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巴利综合症是神经系统常见的急危重症病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格林-巴利综合征诊断治疗指南定义: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 GBS)系一类急性免疫介导的炎性周围神经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病前常有前驱感染史,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累及周围神经,常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临床症状多在2-4周内达到高峰,呈单时相自限性病程;IVIg和血浆交换治疗有效。
疾病本质上是一种针对周围神经的自身免疫性炎性损伤和修复过程,病理主要为脱髓鞘,但也可有神经轴索的损害,以运动神经受累为主,少数伴有或以感觉神经或植物神经受累为主。
以运动受累为主的GBS有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病(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ies,AIDP)、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acute motor axonal neuropathy,AMAN)和急性运动感觉轴索性神经病((acute motor-sensory axonal neuropathy,AMSAN);以非运动受累为主的GBS有Fisher 综合征((Miller Fisher syndrome,MFS)、急性全植物神经功能不全(Acute panautonomic neuropathy)和急性感觉神经病(acute sensory neuropathy,ASN)。
一、GBS的诊断(一)AIDP:其是GBS中最常见的类型,也称经典型GBS,疾病的本质是免疫介导性周围神经神经损伤,以比较广泛的神经根和周围神经髓鞘破坏和修复为主。
1.临床特点(1)任何年龄、任何季节均有发病。
(2)前驱事件:常见有上呼吸道感染和腹泻,尤其空肠弯曲菌和巨细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其他还有EB病毒、HIV、A型肝炎病毒感染;疫苗接种:破伤风、流感、可能脊灰糖丸,狂犬病;分娩、手术、移植等。
(3)急性起病,病情多在2周内达到高峰,绝大多数在4周内达到高峰。
(4)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双下肢无力,常伴有下背部和下肢疼痛或酸痛,部分患者伴有四肢远端麻木。
1例小儿格林巴利综合症患儿的护理格林巴利综合症(gbs)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重症患者多死于呼吸机麻痹。
我科于2011年10月17日收治了一名重症gbs伴呼吸肌麻痹患儿,经积极抢救治疗、精心护理,患儿康复出院。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儿女,1岁7个月,因双下肢活动障碍、声音嘶哑、喉间痰鸣半天于2011年10月17日15时入院。
患儿呈昏睡状态,精神及饮食差,双上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双下肢呈瘫软状态、肌力及肌张力消失,痛温觉消失,双侧膝反射、跟腱反射不能引出,无紫绀。
t36.7℃,h,114次/分,r26次/分。
于18日9时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喉间痰鸣明显,紫绀加重,遂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抢救治疗及及精心护理,患儿取得满意效果。
2 方法2.1 低效型呼吸态的护理。
2.1.1 持续给氧,并保持输氧管道的通畅。
2.1.2 床边备抢救物品,如吸引器、气管切开包及机械通气设备,以便随时抢救。
2.1.3 严密观察呼吸困难的程度,注意肺活量及血气分析的改变。
当患儿出现呼吸费力、烦躁、出汗、口唇发绀等缺氧症状,肺活量降至每公斤体重20-25ml以下,血氧饱和度降低,动脉血氧分压低于70mmhg,宜及早使用呼吸机。
一般先气管插管,如24小时以上无好转,则行气管切开,外接呼吸机,并选择呼吸机的模式。
2.2 使用呼吸机的护理。
2.2.1 病情观察。
①临床表现的观察:监测有无自主呼吸,呼吸的节律、频率、幅度、类型及两侧呼吸运动的对称性;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呼吸、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意识、瞳孔、尿量、液体出入量、皮肤粘膜及周围循环并记录;观察痰液的颜色、性状、气味、量等,留取标本做痰培养,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
②呼吸机的观察:分析并解除报警的原因,如气道压力突然升高多见于患儿咳嗽、痰液过多或粘稠阻塞气道,或输入气体管道扭曲、受压等;气体压力过低多与气体管道衔接不紧、气囊漏气或充盈不足有关。
格林巴利综合征诊断标准
格林巴利综合征,又称Guillain-Barré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病的特点是神经系统自身攻击神经髓鞘,导致运动神经元受损,患者出现肌无力、麻痹等神经系统症状。
要诊断格林巴利综合征,需要根据以下标准:
1.常见的早期症状包括四肢麻木、感觉异常和肌无力,这些症状可能发生在数小时或数天内。
2.肌肉无力迅速恶化,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机等设备来辅助呼吸。
3.临床表现呈对称性,进展迅速。
4.自发性肌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神经肌肉接头传导障碍。
5.脑脊液检查发现细胞数正常,但蛋白质水平升高。
6.神经过程检查显示脱髓鞘。
诊断格林巴利综合征需要同时满足上述标准。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并及时进行治疗,以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 1 -。
患上格林巴利综合症怎么治呢?
