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内容 (2)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7
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内容
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是为了确保员工在工作环境中的健康与安全。
培训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职业病知识:员工需要了解与其工作相关的潜在职业病因素,包括可能的危害物质、化学品、尘埃、噪音、振动等。
培训将介绍这些因素可能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以及防护方法。
2.个人防护装备(PPE):培训应包括对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的介绍和使用方法,以确保员工在工作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免受潜在危害。
3.工作场所卫生:包括工作区域的清洁和维护,以及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应该采取的卫生措施,以避免交叉感染和传染病的传播。
4.紧急情况应对:培训应该涵盖如何在紧急情况下采取适当的行动,包括火警、泄漏、意外伤害等。
5.职业卫生法规和政策:培训中会介绍适用于特定行业和工作的法规和政策,以确保员工了解并遵守相关法规。
6.健康监测:有些工作环境可能需要定期进行健康监测,以检测潜在的健康问题。
培训中可能包括这方面的信息,以及员工应如何参与和理解这些监测程序。
7.职业健康心理:职业卫生培训可能还包括有关职业健康心理方面的内容,包括工作压力管理、心理健康支持等。
8.工作场所文化:提倡一种积极的工作场所文化,强调团队合作、相互支持以及对健康与安全的共同责任。
这些培训内容可能会根据具体的行业、工作环境和法规要求而有所不同。
培训的目标是让员工充分了解潜在的职业卫生风险,并学会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方法,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健康与安全。
职业卫生培训考试试题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正确答案)B.标本兼治、防治结合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职业病防治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预防、操纵和消释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
A.养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B.养护劳动者健康,促进经济进展C.养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促进经济进展(正确答案)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强度或者浓度应符合()A.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正确答案)B.世界卫生组织标准C.国际劳动组织标准用人单位应当在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和中文警示说明。
A.公告栏B.警示标识(正确答案)C.安全标语D.宣传栏煤矿企业应对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
A.1学时B.2学时C.3学时D.4学时(正确答案)工作场所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应()。
A.按企业规定统一设置B.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正确答案)C.根据生产规模设置下列哪种粉尘遇火可能爆炸。
()。
A.悬浮煤尘(正确答案)B.沉积煤尘C.悬浮岩尘判断井下发生爆炸事故时是否有煤尘参与的重要标志是()。
A.水滴B.二氧化碳C.粘焦(正确答案)用人单位不得安置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的作业。
A.重体力劳动B.其所禁忌(正确答案)C.危害煤矿作业场所劳动者每天连续接触噪声时间达到或者超过8小时的,噪声声级限值为()dB;A.85(正确答案)B.80C.90在生产过程中,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来源有煤自燃、()。
A.人员呼吸B.煤、岩层涌出C.放炮(正确答案)以下有害气体中属于刺激性气体的是()。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正确答案)对于煤矿工人,下列疾病中属于法定职业病的是()。
A.肺癌B.噪声聋(正确答案)C.慢性气管炎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承担。
A.劳动者B.用人单位(正确答案)C.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一通三防”指的是()。
2024年度职业卫生培训计划样本根据《____职业病防治法》等法规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____年度职业卫生培训计划,请认真____。
一、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使广大员工了解国家有关新安全生产法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公司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隐患识别能力和预防能力,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熟悉公司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的后果、防范措施及应急措施,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和防治能力,自觉维护相关权益。
二、培训对象上岗前的员工,在岗期间的员工,调岗员工。
三、培训内容1、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相关标准等。
主要包括《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条例》等。
2、上级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文件、会议精神。
3、公司制定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5、工伤保险的相关规定、工伤鉴定级别和范畴。
6、公司配备的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
7、公司存在粉尘、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的种类、产生的后果、防范措施及应急处理措施等。
四、培训形式1、定期开展各种安全培训。
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定期____职工进行培训。
培训地点:会议室。
2、不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包括职业卫生公告栏公布内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中文警示说明牌板的内容、上级有关职业卫生文件及会议精神等。
五、培训要求1、公司各系统、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职业卫生培训,把该项工作抓好、落实好,大力宣传职业卫生培训的重要意义,____开展好公司____的定期培训和本单位的日常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同时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意识和防治能力。
2、参加职业安全和职业卫生培训的人员不得迟到、早退和无故缺勤,否则每人次罚款50-____元。
3、培训考试不合格者,严禁上岗作业,至到补考合格后方可上岗。
