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造环形山》(含课堂作业)
- 格式:ppt
- 大小:3.05 MB
- 文档页数:30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3 我们来造“环形山”练习卷(含解析)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选择题1 . 月球景观和地球景观相似的是()。
A.都有河流、湖泊和海洋B.都有平原、高原和山地C.都有森林、草地和田野2 .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自然环境下,蚕宝宝一般在春天或夏天出生B.设计过山车时,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C.将小球从桌面边缘平抛下去,小球的运动是直线运动D.月球的年龄是45亿年3 . 月球上有许多的()A.环形山B.火山C.湖泊D.雪山二、填空题4 . 月球的地形地貌主要有月海和______________。
5 . 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______),其中最大的环形山的直径达(______)。
观察发现,环形山的形状很像火山口和陨星坑。
6 . 1609年,意大利的伽利略用望远镜观测月球,并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
现在,我们用人造卫星就可以拍摄月球照片,月球表面的地形特点是布满大大小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环形山的形状大多是_____________形,有单个的,有几个_____________在一起的,也有_________的,有的直径不足1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几百千米。
三、判断题8 . 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________)9 . 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________)10 . 在模拟制作环形山实验中,我们用细沙模拟月球表面。
(______)11 . 月球上昼夜温差非常大。
(______)12 . 月球背面没有的环形山。
(__________)四、简答题13 . 你认为月球上众多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五、综合题小明在学习月相后坚持观察后拍下了一些照片(见下图)。
14 . 这些月相照片,最有可能出现在农历十五那天的是________(填字母)照片,至少要过________时间,才可能出现同样的月相。
六年级科学下册3.我们来造“环形山”一课一练教科版(含答案)一、填空题1. 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__________。
关于月面环形山的成因,主要有两个观点,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1). 环形山(2). 撞击说(3). 火山喷发说【解析】【详解】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有单个的,也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
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和火山喷发说。
【点睛】掌握月面环形山的成因的相关观点。
2. 环形山的直径有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________。
【答案】几百千米【解析】【详解】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环形山。
它们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环形山的直径有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几百千米。
3. 现在比较公认的环形山形成的原因的猜测是________。
【答案】撞击说【解析】【详解】关于环形山的形成原因众说纷纭,但是较公认的说法是“撞击说”。
4. 1969年7月,美国的_______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在月球着陆,人类第一次到达月球表面。
月球的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________ ,目前公认的观点认为是由于长期的流星、陨石撞击月球表面形成的痕迹。
【答案】(1). 阿波罗(2). 环形山【解析】【详解】略5. 环形山大多是_______形的,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环形山的直径有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几百千米。
【答案】圆【解析】【详解】月球地貌最大的特征就是分布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月球环形山的形状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环形山的直径有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几百千米。
6. 科学家们曾观察到月球遭到流星撞击的现象。
爆炸所用的时间还不到 秒。
在过去的46亿年间,月球从不曾有过激烈而频繁的火山活动。
2019-2020学年度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3、我们来造“环形山”教科版课后练习三➢第1题【单选题】( )认为,环形山是长期流星陨石撞击形成的。
A、“撞击说”B、“火山说”C、“地震说”【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月球上的环形山大多是( )A、圆形的B、方形的C、梯形的D、椭圆的【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 )认为,环形山是长期流星陨石撞击形成的。
A、“撞击说”B、“火山说”C、“地震说”D、“神话说”【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面关于月球环形山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大小不一B、环形山有单个,也有几个挤叠在一起分布没规律C、环形山数量众多,但它们的深浅都是一样的。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 )。
A、火山B、环形山C、海洋【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月球上的环形山大多是( )A、圆形的B、方形的C、梯形的【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 )。
A、火山B、环形山C、海洋D、空气【答案】:【解析】:➢第8题【判断题】我们在月球的正面可以看到环形山,反面看不到环形山。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9题【判断题】月球上的环形山排列非常整齐,不会叠加在一起。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0题【判断题】“火山喷发说”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月球留下的痕迹。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1题【判断题】每一个环形山的深浅是一样的。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2题【判断题】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3题【判断题】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4题【判断题】月球上的环形山公认的观点是“火山说”。
