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教案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人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5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课标要求】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学习要求】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自由放任”政策【课前学习】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含义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相对过剩)2、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探究学习】探究一:镜头一:美国10月的夜晚凉风习习,在福特汽车公司工作的罗克和他的工友们走在纽约宽敞的大街上,各种各样的汽车销售广告和赊购住房的广告在霓虹灯的映照下绚丽多彩。
为了按时完成公司的扩产计划,他们已经连续几天加班到这么晚了,这几年公司由于注重技术革新和开展生产合理化运动有了很大发展,在全国许多地方新建了工厂,公司的老板也上了美国富豪榜,罗克的工资也涨了,虽然不是很多,罗克也挺满足。
在选举总统的时候罗克投了胡佛的票,因为他答应当选后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两只鸡,家家有两辆汽车”。
看到身边许多人都贷款买了住房和汽车,罗克也不甘落后,不仅贷款买了住房,还多贷了一部分钱买了股票。
让罗克幸运的是他买的股票近来价格一路飙升,已经翻了几翻,这样他就可以很轻松的去偿还第二期的住房贷款了,他庆幸自己赶上了大好时光。
请依据上述镜头结合课本P80导言、正文和图片思考:罗克所赶上的“大好时光”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表现?1、原因:(1)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美国经济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2)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美国经济繁荣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
(3)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2、表现:1894年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一战后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债权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伦敦不再是唯一的金融中心)探究二:镜头二:10月24日这天罗克休班,听说昨天股票指数涨到363点的历史新高,他心里很高兴,吃过早饭后便早早的来到股票交易所,准备再买一些股票,按目前的涨势过不了多久就可以买一辆小轿车了,罗克在心里盘算着,圣诞节这一天也正好是女儿罗莎的生日,到时买一辆自己亲手生产的“福特牌”轿车送给女儿做圣诞礼物,想象着女儿高兴的样子,罗克的脸也成了一朵花。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学详案【课程标准】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从经济危机的爆发、经济危机的应对、经济危机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讲述1929~1933年的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这场危机的发生,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固有矛盾的结果。
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面对经济危机,各国采取不同的方式摆脱危机,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在经济危机初期,美国总统胡佛固守“自由放任”政策,不但没有消除危机,反而使危机恶化。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表现,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掌握本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影响,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掌握“自由放任”政策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概念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历史资料(视频、图片、表格等),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2.运用分析与讨论,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概念和本质。
3.通过角色模拟、情境再现让学生触摸、感知鲜活的历史,增强体验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经济虚假繁荣会导致经济的崩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通过对经济危机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引导学生进行单元整体感知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17课是第六单元的第一课,第六单元分3课向同学们介绍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是调整的背景,第18课《罗斯福新政》是调整的措施,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调整的影响。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内容标准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表现、特点和影响;掌握胡佛措施的特点、结果,认识其失败的原因。
通过历史资料和图片表格,能由浅入深地具体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通过参与对历史资料参与进行探究讨论的活动,能够掌握全面分析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认识到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的重要性,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调节的一种手段。
教学策略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奥巴马总统胜选演讲《为了永远的美国梦》新课学习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板书)一、昙花一现的美国梦1.柯立芝繁荣(读图说史)一切都似乎来得那么突然,大危机来临前美国人民正享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幸福生活。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正处在“繁荣年代”,在历史上被称之为“柯立芝繁荣”。
播放材料和“繁荣年代海报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移到纽约。
当时的美国被称为世界金元帝国。
然而,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危机呢?(视频)2.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时间:1929年10月。
标志;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
表现:从股市、银行、企业、农产品、失业人数方面去感受经济危机的到来。
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繁荣背后的问题所在。
3.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探究一:哪些因素导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重大经济危机一览表(略)观察危机“爆发时间”,看看经济危机的爆发有何特点?周期性的周而复始的发生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板书)播放PPT两则材料:材料一到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1/3由只占人口总数的1%的富人拥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的开篇,上承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6、17世纪的初步发展,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高速发展,特别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倡导的“自由放任”政策,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普遍信条。
