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年画图片
- 格式:docx
- 大小:12.12 KB
- 文档页数:1
Arts circle艺术论坛2013/8+TEXT/文雅徐建德许丽苹图尽美,意尽善——透视吉祥年画里的尽美尽善中国传统年画,作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绘画艺术,它来自于民间,根植于民间,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年画,最初起源于“门神”,有辟邪、镇宅之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百姓的关注力慢慢地从神转向人本身,更关注自身的生活与发展,更在乎对生活理想的诉求。
于是,一系列构思巧妙,寓意祥和的吉祥年画慢慢出现。
吉祥年画的绘画风格受到传统工笔画、宗教壁画的影响,构图饱满,绘画细致,用色鲜明,形成了自成一派的画风,具有很强的艺术观感,体现着独有的民俗风情。
同时,在它背后,也都蕴藏着一个美好的期盼。
这就是吉祥年画含蓄的表达方式:不说穿,不道明,以画代话,曲折表意。
然而,不管怎样,吉祥年画追求的永远是美与善,以图之美表意之善,这就是吉祥年画里的尽美尽善。
一、吉祥年画图之美(一)尽美尽善的色彩色彩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年画里重要的语义组成部分。
吉祥年画色彩明快、艳丽,它不像西式绘画那样追求颜色的真实感。
相反,它的颜色主观选择性很强,想象力很丰富,注重色彩背后隐喻的文化内涵。
吉祥年画色彩受五色观的影响很大。
在五色观中,黑、青、赤、黄、白被认为是“正色”,有吉利祥和之意,是吉祥之色。
如,黄色位居五方中心,被认为是帝王之色,神圣不可侵犯,常象征着绝对的权利,与无争的地位。
因此在古代,只有最位高权重的皇上才能龙袍加身。
红色,在五色系统中也是高贵的颜色。
历朝历代,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着红衣红袍。
然而,中国人特有红色情节,更因为红色在传统观念中,是趋吉避凶的祥瑞,象征着生命,光明与希望。
传说民间凶猛的恶兽“年”也是被红色吓跑的。
这就是每逢过年,中国人家家户户都要穿红新衣,贴红对联,燃红爆竹,挂红灯笼的由来。
吉祥年画除了惯用正色以外,另一特色就是对比色之间巧妙碰撞出的夺目、刺激的色彩美感。
红、绿、黄、紫、黑、白、这些强对比色常常出现在吉祥年画中,为它营造一种热闹,欢快的气氛。
中国民间年画目录一追溯源流二年画的格局现状1 桃花坞年画2 河北武强年画3 四川绵竹年画4 佛山年画5 杨柳青年画6 山东杨家埠年画三年画的不同题材1、驱邪迎福画2、喜画3、戏曲人物故事4、世俗生活画四关于年画的艺术感想正文一追溯源流年画,就是与年俗有关的版画。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
再就是门所人门生活相关最早画在门户上用于辟邪的形象,(桃符是最早的门神画,一直流传到唐宋时期)。
后来不光刻符还写文字——成了春联的起源。
后经济文化发展和民间文化进一步繁荣加上雕版印刷的发明应用,原来的桃符或春联被雕印就产生了印刷的年画(春联等),产量、形式、内容愈加丰富,后门神画出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流派广泛的丰富,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它的起源和春联一样,是和古代的桃符有关。
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中引《黄帝书》:「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佞为人祸害,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
因此汉代县官多在腊日或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以抵御邪崇的进入。
到了南北朝时,干脆就将神荼、郁垒直接画在桃板上。
《荆楚岁时记》:「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
绘二神,贴户左右,右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
也有人直接将神荼、郁垒的名字写在桃木上,省去了绘画的麻烦。
桃符发展到后来,渐渐分化成春联及门画,其中的门画就是年画的前身。
二年画的格局现状传统年画大抵经过画稿、构线、木刻、制版、印刷、人工彩绘、装裱等几道工序。
制作木版年画的技艺,多为世代相传,工艺考究,镂刻精微。
