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4课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教学设计(试讲)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3
第4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说课稿高一年级沈玉明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我说课的内容高一美术鉴赏,第4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说明。
一、教材分析: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本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二种类型——意象艺术。
在本课中应立足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作品通过对比来找到意象艺术的表现形式。
在教学中应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学生为体,让学生思考、辨析意象艺术作品的主要特征。
同时在本课中,注意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自主找到意象艺术所追求的艺术目标由于本课知识容量比较大,我把内容作了删减、以意象艺术的概念,如何理解意象艺术这个点来展开。
二、学情分析作为学生而言,绝大部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普遍都只有一个标杆--认为一件美术作品是否优秀,其标准就是“像”或者“不像”,“像”的就是美的,“不像”的就是没有水平或者纯粹就是乱画,根本不值得花费时间去欣赏。
通过本堂课的讲解,让学生改变上述对美术作品的评判看法,丰富他们的审美知识结构具有进步意义,同时也为让学生以后进一步认识“抽象艺术”作铺垫。
三、说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及其特点(2)能力目标让学生对意象艺术表现手法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并能简单表现。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懂得意象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的具体体现,让学生和艺术家进行一次情感碰撞。
四、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用艺术家的意图来辨析意象艺术。
2、难点: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思路,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整合。
设置依据:因为任何艺术都存在艺术家的主观表达,而且有的意象艺术也可以是具象的,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强调意象艺术形象上的怪异性,以及艺术家对主观意念——感觉和意图的表达。
《走进意象艺术》教学方案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二种——意象艺术。
由于意象艺术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构成了美术鉴赏中的重要方面,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辨析意象艺术为主要内容来讲解的。
2、学生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有很好的学习自觉性,勇于探究,敢于否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与联想能力,但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仍单一、稚嫩,本课将进一步丰富他们的审美知识结构,针对学生在绘画中不会通过特定的形象来准确的表达思想这一弱点,对美术作品中常用的象征性手法进行了介绍,并鼓励学生在绘画实践中进行尝试。
二、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意象美术是美术作品的常用表现形式之一,并能认识并了解意象美术。
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法、举例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实践,参与评价作品等过程,培养学生对鉴赏语言的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喜爱意象美术作品中典型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
2、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的概念、特点、表达手段。
理解三种基本美术语言的形态。
难点:根据意象艺术的形态特征正确认识、辨别意象艺术作品。
3、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图片便于学生课堂查阅。
三、教学准备:教师:制作PPT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方法策略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出示图片,难道我们女人都像您画的那个样子吗?“答:夫人,那不是一位女士,那是一幅提问法、观察法提问法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给学生疑惑,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
引导学生初步得到结论,得出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三种不同的美术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形象怪异出示图片《向日葵》问:1.是不是对现实的客观再现?2.是不是艺术家主观加工处理了的?思考:画中的景象和真实的景象一样吗?如果不同,请说出哪里不同?思考:1.画中表现了什么?2.画家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的?演示画中的场景,分组讨论:此画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朱耷为什么要以这种形式来表现呢?这样表现的意图是什么? 欣赏:星月夜》 梵高(荷兰),问:是不是真实的客观再现,是不是真实的心理感受? 再次欣赏《呐喊》,问:和真实的照片作对比,那个更能体现画家想表达的目的? 欣赏:《内战的预感》达利(西班牙),思考: 这张作品有没有受到形象和时空上的限制? 得出蒙克的名言—我并不按照自然绘画,我要从自然中拿取、吸收。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意象艺术是美术作品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能力目标让学生对意象艺术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并能表述。
3、情感目标通过鉴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懂得意象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的具体体现。
二、学情分析:在与高中学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现在的学生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兴趣并不大。
究其原因:第一,是对作品的相关内容、背景了解不够;第二,不知如何了解,不会欣赏作品;第三,学生的文化学习压力很重,没有时间对作品做深入了解,另外,经典作品所产生的时代和它所表达的精神、内容与现代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也是造成学生兴趣不大的原因。
虽然高中生的抽象思维已占主体地位,但考虑到直观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
因而我主要还是用直观展示。
三、教学重点:1.了解意象艺术在美术创作中是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2.使学生分清意象与具象艺术的区别。
3.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四、难点探究:1.如何明白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2.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整合。
五、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分析、评价、反思、体会学习欲望1、温故与导入(1)多媒体展示:达·芬奇《蒙娜丽莎》等油画作品,提问:属于哪类艺术?再展示:《马蒂斯夫人像》马蒂斯(2)让学生谈谈这两幅作品所运用的艺术语言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3)学生回答:(略)(4)老师引导、归纳:相同点:题材相同,都是人物肖像画。
不同点:《蒙娜丽莎》是具象艺术,是达芬奇用他擅长的“薄雾法”使得画面色调从明到暗渐渐过渡,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整体上与人物美丽的五官结构自然地融合为一体,从而创造出了我们眼前所见到的符合我们世界真实的形象。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类型:高一美术欣赏课·第四课课时:1课时学生分析:在学生的审美价值观里:美术作品塑造现实事物越“像”就越美、就越是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