____科技有限公司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培训计划2024年度职业卫生培训计划样本(二)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卫生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劳动者健康和工作环境品质的重要因素。
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制度为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结合本厂实际,组织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法规、职业卫生知识、操作规程、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维护的培训,特制定本制度。
一、培训内容1、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与标准;2、职业卫生基本知识;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4、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肪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5、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
二、培训的对象与方式1、新进广职工的培训:厂部、车间、班组三级教育2、车间之间的职工调动教育:3、车间内部的职工调动教育:4、临时工的教育5、定期教育三、组织实施部门、经费保障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制度(2)是指为了保护和维护职工的健康和安全,组织和实施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的一套规定和程序。
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制度的目的是提高职工对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健康的认识和意识,增强职业卫生技能,降低职业病和事故的发生率,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保障职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培训职工了解职业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权益和责任。
2. 职业病防护和安全知识的培训:培训职工掌握职业病的病因、症状、防控措施等相关知识,了解安全生产基本要求和操作规程。
3. 工作环境监测和危害识别:培训职工学习如何使用各种监测设备和方法,识别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
4. 职业健康监护的教育:培训职工了解职业健康监护的目的和意义,学习体检和信息记录的方法。
5. 事故应急救援的培训:培训职工学习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6. 培训评估和证书发放:对培训过程进行评估,对达到培训要求的职工颁发职业卫生培训证书。
通过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制度,可以提升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技能,促进安全生产和健康工作环境的建设。
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制度(3)是指为了保障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以及预防职业病等职业健康问题,建立的一套培训和教育体系。
关于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精选)关于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精选篇1)(1)预防和减少工作伤害:采取各种预防性措施,如定期检查、培训和教育,以及提供必要的安全装备等,确保员工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少因工作所造成的身体伤害。
(2)促进心理健康:加强对员工心理健康的保护和关注,通过消除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满意度等措施,有利于员工心理健康。
(3)提高员工健康水平:鼓励员工通过健康生活方式、营养饮食、适量运动等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从而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和挑战。
(4)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通过减少污染和浪费、优化工作流程和能源使用等措施,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员工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宜居的工作环境。
总之,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是确保员工在工作环境中得到良好的健康和安全保障,它的关键是要将员工的健康和安全置于首要位置,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或避免工作伤害,提高员工的心理与身体健康水平,并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环境。
关于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精选篇2)职业病概论一、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职业卫生?职业卫生是指人们在从事行业和工作活动中,保持符合保护健康、防止疾病所必须的情况、状况以及达到这种状态所实施的行为和过程。
2、什么是职业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几类?职业危害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由于受不良的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影响,给劳动者带来危险和伤害,其中包括事故和疾病等多种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3、什么叫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什么叫法定职业病?法定职业病是指国家规定并正式公布的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制度范文1. 培训目的本职业卫生培训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劳动者对职业卫生的认识和了解,提高职业卫生意识,预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2. 培训内容2.1 职业病的定义和分类2.2 职业病的危害及防护措施2.3 职业病的早期识别和应急处理2.4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2.5 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价方法2.6 职业卫生设施和装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2.7 健康危害因素控制方法3. 培训对象本培训适用于全体员工,包括劳动者、管理人员等。
4. 培训方法4.1 理论学习:通过讲座、课堂教学等方式,向劳动者传达职业卫生知识。
4.2 实践操作:通过实地参观、模拟演练等方式,让劳动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职业卫生措施和操作方法。
4.3 自学:培训结束后,劳动者可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学习资料进行自学提高。
5. 培训周期本培训周期为一年,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卫生培训。
6. 培训记录和考核6.1 培训记录:每次培训结束后,人力资源部将对参加培训的劳动者进行记录,包括培训时间、内容和人员名单等。
