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FAB分型
- 格式:ppt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5
简述aml的fab分型AML(Acute Myeloid Leukemia,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对AML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医生们通常会采用FAB(法国、美国、英国)分型法对患者进行分类。
FAB分型是根据患者的年龄、外周血象、骨髓象和细胞化学染色等指标,将AML分为不同的亚型。
FAB分型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急性髓系白血病:此类患者年龄较大,外周血象中髓系细胞比例较高,骨髓象中原始细胞比例大于等于20%。
根据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进一步分为M0、M1、M2、M3、M4、M5、M6、M7八个亚型。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此类患者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外周血象中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骨髓象中原始细胞比例大于等于20%。
根据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表型特点,分为L1、L2、L3三个亚型。
3.混合细胞白血病:此类患者兼有髓系和淋巴系白血病的特点,外周血象和骨髓象中既有髓系细胞,又有淋巴系细胞。
根据髓系和淋巴系细胞的比例,分为混合细胞白血病Mx(髓系占优势)和淋巴细胞白血病Mx(淋巴系占优势)。
FAB分型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1.诊断和鉴别诊断:通过对患者进行FAB分型,有助于明确白血病的类型,区分髓系和淋巴系白血病,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2.治疗策略制定:根据FAB分型,医生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急性髓系白血病主要采用化疗、免疫治疗等方法,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侧重于化疗、免疫治疗和干细胞移植等。
3.预后评估:FAB分型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测治疗效果和预后。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长,髓系白血病的预后较差;而淋巴细胞白血病则对化疗敏感,预后相对较好。
总之,FAB分型在AML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患者的FAB分型,医生可以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
白血病的fab分型白血病是一种以骨髓产生恶性克隆细胞为特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根据白血病细胞的表面抗原不同,可以将白血病分为多种类型。
而其中,白血病的Fab分型是根据病理类型和细胞学特征的一个标准分类体系,可以为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Fab分型主要用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的分类,它将AML分为M0至M7七个亚型。
每个亚型都有其特定的细胞学特征,这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并进行个体化治疗。
M0型白血病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亚型,其特点是骨髓中几乎没有成熟的细胞。
这意味着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病情较为严重。
M0型的治疗方案通常需要高度个体化,包括化疗、骨髓移植等。
M1型白血病是最常见的亚型之一,其特点是骨髓中有大量的早期粒细胞。
这种类型的白血病相对容易被诊断,因为细胞学特征比较明显。
对于年龄较轻的患者来说,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而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骨髓移植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M2型白血病是另一种常见亚型,其特点是骨髓中有大量早幼粒细胞和发育稍微成熟的粒细胞。
M2型白血病较为侵袭性,但与其他亚型相比,治愈率相对较高。
治疗方案通常包括化疗和干细胞移植。
M3型白血病是一种特殊的亚型,也被称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该亚型的特点是骨髓中存在异常的早幼粒细胞,同时还伴随有携带特殊遗传异常的基因。
然而,M3型白血病的治疗方案相对较为特殊,通常需要使用一种叫做“全反式维甲酸”的药物进行靶向治疗。
M4型白血病是一种相对复杂的亚型,其特点是骨髓中早幼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
治疗方案通常需要化疗和干细胞移植的综合应用,以提高治愈率。
M5型白血病是一种极少见的亚型,其特点是骨髓中有大量的幼稚单核细胞。
M5型白血病通常发生在年轻的患者身上,而且治疗起来比较困难。
化疗和骨髓移植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M6型白血病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亚型,其特点是骨髓中成红系前体细胞增加。
这种类型的白血病通常对化疗不敏感,因此骨髓移植是首选的治疗方案。
fab分类法分类白血病摘要:一、引言二、FAB分类法简介1.FAB分类法的起源2.FAB分类法的基本原理三、FAB分类法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1.FAB分类法的目的2.FAB分类法的主要分类四、FAB分类法在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1.根据FAB分类选择治疗方案2.FAB分类法对预后的影响五、我国对FAB分类法的应用和研究六、结论正文:一、引言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对白血病的分类和诊断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FAB分类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白血病诊断和治疗的分类方法,本文将对FAB分类法进行详细介绍。
二、FAB分类法简介1.FAB分类法的起源FAB(French-American-British)分类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由法国、美国和英国三个国家的血液学家共同制定。
该分类法首次将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两大类,并对每类白血病进行了详细的亚型划分。
2.FAB分类法的基本原理FAB分类法主要依据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特征进行分类。
