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技术条件 本技术条件依据《铁路货车超偏载
- 格式:rtf
- 大小:41.04 KB
- 文档页数:5
超偏载检测装置系统简介一.原理及系统构成超偏载检测设备适用于检测各种型号的货车的超偏载。
本系统由计算机、称重软件、高精度传感器、高速采样通道、及不断轨秤体组成。
其结构及原理如图:示意图2超偏载检测设备既可对货车装载时和运行中超载情况实时监测也可对货车进行偏载测试。
该装置由不断轨秤体结构、高精度传感器,高速采样通道和计算机及软件组成。
二.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超偏载检测设备的微机测量控制系统是由压力传感器、剪力传感器、传感器接线箱、多路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工业控制计算机、打印机和检测软件等构成。
被检测车辆的轮重和轴重信息,通过传感器转换成等比例的模拟电压信号,传送给数据采集控制系统。
数据采集控制系统把传感器输出的毫伏电压信号进行放大、滤波、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数据接口输入计算机。
在称量系统软件的支持下,完成系统自检、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以及机车车辆判别。
三.技术性能1.型号:CPZ-Ⅲ铁道货车超偏载检测设备;2.检测范围:节重小于100t的标准轨距四轴货车,最大可达200t;3.检测方式:双向全自动轴或转向架动态计量,可检测铁路货车装载超、偏状态;4.检测速度:分为40km/h以下和40km/h以上两种检测速度;5.计量车辆总重最大允许误差:6.计量车辆偏载允许误差:偏载检测精度满足TB/T3096-2004《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设备》的规定;7.允许超载:为额定荷载的150%;8.感量:加减20kg砝码,有大于10kg变化;9.输出方式:LCD实时显示序号,自动检测通过列车车辆的速度、载重、总重、前后偏载及左右偏载,并进行数据储存、阶段统计和超偏载车辆报警及打印,具备联网及与自动抄车号系统联接的功能,数据储存可根据用户要求按过车时间存储备查,存储期可达一年以上;其中检测数据重量可以千克(kg)或吨(t)为单位显示,以吨(t)为单位显示时,小数点后将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前后偏重差及变动范围以千克(kg)为单位,左右偏载以货物重心偏移量表示,以毫米(mm)为单位。
作者(资料提供者):徐杨;生于1979年;工程师。
现任职天津市华北衡器厂、天津市华衡伟业称重系统有限公司技术部主任、企划部经理、新产品开发小组组长、项目经理人;主责: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企业产品宣传推广、资质认证、企、政、学、研合作等……自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参与领导多项新产品开发技术革新,共取得发明专利10项,其中个人发明2项,发表技术论文22篇;主办各类展会12期次;连续两次完成国家级创新项目,项目总额近2000万元人民币。
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技术条件本技术条件依据《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TB/T3096—2004)、《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检定规程》(JJG(铁道)129—2004)、《自动轨道衡》(GB/T 11885—1999)、《电子衡器通用技术条件》(GB/T 14249.2—1993)、《动态称量轨道衡检定规程》(JJG 234—1990)、《称重传感器》(GB/T 7551—1997)、《称重传感器检定规程》(JJG 669—2003)、《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铁运[2006]161号)有关条款制定。
铁路区间及站场线路安装的超偏载检测装置均应符合本技术条件。