6.2 培训考核:每次培训结束后,人力资源部将进行培训效果的考核,通过随机抽查、答题等方式进行评估。
7. 培训后的措施7.1 培训后的巩固学习:人力资源部将组织劳动者进行巩固学习,通过答题、讨论等方式加深对职业卫生知识的理解。
7.2 培训后的跟踪反馈:人力资源部将定期跟踪劳动者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8. 培训资源为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公司将提供以下培训资源:8.1 培训讲师:公司将邀请专业的职业卫生专家或相关机构的讲师进行培训。
8.2 培训场地:公司将提供适合培训的场地和设施。
8.3 培训资料:公司将提供相关的培训教材、资料和视频等。
9. 培训效果评估为评估培训效果,公司将进行以下评估:9.1 考试评估:培训结束后,将进行职业卫生知识的考试评估。
9.2 满意度调查:培训结束后,将进行满意度调查,收集劳动者对培训的评价和意见。
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一、制度背景和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职业分工的细化,各行各业面临的职业危害也愈加严重。
职业卫生是保护职工身体健康、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举措。
为提高职工对职业卫生的认识和意识,培养职业卫生意识,有必要建立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增强职工对职业卫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使其在工作中能够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保障职工身体健康。
二、培训内容和方式1. 培训内容:(1)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介绍职业卫生的概念、作用、重要性和基本原理,使职工了解职业卫生的基本知识。
(2)职业危害防护知识:介绍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人因因素等,使职工了解职业危害的种类和防护方法。
(3)职业健康检查:介绍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意义和流程,使职工了解职业健康检查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
(4)劳动保护用品使用与维护:介绍各类劳动保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维护知识,提高职工对劳动保护用品的认识和使用能力。
2. 培训方式:(1)宣传教育:通过张贴宣传海报、播放宣传视频等形式,向职工宣传职业卫生知识。
(2)培训讲座:组织专业人员开展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讲座,包括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案例分享,鼓励参与讨论和提问。
(3)在线学习:提供在线学习平台,为职工提供职业卫生知识的学习材料和在线测试,定期开展线上培训。
(4)实地考察:组织职工参与职业卫生实地考察活动,加深对职业卫生问题的认知和理解。
三、培训目标和计划1. 培训目标:(1)提高职工对职业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职业卫生意识。
(2)使职工了解职业危害的种类和预防措施,掌握相关防护知识和技能。
(3)培养职工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的习惯,保障职业健康。
(4)提高职工对职业卫生法规和政策的了解和遵守意识。
2. 培训计划:(1)建立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和培训方式等。
职业卫生培训制度是指为了提高职场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技能,确保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健康和安全的一套培训措施和规定。
职业卫生培训制度的目标是:1.提高职工对职业病危害的了解和认识,增强职业卫生意识;2.培养职工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3.提高职工对工作环境的评估和改善能力;4.加强职工的安全操作技能,避免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职业卫生培训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职业病知识培训:向职工传授职业病的分类、病因、症状、防护措施等相关知识;2.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培训职工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危险因素造成的伤害;3.职业危害评估:培训职工评估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4.紧急救援培训:培训职工常见的急救方法和应急处理措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5.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培训:培训职工遵守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的意识,确保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职业卫生培训制度的实施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在线培训等形式进行,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安排。
同时,企业还应定期进行培训效果评估,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和方法,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职业卫生培训制度(2)职业卫生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措施,预防、识别和控制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与工作环境的良好状态。
职业卫生培训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是保障职业卫生工作良好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各类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存在一定职业卫生风险的单位应当遵守的法律法规。
一、职业卫生培训制度的意义1.提高职业卫生意识和素质:职业卫生培训制度的建立可以帮助职工了解职业病的危害性和预防方法,增强职业卫生意识,提高职业卫生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够自觉遵守职业卫生规章制度,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2.建立职业卫生管理机制:职业卫生培训制度可以规范职业卫生工作的管理,明确职业卫生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职业卫生系统的管理监督,提高职业卫生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内容范文一、引言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职业卫生管理在企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良好的职业卫生管理可以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事故的发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将对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二、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重要性1.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职业卫生管理可以通过调查员工的工作环境,了解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护,减少员工接触有害物质的机会,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
