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一文了解股骨颈骨折的分型
- 格式:docx
- 大小:16.86 KB
- 文档页数:4
股骨颈骨折分类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为3类:①根据骨折的解剖部位,②骨折线的方向,③骨折移位程度。
①按解剖部位分型:许多作者曾根据骨折的解剖部位将股骨颈骨折分为3型:头下型,经颈型和基底型,其中头下型和经颈型属于关节囊内骨折,而基底型则属于关节囊外骨折,头下型是指位于股骨颈中部的骨折,基底型是指位于股骨颈基底部与粗隆间的骨折,Klenerman,Garden等人认为在X线片上由于投照角度不同,很难区分头下型与经颈型,Klenerman,Marcuson及Banks均认为单纯的经颈型骨折极为罕见,由于经颈型骨折发生率很低,各型X线表现受投照角度影响很大,目前此类分型已很少应用。
②按骨折线方向分型(Pauwels分型):1935年,Pauwels根据股骨颈骨折线的方向将股骨颈骨折分为3型(图2):Ⅰ型骨折线与水平线夹角为30°;Ⅱ型骨折线与水平线夹角为50°;Ⅲ型骨折线与水平线夹角为70°,Pauwels认为,夹角越大,即骨折线越垂直,骨折端受到剪式应力,骨折越不稳定,不愈合率随之增加,该分型存在2个问题,第一,投照X 线片时股骨颈与X线片必须平行,这在临床上难以做到,病人由于疼痛等原因,在摄X线片时骨盆常发生倾斜,而骨折线方向便会改变,同一股骨颈骨折,由于骨盆倾斜程度的不同,在X线片上可以表现出自Pauwels Ⅰ型至Pauwels Ⅲ型的不同结果,第二,Pauwels 分型与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无明显对应关系,Boyd,George,Salvatore 等人发现在140例Pauwels Ⅰ型病人中不愈合率为0,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为13%,295例Pauwels Ⅱ型的病人中不愈合率为12%,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为33%,在92例Pauwels Ⅲ型的病人中,不愈合率仅为8%,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为30%,由于Pauwels分型受X 线投照影响较大,与骨折不愈合率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率缺乏对应关系,目前较少应用。
一、股骨颈骨折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中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受伤史。
(2)髋部疼痛、肿胀、不敢站立和行走。
腹股沟中点下方附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叩击痛。
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缩短,呈外旋、外、屈髋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
(3)髋关节正侧位X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参照《外科学》第6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1)有摔倒受伤历史。
(2)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
患肢出现外旋、短缩畸形。
(3)X线片显示:股骨颈部出现骨折线。
(如早期X线片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可能,应卧床休息,穿防旋鞋制动,2~3周后再次摄片以排除骨折。
或者当即行CT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疾病分期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早期:伤后2周内。
症见髋部疼痛,肿胀不明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
证属血瘀气滞。
2中期:伤后2~4周。
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证属营血不调。
3后期:伤后4周以后。
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证属肝肾气血亏虚。
(三)分型按骨折线部位分型:(1)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使旋股内、外侧动脉发出的营养血管支损伤,中断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仅有供血量很少的股骨头小凹动脉供血,致使股骨头严重缺血,故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会很大。
(2)经股骨颈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中部,常呈斜形,多有一三角骨块与股骨头相连。
