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二首》——《卜算子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5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释:①冰:形容极度寒冷。
②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③犹:还。
④俏:开得俊俏:此处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表现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⑤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文中指花全部盛开的时候。
)⑥待:等待。
译文: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意思:风风雨雨刚把春天送走,漫天飞雪又迎春天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意思:看悬崖已结下百丈坚冰,凌寒霜却盛开花枝艳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意思:虽艳俏却不争春,只把那春的消息向人间预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意思:等山上的鲜花开遍山野,那梅花在花丛中含笑。
全文意思:风风雨雨把春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
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赏析: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
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
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
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
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哪怕悬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
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
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正在进行的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
《卜算子咏梅》1、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哪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梅花生活在寒冷艰险的环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百丈冰:寒;2、这个季节里,自然界里一般没有花盛开,而梅是怎样开的?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一般花都因为畏惧严寒而凋零枯萎了。
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
“俏”表现出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
这就是美化的形象。
3、下阕里“俏”“不争”“只”“笑”等词表现了什么?俏——正面;不争——反面;只——别无所求。
这些词表现梅花的谦逊无私。
笑——藐视困难的笑:苦尽甘来的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谦逊的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4、总结:这首词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表现梅花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和谦逊无私的精神,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板书设计:风雪、悬崖、百丈冰(俏)——衬托梅花的傲寒俊俏,不畏困难的形象。
山花烂漫(笑)——衬托乐观向上,高风亮节。
5、对比赏析陆游的词全词大意:远离驿站,那偏僻的残破的小桥边,梅花寂寞冷清的开放,无人观赏。
黄昏时光已令你忧愁悲伤,更何况加上狂风骤雨。
(梅)从不在争奇斗艳上费心思,下工夫,也不理睬百花的嫉妒不满。
凋零的花瓣在地上,被车碾碎,但她仍旧和以前一样,散发着淡淡的缕缕清香。
两首词相同点在哪里?①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②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③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两首词不同点在哪里?①形象不同。
陆游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
表现了抗金抱负不得施展的孤寂心境,不与投降派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毛泽东词里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
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②感情基调不同。
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
陆游的词是低沉孤高的。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卜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一。
《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
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②驿外:指荒僻之地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
③断桥:残破的桥。
④无主:无人过问⑤著(zhuó):同“着”,这里是遭受的意思。
⑥苦:尽力,竭力⑦一任:任凭⑧零落:凋谢⑨碾:轧碎。
译文: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赏析: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写有大量歌咏梅花的诗,歌颂梅花傲霜雪,凌寒风,不畏强暴,不羡富贵的高贵品格。
诗所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诗人自身的影子,正如他的《梅花绝句》里写的:“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这首《卜算子》,也是明写梅花,暗写抱负。
其特点是着重写梅花的精神,而不从外表形态上去描写。
上片首二句说梅花开在驿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属达官贵人所有。
后二句说梅花的遭遇:在凄风苦雨摧残中开放。
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
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说他不与群芳争春,任群芳猜忌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
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
如果结合诗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击而报国之志不衰的情形来体会,真是“一树梅花一放翁”了。
17、咏梅词二首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2、鉴赏全词比喻、拟人、烘托等多种手法。
3、背诵中把握作者感情。
导入:回忆以往在教材中学过的梅花。
梅花正是应为傲寒独放、冰清玉洁的品格,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
今天我们来学习陆游的一首《卜算子咏梅》1、学生根据资料简介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退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使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
2、诵读,注意读的感情(教师指导)同学评价。
抓住了“愁”“寂寞”两个诗眼3、词的上半阙有哪些意象?明确:驿站、断桥、黄昏、风雨。
4、这些意象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为什么?明确:荒废驿站的断桥边,寂寞开放的梅花,非常的孤寂凄凉的意境。
这样孤苦无依的梅花无人欣赏,正值黄昏时分,夕阳西下,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展现了出来,再这种情况下,竟然还要受到暴雨狂风的打击,这是多么凄惨阴沉的画面。
5、表达的梅怎样的品格?明确:孤芳高洁、坚强不屈的品格。
6、词的下半阙表达了梅的怎样的品格?从哪里体现的?明确:高尚脱俗、坚贞不二的心志。
