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不全与合理用药
- 格式:pptx
- 大小:624.33 KB
- 文档页数:46
肝病患者的用药注意事项肝脏是许多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当肝功能不全时,药物代谢必然受到影响,药物的生物转化减慢,血中游离型药物增多,从而影响药物的使用效果并增加毒性。
因此,必须减少用药剂量及用药次数,特别是使用肝毒性的药物时更需慎重。
一、肝功能不全患者用药会产生哪些影响1.对药物吸收的影响肝脏疾病时,肝脏内在清除率下降,药物不能有效地经过肝脏的首过作用,使主要在肝脏内代谢清除的药物生物利用度提高,同时,体内血药浓度明显增高而影响药物的作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可能升高。
2.对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主要通过与血浆蛋白结合而转运。
当肝功能不全时,肝脏的蛋白合成功能减退,血浆中白蛋白浓度下降,这时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血中结合型药物减少,游离型药物增加,使该药物的作用增强,不良反应也可能相应增加,尤其对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影响更为显著。
3.对药物代谢的影响肝脏是药物代谢最重要的器官。
当肝功能不全时,肝细胞的数量减少,肝细胞的功能受损,肝细胞多数药物酶的活性和数量都有不同程度减少,长期用药可引起蓄积中毒。
肝功能不全患者常伴有低蛋白血症和高胆红素血症,使血液中非蛋白结合型药物浓度升高,常规剂量可使药效增强或发生毒性反应。
有些药物的毒性不是由于剂量增大的缘故,而是因为肝合成功能减退所造成。
对于肝功能不全患者,应该根据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及药动学特点调整药物剂量。
一般来说,对于肝功能损害较轻者,静脉或短期口服给予安全范围较大的药物,可不必调整剂量或仅将药物剂量下调20%;,对于肝功能损害较重者,药物剂量应下调30%,以确保用药安全。
二、肝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原则1.合理选药,熟悉所选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以免加重患者肝脏负担2.定期检查肝功能,以便决定用药时间的长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特别应避免肝毒性药物合用。
4.肝功能不全而肾功能正常的病人可选用对肝毒性小,可通过肾脏排泄的药物。
5.初始用药宜小剂量,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
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应用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药物主要经肝脏清除:包括大环内酯类药物(不包括红霉素酯化物)、林可霉素、克林霉素、麦迪霉素、罗红霉素及阿奇霉素等药,主要经胆汁排泄,在胆汁中浓度较高、相当量药物可能在肝脏内代谢灭活,少量随尿排出。
肝功能减退时,药物排泄较慢,但无明显肝毒性发生,因此可谨慎应用,按原治疗量或减量。
克林霉素与林可霉素在肝内代谢,随胆汁及粪便排出,肝功能减退时其清除半衰期明显延长,血药浓度升高,可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但转氨酶的升高和高胆红素血症可能由药物干扰比色测定所致,并非肝毒性反应,故应慎用,并需减量给药。
2)主要经肝或相当量经肝清除的抗生素:包括氯霉素、氨苄西林酯化物、红霉素酯化物、利福平、异烟肼、两性霉素B、四环素类、磺胺药及酮康唑、咪康唑等,肝功能减退时药物清除及代谢减少,可导致毒性反应发生,应避免使用。
3)药物经肝、肾两途径清除:肝功能减退时血药浓度略升高,如同时有肾功能损害时,则血药浓度升高尤为明显。
严重肝病时应减量应用,属此类的有青霉素族中的美洛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噻吩等。
此外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孟多在肝病时易引起凝血功能障碍,主要抑制维生素K合成,从而使凝血因子合成不足及血小板减少,应予注意。
4)药物主要经肾排泄: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要调整剂量,包括青霉素、头孢唑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等药物,氨曲南、磷霉素、万古霉素、多粘菌素及喹诺酮类药物(不包括培氟沙星),肝功能减退时,选用这类药物最安全。
对氨基糖甙类药物,尽管主要经肾脏排泄,但肝病患者肾毒性发生率明显增高,因此肝功能减退患者应注意慎用。
肝功能减退者细菌感染,一般根据感染部位及病原菌类型,选用适宜抗菌药物,避免应用肝毒性药物,除败血症外,一般不采用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
其疗程根据临床情况而定,症状好转后,仍应延长疗程,以免感染复发,一般极重感染的有效抗菌素疗程应不短于3周。
肝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选择肝脏是许多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大多数药物的体内过程都与肝脏有关。
在慢性肝脏疾病时,常伴有部分肝细胞的坏死和不同程度的肝细胞纤维化,使肝脏的血流量降低,微粒体内代谢酶减少、活性降低,从而使药物的代谢减慢、药物半衰期延长。
会导致体内药物浓度过高而中毒。
长期的肝脏疾病可使肝脏的蛋白合成能力减弱,使血中的血浆蛋白的数量降低或结合部位的性质发生改变,对药物肝功能不全患者的药动学改变的蛋白结合减少,使游离型药物的浓度增加,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蓄积中毒。
当肝功能不全时,药物生物转化减慢,药物排泄减慢,血中游离型药物增多,从而影响药物的效应并增加毒性。
特别是给予肝毒性的药物时更需慎重[1]。
一、肝功能不全患者如何选用抗菌药物患者选择抗菌药物时,除应考虑抗感染治疗的一般原则外,还应考虑肝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此类抗菌药物是否会增加肝脏损害程度[2]、是否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增加毒性或对药物动力学等体内过程的影响等。
虽然目前还不能根据肝功能状态对抗菌药物的给药剂量做出非常准确的调整,但临床上遇到肝功能损害的患者, 在选择药物时一定要重视并考虑这个问题。
