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自己——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
- 格式:ppt
- 大小:3.11 MB
- 文档页数:47
、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个群体的成员通常是在大学期间经历着各种挑战和机遇,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完善就特别重要。
首先,大学生需要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和能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这些特点贯穿着人生的始终。
大学生应该在大学期间仔细思考自己的特点和能力,了解自己擅长的事情,并积极发掘自己的潜力,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
考虑到大学生通常有着浓厚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创造性,主动学习、参与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与技巧将是非常有益的。
其次,大学生需要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一个人的价值是由自己的品德、能力、知识、成就和社会贡献等综合决定的。
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应该为发掘自己的价值潜力而努力,不断挑战自己,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活动,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要学会自我评价,全面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为自己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成就和价值。
最后,大学生还需要了解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观。
人生意义和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生命和行为的根本理解和态度。
大学生应该了解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观,不断深化自己的理解,为自己的未来做出正确方向的选择。
大学生应该注重自我反思,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态度,并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要注意尊重他人,多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积极参与公民教育,形成开放、包容、理性和务实的人生观。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主动探索、积极实践、深度思考、不断提高。
只有通过这样的篇章,才能够切实体现出大学的价值并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四章认识自我—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完善中国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古希腊也有名言:“认识你自己”,所以,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非常重要。
对大学生而言,认识自己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大学生只有科学地认识自我,才能建立恰当的理想抱负,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并通过有效的自我监控,完善自我,与周围的人与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
大学生能否自我完善对于他们的成功、成材和人生幸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节什么是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及其特点1.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以及自己与周围人和环境关系的一种认识,是人格结构中自我调节的子系统。
自我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认知的主体和客体都是自身(英语中的自身“ Self”,既包括主我“I”,也包括客我“Me”),因此,自我意识是主我(“I”)对客我(“Me”)进行认识,并按照社会的要求对客我进行调控。
自我意识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所特有的,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和本质特征。
自我意识具有多个维度和层次,一般可从内容和形式上对其加以分析。
从结构形式上,自我意识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
自我认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主要涉及“我是什么样的人”和“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等问题。
自我体验是个体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反映了个体对自己的态度,包括自爱、自尊、自信、自卑、内疚、自豪、责任感、优越感、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等,主要涉及“我是否满意自己”和“我能否悦纳自己”等问题。
自我调控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调节与控制、自己对待他人和自己的态度的调节与控制,包括自主、自立、自制、自强、自卫、自律、自励、自我设计、自我监控和自我教育等,主要涉及“我怎样调控自己”和“我怎样成为理想的那种人”。
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生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和生理状况等的意识。
论大学生对自我意识的认知与完善施鹏灵(江西中医药大学计算机学院)摘要:大学生在进入大学生活后,在心理教师的教导、帮助,再经过自身的调理、暗示,认知并接纳真正的自我,并在有方向性的完善自我的同时妥善的自我调理,愉悦、踏实地享受健康的大学生活,使这一段成长之路开满鲜花。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意识;认知;完善;成长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个体自我同一性形成与自我意识混乱相冲突的时期,往往会出现一系列自我意识过程中的困扰。
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我来说,现在也是正在面临、正在度过这一道坎的时期。
在刚步入大学生活的最初一段时间里,我真的十分努力地向其他人表现着一个自信、开朗、热心、有幽默感的自己,但心中却也不得不承认另一个自己的胆小、懦弱与自卑。
那时每当自我意识的冲突矛盾发生时,真的十分的痛苦不堪,内心始终体验到两个“我”的斗争,一个要求自己作为男生要自信坚强,一个要求自己自卑懦弱,感觉每天都戴着面具生活,总是被真正的“我”打击鞭笞着,外在的“我”和内在的“我”不能统一起来,经常产生危机感和不安全感。
直到有一次的心理课讲到第三章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时,才恍然大悟,梦醒冰释。
课本中人物的案例与自己一模一样,原来我的烦恼一切都是大学生的正常心理,心理老师也耐心地教导我们,无论是外在的“我”还是内在的“我”都是自我构成的一部分,接纳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也不能否认自己的不足和劣势,并且通过实际行动不断提升内在的“我”,从而解决自我同一性的危机。
这是我在本学期心理课的学习中印象最深的一段课程,因为它确确实实地解决了我的问题和不足,我想把我的学到的东西、我的思想、我的成长记录在这篇论文中,不仅是为了给自己留下一个珍贵的回忆,更是为了之后若有与我同病相怜的学弟学妹们可以有一个很好的借鉴。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概述与发展(一)何为自我意识自我认识是个体对主体自身状况及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三个方面。
大学生自我意识完善一、自我意识的涵义早在古希腊时期,哲人苏格拉底就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口号,这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人生,开始将目光从神的光彩投身人类自身。
自我意识——就是对“自我的认知”,或者说自己对自己的认知。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
这种认识是个体通过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境、社会比较等途径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它包含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
自我认知——“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我评价——“我很棒”自我控制——“我该有所改变啦”如果一个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评价自己和控制自己,善于利用每个成长机会改进自己、完善自己,那么他的人生将会快乐而充实。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从自我本身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与心理自我”。
(一)、知、情、意1、自我认知: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印象等。
自我认知——“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我认知还包含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冲突。
特别是青年大学生,他们的理想自我一般都比较完美高于现实自我,在实际中就会出现对现实自我的不满意表现出自卑甚至自弃。
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以真实自我为轴心上下摆动,当学生取得一点成绩时,便显示出自负的一面;而当遇到挫折时,学生便表示出自卑的否定性评价,这都是大学生自我认知中客观存在的。
进行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是一个复杂、毕生的,人的自我发展也是一个连续的终生的过程中,对自我的认识将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认识你自己”也将是一个终生课题。
2、自我评价: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产生的情绪体验,是在自我认知基础之上产生的。
自我评价——“我很棒”“我很差劲”主要集中在“能否悦纳自己”、“对自我是否满意”等方面。
自我评价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包括义务感、责任感、优越感、荣誉感、羞耻感等。
对自我认识不同产生不同的评价。
3、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对自己行为和思想、言语的控制,以达到自我期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