从“一任群芳妒”和“只有香如故”可以体会。
7、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托物言志、衬托、拟人、烘托8、我们是怎样分析这首诗的?明确:抓诗眼、找意象、感意境、品语言、悟情感、赏手法来分析的。
作业:背诵本词教师思考: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
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赞美梅花的的佳作。
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水平和文学积累,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构成了一定的吸引。
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体现教师主导,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鼓励学生探究发现。
培养初步的作品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把搜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文章,发给各小组,鼓励各组根据阅读理解,探究发现,深入体会两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生动形象,意味隽永——《卜算子咏梅》简析毛泽东善于借助各种艺术手法,炼字造句,以物喻人,使难以表达的思想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在极少的文字里蕴含极丰富的内容和极深的情感。
《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就是这样,词人以高超的艺术手法,使梅花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格调,彰显了强烈的时代精神。
一、铺排堆叠,烘云托月★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一开篇,就写“风雨”和“飞雪”,显示环境的恶劣,为写梅做准备。
下文“已是悬崖百丈冰”,进一步描写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
“悬崖”表明地势的险峻,“百丈冰”显示寒气的酷烈。
但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反而更显梅骨梅魂、梅趣梅神。
这种环境描写,烘托了梅花的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山花烂漫”,是群花的形象,词人以群花的形象烘托梅花的形象,突出了梅花甘愿隐于百花之中的高尚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开朗、无欲则刚的品格。
二、巧用字词,点石成金★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字含义丰富,既表现了梅花不畏寒冷、开放之“早”的特点,又展现了梅花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的精神。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笑”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极大地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
这首词无论是烘托手法,还是字句的锤炼,都不是故弄风雅。
“已是悬崖百丈冰”是当时政治环境的象征。
写此词时,我国国力不强,内忧外患,面对这重重困难,怎么办?这首词借梅抒志,表现了词人勇敢迎接挑战的态度,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
总体来看,毛泽东诗词继承了传统的诗歌艺术,并被赋予了丰富的美学内涵,以其深刻的哲理和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人们,焕发出奇特的光彩。
《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教案1《毛泽东词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及重点:一、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三、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四、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五、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板书课题)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教学新课(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1.正音:分娆逊数汗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二)整体感知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
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1.学习上阕。
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解题思路: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例题分析
毛泽东词二首·例题分析
【例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为什幺在作者的笔下都成了动态的景物了?
精析山、原这些静态的景物化为动景,有多种因素:第一,视觉的因素:作者站在高处,看得很远,由于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视觉跟地势望去,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第二,精神的因素:作者精神振奋,意气风发,因而在他的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第三,时代的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运用比拟手法,赋予群山和高原以生命和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
【例2】对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小序交代了写作的缘起,并说明这首词是运用陆游词的原题而作,“反其意”的意思是立意和陆游的原词不同。
B.革命的形势,虽然有“风雨送春归”的曲折,但“飞雪迎春到”毕竟是主流,它体现了词人对形势发展的预测和对胜利充满信心。
C.这首词的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内而外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D.这首词通过咏梅,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豪迈之情。
精析辨析此题的正误要从整体上把握词的意境及其表现手法。
A项是将此词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进行比较,从全词的内容和立意看,确实与陆游的不同,故A项对。
B项分析词的开头两句,从成词的背景看,此刻我国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新中国面临很多困难,正所谓“风雨送春归”,而我。
23、《词二首》——《卜算子·咏梅》的教学设计
雁峰区五星小学周丹
教材说明:
梅花,在中国文人的笔下,往往是人格魅力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本课选编了毛泽东的和陆游写的同题词进行比较阅读,使学生看到了由于所处时代不同,审美情趣各异,吟咏时心绪不一,使词的思想内涵也明显不同。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弄懂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梅花的高洁品格。
3、了解词的大意,感悟词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词的大意,感悟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点:感悟梅花因作者所处时代不同,审美情趣各异,吟咏时心绪不一而被赋予不同的形象。
教法与学法:
教法: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领悟诗意,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助背景资料,抓住词中的关键语句,深入体会诗情。
学法:对这两首词进行反复诵读,借助注释思考想象,体会梅花形象,由形象进一步体会其内在品格,再由物及人,进而感受作者的情怀。
在此过程中,先自读自悟,然后同学间讨论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把握词的内容及抒发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歌,看看歌中赞美了谁?赞美了她的什么品格?
①(播放乐曲《红梅赞》)
问:歌中赞美了谁啊?
生齐答:梅花。
师:赞美了她的什么品格呀?
