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短道速滑滑跑技术常见错误动作及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168.00 KB
- 文档页数:2
短道速度滑冰的特点与训练技巧作者:龙秋夷来源:《体育风尚》2020年第09期摘要:短道速度滑冰的基本特点是比赛技巧性比较高,比赛场地及环境与常规的滑冰项目不同,其不注重滑冰过程中的表演性,是一场力量与速度的较量。
因此,对运动员的体能有着较高的要求。
再加上短道速度滑冰比赛环节中充满许多未知性,机遇与挑战并存。
还需要教练结合比赛规则的变化情况及时代发展需求,不断总结训练经验,研究出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案。
基于此,本文主要从短道速度滑冰的训练技巧及训练注意事项方面展开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短道速滑;基本特点;训练技巧短道速度滑冰始于19世纪末,是冬奥会的基本项目之一,观赏性极佳,是观众目前最喜爱观看的一项运动项目。
因此,现阶段有许多人都自发地投身于短道速度滑冰的训练当中。
一、介绍短道速度滑冰的基本特点想要科学开展短道速度滑冰训练,必须要从比赛的技术特点、场地环境特点及运动员应当具备的体能特点等方面展开综合分析,以此来全面推动短道速度滑冰比赛的顺利开展。
(一)比赛技术特点从近年来冬奥会上的短道速滑比赛特点来看,其在技术方面主要包含了直道、弯道、加速等方面。
需要在冰面上灵活地滑动,并且主要以速度取胜。
也就是说,谁能率先到达终点,谁就是比赛的最大赢家。
同时,短道速滑比赛主要考察的是运动员在高速滑冰的状态下,如何把握身体的平衡性,并尽量让姿态变得优美,以提高比赛的观赏性。
结合具体比赛情况来看,目前难度最高的地方就是在滑冰时弯道转弯的问题,通常需要运动员通过不断的训练来提高自身的短道速滑水平。
因此,教练必须要意识到积极开展日常训练的重要性,合理设置培训方案。
(二)场地环境特点从比赛场地及环境方面来看,短道速度滑冰属于室内项目,需要提前人工制造冰场,检查冰面的安全。
根据不同的项目,赛场的大小不同,运动员滑冰的圈数也有所差异。
通常500米(4.5圈)、1000米(9圈)、1500米(13.5圈)决赛只有四人,3000米(27圈)决赛则可能多达6人。
关于短道速滑战术方法与表现形式的探讨【摘要】随着短道速滑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比赛越来越精彩。
比赛中运动员对于激烈的竞争场面和变幻莫测的瞬间局面,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反应,通过感觉、观察、思维、判断支配自己采取合理行动的心理过程。
把握短道速滑项目特点和战术发展规律,剖析战术意识的培养,个人战术表现形式,过人战术及其运用,并对运动员应该持有的集体作战意识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剖析。
【关键词】短道速滑;战术意识;过人战术;集体作战随着短道速滑运动的不断发展,竞赛场上胜负的争夺愈演愈烈。
运动员在比赛场上不仅要靠体能和技术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来战胜对手,更需要合理的战术运用才能保证最终取得比赛的胜利。
因此,多层次、多角度、系统地研究短道战术,将对保持我国短道项目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短道战术及短道战术意识短道速滑战术是指个人或集体在比赛中根据竞争对手的情况,正确分配体能,采取合理的行动,充分发挥自己特长,制约对手行动,以争取战胜对手的谋略行为。
短道速滑战术意识可以理解为: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发挥技术的过程中,支配自己行动的、带有一定战术目的的意识,是运动员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正确地运用的能力,也是一个运动员是否成熟和无经验的表现。
短道速滑的意识是运动员感觉和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是对短道速滑规律认识的综合反映,短道速滑中的任何一项实际技术战术的提高都是先从意识提高开始的,而主意识起源于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对变化着的客观事物的初级认识过程,是运动员在反复从事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正确的心理和生理反射活动的总和,是运动实践中运动员自觉进行的心理活动,是提高形成短道速滑战术,是为了战胜对手,根据主客观情况所采取的个人行动和集体配合方法的综合体现。
合理运用战术和培养战术意识,对体能和技术的发挥有重大影响,特别在与竞争对手实力相当的比赛中,往往对比赛的胜负起决定作用。
2.培养短道速滑战术意识的主要方法2.1在文化素质提高与经验积累过程中培养战术意识随着短道速滑技术和战术的提高,对运动员的文化知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短道速度滑冰各阶段技术动作分析1前言短道速滑作为非常有影响力的冬季运动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而对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比赛动作进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对运动员进行技术诊断和指导运动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
