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卫生培训试卷及答案(管理人员)【最新版】

职业卫生培训试卷及答案(管理人员)【最新版】

职业卫生培训试卷及答案(管理人员)【最新版】
职业卫生培训试卷及答案(管理人员)【最新版】

职业卫生培训试卷及答案(管理人员)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 C )的方针。

A.治疗为主、防治结合

B.康复为主、防治结合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

(B)的各种危害。

A.常见病

B.职业病

C.多发病

D.地方病

3.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

(A )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A.化学、物理、生物因素

B.不良气候

C.不良环境

4.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B)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A.常见病

B.职业病

C.多发病

5.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 C )档案。

A.生产技术

B.产品销售

C.职业卫生

6.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知识和管理能力,接受(A)培训。

A.职业卫生

B.专业知识

C.文化知识

7.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等三类人员继续教育的周期为( A )年。

A.一

B.二

C.三

8.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A)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A.每年

B.每两年

C.每三年

9.接触噪声的劳动者,当暴露于8小时等效A声级≥85分贝的工作场所时,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配备适用的( C ),并指导劳动者正确佩戴和使用。

A.手套

C.护听器

10.用人单位应当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备( A )劳动防护用品,放臵于现场临近位臵并有醒目标识。

A.应急

B.简易

C.临时

11.职业病危害定期检测范围应当包含用人单位产生职业病危害的( B )工作场

所,用人单位不得要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仅对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或部分工作场所进行指定检测。

A.部分

C.个别

12.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 A )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A.职业健康检查

B.一般健康检查

C.招工体检

13.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 C )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臵。

A.解雇离开

B.留在

C.调离

14.劳动防护用品,是指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及(B)危害的个体防护装备。

A.粉尘

B.职业病

C.噪声

15.职业病具有病因明确、发病与工作场所环境条件有关、有一定的潜伏期、(B)等特点(√)

A.不可以预防

B.完全可以预防

C.不可治愈

二.多选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ABC)而引起的疾病。

A.粉尘

B. 放射性物质

C.其他有毒、有害因素

D.不良气候条件

2.采取职业病危害源头控制(一级预防),从根本上杜绝或减轻职业病危害对劳动者的健康危害,主要有以下哪几种方式(ABCD):

A.停止使用有害物质,或以无毒原料替代有毒原料,以低毒原料替代高毒原料;

B.改变生产工艺,实行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生产,减少接触机会;

C.隔离人员或危害,或增加距离,减轻危害性;

D.工程控制:设臵除尘器、通风排毒装臵、隔声消声设施、屏蔽措施等,降低危害的浓度或强度。

3.职业病发病预防(二级预防),主要有以下哪些措施(ABCD):

A.对劳动者进行危害与防护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意识与能力

B.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进行定期检测,根据其危害程度制定预防措施

C.对接触危害的劳动者实施职业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损害

D.合理配发并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4.劳动者享有下列(ABCD)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A.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B.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

C.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D.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

5.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进行防护的步骤主要有(ABC):

A.全面识别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明确危害程度

B.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危害

C.采取适当的预防控制措施

D.开展体育锻炼活动

6.通常所说的职业病危害“三告知”,是指(ABC)

A.劳动合同告知

B.工作场所告知:职业病危害公告栏、告知卡与警示标识牌

C.结果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告知

D.张贴并对外公布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告知

7.劳动合同告知书必须明确以下哪些内容(ABCDE):

A.劳动者所在部门及岗位名称

B.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C.对应于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业禁忌证

D.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E.职业病防护措施

8.职业健康检查类别包括(ABCD)

A.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

B.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

C.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D.应急职业健康检查

9.职业病危害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发原则(ABC)

A.适用于工作场所中的有害因素

B.该防护用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C.适当保养,随时可用

D.便宜简便即可,质量好坏无所谓

10.噪声的防护措施包括(ABCD)

A.合理分区设计,将高噪声与低噪声工作场所分开布臵

B.隔声、吸声、消声

C.基础减振

D.听力保护

11.防暑降温措施有(ABCD)

A.合理设计,使劳动者远离热源

B.采取隔热措施

C.加强全面通风和局部机械通风

D.对高温作业劳动者采取个人防护与保健措施

12.用人单位应当对下列(ABC)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

A.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新录用劳动者

B. 拟转岗到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的劳动者

C.拟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如职业机动车驾驶、电工、压力容器等作业)的劳动者

D.财务、销售人员

13.用人单位应当严格做到:(ABCDE)

A.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B.对有职业禁忌,或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调离或者暂时脱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臵

