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课内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37
2024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
3.学习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写具体。
【核心素养】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
【复习重点】1.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
2.学习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写具体。
【评价任务】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学生浏览一下问题,回顾单元重点内容:(1)《司马光》A.重点注释:①庭:庭院。
②登:爬。
③没:淹没。
④皆:全,都。
⑤弃:放弃,舍弃。
⑥持:拿。
⑦迸:涌出。
⑧瓮:口小肚大的陶器。
⑨文中三个“儿”都是什么意思?答:文中的三个“儿”都是代词。
“群儿戏于庭”中的“儿”代指孩子们;“一儿登瓮”中的“儿”代指一个孩子;“儿得活”中的“儿”代指失足跌入水中的那个孩子。
B. 译文: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其中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大家一看都吓跑了,司马光拿石头砸破缸,水流出来,这个孩子得以活命。
C. 人物形象(聪明机智、沉着镇定)的司马光(2)《掌声》A. 人物形象(给人温暖、带来自信、给人勇气)的掌声B. 本文主题本文通过记叙残疾女孩英子上台讲故事的事情,说明爱与鼓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甚至命运,告诉我们要懂得主动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3)《灰雀》A. 人物形象(善解人意、尊重别人)的列宁(知错就改、诚实天真)的男孩B. 本文主题本文通过讲述列宁在公园里寻找灰雀时与捉走灰雀的男孩相遇并交谈,使男孩主动放回灰雀的故事,赞扬了列宁善解人意,尊重、呵护男孩的品质,以及男孩知错就改、诚实、天真的品格。
(4)《手术台就是阵地》A.人物形象(认真负责、忘我工作)的白求恩B.本文主题本文讲述的是白求恩大夫在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的故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复习教案备课组统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复习巩固第八单元所学的知识点,包括诗歌欣赏、古诗诵读、语文常识等。
2.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第八单元课文生字生词的拼音和含义。
2.能正确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美感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准确表达古诗中的含义和意境。
2.提升学生的诗歌欣赏和领会能力。
四、教学内容1.课文复习:通过课文生字生词梳理,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
2.诗歌欣赏:选择适当的古诗,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3.古诗诵读:让学生进行古诗的诵读练习,提高朗读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整理备课资料,包括课文教材、教学工具等。
–确认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做好备课心理准备。
2.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第八单元的内容,简要总结关键知识点。
–通过提出问题或小测验,引导学生回忆巩固。
3.课文复习–带领学生重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意境。
–解释并讲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结构和词语意义。
4.诗歌欣赏–挑选一首简短且富有意境的古诗,进行解读和欣赏。
–引导学生谈论体会和感受,通过对古诗的理解促进学生情感升华。
5.古诗诵读–分段讲解古诗的意义和背景,指导学生朗读。
–老师示范朗读,并逐句引导学生一起朗读,纠正发音和语调。
6.课堂练习–设计小组活动或个人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或写作任务。
六、教学反馈1.教师要不断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学资源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课本。
2.课件、黑板、彩色笔等教学工具。
3.适当挑选的古诗材料。
八、教学反思在备课组的统一参与下,本节课的复习教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了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八单元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第八单元的知识点,查漏补缺;2.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内容一、字词练习1.复习第八单元的生字词、课文中的生词,运用这些生字词造句,加深记忆;2.让学生根据词语释义找出相应的生词。
二、阅读理解1.学生小组内自由拟定问题,互相提问答题,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2.教师设计阅读理解题目,在全班范围内完成阅读理解练习。
三、语法练习1.复习句子成分;2.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让学生在句中发现主语、谓语、宾语等重要元素。
四、写作练习1.学生小组内自由发挥,选取话题展开讨论,并要求组员互相批评修改;2.教师提供写作题目,进行书写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提升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步骤一:词语练习(15分钟)1.教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自己造句;2.学生交换句子进行点评。
步骤二:阅读理解(20分钟)1.学生自由组队,设计问题互相提问;2.教师出题,进行全班练习。
步骤三:语法练习(15分钟)1.教师出示句子,学生分析句子结构;2.学生交换分析结果,朗读整句。
步骤四:写作练习(20分钟)1.学生自由发挥讨论话题;2.学生互相修改写作作业,在小组内交流;步骤五:总结回顾(10分钟)教师总结全课,指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对今后的学习提出要求和建议。
教学反思此次课程以复习第八单元为主题,综合运用字词、阅读理解、语法和写作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语文的美妙。
语文学习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实践,这样才能更好的记忆和掌握所学知识。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差异化、个性化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不断提高语文修养和表达能力。
《第八单元复习课》(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巩固第八单元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4. 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复习第八单元的生字词,巩固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2.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
3.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4. 分析课文的结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 练习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复习第八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析课文结构,练习写作。