代社会中随着人们面对越来越丰富的物资生活,人们的身体状况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许多,因为人们处于营养过剩的阶段,而且对身体的锻炼不足,给了一些疾病可乘之机,例如格林巴利综合症这种罕见的疾病在生活中越来越多见你,那么,患上格林巴利综合症呢?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常见的脊神经和周围神经的脱髓鞘疾病。
又称急性特发性多神经炎或对称性多神经根炎。
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上升性对称性麻痹、四肢软瘫,以及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
★一、苭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众多患者普遍采纳的一种治疗方法,对疾病的早期治疗效果很好。
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疗效较好,并且安全,副作用少,不过价钱昂贵。
★二、对症治疗
任何一种疾病的察觉,此外要及早进行治疗外,方法的选用也是特别重要的。
选用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对症治疗,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于格林巴利综合症的治疗,最重要的是防止呼吸肌麻痹。
重症患者要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辅以机械呼吸机维持,并防护感染给以抗生素。
持维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这是减低病死率的关键。
★三、支持疗法
这是治疗格林巴利综合症的有效方法之一,疗效非常好。
加强营养,不能进食者要及早插鼻饲管,灌以牛奶、菜汤及高营养物质;还要对患者的肢体进行运动还有步态练习,并配以针灸、
按摩。
格林-巴利综合征并发呼吸肌麻痹的护理摘要】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极重型)并发呼吸肌麻痹,行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从心理护理、气管切开护理、饮食调养、恢复期康复锻炼及其它诸方面总结讨论护理措施。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极重型)护理格林巴利综合症(Guillarn Barre'syndrome,GBS)是免疫介导的炎性脱髓鞘性神经病综合症,即急性脱髓鞘神经病(AIDP),是急性神经肌肉麻痹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其发病与多种先去因素有关,其中感染因素占2/3,其次为疫苗接种、手术以及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
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的前驱症状,首发症状常为四肢对称性无力,可自远端向近端发展或相反,或远近短同时受累,并可波及躯干。
严重病例可累计肋间肌和膈肌而致呼吸麻痹。
常为对称性弛缓性瘫痪,腱反射减低或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
四肢感觉异常,脑神经受累等症状。
腰穿常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我科2008年3月收治一例极重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入院后早期误诊为脑梗塞,鉴于病情严重,药物效果不明显即开展病例讨论,医生根据各项检查,综合分析临床资料, 最终确诊为格林-巴利综合征(极重型)。
随即进行相关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现将患者入院后护理经验交流如下:1 病例资料女,55 岁。
因左上肢无力一天,右侧肢体无力伴吞咽困难半天入院。
一天前在感冒受凉后出现左侧上肢无力,食欲差,在活动中起病。
无头痛、恶心、呕吐,言语清晰;无肢体抽搐;无吞咽困难;无二便失禁,遂与昨日来我院就诊。
行颅脑CT示:脑梗塞。
在急诊科输液治疗,药物不祥。
于次晨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进食时出现吞咽困难,声音较前略感嘶哑,随急收入院。
既往有漆料等化学工业原料接触史;平日体健;无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传染病史。
查体:体温36.5℃,脉搏72/ min ,呼吸19/ min ,血压140/ 100 mmHg。
神志清,精神差,额纹对称。
格林巴利综合症治疗方法格林巴利综合症(GBS)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会导致人体的神经系统受损,引起肌无力和麻痹。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愈GBS,但及早诊断和积极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在治疗GBS的过程中,医生通常会采取一系列综合治疗方法,以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本文将重点介绍格林巴利综合症的治疗方法,希望能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首先,对于GBS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及早入院治疗。
一旦出现肌无力、麻痹等症状,患者应立即就医,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神经系统评估。
在确诊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其次,免疫疗法是治疗GBS的关键。
包括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和血浆置换疗法(PE)在内的免疫疗法被认为是治疗GBS的有效手段。
IVIG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从而减轻神经系统的损伤。
而PE则通过去除患者体内的异常抗体和炎症因子,起到清除有害物质的作用。
