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工艺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316.50 KB
- 文档页数:7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复习资料2011年12月7日杨炼石勇1.冷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冲模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俗称冲压件或冲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优点:低耗、高效、低成本、质量稳定、高一致性、可加工薄壁、复杂零件。
缺点:冲模制造精度高、技术要求高,制造成本高,在大批量生产中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2.冲压工艺的基本分类:分离工序、成形工序。
分离工序包括:落料、冲孔、切断、切舌、切边、剖切、整修、精冲。
成形工序包括:弯曲、卷边、拉弯、扭弯、拉深、变薄拉深、翻孔、翻边、卷缘、胀形、起伏、扩口、缩口缩径、校平整形、旋压。
3.影响金属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因素: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应力、应变状态,尺寸因素4.板料的冲压成形性能:A成形极限B成形质量A成形极限:冲压成形失效实际上是塑性变形失稳在冲压工序中的具体表现,其形式可归结两大类:拉伸失效,表现为坯料局部出现过度变薄或破裂;受压失效,表现为板料产生失稳起皱5.伸长类变形:变形坯料板平面内两个方向的应变之和大于0,而板厚放心爱你的应变小于0 (如胀形、扩口、翻孔),其极限变形参数主要决定于材料的塑性。
压缩类变形:变形坯料板平面内两个方向的应变之和小于0,而板厚方向的应变大于0 (如拉深、缩口),其极限变形参数通常是受坯料传力区的承载能力和限制。
6.板料冲压成形性能可以通过试验惊醒测定与评价。
试验的方法通常可分为三类:力学试验、金属学试验和工艺试验。
7.成形极限图的概念:成形极限图(forming limit diagrams 缩写FLD)着眼于复杂零件的每一变形局部,他是板料在不同应变路径下的局部失稳极限应变el和£ 2构成的条带形区域或曲线。
全面、直观的反应了不同应力状态下板料的成型性能,是对版聊成形性能的一种定量描述,它是定性和定量研究板料的局部成形性能的有效手段。
8.冲裁是利用模具使其板料产生分离的一种冲压工序,从广义上讲,冲裁是分离工序的总称,它包括落料,冲孔,切断, 修边,切舌等很多种工序。
1.拉深后坯料的径向尺寸 _____ _____ ,切向尺寸 ___ _ ______ 。
A、增大减小B、增大增大C、减小增大D、减小减小2.有凸缘筒形件拉深、其中 __________ 对拉深系数影响最大。
A、凸缘相对直径B、相对高度C、相对圆角半径3.为保证弯曲可靠进行,二次弯曲间应采用 ____ ____ 处理。
A 、淬火B 、回火C 、退火 D、正火4、弯曲件为 ____ ____ ,无需考虑设计凸、凹模的间隙。
A 、π形B 、 V 形C 、 U 形 D、桶形5、能进行三个方向送料,操作方便的模架结构是 _________ 。
A 、对角导柱模架B 、后侧导柱模架C 、中间导柱模架 D、四导柱导架6、凸模与凸模固定板之间采用 ____ 配合,装配后将凸模端面与固定板一起磨平。
A 、 H7/h6B 、 H7/r6C 、 H7/m6 D、M7/h67、侧刃与导正销共同使用时,侧刃的长度应 __________ 步距。
A 、≥B 、≤C 、>D 、<8、对步距要求高的级进模,采用 ___________ 的定位方法。
A 、固定挡料销B 、侧刃 + 导正销C 、固定挡料销 + 始用挡料销D、固定挡料销+侧刃9、模具的合理间隙是靠 ___________ 刃口尺寸及公差来实现。