2.提高工作效率:良好的职业卫生管理可以优化工作环境,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增强员工的身体素质,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
3.减少事故的发生:职业卫生管理可以通过评估工作环境的安全风险,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
4.提升企业竞争力:良好的职业卫生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三、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内容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的设立:企业应设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包括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等。
2.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建立:企业应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明确职业卫生管理的责任、权力和义务,规范职业卫生管理的程序和要求。
3.工作环境的评估:企业应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评估,了解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危害因素的评估。
4.职业卫生风险评估:企业应对工作环境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工作环境中的安全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5.职业卫生监测:企业应对员工的职业卫生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包括职业病的监测、体检等,及时发现职业病的发生和职业卫生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6.职业卫生培训:企业应对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知识水平,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和工具。
7.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企业应采取相应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包括改善工作环境、配备防护设备、加强个人防护等,保障员工的职业卫生安全。
2024年度职业卫生培训计划____职业卫生培训计划南宁市白马矿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____职业卫生培训计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组织对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法规、职业卫生知识、操作规程、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维护的培训,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监督管理工作,并指定专业的职业卫生培训人员,负责本公司的职业卫生知识教育培训。
二、教育培训内容1、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与标准;2、职业卫生基本知识;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4、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
5、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三、教育培训的对象与方式1、新员工的培训。
新员工在上岗前应进行三级职业卫生培训,分别为矿级、部门]级和班组级。
矿级培训由矿职业健康安环部组织进分别为矿级、部门]级和班组级。
矿级培训由矿职业健康安环部组织进行,部门级由部门负责人组织,班组级由班组长组织。
培训后应进行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2、员工在调动岗位时,应进行针对性的职业卫生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岗。
3、外来临时工人,应进行针对性的职业卫生培训,确保其从事劳动时不受到危害。
4、各单位对其在职员工应进行定期的职业卫生教育学习,生产单位每____个月进行一次职业卫生知识教育学习,辅助单位每季度应进行一次职业卫生知识教育学习,并有教育学习记录。
5、所有的职业卫生培训应有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时问、日期、培训内容、培训老师、培训地点、受培训人签名等。
6、公司定期邀请卫生、安监、疾控等部门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对各单位职业卫生负责人、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职业卫生培训,提高职业卫生管理业务能力。
7、所有的培训资料要设立职业卫生培训台账,并有专人保管,各生产单位培训情况应每年____-____月报公司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备案。
8、未进行职业卫生培训的员工或考核不合格的员工不得上岗作业。
职业卫生培训内容(多应用版)职业卫生培训内容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职业病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水平,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卫生培训工作。
本文将对职业卫生培训内容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职业健康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二、职业卫生基础知识1.职业病概念: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导致的疾病。
职业病具有病因明确、发病机制明确、诊断标准明确等特点。
2.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劳动生理因素和劳动心理因素等。
了解这些有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危害和防控措施,有助于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
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估,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其危害程度,为企业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4.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掌握职业病诊断标准、诊断程序和鉴定方法,提高职业病诊断与鉴定能力。
5.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了解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体系,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增强法律意识。
三、职业卫生管理1.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包括职业病防治责任制、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制度等。
