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高考生物专项复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1)练习 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52.02 KB
- 文档页数:4
课时3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课标要求核心考点 五年考情核心素养对接 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和证据2022:海南T18(5)、河北T8A 、江苏T11;2021:江苏T24(1)(2) 1.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科学思维——归纳与概括:通过伴性遗传的杂交实验,总结伴性遗传的特点及遗传规律。
3.科学探究——实验设计与分析:探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2023:江苏T23(3)、海南T18、北京T4、山东T18、浙江6月T18、广东T16、新课标T34、浙江1月T25;2022:湖南T15、山东T22、广东T19、全国乙T6、浙江6月T28(3)(4)(5)、海南T18(1)、北京T4、河北T7;2021:山东T6和T17、广东T20(1)、辽宁T20、浙江1月T24; 2020:浙江7月T28、江苏T32; 2019:全国ⅠT5、浙江4月T31命题分析预测 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和证据很少单独考查,常与细胞分裂、遗传规律、伴性遗传等内容进行综合考查。
伴性遗传常与遗传规律、可遗传变异相结合,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2.预计2025年高考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还将集中在伴性遗传的规律和特点上。
另外,对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也将是一个命题热点考点1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和证据学生用书P1461.萨顿的假说比较项目基因行为染色体行为生殖过程中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3]独立性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4]形态结构相对稳定来源成对基因一个来自[5]父方,一个来自[6]母方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存在体细胞成对成对配子成单成单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7]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8]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实验)(1)研究方法:[9]假说—演绎法。
江苏省启东市高考生物专项复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伴性遗传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1)练习苏教版1.下列一定不能作为性别鉴定依据的是( )A.细胞内染色体组成B.血液中雄性激素的含量C.基因的碱基对序列D.血红蛋白的氨基酸序列2.家蚕是二倍体,体细胞中有28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是性染色体,雄蚕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蚕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ZW。
请回答以下问题:(1)家蚕的体色黄色基因(B)对白色基因(b)为显性且均位于Z染色体上,请你设计一个方案,单就体色辨别幼蚕的雌雄,方案是选择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亲本(表现型)杂交。
(2)家蚕中D、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d是隐性致死基因(导致相应基因型的受精卵不能发育,但Zd的配子有活性)。
是否能选择出相应基因型的雌雄蚕杂交,使后代只有雄性?请根据亲代和子代基因型情况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的XXY三体发育成男性,但果蝇的XXY三体发育成雌性,结合人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产生的遗传效应可以判断,人和果蝇性别决定差异在于( )A.人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果蝇取决于Y染色体数目B.人取决于是否含有X染色体,果蝇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C.人取决于是否含有Y染色体,果蝇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D.人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果蝇取决于是否含有Y染色体4.某男性色盲,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着丝点刚分开时,此时该细胞内可能存在()A.两个Y,两个色盲基因B.两个X,两个色盲基因C.一个X,一个Y,一个色盲基因D.一个Y,没有色盲基因5.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
第25讲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课标内容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考点一基因在染色体上1.萨顿的假说萨顿以蝗虫为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了假说: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3.关于果蝇眼色的杂交实验(1)实验过程(摩尔根先做了杂交实验一,紧接着做了回交实验二)(2)提出假说,进行解释假说假说1: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非同源区段,即X染色体上有,而Y染色体上没有假说2: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即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都有实验一图解疑惑上述两种假说都能解释实验一的实验现象(3)演绎推理,验证假说测交:将F1红眼雌果蝇与亲本白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二图解假说1和假说2都能解释上述实验现象,为了确定控制果蝇红白眼基因的位置,摩尔根设计了多个新的实验,其中有一组实验最为关键,即将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最后假说1得到了证实。
