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原因)、时间和标志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3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对雅尔塔会议的评价积极影响: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战胜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消极影响:体现大国强权意志,出卖弱小国家利益: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1,二战的进程2,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的原因、影响和历史启迪。
(1)原因:①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而德意日的法西斯主义是非正义的,历史证明,“多行不义必自毙”,法西斯势力可以得逞一时,但最终难逃彻底覆灭的命运;②维护世界和平,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正义事业和力量必胜;③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各国之间相互配合,互相支援,反法西斯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力量,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历史证明,团结就是力量,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就能保卫和平,制止战争。
(2)影响: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3)历史启迪: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可重演;人民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是社会前进的推动力;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世界各国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3,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3,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之处(1)爆发的根本原因相同。
都是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大国之间的争霸斗争,进而引起了世界大战。
(2)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存在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一战中有协约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二战中有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和世界发法西斯集团。
(3)在影响方面,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灾难;两次世界大战都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特别是削弱了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的霸权地位;两次世界大战都促进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一战中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二战后苏联的政治影响和军事力量得到了加强,而且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次世界大战后,都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不满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历史原因:德、日对“凡---华”体系的仇视直接原因: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势力是战争制造者。
其他原因:一些大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采取的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也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世界各国人民虽然也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但没有配合起来,不能制止战争的爆发,从而使局部战争走向了世界大战。
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一、慕尼黑阴谋1、德国吞并奥地利1938年是轴心国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伟大胜利的一年2、德国吞并苏台德区和捷克斯洛伐克1938年9月英、法、德、意通过慕尼黑协定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第二年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西线形势1、爆发-----德国突然袭击波兰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
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2、“奇怪战争”和波兰速亡1940年5月27日至6月4日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走33.6万军队,为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
5、法国沦陷法国被认为是西方最强大的国家,它的迅速崩溃自然是一个最令人痛苦的打击。
有人指责说,叛国和怯懦是造成这一巨大灾难的原因。
二战的全面爆发•1、1938年9月墨尼黑会议,签订《墨尼黑协定》•2、二战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3、西欧战事:•(1)1940年5月,德军突袭西欧,•(2)1940年5月,英法联军“敦克尔克大撤退”;•(3)1940年6月,法国投降;•(4)1940年8月,英德展开“不列颠空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1、德国突然袭击苏联---------二战的扩大•1、欧洲战场---德国突袭苏联•(1)时间:1941年6月22日凌晨。
爆发第⼆次世界⼤战的原因 第⼆次世界⼤战,简称⼆战,是继⼀战之后发⽣的⼈类史上最⼤规模的战争。
下⾯店铺给⼤家分析爆发第⼆次世界⼤战的原因,希望能帮到⼤家。
爆发第⼆次世界⼤战的原因 1939年9⽉1⽇拂晓,德国法西斯头⽬希特勒⼀声令下,150万德军全线越过德波边界,2300架飞机在天空呼啸⽽过,2500辆坦克和6000 门⼤炮发出震⽿欲聋的轰鸣,向波兰腹地潮⽔般地压过去,第⼆次世界⼤战全⾯爆发了。
这场战争整整进⾏了6年,席卷61个国家和地区,是⼈类有史以来规模最⼤的战争。
发动侵略战争的德国、⽇本、意⼤利三个法西斯国家曾经横⾏⼀时:德国在1941年上半年时,已经灭亡和控制了欧洲14个国家;⽇本在中国、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侵略也连连得逞;意⼤利则在⾮洲等地⼤肆扩张。
这场战争给⼈类带来空前的浩劫和灾难。
查尔斯·坎德尔⽤油画⽣动再现了盟军在敦刻尔克撤退的⼀幕。
第⼆次世界⼤战战争背景 ⽇本侵华 1931年9⽉18⽇,⽇本发动九⼀⼋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从⽽在世界东⽅形成第⼀个战争策源地。
之后中 ⽇军进攻沈阳 国政府向国联求助,却并未得到国联的积极回应。
当时西⽅⼤国普遍奉⾏绥靖政策,意图通过纵容法西斯的⾏径来换取暂时的和平,由此⽇本得以⾃⾏其是。
这场事变打破了第⼀次世界⼤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战已经浮现。
1937年7⽉7⽇,⽇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侵华战争,进⼀步加剧了国际形势的紧张态势。
意⼤利⼊侵埃塞俄⽐亚 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严重冲击了意⼤利,墨索⾥尼断定领⼟扩张是减轻国内经济压⼒所必需的办法,进⽽⾛向了扩张的道路。