通过这些特征,可以对白血病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和分型,为治疗提供依据。
三、FAB分类法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1.FAB分类法的目的FAB分类法的目的是对白血病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和分型,以便为患者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2.FAB分类法的主要分类FAB分类法将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两大类。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又分为L1、L2和L3三个亚型;急性髓系白血病分为M0、M1、M2、M3、M4、M5和M6七个亚型。
四、FAB分类法在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1.根据FAB分类选择治疗方案根据FAB分类法对白血病进行分型,医生可以更准确地选择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以根据L1、L2和L3三个亚型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可以根据M0-M6七个亚型选择相应的化疗药物和治疗方法。
fab白血病分型标准
FAB(法国—美国—英国)分型标准是一种用于分类急性白血病
的系统,它根据病理形态学特征将急性白血病分为几种不同的亚型。
FAB分型标准最初是在1976年由法国、美国和英国的专家共同制定的,它是根据骨髓或外周血涂片的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的。
FAB分型标准将急性白血病分为了L1、L2、M0、M1、M2、M3、
M4和M5八种类型。
其中,L1和L2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两种类型,M0至M5则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六种类型。
每种类型都有其
特定的形态学特征和临床表现。
L1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点是细胞体积小,核浆比大,核
分裂活跃;L2型则是细胞体积大,核浆比小,细胞形态不规则。
而
M0至M5型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则根据原始细胞的类型和数量进行
分类,每种类型的白血病都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和预后。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医学的发展,FAB分型标准已经逐渐被WHO (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系统所取代。
然而,FAB分型标准仍然具
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特别是在一些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仍在使
用该标准进行急性白血病的分类和诊断。
总的来说,FAB分型标准是一种根据急性白血病病理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的系统,它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分类方法,有助于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速记:白血病【考纲要求】1.急性白血病的FAB分类、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特征、细胞化学染色在分型中的意义、治疗原则、常用化疗方案、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防治方法、骨髓移植指征。
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典型病例的临床特点、Ph染色体和分子生物学标记、临床分期、与类白血病的鉴别要点、治疗方法。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定义、FAB分型、血象、骨髓象特征。
【考点纵览】1.急性白血病FAB分型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两大类。
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为贫血、发热、出血、组织器官浸润。
2.熟悉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临床特点。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最容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尤其在儿童。
3.掌握急性白血病的血象、骨髓象特点。
细胞化学染色在分型中的意义。
4.联合化疗的目的是尽快达到完全缓解。
5.骨髓移植的适应证:成人急淋、高危型儿童急淋、急非淋(M3除外)、在第一次完全缓解期内、年龄<50岁。
可选择异基因骨髓移植或自体干细胞移植。
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临床特点。
Ph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标记在慢粒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微小病变的监测方面有重要意义。
7.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程分为三期: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的鉴别要点。
8.异基因骨髓移植是目前最有希望根治慢粒的手段。
9.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分为五个类型:难治性贫血、环形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及慢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分型特点。
【历年考题点津】1.女,36岁,发热、面色苍白伴牙龈出血一周入院。
入院次日起出现皮肤多处片状瘀斑、血尿。
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2.0×109/L,血小板50×109/L,血浆纤维蛋白原0.8g/L。
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细胞浆颗粒粗大的早幼粒细胞占85%。
患者出血的首要原因是A.异常早幼粒细胞浸润血管壁B.血小板减少C.血小板减少伴功能异常D.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缺乏E. DIC答案:E试题点评:骨髓检查符合急非淋M3型,急非淋M3型常合并DIC 引起出血。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形态学分类