股骨颈骨折的分类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发生在老年人和骨质疏松患者身上。
根据骨折的位置和程度,股骨颈骨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详细介绍股骨颈骨折的分类。
一、骨折类型1. 急性完全性股骨颈骨折:骨折线完全穿过股骨颈,将骨折部分分离成两个完全独立的骨块。
2. 急性不完全性股骨颈骨折:骨折线未完全穿过股骨颈,骨折部分仍有一定程度的连结。
3. 慢性股骨颈骨折:由于骨折未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导致骨折未愈合,形成了慢性骨折。
4. 压缩性股骨颈骨折:骨折部分受到压缩,使骨折线呈现压缩状态。
5. 骨折位移类型:根据骨折部位的相对位置变化,可分为骨折部位未发生位移、骨折部位有位移,以及骨折部位发生了错位。
6. 骨折稳定性:根据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可分为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
稳定性骨折指骨折部位的骨块相对稳定,不易发生位移;而不稳定性骨折指骨折部位的骨块容易发生位移。
7. 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指骨折部位没有与外部环境相连的伤口,而开放性骨折则指骨折部位有与外部环境相连的伤口。
二、影响因素1. 年龄:股骨颈骨折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与骨质疏松有关。
2.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使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
3. 外力作用:剧烈的外力作用,如跌倒、摔伤等,也是导致股骨颈骨折的原因之一。
4. 其他疾病:某些疾病如骨肿瘤、骨骼畸形等也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三、治疗方法1. 保守治疗:适用于老年患者或骨折不严重的患者,包括卧床休息、使用助行器、进行物理治疗等。
2. 外科手术:适用于骨折严重、位移明显或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包括内固定术、骨折复位术、关节置换术等。
四、并发症及预防1. 股骨头缺血坏死:由于骨折发生后血液供应不足,股骨头可能会发生缺血坏死。
2. 深静脉血栓:长期卧床休息会增加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3. 压疮:长时间卧床休息导致部位压力过大,易发生压疮。
为预防股骨颈骨折的发生,可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锻炼: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骨骼的负重能力。
股骨颈骨折须知,献给新来的病友朲苼茹葽 2008-11-08 15:27:32 回复转载到•╱︶緣訂ご玖┈ 生股骨颈骨折《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说:“环跳者,髋骨外向之凹,其形似臼,以纳髀骨之上端如杵者也。
”这里说的“髀骨之上端如杵者”,包括股骨头、股骨颈和大小转子。
髋关节是由髋臼、股骨头、关节囊和韧带所组成的,股骨头呈球形,以股骨颈和股骨干相连,股骨颈轴线和股骨干轴线之间形成一个内倾角或称颈干角,正常值在110。
一140。
之间,颈干角大于正常值为髋外翻,小于正常值为髋内翻(图5—32)。
股骨颈的中轴线与股骨两髁中点间的连线形成一个角度,叫前倾角,初生儿约为20。
一40。
,成年人约为12。
一15。
(图5—33)。
在治疗股骨颈及转子间骨折时,必须注意保持这两个角度,否则会影响髋关节的功能,股骨骨端大部为松质骨,股骨颈长而细,直径仅有2—3cm,处于骨松质和骨密质交界处,为骨折好发部位。
股骨头、颈部的血液供应有三个来源:①圆韧带内的小动脉,它只供应股骨头少量血液,局限于股骨头的凹窝部;②股骨干的滋养动脉升支仅达股骨颈基底部,对股骨颈血液供应很少;③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是股骨颈的主要血液供应来源。
当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脱位时,均可损伤上述的血液供应,导致骨折不易愈合,并易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一)病因病机股骨颈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致。
主要是由于扭转应力,股骨颈抵于髋臼后缘而引起。
所谓由跌倒时直接暴力引起者,也只可能是转子部着地的传导应力所造成,暴力不可能直接作用于股骨颈部。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人,女略多于男。
股骨颈骨折典型受伤姿势是平地滑倒,髋关节旋转内收,大粗隆部着地,或患肢突然扭转着地,暴力传导至股骨颈引起骨折。