2.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主旨,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光盘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八单元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复习:通过PPT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书写,巩固字词知识。
3. 课文内容理解: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
4. 修辞手法学习: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 课文结构分析: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6.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八单元复习课》2. 板书内容:生字词、课文内容、修辞手法、课文结构、写作练习等。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单元内容,为新课做好准备。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第八单元的内容,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回顾巩固课文知识,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第八单元所学内容;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课文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复习课文中重要内容,包括生字词、课文主旨等;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课后拓展。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主旨,深化对课文的理解;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1.复习教材:《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教学课件:准备课件PPT,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重点内容等; 3.黑板:备好粉笔,用于课堂板书; 4.教具:准备课堂所需的教具,如单词卡、图片卡等。
五、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5分钟)•老师简单回顾一下第八单元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迅速回忆起课文内容。
2.课文学习(25分钟)•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学生读一段,老师读一段,强化学生对课文的记忆;•老师讲解生字词及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要点;•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课文延伸(15分钟)•老师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由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体会和感悟。
4.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师生共同完成一篇课文总结,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复习课内容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思维能力和学生表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在课堂掌控和学生互动方面还需要不断提高,下节课在设计教学内容时,继续注重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以上就是本次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复习课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复习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班级______姓名______成绩______一、读拼音,写词语。
jiù fù jīn jīn yǒu wèi yīng xióng wú xiàn shù shuōyì zhī bàn jiě yàn fán huāng táng xīn suān fǎng wènshū kān fán suǒ zhēn qíng shí gǎn zhì pǔ kān wù二、古诗词背诵及书写。
guān shū yǒu gǎnsòng zhū xī·qí yībàn mǔ fāng táng yī jiàn kāi,tiān guāng yún yǐng gòng pái huái。
wèn qú nà dé qīng rú xǔ,wéi yǒu yuán tóu huó shuǐ lái。
qíèrzuó yè jiāng biān chūn shuǐ shēng,méng chōng jù jiàn yī máo qīng。
xiàng lái wǎng fèi tuī yílì,cǐ rì zhōng liú zìzài háng .。
订正与练习参考答案一、读拼音,写词语。
舅父津津有味英雄无限一知半解述说厌烦荒唐辛酸访问书刊烦琐真情实感质朴刊物二、古诗词背诵及书写。
《再见了,亲人》1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写作方法的共同点:以谈话的口气叙述,以请求的语句开头,反问句结尾,以回忆的形式进行叙述。
2、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3句子理解:1〉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用反复呼唤的方式来表达。
“再见了”说明“依依惜别”,“亲人”表现“关系亲密”;呼唤“亲爱的土地”强调“深深的眷恋”。
这里的呼唤简短而亲切,真挚而感人,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感情。
2〉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列车已经开动,志愿军战士请求“列车慢一点儿开”,以延长在朝鲜土地上的停留时间,以推迟与亲人分别的时间。
进一步说明了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c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这是志愿军战士心的呼唤,也同样是朝鲜人民的心声,它告诉人们: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亲如家人、牢不可破的深厚情谊。
再见了,亲人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文写到的“亲人”有:、、;她们分别为志愿军做的事情是:、、;;。
2、理解句子:(1)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句中的“雪”指:“炭”指:“雪中送炭”字面上的意思是:比喻:在课文中指:;这句话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和志愿军对朝鲜人的的感情。
(2)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啊!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用“”划描写动作的词语,用“”划描写语言的语句。
从小金花动作和语言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的感情;这种对敌人的“”和对志愿军的“”产生了强烈的,表现了朝鲜的孩子们与志愿军的感情。
以上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是:(3)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样高的代价”指:这句话用的语气强调肯定了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情谊。
把以上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是:。
课文中的反问句还有:改为陈述句是:3、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述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
前三个自然段写法大体相同: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句开头,用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句结尾,中间由的情景和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