(fab分型)特点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形态学分类(FAB 分型)是一种用于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经典形态学方法,根据绒毛质中淋巴细胞的大小、变形程度以及核的大小、形状等特征来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为 8 种类型。
它们分别是:
1. L1型: 核显著大,核/细胞体比例高,有明显的不规则形状,细胞体比较小。
2. L2型: 核呈圆弧形,核/细胞体比例较低,细胞体较大,核有时会有大小不一的芒状。
3. L3型: 核类饼干状,核/细胞体比例极低,细胞体大,形状可以是卵圆形或者椭圆形。
4. M1型: 绒毛质淋巴细胞多,细胞体大,核/细胞体比例较低,核可以是卵圆形或者椭圆形。
5. M2型: 绒毛质淋巴细胞多,细胞体中等大小,核/细胞体比例较高,核可以是卵圆形或者椭圆形。
6. M3型: 绒毛质淋巴细胞多,细胞体小,核/细胞体比例高,核可以是卵圆形或者椭圆形。
7. M4、M5型: 绒毛质淋巴细胞多,细胞体小,核/细胞体比例高,核形状呈现不规则状。
8. M6型: 绒毛质淋巴细胞多,细胞体小,核/细胞体比例较高,核多为圆形或椭圆形,有时会出现不规则形状的核。
简述aml的fab分型
AML(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疾病,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异常增长,抑制了正常造血功能。
在AML的诊断和治疗中,FAB(法国、美国、英国)分型起到了重要作用。
FAB分型是根据患者骨髓中原始细胞的比例、细胞形态和细胞表面标志物进行分类,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评估预后。
FAB分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M0:骨髓中原始细胞小于20%,单核细胞减少或缺失。
2.M1:骨髓中原始细胞大于等于20%,但小于50%。
3.M2:骨髓中原始细胞大于等于50%,且中性粒细胞减少。
4.M3:骨髓中原始细胞大于等于50%,中性粒细胞增多,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
5.M4:骨髓中原始细胞大于等于50%,中性粒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多。
6.M5:骨髓中原始细胞大于等于50%,单核细胞增多。
7.M6:骨髓中原始细胞大于等于50%,红细胞系减少。
8.M7:骨髓中原始细胞大于等于50%,巨核细胞系减少。
FAB分型具有以下优点:
1.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FAB分型根据骨髓象特点,将AML细分为多个亚型,有助于明确诊断。
2.指导治疗方案:根据FAB分型,医生可以针对不同类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评估预后:FAB分型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有助于患者及家属了解病情,树立信心。
在我国,AML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民众健康的重大问题。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FAB分型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因为诊断不及时、治疗不当等原因,导致病情恶化。
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1976年法国(Franch)、美国(AInerican)和英国(Britain)等三国血细胞形态学专家讨论、制订了关于急性白血病的分型诊断标准,简称"FAB"分型。
据此标准,可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则可依此标准分成L1-L3三型,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分成M0-M7共八个亚型。
这种分型法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其目的是为了统一急性白血病的分型和诊断。
1.ALL分为三个亚型(1)L1型;以小原淋巴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核染色质较粗,核仁小而不清,胞质量少。
(2)L2型;以大原淋巴细胞为主,大小不一,核染色质较疏松,核仁1至多个,胞质丰富。
(3)L3型;以大原淋巴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核染色质均匀细点状,核仁1至多个且明显,胞质深蓝,可见大量空泡。
2.ANLL分为八个亚型(1)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较轻,原始细胞大于30%,可达90%以上,核圆形,核仁明显。
胞质小,嗜碱性,无颗粒,无Auer小体。
(2)M1(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少数病例可增生减低,骨髓中I型加II型原始粒细胞大于90%(NEC),可见小原粒细胞(胞体小,与淋巴细胞相似,胞似圆形,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较正常原粒细胞密集,核仁1-2个,有伪足)。
(3)M2(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原粒I型II型大于30%-90%,单核细胞小于20%,早幼以下各阶段大于10%,约50%病例的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
分两个亚型:M2a:骨髓中原粒I型+II型>30%-90%,单核细胞<20%,早幼以下各阶段>1%。
M2b:骨髓中粒系统明显增生,异常的原始及早幼粒细胞增多,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增多为主,常>30%,这类中幼粒细胞有核仁1-2个,核浆发育不平衡。
有的晚幼粒亦见有核仁。
白血病的分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白血病的分类
按病程缓急和细胞分化程度分类
1. 急性白血病(简称AL)病程急,自然病程一般仅几个月。
骨髓及周围血中以异常原始及早期幼稚细胞为主。
2. 慢性白血病(CL)病程较缓慢,自然病程一般为数年。
骨髓及周围血中以异常的成熟细胞为主,伴有幼稚细胞。
见下表:
按白细胞形态和生化特征分类
1.急性白血病(FAB分类)
①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ALL):分为L1(第一型)、L2(第二型)、L3(第三型)3个亚型。
②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非淋,ANLL):可分为7个亚型。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6──急性红白血病;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2.慢性白血病(CL)
分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CMOL)。
根据免疫学标记分类
根据膜表现标记,可把ALLW分为:T细胞急淋(T-ALL)、B细胞急淋(B-ALL)、非T非B急淋及其亚型。
MIC分型
近年来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M)、免疫学(I)、细胞遗传学(C)进行综合分型,即MIC 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