C.对需要复查的劳动者,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复查和医学观察

D. 对疑似职业病病人,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安排其进行医学观察或者职业病诊断;

E.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14.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应有以下具体内容?( ABC)

A、职业卫生管理员参加

B、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

C、主要领导人和管理人员都要参加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15.国家对从事(ABC)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

A.放射性

B.高毒

C.高危粉尘

D.高温

16.职业病危害公告栏应公布职业病防治的主要内容有( ABC ) 。

A.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B.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C.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17.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 ABC )。

A.定期检修

B.定期检测

C.定期维护

18.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职业卫生主要培训内容:( ABC )

A.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

B.职业病危害防治基础知识

C.结

合行业特点的职业卫生管理要求和措施等。

19.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主要培训内容:(ABCD)

A.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标准;

B.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

C.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控措施;

D.防护设施维护与管理,职业卫生管理要求和措施等。

20.用人单位在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定期检测过程中不得有下列(ABCD)行为:

A.隐瞒生产所使用的原辅材料成分及用量、生产工艺与

布局等有关情况

B.减少生产负荷、开工时间不足等状态下检测

C.要求检测机构更改采样检测数据

D.要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指定地点或指定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采样检测三.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1.2018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的主题是“健康中国,职业健康先行”。(√)

2.从源头上根本杜绝或减轻职业病危害对劳动者健康的危害,是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关键。(√)

3.《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和《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均对职业病防治提出了具体目标。(√)

4.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5.国家建立工伤(职业病)社会保险制度,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6.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牌的类别中,红色代表“禁止标识”,黄色代表“警告标识”,蓝色代表“指令标识”,绿色代表“提示标识”。(√)

7.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不得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8.没有必要对个人防护用品佩戴方法进行培训,想怎么戴就怎么戴。(×)

9.在产生粉尘工作岗位的劳动者,必须佩戴“纱布口罩”。(×)

10.必须为劳动者配备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严禁配发假冒伪劣防护用品。(√)

11.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落实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工作。(√)

12.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13.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应定期维护、检修检测,不得擅自撤除、停止使用。(√)

14.职业病危害合同告知内容是:签订合同时可以不用告知职业病危害、后果、防

护措施、待遇。(×)

15.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制定的配备标准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定期对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劳动者正确使用,并作好领用记录。(√)

16.必须组织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监护档案,严禁不体检不建档。(√)

17.必须每年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严禁弄虚作假或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民国职业病防治法》于( B )正式实施。 A. 2001年10月27日 B. 2002年5月1日 C. 2002年1月1日 D. 2002年7月1日 2. 职业病指( B )。 A. 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B. 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C. 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D. 工人在职业活动中引起的疾病 3. 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统称( C )。 A. 职业病危害 B. 职业危害 C. 职业危害因素 D. 职业卫生危害 4. 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 C )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统称职业病危害因素。 A. 粉尘、物理、化学因素 B. 粉尘、物理、放射 C. 物理、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D. 粉尘、物理、生物因素 5.( B )依法享受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A. 接触职业有害作业的工人 B. 职业病病人 C. 接触有毒、有害的劳动者 D. 接触矽尘工人 6.依据法律规定,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及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机关是( A ) A.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县级以上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C.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D.省级以上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7.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 D )。 A. 同时设计,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B.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C. 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 D.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8. 对产生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 A )。 A. 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B. 警示标识 C. 警示说明 D. 警示语言 9.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 B )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A. 必要时 B. 定期 C. 不定期 D. 间断 10.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 A )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 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B. 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C. 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D. 职业病病名 11、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有:( D ) A.呼吸道 B.皮肤 C消化道 D. 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12、2009年媒体披露的( C )暴露出我国职业病防治领域中的一些问题,职业病防治工作再次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A.省仙游县外来农民工患职业病事件 B.省高碑店市农民工苯中毒事件 C.海超开胸验肺事件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 职业病概论 一、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职业卫生? 职业卫生是指人们在从事行业和工作活动中,保持符合保护健康、防止疾病所必须的情况、状况以及达到这种状态所实施的行为和过程。 2、什么是职业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几类? 职业危害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由于受不良的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影响,给劳动者带来危险和伤害,其中包括事故和疾病等多种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3、什么叫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什么叫法定职业病? 法定职业病是指国家规定并正式公布的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2002年国家卫生部会同劳动保障部重新颁布的法定职业病目录有10类115种