一、总体技术性能根据《铁路专用计量器具新产品技术认证管理办法》的规定,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作为铁专量具,实行铁专量具新产品技术认证制度。
必须通过铁道部主管部门组织的技术认证后方可在线路上安装使用。
其产品结构应采用不断轨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框架型式。
总体技术性能须满足:1.称量性能稳定、使用安全可靠。
安装使用后不得对行车安全造成任何隐患。
2.称重准确度:列车在40 km/h及以下速度称量时,称重准确度应小于或等于0.5%;在40~60 km/h速度范围内称量时应小于或等于1%:前后转向架偏重差变动范围:列车在40 km/h及以下速度称量时应小于或等于400 kg;在40~60 km/h速度范围内称量时应小于或等于800 kg。
车务段2019年货运技能竞赛货运安全员实作试卷及答案(A卷)一、填空题(1分/题×14空=14分)1.超偏载检测装置仅用于铁路货车的超偏载检测,其数据不作为计费和贸易结算的依据,但作为(行车事故分析依据)。
《计量》63条2.《铁路货物损失处理规则》规定,对于承运人责任明确的货物损失,应先(对外赔付),后划分铁路内部责任,做到主动、及时、真实、合理。
《铁路货物损失处理规则》第三条3.在办理货运检查交接作业时发现问题,(按规定拍发的交接电报)应视为普通记录。
《铁路货物损失处理规则》第19条4.划分货物损失责任应以(事实为根据)、规章为准绳。
《铁路货物损失处理规则》第28条5.对承运人责任明确的货物损失处理要坚持(快速调查)、快速定责。
《铁路货物损失处理规则》第31条6.在赔偿后又找到货物的,由货物所在站按(无法交付货物)处理,维持原来定责不变。
《铁路货物损失处理规则》第43条7.火灾责任以(公安消防部门)认定的起火原因为依据。
《铁路货物损失处理规则》附件38.货物的实际价格包括其本身的价格、税款、包装费用和(已发生的运输费用)。
《保价运输规则》6条9.货物运抵到站,收货人拒绝领取时,应出具书面说明,自拒领之日起,( 3 日)内到站应及时通知托运人和发站,征求处理意见。
《铁路货物运输规程》第三十条10.超偏载检测装置在列车速度低于(60KM/H)时,检测数据有效,超过时检测数据无效。
11.托运、承运货物、包裹、行李,必须遵守国家关于(禁止或限制)运输物品的规定。
《铁路法》28条12.铁路安全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安全生产法》3条13.《计量规则》规定:装载液态货物的罐车超载判定以轨道衡或(罐车容积)计量为准。
14.凡在办理限制中未列载的(办理站)、专用线一律不得办理危险货物运输。
二、名词解释(5分/题×3题=15分)1.货物损失的分类中“火灾”:是指在铁路运输过程中,由于运输物资或车辆、集装箱发生失去控制的燃烧,造成货物、仓库、货车、设施、运输物资损失和人员伤亡等后果的灾害。
铁路货运员初级考试(试卷编号2141)1.[单选题]发站由托运人组织装车,到站由收货人组织卸车的货物,在货车交接地点( ),即为交付完毕。
A)卸车完毕B)点交货物C)核收费用D)交接完毕答案:D解析:2.[单选题]爆炸品分( )项。
A)5B)6C)4D)7答案:B解析:3.[单选题]站内停放危险货物车辆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对需要看护的重点危险货物,由车站派员看守并报告()。
A)当地公安部门B)铁路局C)铁路公安部门D)直属站、段答案:C解析:4.[单选题]对自轮运转的货物,车站应要求托运人将货物的( )予以固定,以防止脱落或侵入限界。
A)制动部位B)走行部位C)活动部位D)突出部位答案:C解析:5.[单选题]手推调车速度不得超过( )。
A)2km/hB)3km/h6.[单选题]承运易腐货物时,车站要按照( )的有关规定办理。
A)《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则》B)《铁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C)《铁路货物运输规程》D)《铁路鲜活货物运输规则》答案:D解析:7.[单选题]设计开行时速120公里以上列车的铁路应当实行( )管理。
A)全封闭B)半封闭C)局部封闭D)封闭答案:A解析:8.[单选题]预应力梁横向位移不超过20mm,长度为24.6m及以下预应力梁纵向窜动不超过( )mm时,可以继续运行。