这两种疗法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联合使用,具体方案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此外,对于GBS患者来说,康复治疗同样至关重要。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多种手段,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物理治疗可以通过运动训练和康复器械使用,帮助患者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职业治疗则致力于帮助患者重新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其生活质量。
言语治疗则主要针对患者出现的吞咽困难和言语障碍等问题,通过专业训练来改善患者的症状。
最后,心理支持也是治疗GBS的重要环节。
患者在面对严重疾病的折磨时,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医生和家人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帮助其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
此外,一些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也可以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总之,格林巴利综合症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手段,包括及早入院治疗、免疫疗法、康复治疗和心理支持等。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并发呼吸衰竭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比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人血免疫球蛋白与单用人血免疫球蛋白,对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并发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
方法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并发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分为观察组11例,对照组10例。
观察组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对照组仅用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
对两组相关指标及呼吸力学参数进行比较。
结果(1)脱机时间比较:观察组6.00±0.89天,对照组8.00±1.15天(P<0.01)。
(2)治疗2 周后Fugl-Meyer 运动积分比较:上肢肌力观察组25.03±3.19,对照组13.93±3.92(P<0.01)。
下肢肌力观察组24.07±7.21,对照组13.55±5.29(P<0.01)。
(3)机械通气5 天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呼吸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结论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并发呼吸衰竭效果优于仅用免疫球蛋白。
【关键词】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甲基强的松龙人血免疫球蛋白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格林-巴利综合征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为神经系统多见的急危重病。
重症患者常因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衰竭,需呼吸机辅助呼吸。
目前认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以血浆置换、大剂量静脉用人血免疫球蛋白及免疫抑制剂为主[1]。
而对激素治疗尚有争议,多数认为激素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无效,且有诸多不良反应[2],故不推荐使用。
哈密地区中心医院2003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1例,本文探讨糖皮质激素在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比较人血免疫球蛋白联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与单用人血免疫球蛋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1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例,男7例,女4例。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ian-Barre Syndrome)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ian-Barre Syndrome)是常见的脊神经和周围神经的脱髓鞘疾病。
1916年由Guillian和Barre两位学者报告而得名。
又称急性特发性多神经炎或对称性多神经根炎。
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上升性对称性麻痹、四肢软瘫,以及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
病人成急性或亚急性临床经过,多数可完全恢复,少数严重者可引起致死性呼吸麻痹和双侧面瘫。
脑脊液检查,出现典型的蛋白质增加而细胞数正常,又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病因多数患者发病前有诸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或支原体感染,但少数病例的病因不明。
Guillian-Barre综合征(Trichrome染色):髓鞘染成红色,胶原纤维染成青色。
可见髓鞘缺失、崩解本病性质尚不清楚,可能与免疫损伤有关。
以患者血清注射于动物神经可产生静脉周围脱髓鞘病变。
此外,患者神经组织中有C3b及免疫球蛋白C主要是(IgG或IgM)存在。
以上事实提示,本病可能是与体液免疫有关。
但至今尚未能从患者血液中提出髓鞘蛋白的抗体。
病理变化病变累及运动和感觉神经根、后根神经节及周围神经干。
以近端,尤其是神经根和神经丛改变明显。
也可累及颅神经。