假说假说1: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非同源区段,即X染色体上有,而Y染色体上没有假说2: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即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都有图解(4)得出结论:控制果蝇红眼与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1)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2)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一个基因。
(×)提示配子中含有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
(3)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且呈线性排列。
(×)提示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4)孟德尔和摩尔根都是通过杂交实验发现问题,用测交实验进行验证的。
(√)(5)摩尔根在实验室培养的雄果蝇中首次发现了白眼性状,该性状来自基因重组。
(×)提示果蝇的白眼性状来自基因突变。
1.依据假说以及摩尔根实验一的解释图解,尝试分析如下信息内容: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F和f表示)。
5.3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1.基因在染色体上2.伴性遗传一、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与证据1.萨顿的假说(1)研究方法:类比推理。
(2)假说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3)依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具体如下表所示。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证明者:摩尔根。
(2)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3)研究过程①实验P 红眼(♀)×白眼(♂)↓F1红眼(♀)×红眼(♂)↓F1个体之间交配F234红眼(♀、♂)14白眼(♂)②提出问题⎩⎪⎨⎪⎧F 1全为红眼⇒红眼为显性F 2:红眼∶白眼=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关联③提出假说,进行解释a .假设:控制果蝇红眼与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 染色体上,Y 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b .用遗传图解进行解释(如图所示):④演绎推理,实验验证:进行测交实验(亲本中的白眼雄果蝇与F 1中的红眼雌果蝇交配)。
⑤得出结论:控制果蝇的红眼、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 染色体上。
⑥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伴性遗传的特点与应用分析 1.伴性遗传的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方式。
2.红绿色盲遗传(1)子代X B X b的个体中X B来自母亲,X b来自父亲。
(2)子代X BY 个体中X B来自母亲,由此可知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
(3)如果一个女性携带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患病,这说明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隔代遗传。
(4)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3.伴性遗传病的实例、类型及特点(连线)4.X、Y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规律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不同源,但也有一部分是同源的。
二者关系如图所示:(1)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也有差别,如:♀X a X a×X a Y A♂♀X a X a×X A Y a♂――→X a Y A X a X a X A X a X a Y a(♂全为显性) (♀全为隐性) (♀全为显性) (♂全为隐性)(2)X、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基因遗传观察下表中的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方式并说明判断依据。
第二节伴性遗传课标要求(一)、能力要求1、通过萨顿假说,使学生领会科学家实验设计的科学思路,遵循的实验设计原则和采用的一些科学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初步研究能力;2、要求学生具有运用遗传图解,能理解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以及性染色体上的某些致病基因的伴性遗传情况的能力;3、学生能读懂图解分析,并能自己进行遗传分析训练,在分析训练中理解性别决定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二)、内容要求1、通过萨顿假说,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2、性别决定的方式;3、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知识网络体系一、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原因:①.从生殖过程分析:亲子代间染色体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②.从染色体化学组成分析:DNA在染色体上含量稳定,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遗传物质的载体包括:染色体(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
概念: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a、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DNA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b、每条染色体含1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