2起跑技术起跑技术主要运用于短距离项目,也就是500m和女子3000m接力。
起跑是使运动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从静止到移动并获得较高速度的过程。
起跑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全程滑跑的速度,较理想的起跑效果应该是起动快,在瞬间能达到较高的速度。
起跑一般包括三个动作阶段,即起跑预备姿势、起动和疾跑。
我国男女短道速滑运动员在起跑阶段前三步每一步所用时间均稍长于世界优秀短道运动员的平均用时[1]。
所以应加强运动员起动反应速度训练,提高步频和步幅,以获得更快的向前加速,从而获得有利的位置。
在短道速滑中,运动员躯干倾角和蹬冰腿膝关节角对摩擦力产生的影响较大。
优秀运动员躯干角多控制在10°-30°之间,膝关节多控制在100°-300°之间。
国外研究表明,蹬冰时膝关节并没有完全伸展,蹬离发生在膝关节角为130°-140°之间时,可获得最大的蹬力效果[2];而我国男女运动员在起跑阶段躯干倾角和蹬冰腿膝关节角均偏大,建议运动员应保持较低的姿势,以减小阻力,获取更快的向前加速。
在短道速滑中,影响速度大小的重要因素是每次蹬冰的机械功量,而决定其大小的参数有:蹬冰角度、膝关节角、小腿与水平面夹角、最大展膝角速度和最大展髋角速度。
我国优秀短道选手的蹬冰角度和最大展膝、展髋角速度均偏小,建议在今后的训练中应加强冰刀对蹬冰角度的控制及下肢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的训练。
3直道滑行技术在直道滑行基本姿势的基础上,两腿交替连续完成蹬冰、收腿、下刀、支撑滑行,并配合摆臂就形成了完整的直道滑跑动作。
滑冰者以相对较高的速度向前滑行能利用所谓“滑行技术”,即连续向前滑的同时针对冰的推进动作[3-4]。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短道速滑技术属于典型周期循环性动作,滑行技术的构成是由四个时期,八个动作组成的一个复步。
无论某一项,某一段落的滑跑都不过是重复每一复步的过程。
从滑跑的整体技术可分为起跑技术、弯道滑行技术、直道滑行技术和冲刺撞线技术、超越技术和接力技术。
弯道压步滑跑技术由五个技术细节动作往复循环构成,这五个动作分别为:滑跑姿势、蹬冰动作、收腿与下刀动作、惯性滑行、摆臂动作。
具体结构见下表。
表1短道速滑弯道技术结构表2短道速滑弯道技术动作分析1弯道压步滑跑姿势运动员进入弯道后,在保持直道滑跑姿势的基础上,全身成一条直线向左侧倾斜。
双腿保持与身体的倾斜度一致,躯干作支持工作。
上体要与圆弧的切线在同一方向,支撑腿的冰刀与上体也要在同一方向。
身体倾斜角度由弯道弧度和滑跑的速度所决定。
同时采用右肩下压、左肩上提的姿势。
并调整好身体倾斜角度。
2弯道压步滑跑蹬冰技术动作身体向左倾斜进入弯道时右腿蹬冰结束后,将右腿由胸前向左支撑腿的外前侧提,使右脚蹬冰刀压在左脚冰刀外前侧半步处,并在后续的蹬冰中依次顺压。
当左腿刀尖拉收到右支撑腿的刀跟时,右腿继续伸展髋膝踝关节,进入到右腿蹬冰最大用力阶段,整个身体的重量集中在右侧蹬冰腿上,右侧蹬冰腿使用内侧刀刃蹬冰,蹬冰方向与蹬冰腿滑进的切线方向相垂直。
在蹬冰的过程中,大腿肌肉在远固定的情况下做向心工作。
3收腿与下刀技术动作此阶段利用摆动收腿方法加速重心移动,增加蹬冰力量,选择合理的出刀角度,能够保持蹬冰后所获得的高速度,整个右腿收腿动作要采用积极有力的摆动右腿,并与左腿形成内压的动作。
发力肌肉在近固定条件下,屈髋肌肉主动收缩,膝关节及踝关节肌肉要适当放松。
摆收左腿时要用“拉收”的方式来完成。
由于身体向左倾斜,左腿位于身下不容易破坏平衡,因此收右腿时应比左腿积极。
左右腿的收腿动作要与身体倾斜度保持一致。
4惯性滑行技术动作在弯道滑跑中,左腿支撑惯性滑进动作是从右腿结束蹬冰起,到右腿收到左腿靠近为止。
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损伤原因与预防(综述)王世君;陈文红【摘要】运动损伤在竞技体育的比赛或训练中经常发生,短道速滑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非常大,运动损伤对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有非常大的影响.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运动损伤问题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短道速滑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运动员缺乏基础的身体训练,训练负荷过大,腿部肌肉力量不均衡,比赛场地、运动器械因素等.为了更好的预防运动损伤,应强化运动损伤的防范意识,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合理安排运动员的训练内容,健全医务监督制度,加强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行有效的放松恢复练习,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期刊名称】《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6)004【总页数】6页(P86-91)【关键词】短道速滑;运动损伤;原因;预防【作者】王世君;陈文红【作者单位】哈尔滨体育学院人事处,黑龙江哈尔滨150008;哈尔滨体育学院冬季奥林匹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运动损伤是指由于运动员从事体育运动所致的运动系统的急性或慢性损伤[1]。