A 、凸模B 、凹模C 、凸模和凹模D 、凸凹模10、斜刃冲裁比平刃冲裁有 ___________ 的优点。
A 、模具制造简单B 、冲件外形复杂C 、冲裁力小 D、冲裁力大21.模具沿封闭的轮廓线冲切板料,冲下的部分是工件的冲裁工艺叫【】A.落料 B.冲孔 C.切断 D.剖切22.如图所示冲压变形区划分示意图,A为变形区,B为已变形区,A.胀形工艺 B.缩口工艺 C.翻边工艺 D.拉深工艺23. 在冲压过程中,需要最小变形力区是个相对的弱区,材料变形时,首先变形区为【】A.已变形区 B.强区 C.传力区 D.弱区24.设计落料模时,设计基准应选择【】A.凸模B.凹模固定板 C.凹模 D.凸凹模25.弯曲变形区的板料的外区(靠凹模一侧),纵向纤维变形后【】A. 缩短B.不变 C.分离 D.伸长26.由于覆盖件形状比较复杂,拉深往往采用【】A. 多次拉深B. 一次拉深C. 拉深弯曲复合D. 落料拉深复合27.在拉深变形过程中的某一时刻,在凸缘变形区中间有一位置,其。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复习总结引言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现代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冲压工艺是指通过冲击或压力使板材产生塑性变形,进而得到所需模板形状的一种制造工艺。
而模具设计那么是为了实现冲压工艺需要制造的模具。
本文将从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两个方面进行复习总结。
冲压工艺复习总结冲压工艺流程冲压工艺的根本流程一般包括:设计图纸准备、材料选择、模具设计和加工、冲压工艺参数确定、冲压件成型、检验和修正。
冲压工艺参数冲压工艺参数是指在冲压过程中控制冲压件形状和尺寸、外表质量以及冲压件的损伤情况的各种参数。
常见的冲压工艺参数包括:冲头和模具间隙、冲头速度、冲头形状、冲头下摆量、引导装置和托板设计等。
冲压损伤冲压过程中,由于材料的塑性变形和外力的作用,冲压件可能会出现各种损伤,如裂纹、皱纹、拉伸变形等。
为了减少冲压损伤,需要合理选择冲压工艺参数,并进行模拟和优化。
冲压材料常见的冲压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板材和塑料板材。
金属板材常用的有冷轧钢板、热轧钢板、不锈钢板等,而塑料板材那么包括ABS板、聚酰亚胺板等。
不同的冲压材料在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上具有不同的要求。
冲压工艺的开展趋势随着制造业的开展和技术的进步,冲压工艺也在不断开展。
目前,冲压工艺的开展趋势主要包括:自动化和智能化、快速成型与精密成型、模拟与优化计算等。
模具设计复习总结模具根本要素模具设计中的根本要素包括:模具结构、模具材料、模具加工工艺、模具使用性能等。
其中,模具结构是模具设计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主要包括模具底板、模仁、顶针、导柱等。
模具设计流程模具设计的根本流程包括:产品资料分析、模具三维设计、模具零件设计、模具总装设计、模具加工工艺、模具试制和调试、模具使用与维护等。
模具材料选择模具材料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材料的强度、韧性、耐磨性、热稳定性以及切削加工性能等因素。
常用的模具材料有工具钢、合金钢、硬质合金等。
模具设计的关键技术模具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包括:模具结构设计、模具零件设计、模具安装设计、模具导向设计、模具冷却设计等。
一.填空1.按工序的组合程度分,模具可以分为单工序模、复合模和级进模。
2.冲裁变形分离过程可分为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和断裂分离阶段三个阶段。