5、职业病的特点: ⑴病因明确:由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 这些人为因素被控制消除, 即可防止疾病发生; ⑵病因可测:所接触的危害因素(病因)通常可以检测, 过量接触才得病; ⑶群体性:接触相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常集体发病; ⑷多无特效药:早发现,易恢复,晚发现,疗效差。 6、如何发现职业病 最有效是做职业性体检 就业前体检 : 发现职业禁忌症 在岗体检: 早发现可疑职业病、禁忌症 离岗体检: 证明在职期间有无得职业病或损害 7、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 呼吸道(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 皮肤(有些毒物只要与皮肤接触,就能被吸收) 消化道(职业中毒的机会极少) 二、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 物理性危害因素:噪音、振动、高温、光线过强、电离辐射等。 化学性危害因素:强酸强碱、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

卫生管理培训试题及答案

卫生管理培训试题 一、填空题: 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各项卫生措施的核心是:。 2、卫生在《药品生产管理规范》中是指、、。 3、物料进入生产区前,应在外包装清洁处理间进行脱去外包装,若不能脱去外包装的应对外包装进行,保证清洁、无尘;工作结束后及时,生产区能存放多余的物料。 4、每天或每批生产结束后应按规定进行,生产中使用的各种器具、容器应清洁。 5、药品受其它杂质的污染后,引起药品质量的变化或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主要有药品疗效的变化、、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6、最常见的两种污染形式是、杂质污染;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水、人、表面。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清洁的程序要求是:先物后地;先内后外;先下后上;先拆后洗;先整后零。() 2、厂区内可种植花草,以使环境整洁。() 3、不同生产操作应有效隔离,不得互相妨碍。() 4、洁净厂房的墙壁与天花板,地面的交界处宜成弧形或采取其他措施。() 5、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应平整光滑,不易积尘、不长霉、无脱落物,不与加工的药品发生化学变化或吸附所加工的药品。() 6、传染病患者、体表有伤口者、皮肤病患者及药物过敏者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 ) 7、生产人员应经安全培训、操作技能培训和GMP知识培训才能上岗。 ( ) 8、门窗、玻璃、墙面、顶棚应清洁,无灰尘,地面应平整,无积水、杂物。() 9、生产场所无非生产用品,不在生产场所内吸烟、吃东西、睡觉、会客,不晾晒工装。() 10、厂区环境的卫生要求是::厂区环境清洁整齐;人流物流分开;生产区内无废物和垃圾; 厂区卫生有专人及时清扫、消毒;厂内车辆及其他物品须放在规定区域。() 三、选择题:10题,每题3分,共30分

职业卫生培训考试试题有答案

职业卫生培训考试试题姓名:成绩:分。)2一、单选题(共计25 题,每

题)的职业病防治活动。A 1.职业病防治法适用于(A、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B、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C、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十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2.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C )。B、分类管理、综合治理、防治结合,综合治理AC、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3.职业病指(B )。B、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A、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C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4.(C )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A、劳动者B、各级政府C、用人单位A )。5.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强度或者浓度应 当符合(A、国家职业卫生标准B、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国际劳工组织标准C)。.工作场所的生产布局合理,应当符合(B 6B、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A、效益原则C、满足生产需要的原则7.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 得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设区

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给予资质认可的(B )进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机构BA、中介机构C)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C 8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用人单位C、工会组织B、卫生行政部门 A.

9.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A )档案。C、人事、劳动者健康监护B、工资A10.(C )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

职业卫生培训试卷(管理人员有答案)

职业卫生培训试卷 (管理人员)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 C )的方针。 A.治疗为主、防治结合 B.康复为主、防治结合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B)的各种危害。 A.常见病 B.职业病 C.多发病 D.地方病 3.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A )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A.化学、物理、生物因素 B.不良气候 C.不良环境 4.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B)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A.常见病 B.职业病 C.多发病 5.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 C )档案。 A.生产技术 B.产品销售 C.职业卫生 6.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知识和管理能力,接受(A)培训。 A.职业卫生 B.专业知识 C.文化知识 7.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等三类人员继续教育的周期为( A )年。 A.一 B.二 C.三 8.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A)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A.每年 B.每两年 C.每三年 9.接触噪声的劳动者,当暴露于8小时等效A声级≥85分贝的工作场所时,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配备适用的( C ),并指导劳动者正确佩戴和使用。 A.手套 B.毛巾 C.护听器 10.用人单位应当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备( A )劳动防护用品,放臵于现场临近位臵并有醒目标识。 A.应急 B.简易 C.临时 11.职业病危害定期检测范围应当包含用人单位产生职业病危害的( B )工作场