进入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不断发生,终于在1929~1933年酿成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重创了资本主义经济。
“本课正属于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严重破坏期间,因为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垄断资本主义下的社会化大生产。
为迅速摆脱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力主由政府对经济进行积极的干预和调节,因而又下启18课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罗斯福新政和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在本单元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课有三个子目构成:“虚假“繁荣”的幻灭”主要讲述这场危机爆发的时间、原因以及初期的表现;“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讲述的是危机时间久、破坏性强、范围广的特点以及带来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资本主义国与国和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之间的矛盾,既是局部又联系整体。
最后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讲述的是面对危机,美国初期,胡佛总统采取固有的放任政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不但没有消除危机,反而使这场危机日益恶化,为罗斯福上台提供了历史背景。
【学生基础分析】学生为高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通过对历史必修一的学习,已经对资本主义制度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以此为基础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引导学生分析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符合高中生学习发展的认知特点。
由于学生自身的心理特征,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和史料学习的能力,初中已经学过相应的知识,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在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等方面还不够成熟。
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课程目标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一、虚假“繁荣”的幻灭1、背景:一战后,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普遍应用,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持续繁荣。
2、原因(1)根本: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
(2)直接: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过度的信贷消费,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股票投机过度冲击金融稳定。
3、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价狂跌(“黑色星期四”)。
“大萧条”表现:(1)金融: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2)生产: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生产相对过剩)(3)社会:失业人数激增,生活水平骤降。
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1、特点(1)波及范围特别广(地域:从美国扩展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金融、工业、农业危机相互交织。
)(2)持续时间特别长(1929年到1933年)(3)破坏性特别大(工业生产下降,失业激增)2、影响(1)经济:严重破坏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生产力,说明“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
(2)社会:加深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统治)(3)国际: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三、“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1、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
2、结果:经济危机恶化。
说明:“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
优秀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评价要素一、评价教学目的历史课堂教学必须思路清晰,目的明确,一是看知识教育,二是看思想教育,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不可偏废。
同时.还要注意能力的培养。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本为“这样一来,教学的目的就仅是使学生了解到“过程”、“结果”,而忽视了锻炼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发现事件的本质,推导其历史影响的能力。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课文分三个子目,分别讲述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即贫富差距过大、信贷消费过度膨胀、股票投机过度,而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接着概括叙述这次危机的特点和影响: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
最后介绍了美国胡佛政府对待危机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得美国经济危机局势进一步恶化。
1.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2.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自由放任政策。
由于本课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丰富的感性资料,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多媒体课件,主要以“启发—探讨式”教学法为主,同时配合讨论辨析、材料解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导入新课】概念导入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新课讲授】合作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0~81导言部分及正文第一部分内容。
师生互动:多媒体展示图1《繁荣时期的汽车长龙》和图2《美国人领取救济》。
问题情境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美国什么时期的经济状况?回答:图1反映了美国一战后的“繁荣”景象,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业成为美国的三大支柱。
但是在这“繁荣”的表象背后,却隐藏着严重的危机。
图2则反映了美国遭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很多人靠领取救济为生的贫困场景。
过程评价: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对。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这为“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其二,美国在一战后加强工业部门的科学研究工作,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技术革命是“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其三,一战后,美国凭借其在一战中扩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并注意扩大国内市场,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第 17 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论经济危机的根源首先 ,由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繁荣并未带来共同富裕 ,相反,加剧了贫富差距。
