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分型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按免疫标志分为非T细胞型和T细胞型。
前者又可分为无标志性急淋(Null-ALL)普通型急淋(Common-ALL)、前B细胞型急淋(Pre-B-ALL)和B细胞型急淋(B-ALL)4个亚型;T细胞型又分为不成熟胸腺细胞型(immature T-ALL),普通的胸腺细胞型(eommon T-ALL)和成熟胸腺细胞型(mature T-ALL)。
见表5-3-1 和表5-3-2. 表5-3-1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表型组别免疫亚型表型特征CD7CD5CD2CD1CyCD3SmCD3CD4CD8Ⅰ幼稚胸腺细胞型immature T-ALL+-/+-/+--/+---Ⅱ普通胸腺细胞型common T-ALL+++++-/+++Ⅲ成熟胸腺细胞型 mature T-ALL+++-+/-++/--/+表5-3-2 急性非T淋巴细胞白血病(non-T-ALL)细胞表型组别免疫亚型表型特征HLA-DRCD19CD10CD22CD20CyIgMSmIgⅠ无标志型急淋Null-ALL+-/+-----Ⅱ普通型急淋common-ALL+++-/+-/+--Ⅲ前B细胞型急淋pre-B-ALL++++++-ⅣB细胞型急淋B-ALL+++/-++-+ (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应用免疫学标志进行分型尚正在探索中,髓细胞系的免疫膜标志;粒细胞系为过氧化物酶+、CD34+、CD13+;单核细胞系为α-萘酚醋酸酯酶+,可被氟化钠抑制,CD34+、CD13+、CD14+;红细胞系为血型糖蛋白(Gl ycophorin)及红细胞膜收缩蛋白(Spectrin)+;巨核细胞系为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Ⅰb/Ⅲa+。
急非淋膜标志与FAB分型的关系见表5-3-3. 表5-3-3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FAB 分型与膜标志抗体M1M2M3M4M5M6M7 HLA-DR++-+++/-+/-CD34++/--+/-+/--+/-CD33+++ +++/-+/-CD13+/-++ + +- CD14-+/--++- CD15-++/-+++/- 血型糖蛋白-----+-Ⅱb/Ⅲa/Ⅰb------+。
急性白血病分型是什么
*导读:急性白血病分型是什么?MIC是形态学(Morphology,M)、免疫学(Immunology,I)和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C)三字的缩写。
急性白血病的MIC分型,顾名思义是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特点,对白血病作出的分型诊断……
急性白血病分型是什么?
MIC是形态学(Morphology,M)、免疫学(Immunology,I)和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C)三字的缩写。
急性白血病的MIC分型,顾名思义是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特点,对白血病作出的分型诊断。
急性白血病MIC分型
MIC是形态学(Morphology,M)、免疫学(Immunology,I)和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C)三字的缩写。
急性白血病的MIC分型,顾名思义是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特点,对白血病作出的分型诊断。
采用MIC分型则可在相当程度上弥补FAB分型单纯用形态学分型之不足。
除形态学特点外,MIC 尚依据白血病细胞表面所携带或表达的系列特异性抗原(如:髓系抗原,T、B或非T、非B淋巴系抗原),应用单克隆抗体进行测定标记,提高对白血病分型的准确性与客观性。
同时,还采用了染色体分带技术及其他细胞遗传学方法来检测白血病患者是
否存在染色体方面的异常,可对指导临床判断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最新资料推荐------------------------------------------------------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分型1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分型本章节主要包括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技术和急性白血病分型两方面的内容。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技术主要有急性白血病血象、骨髓象和细胞化学特征,以及电子显微镜、免疫学检查、细胞遗传学、基因检测及病理学等方面的特征性改变。
急性白血病分型诊断包括 FAB 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 MIC 分型诊断标准,以及造血组织肿瘤新 WHO 分类标准中的急性白血病分型。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诊断,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基因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血液病,病情进展迅速,预后不良,如不及时诊断、治疗,会很快导致患者的死亡,因此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非常重要。
由于急性白血病的类型与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和预后判断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不但要诊断出白血病,而且还要分清属于什么细胞类型。
