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 行规定(续)
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作业场所应当符合下列 要求: •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 •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 •有与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相适应的有效防护设施; •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 准; •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其他规定。
(四)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 行规定(续)
• 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在初步设计阶段编制职 业危害防治专篇。职业危害防治专篇应当报送建设项 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二)职业危害因素与分类(续)
1.按照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为: 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化 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 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 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的危害因素、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等十大 类。
(四)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 ,主要 负责人对本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 负责。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生产经营单位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工作。
(四)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 规定(续)
• 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 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 业健康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 工作。
• 对初次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由其所在单位进 行防尘知识教育和考核,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 粉尘作业。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续)
• 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又未 积极治理,严重影响职工安全健康时,职工有 权拒绝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