通过本课,要使学生了解:在美术作品中还有一部分“说像又不像”“不真实”这一类“表达作者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
教学目标:①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心型中的第二种类型——意象艺术②引导学生欣赏表现主观情感的美术作品,体验其视觉感受,了解其外在形式。
③通过师生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分析、评述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意象性美术作品通过造型、色彩及艺术效果传达其内在的含义。
教学目的:以简明的讲解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辨析意象艺术。
重点:使学生分清意象艺术和具象艺术的区别,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形象、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难点:主要是如何解释清楚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教学方法:启发探究讨论比较教具:课件学生课外搜集的资料图片油画棒纸张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播放凡.高作品的视频。
让学生舒缓情绪的同时迅速进入课堂状态。
对比欣赏教学法,复习导入首先展现一空白页面。
师:刚才我们课前欣赏的是艺术大师凡.高的美术作品制作的一段视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美术知识就和凡.高的作品有关。
是什么呢?再上新课前,我们首先来欣赏几组美术作品,这里有大家熟悉的也有大家不熟悉的,在欣赏过程中看看大家从每组中比较能发现些什么?欣赏作品,三组。
《蒙娜丽莎》《拉提琴的少女》《鹌鹑图》《马蒂斯夫人像》《呐喊》《鹌鹑图》三组连放。
师提问:同学们能说说看完这几组作品后,比较下的感受么?提问一至两位同学,学生回答。
轻易的,学生会发现,每组的第一幅,是以前学过的第三课“写实性美术作品”,而每组第二幅学生会描述:“感觉不真实”“既像又不像”。
由此引出课题: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二、发展阶段三幅意象性美术作品连放。
第4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意象艺术是美术作品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对意象艺术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创造目标
理解意象艺术在美术作品中更倾向于表现艺术家心理真实、形象更集中、更典型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并初步掌握分辨意象艺术要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来辨析。
教学难点: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整合。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课型:欣赏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评委老师好!我是来自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我试讲的课题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下面我开始今天的讲课。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形容帅哥的词语有哪些吗?那形容美女的词语呢?
同学们,这些词语不管用在我们班的哪一位帅哥或美女身上,我想你们都不会介意吧?如果把我们班的某位同学比喻成“鹌鹑”,有谁会愿意?【课件出示:鹌鹑图片】但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画家偏偏以鹌鹑自喻,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为什么要把自己比喻成鹌鹑呢?【课件出示:《鹌鹑图》中国画•朱耷】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重点学习的课题。
【板书课题:第4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同学们,美术作品并非完全是对客观现实的“如实” 再现,除此之外,它还可以表达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这一点在具象艺术中也有表现,但在意象艺术中艺术表现的主观性更为突出,并已成为艺术家关注的重点。
同学们,请欣赏《蒙娜丽莎》和《马蒂斯夫人像》这两幅作品。
【课件出示:《蒙娜丽莎》和《马蒂斯夫人像》】
同学们,请找出这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与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总结:
同学们,这是两幅肖像名作,但表现形式却迥然不同:《蒙娜丽莎》用笔细腻、描绘真实具体、形象逼真自然;而《马蒂斯夫人像》则是用笔粗放、用色大胆泼辣、表现对象特别、不符合一般常人的理解。
这说明,《马蒂斯夫人像》是画家马蒂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观点、看法而故意采取的一种表现方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意象艺术中艺术表现的主观性更为突出。
二、什么意象艺术
同学们,那什么是意象艺术呢?【板书:什么是意象艺术】
小结:
同学们,在《新华词典》中:“意”为愿望、料想。
“象”为形状、样子。
意象艺术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板书: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同学们,请对比欣赏《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课件出示:《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看看你们能否找到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
同学们,经过艺术家创作出来的油画作品《圣维克多山》中的山、房子、树、天空都变成了细小的块面形象。
同学们,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请欣赏达利的名作《内战的预感》【课件出示:名作《内战的预感》油画•达利】,小组讨论讨论。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小结:
同学们,美术作品不仅可以再现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
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强烈,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就可能越怪异。
三、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同学们,请欣赏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和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马蒂斯的《马蒂斯夫人》这四幅作品【课件出示:《教皇英诺森十世》、《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蒙娜丽莎》和《马蒂斯夫人》】,看看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意象艺术?【板书: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同学们,谁来把你对意象艺术的理解与大家分享分享?
小结:
同学们,【板书:“意象”是艺术家的“意中之像”;意象艺术更倾向于心理的真实;意
象艺术形象更集中、典型;意象艺术超越了时空的限制。
】
四、提问与反馈
同学们,意象艺术的美术作品和我们习惯上对具象艺术作品的认识在表现形式有哪些不同?小组讨论讨论。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讨论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小结:
同学们,具象艺术与意象艺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它传递出的不是艺术家的“眼”中之“象”,而是艺术家的“意”中之“象”。
朱耷把自己以鹌鹑自喻,并非自己的样子长得象鹌鹑,而是借画家笔下鹌鹑的神韵抒写自己孤傲冷漠的精神状态。
五、练习与巩固
同学们,你最欢喜的一幅画是意象艺术作品还是具象艺术作品?
同学们,你是怎样理解意象艺术的“真实”与具象艺术的“真实”的?
同学们,你是否认为意象艺术比具象艺术更有表现力?为什么?
六、总结回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意象艺术就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理解了意象艺术。
七、作业设计:
同学们,课后请尝试用美术语言来构成意象艺术的美术形象,或用美术的基本语言传达意象艺术的意图和情感。
评委老师,我的试讲完毕,谢谢!
附板书设计:
什么是意象艺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走进意象艺术“意象”是艺术家的“意中之像”
如何理解意象艺术意象艺术更倾向于心理的真实
意象艺术形象更集中、典型
意象艺术超越了时空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