3.冲裁件断面可明显地分成四个特征区,即圆角、光亮带、断裂带和毛刺。
4.一般冲模精度较工件精度高2~3 级。
5.降低冲裁力的主要方法有阶梯凸模冲裁和斜刃冲裁。
6.模具的卸料方式可以分为弹压卸料和刚性卸料。
7.根据模具零件的作用可以将其分为五类上模与下模、导向装置、定位装置、卸料装置、出件装置和压装置。
8.按照落料凹模的安装位置,复合模可以分为正装和倒装两种形式。
9.冲裁过程中板材的变形区是以凸模和凹模刃口连线为中心的纺锤形形区域。
10.冲裁过程中落料件的外形尺寸等于凹模尺寸,冲孔件孔的尺寸等于凸模尺寸。
11.冲裁过程中,当凸模切入板料到达一定深度时,首先出现裂纹的部位是凹模侧壁靠近刃口处。
12.在不变薄拉深中,圆形毛坯的直径是按毛坯面积等于工件面积的原则来确定的。
13.冲裁时可能产生的冲压力包括冲裁力、卸料力、推件力和顶件力。
14.弯曲件毛坯的长度,是根据应变中性层在弯曲前后长度不变的原则来计算的。
15.弯曲时的主要质量问题有:回弹、拉裂、翘曲、截面畸变。
16.拉深时常见的的防皱措施是采用压边圈和凹模圆角或凸模圆角。
17.翻边可以分为内孔、外缘和变薄。
18.弯曲时,相对弯曲半径r/t越小回弹越大;弯曲角越大,回弹越小。
19、冷冲压生产常用的材料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
20.从广义来说,利用冲模使材料相互之间分离的工序叫冲裁。
它包括冲孔、落料、切断、修边、等工序。
但一般来说,冲裁工艺主要是指冲孔和落料工序。
21.减小塌角、毛刺和翘曲的主要方法有:尽可能采用合理间隙的下限值保持模具刃口的锋利、合理选择塔边值、采用压料板和顶板等措施。
22.冲裁凸模和凹模之间的间隙,不仅对冲裁件的质量有极重要的影响,而且还影响模具寿命、冲裁力、卸料力和推件力等。
23.所选间隙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冲裁件的断面和尺寸精度。
1.冲压:利用冲压模具安装在压力机或其他设备上,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和尺寸零件的一种加工方法.2.冲压工艺特点:○1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率很高,操作简便.○2获得的零件一般无需进行切削加工,故节省能源和材料.○3产品尺寸稳定,互换性好.○4产品壁薄,质量轻,刚度好,可以加工复杂零件.3.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合理的冲压工艺、先进的模具、高效的冲压设备。
4.三要素决定冲压质量、精度和生产效率的关键因。
5.冲压工序分类表工序分类工序特征工序名称说明分离工序冲裁落料将材料沿封闭轮廓分离,被分离下来的部分大多是平板形的工件或工序件。
冲孔将废料沿封闭轮廓从材料或工序件上分离下来,从而在材料或工序件上获得需要的孔。
切断将材料沿敞开轮廓分离,被分离下来的部分大多是平板形的工件或工序件。
切边(飞边)将制件边缘处不规则的形状部分冲裁下来剖切将对称形状的半成品沿着对称面切开,成为制件切舌切口不封闭,并使切口内板料沿着未切部分弯曲变形工序弯曲压弯将平板冲压成弯曲形状制件卷边将板料的一端弯曲成接近圆筒形状拉深拉深将板料冲压成形口空心形状的制件成形翻边将平板边缘弯曲成竖立的曲边形状或直线形状或将孔附近的材料变成有限高度的圆筒形状缩口使管子形状的端部直径缩小胀形使空心件中间部分的形状胀大起伏使板料局部凹隐或凸起扭弯6.最小阻力定律: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外力破坏了金属的整体而强制金属发生流动,当金属有几个质点或每个质点有几个方向移动的可能时,它总是在阻力最小的地方且沿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动(弱区先变形).7.塑性变形体积不变定律:塑性变形时的物体体积不变,塑性变形以前的体积等于变形后的体积。