常用的分型法有:1.按骨折部位分型:分为为3种:①头下部:骨折线行经股骨头下。
②颈中间部:骨折线较低,基本上全部行经股骨颈部。
③颈基底部:即股骨颈基底部近大粗隆的骨折,其中以中间部最多见(图5—34)。
早读经验丰富骨科医生也棘手的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系指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股骨颈内部存在骨小梁减少的“Ward”氏三角区,股骨颈骨折对骨科医师一直是一个挑战。
一、股骨颈骨折分类股骨颈骨折有多种不同的分型方法。
(一)按骨折部位分类1.头下型骨折线完全在股骨头下,整个股骨颈在骨折远段。
显然这类骨折对血供损伤严重临床多见。
2.经颈型全部骨折线均通过股骨颈中部,此型临床少见。
3.基底型骨折线位于股骨颈基底部,其后部已在关节囊外,此型血供保留最好。
(二)按骨折移位程度分类(Garden分型)Ⅰ型:不完全性的嵌插骨折,股骨头斜向后外侧。
Ⅱ型:完全的无移位骨折。
Ⅲ型:完全骨折并有部分移位,可通过股骨头向骨小梁方向做出判断,但两骨折块尚保持相互间的接触。
Ⅳ型:骨折块完全移位。
(三)AO分型系统股骨颈骨折被分为股骨头下无或微移位型(B1型),经颈型(B2型),或移位的头下骨折(B3型),这些类型又可进一步分型。
B1型骨折又有外翻15°及以上的嵌插(B1.1),外翻小于15°(B1.2),无嵌插(B1.3);经颈型(B2型)骨折又分颈基底部(B2.1型),伴内收的颈中型(B2.2型),伴剪切的颈中型(B2.3型);有移位的股骨头下骨折(B3型)又分为中度外翻合并外旋(B3.1型),中度垂直翻转及外旋移位(B3.2型),或显著移位(B3.3型)。
B3 型骨折的预后最差。
(股骨颈骨折AO分型)目前临床上Garden的分型系统应用最为广泛,但无论应用哪一种分型系统,均应把嵌插骨折从无移位的股骨颈骨折中区分开来。
这类骨折具有明显的稳定性,可行保守治疗或非手术治疗,因为几乎100%的嵌插骨折均可愈合,但有15%以上可发生再移位,因此对这类病人可选用闭合多枚螺钉固定,防止再移位的发生。
对Garden Ⅱ型,由于无嵌插,也就骨折本身没有固有的稳定性,如不行内固定,则几乎所有骨折均发生移位。
『8分钟创伤』股骨颈骨折:从分型到手术技巧的全面阐述股骨颈骨折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中,通常为低能量摔倒,可能与骨质疏松相关。
年轻人股骨颈骨折的机制通常是高能量损伤,且合并损伤常见,大多数股骨颈骨折是关节囊内骨折,可能损伤股骨头脆弱的血供。
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股骨颈骨折的相关知识。
Garden分型•是最常使用的分型系统,是基于骨折移位程度的分型。
•Garden分型共分为四种类型:Ⅰ型:不完全骨折型。
Ⅱ型:完全骨折,无移位。
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
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
▲ 股骨颈骨折的Garden分型•Garden分型的缺点是没有考虑矢状位上的成角和移位情况。
Garden分型区分技巧•Ⅲ型和Ⅳ型骨折影像学的差别可通过仔细检查股骨颈和髋臼骨小梁的形态进行区分。
•Ⅲ型股骨颈骨折中股骨颈与股骨头之间存在连接,股骨头与髋臼之间的骨小梁失去联系。
•Ⅳ型股骨颈骨折中股骨颈与股骨头之间失去连接,股骨头与髋臼之间的骨小梁恢复排列。
•虽然观察者间一致性低,但大多数骨科医生可以区分无移位型(I 型和Ⅱ型)和移位型(Ⅲ型和Ⅳ型)股骨颈骨折。
Pauwels分型•最初是在1935年的德国文献中描述,被用于描述作用于骨折部位的主要暴力。
▲ 股骨颈骨折的Pauwels分型•基本前提是股骨颈骨折线垂直性的增加,骨折处剪切力也增加。
•该分类是基于骨折线与水平线之间的成角。
•Pauwels I型的骨折线与水平线之间的成角为0°~30°,Ⅱ型的成角为30°~50°,Ⅲ型的成角>50°。
A:Pauwels 角股骨颈骨折的X线片;B-C:CT成像;D:术中照片。
•这个分型是有意义的,因为其最佳的治疗可能取决于Pauwels角。
诊断•股骨颈骨折的诊断基于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除了股骨颈疲劳性骨折患者,大多数股骨颈骨折患者有明确的创伤史。
•许多高能量股骨颈骨折的年轻患者伴有合并损伤,包括颅脑损伤,可能无法提供病史。
股骨颈骨折一、病因与分类股骨颈骨折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与骨质疏松导致的骨质量下降有关。
当遭受轻微扭转暴力则可发生骨折。
多数情况下是在走路滑倒时,身体发生扭转倒地,间接暴力传导致股骨颈发生骨折。
在青少年,发生股骨颈骨折较少,常需较大暴力才会引起,且不稳定型更多见。
1.按骨折线部位分类(1)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使旋股内、外侧动脉发出的营养血管支损伤,中断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仅有供血量很少的股骨头小凹动脉供血,致使股骨头严重缺血,故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会很大。
