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221.30 KB
- 文档页数:1
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应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开展治疗的效果。
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研究,选择了100例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的病历涵盖了从2022年1月到2023年5月的接诊记录,采取随机法将其分组,一组(A组,50例)应用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另一组(B组,50例)加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共50例为B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经过研究,我们发现,B组与A组相比,临床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
结论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在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已经得到临床研究证实具有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临床疗效;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儿童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其特点是消化功能障碍导致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胃肠胀气等症状。
该疾病给患儿的生活质量和成长发育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临床的关注焦点。
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作为一种常用的治疗药物,在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备受关注[1]。
本文旨在评估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在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治疗效果,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们进行了一项研究,选择了100例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的病历涵盖了从2022年1月到2023年5月的接诊记录,采取随机法将其分组,一组应用莫沙必利分散片进行治疗,共50例为A组,另一组在A组基础之上加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进行治疗,共50例为B组;A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5-12岁,均值8.6±1.6岁,体质量28.3±9.8kg;B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5-11岁,均值8.1±1.4岁,患者28.6±8.2kg;两组小儿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纳入了符合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并且他们的家长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猴头健胃灵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患者出现腹胀、不适、恶心、厌食、泛酸、嗳气、胃痛等症状。
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引发其他的健康问题。
猴头健胃灵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据称具有调理肠胃、缓解消化不良的功效。
本研究旨在观察猴头健胃灵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
一、研究目的二、研究对象选取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的患者,共50例。
男28例,女22例,年龄范围25-60岁,平均年龄42岁。
病程3个月-2年不等。
三、研究方法1. 治疗组:给予猴头健胃灵口服,每次5克,每日3次,连续治疗4周。
2.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如食疗、休息等。
3.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包括腹胀、不适、恶心、厌食、泛酸、嗳气、胃痛等的缓解程度。
四、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症状均有所好转,但在猴头健胃灵治疗组中,症状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腹胀、不适、恶心、厌食的改善率分别为90%、85%、80%、75%,而对照组的改善率分别为70%、60%、50%、45%。
泛酸、嗳气、胃痛的改善率在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不大。
五、讨论通过本次观察可以得出结论:猴头健胃灵能够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腹胀、不适、恶心、厌食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泛酸、嗳气、胃痛等症状的改善效果则不十分显著,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六、结论猴头健胃灵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尤其在改善腹胀、不适、恶心、厌食等症状方面效果显著。
本研究尚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研究时间较短等,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验证。
希望本次研究结果可以为猴头健胃灵在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藿香正气口服液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分析一、藿香正气口服液的药理作用藿香正气口服液主要由藿香、荆芥、佩兰等多种中草药组成,具有宣肝解郁、理气化湿、和胃健脾的药理作用。
藿香具有祛风解表、宣通肺气的作用;荆芥具有祛风解表、散寒止痛的作用;佩兰具有活血止痛、理气健胃的作用。
这些药物组合在一起可以调理脾胃、舒肝和气、行气化湿,从而改善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
1.改善腹部不适症状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常常伴有腹部不适、胀气等症状。
藿香正气口服液能够宣肝解郁、和胃健脾,改善脾胃功能紊乱所致的腹部不适,减轻患儿的不适感。
2.缓解消化不良症状消化不良常表现为进食后腹胀、打嗝、恶心、嗳气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正常生活。
藿香正气口服液具有理气和胃、和中化湿的作用,对小儿消化不良的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
3.改善食欲和营养吸收藿香正气口服液具有助消化、增进食欲的作用,能够帮助患儿改善食欲不振的情况,促进营养吸收,提高患儿的营养状况。
4.减少腹泻次数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时会伴有腹泻症状,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不便。
藿香正气口服液具有和中化湿、止泻固涩的作用,能够减少腹泻次数,改善患儿的大便情况。
5.提高生活质量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服用藿香正气口服液后,症状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通过以上临床疗效分析可见,藿香正气口服液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改善患儿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在临床应用中,也要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合理使用藿香正气口服液,如用药剂量和疗程等,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藿香正气口服液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显著,得到了临床医生和患儿家长的一致认可。