⾸先,他希望先吞并埃塞俄⽐亚,但想达到⽬的,必先得到英、法默许。
英、法最终对意 装备落后的埃塞俄⽐亚战⼠ ⼤利的⾏为采取绥靖政策,墨索⾥尼认为时机已成熟,便于1935年10⽉3⽇,发动了侵略战争,在经过7个⽉的抵抗之后,因西⽅国家的出卖和两国实⼒差距过⼤,埃塞俄⽐亚寡不敌众,最终沦陷。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什么你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什么吗?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 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希望对你有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一、社会根源1、经济危机激化内外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二十年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比较突出,经济实力出现明显的增长;英、法、美等国则先后出现了停滞的局面。
1929年和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先后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
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三个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
2、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一战之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凡尔赛条约》对它的军事力量作了严格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让德国在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德国不甘心这些严惩和限制,特别是在1932年希特勒成为德国以后,开始暗中加紧恢复国力;作为战胜国的意大利,因为没有能得到英法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
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和本国利益的驱使,逐渐形成了美、英、法和德、意、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二、直接原因1、法西斯政权迅速崛起法西斯政权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内极权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
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为了实现重新瓜分世界、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企图,不惜要发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大战。
在亚洲,日本经过精心策划,于1931年用嫁祸于人的手法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紧接着出兵占领了中国的东北。
大学历史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影响在20世纪上半叶,世界经历了两次规模空前的大战,即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
这两场战争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直接导致了现代国际秩序的重建和演变。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其对历史的深远影响。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是一场全球性的战争,主要由列强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所引发。
其主要背景和原因可归纳如下:1.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竞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列强对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争夺达到高潮。
这种竞争导致了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冲突。
2. 人口爆炸和社会变革:19世纪末,欧洲经历了工业化进程和农业革命,人口迅速增长,劳动力过剩。
这导致了社会压力的增加,国内矛盾和冲突逐渐升级。
3. 民族主义和民族自决运动:各个民族和民族团体开始追求民族自决和国家独立。
民族主义思潮的抬头使得多民族国家内部的紧张局势日益加剧。
4. 军备竞赛和同盟体系:欧洲列强之间的军备竞赛导致了武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形成了一系列同盟体系,使得欧洲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对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国际格局的重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凡尔赛和约为依据的战后国际秩序被建立起来。
德国、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解体,新的国家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相继出现。
同时,美国作为新兴超级大国的崛起也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
2. 《凡尔赛和约》带来的不满:凡尔赛和约被认为是对德国的过度惩罚,引发了德国的不满情绪,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隐患。
3. 经济和社会的动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地经济受到巨大冲击,很多国家陷入了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
战争期间的破坏也对欧洲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沉重负担。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德、日经济的发展急于打破原来体系的束缚。
(2)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最终促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把世界人民拖入战争的深渊。
(3)主要原因:法西斯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是使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的主要原因。
(4)诱导因素: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嚣张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5)苏联的政策:苏联在1939年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客观上导致祸水西引,也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或(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①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②意大利和日本不满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
(2)历史原因:德、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仇视。
(3)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势力是战争制造者。