2.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与职责:明确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职责分工,确保职业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3.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个体防护措施、职业健康监护措施等。
4.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职业卫生档案的建立、保管和使用,确保职业卫生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四、职业健康监护1.职业健康检查:了解职业健康检查的种类、周期、内容和标准,确保劳动者及时接受职业健康检查。
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建立和维护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为职业病诊断、鉴定和治疗提供依据。
3.职业禁忌症与职业限制作业:掌握职业禁忌症和职业限制作业的定义、范围和判定标准,合理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培训大纲
本大纲规定了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的目的、要求和具体内容。
一、培训对象
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二、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熟悉有关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掌握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的基本内容、方法和要求,熟悉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基本专业知识,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能力,达到要求。
三、培训内容
(一)职业卫生基本知识
1.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2.职业卫生工作方针和工作原则;
3.职业卫生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
(二)职业卫生法规体系
1.职业卫生法规框架;
2.职业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
3.职业卫生标准;
4.职业卫生法制化管理。
(三)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责任
1.基本要求;
2.对存在职业危害企业的要求;
3.对供应商的要求;
4.劳动者职业卫生权利与义务。
(四)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申报
1.申报的目的;
2.申报的方法;
3.申报的内容;
4.申报的要求。
(五)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1.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管理原则;
2.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条件;
3.申办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应提交的材料。
(六)职业病危害识别
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作用;
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3.职业病相关知识。
(七)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
1.工作场所粉尘浓度的检测方法;
2.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性有毒物质检测方法;(八)粉尘的职业危害与防控
1.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来源;
生产性粉尘的分类;
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
生产性粉尘进入机体的途径。
2.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影响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局部作用;
中毒;
致癌;
粉尘沉着症等。
3.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
尘肺病定义;
尘肺病种类;
尘肺病临床表现;
尘肺的病理变化;
尘肺病的X线表现;
尘肺病的诊断;
尘肺病治疗;
尘肺病患者伤残鉴定与安置。
4.粉尘危害的主要防控措施
防护原则;
法律措施;
综合防尘的“八字方针”;
主要技术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卫生保健措施及健康监护。
(九)化学毒物职业危害与防控1.毒物概述
毒物概念;
生产性毒物的来源和接触机会;
生产性毒物在生产环境中的存在形态;生产性毒物的分类;
生产性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
影响毒物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2.毒物的危害
毒性指标;
毒性程度评价;
毒物的危害性分级。
3.常见化学毒物
金属与类金属;
刺激性气体;
窒息性气体;
有机溶剂;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学物;
高分子化合物;
农药。
4.化学毒物的防控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
(十)噪声职业危害与防控
1.生产性噪声;
2.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3.影响噪声对机体危害的因素;
4.噪声危害的防控措施。
(十一)振动职业危害与防控
1.振动的分类;
2.振动对人体的危害;
3.振动危害的防控措施;
4.手传振动职业接触限值。
(十二)高温职业危害与防控
1.高温环境作业的主要类型;
2.高温环境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3.高温作业引起的疾病;
4.中暑的现场处理;
5.高温危害的防控措施。
(十三)非电离辐射职业危害与防控
1.射频辐射危害与防控;
2.红外辐射危害与防控;
3.紫外辐射危害与防控;
4.激光危害与防控。
(十四)电离辐射职业危害与防控
1.电离辐射的定义
2.电离辐射的分类;
3.电离辐射的危害;
4.电离辐射的防控。
(十五)重点行业职业危害与防控
1.石油炼制过程中的职业危害与防控;
2.重金属冶炼和加工过程中的职业危害与防控;
3.机械制造行业职业危害与防控;
4.矿山开采过程中的职业危害与防控;
5.胶黏剂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职业危害与防控;
6.家具制造行业的职业危害与防控。
(十六)职业中毒急救
1.职业中毒的特点与原因;
2.急性职业中毒的现场调查;
3.急性职业中毒的现场急救。
(十七)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
1.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和任务;
2.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3.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及编制方法。
(十八)个人防护用品
1.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简介;
2.呼吸道防毒用品的类别和选用;
3.防尘用品的类别和选用;
4.防噪声用品的种类和选用;
5.防护眼镜的种类和选用;
6.皮肤防毒用品的类别和选用;
7.其他防护用品的选用。
(十九)职业危害案例分析
附表:
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课时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