即塑性变形时,三个正应变分量不可能全部都是同号,有伸长必定有压缩。
8.影响金属塑性和变形抗力的主要因素○1金属组织:组成金属的晶格类型、化学成分、组织状态、晶粒大小、形状及晶界强度等不同,金属的塑性就不同。
化学成分越复杂,对金属塑性及变形抗力影响越大。
题库1、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冲床、模具、材料。
2、级进模又叫连续模,又叫跳步模。
3、弯曲件需要多次弯曲时,弯曲次序一般是先弯外角,后弯内角;前次弯曲应该考虑后次弯曲有可靠的定位,后次弯曲不能影像前次成型的形状4、弯曲时,为了防止出现偏移,可采用压料和定位。
5、按冲压工序的组合方式分为单冲模、复合模、级进模6、按照冲压工序组合方式分单工序模和多工序连续模。
7、零件的断面由圆角带、光亮带、断裂带、毛刺。
8、为了确定弯曲前的毛坯的形状和大小,需要计算弯曲件的展开尺寸。
9、把不平整的零件放入模具内压平的工序叫校平。
10、小冲床滑块模柄尺寸,决定了上模具模柄尺寸。
11、在弯曲变形区内,内层纤维侧向受压缩应变,外层纤维侧向受拉伸应变,而中性层保持不变。
12、冲裁件之间及冲裁件与条料侧边留下的余料称为搭边。
13、拉伸时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是起皱和开裂。
14、工艺孔是为了生产和制造过程需要,在工艺上增设的孔,而非产品上需要的孔。
15、圆形的垫圈的内孔属于冲孔外形属于落料。
16、搭边是一种工艺废料,但是可以补偿定位误差和板料宽度误差,确抱零件合格:搭边还可以提高条料的刚性,提高生产率:此外还可避免冲裁时条料边缘的毛刺被拉入模具间隙,从而提高模具寿命。
17、冲压工艺大致可分为分离工序与成型工序例如:落料、切断、冲孔、切口等加工。
18、冲裁力的计算公式及代表的含有F=1.3*L*t*τF为冲裁力,1.3为安全系数,L为要冲压的周长,T为材料的厚度,τ为材料的抗剪强度。
19、导料销导正定位多用于单工序和复合模中,而导正销通常与侧刃,也可以与挡料销配合使用。
20、为了实现小设备冲裁大工件或使冲裁平稳以减少压力机的震动,常用阶梯凸模冲裁法斜刃冲裁和加热冲裁法来降低冲裁力21、冲压工常用的工具大致分为三类紧固模具工具、调整冲床工具、取料和放料工具。
22、冲压设备可分三大类:曲柄压力机、螺旋压力机、冲压液压机。
23、压力机的主要参数:上死点、下死点、滑块行程、滑块每分钟行程次数、装模高度、喉深。
冲压试题库及答案和复习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冲压工艺与冲模设计试题复习第一章概述一、填空、解释、选择类型题:1、冷冲压工艺方法大致分为分离工序、成型工序.2、分离工序分落料,冲孔和切割等。
成型工序分弯曲、拉深、翻边、翻孔、胀形等。
3冷冲压生产过程的主要特征是依靠冲模和冲压设备完成。
便于实现自动化,效率高。
第二章冷冲压变形基础1.影响金属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因素1,金属组织2.变形温度3. 变形速度4.尺寸因素2.塑性条件决定受力物体内质点由弹性状态向塑性状态过度的条件3.加工硬化随变形程度增加,所有强度指标均增加,硬度也增加,同时塑性指标下降的现象4.冲压件的质量指标主要是尺寸精度,厚度变化,表面质量及成形后的物理力学性能。
5.影响工件表面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原材料的表面状态,晶粒大小,冲压时材料占模2的情况以及对工件的表面擦伤6.反载软化现象是反向加载时材料的屈服应力效拉伸时的屈服应力有所降低,出现所谓反载软化现象7.冷冲压常用材料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8板料力学性能与冲压成形性能效为重要的有那几项p21第三章冲裁一、填空、解释、选择类型题1、冲裁是利用模具使板料产生分离的工序。
从板料沿封闭曲线相互分离,封闭曲线以内的部分作为冲裁件时,称落料,封闭曲线以外的部分作为冲裁件时,称冲孔。
