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机械与人复习(二)
- 格式:ppt
- 大小:206.00 KB
- 文档页数:23
第九章 机械与人 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编写人: 姓名 一、复习目标:1.理解机械效率的六个有关知识(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机械效率的定义、公式及计算);实验探究机械效率的大小和影响机械效率的大小因素。
2.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
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4.知道分子动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热现象。
二、基础知识与方法:1.工作时,人们需要的并对我们有用的功叫做_________,对我们无用的而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和________ _____之和叫总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机械效率,用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
3.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有:一是: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
4.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具有的能叫动能,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有关,____________越大,____________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5.物体由于__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物体被__,质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6.物体由于_____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物体的______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7.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之和称为机械能。
动能与势能可以____________。
8.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又是由___________和绕核运动的带___________电的电子组成. 其中原子核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粒子组成。
后来科学家发现___________是更小的粒子。
9.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有:①分子间有_____________;②分子在_____________运动;③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机械与人》复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会根据力作出力臂;知道滑轮的实质,及它们的特点;知道做功的必要因素及计算功的公式;知道功率及其表示的物理意义;知道机械效率及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并知道决定动能、势能的相关因素。
过程与方法: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的问题,确定滑轮组承担物重的段数n ,进行有关计算。
能利用功和功率的公式进行计算,解决简单问题。
合理利用机械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复习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验及从实验中归纳实验规律的能力,要求学生尊重实验事实,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杠杆平衡条件,杠杆的应用,滑轮的应用,机械效率的应用,能量转化应用。
难点:杠杆的应用,滑轮的应用,机械效率的应用,能量转化应用。
教学方法:提纲法,自学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提出复习内容,要求认真复习对待。
(一).出示知识结构要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复习知识点。
(二).对照知识结构,逐一对照每一节复习①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②杠杆的五要素③平衡状态: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平衡条件:F1L 1= F 2L 2省力杠杆L 1>L 2;省力费距离;(如瓶盖起子、手推独轮车)④ 费力杠杆L 1<L 2;省距离费力;(如钓鱼竿、理发剪刀)等臂杠杆L 1 = L 2;既不省力也不省距(如天平)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②计算公式:W=FS③单位:1焦=1牛.米①表示做功快慢②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③计算公式:P=W/t④单位:1瓦=1焦/秒①内容:使用任何机械时,动力对机械所做功都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斜面Gh=FL②杠杆W动= W阻滑轮W动= W阻①有用功:机械克服有用阻力所做的功②额外功:机械克服额外阻力所做的功③总功: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W总= W有用+ W额外动能-影响因素机械能:势能-重力势能-影响因素弹性势能-影响因素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①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②动滑轮:能省一半力,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③滑轮组: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F=1/n G总)例题巩固:1、如图所示的几种杠杆类工具,在使用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2、如图所示,重为25N 的木块在大小为10N 的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在10s 内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5m ,则拉力做的功为_____J ,重力做的功为_____J3、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使物体们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滑轮与绳子质量及摩擦不计,已知物体m 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10N ,物体m 运动的速率为2m/s ,那么拉力F 的大小为 和拉力的功率P 的大小为 ,4、小雪和小红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一起组装好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分别记下了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1)小红 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并由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为0.5N .同时,小雪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为0.1m .以上测量准(2)小雪和小红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100%,他们意识到出现了错误,请你帮助找出原因: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际为 .4)若提升的钩码重增加到6N ,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 如图所示,在“研究物体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A 、B 、C 三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的a h 、b h 、c h 高处滚下(mA =mB <mC, hA =hC >hB ),推动纸盒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1) 在此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什么来比较各小球动能的大小? 。
中学教师课时教案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主备人总编号课题第十章.机械与人复习教案课时第 1 课时(总1 课时)课型复习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3.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
能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4. 理解机械效率。
5.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
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及它们的转化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3.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
能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教学难点1.理解机械效率。
2.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
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及它们的转化。
教法学法本章涉及到具体的学习过程主要有:①杠杆、滑轮、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动能、势能等概念的建立过程;②杠杆的平衡条件,动能与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机械能转化的探究和某一种机械的效率是否恒定不变的探究过程;③上述概念、规律的实际应用过程。
在上述的三个基本的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的方法主要有:科学抽象建立概念的方法如“杠杆”、“能”、“机械能”、“动能”、“势能”;乘积的方法建立概念如“功”;比较的方法建立概念如“功率”和“机械效率”等。