职业卫生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职业卫生培训考试试题 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11年12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 )起施行。 2、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 )的方针。 3、( )是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并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4、用人单位的( )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知识和管理能力,并接受职业卫生培训。 5、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 )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 6、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 ),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场所、环境和条件。 7、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8、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235)等有关规定组织 ( )、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如实告知劳动者。 9、用人单位不得安排不得安排( )、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10、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时,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 )报告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职业病指( )。 A. 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B. 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C. 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D. 工人在职业活动中引起的疾病 2. 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统称( )。 A. 职业病危害 B. 职业危害 C. 职业危害因素 D. 职业卫生危害 3. 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 )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统称职业病危害因素。 A. 粉尘、物理、化学因素 B. 粉尘、物理、放射 C. 物理、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D. 粉尘、物理、 生物因素 4.( )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A. 接触职业有害作业的工人 B. 职业病病人 C. 接触有毒、有害的劳动者 D. 接触矽尘工人 5.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 )。 A. 同时设计,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B.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C. 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 D. 同 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6.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 )。 A. 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B. 警示标识 C. 警示说明 D. 警示语言 7.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 )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A. 必要时 B. 定期 C. 不定期 D. 间断 8.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 )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 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 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B. 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C. 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 遇等 D. 职业病病名 9.工作 场所的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应( )。 A.考虑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的要求 B.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 心理健康的要求 C.满足生产要求 10.依据法律规定,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及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机关是( ) A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 、县级以上工商管理部门 C 、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D 、省级以上工商管理部门 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劳动者有权利拒绝没有职业危害防护的作业。( ) 2、职业病没有法定职业病和非法定职业病之称。( ) 3、用人单位在和劳动者订立合同时,劳动者无权知道干的是什么工种,接触的是什么危害因素。 ( ) 4、在合同期间,用人单位调换工种,劳动者无权拒绝。 ( ) 5、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该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泻险区。( ) 姓名:

职业卫生培训考试及试题

附件:考试试题及答案 职业卫生培训考试试题 A1 姓名:______得分:______ 一、选择题 1、《职业病防治法》于( )起正式施行。 A、2001年11月1日; B、2002年5月1日; C、2002年5月12日。 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于( )起正式施行。 A、2001年5月1日; B、2001年11月1日; C、2002年5月12日。 3、用人单位及其作业场所符合相关规定,并取得( ),方可从事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 A、生产许可证;B安全生产许可证;C、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4、用人单位应当在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 )与中文警示说明。 A、公告栏; B、警示标识; C、安全标语 5、矽肺就是由于吸入( )粉尘引起的。 A、煤尘; B、石棉尘;C游离二氧化硅。 6、我国《职业病目录》公布的职业病名单中,列出了( )种法定尘肺。 A、11; B、25; C、13 7、露天矿与井卞采矿生产过程中,防尘的主要措施就是( )。 A、干式凿岩; B、湿式凿岩。 8、矿山开采作业中,作业人员在一个工作日内,短时间接触白云石粉尘总尘的容许浓度就是

( )mg/m3 A、8; B、6; C、10。 9、矿山开采作业中,作业人员在一个工作日内,短时间接触白石灰石粉尘总尘的容许浓度就是( )mg/m3 A、6; B、4; C、10。 10、作业场所操作人员每天在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噪声声级限值为( ) dBA A、115; B、75; C、85。 11、慢性职业总督与慢性职业病在( )内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提出报告并进行登记,以便及时掌握与研究职业中毒与职业病的动态,制定预防措施。 A、12小时 B、24小时 C、10天 D、15天 12、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 )本人的健康档案。 A、有权索取 B、无权索取 C、有权要求复印 D、无权要求复印 13、用人单位申报后,因采用的生产技术、工艺、材料等变更导致所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改变的,应当在变更后( )日内申报变更内容;用人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时,应当向原申报机关办理申报注销手续。 A、10 B、20 C、25 D、30 14、( )一般属于计划外应急性调查。 A、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 B、事故调查 C、专题调查 D、职业病危害评价 15、《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规定,用人单位的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应当在竣工之日起( )日内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A、10 B、20 C、25 D、30

2019年职业卫生培训考试试题答案-(20647)

2019 年职业卫生培训考 试试题 (A)应当对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姓名单位名称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督促、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3、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有皮肤、呼吸道、消化道。 4、劳动防护用品分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和一般劳动防护用品。 5、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 个人健康资料。 6、建设单位是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 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7、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有物理性有害因素、化学性有害因素、生物性有害因素。 8、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离岗后及应急健康检查。 9、按照来源,噪声可分为机械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10、对在职业健康体检中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职工,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 安置。 二、选择题(不限一个答案,全部选对得 3 分,漏选得 1 分,错选不得分共45 分) 1、职业病指( B ) A、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B、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 引起的疾病 C、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D、工人在职业活动中引起的疾病 2、尘肺发生的机理是由于粉尘进入肺组织后引起肺泡的防御反应,成为尘细胞,尘肺发生的基本病 变是矽结节的形成和弥漫性间质的纤维增生,主要引起肺(B)改变。 A、细胞化 B、纤维化 C、硬化 3、《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期间,