2、冲裁变形过程三个阶段是从弹、塑性变形开始的,以断裂告终。
3、冲裁变形过程使工件断面明显地分成四个特征区:塌角,光面,毛面,和毛刺。
4. 影响冲裁件质量的诸多因素中,间隙是主要的因素。
5.分析冲裁件的工艺,主要从冲裁件的结构工艺性,冲裁件的精度和断面粗糙度三方面进行分析6、凸、凹模刃口的制造公差要按工件的尺寸要求来决定7、冲裁凸、凹模的常以磨钝、与崩刃的形式失效。
8、排样三种方法有废料排样、少废料排样、无废料排样。
9. 凸、凹模刃口分开加工法为了保证间隙值应满足的条件|δp|+|δd|≤Zmax-Zmin10.搭边的作用是补偿定位误差和剪板误差,还可以使条料有一定的刚度,便于送进11.降低冲裁力的方法有材料加热冲裁、阶梯凸模、斜刃冲裁12. 冲裁时所产生的总压力包括冲裁力,卸料力,顶件或推件力13. 冲模加工方法不同,刃口尺寸的计算方法基本分为两类1凸,凹模分别加工法2凸,凹模配作法14.模具压力中心应该通过压力机滑块的中心线。
冲压工艺与冲模设计试题复习第一章概述一、填空、解释、选择类型题:1、冷冲压工艺方法大致分为别离工序、成型工序.2、别离工序分落料,冲孔和切割等。
成型工序分弯曲、拉深、翻边、翻孔、胀形等。
3冷冲压生产过程的主要特征是依靠冲模和冲压设备完成。
便于实现自动化,效率高。
第二章冷冲压变形根底1.影响金属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因素1,金属组织2.变形温度3. 变形速度4.尺寸因素2.塑性条件决定受力物体质点由弹性状态向塑性状态过度的条件3.加工硬化随变形程度增加,所有强度指标均增加,硬度也增加,同时塑性指标下降的现象4.冲压件的质量指标主要是尺寸精度,厚度变化,外表质量及成形后的物理力学性能。
5.影响工件外表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原材料的外表状态,晶粒大小,冲压时材料占模2的情况以及对工件的外表擦伤6.反载软化现象是反向加载时材料的屈服应力效拉伸时的屈服应力有所降低,出现所谓反载软化现象7.冷冲压常用材料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8板料力学性能与冲压成形性能效为重要的有那几项?p21第三章冲裁一、填空、解释、选择类型题1、冲裁是利用模具使板料产生别离的工序。
从板料沿封闭曲线相互别离,封闭曲线以的局部作为冲裁件时,称落料,封闭曲线以外的局部作为冲裁件时,称冲孔。
2、冲裁变形过程三个阶段是从弹、塑性变形开场的,以断裂告终。
3、冲裁变形过程使工件断面明显地分成四个特征区:塌角,光面,毛面,和毛刺。
4. 影响冲裁件质量的诸多因素中,间隙是主要的因素。
5.分析冲裁件的工艺,主要从冲裁件的构造工艺性,冲裁件的精度和断面粗糙度三方面进展分析6、凸、凹模刃口的制造公差要按工件的尺寸要求来决定7、冲裁凸、凹模的常以磨钝、与崩刃的形式失效。
8、排样三种方法有废料排样、少废料排样、无废料排样。
9. 凸、凹模刃口分开加工法为了保证间隙值应满足的条件|δp|+|δd|≤Zmax-Zmin10.搭边的作用是补偿定位误差和剪板误差,还可以使条料有一定的刚度,便于送进11.降低冲裁力的方法有材料加热冲裁、阶梯凸模、斜刃冲裁12. 冲裁时所产生的总压力包括冲裁力,卸料力,顶件或推件力13. 冲模加工方法不同,刃口尺寸的计算方法根本分为两类1凸,凹模分别加工法2凸,凹模配作法14.模具压力中心应该通过压力机滑块的中心线。
冲压复习题参考资料冲压复习参考资料⼀、冲压是利⽤冲模在冲压设备上对板料施加压⼒(或拉⼒),使其产⽣分离或变形,从⽽获得⼀定形状、尺⼨和性能的制件的加⼯⽅法。
⼆、冲压⼯艺的基本⼯序可以分为:分离⼯序和成形⼯序两⼤类。
还会涉及其他⼯序,如结合⼯序、装配⼯序、修饰包装⼯序等。
三、塑性与变形抗⼒的概念:所谓塑性,是指⾦属材料在外⼒的作⽤下产⽣永久变形⽽其完整性不被破坏的能⼒。
变形抗⼒⼀般来说反映了⾦属在外⼒作⽤下抵抗塑性变形的能⼒。
四、化学成分对塑性变形的影响:1.碳钢中多余的C便与Fe形成硬⽽脆的渗碳体,从⽽使碳钢的塑性降低,变形抗⼒提⾼。
含碳量愈⾼,碳钢的塑性愈差。
2.杂质元素对刚的塑性变形⼀般都有不利的影响。