希望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藿香正气口服液能够为更多的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带来健康和快乐。
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气虚证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分析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气虚证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140例小儿消化不良患儿。
通过电脑数字随机方法将140例患儿分组,分别纳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加用健胃消食口服液,观察两组患儿相关症状改善时间、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
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呕吐恶心、反酸嗳气、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的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数据体现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不易消化、纳差少食、胃脘痛、腹胀等症状积分均有明显降低,组间数据体现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体现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未体现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气虚证予以健胃消食口服液能够促进症状缓解,缩短病情改善时间,让患儿获得满意的安全性和整体疗效。
关键词: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气虚证;健胃消食口服液;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较为常见,能引起恶心、早饱、嗳气、餐后饱胀等不适,儿童是更容易发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群体,是导致儿童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
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目前临床及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尚无确定的说法,主要广泛的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发病原因主要与肠胃功能动力不足,内脏敏感性增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内分泌失调等多种因素有关系。
从中医方面讲,中医学虽然没有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病名的记载,但是其临床表现符合中医脾胃系统疾病的病症,属于中医的胃脘痛、痞满、嘈杂。
对于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多采用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并配合药物治疗。
健胃消食口服液包含了多种益气、助消化的中药,口感酸甜,适用于儿童。
本文研究分析了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气虚证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香砂平胃颗粒治疗的疗效研究1. 引言1.1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其主要特征是消化功能异常,表现为腹痛、胀气、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据统计,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目前,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方法较为有限,传统治疗效果不佳,而且容易出现药物耐受性和不良反应。
本研究旨在探索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香砂平胃颗粒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评估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香砂平胃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价值。
具体目的包括:1. 观察该联合治疗方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包括消化不良、腹胀、胃痉挛等主要症状的缓解程度;2. 评估该治疗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包括日常饮食、睡眠、工作等方面的改善情况;3. 分析并比较该联合治疗方案与传统治疗方法在疗效上的差异,探讨其优势和局限性;4. 探讨马来酸曲美布汀和香砂平胃颗粒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旨在评估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香砂平胃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
研究对象为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的患者,共计100例,其中50例为实验组接受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香砂平胃颗粒治疗,50例为对照组接受传统治疗。
实验组患者每天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25mg,每晚口服香砂平胃颗粒10g,连续治疗4周。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如口服健胃消食片等。
治疗期间定期进行临床症状评估、体格检查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记录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研究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四磨汤配合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姜桂荣(乳山市中医院,山东乳山264500)关键词: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四磨汤口服液;双歧四联活菌片中图分类号:R725 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231(2004)05-0401-01收稿日期:2004-03-23作者简介:姜桂荣(1965-),女,山东乳山人,主治医师,学士,主要从事中医儿科临床诊治与研究。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组小儿消化内科最常见的临床症候群。
目前,对本症候群的动力学、病因方面的研究很多,治疗方面多以促动力药及对症治疗为主,尚缺乏特效药物。
为此,笔者从中医学及微生态学方面出发,试以四磨汤口服液配合双歧四联活菌片口服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11岁,平均5 2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达6年。
患儿主诉各异,有的是一个症状为主,有的是一组症状,但胃镜、上消化道造影、B 超及各种化验检查均无明显异常,病情常经年累月,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
诊断标准: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现仍采纳国际通用的成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1)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超过4周;2)内镜检查未发现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未发现食管炎,也无上述疾病史;3)实验室检查、B 超、X 线等检查排除肝、胆、胰、脾及肠道器质性疾病。