教科版六下第三单元第3课 《我们来造“环形山”》习题一、判断题1.月球上的环形山是火山爆发形成的。
( )2.“火山说”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月球留下的痕迹。
( ) 3.我们在月球的正面可以看到环形山,反面看不到环形山。
( ) 4.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 ) 5.环形山大多数以著名天文学家或其他学者的名字命名。
( )6.月球上的环形山公认的观点是“火山说”。
这种观点认为如此多的环形山是陨石撞击月球的结果( )7.月球表面的运动非常频繁,经常会发生地震。
( )8.用“喷水法”造“环形山”,喷射口相对较大,“环形山”的直径相对较大,喷射物较多,“环形山”的直径相对较大。
( )9.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但是与陨石撞击没有关系。
( )10.可以用注射器和胶管(吸管)在一堆沙子底部打(吹)气,沙子中间会出现一个窝。
用“喷水法”造环形山。
( )11.月球背面没有的环形山。
( ) 二、填空题12.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大多是____________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13.月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两种,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4.科学家们曾观察到月球遭到流星撞击的现象。
爆炸所用的时间还不到41秒。
在过去的46亿年间,月球从不曾有过激烈而频繁的火山活动。
根据以上事实,我们可以知道,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是由____________形成的。
15.1969年7月,美国的____________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在月球着陆,人类第一次到达月球表面。
月球的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____________,目前公认的观点认为是由于长期的流星、陨石撞击月球表面形成的痕迹。
16.环形山大多是____________形的,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环形山的直径有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几百千米。
17.现在比较公认的环形山形成的原因的猜测是____________。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3.3我们来造环形山”、选择题(共4题;共8 分)A. 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大小不一B. 环形山有单个,也有几个挤叠在一起分布没规律C. 环形山数量众多,但它们的深浅都是一样的。
2.月球上的环形山大多是( )3. ()认为,环形山是长期流星陨石撞击形成的。
、判断题(共6题;共12 分)5. 火山喷发说”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月球留下的痕迹。
6. 我们在月球的正面可以看到环形山,反面看不到环形山。
7. 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8. 环形山大多数以著名天文学家或其他学者的名字命名。
( 9. 月球表面的运动非常频繁,经常会发生地震。
( 10月球上的环形山公认的观点是 火山说”。
这种观点认为如此多的环形山是陨石撞击月球的 结果()三、填空题(共5题;共7 分)11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12.科学家们曾观察到月球遭到流星撞击的现象。
爆炸所用的时间还不到4秒。
在过去的46亿年间,月球从不曾有过激烈而频繁的火山活动。
根据以上事实,我们可以知道,月球表面环的。
14月球上环形山的特征是1.下面关于月球环形山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圆形的B.方形的 ■€.梯形的 'D.椭圆的A.撞击说”B.火山说”€.地震说” D. 神话说”4.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 )。
A.火山B.环形山 €.海洋 D.空气的环形山是由形成的。
13.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大多是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等。
15现在比较公认的环形山形成的原因的猜测是0四、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3 分)实验方法喷水法撞击法实验步骤将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用玻璃球砸向沙堆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可以模拟形成环形山可以模拟形成环形山17.小军同学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月球,发现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这是由于流星在太空中运行到靠近月球时,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坠落到月球表面,与月球表面发生碰撞而形成的坑洞,叫做月坑。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3.3 我们来造“环形ft”一、选择题(共4 题;共8 分)1.下面关于月球环形ft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形ft大多是圆形的,大小不一B.环形ft有单个,也有几个挤叠在一起分布没规律C.环形ft数量众多,但它们的深浅都是一样的。
2.月球上的环形ft大多是()A. 圆形的B. 方形的C. 梯形的D. 椭圆的3.()认为,环形ft是长期流星陨石撞击形成的。
A. “撞击说”B. “火ft说”C. “地震说”D. “神话说”4.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
A. 火ftB. 环形ftC. 海洋D. 空气二、判断题(共6 题;共12 分)5.“火ft喷发说”认为,环形ft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月球留下的痕迹。
()6.我们在月球的正面可以看到环形ft,反面看不到环形ft。
()7.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8.环形ft大多数以著名天文学家或其他学者的名字命名。
()9.月球表面的运动非常频繁,经常会发生地震。
()10.月球上的环形ft公认的观点是“火ft说”。
这种观点认为如此多的环形ft是陨石撞击月球的结果()三、填空题(共5 题;共7 分)11.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
12.科学家们曾观察到月球遭到流星撞击的现象。
爆炸所用的时间还不到14秒。
在过去的46 亿年间,月球从不曾有过激烈而频繁的火ft活动。
根据以上事实,我们可以知道,月球表面的环形ft是由形成的。
13.月球表面的环形ft大多是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14.月球上环形ft的特征是、、等。
15.现在比较公认的环形ft形成的原因的猜测是。
四、实验探究题(共3 题;共23 分)16.下图是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根据和来模拟环形ft的形成。
实验方法喷水法 撞击法实验步骤 将 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 子底部,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用玻璃球砸向沙堆实验现象实验结果 可以模拟形成环形ft 可以模拟形成环形ft17. 小军同学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月球,发现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我们来造“环形山”》教案一、教材分析:月球表面突出的特征是广泛分布的环形山。
