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包装设计第一章
- 格式:ppt
- 大小:79.61 MB
- 文档页数:36
第一章绪论包装起源于人类持续生存的食物贮存需要,人类社会发展到有商品交换和贸易活动时,包装已逐渐成为商品的组成部分。
现代包装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消费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人类生活离不开包装,却也为包装所困扰。
食品包装从始至今,历来都是包装的主体。
食物易腐败变质而丧失其营养和商品价值,食品必须适当包装才能贮存和成为商品流通。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对食品包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食品包装的迅猛发展和千姿百态,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第一节包装的基本概念一、包装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4122-1983),包装(packaging)的定义: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贮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品的总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日本包装工业标准JISZ0101-1959对包装的定义是:包装是在商品的运输与保管过程中,为保护其价值及状态,以适当的材料、容器等对商品所施加的技术处理,及施加技术处理后保持下来的状态。
日本工业标准对食品包装的定义是:采用适当材料、容器和包装技术,把食品包裹起来,以使食品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保持其价值和原有状态。
美国的包装定义:使用适当的材料、容器和技术,使产品能安全地达到目的地,即在产品贮运过程中,不论遇到什么影响,都能保护产品而不影响其使用价值,它要求对一定数量的完整商品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价格送到合适的地方而使其具有完美的状态。
对包装的定义,各个国家不尽相同,但其基本含义是一致的,可归纳成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包装商品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品;二是关于实施包装封缄等的技术活动。
食品包装(food packaging)是指: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容器和包装技术,把食品包裹起来,以使食品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保持其价值和原有的状态。
二、包装的功能现代商品社会中,包装对商品流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包装的科学合理性会影响到商品的质量可靠性,及能否以完美的状态传达到消费者手中,包装的设计和装潢水平直接影响到商品本身的市场竞争力乃至品牌、企业形象。
第一章包装设计概论第一节包装的历史和发展一、原始包装萌芽阶段(产品的包裹阶段)此阶段相当于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
植物叶、果壳、兽皮、动物膀胱、贝壳、龟壳等物品来盛装转移食物和饮水。
这些几乎没有技术加工的动、植物的某一一部分,虽然还称不上是真正的包装,但从包装的含义来看,已是萌芽状态的包装了。
二、古代包装此阶段历经了人类原始社会后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过程。
人类开始以多种材料制作作为商品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其中也包括了包装器物。
包装材料有铜器、陶器、稻草、纸等。
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我国漆器工艺得到蓬勃发展,其漆器造型丰富多彩且装饰纹样潇洒飘逸,有很浓的东方艺术意蕴。
这个时期出现了盛装酒器、食品和化妆品的漆器饰盒。
造型多是盒中套盒,实用美观,具备了便于携带的功能。
漆器包装奠定了独特的中国传统包装设计的经典样式。
刘家功夫针铺运用纸张包装针线,运用稻草包装鸡蛋等。
三、近代包装阶段此阶段相当于16世纪末到19世纪。
工业化的出现,大量的商品包装使一些发展较快的国家开始形成机器生产包装产品的行业。
此阶段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包装材料及容器18世纪发明了马粪纸及纸板制作工艺,出现纸制容器;19世纪初发明了用玻璃瓶、金属罐保存食品的方法,从而产生了食品罐头工业等。