(4)加速因素:一些大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采取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也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5)国际因素:世界各国人民虽然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但没有配合起来,不能制止战争的爆发,从而使局部战争走向了世界大战。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尖锐。
(2)直接原因: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及对外侵略扩张。
(3)具体原因: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各自为战,没有配合;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的推动;德日意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满。
2.法西斯主义法西斯主义是一种结合了社团主义、工团主义、独裁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中央集权形式的军国主义、反无政府主义、反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反共产主义政治哲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复习一.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德意日相继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成立了轴心国集团。
意大利法西斯的成立是在经济危机之前。
法西斯国家统治的特点: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进行侵略扩张。
轴心国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3、法西斯罪行:①德国法西斯(希特勒):制造“国会纵火案”;残酷迫害犹太人,采取种族灭绝政策。
②意大利法西斯(墨索里尼):侵入埃塞俄比亚,侵略非洲。
③德意法西斯:地毯式轰炸西班牙的格尔尼卡,造成了极大伤亡。
(现代画家毕加索创作了大型壁画《格尔尼卡》,描绘战争的恐怖、痛苦,控诉了法西斯的暴行。
)④日本法西斯:主要表现为入侵中国,发动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731部队实行细菌战。
3.催化剂:英法美等国对法西斯国家采取了绥靖政策,1938年慕尼黑阴谋,签订了《慕尼黑协定》,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4. 20世纪30年代世界的主要矛盾:世界人民同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矛盾。
二.二战的进程1.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军“白色方案”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2.西欧战况:1940年,法国投降,英国坚决抵抗。
3.二战规模扩大:①1941年,德国向苏联发动突然的全面进攻,苏德战争爆发(“巴巴罗萨计划”)。
莫斯科保卫战(指挥者:斯大林)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②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美国对日宣战,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①原因: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野蛮、凶残的侵略战争,给全世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
②标志:1942年1月,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③作用:《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家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有力保证。
历史教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与起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与起因一、背景介绍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1.战后的国际秩序2.英法对德国的惩罚三、纳粹兴起与希特勒的崛起1.德国的经济危机2.希特勒的崛起四、纳粹德国的扩张与日本帝国主义的崛起1.德国的领土要求2.日本对亚洲的侵略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1.德国入侵波兰2.日本对美国的袭击六、结语背景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
它于1939年至1945年间爆发,涉及全球大部分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国际秩序重建和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国家陷入了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困境。
这场战争消耗了大量资源和人力,导致了战后的恶性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
此外,巴黎和会制定了对德国的严苛和羞辱性的条约,引发了德国人民的不满和愤怒。
英法对德国的惩罚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等国对德国提出了严苛的赔款要求和领土割让要求。
这使得德国陷入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
德国人民普遍认为这些惩罚过于严厉,从而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
纳粹兴起与希特勒的崛起德国的经济危机为纳粹党的崛起提供了机会。
纳粹党的领导人阿道夫·希特勒利用德国人民对割让和赔款的不满,以及对政治和民主制度的不信任,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在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并逐渐建立起独裁统治。
纳粹德国的扩张与日本帝国主义的崛起希特勒迅速开始了对德国领土的要求。
他宣称要恢复德国的边疆,并实行了多次对邻国的侵略行动。
同样,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开始了对亚洲邻国的侵略。
日本帝国主义扩张的目标是为了获取资源和市场,并将自己打造成亚洲的霸主。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源于德国对波兰的侵略和日本对美国的袭击。
德国入侵波兰1939年9月,德国突然入侵了波兰。
这次侵略行动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
英法等国对德国的侵略行动感到震惊,并向德国宣战。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慕尼黑阴谋1.慕尼黑会议背景:德国吞并奥地利,侵略野心膨胀,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参与国:1938年9月,德、意、英、法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会议内容: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为慕尼黑阴谋。
绥靖政策含义(或实质):英法等西方大国虽对法西斯侵略不满,但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对法西斯侵略不加严厉制裁,而是希望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的。
会议的影响: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绥靖政策影响: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反法西斯力量,最终导致二战全面爆发。