A)50B)80C)100D)150答案:D解析:9.[单选题]( )不办理站界内搬运或途中装卸。
A)鲜活货物B)危险货物C)集重货物D)散装货物答案:B解析:10.[单选题]卸车站要认真监卸,根据货物运单清点件数,( ),检查货物状态。
A)核对标记B)核对标志C)检查车辆11.[单选题]未经铁道部运输局批准,各类货车装载的货物不得超出货车的( )。
A)设计范围B)允许范围C)允许用途范围D)设计用途范围答案:D解析:12.[单选题]零散货物快运的保价费率按照千分之3计算,保价金额在()以下的按每批3元核收。
A)500元B)1000元C)1500元D)2000元答案:B解析:13.[单选题]青藏线格拉段等海拔超过3000m的高原铁路运输需要押运的危险货物时,应配备适应高原缺氧环境、符合环保要求的押运车辆。
成都铁路局货运职业技能竞赛货检员(理论实作)试题及答案理论1.名词解释(5)1.货运检查站:货运检查站是列车运行途经有技术作业或无技术作业担停车时间在35分钟以上的技术作业站。
2.摘车整理:危及行车安全,又不能在列整理的车辆,货运检查员应报告车站值班员摘车。
摘车整理时,应做好防护工作。
不允许在挂有接触网的线路(设有隔离开关的线路除外)整理车辆。
3.超限货物:货物装车后,车辆停留在水平直线上,货物的任何部位超出机车车辆限界基本轮廓者或车辆行经半径为300米的曲线时,货物的计算宽度超出机车车辆限界基本轮廓者,均为超限货物。
4.计量安全检测设备:计量安全检测设备是对货车、集装箱进行科学计量及安全检测监控、确保行车安全的重要设施。
5.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是铁路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测货车超载、偏载、偏重的主要装置之一。
二、单项选择(10)1.在运输中发现货车偏载,不能继续运行,由( A )及时换装整理。
(A)发现站(B)货检站(C)车站(D)货运站2.到达列车预检是指( C )货运检查员应出场立岗预检。
(A)列车停妥前(B)列车进站时(C)列车到达前5min (D)接受计划时3..整理作业需要打开敞车侧门时,不能采用的方法为( B )。
(A)使用翻门卡(B)使用石块掩夹(C)用支门器支撑(D)用车体上吊钩钩住门环4.篷布绳索能拴结的部位为( B )。
(A)手闸杆(B)支柱槽(C)提钩杆(D)手扶梯5.钢丝绳与货物、车辆棱角接触处应采取( B )。
(A)防滑措施(B)防磨措施(C)安全措施(D)防火措施6.苫盖篷布或加固货物时,所用绳子或加固线捆绑拴结后的余尾部分,长度不得超过( B )一般不短于10mm。
(A)200mm (B)300mm (C)500mm (D)400mm7.下列车辆中货检站必须进行摄像或照相的是( C )。
(A)装运活动物的货车(B)军用货物(车)(C)装运长、大、笨重货物的平车(D)装运二级毒害品的货车8.在不采取货物配重措施的情况下,货物总重心横向位移不得超过( A )mm。
煤炭铁路装车超偏载检测系统介绍长期以来,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及经济利益驱使,铁路货车超载、偏载现象严重,造成车辆设备损伤,大大降低使用寿命,甚至危及行车安全。
因为超载问题不能在装车现场被及时发现,造成铁路运输成本增加。
装车后货物重心的投影应位于货车纵横中心线的交叉点上。
必须偏离时,横向偏移量不得超过100mm,超过时,视为偏载。
装车后货物重心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过量偏离——即两转向架所承受重量之差大于10吨时,视为偏重。
在铁路货物运输过程中,货车超、偏载、偏重危害极大,不仅对车辆、机车、线路、道岔的损害严重,而且极易造成车辆燃轴、切轴及车辆颠覆等重大事故。
全国铁路大面积提速后,对铁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个铁路局明确提出强化对列车装载加固和车辆超偏载的检测。
轨道衡是安装在轨道上用来对通过列车的装载货物重量进行计量的设备。
目前工矿企业货车车辆装车主要靠装车操作人员目测车辆在轨道衡上的位置,由于轨道衡传感器支撑结构的不一致和称重轨的弹性变形,车辆在不同的位置称重数据不一致为有偏差,取大数会亏吨,取小数会涨吨,称重数据偏差人为因素较大,存在管理漏洞。