例如美国 ,到1929 年,占人口 5% 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了全部收入的 1/3, 而全年收入在 2 000 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 60% 。
这就大大限制了社会购买力。
其次 ,即使繁荣时期 ,工业部门的开工也严重不足。
大批工人失业。
1921 ~1929 年,美国失业者平均每年都在 220 万人以上。
英国失业率在最低的 1927 年也达 9.7%, 而瑞典则从未低于10% 。
失业的存在必然降低社会购买力 ,为危机准备了条件。
第三,国际市场上滞销的农产品、初级工业产品越积越多。
如小麦、糖、咖啡、橡胶、铜等均出现此类情况。
富裕国家增加的收入并未用来购买大批量基本食粮 ;另一些国家确确实实需要更多的食物 ,而收入又不足以购买这些东西。
垄断资本企图维持垄断价格 ,使得问题更为严重。
这又导致许多国家的农业处于慢性危机之中。
第四 ,伴随着 20 年代的繁荣出现的地产和股票的投机狂热(特别是后一种投机活动 ,使得股票市场价格狂涨),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1928 年 8 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 5 年前的 4 倍。
这种空前猖獗的金融投机活动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准备了条件。
第五 ,自 1924 年执行道威斯计划起 ,德国从美国得到大笔借款 ,德国以此向其他国家支付战争赔款。
这种对美国资本的依赖 ,成为德国经济不稳固的主要原因。
一旦美国“伤风” ,德国经济就会“感冒”。
同时,也使得国际金融关系中潜伏的危机为表面上似乎牢固的信贷关系的假象所掩盖。
正是在上述种种矛盾的综合作用下 ,世界经济大危机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吴于廑等《世界史·现代史编》2.繁荣下的危机工业化进程中的革新大大减少了对某些原材料的需求 ,造成了供应量的增加以及价格的下降。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课时序号累计课时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经济危机的表现、时间、特点;胡佛经济政策的特点;(2)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表现,理解其危害的严重性,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3)掌握本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影响,培养学生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
(4)掌握“自由放任”政策的特点,认识其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概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历史资料(图片表格等),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2)运用分析与讨论,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概念和本质;(3)通过历史剧表演,让学生体验角色,再现历史场景,掌握知识,加深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经济虚假繁荣会导致经济的崩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通过对经济危机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自由放任政策。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是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学好这课是理解这一单元的基础。
课文分三个子目,分别讲述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即贫富差距过大、股票投机过度、信贷消费过度膨胀。
接着概括叙述这次危机的特点:即波及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破坏巨大。
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使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
然后叙述美国胡佛政府对待危机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得局势进一步恶化。
教学过程及要点: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上世纪末,日本、韩国等发生了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对亚洲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迄今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史中最为严重和最为深刻的危机是?1929-1933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它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经济制度和社会体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熟练掌握经济危机爆发原因、具体表现,理解经济危机的影响。
2.让学生准确掌握“自由放任”政策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经济危机爆发原因。
2.经济危机的“危害”和“机遇”。
【教学时间】1课时【重难点“精讲”】一、整体感知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本课首先要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经济虚假繁荣会导致经济的崩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然后要掌握“自由放任”政策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概念的能力,最后要通过对经济危机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的重要性。
二、1929—1933年经济危机结构图三、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而资本家为眼前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与销售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3)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
股票市场的这种投机活动恰好掩盖了生产与销售之间本已存在的尖锐矛盾,使矛盾最后激化。
四、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从美国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原因(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形成,整个世界联系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所以一旦一国爆发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其他国家一定会深受影响。
(2)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3)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美国有很大的依赖性。
一旦美国经济出现危机,它们根本无法幸免。
(4)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普遍存在。
当时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存在,所以经济危机的范围必定会超出一国,波及整个世界。
五、世界主要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及其教训(1)对策①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②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学设计】本课以一张门诊病历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课主题经济危机。
对于本课内容,学生们初中学习过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上要打破传统说教的课堂模式,采用“情境——发展”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当医生的角色给当时的美国看病,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活跃了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本课内容分三部分,从“病”——“药”——“效”,分别介绍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表现、影响以及美国的应对措施和结果,逐步引导学生针对当时美国的病情进行合作共同诊治。