指名说。
过渡:那么,融合了作者生活背景、人生体验的梅花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3课词二首卜算子·咏梅》(板书课题:词二首卜算子·咏梅)解题:“卜算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咏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歌咏梅花。
二、初读二词对比感知
1、请同学们翻开书97页,自由读读两首词,看看你能读懂多少?你有什
么发现?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反馈:你读懂了什么?进一步引导提问:你对毛泽东写的“读陆游
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怎么理解?(教学预设:就是毛主席也是用“卜算子”作词牌名,写的也是梅花,可是这首词表达的意境不相同。
)
三、比较赏析领悟内涵
过渡语:为什么同是写梅花,意境会不相同呢?这跟两位诗人的生活背景有很大关系。
1、让我们先来看看陆游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咏梅词。
②(出示写作背
景幻灯片)——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坚决主张抗金。
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
他陷入孤立,感到凄凉寂寞。
因此作词。
2、让我们来听听这首词的范读,请大家一边听一边用“/”标好停顿,用
着重符号标上重音。
③(播放陆游词朗读视频)
3、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反复朗读,看看陆游笔下的梅花怎么样?(板
书:梅花形象思想感情)
4、学生再读课文,理解全词。
师(插话):读的时候要注意关键的词,关
键的字词要画下来,做个记号,它会帮助你思考。
5、反馈:你认为陆游的咏梅词中上阕最关键的词是哪一个?(愁)
6、启发思考:哪些景物衬托出这“愁”?(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黄昏更
著风和雨)谁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指名说。
(预设:黄昏时分,此人孑然一身,站在郊外那破败不堪的小桥边,凄凉地看着这些无人过问的梅花,内心的愁苦无法排遣,这时候,偏偏又刮起了风下起了雨。
)
7、那么陆游笔下的梅花是怎么样的啊?(预设:陆游笔下的梅花有点凄惨,
没有人来欣赏她,就像朝廷里没有人欣赏陆游一样,她孤独寂寞,让人感到悲观伤心。
(板书:孤独悲观)
8、过渡学习下阕:上阕当中的“愁”字让我们看到了陆游笔下的梅花孤独
悲观,那么下阕中最关键的词是哪一个?(香)“香”展现了哪种人格魅力?
(梅花开得最早,并非有意为之,“一任”表明了毫不在乎的傲然态度。
“零落成泥碾作尘”即使是飘零落地化为泥土,或者被车马践踏化作灰尘。
也要“香”如故。
这里展现了梅花立场坚定的骨气。
)(板书:信念坚定)
9、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词呢?大家一起读读这首词。
④(播放伴奏音
乐)
10、那毛泽东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咏梅词呢?让我们来看看。
⑤(出
示写作背景幻灯片)——1961年,我国连续三年遭到严重自然灾害,国家很困难,加上美国大肆反华,苏联也背信弃义,撤走援助中国的专家,逼中国还债,并攻击中国共产党,说中国共产党想当国际共产主义领袖。
毛泽东写这首词来鼓励全党同志。
11、学习方法归纳:刚才我们学习陆游词的时候是通过了解它的写作背景,
借助注释,抓关键词,反复朗读等方法了解了陆游笔下的梅花形象以及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毛泽东的咏梅词。
看看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和陆游笔下的梅花有何不同?你是怎样理解的?
12、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师引导思考:词中最关键的字有哪几个?(俏笑)
启发学生思考:“俏”是在什么环境下的“俏”?⑥(适机出示图片)(“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天气是如此严寒。
正是在这样严酷的生存环境面前的“俏”,才能更突出梅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
)(板书:坚强)
13、再看看下阕中的“笑”展现了梅的哪种精神境界?【大度、坦荡无私(板
书:坦荡无私)】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苏联攻击中国共产党,说他们想当国际共产主义的领袖,让我们一起读读词的下阕,看看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真的是想当国际共产主义的领袖吗?(生齐读下阕四句诗)师生交流:“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她不跟别人争奇斗艳,而只是默默无闻地告诉人们,告诉其他的花,春天来到了,让我们一起分享春天的温暖,春天的阳光。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句中毛泽东似乎把自己带领的中国共产党比成了那朵梅花,把山花比作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中国共产党只是想为人民谋幸福,当自己的国家繁荣昌盛的时候,当我们的人民生活富裕的时候,他就会在人民之中,十分地开心。
14、陆游笔下的梅花孤独悲观,我们是用抑郁低沉的基调来读的,那么,毛
泽东的这首又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让我们听听课文范读。
⑦(播放:毛词朗读视频)
15、同学们练习朗读。
四、以读促思,以情带读
1、都说诗言志,诗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那么这两首词分别表达了词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先说陆游的,指名说。
(表达了他当时不受皇帝信任,而且投降派也打击他,排挤他的时候,他不为动摇,坚定自己的信念,表明自己的爱国情怀永远不变。
)
2、过渡:大家再看毛泽东的咏梅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指名说。
(毛泽东
想鼓励全党同志,不要害怕,要像梅花一样坚强无畏,要敢于和一切困难作斗争,同时表明中国共产党不是想当国际共产主义领袖,我们一切是为了人民。
当自己国家繁荣昌盛的时候,当我们人民生活富裕了,我们就感到无比地欣慰。
)
3、同学们可以读出两首词的不同感情吗?先在同桌之间互相练习吧!
4、指名读。
生评价,师点拨:前一首要读得高亢、后一首要读得低沉。
再
组与组来比较读。
师评价:读出区别来了。
谁愿意来背诵。
5、会背的站起来背诵。
6、最后希望同学们把今天的这两首词回家背给爸爸妈妈听。
并把其中自己
最喜欢的一两句诗写下来送给你的好伙伴。
板书设计:
23词二首
卜算子·咏梅
陆游毛泽东
梅花形象:孤独悲观坚强乐观思想感情:信念坚定坦荡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