2、包装技术16世纪中叶,欧洲已普遍使用了锥形软木塞密封包装瓶口。
如17世纪60年代,香摈酒问世时就是用绳系瓶颈和软木塞封口,到1856年发明了加软木垫的螺纹盖,1892年又发明了冲压密封的王冠盖,使密封技术更简捷可靠。
3、近代包装标志的应用1793年西欧国家开始在酒瓶上贴挂标签。
1817年英国药商行业规定对有毒物品的包装要有便于识别的印刷标签等。
4、包装机械的发展印刷、造纸、玻璃和金属容器制造等方面生产机械的发展。
四、现代包装阶段现代包装实质上是进人20世纪以后开始的,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全球化扩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包装的发展也进人了全新时期。
包装设计管理制度第一章绪论
1.1 背景与意义
1.2 目的与目标
1.3 适用范围
第二章管理体系
2.1 体系组成
2.2 体系运行机制
2.3 职责与权限
第三章包装设计流程
3.1 定义与界定
3.2 需求分析
3.3 创意与设计
3.4 评审与修改
3.5 确认与确认
3.6 交付与评估
第四章设计文件管理
4.1 文件建立
4.2 文件编号与命名规范 4.3 文件归档与保存
4.4 文件变更与废弃
第五章设计规范与标准
5.1 包装设计规范
5.2 包装材料标准
5.3 包装设计样板与测试第六章质量控制
6.1 设计质量标准与指标 6.2 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 6.3 设计产出的质量评估第七章绩效评估与改进
7.1 评估指标与方法
7.2 绩效评估的周期与频率 7.3 改进机制与措施
第八章培训与交流
8.1 包装设计培训计划
8.2 设计人员的培训需求 8.3 设计经验的共享与交流第九章风险管理
9.1 风险识别与评估
9.2 风险应对措施
9.3 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第十章督导与审核
10.1 督导计划与频率
10.2 督导内容与方法
10.3 内部审核与外部审核第十一章法规与合规
11.1 相关法律法规
11.2 包装设计的合规要求 11.3 合规性的检查与验收第十二章实施与维护
12.1 实施计划与时间表
12.2 相关资源的配置
12.3 管理体系的维护与持续改进
结语
注意:此为文章的大纲或者章节划分,实际内容需要根据题目进行具体填写。
《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包装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
包装设计是一定产品信息传达和视觉审美传达相结合的设计,同时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通过对包装设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商品包装的基本概念及它的性质和作用;探究消费者的心理与时尚要求;了解包装容器设计、纸盒结构设计的一般知识,能够完成包装容器和不同的纸盒造型设计;掌握包装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出结构完整、构思新颖、适合市场需要的包装作品。
(二)教学基本要求1、创意与制作并举,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在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继承传统,大胆创新。
2、本课程内容涉及面宽,须精选教材,加强学生课外练习。
3、启发学生多用心、用脑、用眼、用手,多角度观察周围的商业空间,吸收对自身有启发的设计要素。
4、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视前期草图设计规划阶段,鼓励学生努力发掘自身创意潜力。
5、借鉴与学习中、外优秀包装设计案例,应该深入分析,取其精华,反对浮光掠影式的摹仿。
(三)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章次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教学内容理论讲授社会调查草图设计规划作业制作合计学时理论884222实验(践)10103050合计818143272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理论讲授本章重点、难点:通过教师讲授包装设计的概念、设计要素,以及各种包装设计手法,使学生了解包装设计与制作流程。
教学内容:第一节、包装设计概念第二节、现代包装设计第三节、包装设计的图形要点第四节、包装设计的色彩要点第五节、包装设计文字第六节、包装设计手法第七节、容器造型设计是包装设计的骨架第八节、纸盒的造型和结构设计系列包装设计第二章社会调查本章重点、难点:包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不能闭门造车,要启发学生多用心、用脑、用眼、用手,多角度观察周围的商业空间,吸收对自身有启发的设计要素。