职业卫生培训试题68含答案

职业卫生培训试题68 含答案 一、单选题 1. 根据国家现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分工,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由( ) 负责。 A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B卫生行政部门C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2. 根据国家现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分工,监督检查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规范职业病的预防、保健以及职业病的检查和救治工作 由( ) 负责。 A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B卫生行政部门C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3. 工会组织对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 ) 。 A要求纠正B给予行政处罚C责令停产 4. 工会组织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A 监督B检查C建议 5. 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是:()为主,防治结合。

A 健康 B 安全C预防 6. 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原则是:“分类管理、()治理”。 A 彻底 B 综合C分期 7. 《职业病防治法》是为了()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而制定。 A 安全生产 B 劳动保护C预防、控制 8.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A、国务院卫生 B、卫生 C、国务院 9. 《职业病防治法》中所称用人单位是指()。 A 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 B 企业、科研单位、政府机关 C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 10. 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 专职或者兼职的(),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A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B 应急管理人员C工会督察员

为什么要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为什么要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用人单位职业病 防治指南》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2、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3、有利于加强职业卫生管理; 4、 有利于职工自我防护。 酒钢职工职业卫生培训目录 一、职业卫生有关法律、法规介绍·二、国家对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要求·三、酒钢主要职业危害及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四、急救知识介绍 关于考试的说明: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等要求企业必须对所有管理者和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并组织考试,试卷要作为职业卫生档案的一部分保存; 2、考试题的难易程度和试题类型已经考虑到了被考者的实际情况; 3、考试结果要保存到劳研所职业卫生档案室,成绩不合格者需要补考; 4、考试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一、职业卫生法规和基本概念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法规:《职业病诊断和鉴定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等。 ·标准:《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职业病诊断标准、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标准等。 1、职业卫生: 是指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和增进劳动者健康,提高工作生命质量,依法采取的一切卫生技术或者管理措施。它的首要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2、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 2.1 粉尘:矽尘、煤尘等;2.2 化学毒物:CO、苯、铅、铬等。 2.3 物理因素:噪声、高温、振动、异常气压、电离辐射等; 2.4 生物因素:炭疽杆菌(皮毛)等。 3、职业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法定职业病:动态、各国有差异。 广义职业病:法定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学术概念) 4、职业病的种类: ·我国卫生部、劳动保险部文件(卫法监发[2002]108号)“关于印发《职业病目录》的通知”,颁布的法定职业病名单,分10类共115种。其中:尘肺13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中毒56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5种。 5、工作有关疾病:工作有关疾病也叫职业多发病,是指劳动者工作环境和劳动过程中虽然有职业有害因素的存在,劳动者所患疾病与工作也有一定关系,但是职业有害因素不是导致疾病的唯一原因,而是该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多种因素之一,或者是使潜在疾病显露或加重的一个因素。 ·工作有关疾病不是职业病,它与职业病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在发病原因方面,工作有关疾病的发病原因大多不甚清楚,职业有害因素是引起疾病的多种原因之一,不是唯一原因,而职业病是由职业有害因素直接引起,发病原因明确。 ·在诊断机构方面,工作有关疾病可以由包括医院、门诊部、卫生院、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所有合法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而职业病的诊断必须由具有职业病诊断资格的医疗机构承担,这种医疗机构必须由省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只有一部分医疗机构具有职业病诊断资格。 ·在诊断医师方面,工作有关疾病可以由相关的执业医师进行诊断,而职业病的诊断必须由具有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承担;工作有关疾病可以由一名执业医师单独进行诊断,而职业病的诊断必须由三名以上具有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只有一部分执业医师具有职业病诊断资格。 ·在诊断依据方面,职业病的诊断必须依据国家统一标准,而工作有关疾病没有法律意义上的国家标准。 ·在疾病性质方面,职业相关疾病是一种“普通”疾病,而职业病是“特殊”疾病。 ·在待遇方面,工作有关疾病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赔偿,其要求赔偿的诉讼也得不到法律的支持,而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以及用人单位的赔偿。 6、职业卫生工作的方针和原则: 6.1 方针:目前,国家职业卫生工作遵循“为人民健康服务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两为”方针。 6.2 原则:在业务管理上实行“预防为主,分类管理、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 6.3 三个层面,即:①职业性有害因素监测评价;②接触有害因素作业工人健康监护;③职业病患者诊断和治疗。 7、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防治法是调整规范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并以第60号主席令颁布,2002年5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职业病防治的单行法律。 8、法定职业病必须具备四个要件: 8. 1 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8.2 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8.3 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 8. 4 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在上述四个要件中,缺少任何一个要件,都不属于本法所称的职业病。 9、职业病的发病规律: 9.1 职业病由生产中的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故病因明确。 9.2 危害因素通过各种方式接触,作用于人体到达目标器官(靶器官),在一定剂量(强度)范围,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严重程度呈剂量(强度)━效应关系。 9.3 不同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各不相同,因此职业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可涉及全身各主要器官和系统。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内容 (1)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培训大纲 本大纲规定了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的目的、要求和具体内容。 一、培训对象 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二、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熟悉有关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掌握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的基本内容、方法和要求,熟悉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基本专业知识,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能力,达到要求。 三、培训内容 (一)职业卫生基本知识 1.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2.职业卫生工作方针和工作原则; 3.职业卫生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 (二)职业卫生法规体系 1.职业卫生法规框架; 2.职业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 3.职业卫生标准; 4.职业卫生法制化管理。 (三)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责任 1.基本要求; 2.对存在职业危害企业的要求; 3.对供应商的要求;