(2)经股骨颈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中部,常呈斜形,多有一三角形骨块与股骨头相连。
骨折使由股骨干发出的滋养动脉升支损伤,导致股骨头供血不足,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或骨折不愈合。
(3)股骨颈基底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与大、小转子间连线处。
由于有旋股内、外侧动脉分支吻合成的动脉环提供血循环,对骨折部血液供应的干扰较小,骨折容易愈合。
2.按X线表现分类(1)内收骨折:远端骨折线与两侧髂嵴连线的夹角大于50°,为内收骨折。
由于骨折面接触较少,容易再移位,故属于不稳定性骨折。
Pauwells角越大,骨折端所遭受的剪切力越大,骨折越不稳定。
(2)外展骨折:远端骨折线与两册髂嵴连线的夹角小于30°,为外展骨折。
由于骨折面接触多,不容易再移位,故属于稳定性骨折。
但若处理不当,如过度牵引、外旋、内收,或过早负重等,也可以发生移位,成为不稳定骨折。
3.按移位程度分类(1)不完全骨折:故完整性仅有部分中段,股骨颈的一部分出现裂纹,类似于颅骨的裂纹骨折。
(2)完全骨折:骨折线贯穿股骨颈,故结构完全破坏。
此类骨折又可分为:①无移位的完全骨折;②部分移位的完全骨折;③完全移位的完全骨折。
由于暴力大小,扭转角度及全身因素等,骨折后可出现多种类型。
从X线片上虽可见骨折为外展型,或未发现明显移位,甚至呈嵌入型而被认为是稳定性骨折,但在搬运过程中,或在保守治疗中体位不当,过早翻身,固定姿势不良等,都可能使稳定骨折变成不稳定骨折,无移位骨折变成有移位骨折。
股骨颈骨折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称股骨颈骨折,是老年常见的骨折之一。
尤以老年女性较多。
由于老年人股骨颈骨质疏松脆弱,且承受应力较大,所以只需很小的旋转外力,就能引起骨折。
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几乎全由间接暴力引起,主要为外旋暴力,如平地跌倒、下肢突然扭转等皆可引起骨折。
少数青壮年的股骨颈骨折,则由强大的直接暴力致伤,如车辆撞击或高处坠落造成骨折,甚至同时有多发性损伤。
一、解剖特点股骨颈长约5厘米,中段细,基底部粗。
股骨颈与股骨干构成的角度叫颈干角或称内倾角,约为125°~130°。
颈干角大于正常为髋外翻,小于正常为髋内翻。
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的冠状面形成的角度称为前倾角,正常为12°~15°,股骨头的血液供给有三个来源:①园韧带支:园韧带内小动脉,来自闭孔动脉,供应头内下小部分血运,又称内上骺动脉,在老年人此动脉逐渐退变而闭锁。
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对股骨颈血液供给很少,仅及股骨颈基部。
③关节囊支:来自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是主要血液供给来源。
旋股内侧动脉来自股深动脉,在股骨颈基部关节囊滑膜反折处,分成三组血管进入股骨头,即骺外侧动脉、干骺端上侧动脉及干骺端下侧动脉分别由上下方距离股骨头边缘下0.5厘米处进入股骨头,在股骨头内互相交通,骺外侧动脉供应股骨头4/5~2/3区域血运。
旋股外侧动脉也来自股深动脉,它的血供量少于旋股内侧动脉。
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在股骨颈基底组成一个动脉环。
旋股内侧动脉损伤是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因素。
所以股骨颈骨折,必须尽早解剖复位,良好的固定,才有可能从股骨颈基部重建骨内血液循环,使股骨头颈连接,恢复股骨头内血液供给,减少创伤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
二、骨折类型及移位股骨颈骨折大多数是外旋暴力所引起的螺旋形骨折或斜形骨折。
随着受伤姿式,外力方向及程度不同,在X线投影上出现不同部位、角度和移位。
股骨颈骨折可区分为四种类型,与治疗和预后有较密切的关系。
股骨颈骨折系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各个年龄段均可见,以中老年患者发病率最高。
疾病分类股骨颈骨折分类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为3类:①根据骨折的解剖部位。
②骨折线的方向。
③骨折移位程度。
具体由临床医师根据各个分类来指导治疗方案。
分类[4]股骨颈骨折大部分人都知道是一种骨折,而且严重的话很多回演变成股骨头坏死。
知道股骨颈骨折,也知道其严重性,但是股骨颈骨折到底有多少种类型,每一种类型的特点又是什么很少有人去了解,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股骨颈骨折的几种类型。
首先,按照骨折线部位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头下型,指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与颈交界处,这类骨折对股骨头血运破坏严重,骨折不易愈合,临床多见;2.头颈型,指骨折线自股骨颈上缘开始向下至股骨颈中部,最常见的是骨折面的外上部通过股骨头下,而内下方带有部分股骨颈,如鸟嘴状,此型最常见,稳定性亦最差,骨头坏死较易发生;3.经颈型,骨折线通过股骨颈中段,此型少见;4.基底型,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与大转子之间,此处血运较好,骨折也容易愈合。