在认真的调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写出详尽的调查报告,并组织全班进行讨论与交流。
包装设计历史和发展第⼀章包装设计的历史与发展与现代⽂明⼀样,现代包装适应着现代⽣活的需要。
⽽在历史的漫长岁⽉⾥,包装则是随着⼈类⽂明的前进步伐⽽发展起来的。
在包装发展的过程中,⼈们对包装的认识也是逐渐深化的。
就以包装物的含义⽽⾔,即有⼴义和狭义之分。
⼴义的包装物,即⼈类⽤来盛放和包裹⾷品或⽤品的器物;⽽狭义的包装物,则单指商品市场所流⾏的销售包装——商品的包装,它不仅是某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器物,更多的蕴含着保护商品品质、传达商品信息,促进商品销售的内在品性。
对于这两种含义,在远古是不能作明显区分的。
只有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商品的包装才逐渐为⼈们所认识。
通观包装设计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可分为包装设计的萌芽时期、包装设计的成长时期和包装设计的发展时期。
第⼀节包装设计的萌芽时期在原始社会的条件下,包装设计处于萌芽时期。
当⼈类⽂明的曙光刚刚来临时,远古先民在长期的群居⽣活和⾟勤劳作中,将⼤⾃然恩赐的⽵、⽊等植物的茎叶,动物的⽪、⾓等天然材料,如:树叶、⽵叶、荷叶、芭蕉叶、树⽪、⽜⽪、⽺⽪、葫芦、驼鸟蛋壳、海螺壳、⽵筒、⽜⾓、⾻管等,⽤来作容器。
这些未作加⼯或仅作简单的加⼯就被⽤来盛放和贮存⽣活必需品的⾃然物,就是原始形态的包装。
在原始形态包装中,⽤葫芦、⽵筒或椰⼦壳等现成的⾃然物作为液体容器,可算是最⽅便的包装。
⽤来包装固体物品的,以⽵、草等⾃然物作材料编成的箩筐,起源也很久远。
殷墟甲⾻⽂中有不少表⽰容器的⽂字,其中“蒉”(⾳:愧,Kui)就是⽤草或柳条编的筐。
在⼭东省⼤汶⼝新⽯器时代遗址上,曾出⼟⾻针管4件。
它们是⽤来包装缝纫Array⽤的⾻针的容器。
其中⽤兽肢⾻制成的⼀件⾻针管,长9·5厘⽶,内贮细⾻针8⽤鸡胫⾻制成⼀件⾻针管,长6·3使⽤和贮存保管,采⽤⾻管作为包装容器,可谓“巧夺天⼯”。
利⽤⾃然物作为包装的习俗,在我国⾄今仍有所保留:⽤荷叶包装⾷品;包装润肤油;特别是端午节的粽⼦,⽼少喜爱,真可谓“千古包装”。
《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群):艺术设计(平面)课程英文名:Package Design 学分:4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包装设计》是一门商业性艺术设计,带有交叉性与综合性,他的范畴既有造型、结构、图形、色彩、文字等视觉传达语言,也包括材料、成型工艺、印刷工艺等技术环节,还涉及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学、技术美学、现代储运学等方面的知识运用,他最终随着市场经济中的商品竞争成为企业形象、销售策略、广告设计等行销活动的中心。
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外包装的演进、发展与现状(授课2,习题4)一、中国包装设计的产生与变化二、外国包装设计的演进与发展三、现代包装发展的基本因素了解:中外包装设计的产生与变化掌握:现代包装发展的基本因素第二章包装设计与市场营销(授课2,调研4)一、包装设计与消费心理因素二、包装设计的营销作用三、包装设计的市场调研了解:消费心理因素理解:包装设计的营销掌握:基本的市场调研方法第三章包装材料、造型与结构设计(授课4,习题14)一、包装材料的选择与种类二、包装容器设计三、包装纸盒设计了解:包装材料理解:容器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包装纸盒设计第四章包装的视觉传达设计(授课4,习题2)一、图形二、文字三、色彩四、构成理解:基本元素的内涵掌握:包装设计的视觉要素的应用第五章包装系列设计(授课4,习题6)一、系列化包装设计二、包装纸与包装袋设计三、POP广告设计了解:什么是系列化包装理解:包装袋设计的过程掌握:POP广告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第六章包装的文化性(授课4,习题2)一、包装设计与商业文化二、包装设计的两重性、审美性与综合性三、包装设计的民族化与现代化了解:商业包装的要点理解:掌握:民族化、现代化包装设计要点第七章包装设计的印刷与绘稿(授课2,习题4)一、印刷原理与工艺技术二、黑白与彩稿的绘制了解:印刷原理理解:印刷工艺技术掌握:包装设计绘稿方法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四、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包装设计,陈光仪,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五、考核形式、考核成绩的分配与比例1、本课程以课堂讲授、练习和自学相结合,辅以课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