50例患儿,经详细询问病史、结合体格检查、发育资料及辅助检查,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予四磨汤口服液(湖南汉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5岁以下,1次10ml,1日3次;5岁以上,1次15ml,1日3次,疗程3~5天;配合双歧四联活菌片(吉威特生化有限责任公司生产),5岁以下,1次1片,1日3次;5岁以上,1次1 5片,1日3次,疗程1周。
3 疗效评定标准与结果疗效评定标准:痊愈:主要症状消失,生活、学习正常;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有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改善;无效:主要症状无明显改善。
评价多潘立酮结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疗效摘要:目的:探索多潘立酮结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1月-2021年01月收治的50例消化不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
对照组单用潘立酮治疗,实验组采用潘立酮结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采用潘立酮结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的实验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对消化不良的患儿,进行潘立酮结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缩短了患儿腹痛、腹胀、恶心头痛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恢复患儿肠胃蠕动,促进患儿尽快康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多潘立酮;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小儿消化不良;不良小儿消化不良是儿科常见病,是由营养不良、胃肠动力障碍、精神心理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组疾病[1]。
患儿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腹痛、胀气、嗳气、恶心和呕吐。
消化系统疾病有很高的发病率,并且该病经常复发。
该病的病因相对复杂,原因尚不清楚。
可能与胃肠道幽门螺杆菌感染、食物成分不当、胃酸分泌异常、心理因素等有关,再者患儿消化系统本身发育不完全,外界刺激更容易导致患儿消化不良[2]。
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消化不良的发生会引起食欲不振等症状,影响患儿的饮食状况,使患儿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从而影响营养的吸收,影响孩子的健康发育。
所以必须对此重视起来。
小儿消化不良常用的药物有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抗酸剂和抑酸剂(如奥美拉唑、法莫替丁等)、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如抗生素)和肠道益生菌(如乳酸菌)等[3]。
目前,在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中,多潘立酮片作为一种胃动力药,也是一种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被广泛用作基础治疗药物[4]。
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中西医辨证施治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
方法将我院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消食健脾汤,1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42例,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总有效30例,总有效率为60.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比单纯用西药治疗效果更优,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中西医结合; 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DU),是消化道的一组常见的症候群[1],临床表现包括上腹胀、上腹痛、食欲不振、餐后早饱、反酸烧心、嗳气、恶心呕吐或其他有关的胃肠道症状,症状可发生于空腹状态或餐后。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特点是无胃肠道黏膜组织器质性病变,但却具有消化不良症状,多与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有关,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确。
笔者2005年1月~2009年6月,在门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FD 50例,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9年6月门诊的100例FD患者,均符合文献[1]有关标准:①过去1年内至少4周,具有上腹痛或上腹胀、胀气、嗳气、早饱、恶心等症状。
②排除消化性溃疡、慢性(糜烂性或萎缩性)胃炎、胃肿瘤和肝胆胰病变等可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者及肠易激综合征者。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2.5±3.5)岁,平均病程(2.4±1.5)年。
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4.8±4.1)岁,平均病程(2.4±1.5)年。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变严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莫沙比利5mg,3次/d,饭前0.5h服用;谷维素30mg,3次/d。
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评价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儿科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儿童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
治疗组:给予口服健胃消食口服液、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多潘立酮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多潘立酮片治疗, 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健胃消食口服液有改善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健胃消食口服液;临床观察Clinical observation of Jianweixiaoshi oral liquid in thetreatment of children's functional dyspepsiaWUJin,Chen Man(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Liangxiang Hospital of Beijing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Fangshan, 102488;Doudi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102433)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Jianweixiaoshi oral liquid on children's functional dyspepsia.