二、战争的爆发和扩大二战开始的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也最先尝到了苦果,1940年四五月德军进攻英法,法国战败投降,英国首相丘吉尔带领英国人民坚决抵抗。
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人民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时间:1942年1月1日国家: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内容: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26国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影响: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促进二战胜利。
2.开罗会议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时间:1943年11月国家:中、美、英地点:开罗内容: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要求:日本所窃据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3.雅尔塔会议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时间:1945年2月人物: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召开雅尔塔会议内容:①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②决定成立联合国;③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标志在世界历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战被认为是最具毁灭性和影响深远的战争之一。
它于1939年9月1日爆发,标志着世界的分水岭。
然而,在战争正式爆发之前,有一系列事件逐渐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埋下了伏笔。
下面将详细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以及与其相关的事件。
1. 慕尼黑会议慕尼黑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标志性事件之一。
会议于1938年9月在德国慕尼黑召开,参会国领导人包括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法国首相达拉第、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领导人墨索里尼。
会议的目的是解决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的争端。
在会议期间,内维尔·张伯伦和达拉第同意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以满足希特勒的要求。
然而,这个妥协事实上只是为了维持和平,同时给予希特勒更多的扩张权力。
这被认为是对德国侵略行为的迎合,并导致了对于希特勒及其国家主义野心的错误判断。
2. 波兰入侵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向波兰发动进攻,这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正式爆发。
这次入侵是由德国计划已久的,广泛的军事行动,旨在征服波兰并夺取该地区的战略要地。
德国的入侵行动迅速展开,他们采用了闪电战策略,即快速移动和集中兵力进攻的方式。
这种战术使德国军队极为高效,同时波兰军队无法有效抵抗。
此后,波兰迅速被纳粹德国占领。
由此可见,波兰入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关键点,标志着全球战争的开始。
3. 英法对德宣战波兰入侵后不久,英国和法国作为波兰的盟友对德国宣战,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另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1939年9月3日,英国和法国代表在伦敦发表声明,宣布对德国的宣战。
英国和法国此举是为了履行与波兰的互助协定,并显示他们不会容忍德国的侵略行为。
然而,由于慕尼黑会议的错误政策和战略判断,英法在战争初期并未展现出足够的决心和准备,导致他们在与德国的军事冲突中遭受重大损失。
结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是个多层面的问题。
慕尼黑会议和对波兰的入侵直接导致了英国和法国对德国的宣战。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原因)、时间和标志
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根本原因);德意日建立法西斯统治,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时间:1939 年9 月1日
标志:1939 年9 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
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易错微析
二战中波兰失败的原因(拓展点):绥靖政策的结果、德国的闪电战、军事装备落后。
当欧洲二战爆发时,中国早已在进行抗日战争。
例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经济危机的打击
C.德日法西斯的扩张
D.英法等国实行缓靖政策
答案:A
解析:ABCD四项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但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在20世纪二十年代相对稳定时期,随着德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对英法美主宰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日益不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再次尖锐。
答案A。
例题2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慕尼黑阴谋
B.德国进攻波兰
C.德国进攻苏联
D.日本偷袭珍珠港
答案:B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答案B。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是()
A.1937年7月
B.1938年9月
C.1939年9月
D.1914年12月
2.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签署了关于实施“白色方案”的命令。
其中写道:“进攻日期:1939年9月1日。
”签署该命令是为了()
A.突袭波兰
B.进攻苏联
C.偷袭珍珠港
D.包围斯大林格勒
3.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
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英、法对德、意、日的法西斯侵略行为实行绥靖政策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④经济危机的影响⑤苏德战争爆发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
4.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
B.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法西斯势力掌握了国家政权
D.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答案】C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是1939年9月,答案C
2.【答案】A
【解析】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故选A。
3.【答案】C
【解析】①②④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③⑤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才出现的,故选C。
4.【答案】B
【解析】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