短道速滑运动员在不稳定的冰面上高速运动,在训练或者比赛中很容易出现肌肉拉伤、关节扭伤以及摔伤等事故。
根据相关文献统计,短道速度滑冰、速度滑冰运动员运动损伤率达到100%[2]。
近年来,短道速滑赛场上经常会出现严重的伤害事故,轻者扭伤、挫伤,重者骨折或切割伤,甚至致残或致死[3]。
运动损伤不仅会影响运动员的正常训练以及比赛过程中的正常发挥,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伤害,而且还会对运动员的思想和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会使运动员对该项运动失去信心,从而结束运动生涯。
我国优秀速滑运动员叶乔波、王曼丽等人都是由于伤病的原因而无法正常发挥自身的技术水平,无奈告别了自己喜爱的速滑赛场,提前结束职业生涯[4]。
本文主要对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产生以及如何预防进行研究,帮助短道速滑运动员和教练员了解和掌握短道速滑运动中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以及损伤的防治办法,为短道速滑运动损伤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浅析优秀短道速滑优秀运动员弯道技术马德水【摘要】弯道技术是短道速滑运动项目中非常重要的运动技术,对短道速滑成绩影响非常大.运动员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需要自身具有极高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运动天赋,同时还要经过不断的刻苦训练,掌握一定的运动要领、相关知识以及技术发挥技巧.更要不断加强弯道技术能力的培养,从日常训练、理论知识学习、技术摸索与研究等多个方面进行整合训练,以此来提高短道速滑运动成绩,文章中针对短道速滑优秀运动员弯道技术进行分析.【期刊名称】《文体用品与科技》【年(卷),期】2017(014)014【总页数】2页(P173-174)【关键词】优秀运动员;短道速滑;弯道技术【作者】马德水【作者单位】大庆市体育工作队黑龙江大庆1633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62短道速滑一直以来都是体育运动中非常重要的运动项目之一,对运动员的运动技能水平、身体机能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运动意志力等方面都有极限的挑战性。
为了取得更好的短道速滑成绩,运动员仍需要不断加强弯道技术的训练与提升。
弯道技术在训练中包含五个重要技术:滑跑姿势技术、蹬冰动作技术、收腿与下刀技术、惯性滑行技术以及摆臂技术。
下面将从这五个主要技术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弯道技术力学分析,探讨创新训练,提高弯道技术水平。
1.1、弯道压步滑跑姿势技术通常弯道滑行都是从直线滑行中逐渐引进,因此,在初始滑行期应控制直道滑行的基本滑跑姿势,当姿势保持稳定后,在弯道的1/3处身体逐渐向左侧倾斜,腿部的倾斜度也要随着上身的倾斜变化而适应改变,其倾斜度要求相同,保证身体上下协调贯通,由躯干完成滑行动作。
滑跑姿势技术中要注意的是,运动员的上身与弯道圆弧切线方向保持一致,在运动期间要对身体方向进行有效控制与调整,冰刀与小腿的倾斜角度在适合滑行要求后要保持一致,以便提高冰刀的抗阻能力。
运动员的身体倾斜度受弯道弧度大小直接影响,弧度大身体倾斜度就大,弧度小身体倾斜度就小。
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方法浅析【摘要】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是提高运动员整体竞技水平的重要环节。
本文通过分析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体能特点,介绍了专项体能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提出了详细的训练计划安排。
对体能训练效果进行评估,强调了训练方法的重要性。
本文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参考,帮助他们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关键词:青少年、短道速滑、专项体能训练方法、体能特点、注意事项、计划安排、效果评估、重要性、发展方向、建议。
1. 引言1.1 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方法浅析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是在短距离冰上运动项目中脱颖而出的一群优秀运动员,他们通常具有较高的速度、力量和耐力。
为了提高他们的比赛成绩和身体素质,专项体能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体能特点在于需要综合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度和耐力。
他们需要有爆发力和敏捷性,同时还要有足够的耐力支撑比赛的持续时间。
专项体能训练方法必须针对这些特点展开。
专项体能训练方法包括力量训练、速度训练、爆发力训练和耐力训练等。
通过科学的训练计划和方法,可以提高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比赛表现。
在训练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运动量和负荷,避免过度训练导致损伤和疲劳。