白血病的诊断应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来确定,其中最主要的是骨髓形态学的改变,现分述如下:一.临床特征发热、出血、贫血和白血病细胞脏器浸润是急性白血病的 4 大临床特征。
1 / 9有关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详见第八十二章。
二.实验室检查㈠血象多数急性白血病患者在确诊时会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严重者血红蛋白低于50g/L,甚至 30g/L 以下,红细胞数也相应减少。
贫血一般属于正细胞正色素性,少数患者如红白血病或急性白血病治疗后可为大细胞性,个别患者网织红细胞数可增加,甚至达 1 0%。
90%以上患者有血小板数减少,约 1 /3 患者血小板数低于50 1 09/L,严重者可低于 1 01 09/L。
极少数患者血小板数可正常,甚至增加。
白细胞数常增加,多在 30~501 09/L,少数可高达 1 001 09/L 以上, 1 /3 左右的患者白细胞数低于 5.01 09/L。
急性白血病MICM分型:白血病MICM分型,是指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学(immunology)、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分子特征(molecular)分型形态学分型(FAB)分型1.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或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1型:急性原粒细胞性白血病未分化型,骨髓中原粒细胞≥90%,POX染色阳性率>3%。
M2型:急性原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以原幼粒细胞为主,早幼粒细胞>3%,中、晚幼及成熟粒细胞>10%为M2a型。
M3型:急怀多颗粒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30%。
其又分为粗颗粒型(M3a)和细颗粒型(M3b)。
M4型: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病,粒系及单核细胞均增生。
M5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5a为原单核细胞型,原单核>80%;M5b为部分分化型,以幼单核细胞为主,原单核<80%。
M6型:急性红白血病,原幼红细胞≥50%,非红系细胞中原始细胞>30%。
M7型:急性巨核细胞性白血病,原巨核细胞>30%,并经电镜、血小板过氧化物酶检查、血小板免疫标志物或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检查等证实。
M0型:近年确定,为髓系最早阶段的白血病,形态学上极少髓系分化,不能鉴别,必须用免疫标志物确定。
2.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L1:以小原淋巴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L2:以大原淋巴细胞为主,大小不一致。
L3:以大原淋巴细胞为主,胞质内含大量空泡。
3.急性白血病的主要化学染色特点:免疫学分型-基本免疫表型1.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FAB分型与免疫标志:2.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FAB分型与免疫学标志:3.急性非T淋巴细胞白血病(non-T-ALL)FAB分型与免疫学标志:4. 混合细胞性白血病:有极少部分病人白血病细胞为淋巴系和髓系细胞双克隆或同一细胞系免疫标志双表型,即混合细胞性白血病。
此型白血病用形态方法极难诊断,必须结合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才能确诊。
白血病MICM分型白血病MICM分型白血病MICM分型,是指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学(immunology)、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分子特征(molecular)分型。
形态学分型(FAB)分型1.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或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1型:急性原粒细胞性白血病未分化型,骨髓中原粒细胞≥90%,POX染色阳性率>3%。
M2型:急性原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以原幼粒细胞为主,早幼粒细胞>3%,中、晚幼及成熟粒细胞>10%为M2a型。
M3型:急怀多颗粒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30%。
其又分为粗颗粒型(M3a)和细颗粒型(M3b)。
M4型: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病,粒系及单核细胞均增生。
M5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5a为原单核细胞型,原单核>80%;M5b为部分分化型,以幼单核细胞为主,原单核<80%。
M6型:急性红白血病,原幼红细胞≥50%,非红系细胞中原始细胞>30%。
M7型:急性巨核细胞性白血病,原巨核细胞>30%,并经电镜、血小板过氧化物酶检查、血小板免疫标志物或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检查等证实。
M0型:近年确定,为髓系最早阶段的白血病,形态学上极少髓系分化,不能鉴别,必须用免疫标志物确定。
2.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L1:以小原淋巴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L2:以大原淋巴细胞为主,大小不一致。