4.劳动者职业卫生权利与义务。 (四)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申报 1.申报的目的; 2.申报的方法; 3.申报的内容; 4.申报的要求。 (五)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1.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管理原则; 2.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条件; 3.申办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应提交的材料。(六)职业病危害识别 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作用; 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3.职业病相关知识。 (七)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 1.工作场所粉尘浓度的检测方法; 2.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性有毒物质检测方法;(八)粉尘的职业危害与防控 1.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来源; 生产性粉尘的分类; 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 生产性粉尘进入机体的途径。 2.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影响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完整版)职业卫生培训试题含答案

职业卫生培训试题 70 含答案 一、单选题 1.职工被诊断为职业病的,应该( )。 A找企业负责人解决 B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C自己去医院治疗 2.被确诊患有职业病的职工,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发给其《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并享受国家规定的( )。 A医疗保险待遇B工伤保险待遇C商业保险待遇 3.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 )。 A终止职业病病人的待遇 B由职业病病人与企业协商解决 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4.职工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 )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A30B60C90 5.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职业病病人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其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 )内,可以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A 6个月 B 1年 C 2年 6.导致尘肺发生的主要因素是( )。 A接尘工龄、粉尘种类、小于10μm的粉尘和累积接尘量 B接尘工龄、粉尘种类、大于10μm的粉尘和累积接尘量 C接尘工龄、粉尘种类、等于10μm的粉尘和累积接尘量 7.甲醛的职业禁忌证有( )。 A全身性皮肤病和慢性眼病B原发性高血压 C风湿性关节炎 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 A防尘口罩也能用于防毒 B防毒面具也可以用于防尘

C当颗粒物有挥发性时,如喷漆产生漆雾,必须选防尘防毒组合防护 9.一旦发现有人晕倒在有限或密闭容器内,下面最适合的急救方法是( )。 A第一时间跳下去,把中毒者背上来 B腰间系上绳子,第一时间跳下去,把中毒者拉上来 C佩戴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施救 10.中暑是高温作业环境下作业人员发生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晕厥等疾病的总称。当作业地点气温( B )时应采取局部降温和综合防暑措施,并应减少接触时间。 A≥36℃B≥37℃C≥40℃ 11.手臂振动病是(A )从事手持振动工具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并能引起手臂骨关节骨质改变。 A长期B短期C连续 12.化学性皮肤灼伤主要由于(A )等化学物质引起。 A强酸、强碱、氢氟酸和磷B强酸C强碱

