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 第17课时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格式:ppt
- 大小:249.50 KB
- 文档页数:22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虚假“繁荣”——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繁荣”的表现(P80①②③)二、经济危机的爆发——虚假“繁荣”的幻灭1.原因: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⑵具体原因:①市场相对狭小: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都相对贫困;国民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②市场的虚假繁荣: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烘托出市场的繁荣假象。
③市场上供大于求:资本家被眼前的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再生产(经济的“繁荣”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的高涨上)④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人们醉心于股票投机活动,金融市场不稳定。
⑶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2.爆发⑴标志: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金融业)⑵表现:工商业银行纷纷倒闭→人民生活(P81第二段)农业⑶特点:①范围广:这场从美国爆发的危机,迅速扩展(波及)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影响世界各国,演变成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②持续时间长: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才陆续走出危机的阴影③破坏性大(大萧条、大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是迄今为止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④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思考:这场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为何会影响整个世界?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早已形成,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②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三、经济危机的影响:1.资本主义各国: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断。
(了解P82第一段)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彼此之间的矛盾和磨擦日趋尖锐。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为了走出经济困境,它们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为强烈的反抗,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第17课时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表现及其危害的严重性,提高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掌握经济危机的特点、影响,提高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自由放任”政策的特点,认识其失败的原因,提高分析历史概念的能力。
2.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了解,认识到经济虚假繁荣会导致经济的崩溃,以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对经济危机影响的分析,认识到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的重要性。
学习的重点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学习的难点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及“自由放任”政策。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参与小组探讨交流。
针对本课内容较多的情况,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事例,逐步提高自己的解题技能。
运用历史资料(图片、表格等),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运用分析与讨论法,拓展思维,理解历史概念和本质。
1.通过介绍当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来导入新课。
2.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分析与讨论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概念和本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课共有三个子目,分别讲述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美国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自由放任”政策,等等。
一、虚假“繁荣”的幻灭1.背景和原因(1)一战后,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①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业等工业部门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2)根本原因:②依然存在。
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生产相对过剩。
具体原因: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却相对贫困,无力购买所需商品,造成市场狭小,生产相对过剩;国民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毫无顾忌地分期付款和③,更烘托出市场的繁荣假象。
导火线:股票投机、金融市场不稳定。
2.爆发(1)标志: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