本课的重点是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在授课中主要利用图片、图画等生动再现当时的情景;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展开互动式讨论,让学生共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难点是经济危机的原因分析,主要是以材料和情景对话,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进一步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打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导入新课】福特广告图与音乐歌词对比导入先向学生展示福特公司的汽车广告图片,让学生尝试着翻译广告词“Cancel Distance &Conquer Weather”(缩短距离,克服天气),并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人物,美国人画满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家庭在冰天雪地里自如地在郊外玩耍的情景,以此让学生感受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美国的繁荣景象,体会当时美国民众的乐观情绪。
接下来向学生呈现“Brother,Can You Spare a Dime ?”歌曲的歌词,并播放歌曲音频,在音乐中体会经济危机爆发后视野人员的悲观情绪。
这样,前面的广告词和后面的歌曲形成鲜明的反差,进而向学生抛出问题:“这一时期的美国经济发生了什么大事?”“为何美国民众对待生活的态度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在学生回答出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引导,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短促的“繁荣”一夜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一派大萧条景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策略由于本课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丰富的感性材料,适合采用讲授法、图示法、历史情景设计法和讨论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能较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导入新课一、体验经济危机(一)、展示1929年美国“大萧条”时期经济危机的图片学生思考:教师在学生描述完感受后予以评述,并提出问题,什么是经济危机;美国为什么会爆发经济危机,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教师展示1929年期间美国农场主销毁“过剩”的牛奶、失业者排队领取救济、失业工人居住环境等多种图片,推选一位同学介绍自己的感受,其它同学认真体会其中的感情;留出3分钟小组讨论,教师可巡视加以指导。
最后小组推选同学展示体验的感受。
什么是经济危机?概念性问题由教师解答: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处于负的经济增长率。
(经济表现教师简单呈现,第二部分由事先分组学生讨论后总结。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对经济危机名词解释的学习还应当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危机不仅体现了“危”,同时还体现了“机”,它是资本主义出现巨大变化的契机。
(为讲述第18课讲述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国家干预经济买下伏笔。
)一、虚假“繁荣”的幻灭(一)、展示一战后美国的“繁荣”教师:一战以后美国经济一片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查阅书本后总结、不足之处由教师综述。
第一、美国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立”地位,在战争中大发横财(倒卖石油等军需物资);第二、20世纪初期的美国政府对经济活动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第三、国内的技术革新和生产合理化运动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简单阐述福特汽车标准化流水生产线)设计意图:指导学生从书本中查阅一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与成因,引导学生从历史因素,垄断资本主义的积极影响等方面承接所学内容学习新知识点,与经济危机形成强烈反差,刺激学生的求知欲,美国为什么会爆发经济危机。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课时序号累计课时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经济危机的表现、时间、特点;胡佛经济政策的特点;(2)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表现,理解其危害的严重性,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3)掌握本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影响,培养学生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
(4)掌握“自由放任”政策的特点,认识其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概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历史资料(图片表格等),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2)运用分析与讨论,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概念和本质;(3)通过历史剧表演,让学生体验角色,再现历史场景,掌握知识,加深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经济虚假繁荣会导致经济的崩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通过对经济危机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自由放任政策。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是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学好这课是理解这一单元的基础。
课文分三个子目,分别讲述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即贫富差距过大、股票投机过度、信贷消费过度膨胀。
接着概括叙述这次危机的特点:即波及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破坏巨大。
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使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
然后叙述美国胡佛政府对待危机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得局势进一步恶化。
教学过程及要点: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上世纪末,日本、韩国等发生了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对亚洲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迄今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史中最为严重和最为深刻的危机是?1929-1933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它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经济制度和社会体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学习有关这场危机的内容。
为什么会爆发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为什么如此严重?这次经济危机造成怎样的影响?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地分析。
一、虚假“繁荣”的幻灭:1、“繁荣”:又称“柯立芝繁荣”(1)时间:20世纪20年代;(2)表现:①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一战后,美国从战前欠外债30亿美元到战后外国欠美国130亿美元,并掌握世界黄金储备的40%,华尔街已成为继伦敦之后的另一个世界金融中心。
【合作探究】为什么20年代的美国经济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在战争中大发横财,一战后,美国从战前欠外债30亿美元到战后外国欠美国130亿美元,并掌握世界黄金储备的40%,华尔街已成为继伦敦之后的另一个世界金融中心。