另一方面,随着铁路的运力不断提升,运行速度不断提高,为了保证高速运行车辆的稳定性,在铁路线路上设有很多动态超偏载检测仪,而工矿企业装车现场中的轨道衡只能称重不能进行偏载检测,导致超偏载车辆经常被扣留、罚款,从而每年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是在轨道衡称重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货车称重新技术。
铁路部门现有的超偏载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通常都是铁路正线对运行车辆的动态检测,采用的检测装置价格昂贵,工矿企业难以承受。
为从源头上避免超偏载问题,我公司研制出了能够适用于工矿企业装车现场且经济可行的轨道衡车辆超偏载检测系统。
一、系统简介轨道衡车辆定位及超偏载检测系统是在装车源头进行超偏载检测的系统,是对原有轨道衡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改造,使之具有超偏载检测系统功能,在装车的同时就能对车辆的超载、偏载、偏重情况进行实时检测,在发车前就能掌握车辆的装载情况,对车辆的超偏载进行提前预警,可有效防止途中扣、甩车情况的发生,同时提高了货物装载的质量,减少亏涨吨对企业造成的损失。
集装箱静态偏(超)载检测系统集装箱静态偏(超)载检测系统超偏载检测装置技术条件:依据《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TBT3096-2004《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检定规程》JJG铁路129-2004,《电子衡器通用技术条件》GBT142492-1993,《铁路货物装置加固规则》铁道2006161号有关条款制定。
集装箱静态超、偏载检测与称重系统工作原理集装箱4个角件孔位置对准置于地上称重平台上,通过集装箱的4个角件孔部所对应的4个称重平台,承载全部集装箱重量。
分别检测4个称重平台的重量信号,得到了集装箱4角承载的重量,应用力矩平衡原理对集装箱纵、横轴向重量分布测定,计算出集装箱偏载、偏重数据,精确测定出集装箱中心位置,将集装箱中心点与纵横中心线交叉点同时显示在屏幕上,依据《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规定的偏载、偏载数值,对被检集装箱所测结果进行比对判别,得出(合格/不合格)结论,同时4角重量之和能测量出集装箱总重量。
完成集装箱的偏载检测与称重。
并对超载、超偏载范围等进行报警。
系统主要结构一、称重平台1.外形尺寸:宽2m;长4m;4台2.面板材质:Q2353.台面厚度:16mm4.承重结构形式:全钢槽型钢结构5.山头板厚度:20mm6.加强板厚度:10mm7.最大称量:50t8.单台称量:每台15t。
9.设备分度值:使用分度值1kg,检定分度值5kg。
10.工作电压:电压:220V(-15%~+10%),频率50HZ±5%,功率:小于100W11.工作温度:传感器-34℃~+44℃,仪表0℃~+44℃。
12.相对湿度:≤95%13.信号传输最大距离:50m。
14.安全过载:125%15.准确度等级:OIMLIII级16传感器最大安全过载:120%FS;最大极限过载:150%FS17.传感器防护等级: IP6818.接线盒防护等级: IP6719.设备类型:无基坑。
钢结构秤体经抛丸除锈处理,喷涂环氧富锌防锈和丙烯酸聚氨酯防腐面漆,油膜厚实,厚度均匀为120μm±10,耐磨、耐压、耐酸、耐碱,防腐能力更强。
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技术条件本技术条件依据《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TB/T3096—2004)、《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检定规程》(JJG(铁道)129—2004)、《自动轨道衡》(GB/T 11885—1999)、《电子衡器通用技术条件》(GB/T 14249.2—1993)、《动态称量轨道衡检定规程》(JJG 234—1990)、《称重传感器》(GB/T 7551—1997)、《称重传感器检定规程》(JJG 669—2003)、《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铁运[2006]161号)有关条款制定。