其次,按照骨折程度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不全骨折;完全骨折无移位;骨折部分错位,股骨头外展,股骨颈轻度上移并外旋以及骨折完全错位,股骨颈明显上移并外旋。
然后,按骨折线走行分类,分为角度小于30度,30度到50度之间,以及角度大于50度的。
最后,按外力作用方向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内收型,即最多见的,患者臀部着地,患肢于内收姿势受力损伤,骨折后由于外展肌的收缩而使远折端和大粗隆上移,由于下肢的重力关系而发生肢体外旋;外展型,是比较少见的,患肢于外展姿势跌倒受力,多为无移位的线状或移位小的股骨颈外、后侧的嵌插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指征全网发布:2011-06-23 20:20 发表者:张颖2892人已访问(一)适应证最初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65岁以上的出现保守疗法不能有效缓解的髋关节疼痛患者,用以减轻病人痛苦,改善髋关节功能。
(1)按骨折线部位分类:①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与股骨颈的交界处,骨折后由于股骨头完全游离,可以在髋臼和关节囊中自由旋转移动,股骨头的血供大部中断。
此类骨折愈合困难,股骨头易发生缺血性坏死。
②股骨颈头颈部骨折骨折线由股骨颈上缘股骨头下开始,向下至股骨颈中部,骨折线与股骨纵轴线的交角很小,直至消失。
这类骨折由于剪力大,骨折不稳,远折端往往向上移位,骨折不易愈合和易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③股骨颈中部骨折骨折线通过股骨颈中段,由于旋股内侧动脉分支,骺外侧动脉、干骺端上及下动脉,经关节囊的滑膜下进入股骨头,供应股骨头的血液循环,因此骨折尚能愈合。
④股骨颈基底部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与大转子之间,由于骨折两端的血液循环良好,骨折容易愈合。
(2)按骨折线方向分类:①股骨颈外展骨折骨折线的Pauwel角小于30度,或Lintan角小于30度,这种骨折端的剪力小,骨折比较稳定,有利于骨折愈合。
②股骨颈内收骨折骨折线的Pauwel角大于50度、或Lintan角大于50度,此种骨折端极少嵌插,骨折线之间剪力大,骨折不稳定,多有移位,其愈合率比前者低,股骨头坏死率高。
(3)按骨折移位程度分类:即Garden分类I型股骨颈不完全骨折,这种骨折容易愈合。
Ⅱ型完全骨折无移位。
股骨颈虽然完全断裂,但对位良好。
如系股骨头下骨折,仍有可能愈合。
但股骨头坏死变形常有发生,如为股骨颈中部或基底部骨折,骨折容易愈合,股骨头血运良好。
Ⅲ型股骨颈完全骨折并有部分移位,多属远折端向上移位或远折端的下角嵌插在近折端的断面内形成股骨头向内旋转移位,颈干角变小。
Ⅳ型股骨颈骨折完全移位,近折端可以产生旋转,远折端多向后上移位,关节囊及滑膜冉严重损伤.因此经关节囊和滑膜供给股骨头的血管也容易损伤,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早读一文了解股骨颈骨折的分型
引言
Abraham Colles(爱尔兰外科医生)于1818年首次提出股骨颈骨折分型。
至今能查到的分型有十几种。
按最近5年(截止2013年)文献报道,使用率依次为Garden分型、AO/OTA分型、按解剖部位分型、Pauwels分型等。
Garden分型
Garden分型
•Ⅰ型:不完全或嵌插型骨折;
•Ⅱ型:完全骨折,前方及侧方均无移位;
•Ⅲ型:完全型骨折伴有部分移位,股骨头与髋臼的骨小梁走行方向不一致;
•Ⅳ型:完全移位骨折,股骨头与髋臼的骨小梁走行方向平行。
Garden分型
AO/OTA分型
Garden分型
B型股骨颈骨折:
•B1头下骨折无或轻度移位。
o B1.1外翻嵌插≥15°;
o B1.2外翻嵌插≤15°;
o B1.3无嵌插。
B2经股骨颈骨折。
o B2.1股骨颈基底部骨折;
o B2.2股骨颈中部内收骨折;
o B2.3股骨颈剪切骨折。
B3头下骨折伴移位。
o B3.1内收、外旋中度移位;
o B3.2垂直移位及外旋中度移位;o B3.3内收位或垂直向明显移位。
解剖部位分型
Garden分型
•Ⅰ型:股骨颈头下型骨折;
•Ⅱ型:股骨颈经颈型骨折;
•Ⅲ型:股骨颈基底型骨折。
Pauwels分型
Pauwels于1935年提出这一分型方法,即根据骨折线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交角(wels角)的大小分型。
Garden分型
•Ⅰ型:骨折线与水平面夹角为30°;
•Ⅱ型:骨折线与水平面夹角为50°;
•Ⅲ型:骨折线与水平面夹角为70°。
声明:本文来源医学影像俱乐部,仅为交流学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望大家理性判断及应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