卫生管理培训相关资料

1.空间的消毒应该没有问题,是否物料原因引起;NF 乳糖pvp HPMC 2.粘合剂染菌的试验;考察过圣通平的浆 3.操作过程的卫生控制; 4.干燥设备进风高效过滤器是否裂缝, 5.压缩空气污染 6.纯化水出水口污染,使用时为放水后使用等 7.一般霉菌问题较少,细菌较麻烦,霉菌染菌一般与操作过程卫生关系最大 增加清洁周期,减少积水、增加消毒灭菌次数!如果你已经连续性的出现霉菌超标问题,那么你仅仅只是对能看到的地方消毒是没有用的,因为你的空调系统因为循环风的关系,也已经染菌了。 对于车间和生产设备等等的霉菌我们可以用酒精或84或者别的消毒剂就可以杀灭,但空调系统中的已经深藏在各管道中是很难除去的。你可以使用硫磺来熏,建议不要使用甲醛,会有残留,残留在药里面就不好了。 产品出现霉菌与很多因素有关,主要与生产环境、设备、原料(或物料)、水质以及消毒方法等有关 1.空调机组也是一个产生霉菌的地点.因为机组里面湿度较大,如果臭氧发生器在送风段,机组前面几段就很容易滋生霉菌特别是初中效段.(国外就很重视机组那里,确实机组那里是霉菌滋生的一个好地方.) 2.过滤器的框架是否是木框;(这样正好与机组的关系联系起来). 3.臭氧的选型是否正确,(臭氧的浓度是否达到). 4楼说的容易产生霉菌的地点有没有采用排风处理. 5.人员的操作.

卫生管理 目录 第一节卫生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卫生管理 第三节环境卫生 第四节工艺卫生 第三节人员卫生 第一节卫生的基本概念 药品是用来预防、治疗疾病和恢复、调节机体功能的一种特殊商品。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药品的卫生状况对于患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注射用药品,是通过人体皮肤进入肌肉和静脉血管,如果药品中存在未杀灭的细菌毒素等,则可以随药物进入患者体内,导致病情的复杂或者引起新的感染和毒害作用。甚至导致死亡。如眼用制剂,由于作用于眼粘膜,这类药物污染了细菌(金葡菌、绿脓杆菌等)可以造成感染甚至可能造成失明。所以在制药生产的全过程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严格控制各种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采取必要的卫生措施,以防药品受微生物的污染及其他杂质的污染。在制药工业的历史上,由于不注意加强卫生管理而发生污染药品的事故是不胜枚举的。 《规范》第七章卫生第四十八条到第五十六条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环境卫生、厂房卫生、人员卫生等方面作了明确详细的规定。 《药品管理法》第五条规定开办药品生产企业的条件之二是“具有与生产药品相适应的厂房、设施和卫生环境”。 第九条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规范》的要求,制定和执行保证药品质量的规章制度和卫生要求,强调了卫生是开办药厂的必要条件。 (一)生产卫生监督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规范》第四十八条“药品生产企业应有防止污染的卫生措施,制定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药品生产应按照产品品种,生产步骤的要求在各种不同的卫生区域内进行。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仅划分卫生区域级别是不够的,生产过程中污染的各种因素依然存在。因此严格制定卫生管理标准及制度,对厂房、设备、生产介质、工艺、人员等方面实行卫生监督是十分重要的。卫生监测的任何一个结果,都能对生产过程起到指导作用,对药品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卫生监督的管理范围 生产卫生监督应包括微生物检测以及可能影响生产工艺的各种因素的监测:(1)洁净区域进气过滤;(2)空气分布和空气交换频率;(3)相邻洁净区的压差;(4)厂房的布局和物流;(5)物料和人员的缓冲;(6)人员防护和人员的卫生规程;(7)厂房和设备的清洁、消毒规程。 (三)卫生检测方法 1、非活性粒子计数 洁净区内非活性粒子计数,不论是工作状态还是非工作状态时都可以进行。如果是在工作状态下进行测试,其计数点应是产品暴露污染最大的地方。有些操作(如粉末处理)会产生粒子,可能使所在区域的卫生与相应等级发生偏离,这时可以待粉末处理结束以后进行测试计数。 2、活性粒子计数 (1)空气的活性粒子计数一般使用空气取样法,亦可用琼脂接触法和棉球擦痕法。 (2)对与产品直接接触的人员要做琼脂手指检测。 (3)培养基灌封工序中,粒子计数是无菌生产过程验证的重要部分。 二、生产卫生检测结果的评价 生产卫生检测结果是药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数据之一,它直接反映了药品生产环境的卫生状况,是药

职业卫生培训试卷答案

职业卫生培训试卷 单位: 姓名: 分数; 日期: 一、选择题。(每题5分) 1、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 C )。 A、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B、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C、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2、职业病指( B )。 A、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B、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与其她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C、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 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3、( C )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A、劳动者 B、各级政府 C、用人单位 4、( C )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 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A、卫生行政部门 B、工会组织 C、用人单位 5、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与( A )档案。 A、劳动者健康监护 B、工资 C、人事 6、、( C )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的个人使用的职业 病防护用品。 A、卫生行政部门 B、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C、用人单位 7、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 B )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A、必要时 B、定期 C、不定期 8、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 C )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 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B、职业病防护措施与待遇等 C、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与待遇等 9、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 B )承担。 A、劳动者 B、用人单位 C、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 10、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 B )的作业。 A、重体力劳动 B、其所禁忌 C、危险 二、判断题。(每题1分) 1、职业卫生的监管范围:存在职业病因素的企业、事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包括行政单位与部队。( X ) 2、职业病没有法定职业病与非法定职业病之称。( V )