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
遗传信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二、性别决定(一)概念:____1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生物的性别主要是由染色体来决定的。
(二)染色体____2____: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如XY型、ZW型。
____3____: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
(三)XY型的性别决定1、♂XY、♀XX2、过程:(以人为例)亲代♀ 22对常染色体+XX× 22对常染色体+XY ♂配子 22个+X 22个+Y 22个+X卵细胞精子精子合子 22对常染色体+XY 22对常染色体+XX(男) (女)1 : 13、举例:全部哺乳动物,某些两栖类、鱼类,很多昆虫和很多雌雄异株的种子植物。
(四)ZW型的性别决定1、♂ZZ、♀ZW2、举例:鸟类,某些两栖类,某些雌雄异株的种子植物。
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课后练习(1)
1.下列一定不能作为性别鉴定依据的是( )
A.细胞内染色体组成
B.血液中雄性激素的含量
C.基因的碱基对序列
D.血红蛋白的氨基酸序列
2.家蚕是二倍体,体细胞中有28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是性染色体,雄蚕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蚕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ZW。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家蚕的体色黄色基因(B)对白色基因(b)为显性且均位于Z染色体上,请你设计一个方案,单就体色辨别幼蚕的雌雄,方案是选择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亲本(表现型)杂交。
(2)家蚕中D、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d是隐性致死基因(导致相应基因型的受精卵不能发育,但Zd的配子有活性)。
是否能选择出相应基因型的雌雄蚕杂交,使后代只有雄性?请根据亲代和子代基因型情况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的XXY三体发育成男性,但果蝇的XXY三体发育成雌性,结合人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产生的遗传效应可以判断,人和果蝇性别决定差异在于( )
A.人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果蝇取决于Y染色体数目
B.人取决于是否含有X染色体,果蝇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
C.人取决于是否含有Y染色体,果蝇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
D.人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果蝇取决于是否含有Y染色体
4.某男性色盲,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着丝点刚分开时,此时该细胞内可能存在()A.两个Y,两个色盲基因
B.两个X,两个色盲基因
C.一个X,一个Y,一个色盲基因
D.一个Y,没有色盲基因
5.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
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由此可知,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何种染色体上,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几种()
A.X染色体、4种 B.X染色体、3种
C.常染色体、4种 D.常染色体、3种
6.与正常人不同,有些人的牙齿因缺少珐琅质而呈棕色,如果某患病男性与正常女性结婚,其女儿均为棕色牙齿,儿子都正常。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致病基因很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B.其儿子与正常女子结婚,后代不可能患病
C.其女儿与正常男子结婚,其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2
D.其女儿与正常男子结婚,后代患者一定是男性
7.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和减数分裂的特点,人类男女性别比是1∶1。
人的性别决定发生于()
A.减数分裂过程中
B.受精作用过程中
C.精子的形成过程中
D.胚胎发育过程中
8.男性色盲与女性正常者结婚,分析将来所生子女的情况是()
①男孩出现色盲的可能性是1/4
②女孩出现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可能性是1/2
③女孩出现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可能性是3/4
④不论男孩、女孩都不会出现色盲
⑤女孩全是色盲基因携带者
A.①③ B.①⑤ C.④⑤ D.①②
9.请回答下列关于果蝇性状遗传的问题:
Ⅰ.果蝇的下列性状分别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和B、b 表示.且基因A具有纯合致死效应。
巳知黑身残翅果蝇与灰身长翅果蝇交配,F l为黑身长翅和灰身长翅,比例为l︰l。
当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长翅︰灰身残翅=6︰2︰3︰l。
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这两对相对性状分别中,显性性状分别为。
(2)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有,占其后代的比例为。
(3)F2中的黑身残翅果蝇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Ⅱ.果蝇的灰身对黑身是显性,控制体色的一对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眼色的一对基因H、h位于X染色体上.让一只灰身红眼雌果蝇与一只黑身红眼雄果蝇杂交,得到的F1有灰身红眼、灰身白眼、黑身红眼、黑身白眼4种表现型,请回答:(1)写出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灰身红眼雌果蝇,黑身红眼雄果
蝇.
(2)F1雌果蝇的表现型为,比例为.