主要表现为:①神经节和神经内膜水肿及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为主;②节段性脱髓鞘,崩解,髓鞘被巨噬细胞吞噬;③在严重病例,轴索可发生肿胀和断裂,严重时,相关肌群可发生去神经性萎缩。
在反复发作的病例中,阶段性脱髓鞘和受累神经纤维的修复过程反复进行,病变处神经髓鞘细胞突起与胶原纤维作同心圆状层层包绕,成为洋葱球形成。
格林巴利综合症格林巴利综合症(Guillain-Barre Snydrome,GBS)是常见病,多发病。
它指一种急性起病,一组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
以神经根、外周神经损害为主,伴有脑脊液中蛋白-细胞分离为特征的综合征。
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
任何年龄和男女均可得病,但以男性青壮年为多见。
根据起病形式和病程,GBS又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复发型和慢性进行型。
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又名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或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AIDP)。
约半数以上病人在发病前数日到数周内常有感染史,如喉痛、鼻塞、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另外还可有带状疱疹、流感、水痘、腮腺炎、和病毒性肝炎等。
多起病急,症状逐渐加重,在1-2周内达到高峰。
80%以上病人首先出现双下肢无力,继之瘫痪逐渐上升加重。
严重者出现四肢瘫痪、呼吸麻痹而危及生命。
多数在2~4周开始恢复,程度和快慢各病人差异较大。
约1/3病人可遗留有后遗症状。
如双下肢或/和双上肢无力或肌肉萎缩、肌肉酸痛,足下垂。
患肢有主观感觉异常,如麻木、蚁走感、针刺感和烧灼感,检查可见四肢远端"手套-短袜"型感觉减退或缺失。
部分病人遗留有面瘫,或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呛咳和咳痰不能。
一些病人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可见手足少汗或多汗,肢端皮肤干燥,或有大小便潴留或失禁。
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又名慢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
与AIDP相似而又有所不同。
CIDP病程缓慢易复发,症状以肌无力和感觉障碍为主。
肌无力症状常是对称性的,主要表现肩、上臂和大腿无力,也可合并前臂、小腿、手和足的无力,肢体无力常较躯干无力更为常见。
下肢无力常表现为行走蹒跚,易踩空,不能持久站立,上下楼梯费力和起坐困难。
上肢无力则表现应用钥匙开锁、握笔、解钮扣、梳头有困难。
肌肉大多有萎缩。
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为急进性病情发展恶化,自四肢远端肌肉萎缩无力进行性向近端发展,甚至累及胸背部、颈部肌群,造成全身肌肉萎缩;更有甚者,迅速导致呼吸肌萎缩,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病人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
格林巴利综合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主要侵犯运动系统的下运动神经元。
表现为神经组织水肿、充血等病理变化,可能为神经组织对机体内外有种致病因素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故称为综合症。
起病急骤,且多在呼吸道感染后发病。
以四肢、躯干肌的对称性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当呼吸肌受累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功能不全和严重缺氧,甚至出现呼吸、心跳骤停。
故呼吸麻痹和心脏并发症为本病最常见的死因,在护理中应倍加注意。
一、心理护理:病人意识清醒,常因呼吸、咳痰和翻身困难而心情烦躁、紧张、周身乏困不适。
多安慰鼓励,帮助翻身咳痰,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加强呼吸道护理:此类病人的安危常取决于呼吸功能的好坏和肺部并发症的有无,因此早期的预防非常重要。
三、加强饮食、大小便等方面的生活护理:1、因肢体瘫痪需喂食,喂食中注意速度及温度适中。
2、吞咽困难者—鼻饲,保证足够营养和水份,又可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3、患者因不能行走或困难,故需主动加强大小便的护理。
4、在恢复期开始后,一般出汗较多,应定期给予擦澡。
四、加强瘫痪肢体的护理:1、肢体应用被架支托,并便其处于最大可能的正常功能位置,以防止肢体的挛缩畸形。
2、肢体活动,被动运动,按摩2~3次/日,每次20分钟左右。
3、一旦肌力恢复,鼓励病人加强主动运动的锻炼,不断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方面的恢复。
能否恢复在于及早的治疗,不要因侥幸心理等待恢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格林巴利是一急性或亚急性发作慢性损害神经根及中枢神经的疾病,其病发严重时可侵犯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神经核以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危机生命,属免疫性疾病,大多属病毒感染所致。
早期的治疗多以激素及蛋白疗法治疗,只能控病继发不能恢神经,且过多的用激素治疗会损害人体免疫而复发,并导致原受损神经再度损害。
治疗不当,延误治疗,受累神经会因缺血而发生变性,过了治疗期遗留症状终生相伴。
治疗方案:治疗除正常的激素治疗后降减激素的同时可逐步的用可逐步的用中药(中药含然激素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替代激素,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肌体抗病能力。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诊断及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诊断及治疗关键字:GBS神经04:37爱爱医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 GBS)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acute infectious polyradiculoneuritis)。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病理特征为累及周围神经系统的多灶性炎性脱髓鞘,故又名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炎。