铁路区间及站场线路安装的超偏载检测装置均应符合本技术条件。
一、总体技术性能根据《铁路专用计量器具新产品技术认证管理办法》的规定,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作为铁专量具,实行铁专量具新产品技术认证制度。
必须通过铁道部主管部门组织的技术认证后方可在线路上安装使用。
其产品结构应采用不断轨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框架型式。
总体技术性能须满足:1.称量性能稳定、使用安全可靠。
安装使用后不得对行车安全造成任何隐患。
2.称重准确度:列车在40 km/h及以下速度称量时,称重准确度应小于或等于0.5%;在40~60 km/h速度范围内称量时应小于或等于1%:前后转向架偏重差变动范围:列车在40km/h及以下速度称量时应小于或等于400kg;在40~60km/h速度范围内称量时应小于或等于800kg。
前后转向架偏重差平均值与理论偏重差之差的绝对值:应小于或等于500kg。
设偏转向架偏载率平均值与理论偏载率之差的绝对值:应小于或等于5%。
68t或76t车中未设偏检衡车整车初始偏载率平均值的绝对值:应小于或等于5%。
3.称重范围:18—120t。
4.自动判别机车车辆通过及确定通过速度;实现车种、车型、车号、机车车号及配属段的自动识别功能。
5.系统能够对传感器、通道、采集卡等部件的状态参数进行自检并实时上传。
能够自动累计传感器承受冲击次数,并对传感器剩余寿命预警。
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技术条件
本技术条件依据《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TB/T3096—2004)、《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检定规程》(JJG(铁道)129—2004)、《自动轨道衡》(GB/T 11885—1999)、《电子衡器通用技术条件》(GB/T 14249.2—1993)、《动态称量轨道衡检定规程》(JJG 234—1990)、《称重传感器》(GB/T 7551—1997)、《称重传感器检定规程》(JJG 669—2003)、《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铁运[2006]161号)有关条款制定。
铁路区间及站场线路安装的超偏载检测装置均应符合本技术条件。
一、总体技术性能
根据《铁路专用计量器具新产品技术认证管理办法》的规定,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作为铁专量具,实行铁专量具新产品技术认证制度。
必须通过铁道部主管部门组织的技术认证后方可在线路上安装使用。
其产品结构应采用不断轨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框架型式。
总体技术性能须满足:
1.称量性能稳定、使用安全可靠。
安装使用后不得对行车安全造成任何隐患。
2.称重准确度:列车在40 km/h及以下速度称量时,称重准确度应小于或等于0.5%;在40~60 km/h速度范围内称量时应小于或等于1%:前后转向架偏重差变动范围:列车在40km/h及以下速度称量时应小于或等于400kg;在40~60km/h速度范围内称量时应小于或等于800kg。
前后转向架偏重差平均值与理论偏重差之差的绝对值:应小于或等于500kg。
设偏转向架偏载率平均值与理论偏载率之差的绝对值:应小于或等于5%。
68t或76t车中未设偏检衡车整车初始偏载率平均值的绝对值:应小于
或等于5%。
3.称重范围:18—120t。
4.自动判别机车车辆通过及确定通过速度;实现车种、车型、车号、机车车号及配属段的自动识别功能。
5.系统能够对传感器、通道、采集卡等部件的状态参数进行自检并实时上传。
能够自动累计传感器承受冲击次数,并对传感器剩余寿命预警。
当一组传感器的某一只损坏时,系统应能自动解除另一只传感器的信号,并将故障状态及时通知铁路局超偏载检测设备维修部门。
6.自动检测通过车辆的总重、载重、前后偏重及左右偏载,并进行数据储存、阶段统计、超偏载车辆报警及打印和实时上传数据。
7.测点到检测数据集中器的有线传输通道带宽不低于2 Mbit/s。