《再见了,亲人》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血汗),给了我们多少(慈母慈祥)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
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
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胜利)了那次阻击战。
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
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情人。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1、把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2、“雪中送炭”通常用来比喻;在文中指的是。
3、从划线句子中用“○”圈出反映大娘爱志愿军伤员胜过爱小孙孙的词语。
4、语段追忆了朝鲜大娘的三件事:(1)为志愿军洗补衣服几夜没合眼。
(2)(3)5、用“∕”把这段话分为“劝慰——回忆——抒情”三部分6、这段话叙述了志愿军战士与告别时的情景,赞颂了。
7、造句:(1)唯一:(2)情谊:《金色的鱼钩》一、阅读句子,回答问题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这是“我”时说的话。
“万根钢针”表现了“我”的心情,后面的省略号省去了。
这句话表现了老班长的品质,也表现了“我”的感情。
二、句子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梦想的力量》一、大显身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成千上万个非洲孩子喝了受污染的水死了,()瑞恩下定决心要给他们挖一口井。
()()能捐出70元钱,2、能帮他们挖一口井。
3、()瑞恩通过自己干活挣了70元钱,()只能买一个水泵。
4、()瑞恩一家来到乌干达的安格鲁(),他们受到了全村人的欢迎。
5、老师()号召全班同学加入捐钱打井的队伍,()通过有关部门,使瑞恩他们跟非洲的孩子通上了信。
6、()心中有梦想,并能为之而努力,()一定能实现。
二、精彩再现,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村里的一位老人站出来,高声说:“看看我们周围的孩子,他们全都是健康的。
这要归功于瑞恩和我们的加拿大朋友。
对于我们来说,水,就是生命。
”听到这儿,瑞恩和父母都流下了激动、幸福的眼泪。
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1、把加横线的句子改成肯定语气的句子。
2、瑞恩的梦想是什么?它产生了怎样大的力量?3、一个小小的梦想产生如此大的力量,你认为靠的是什么?4、瑞恩和父母为而激动,为而感到幸福。
一、阅读《穷人》选段,回答问题。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
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1、请在上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1)文中”裹住“的”裹“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
(2)”忐忑不安“中”安“的意思有: A 安全; B安装; C安定。
在文中应取()。
3、在文段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自食其果()心神不宁()4、你认为这段话主要讲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在这段文字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地说明桑娜把西蒙两个孤儿抱回家后心情的词,并用这词造句。
6、文中第二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①话没说完。
②人物在思索表示矛盾不安的心情。
③表示人物惊慌失措,语无伦次。
7、用”“画出描写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为什么忐忑不安?8、”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中的”这样做“指的是桑娜觉得非这样做的原因是:从中你体会到9、”他会说什么呢?......嗯,揍我一顿也好!“这里的”他“是指,桑娜为什么会说”揍我一顿也好“?10、文段最后说”桑娜深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请你发挥想像,说说这时桑娜可能在深思些什么?一、1、《穷人》是_国作家_写的一个_小说。
课文记述了一个_的的夜晚,_和_主动收养__ _的故事。
赞美了桑娜和渔夫他们_ _的美好品质。
2、课文通过对_、_和_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3、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_描写,表现桑娜的_。
4、而文中细致的_描写,表现了她既_又_的矛盾心理,刻画了一个_、_的穷苦劳动妇女形象。
5、人物对话,个性鲜明,渔夫的话显示他_、_的品质,桑娜说话断断续续,表明她_、_,同样反映了她_、_的善良品质。
6、听老师读句子,写出句中省略号的作用。
①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②②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_)③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
…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_)④我嘛…缝缝补补…(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7、"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熬"的意思是:_,说明渔夫_ _.一阅读《穷人》片段,完成练习(一)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二)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解释词语忐忑不安:形容心情不安定。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已承受不好的后果,自食其果。
2、通过第一段文字中桑娜的神态和心理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
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
3、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
4、第二段文字细致描写了渔夫的神态、动作和语言。
5、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渔夫和桑那是怎样的人?桑娜和渔夫是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
穷人一、填字组词,并解释所填的字。
自作自()()()不安心()肉跳自()自语二、读句子,体会省略号的作用,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省略号的作用:1、表示引文中有所省略2、表示例举省略3、表示话音的断续或延长4、表示语意未尽。
1、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2、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3、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三、用“静”字组词,分别填在下面的句子中。
1、一天晚上,他在()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2、西蒙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了死的()。
3、孩子的呼吸均匀而(),他们睡得又香又甜。
4、教室里非常()。
5、遇到不顺心的事,要保持头脑()。
四、用直线将下面感叹词与它所表达的意思连接起来。
1、“哦,是你!”A、吃惊2、“哦?什么时候?”B、果断3、“唉!她死得好惨哪!”C、商量4、“嗯,是个问题!”D、忧虑5、“嗯,你看怎么办?”E、惊喜6、“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F、同情五、联系课文,理解下面的句子。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样做”指的是,因为,所以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非这样做不可”的意思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