职业卫生培训试题答案

职业卫生培训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 1.用人单位不得安排()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A 未婚女工 B 女职工 C 未成年工 2.粉尘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主要影响()。 A 消化系统 B 呼吸系统 C 神经系统 3.在进入密闭空间前用人单位至少要安排()名监护者在密闭空间外持续进行监护。 A1 B 2 C 3 4.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主要损害人的()系统。 A 呼吸 B 消化 C 神经 5.工业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 3 个,即()。 A 口、鼻、耳 B 食物、衣服、水 C 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6.()是电焊作业人员常见的职业性眼外伤,主要由电弧光照射、紫外线辐射 引起。 A 白内障 B 红眼病 C 电光性眼炎 7.《职业病防治法》所指的职业病是:( )。 A 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 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B 劳动者因接触粉尘及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C 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8.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当 符合国家( )标准。 A 劳动保护 B 安全生产 C 职业卫生 9.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 )档案。 A 健康监护 B 工伤保险 C 培训教育 10.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应当向( )申请鉴定。 A 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 B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 C 做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二、判断题 1. 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规定,造成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其他严 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未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的,不得从事职业卫生检测、评价等技术 服务。(√) 3.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主要损害人的呼吸系统。(×)神经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2002 年 5 月 1 日施行的。(√) 5. 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承担。(×) 三、填空题 1.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增强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观念,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健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讲义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讲义 第一部分职业卫生知识的基本概念 (1)职业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所称的定义,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职业病危害是指可能导致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发生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3)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的有害因素。 (4)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因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急、慢性职业病及死亡的事件。 (5)职业健康监护是指对职业人群实行的预防职业病危害,提高员工健康水平为目的的健康监护。 第二部分职业卫生知识 一、职业卫生知识概述 1.职业卫生工作方针与工作内容 职业卫生工作是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和增进劳动者健康,提高工作生命质量,依法采取的一切卫生技术或者管理措施。它的首要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2.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因素,可以分为五大类: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目前我国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2002年4月18日新公布的职业病目录范围共有十类、115种。 尘肺有13种:如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水泥工尘肺、电焊工尘肺等;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有11种:如外照射急性、亚急性、慢性放射病,放射性

皮肤病等; 职业中毒56种:如铅、苯、汞、锰、有机磷农药中毒等;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如中暑、高原病等;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如布氏杆菌病、森林脑炎等; 职业性皮肤病8种:如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电光性皮炎等; 职业性眼病3种:如职业性白内障、电光性眼炎等;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如噪声聋、铬鼻病等; 职业性肿瘤8种:如苯所致的白血病、石棉所致的肺癌、间皮瘤等; 其他职业病5种:如职业性哮喘、棉尘病、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等。 法定职业病的诊断权由国家认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行使。 3.职业病预防原则与基本措施 职业病的预防遵循三级预防原则,即:①一级预防,从根本上着手,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或控制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水平在卫生标准允许限度内。②二级预防,对作业工人实施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损害,及时处理、有效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③三级预防,对乙患职业病的患者积极治疗,促进健康。三级预防的关系是:突出一级预防,加强二级预防,做好三级预防。 落实三级预防的基本措施有:①实施劳动卫生监督,包括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以及事故性处理。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的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验收是其重要的内容;②降低有害因素浓(强)度。常见的卫生技术措施有从工艺上改进、防止有害因素逸散,推广运用低毒,无毒的材料或技术,配置个人防护用品、通风防尘等;③职业性健康体检。已成为常规的措施有就业职业性体检,定期职业性体检和离退休职业性定检。 4.职业禁忌证 劳动者原有的疾病或潜在的病症,容易因接触职业性因素而加重,或发生职业病或“工作相关疾病”,因而不宜从事某种作业,这些机体异常功能状态或疾病称为职业禁忌证。如神经精神疾病患者不宜从事锰作业,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者不能从事钒作业。 职工在参加工作(上岗)前应进行健康检查,以确定有无该工种的职业禁忌症,是否适合该工种工作。在工作岗位变动或长期病假复工前,也应进行健康筛检。 对有职业禁忌证的职工,应按规定不得上岗工作。对在岗职工,一旦发现职业禁忌证,应及时调离,改作其他工作。对已经治愈的职业禁忌证职工,则可从事原工作。 5.女工职业卫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