3.合⾦元素加⼊刚中,塑性降低,变形抗⼒提⾼。
五、变形温度对⾦属塑性变形的影响,其总的趋势是:随着温度的升⾼,塑性增加,变形抗⼒降低。
其主要原因如下:1.随温度的升⾼,发⽣了回复与再结晶。
2.温度升⾼,临界剪应⼒降低,滑移系增加。
3.新的塑性变形⽅式——热塑性产⽣。
4.温度升⾼导致晶界的切变抗⼒显著降低,晶界易于滑动;⼜由于扩散作⽤的加强,及时消除了晶界滑动所引起的微裂纹。
六、根据9种主应⼒图,⽐较材料的塑性好坏: P10七、板料的冲压成形性能包括:抗破裂性、贴模性、定形性(结冻性)。
贴模性是指板料在冲压成形过程中获得模具形状和尺⼨并不产⽣板⾯缺陷的能⼒。
定形性是指制件脱离模具后保持其在模具内既得形状和尺⼨的能⼒。
⼋、延伸率:试样在出现缩颈之前的延伸率叫做均匀延伸率δu;试样屈服阶段的延伸率叫做屈服延伸率δs;试样拉断之前的延伸率叫做总延伸率δ。
延伸率⼤,板料允许的塑性变形程度也⼤,抗破裂性较好。
屈强⽐: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之⽐δs/δb叫做屈强⽐。
δs/δb数值⼩,板料由屈服到破裂的塑性变形阶段长,抗破裂性好,有利于冲压成形;δs/δb数值⼩,回弹⼩,定形性好。
可以说,δs/δb数值⼩对所有冲压成形都有利。
1.拉深后坯料的径向尺寸 _____ _____ ,切向尺寸 ___ _ ______ 。
A、增大减小
B、增大增大
C、减小增大
D、减小减小
2.有凸缘筒形件拉深、其中 __________ 对拉深系数影响最大。
A、凸缘相对直径
B、相对高度
C、相对圆角半径
3.为保证弯曲可靠进行,二次弯曲间应采用 ____ ____ 处理。
A 、淬火
B 、回火
C 、退火 D、正火
4、弯曲件为 ____ ____ ,无需考虑设计凸、凹模的间隙。
A 、π形
B 、 V 形
C 、 U 形 D、桶形
5、能进行三个方向送料,操作方便的模架结构是 _________ 。
A 、对角导柱模架
B 、后侧导柱模架
C 、中间导柱模架 D、四导柱导架
6、凸模与凸模固定板之间采用 ____ 配合,装配后将凸模端面与固定板一起磨平。
A 、 H7/h6
B 、 H7/r6
C 、 H7/m6 D、M7/h6
7、侧刃与导正销共同使用时,侧刃的长度应 __________ 步距。
A 、≥
B 、≤
C 、>
D 、<
8、对步距要求高的级进模,采用 ___________ 的定位方法。
A 、固定挡料销
B 、侧刃 + 导正销
C 、固定挡料销 + 始用挡料销
D、固定挡料销+侧刃
9、模具的合理间隙是靠 ___________ 刃口尺寸及公差来实现。
A 、凸模
B 、凹模
C 、凸模和凹模
D 、凸凹模
10、斜刃冲裁比平刃冲裁有 ___________ 的优点。
A 、模具制造简单
B 、冲件外形复杂
C 、冲裁力小 D、冲裁力大
21.模具沿封闭的轮廓线冲切板料,冲下的部分是工件的冲裁工艺叫【】
A.落料 B.冲孔 C.切断 D.剖切
22.如图所示冲压变形区划分示意图,A为变形区,B为已变形区,
A.胀形工艺 B.缩口工艺 C.翻边工艺 D.拉深工艺
23. 在冲压过程中,需要最小变形力区是个相对的弱区,材料变形时,首先变形区为 【 】
A.已变形区 B .强区 C .传力区 D .弱区
24. 设计落料模时,设计基准应选择 【 】
A.凸模
B.凹模固定板 C .凹模 D .凸凹模
25.弯曲变形区的板料的外区(靠凹模一侧),纵向纤维变形后 【 】
A. 缩短
B.不变 C .分离 D .伸长
26.由于覆盖件形状比较复杂,拉深往往采用【 】
A. 多次拉深
B. 一次拉深
C. 拉深弯曲复合
D. 落料拉深复合
27.在拉深变形过程中的某一时刻,在凸缘变形区中间有一位置,其。
在该位置,用R=0.61R t
作圆,可将凸缘变形区分为两部分,由此圆到凹模洞口处 【 】 A .∣б1∣>|б3|,|ε1|<|ε3| B .∣б1∣>|б3|,|ε1|>|ε3| C .∣б1∣<|б3|,|ε1|<|ε3| D .∣б1∣<|б3|,|ε1|>|ε3| 28.在多工位精密级进模具冲压时,条料的精确定位主要依靠 【 】