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进行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麻痹。
以10岁以下儿童为好发人群,男孩较女孩多见。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病因与发病机制】确切病因不清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感染:从病毒、免疫、病理和动物实验等方面研究提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可能与病毒等感染后所诱发的脱髓鞘病变有关。
已证实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儿在发病前多有空肠弯曲菌感染,除此之外,其他一些肠道病毒、呼吸道病毒、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弓形体等也可能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2.免疫机制: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一种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细胞免疫机制参与了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发病过程,其中CD4+细胞(Th1和Th2)及其细胞因子起着重要作用。
Th1细胞是炎症T细胞,诱导并直接参与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其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起着关键性作用,而Th2细胞的作用是抑制疾病的发展。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发病可能是感染等因素诱发的一个连锁反应,感染激发了机体潜在的变态反应,释放出封闭抗原而使自身致敏而发病。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临床表现】起病急,但疾病进展较慢。
病情的发展速度、神经受累程度和恢复时程有显着的个体差异,通常病情多在数日至1~2周中进行性发展并维持数周至数月。
1.前驱感染:多在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前1~3周有前驱感染史,为非特异性病毒感染,持续数日,常表现为轻度腹泻、上呼吸道感染、腮腺炎、水痘等。
格林巴利综合症治疗方法格林巴利综合症,又被称为GBS,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急性出现的对周围神经的破坏为特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格林巴利综合症治疗方法。
格林巴利综合症的治疗方法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因此在治疗之前,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分类。
治疗策略通常分为支持治疗、免疫疗法和康复治疗三个方面。
首先是支持治疗。
GBS患者往往会出现肌力减退、呼吸困难和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等症状。
因此,维持呼吸功能和生命支持是治疗的首要任务。
患者可能需要被送往重症监护室接受密切监测,甚至可能需要机械通气来支持呼吸。
其他的支持治疗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液体和营养平衡,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其次是免疫疗法。
GBS的发病机制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有关,因此使用免疫疗法可以有效地减缓疾病的进展。
目前常用的免疫疗法包括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和血浆置换疗法。
IVIG是将大量的免疫球蛋白通过静脉注射给患者。
免疫球蛋白中的抗体可以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减少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在IVIG治疗后,许多患者会看到病情的改善。
血浆置换疗法则通过去除患者体内的异常抗体和其他病理物质来减轻病情。
这种疗法将患者的血浆与新鲜的血浆或血浆替代物交换,以实现病理物质的清除。
最后是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在GBS患者康复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GBS会导致患者的肌力减退和神经功能障碍,因此恢复患者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康复治疗通常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
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功能,职业治疗可以帮助患者重新学习日常生活技能,言语治疗则有助于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一些辅助治疗也可能对格林巴利综合症的患者有所帮助。
这些辅助治疗包括中医药治疗、康复锻炼和心理支持等。
中医药治疗可以通过调理患者的气血循环来促进康复,康复锻炼可以帮助患者增强肌肉力量和功能,心理支持则有助于患者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可能有所不同,治疗方法可能会因人而异。
格林巴利综合症是神经系统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是一种急性免疫性周围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对称性四肢弛缓性瘫痪,伴有感觉障碍,严重者可发生颅神经损害,延髓受累,呼吸肌瘫痪,其中呼吸肌麻痹及合并症是本病的重要死因.
