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局麻药用于硬膜外阻滞对患者术中循环功能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2
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肝叶切除术中循环功能的影响何之学;陈建庆;乐伟【期刊名称】《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8(025)004【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肝叶切除术中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肝叶切除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采用静脉麻醉加用硬膜外阻滞,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记录麻醉前、插管后1 min、切皮时、肝叶切除后1 min、拔管后1 min的平均动脏压(MAP)、心率(HR).结果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在插管后1 min、切皮时、拔管后1 min的MA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静脉复合硬膜外组麻醉后各时点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在插管后1 min、切皮时、肝叶切除后1 min、拔管后1 min的HR与麻醉前比较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在插管后1 min、切皮时、拔管后1 min的HR相对于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能有效保持因肝脏手术和应激反应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总页数】3页(P33-34,37)【作者】何之学;陈建庆;乐伟【作者单位】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江阴,214000;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江阴,214000;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江阴,2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24【相关文献】1.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及自控硬膜外镇痛对食管癌患者术后T细胞亚群和循环与呼吸的影响 [J], 董桂祥2.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肝叶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J], 李樱青3.硬膜外麻醉与静脉复合麻醉下腹腔镜妇科手术气腹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J], 柏学民4.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围术期循环功能及心肌酶变化的影响[J], 代志刚;高元丽;董希玮5.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围术期循环功能影响 [J], 吴军;张林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给药方式的硬膜外麻醉作用在医学理论上来说,硬膜外麻醉可以针对任何手术,但要做到绝对的安全性,所以硬膜外阻滞主要用于针对腹部及以下的手术中麻醉,还可以用来缓解手术后的疼痛,对于任意一种治疗方案都会有利弊相对的生成,就硬膜外麻醉来说,不同的用药方式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但最终的宗旨就是保证患者的安全前提辅助治疗,同时它也是产妇在妊娠过程中首选的麻醉方式。
对患者而言,这些医疗技术的进步不仅可以对患者的病症进行治疗,还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据医学角度来说,麻醉的进步也对医疗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麻醉一直都是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硬膜外麻醉的基本概述(一)硬膜外麻醉定义以及分类硬膜外麻醉指的就是在硬膜外的间隙阻滞麻醉,也就是通过对硬膜外腔注入局部麻醉的药物,致使患者的脊神经受阻,形成暂时性的区域麻醉,得到预期效果,这种麻醉方式被称为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也叫硬膜外麻醉。
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可以把麻醉分为以下不同的麻醉手法,分别是连续法和单次法。
也可以根据麻醉穿刺部位的不同分为低位、中位、高位以及骶管阻滞这几种情况。
用药的方式不同产生的麻醉效果也是不同的。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需求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辅助治疗。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通过有效进行硬膜外麻醉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推动患者麻醉综合水平的全面提升,对于患者临床治疗需求的满足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在理论上讲,硬膜外麻醉可以适应于任何除了头部以外的手术,在前些年,这种麻醉方法也被用到过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以及双侧上肢的手术,但是因为危险的原因,这种麻醉方式有一定的影响,至今已经很少有人将它用作乳腺等手术上了。
对于手术时间过长的病症,这种方法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在硬膜外腔置管以后方便持续向体内注入药物。
同时也可以更方便的用于手术后的镇痛以及在分娩过程中缓解生理疼痛。
与全身麻醉相比之下,硬膜外麻醉对器械的要求更低一些,医疗成本也低一些。
不同类型局麻药用于硬膜外阻滞对患者术中循环功能的影响
1目的
将盐酸罗哌卡因、盐酸布比卡因及盐酸利多卡因用于硬膜外阻滞,观察其阻滞效果及对患者术中循环功能的影响。
2方法
60例择期行输尿管结石切开取石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盐酸罗哌卡因(Ⅰ组),盐酸布比卡因(Ⅱ组)和盐酸利多卡因(Ⅲ组)。
3组患者均常规行T10-11硬膜外穿刺,头侧置管3.5 cm,面罩吸氧并常规生命指征监测。
患者硬膜外导管先注入实验量1.5%盐酸利多卡因4 ml,5 min后测感觉阻滞平面,确定无蛛网膜下腔阻滞和误入血管后,给予追加量15 ml,分别为Ⅰ组0.375%盐酸罗哌卡因,Ⅱ组0.5%盐酸布比卡因,Ⅲ组2%盐酸利多卡因,术中3组均每隔45 min追加5 ml,观察阻滞效果并分别在不同的时间点测定HR、MAP。
3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
检验。
4结果
各组患者麻醉后HR均减慢,Ⅲ组较Ⅰ、Ⅱ组出现较早,Ⅰ、Ⅱ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Ⅱ组MAP在各时点基本无变化而Ⅲ组下降(表1)。
5讨论
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的酰胺类局麻药[1],在动物和人体研究证实,盐酸罗哌卡因比盐酸布比卡因有更小的心血管毒性和中枢神经毒性[2,3]。
观察结果显示,3组患者组内比较,HR和MAP有不同程度下降,说明3组局麻药用于硬膜外阻滞对患者术中循环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
其原因可能是硬膜外阻滞通过阻滞交感神经使心血管状态发生改变,导致HR和MAP有不同程度下降。
另一方面,有学者也证实硬膜外阻滞可影响肾脏交感神经功能的完整性,从而干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功能,在低血压时不引起肾素释放的增加,加上手术失血更容易引起循环波动。
组间比较显示,3组患者麻醉后心率均减慢,盐酸利多卡因较其余组早,盐酸罗哌卡因(Ⅰ组)MAP基本无变化,其余组明显降低,原因可能是罗哌卡因在低浓度下有收缩血管特性,可能部分抵消交感神经被阻滞引起的血管扩张。
参考文献
1刘俊杰,赵俊,主编.现代麻醉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12
2岳建英,许力,黄宇光.相同浓度的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硬膜外给药用于剖宫产术时效性的比较.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11):742-744 3杨立群,林露,张勋博,等.罗哌卡因用于肝胆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5):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