在月球上到处可以看到环形山。
无论是月球的正面,还是月球的背面,无论是明亮的高原,还是低平的月海,都有环形山分布。
教科书共两页,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月球的地形特征一环形山”;第二部分是“造‘环形山”,;第三部分是“推测环形山的成因”;第四部分是“阅读资料一环形山的成因”。
这部分采用资料卡片的形式介绍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原因。
这对学生来说是必要的,可以借此对他们的推测进行比较和反思。
二、教学背景:本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用造“环形山”的活动来帮助他们认识环形山,重点不是让学生真正找到环形山的形成原因,而是如何造一个相似的“环形山”,在“造山”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能做出有根据的推测。
本课还提示学生,建立模型,提出假说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形式,也是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
让学生造环形山,是让学生以模拟实验的方式来探究环形山的成因。
教科书中设计了两种方法:由内向外的喷射法和由外向内的撞击法。
用两种方法造环形山,自然会让学生联系到环形山成因的两种学说一火山喷发说和撞击说。
让学生根据实验的情况开展对这两种学说的分析和讨论,有助于学生理解环形山的成因。
三、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2.月球上环形山的成因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科学词汇:环形山、月球地形(二)过程与方法:1.认识月球表面环形山的特点;2.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3.经历月球环形山的模拟实验过程;4.了解有关月球环形山的成因的假说。
科学方法:推测成因、模拟实验(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大胆地想象,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2.能够合理地运用多种手段,创造性地制作“环形山”;3.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以及意识到模拟实验和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我们来造“环形山”》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和目标:本学生作业设计主要适用于小学3-6年级的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手工制作环形山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和认知。
二、教学材料准备:1. 丙烯颜料、画笔2. 硬纸板、剪刀、胶水3. 亚克力颜料、泡沫板4. 太空图片、海绵、水彩颜料5. 灯泡、石膏6. 滚筒、砂纸7. 热熔胶、红色毛线三、教学步骤:1. 环形山的了解学生通过课堂讲解、视频展示等方式了解环形山的定义、特征、形成原因等知识。
师生一起探讨环形山与地球的对比,培养学生发现和探究的兴趣。
2. 制作环形山模型2.1 制作硬纸板环形山: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模板,在硬纸板上剪出环形山的形状,用丙烯颜料给环形山上色,再用胶水将环形山的各部分粘贴在一起。
2.2 制作灯泡环形山:老师先用石膏将灯泡表面涂抹成山丘的形状,等石膏干透后,学生用油漆进行上色,最后在灯泡上方系上红色毛线,制作成一个独特的环形山模型。
3. 仿真绘画环形山学生利用水彩颜料和海绵,在画纸上进行绘画训练,模拟绘制太空中的环形山景观,并在完成后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4. 环形山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使用模拟环形山的泡沫板和亚克力颜料制作实验模型,观察不同形态的环形山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探讨其形成原因和地质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5. 总结和展示学生根据实验和制作过程,结合课堂学习,撰写一份关于环形山的总结报告,并在班级展示会上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成果和体会。
四、教学效果评估:1. 师生互评:学生在展示环形山模型和总结报告后,老师和同学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学生发言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2. 观察记录:老师通过课堂观察和实验记录,了解学生对环形山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辅助措施。
3. 问卷调查:老师设计问卷,收集学生对本次作业设计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单元宇宙第3课时我们来造“环形山”课后作业班级:____ 姓名:_____ 难易度:★★☆一、填空题。
1.造“环形山”实验是一个_______实验(填“对比”或“模拟”)。
2.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_______。
3.关于月球上环形山的成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火山说”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月球火山喷发留下的痕迹。
()2.“撞击说”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陨石和流星撞击月球留下的痕迹。
()3.月球上的环形山的形状不一样。
()4.在进行环形山的成因模拟实验时,用大小不同的球的坠落代表陨石和流星体的撞击。
()5.月球上只有直径超过千米的“山”才称得上是“环形山”。
()三、选择题。
1. 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
A. 火山B. 环形山C. 海洋2. 关于月球上的环形山,说法错误的是()。
A. 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大小不一B. 环形山有单个的,也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分布上没有规律C. 环形山数量众多,但它们的深浅都是一样的3. ()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的撞击月球留下的痕迹。
A. 流星说B. 撞击说C. 火山说四、实验题。
1. 月球上的环形山为什么看起来彼此都不同?请你尝试着做一做下列“玻璃弹珠落下沙面”的实验。
实验步骤:①在一个大容器(如塑料盆)中装入2厘米厚的沙子(或面粉等),弄平。
②从20厘米的高度向下面的沙里扔一些大小不一的玻璃弹珠。
取出弹珠,观察它们留下的坑的形状。
③想一想,如果从更高处扔下玻璃弹珠,会有什么样的结果?④弄平沙子,把大小不一的玻璃弹珠从50厘米的高处往下扔。
取出弹珠,观察它们下落形成的坑的形状。
(1)在步骤________中弹珠下落速度更快些。
(2)如果月球上的环形山是天体撞击产生的,那么,撞击月球的天体的运行速度对产生环形山的大小有何影响?撞击月球的天体的体积对产生环形山的大小又有何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 _2. 在盘子里放入3的沙子,分别把直径不同的胶管插入沙子底部,胶4管两端朝上,一端与注射器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