进行专项体能训练时,还需注意个体差异和生长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强度。
在训练计划安排上,需要考虑到比赛季节和周期,确保训练效果最大化。
要定期评估训练效果,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以达到持续进步的目标。
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提高运动员的整体素质和竞技水平。
未来,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训练方法,以适应运动员的成长和发展需求,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2. 正文2.1 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体能特点1. 爆发力:短道速滑比赛通常是在瞬间内完成,需要运动员快速起步、转向和加速。
速滑比赛知识点总结图解速滑是冬季奥运会的传统比赛项目之一,是在冰面上进行的一项高速滑行比赛,运动员需要利用刀片在冰面上进行快速滑行,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比赛。
速滑比赛既考验运动员的力量和耐力,也考验他们的技巧和速度。
以下是关于速滑比赛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规则1.1 赛道:速滑比赛通常在标准的400米椭圆形赛道上进行,也有不同距离的比赛项目,如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等。
赛道上有内外两条道相交形成8字形,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在不同的道上转弯。
1.2 出发方式:速滑比赛一般采用间隔出发的方式,每名运动员在发令员的指令下依次出发,通常是在准备区倒计时后,运动员会按照自己的名次依次出发。
1.3 计时方式:速滑比赛采用电子计时系统进行计时,对于短距离项目如500米,计时精度可以达到百分之一秒。
运动员在比赛中会配备计时芯片,通过该芯片完成比赛的计时。
1.4 技术规则:运动员需要按照国际速滑联合会的规定进行比赛,包括出发动作、技术动作、转弯动作等。
违反规则的运动员可能会受到罚时或者取消成绩的处罚。
二、比赛装备2.1 冰刀:速滑比赛使用专门的速滑刀,其刀片相对于普通溜冰刀更长更薄。
冰刀的锋利度和刀片平整度对比赛的成绩有着重要影响。
2.2 服装:运动员需要穿着紧身的速滑服,服装要求舒适透气,不影响运动员的滑行速度。
同时,服装的设计也需要考虑空气动力学效应,尽可能减少风阻。
2.3 安全装备:运动员在比赛中要佩戴头盔、护膝、护肘等安全装备,以保护自己在高速滑行中不会因摔倒而受伤。
2.4 计时器材:运动员需要佩戴计时芯片,该芯片可以与比赛计时系统进行同步,完成比赛的计时。
三、比赛技术3.1 出发动作:速滑比赛的出发动作非常重要,运动员需要通过强力推开并迅速加速,从静止状态切换到高速滑行状态。
出发时,运动员需要采用弯腰提前迅速加速,同时保持身体的稳定。
3.2 滑行姿势:速滑比赛的滑行姿势标准是"V"字形,双臂并拢,上身微微前倾,双腿交叉摆动。
短道速度滑冰的特点与训练突泉县少年儿童体育学校:胡岩峰短道速度滑冰之所以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与该项运动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风格是分不开的。
短道速度滑冰技术要求高、战术变化多、竞争激烈、比赛气氛浓,因而对广大观众、教练员与运动员有很强的吸引力。
通过对短道速度滑冰特点的认识与研究,可使训练与比赛更符合该项目运动的要求,使训练更有针对性。
一、运动技术的精细性特点短道速度滑冰技术属于周期性技术,是一项要求高、相当复杂的技术。
(一)技术分类从技术分类看,短道速度滑冰包括起跑技术、直道滑行技术、弯道滑行技术、冲刺技术、接万技术以及超越技术、躲闪技术、突然加速技术等等,这些技术虽有共同点,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大于共同点。
一个运动员某种技术很好,可另一种技术也许是不佳的,而另一个运动员与他相反。
短道速度滑冰要求每一个运动员必须全面掌握各种技术,某一技术缺陷可能成为一个运动员致命弱点。
(二)技术结构从技术结构看,每种技术都有本身技术的技术结构、要领与方法。
如直道滑行技术在一周期中包括4个时期、6个阶段;弯道技术是由4个时期、4个阶段构成的等等;在训练中必须按每种术的结构、要领方法严格地要求运动员,使之准确无误。
如果错误技术动作得不到及时纠正,一旦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将要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影响其整个运动生涯。
(三)比赛环境从比赛环境看,短道速度滑冰滑行速度快,而且又是在4-6人或更多的人密集在同一跑道上进行,加上由于战术的运用,前面有堵截,后边有追赶,左右有夹击,因此,对技术要求高,要求运动员运用技术能力强、机动性强,只有这样,运动员才能在关键的时刻,在密集的集团中冲杀出来,夺取比赛的胜利。
(四)比赛场地从场地上看,短道速度滑冰的场地与大跑道相比较,场地小,弯道多,因而竞争自始至终紧张激烈,比赛气氛浓,对技术要求熟练程度高。
(五)技术训练综上所述,短道速度滑冰技术在准确性上、熟练性上、机动性上、应变性上、突然性上都比大跑道要求高,技术训练必须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