8.满足双向计量检测的要求。
9.安装防雷装置,控制室内应采取屏蔽措施以防电磁干扰。
能在电气化牵引区段正常工作。
10.无轨道电路盲区,钢轨与轨枕问、相邻轨枕之间必须采取可靠的绝缘措施。
11.具有双路供电和8小时UPS电源。
12.称重软件应通过铁道部主管部门组织的测试并出具报告后方可使用。
测试报告应包括性能测试和安全评估等项内容。
应采用机械、电子印封装置和其他措施对影响测量结果的参数加以保护。
13.适应环境温度、湿度条件:
室外设备室内设备
环境气温 -45℃~ +60℃ 0℃~ +50℃
环境湿度≦≤95% ≤85%
当产品使用环境条件超出产品规定条件时,应采取局部调温措施。
二、主要部件性能指标
1.传感器
1.1符合《称重传感器》(GB/T 7551—1997)和《称重传感器检定规程》(JJG 669—2003)要求。
1.2有强抗震动、抗冲击能力和良好的互换性。
1.3安装传感器后保证钢轨和轨枕有扣压力的刚性联接。
传感器耐受冲击次数应不小于1.5×107。
1.4在钢轨轨腰上钻孔安装剪力传感器时,不得影响钢轨的强度和刚度。
2.承载结构
2.1采用施工现场拼装方式。
2.2牢固、可靠、稳定、安装方便。
2.3有与普通线路等同的承载力、强度、刚度。
2.4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和防腐、防锈性能。
3.数据采集系统
3.1 数据采集仪保证正常连续工作和采样精度。
3.2 传感器各通道之间互不影响,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能。
3.3采用性能可靠的工业控制计算机。
基本配置:
CPU:P4,2.4 GB,内存:256 MB,硬盘:80 GB,显示器:17英寸纯平。
3.4提供网络通信接VI,以实现与局域网、车站监控系统和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的连接。
3.5在交流电源AC220 V(-20%~+15%)、50 Hz条件下稳定工作。
三、安装技术要求
1.安装位置
1.1设备应安装在货车集中出入的直线上,线路坡度不超过2%0,轨面横向水平高差小于2 mm,检测区前后应有100 m及以上直线段。
1.2检测区距道岔应大于50 m。
1.3安装地点应避开电气化分相点、高压输电线、短梁、短隧、道口及易产生洪水、塌方、冻胀等地点。
1.4碎石道床。
2.安装区段线路要求
2.1应采用50 kg/m或60 kg/m钢轨的无缝线路,检测区无钢轨接头和伤损。
2.2应采用新钢轨,使用旧轨时其垂直磨耗小于5 mm,侧磨小于6 mm。
2.3应采用Ⅲ型或Ⅲ型改进型混凝土轨枕,轨枕无失效。
2.4应采用I级道碴,道床饱满清洁、道床两侧排水良好、无路基病害。
2.5安装位置及其前后线路应保证有良好的轨道平顺性、等同的轨道结构强度、刚度和承载力。
2.6安装时禁止在钢轨上焊接。
四、控制室
1.有可靠的220 V电源和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应小于4欧姆。
2.有防尘、防雨、防暑、通风和防盗、防鼠等功能。
3.有保温、隔热功能,其温度应在0℃~+50℃之间,在寒冷地区仪表柜应能自动调温。
4.控制室与检测数据集中器间应采用性能可靠的有线传输方式。
5.控制室内控制仪表与室外设备的连线应采用有护管暗埋方式,裸露部分有防破损和鼠噬的护套。
6.控制室使用面积不得小于3 m×5 m,地面应进行防潮处理。
五、检测信息管理
1.检测信息要实现共享。
2.检测数据集中器应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以满足数据上传需要。
3.检测信息重量以千克(kg)或吨(t)为单位(以吨(t)为单位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据),前后偏重差及变动范围以千克(kg)为单位,左右偏载以货物重心偏移量表示,以毫米(mm)为单位。
4.检测信息应采用加密格式保存。
保存、发送检测信息的内容:列车车次、机车车号及配属段、检测时间(年月日时分秒,除年度为4位数外均取两位)、总重、载重、车辆序号、车型、车号、车速、超载、前后偏重、左右偏载、检测站名称等。
车站检测信息服务器保存发送的信息除上述内容外,还应增加检测站名、发到站、货物品名、超偏载处理情况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