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运动控制与步态 第三节 行走运动控制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53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步行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2. 掌握步行控制算法在虚拟环境中的应用。
3. 分析不同步行控制算法对步行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步行控制算法是研究如何使机器人或虚拟角色实现自然、稳定的步行过程。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动力学模型:建立机器人或虚拟角色的动力学模型,描述其在行走过程中的运动状态。
2. 控制策略:设计控制策略,使机器人或虚拟角色在行走过程中保持稳定,并实现预定路径。
3. 反馈控制:利用传感器获取实时信息,对控制策略进行调整,提高步行稳定性。
三、实验器材1. 机器人或虚拟角色:用于实现步行控制算法。
2. 动力学模型软件:用于建立机器人或虚拟角色的动力学模型。
3. 控制策略设计软件:用于设计步行控制算法。
4. 传感器:用于获取实时信息,如加速度计、陀螺仪等。
四、实验步骤1. 建立动力学模型:根据机器人或虚拟角色的结构和参数,建立相应的动力学模型。
2. 设计控制策略:根据动力学模型,设计步行控制算法,包括步频、步幅、步态等参数。
3. 编写控制程序:利用编程语言实现控制策略,使机器人或虚拟角色能够按照预定路径行走。
4. 集成传感器:将传感器集成到机器人或虚拟角色中,用于获取实时信息。
5. 调试与优化:对控制程序进行调试,调整参数,提高步行效果。
6. 实验验证: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观察机器人或虚拟角色的步行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步频: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控制算法对步频的影响较小,基本保持稳定。
(2)步幅:不同控制算法对步幅的影响较大,部分算法导致步幅过大或过小。
(3)步态:实验结果显示,部分控制算法使机器人或虚拟角色的步态较为自然,而另一些算法则较为僵硬。
2. 分析(1)步频:由于步频主要受动力学模型和步态参数影响,因此不同控制算法对步频的影响较小。
(2)步幅:步幅受控制策略和动力学模型影响,部分算法可能导致步幅过大或过小,影响步行稳定性。
《运动控制系统》教案第一章:运动控制系统概述1.1 运动控制系统的定义1.2 运动控制系统的作用1.3 运动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1.4 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第二章: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2.1 控制器2.2 执行器2.3 传感器2.4 驱动器2.5 运动控制器与执行器的接口第三章:运动控制算法3.1 PID控制算法3.2 模糊控制算法3.3 神经网络控制算法3.4 自适应控制算法3.5 预测控制算法第四章:运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估4.1 动态性能评估4.2 静态性能评估4.3 稳态性能评估4.4 鲁棒性评估4.5 节能性能评估第五章: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5.1 运动控制5.2 数控机床运动控制5.3 电动汽车运动控制5.4 无人机运动控制5.5 生物医学运动控制第六章:运动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6.1 运动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6.2 运动控制系统的计算机仿真6.3 仿真软件的选择与应用6.4 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实际案例6.5 建模与仿真在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第七章:运动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7.1 运动控制系统的常见故障及诊断方法7.2 故障诊断算法及其在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7.3 容错控制策略及其在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7.4 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在提高运动控制系统可靠性方面的作用7.5 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的实际案例分析第八章:运动控制系统的优化与调整8.1 运动控制系统的性能优化方法8.2 控制器参数的整定方法8.3 系统调整过程中的注意事项8.4 优化与调整在提高运动控制系统性能方面的作用8.5 运动控制系统优化与调整的实际案例第九章:运动控制系统在工业中的应用9.1 运动控制系统在制造业中的应用9.2 运动控制系统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9.3 运动控制系统在技术中的应用9.4 运动控制系统在电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9.5 运动控制系统在其他工业领域中的应用第十章:运动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与展望10.1 运动控制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10.2 运动控制系统在未来的应用前景10.3 我国运动控制系统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10.4 运动控制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与挑战10.5 面向未来的运动控制系统教育与人才培养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运动控制系统的作用和应用领域运动控制系统在现代工业和科技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体发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运动学(kinesiology)是理论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运用几何学的方法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主要研究质点和刚体的运动规律。
运动学为动力学、机械原理(机械学)提供理论基础,也包含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包括物体的运动在空间和时间等方面的差异。
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
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或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在研究人体运动时,是以牛顿力学理论为基础的。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简化为质点、质点系、刚体和多刚体系等力学模型,而使研究的问题大大简化。
但是人体是生命体,因此在研究人体运动学时,还要尽可能地考虑人的生命特征,才能正确地研究人体的运动。
本书所讲的人体运动学,主要指人体的功能解剖学、生物力学和部分运动生物力学的内容。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要有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2.教学中应以全面、整体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来指导教学的全过程。
3.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程内容适当联系人体运动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教学改革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强化知识的整体性。
传统讲授法仍然是人体发育学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讲授基础上,根据课堂实际需要,合理适当改革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课程理论教学第一章总论10学时第一节人体运动学基础与概念1学时知识点:人体运动的基本形式、规律及其生理意义,制动与卧床对机体的影响,心理活动对人体生理运动的影响第二节运动学基础1学时知识点:运动学基本概念,运动学描写的基本知识第三节动力学基础2学时知识点:经典力学基础,转动力学第四节静力学平衡2学时知识点:系统与结构平衡,重心的定义及确定方法,压力平衡第五节生物力学基础2学时知识点:材料力学相关概念,运动生物力学第六节人体运动的能量代谢1学时知识点:能量代谢的生物学意义,能量代谢测量,运动能量代谢与人体健康第七节人体运动的效果评价 1学时本章小结重点:人体运动的基本形式、规律及其生理意义,运动学基本概念,动力学基础,静力学平衡,生物力学基础,能量代谢的生物学意义,能量代谢测量难点:动力学基础,静力学平衡,生物力学基础思考题:1.运动学的概念2.动力学基础、静力学平衡、生物力学基础三者的联系与区别3.如何进行能量代谢的测量?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4学时第一节骨运动学 1学时知识点:骨的运动学基础,骨的运动适应性第二节肌肉运动学1学时知识点:肌肉的运动学基础,肌肉的运动适应性第三节关节运动学2学时知识点:肩、肘、腕、手、脊柱、髋与骨盆、膝、踝、足和足弓本章小结重点:骨运动学,肌肉运动学,关节运动学难点:关节运动学思考题:1.人体四大关节的系统运动学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第三章运动与心肺功能6学时第一节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2学时知识点: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呼吸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有氧、无氧运动,耐力运动处方第二节心肺功能评定基础2学时知识点:运动试验,肺通气功能评定,最大摄氧量评定,乳酸阈评定第三节心肺功能异常与运动2学时知识点:高血压与运动,冠心病与运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运动本章小结重点: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心肺功能评定基础,心肺功能异常与运动难点:耐力运动处方,乳酸阈评定,高血压与运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运动思考题:1.心肺功能评定基础包括哪几个方面?2.高血压病人运动后可能出现的症状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第四章运动控制与步态4学时第一节与运动相关的神经系统结构与反射2学时知识点:大脑皮质的主要运动区,运动传导通路,反射第二节运动控制的调节1学时知识点:运动控制的调节,影响运动控制的因素第三节运动控制1学时知识点:姿势控制,上肢控制,行走运动控制本章小结重点:与运动相关的神经系统结构与反射,运动控制的调节,运动控制的分类难点:大脑皮质的主要运动区,运动传导通路思考题:1.运动传导通路有哪几部分组成?2.影响运动控制的因素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平时成绩:考勤作业讨论提问;1.占平时成绩权重:考勤25%、作业25%、讨论25%、提问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