(3)从F1中选取一只灰身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灰身红眼雄果蝇进行交配,获得F2,若F2中只出现灰身红眼和黑身红眼两种表现型,则F1灰身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灰
身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若F2中出现了黑身白眼的类型,则F1灰身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10.雄鸡为ZZ,雌鸡为ZW,缺少染色体Z会致死。
环境的影响使一只ZW的小鸡发育成能正常交配的公鸡,该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后代性别为()
A.♀:♂=1:1 B.♀:♂=2:1 C.♀:♂=3:1 D.♀:♂=1:0
参考答案:
1.答案: D
解析: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无论是在男性体内还是在女性体内的氨基酸序列都是一样的,不能作为性别的鉴定依据。
2.答案: (1)白色雄家蚕黄色雌家蚕(2)不能。
因为雌蚕只有ZDW基因型,雄蚕有ZDZD、ZDZd基因型;杂交组合ZDW×ZDZD、ZDW×ZDZd均可产生ZDW的雌性后代(或若要让后代只有雄性,则雌性必须全是ZdW,则亲本的杂交组合必须是ZDW×ZdZd,而ZdZd的个体不存在) 解析: (1)白色雄家蚕(ZbZb)与黄色雌家蚕(ZBW)杂交,后代所有雌家蚕都是白色的,所有雄家蚕都是黄色的。
(2)因为d是隐性致死基因,ZdW的受精卵致死,雌性中没有基因型为ZdW的个体;ZdZd的受精卵致死,雄性中没有基因型为ZdZd的个体,因此只有ZDW×ZDZD、ZDW×ZDZd两种杂交组合,后代都会出现基因型为ZDW的雌性个体。
3.答案: C
解析:人的XXY三体发育成男性,与Y染
色体有关;而果蝇的XXY三体发育成雌性,
与两个X染色体有关。
4.答案: B
5.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雌雄比例是(185-63):63约为2:1,因此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其次确定杂交的果蝇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性。
由于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且提示中X(N)Y这个基因型写法明显表示该基因在Y染色体上缺失,因此父本果蝇肯定是纯合的(X N Y或X n Y)。
假设母本果蝇也是纯合的,则可能为X N X N或X n X n,我们以母本为X n X n,父本为XN Y 为例,根据自由分离重组,可知F1子代果蝇的可能基因型为 X n X N: X n Y,其比例应为 1:1,无法达成2:1的雌雄比例现象,同理,在母本纯合的情况下,其他可能组合也无法获得2:1的结果,因此母本一定是杂合的,也就是说,母本基因型为X N X n,而父本可变(X N Y 或 X n Y),从而,其F1子代基因型有两种可能组合,第一种: X N X N: X N X n: XNY : Xn Y = 1:1:1:1,第二种: X N X n: X n X n: X N Y : X n Y = 1:1:1:1。
当纯N致死时,第一种的存活比例为 0:1:0:1,雌雄比1:1,第二种存活比例1:1:0:1,雌雄比2:1;当纯n致死时,第一种存活比例为
1:1:1:0,雌雄比2:1,第二种存活比例1:0:1:0,雌雄比1:1。
所以无论是N纯合致死,还是n纯合致死,子代的基因型都是3种,故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和基因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答案: D
解析:选D。
因父亲患病,母亲正常,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故该病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A、a表示相关基因,其儿子的基因型为X a Y,与正常女性(X a X a)结婚,后代患病的概率为0;其女儿的基因型为X A X a,正常男子的基因型为X a Y,其女儿与正常男子结婚,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2,子女都可能患病。
7.答案: B
解析:人的性别决定发生于受精作用过程中。
8.答案: D
解析:由题男性色盲XbY与女性携带者XBXb结婚,后代1/4XBXb、1/4XbXb、1/4XBY、1/4XbY。
所以D
9.答案:Ⅰ(1)黑身、长翅(2)AABB、AABb、AAbb 1 (3)黑身残翅:灰身残翅=1:1
Ⅱ.(1)BbX H X h bbX H Y
(2)灰身红眼.黑身红眼 1:1
(3)BbX H X H BbX H Y BbX H X h
解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0.答案: B
解析:题分析:性染色体决定性别中,主要有XY型性别决定和ZW型性别决定两种形式,它们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不同: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型相反;后代性别与受精时的配子关系有别;存在的物种不同。
鸡雌性动物体内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ZW,雄性个体内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ZZ。
ZW的小鸡,由于环境的影响发育成公鸡。
则交配是 ZW×
ZW=ZZ:ZW:WW=1:2:1其中因为WW缺少Z,所以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