A. 送料装置
B. 导正销
C. 导料钉
D.导料板
29.如图所示的阶梯形零件,当材料相对厚度t/D ×100>1,且阶梯之间的直径之差和零件的高度较小时,可一次拉深成形的条件是
A.(h 1+h 2+h 3/d n )≥h /d n
B. (h 1+h 2+h 3/d n )≤h /d n
C. (h 1+h 2+h 3/d n )>h /d n
D. (h 1+h 2+h 3/d n )≠h /d n
30.冲压工艺过程卡是用于指导 工艺过程的依据。
【 】
A. 冲压工艺制定
B. 冲模电加工
C. 冲压生产
D.冲压模具制造
31.由于覆盖件形状比较复杂,拉深往往采用【 】
A. 多次拉深
B. 一次拉深
C. 拉深弯曲复合
D. 落料拉深复合
多项选择题
1.采用弹压卸料板的普通冲裁模具,弹压卸料板具有 作用。
【 】 A.压料 B.导料 C.顶料 D.卸料
2. 当弯曲变形程度较大(r /t <5)时,变形区的应力和应变状态为立体塑性弯曲应力应变状态。
在宽板(B/t >3)弯曲时,弯曲变形区内侧的应力应变状态为 【 】
A. B. C . D .
3.圆筒形制件在拉深成形时,一般是底部厚度略有变簿,且筒壁从下向上逐渐【 】
A.厚度增厚
B. 厚度减簿 C.硬度增加 D.硬度减少
4.以下工序不属于伸长类变形的是【】
A. 内孔翻边
B. 缩口
C. 胀形
D. 弯曲内侧变形
5. 拉深时,要求拉深件的材料应具有、【】
A. 小的的板厚方向性系数
B. 低的屈强比
C. 良好塑性
D. 高的屈强比
6. 多工位精密级进模在送料时,控制送料进距和初定位常选用
【】
A. 侧刃
B. 自动送料机构
C. 始用挡销
D. 导正销
7.以下工序不属于伸长类变形的是【】
A. 内孔翻边
B. 缩口
C. 胀形
D. 弯曲内侧变形
8. 拉深时,要求拉深件的材料应具有、【】
A. 小的的板厚方向性系数
B. 低的屈强比
C. 良好塑性
D. 高的屈强比
9. 多工位精密级进模在送料时,控制送料进距和初定位常选用【】
A. 侧刃
B. 自动送料机构
C. 始用挡销
D. 导正销
10.采用弹压卸料板的普通冲裁模具,弹压卸料板具有作用。
【】
A.压料
B.导料
C.顶料
D.卸料
11. 当弯曲变形程度较大(r/t<5)时,变形区的应力和应变状态为立体塑性弯曲应力应变状态。
在宽板(B/t>3)弯曲时,弯曲变形区内侧的应力应变状态为【】
A. B. C. D.
12.圆筒形制件在拉深成形时,一般是底部厚度略有变簿,且筒壁从下向上逐渐【】
A.厚度增厚
B. 厚度减簿 C.硬度增加 D.硬度减少
1、什么是加工硬化现象?它对冲压工艺有何影响?
金属在室温下产生塑性变形的过程中,使金属的强度指标 ( 如屈服强度、硬度 ) 提高、塑性指标 ( 如延伸率 ) 降低的现象,称为冷作硬化现象。
材料的加工硬化程度越大,在拉伸类的变形中,变形抗力越大,这样可以使得变形趋于均匀,从而增加整个工件的允许变形程度。
如胀形工序,加工硬化现象,使得工件的变形均匀,工件不容易出现胀裂现象
2、普通冲裁件的断面具有怎样的特征?这些断面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