L3:以大原淋巴细胞为主,胞质内含大量空泡。
3.急性白血病的主要化学染色特点:免疫学分型-基本免疫表型1.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FAB分型与免疫标志:2.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FAB分型与免疫学标志:3.急性非T淋巴细胞白血病(non-T-ALL)FAB分型与免疫学标志:4. 混合细胞性白血病:有极少部分病人白血病细胞为淋巴系和髓系细胞双克隆或同一细胞系免疫标志双表型,即混合细胞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发病原因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白血病的病因学已从群体医学、细胞生物学进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尽管许多因素被认为和白血病发生有关,但人类白血病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
目前在白血病的发病原因方面,仍然认为与感染,放射因素,化学因素,遗传因素有关。
疾病分类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白血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急性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祖细胞来源的恶性克隆性血液系统疾病。
临床以感染、出血、贫血和髓外组织器官浸润为主要表现,病情进展迅速,自然病程仅有数周至数月。
一般可根据白血病细胞系列归属分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两大类。
(一)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分型1.FAB分型:M0:未分化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1:部分分化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2:分化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3: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4:粒单细胞性白血病M5: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6:红白血病M7:巨核细胞性白血病2.WHO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相关前驱细胞肿瘤2008分类1997年来自美、欧、亚等各大洲的国际血液病学家和肿瘤学家组成的临床医师委员会与病理学家共同讨论,提出血液肿瘤疾病、白血病、淋巴瘤的新分类方法。
在白血病FAB、MIC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WHO分类法,经过2年的临床试用后,于1999年及2000年对新分类修定,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和认定,形成WHO 2000分类,在此基础上又形成2008分类。
(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分型ALL根据免疫表型不同可分为B-细胞和T-细胞两大类。
2000WHO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分为三种亚型:(1)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遗传学亚型):t(9;22)(q34;ql1),(BCR/ABL);t(4;llq23),(MLL重排);t(1;19) (q23;p13);(E2A/PBX1);t(12;21) (p12;q22),(ETV/CBFα)。
(2)前体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
白血病分类和分型保定第七医院肿瘤科穆铁军时间:年月日时分地点:肿瘤科医办室参加人员: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疾病。
其特征为一种或几种血细胞成分的自发性、进行性异常增殖,具有质和量改变的异常白细胞(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和其他器官的广泛浸润,导致正常血细胞进行性减少,临床以贫血、出血、发热、白血病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
白血病的治疗是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治疗方案,故今日讲解白血病的分类分型。
分类一、按自然病程及细胞的成熟度分类(一)急性白血病起病急、病情重、自然病程一般在六个月以内。
骨髓及外周血中主要为异常的原始细胞和早期幼稚细胞。
(二)慢性白血病起病缓、发展慢,病程一般一年以上,骨髓和外周血以较成熟的细胞占多数。
二、按细胞类型分类分为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及一些少见类型,如红白血病、巨核细胞型、浆细胞型、嗜酸细胞型、嗜硷细胞型白血病等。
三、按外周白细胞的多少分类(一)白细胞增多性外周血中白细胞明显增多,并有较多幼稚细胞出现。
(二)白细胞不增多性外周血中白细胞不增多或甚至低于正常。
血片中没有或较难找到幼稚细胞。
分型一、急性白血病分型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两大类,结果如下:①ANLL分为8个亚型:急性髓性白血病微分化型(M0)、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早幼粒细胞型(M3)、粒-单核细胞型(M4)、单核细胞型(M5)、红白血病(M6)、巨核细胞型(M7);②ALL分为三个亚型:FAB分型:L1、L2和L3型。