第二,总体说来,20世纪初期的美国政府对经济活动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建议教师介绍20年代的总统胡佛及其统治理念。
第三,国内的技术革新和生产合理化运动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如技术革新和机器设备更新刺激生产发展;由于很早确立了专利保护制度,美国的发明和创造空前活跃,与此同时,诸如泰勒制和福特生产线等“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经济发展迅速。
此外,分期付款的销售模式刺激了消费市场的活跃。
2、虚假:即危机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直接原因:供需矛盾即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①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却相对贫困;②国民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③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更烘托出市场的繁荣假象。
资本家被眼前的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
建议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学思之窗”的相关材料加以说明,同时可以引领学生思考教材相关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得出上述结论。
④股票等投机活动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建议教师利用教学参考资料与注释部分相关的材料加以说明。
据统计,在1929年,超过150万人在美国29家股票交易所拥有帐户。
在1.2亿人口中,接近0.3亿户家庭参与股市交易。
当年,一些股票价格是其实际收益的50倍。
本来,股票市场的繁荣只能依靠资本收益的提高,而现在股票本身却成了交易的形式,所以依靠投机支持的股票市场很快达到其能发展的极限而走向崩溃。
3、幻灭:即危机的发生(1)时间:1929年(2)标志:纽约股市狂跌、“黑色星期四”(10月24日)(3)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激增、生活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收入锐减。
等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1、特点:(1)波及范围特别广:从美国爆发的危机,迅速扩展到欧洲、加拿大、日本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波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演变为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
(2)持续时间相当长:从1929年开始,达四年之久,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
(3)破坏性特别巨大:危机期间,56个国家先后宣布货币贬值,世界贸易萎缩,总额减少2/3。
各国工业生产大幅下降,与1929年相比,1932年德国工业生产下降40.2%,日本下降37.4%,意大利下降33.2%,法国下降31.9%,英国下降20%,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大约倒退了20年。
各国失业人数达到创纪录的水平,1933年德国失业人口高达800万,英国400万,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失业人口超过3000万。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
资本主义世界笼罩在空前绝望的情绪中,甚至有人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临”。
2、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据统计,1929~1932年美国全国各地罢工达2700次,参加罢工的人数超过了350万。
农村中的抗议浪潮也高涨起来,参加农民运动的约有200万人。
美国出现了全国性的社会危机。
在法国,左派也因大萧条的压力被迫下台,短期内,总理相继换人。
经济危机的到来使同时还要负担一战赔款的德国人民负担加重,德国中下层人民生活急剧恶化,强烈要求改变现状,希望得到国家强有力保护成为大多数德国人的愿望。
由于希特勒承诺解决人们的失业问题,所以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合法的总理,希特勒上台之后,在政治上取缔除法西斯党以外所有政党,加强法西斯独裁统治。
在经济上有计划地发展军事工业,使国民经济军事化。
备受经济危机打击的日本也走上了与德国类似的道路。
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青年军官发动兵变,加强了军部的势力,不久之后,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积极准备扩大其已在进行的侵略。
德国和日本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使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和亚洲策源地分别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3)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整个3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经济战。
1930年美国首先宣布提高关税,引起40个国家的报复行动,国际关税战愈演愈烈,1931~1932年,76国提高了关税。
1931年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令英镑贬值30%。
两年后美国也放弃金本位,使美元贬值50%。
经济危机期间,先后有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以争夺国际市场。
帝国主义国家在进行国际经济战的同时,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使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遭到沉重打击,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席卷世界的危机不但没有消除,世界局势反而开始紧张。
三、“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1、美国胡佛总统的自由放任政策2、“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胡佛还是被迫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实行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
他乐观地预计,危机只是暂时的,“繁荣就在眼前”。
结果,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
举国上下怨声载道,期盼出现新的强力政府,采取有效政策,迅速克服危机。
在美国历史上,很少有像胡佛那样受到老百姓讽刺、憎恶的总统。
用破铁罐、纸板和粗麻布搭起来的棚户叫做“胡佛村”,手里提着的装破烂的口袋叫做“胡佛袋”,乡下的贫民把破汽车前部锯掉,套上骨瘦如柴的骡子,叫做“胡佛车”,在公园长凳上躺着过夜的人用旧报纸裹身取暖,叫做“胡佛毯”,衣袋翻过来,一个钱也找不到,叫做“胡佛旗”,野兔被饥饿的农民抓来吃,叫做“胡佛猪”。
杂耍演员插科打诨说:“什么?生意好起来了吗,你的意思是说胡佛死了吧。
”★问题解答⊙【学思之窗】20世纪20年代的分期付款方式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答案提示:分期付款最初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当分期付款过度发展后,造成了经济“繁荣”的假象,为经济危机埋下重大隐患。
【探究学习总结】⊙本课测评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参考答案: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使国民贫富差距拉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巨大。
影响: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抗议活动接连不断。
法西斯分子利用人们对现状的不满,加大了政治影响力。
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使各国家、各地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学习延伸《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为什么能够流行起来?它展现出大危机期间怎样的社会图景?表达了普通工人怎样的心境?答案提示:这首歌曲表达了大危机期间曾经为美国经济繁荣做过贡献的失业人员的悲观情绪,向人们展现出大危机期间美国高失业率的景象,反映了失业者渴望就业的诉求。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