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课件
3
病人因素
1)小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在输液中, 小儿天生好动,难于固定,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 重外渗也多于成人。 2)老年人由于行为功能减退,导致疼痛感减低,反应迟 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容易引起注射针头移位,造 成静脉输液外渗。 3)患者输液时间过长或是挂水过程中如厕等。
钙剂:葡萄糖酸钙、氯化钙。
放射增强造影剂:碘伏醇
化疗药物:长春新碱、顺铂、表阿霉素、环磷酰胺等。
ppt课件
7
静脉输液外渗的机制
1)血管受到药物的化学刺激,一方面血液成分发生了改
变,另一方面通过药物直接刺激引起炎症介质的释放以 及使血管内壁受损通透性升高,从而引起炎症反应。 2)药物持续滴注,胶体渗透压降低。 3)继发感染,因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炎症细胞的聚集 及炎症介质的释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升高,而发生组织 水肿。
硫酸镁能舒张血管平滑肌 , 使痉挛的外
周血管扩张 , 通过镁离子的透入 , 改善组织与组织间隙 细胞的渗透压 , 达到局部渗出液的吸收和消肿目的。用 于甘露醇、多巴胺、化疗药物、垂体后叶素、氯化钾、 氯化钙等药物所致的渗漏。
方法:将50%硫酸镁溶液浸湿4层纱布后覆盖患处,上盖一
层塑料薄膜,每2-4小时更换1次,持续湿敷。
ppt课件
18
湿敷法
热敷--扩血管,利循环,促吸收,减损伤。
常使用于血管收缩剂渗漏造成的缺血性改变。
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氯化钾以及植物碱类化疗药物
冷敷--缩血管, 慢吸收,促灭活, 限损伤 减疼痛。
常使用于充血水肿为主的急性渗漏性损伤。
常用于20%甘露醇、化疗药物等渗漏的早期。
ppt课件
19
硫酸镁湿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