近年来又根据细胞的免疫学特点,ALL根据免疫表型不同可分为B-细胞和T-细胞两大类。
2000WHO将(ALL)分为三种亚型:(1)前体B细胞(细胞遗传学亚型):t(9;22)(q34;ql1),BCR/ABL;t(4;llq23),(MLL重排);t(1;19)(q23;p13);(E2A/PBX1);t(12;21)(p12;q22),(ETV/CBFα)。
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流程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是一种由于造血干细胞异常增生导致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急性白血病分型
一、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
1、微小分化急性髓系白血病(M0型)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较轻,原始细胞大于30%,可达90%以上,核圆形,核仁明显。
胞质小,嗜碱性,无颗粒,无Auer小体。
2、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少数病例可增生减低,骨髓中I型加II型原始粒细胞大于90%(NEC),可见小原粒细胞(胞体小,与淋巴细胞相似,胞似圆形,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较正常原粒细胞密集,核仁1-2个,有伪足)。
3、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原粒I型II型大于30%-90%,单核细胞小于20%,早幼以下各阶段大于10%,约50%病例的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
分两个亚型:
M2a:骨髓中原粒I型+II型>30%-90%,单核细胞<20%,早幼以下各阶段>1%。
M2b:骨髓中粒系统明显增生,异常的原始及早幼粒细胞增多,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增多为主,常>30%,这类中幼粒细胞有核仁1-2个,核浆发育不平衡。
有的晚幼粒亦见有核仁。
有核凹陷处常有淡染区,胞浆可见空泡。
(亚急粒)
4.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 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或异常的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30%,胞体呈椭圆形,核可偏向一边,大小不一,另一端为大小不等的异常颗粒,胞浆可见束状Auer小体,也可逸出胞体之外。
5.急性粒-单核细胞型白血病(M4)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粒、单核两系同时增生,红系、巨核系受抑制。
根据原始粒和单核细胞的比例、形态不同以及嗜酸细胞的数量,分为下例四个亚型:
M4a:以原始及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
幼单核细胞>20%。
M4b:以原、幼单核细胞增生为主。
原粒和早幼粒<20%。
M4c:原始细胞具有粒细胞系和单核细胞系共同的形态特征者>30%。
4EO:除上述特征外,骨髓中嗜酸细胞>5%一30%,外周血嗜酸细胞不一定增高。
6.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 骨髓增生极度或明显活跃,原单幼单细胞大于30%,白血病细胞形态特点:体积小,不规则,质多有伪胞质,有空泡和被吞噬的细胞。
7.急性红白血病(M 6)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系增生为主,原红、早幼红多见,常有中幼红细胞阶段缺如的红血病裂孔现象,且有形态学异常。
后期发展为急性髓
性细胞白血病,白细胞系统明显增生,原始细胞占优势,大于30%(ANC)也可见Auer小体,巨核细胞显著减少。
8.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型)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增生活跃,粒系及红系细胞增生均减低,巨核细胞系异定担生,全片巨核细胞可多达1000以上,以原始及幼稚巨核细胞为主,原巨细胞可大于30%,可见巨形原始巨及小巨核细胞,小巨核细胞体积小,多数直径为10弘m,少数达20弘m,胞体圆形或椭圆形,边缘不整齐,呈云雾状或毛刺状,胞质蓝色不透明,可有伪足样突起偶见蓝染小核仁。
(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骨髓增生极度或明显活跃,少数病例是增生活跃,以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为主,大于30%,可高达50%一90%胞核形态不规则,可有凹陷、折叠、切迹、裂痕,红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增生受抑制,巨核细胞系减少或不见,血小板减少,退化细胞增多。
按FAB形态学分类,可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为三种亚型:
1. L1型以小细胞为主,核染色较粗,每例结构一致。
核型规则呈圆型,偶有凹陷或折叠,核仁小而不清楚或不见。
胞浆少,轻度或中度嗜碱性,胞浆有空泡不定。
2. L2型以大细胞为主,混有一定数量的小细胞,大小不等明显。
核染色质疏松,每例结构不一致。
核形不规则,凹陷和折叠常见。
核仁清楚,一个或多个,胞浆量不定常较多,浆深浅不一,有的深染,浆液可有空泡。
3. L3型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核染色质呈点状(细)匀均,核形较规则,核仁明显,一个或多个。
胞浆量不等,呈小泡状,通常较丰富,深蓝,空泡明显呈蜂窝状。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