据需水量的不同分类
二、花卉栽培对水分的要求:不同花卉要求不同,同一花卉在不同的生育期要求不同。
一般规律是:生长量大的时期,需水量也同时增大,植物营养生长旺盛期和生殖器官形成发育期是对缺水反映最敏感的水分临界期。
(一)土壤湿度:一般认为大多数花卉植物在生长期间最适的土壤水分是60—70%(田间持水量);
(二)空气湿度:除温室热带观叶植物和热带兰及蕨类等喜湿植物外,湿度过大,枝叶徒长,常落蕾、落花、落果、授粉不良或花而不实,易生病虫害。
(三)水分与花芽分化:大多数花卉在此时要适当控制水分,以抑制枝叶生长,促进花芽分化。
气体(大气、空气)
一、氧气:空气和土壤中,植物生长均不能缺乏氧气,发芽、生根、呼吸等不能离开它,否则,影响生长,发芽不良。
因此要中耕松土、排水通气。
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的原料之一,在空气中含量仅占0.03%。
植物的光合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而直线上升,因此,不超过0.03%的浓度下,植物随浓度的提高而产量提高。
(为什么温室大棚内效果明显的原因之一,其它还有温度、水分、土壤等)。
三、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氟化氢、氯气(氯化钾不用的原因)、氨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