心理护理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四肢无力发展为四肢弛缓
性瘫痪,呼吸困难,最后呼吸肌麻痹行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患者认为病情危重,治愈无望,对治疗丧失信心。
首先,应视患者如亲人,对患者的反常态度认真对待,以耐心和忍让的态度感化患者,并主动介绍该病的有关知识,让患者知道该病是自限性的,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同时还可让即将康复出院的患者现身说教,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部分患者担心家庭经济状况时,应告诉患者只要认真配合治疗,该病恢复很快,不会过多的增加经济负担。
在治疗过程中,当患者双上肢肌力恢复正常后,可给其笔和纸,把自己的要求写出来,并尽力给予满足和答复,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2.2呼吸道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格林巴利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应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氧浓度,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7%~100%之间。
在护理过程中,有5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明显紫绀,在将氧流量调到60%后,
血氧饱和度升至97%,患者呼吸情况逐渐好转。
由于呼吸肌麻痹,患者咳痰能力差,可表现为呼吸道痰鸣音增加,口腔内分泌物增多,不能有效地排痰,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显得格外重要;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主要技术操作,正确的吸痰方法能够减轻及预防肺内感染,有效防止痰结痂形成,防止肺不张、畅通呼吸道、缩短病程,避免了因吸痰不当及过于频繁而造成相应并发症,如缺氧、窒息、肺不张、支气管痉挛、
心律失常、气道损伤、颅内压增高、血液动力学的异常改变及感染等;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目的是吸痰方便,维持呼吸。
痰液不及时吸出,就会阻塞支气管,增加肺的负担。
气管切开患者每日常规清洗内套管,保持切开部位干燥清洁,每日更换敷料。
固定外套管的绳子不宜过紧或过松,以容纳1手指为宜;气管内吸痰时加强无菌操作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吸痰时,气管切开患者应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采用一次性硅胶管,选用比内套管小的吸痰管,避免损伤气道出血;吸痰应由浅至深,旋转式吸痰,吸痰时间不应超过15s,
以免由于吸痰时间过长,出现缺氧症状;对于痰液粘稠的患者应该给予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顺利吸出。
病室内每天通风换气,用紫外线消毒,避免多人探视,防止交叉感染。
压疮护理
患者因四肢软瘫、生活不能自理,容易产生褥疮,
骶尾部、
肩胛部、踝部、足跟、枕部和耳廓均为易受压部位,为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应该定时翻身,一般采用2h翻身1次,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同时每日按摩骨隆突处,促血液循环。
此外要保持患者的床单清洁、干燥;便后要及时清洁臀部,避免污物、潮湿
对皮肤的刺激;抬翻患者时动作要轻稳,避免拖、拉而损伤皮肤。
向患者讲解活动的重要性,定期按摩,使肢体处于功能位,还可根据病情做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根据病情活动量应逐渐增加。
鼓励患者只要认真锻炼,病愈后可以像以前一样走路,以增加患者的主动锻炼的积极性。
2.4营养支持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多伴吞咽困难,满足患者营养的供
给,以增加机体免疫力是治疗的关键。
对于此类患者可给予鼻饲营养。
制定饮食时间表,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并增加高蛋白(以植物性蛋白为主)、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适当增加动物性食品,适量增加患者饮水,以促进排尿和排便。
3体会
格林巴利综合症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临床表现主要为对称性四肢弛缓性瘫痪,严重者可伴呼吸肌麻痹;耐心细致的护理是降低本病死亡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精心护理常为挽救生命的重要环节。
格林巴利伴呼吸肌麻痹的患者,常需行气管切开辅助呼吸,加强术后护理是防止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2~3]。
本院行气管内插管治疗时间最长者达67d,住院最长时间为83d。
重症患者行气管插管术,上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占此类病例半数以上,当患者认识这种治疗方法后常对吸痰和呼吸机产生依赖,部分对呼吸机过分依赖难以撤机患者,应采取耐心说服教育,呼吸机是辅助呼吸,一旦自主呼吸恢复或呼吸困难减轻,就要立即停机。
翻身叩背可使痰液随体位变动而松动;每次翻身时均给予叩背,从2下肺叶的体表位置开始,由下而上,以震动胸壁为宜,每次时间约1min,便于痰液松动吸出;根据痰量的多少选择吸痰间隔时间,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每次叩背后吸出的痰液比叩背前吸出的痰液多且稠厚,多为不易咳出和吸出支气管深部痰液;同时严密观察患者呼吸节律、
频率、型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此类患者因呛咳、吞咽困难、咽反射消失,大多不能自行进食,应预防食物误入呼吸道而致吸入性肺炎[4],
可放置鼻饲管,每次注入流质前可将患者置于半卧位,注入速度宜缓慢,注入后30min将体位放平,能有效地预防流质返流。
由于此病系急性发作,而患者神志清楚,常因对疾病缺乏认识而产生恐惧心理,呼吸易受心理因素影响,做好心理护理是患者尽快康复的钥匙[4];因此护士不但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更要掌握患者的思想脉搏,必须学会使用判断性思维,动态的了解病情变化及其机理,动态的观察及护理;综上所述,娴熟的操作技术、严密的病情监测、精心的护理是格林巴利综合症治疗和康复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