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19, 48 children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in pediatrics of Liangxiang Hospital,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 treatment group andcontrol group. Treatment group: take orally Jianwei Xiaoshi oralliquid, Bifidobacterium quadruple viable tablet and domperidone tablet,control group: take orally Bifidobacterium quadruple viable tablet and domperidone tablet, one month is a course of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Jianweixiaoshi oral liquid has the effect of improving children's functional dyspepsia,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words: Children; functional dyspepsia; Jianwei Xiaoshi oral liquid; clinical observation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指有反复发作的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厌食、胃灼热、泛酸、恶心、呕吐等消化功能障碍症状,经各项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一组小儿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健脾疏肝袪湿法加温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2例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健脾疏肝袪湿法加温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效果。
方法:治疗组52例采用健脾疏肝袪湿法中医方剂治疗,并据证化裁,同时加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50例用吗丁啉治疗。
2组疗程均为4周。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54%和58.0%,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健脾疏肝袪湿法加温针灸治疗组较对照组胃肠道症状评分有明显改善(p < 0.05)。
结论:健脾疏肝袪湿法加温针灸治疗fd在改善症状方面效果优于吗丁啉,但总体疗效相当。
关键词:健脾疏肝袪湿法温针灸功能性消化不良吗丁啉【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201-01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系指除器质性疾病而见的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疼痛、食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厌食、恶心等上腹不适症状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
fd属中医的“脘痞”、“胃痛”、“嘈杂”等范畴。
其病在胃,涉及肝脾,病机主要为脾胃虚弱,胃失和降。
2011年1月—2011年7月,笔者采用健脾疏肝祛湿法加温针灸治疗fd患者5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与方法。
选择同期本院门诊的fd患者102例,参照《功能性胃肠病罗马3诊断标准》[2],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①餐后饱胀不适;②早饱;③上腹痛;④上腹烧灼感。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月,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
尚符合以下条件:①胃镜检查未发现糜烂、溃疡、肿瘤等器质性病变;②b超、x线检查,实验室检查排除肝、胆、胰腺及肠道器质性病变。
纳入年龄18~60岁。
排除标准:①在试验前4周内服用影响胃肠道功能的药物;②进行过腹部手术者;③年龄60岁;④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⑤精神病患者;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⑦有其他并发症可影响疗效观察者;⑧未按规定用药者,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五行健脾汤加减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讨论五行健脾汤加减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2月-2023年1月收治的小儿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加用五行健脾汤加减治疗。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中医症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增高,中医症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五行健脾汤加减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在临床中开展使用。
关键词:五行健脾汤;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中医症候积分;治疗有效性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是小儿患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
而患有该病的患儿多表现为便秘、腹泻、食欲不振等多种消化系统的症状。
对于不同的症状采用同样的药物其治疗效果差异性较大,因此目前临床中多根据患者不同的病种进行药物的调整以适应疾病的病症[1]。
五行健脾汤是目前对于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疾病治疗的最为有效的药物,而通过加减的方式对药方进行调整在临床中的研究较少。
因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小儿,分析五行健脾汤加减对疾病治疗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
纳入标准:①符合相关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不同程度的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
②具有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药物治疗的适应症。
③临床症状中表现为腹部不适及腹泻便秘等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症状。
排除标准:①患者基本情况差无法完成全程试验研究。
②对试验研究存在疑惑或不配合者。
对照组中年龄6-12岁,平均(8.51±3.25)岁;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病程1-11个月,平均(4.85±2.77)个月。
实验组中年龄6-12岁,平均(8.55±3.31)岁;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病程1-12个月,平均(4.89±2.75)个月。
雷尼替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雷培红;冯学才【摘要】目的观察小儿消化不良采用多潘立酮与雷尼替丁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所收治的消化不良患儿100例,根据患儿床号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0例,参照组患儿给予雷尼替丁单一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多潘立酮与雷尼替丁联合治疗,对比观察组与参照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低于参照组2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高于参照组80%,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食欲减退、上腹疼痛、恶心呕吐、腹胀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患儿,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小儿消化不良采用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其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快,对患儿造成的不良反应较少,其临床用药安全性较高,可将该种联合治疗措施广泛推广运用.【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9(025)018【总页数】3页(P118-120)【关键词】多潘立酮;消化不良;治疗效果;雷尼替丁;联合治疗【作者】雷培红;冯学才【作者单位】聊城市肿瘤医院儿科,山东聊城 250002;聊城市肿瘤医院儿科,山东聊城 2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临床儿科最常见的一种肠胃疾病就是消化不良,由于患儿年纪较小,身体未能发育成熟,加之身体机能较弱,极易发生肠胃损伤,导致临床小儿消化不良发病率逐年增长。