实验探究的方法认识杠杆的平衡条件;认识定滑轮、动滑轮以滑轮组使用的功能;认识某种机械的效率不是恒定的,且不可能大于或等于1;认识动能和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认识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转化过程;初步确立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与守恒的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修订与完善引入及个体复习集体复习能力拓展本章的编写特点是,较突出地体现了教与学在方式方法上多样化这一基本教育理念。
例如,课本在体现“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形式上就是多样化的,归纳起来有以下3种。
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第二节滑轮以及应用知识点+测试试题一、定滑轮1.定义:使用时, 轴_____________的滑轮;2.特点: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省力,能改变_____________;3.实质:为_________杠杆。
二、动滑轮1.定义: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_________的滑轮。
2.特点:省力,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实质:为_________杠杆。
三、滑轮组1.定义: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装置;2.特点:既能_________,也能改变力的方向。
【微点拨】1.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若看成杠杆,动力臂和阻力臂始终为轮的半径,本质为等臂杠杆,故不省力。
2.动滑轮若视为杠杆,本质为省力杠杆,理想状态下能省一半的力。
3.滑轮组绕线时,从内向外绕线,且不能交叉。
正常使用时是将物体挂在轮轴上,拉绳子的一端.而特殊使用方法恰好相反,拉轮轴而将物体挂在绳子的末端.动滑轮的特殊使用方法,不仅不省力而且费2倍的力,但能够省一半的距离.1、如图所示健身员向下摆动脚踝使细绳拉着物体缓慢提升,图中的滑轮是( )A.定滑轮,可省力B.动滑轮,可省力C.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D.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如图所示,动滑轮重为1 N,拉力F为5 N,则重物G和弹簧测力计读数为( )A.G为4 N,弹簧测力计读数为5 NB.G为9 N,弹簧测力计读数为10 NC.G为10 N,弹簧测力计读数为5 ND.G为9 N,弹簧测力计读数为5 N3、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200 N的重物,动滑轮重为10 N(不计绳重与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为( )A.70 NB.100 NC.105 ND.110 N4、如图所示,分别用甲、乙两种形式的滑轮组把重为400 N的物体匀速向上提起;已知每个滑轮重20 N,忽略绳子的重力以及滑轮与绳子的摩擦,图甲中车对绳子的拉力为________N,图乙中人对绳子的拉力为________N。
第十章机械与人单元复习【要点突破·典例分析】类型一:杠杆的分类1. 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几种常见的杠杆其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道钉撬B.钢丝钳C.开瓶扳手D.筷子【总结归纳】我们可以根据以下两种方法来对杠杆进行分类:(1)根据力臂大小关系:对于较为复杂的杠杆,最好在图上找到支点、动力、阻力,然后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进行比较(2)根据杠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在生活中使用杠杆的目的是不同的,为了省力,则该杠杆是省力杠杆,为了省距离,则该杠杆是费力杠杆,既不省力又不费力的则是等臂杠杆.(3)常见的省力杠杆:撬棍,扳手,钳子,拔钉器,开瓶器,铁皮剪刀,钢丝钳等。
费力杠杆:镊子,钓鱼杆,理发用的剪刀,筷子,火钳,划桨等。
【易错警示】(1)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2)动力和阻力都是杠杆自身受到的力,而不是杠杆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3)要注意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4)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类型二:力臂的画法1.在图中画出拉力F的力臂L(O为支点)。
【总结归纳】(1)首先确定支点(2)画出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3)过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做垂线,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类型三:最小力臂的画法1.一重为G的均匀杠杆,可绕O点上下转动,若让杠杆静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请画出作用在A点的最小作用力F和F的力臂L.2.在甲图中,O为支点,画出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力F(保留作图痕迹).【总结归纳】求解最小动力的方法(1)动力作用点要选在杠杆上距支点最远处;(2)连接动力作用点和支点(用虚线);(3)以动力作用点为垂足,作动力作用点与支点连线的垂线,则此垂线即为动力作用线;(4)根据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的方向相反,确定动力的方向.类型三: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1. 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B,在这个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A.不变B.变小C.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2. 如图所示,杠杆AOB用细线悬挂起来,分别在A、B两端分别挂上质量为m1、m2的重物时,杠杆平衡,此时AO恰好处于水平位置,AO = BO, 不计杠杆重力,则m1、m2的关系为()A. m1>m2B. m1<m2C. m1=m2D.无法判断3.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物体A和B同时向靠近支点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杠杆仍能平衡B.杠杆不能平衡,左端下沉C.杠杆不能平衡,右端下沉D.无法判断4. 搬运砖头的独轮车,车厢和砖头所受的总重力G=1400N。
《第十章机械与人》复习教案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有用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理解功.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2.教材分析简单机械和功是初中物理中两个相互联系的重要板块,在历年的中考中属于必考容,考题一般属于综合性的,与实际生产和生活联系密切。
本章中考必考点较多,在中考中所占分值较大。
易错知识的有: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应用,在水平面上使用动滑轮,机械效率与实际相结合等。
预计在2015年考题中仍然会通过简单机械考查学生对做功的理解。
3.中招考点五年来,2010年7分,2011年5分,2012年5分,2013年7分,2014年8分。
4.学情分析要掌握功,功率,机械效率的基本概念;能准确掌握应用公式解答物理问题;并能比较滑轮组在不同使用情况下的工作特点。
复习目标:1.理解杠杆、力臂的概念;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及功的单位。
4.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功率的单位。
5.知道有用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
6.知道动能、势能及机械能的概念,能量的转化及守恒定律。
复习过程:一、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总结)定义平衡条件:F1L1=F2L2杠杆省力杠杆特点及应用分类费力杠杆特点及应用等臂杠杆特点及应用定滑轮的定义、实质及特点动滑轮的定义、实质及特点滑轮滑轮组的组成、特点及省力规律机做功的必要因素械功功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定义和意义与功率公式和单位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意义及它们的关系人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定义、意义、公式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动能的定义及决定因素重力势能的定义及决定因素势能弹性势能的定义及决定因素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及实例二、知识梳理1.杠杆(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杠杆是直的,也可以是任意形状的.作为杠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有一个可绕着转动的固定点;②受力的作用而不变形(突出“硬”字);③受到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且这两种力对于杠杆的转动所起的作用正好相反.(2)杠杆的五要素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O”来表示.它可以在棒的一端,也可以在其他位置.杠杆转动时,支点是相对固定的.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来表示.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来表示.无论是动力还是阻力,都是杠杆所受到的力,它们不是一种新的性质的力.动力和阻力没有严格的界限,只不过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反罢了;一般地,把人施加的力,或使杠杆按照人的意愿转动的力叫做动力.④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⑤阻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3)杠杆的平衡条件①杠杆的平衡:指杠杆静止不动(静平衡)或匀速转动(动平衡).所谓匀速转动,是指杠杆在单位时间转过相等的角度.②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4)杠杆的分类①省力杠杆:使用省力杠杆可省力但费距离.②费力杠杆:使用费力杠杆虽然费力,但是可以少移动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