普通冲裁件的断面一般可以分成圆角带、光亮带、断裂带和毛刺四个部分。
圆角带的形成发生在冲裁过程的第一阶段(即弹性变形阶段)主要是当凸模刃口刚压入板料时,刃口附近的材料产生弯曲和伸长变形,使板料被带进模具间隙从而形成圆角带。
光亮带的形成发生在冲裁过程的第二阶段(即塑性变形阶段),当刃口切入板料后,板料与模具侧面发生挤压而形成光亮垂直的断面(冲裁件断面光亮带所占比例越大,冲裁件断面的质量越好)。
断裂带是由于在冲裁过程的第三阶段(即断裂阶段),刃口处产生的微裂纹在拉应力的作用下不断扩展而形成的撕裂面,这一区域断面粗糙并带有一定的斜度。
毛刺的形成是由于在塑性变形阶段的后期,凸模和凹模的刃口切入板料一定深度时,刃尖部分呈高静水压应力状态,使微裂纹的起点不会在刃尖处产生,而是在距刃尖不远的地方发生。
随着冲压过程的深入,在拉应力的作用下,裂纹加长,材料断裂而形成毛刺。
对普通冲裁来说,毛刺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冲裁间隙的大小使得毛刺的高度降低。
3、降低冲裁力的措施有哪些?
4、影响板料弯曲回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5、拉深过程中工件热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
6、什么是校形?校形的作用是什么?
7、影响板料弯曲回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8、拉深过程中工件热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
9、什么是校形?校形的作用是什么?
10、什么是加工硬化现象?它对冲压工艺有何影响?
11、普通冲裁件的断面具有怎样的特征?这些断面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
12、降低冲裁力的措施有哪些?
1. 什么是弯曲回弹?影响弯曲回弹的主要力学性能是什么,他们是怎样影响的?
2. 要实现精密冲裁,工艺上必须采取的四个特殊措施是什么?
3. 冲裁是分离变形的冲压工序。
当凸模、凹模之间的设计间隙合理时,工件受力后的分离变形要进过那几个阶段,分离前在那个阶段的何处、何原因将出现微裂纹。
分析
上图示为 冲裁的凸凹模工作示意及其冲件的断面,请分析各个冲件断面为什么出现了如此大的差异?
计算
如图所示冲裁零件,其材料为Q235, 料厚 t =0.5mm 。
试按分别加工,求凸模、凹模刃口尺寸及公差。
已知:
2c
min =0.04 mm ,2c max =0.06 mm ,则
φ6+0.12为IT12级,φ36-0.62为IT14级,φ36-0.62为IT14
级;
刃口尺寸制造公差按合理间隙差(2c max -2c min )确定。
看图回答
1.根据模具结构图画出排样图和冲压零件图;2.该模具是什么卸料方式,属于什么类型模具;
3.件5、件7的作用,要求达到什么样的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