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三章经常性支出
- 格式:ppt
- 大小:9.78 MB
- 文档页数:34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财政学》课后思考题及答案(第三版)储敏伟杨君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HIGHER EDUCATION PRESS目录第一章导论:什么是财政学 (1)一、名词解释 (1)二、问答题 (1)第二章财政依据与财政职能 (3)一、名词解释 (3)二、问答题 (4)第三章财政目标与公共选择 (5)一、名词解释 (5)二、问答题 (6)第四章财政支出概述 (7)一、名词解释 (7)二、问答题 (7)第五章财政购买性支出(上) (9)一、名词解释 (9)二、问答题 (9)第六章财政购买性支出(下) (11)一、名词解释 (11)二、问答题 (12)第七章财政转移性支出 (14)一、名词解释 (14)二、简答题 (14)第八章财政收入概述 (17)一、名词解释 (17)二、简答题 (17)第九章税收原理 (20)一、名词解释 (20)二、问答题 (22)第十章商品课税制度 (28)一、名词解释 (28)二、问答题 (28)第十一章所得课税 (31)一、名词解释 (31)二、问答题 (32)第十二章财产税和其他税种 (37)一、名词解释 (37)二、问答题 (37)第十三章公债理论 (41)一、名词解释 (41)二、问答题 (41)第十四章政府预算与执行(上) (45)一、名词解释 (45)二、问答题 (45)第十五章政府预算与执行(下) (48)一、名词解释 (48)二、问答题 (48)第十六章财政政策分析(上) (50)一、名词解释 (50)二、问答题 (51)第十七章财政政策分析(下) (53)一、名词解释 (53)二、问答题 (54)第十八章政府间财政关系 (56)一、名词解释 (56)二、问答题 (57)第十九章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财政关系 (63)一、名词解释 (63)二、问答题 (63)第二十章国际税收关系及其处理 (66)一、名词解释 (66)二、问答题 (66)第一章导论:什么是财政学一、名词解释经济学:经济学是这样的一门学问:它研究人们如何借助于经济制度,最大限度地利用稀缺的资源来最好地达到配置效率与分配公平两大经济目标。
财政学重点复习提纲一.第一章1.财政的定义(10):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实践中,财政表现为政府的一系列收支活动或政府的理财活动。
财政概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具体含义:(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政府) 。
(2)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其中主要是剩余产品) 。
(3)财政分配的形式既有实物和力役形式,也有价值形式。
(4)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 14,了解)区分两者的标准通常是: (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出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私人产品付钱购买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排他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竞争性是这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没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因而竞争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二个特征。
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例如,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受益于国防所提供的安全保障,每个适龄儿童都有权利和义务接受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等等。
非竞争形势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如:大学是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是公共物品,因为其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
我念大学不能排除其他人念,大学的成本不会因为我的加入而增加。
3.财政的三大职能(26--30)只要存在政府和财政,财政的三大职能就不会消失。
(1) 资源配置职能,广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
其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O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 GDP 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1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收益。
2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而第二个特性,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3公共需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4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5什么是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稳定和发展经济目标啊。
6资源配置: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7公共生产: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8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公共定价。
9负荷定价:负荷定价法是指按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
10二部定价法:是由两种要素构成的定价体系: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
11内源性效益:是指财政支出本身所产生的效益,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12公共选择:指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13直接民主决策:全体公民都参与决策,采用“一人一票”原则,投票表决通过决策,就是直接民主决策。
14间接民主决策:不是由全体选民直接选票进行公共决策,而是选民通过选票选举产生一定数量的代表,并授权这些代表代表选民做出公共决策。
15财政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财政执法主体的具体行为而发生争议时,财政执法主体的上一级财政机关或者制定法律、法规的其他机关,根据相对方的申请,依法对该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做出决定的行政法律制度,它是财政机关在系统内部自行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一、概念题1.瓦格纳法则[首都经贸大学2010研]答: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所谓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会引起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这样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和法律设施。
所谓经济因素,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这样也就需要政府进行管理和调节工作。
2.经常性支出[中央财经大学2009研]答: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财政支出的经济分类方法,实际上是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即根据财政支出所产生收益的时间将财政支出分为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和净贷款三大类。
经常性支出是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
这种支出的特点是,它的消耗会使社会直接受益或当期受益,比如,行政管理费包含公务员的工资、办公费、差旅费、修缮费等,这些费用的消耗就会形成为当期服务的公共物品——行政管理、社会秩序、社会安定、经济信息等等。
经常性支出直接构成当期公共物品的成本,按照公平原则,当期公共物品的受益应与本期公共物品的成本相对应,如果人们消费了本期公共物品却没有支付相应的代价,那就会违背公平原则。
在理论上说,经常性支出的补偿方式应为税收,如果以公债方式来对经常性支出筹资,实际上就是将本期公共物品的成本递延到未来,这样就会使公共物品的受益与公共物品的付费在时间上发生差异。
3.资本性支出[中央财经大学2011研]答:资本性支出是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所需的支出,其中有用于建筑厂房、购买机械设备、修建铁路和公路等生产性支出,也有用于建筑办公楼和购买汽车、复印机等办公用品等非生产性支出。
名词解释:第二章:混合经济:市场经济和公共经济的“混合”体。
即是指既有市场调节,又有政府干预的经济。
整个经济制度中的信息传递同时通过价格和计划来进行。
混合经济体制:就是以社会目标补充私人目标,以政府经济决策补充个人经济决策,以政府调节补充市场调节的一种经济体制。
在这种体制下,国家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和私人通过分工与合作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帕累托状态:如果改变这种状态,不可能使这种状态下一个人的利益变好而不损害其他人的利益,这种状态就叫做帕累托状态。
效率市场: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效率状态的市场经济。
公共物品:由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混合物品:一种介于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只具有公共物品部分特征的物品。
外部效应:指某一个体的经济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了他人福利的情形。
分为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
庇古税: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排污者征税,用税收来弥补排污者生产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使两者相等。
市场失效:是指在充分尊重市场机制作用的前提下,市场仍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和正常发挥作用的现象。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洛伦茨(Lorenz)曲线和基尼(Gini)系数是用来测量收入差异程度的方法。
洛伦茨曲线反映的是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基尼系数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政府资源配置职能:是指政府决定提供某种消费品(包括劳务)的职责和功能。
克服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缺陷,使整个社会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政府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为了实现社会公平采用非市场机制对市场经济中形成的收入分配结果进行再分配的职责和功能。
政府经济稳定职能:是指政府具有通过财政收支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职责和功能。
经济波动一直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现象。
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指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而对经济、社会生活进行干预的过程中,由于政府行为自身的局限性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产生的新的缺陷,进而无法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