该种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腹痛等,多半由于喂养方式不当,从而发生胃肠道损伤而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
该种疾病如没有给予及时的治疗,极易影响患儿身体健康发育以及营养摄入的吸收[1]。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所收治的消化不良患儿100例,根据患儿床号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50例,其中参照组女31例,男19例,年龄2~11周岁,平均年龄(6.22±1.13)周岁,病程6 h~10 d,平均病程(5.26±1.26)d;观察组女29例,男21例,年龄2~10周岁,平均年龄(6.21±1.11)周岁,病程为7 h~10 d,平均病程(5.24±1.25)d。
50例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6-12-29T15:57:57.5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4期作者:曾小金
[导读] 功能性消化不良指反复发作性出现上腹疼痛、腹胀、厌食、嗳气、恶心、呕吐、反酸等消化功能障碍症状。
瑞金市妇幼保健院江西瑞金 3425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
方法:2010年01月到2013年01月我院收治50例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上联合红霉素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儿在不良反应症状消失的时间以及临床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红霉素治疗效果显著,缩短了患儿不良反应消失的时间,具有安全、可靠性。
关键词: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红霉素;疗效
功能性消化不良指反复发作性出现上腹疼痛、腹胀、厌食、嗳气、恶心、呕吐、反酸等消化功能障碍症状,在小儿消化内科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持续的时间较长,对小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影响[1]。
红霉素作为大环内酯类的一种抗生素,能够和胃动素受体相结合,从而产生胃动力,应用于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疗效确切[2]。
对比观察2010年01月到2013年01月我院收治50例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使用常规方法和联合红霉素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01月到2013年01月我院收治50例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占25例。
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其中男患儿占16例,女患儿占9例,年龄为(6.1±1.1)岁,病程为(1.2±0.2)年;治疗组在常规基础上联合红霉素治疗,其中男患儿占16例,女患儿占9例,年龄为(6.0±1.4)岁,病程为(1.0±0.4)年。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儿在病程、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对照组患儿使用0.5ml/kg胃蛋白酶合剂进行治疗,每天服用3次,同时服用思密达治疗,对于年龄<1岁的患儿每次服用1/3包,对于年龄在1~3岁之间的患儿,每次服用1/2包,对于年龄>3岁的患儿,每次服用1包,每天服用3次,一共治疗5天;治疗组患儿在服用胃蛋白酶合剂和思密达治疗的基础上联合10mg?kg-1?d-1红霉素口服治疗,每天服用3次,一共治疗5天。
1.2.2 疗效判定患儿经过治疗,若食欲不振、腹痛、腹胀、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症状完全消失,且在3个月以上没有出现复发,则为治愈;若患儿经过治疗食欲不振、腹痛、腹胀、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症状有所缓解,且饮食恢复正常,则为有效;若患儿经过治疗上述症状没有变化或者加重,则为无效。
1.2.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儿在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症状消失的时间上进行对比观察,并做好记录。
1.2.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的数据统计分析工具为软件SPSS18.0,以“±s”形式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记录,采用t法检验其相关性,计数资料相关性的检验方法为卡方法,P<0.05,代表数据的比较差异明显,且统计意义具备。
2结果
治疗组患儿在临床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治疗组患儿在不良反应症状消失的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原因目前缺乏较为明确的报道,通常认为和胃肠道运动异常以及内脏超敏性相关。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红霉素作为大环内酯类的一种抗生素,能够和胃动素受体相结合,从而产生胃动力,应用于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疗效确切[3]。
红霉素不仅仅只作用在胃动素受体上,其自身能够对胃动素内源性的释放起到激活作用,能够通过和胃黏膜上胃动素受体的结合,促进患者胃肠的蠕动,能够在不同程度对胃肠起到促动力作用[4]。
红霉素应用于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疗效确切,治疗疗程短,药物使用的剂量较小,不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能够有效改善或者缓解患儿的不良反应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治疗中[5]。
上述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在临床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在不良反应症状消失的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说明了针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红霉素治疗效果显著,缩短了患儿不良反应消失的时间,具有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1]万永霞.50例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及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134-135.
[2]陈永丽.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2):6-6.
[3]江雪娟,张艺.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78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4):1978-1978.
[4]郭渊奇,沈红霞.莱菔子散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80例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5):13-13.
[5]李淑芹,商广芝,李松.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4):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