(1)主要由肝脏清除的药物,肝功能减退时清除明显减少,但并无明显毒性反应发生,肝病时仍可正常应用,但需谨慎,必要时减量给药,治疗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肝功能。
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不包括酯化物)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属此类。
(2)药物主要经肝脏或有相当量经肝脏清除或代谢,肝功能减退时清除减少,并可导致毒性反应的发生,肝功能减退患者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酯化物等属此类。
(3)药物经肝、肾两途径清除,肝功能减退者药物清除减少,血药浓度升高,同时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血药浓度升高尤为明显,但药物本身的毒性不大,严重肝病患者,尤其肝肾功能同时减退的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时需减量应用经肾肝两途径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均属此种情况。
(4)药物主要由肾排泄,肝功能减退者不需调整剂量。
肝功能不全如何选择药物?这篇文章讲全了,值得收藏肝不好时,就不要用这些药物惹它了!肝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也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具有分泌、排泄、合成、生物转化及免疫等多种功能。
肝脏常常因为疾病而导致肝功能变化,这会影响药物的体内过程,同时药物由于自身或其代谢的的作用而造成肝脏的进一步损害(即药物对肝脏的毒性),进而影响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对于肝功能不全患者,药品说明书或书上所提供的药物信息有限,那么,肝功能不全患者究竟该如何选择药物呢?一肝功能分级美国和欧盟食品药品管理局发布了肝功能不全患者的药动学研究指南,均推荐使用肝功能分级(Child.- Turcotte-pugh,CTP)评分评价肝功能。
CTP评分5-6分:轻度肝功能不全;7-9分:中度肝功能不全;10-15分:重度肝功能不全。
二肝功能不全时患者用药原则•明确诊断,合理用药。
•避免或减少使用对肝脏毒性大的药物。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特别应避免与肝毒性的药物合用。
•肝功能不全而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可选用对肝毒性小、并且从肾脏排泄的药物。
•初始剂量宜小,必要时进行TDM,做到给药方案个体化。
•定期监测肝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保肝药,如解毒类药物、促肝细胞再生类药物、利胆类药物、促进能量代谢类药物等。
二临床用药需考虑的问题•药物是否主要经肝脏消除:肝脏有疾病情况下,肝功能减退,使主要经肝脏消除的药物易于在体内蓄积,毒性作用或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
所以,当功能明显异常时,主要经肝脏消除的药物不宜使用。
•药物是否经肝、肾双途径消除:肝功能减退但肾功能正常时,经肝、肾双途径消除的药物可不用减量使用,但如肝、肾功能均明显减退时,双途径消除的药物则需减量使用。
•药物是否主要经肾脏消除:一般情況下,经肾脏排泄的药物在肝功能减退或受损时无需作剂量调整。
但需注意的是,当患者有明显肝功能减退,如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肝炎、肝硬化失代偿的患者,则不宜应用对肾有毒性的药物。
抗菌药物在肝功能不全患者中的用法及注意事项本文以药品说明书和《药物信息参考》为准。
将我院抗菌药物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摘录。
一、青霉素类青霉素类药物经肝、肾两途径清除,肝功能减退者药物清除减少,血药浓度升高,同时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血药浓度升高尤为明显,但药物本身的毒性不大。
严重肝病患者,尤其肝、肾功能同时减退的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时需减量应用。
1、青霉素钠19%在肝脏内代谢,75%通过肾脏排泄。
由于青霉素钠能通过肝、肾两条途径消除,且药物本身毒性不大,因此在肝功能不全时,尽管血药浓度升高,药物清除延迟,但不影响该药物在此类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严重肝病患者,尤其肝、肾功能同时减退的患者在使用时需减量。
本药可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在用药时需监测肝功。
2、阿莫西林24%-33%在肝内代谢,大部分经肾排泄,另有部分药物可经胆汁排泄。
因此肝功能不全不影响此类药物的应用。
本药可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在用药时需监测肝功。
3、苄星青霉素药物主要经肾随尿液排泄,另有少量经胆汁排泄。
肝功能不全不影响此类药物的应用。
4、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在肝脏内不被代谢。
部分药物经肾排泄,另有部分随胆汁排泄(肝功正常者有10%-20%的药物随胆汁排泄),少量药物也可经乳汁排出。
在肝脏受损的患者中,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的半衰期延长,但没有必要对肝脏受损患者的用药剂量进行调整。
不良反应:肝胆系统异常:少见: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谷草转氨酶水平升高;罕见:胆红素水平升高,血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升高,肝炎。
因此在用药时需监测肝功。
二、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经肝、肾两途径清除,肝功能减退者药物清除减少,血药浓度升高,同时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血药浓度升高尤为明显,但药物本身的毒性不大。
严重肝病患者,尤其肝、肾功能同时减退的患者在使用时需减量应用。
1、头孢硫脒在体内几乎不代谢,约90%以原形从尿中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