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
每逢农历新年时买两张年画贴在大门上,差不多每家都是如此,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在这里面起着一定的作用。
年画又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
【图集】不能忘却的“百年风华”--老月份牌年画
老月份牌年画又称老月份牌广告画,是我国传统年画的一个分支,发源于20世纪初期的十里洋场上海滩。
最初是外资商人为了推销产品,将广告与年画合而为一的商业性绘画。
一批由上海土山湾画馆培养出的画师,相继成为月份牌画的中坚力量。
其中代表画家有胡伯翔、周柏生、周慕桥、杭樨英、徐詠青、郑曼陀、金梅生、谢之光等。
取得月份牌画半壁江山的人物是杭樨英。
老月份牌广告画记录着一个时代、一段历史、一种文化、对我国近代史、绘画史、商业史及烟草业、服饰业、影视业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
早期月份牌多为“甜、糯、嗲、嫩”的商品广告。
除了商品宣传外,后来大多演绎为中国传统题材的形象,中国传统山水、仕女人物、戏曲故事场面等。
后来则发展为画面以表现时装美女为主要形象。
艺术手法上以中国传统工笔淡彩或重彩作表现,后来发展为以西洋擦笔水彩细腻的写实手法表现,色彩明净鲜丽,并且大都用技术更为先进的铜版纸以胶版彩色精印,随出售商品免费赠送顾客,广受欢迎。
人们获得这种配有月历和节气的商品宣传画后,整年张挂在家里,既可装饰欣赏,又可查阅日期节气,人们习惯地称它为“月份牌”。
这种“月份牌”在每年春节(新年)前更是大量发行,赠送顾客,人们都把它作为年画来欣赏。
以下是河北省民俗博物馆收藏的名家的经典之作,透过那微微发黄的纸头,动人妩媚的笑容,仿佛让时光倒流七十多年。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逝去的岁月,去重温昔日旧梦。
豫盛荣年画谱(六)朱仙镇门神年画的风格特点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的门神年画,一般是左右对称为一对。
这与古代四合院的双扇门有关系,古代门户多为双扇门,可心左右双开,而门神便是一左一右对面而立。
这是一对童子戏莲的年画,画面上一对童子肩背石榴和仙桃,寓意福寿长春,多子多孙,步步连升,吉祥职如意。
这幅年画左右对称,有步步登高之意,在用色上采用了五色套印,然后又在套印的基础上,手工染绘肤色,使得人物更加完美,童子形象更趋丰富。
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的代表作,赵公明和燃灯道人,他二人生前曾是敌对双方,大战于岐山脚下,而在门神中,却是一对,相互监督帮助为人们看家护院。
小抱鞭也很具有特殊的风格,这一对是表现经典门神秦琼和尉迟恭,画面较小,适合于现代的单元门,画面上二门神怀抱鞭锏,神态严肃,威仪不凡,是最受欢迎的年画品种之一。
马上鞭,也叫马上平安,是朱仙镇木版年画中表现骑马的马上将军品种之一,民歌有:门神门神骑红马,看着门儿保住家……。
步下鞭锏门神,也是朱仙镇的经典门神,表现了秦叔宝,尉迟恭扬鞭锏守护门户的场景。
画面中二将身穿盔甲,手持鞭锏呈舞蹈状,这是于其它地方年画的不同之处。
图画中一二将所表现的当为驱傩之舞,而其头魁也不似后来的盔头造型,独具风格,由此可知,此年画造型较早。
龙虎门神画面人物是杨衮和赵匡印,如果说门神画中谁的官最在,那就数这两位,一位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一个是火山王后汉的一员虎将,称其为龙虎门神实在是恰如其分。
财神赵公明和燃灯道人五子登科,这幅年画表现的是文官,主官家中的学子科考,是每家每户必贴的年画之一。
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这一对娃娃年画则是表现招财进宝的年画这一,画面也是对面门神造型,但是画面较小,是过去贴在钱柜上的年画,也寓含了招财进宝的意思。
通过以上的这些年画,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具有一定的相似度,又各有不同,比如:人物的面部多为方园脸,头都比较大,用线上多为刚拔挺立,用色上较为鲜艳。
由此可知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的门神年画所具备的风格特征有以下几点:一、头大身小,突出重点。
32张超萌的国宝年画,为您接福、纳财、送平安!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过年。
小年儿,是送灶王爷升天言事的日子。
而对“年味儿”的记忆,除了那甜的糖瓜和丰盛的团圆饭,就是最有仪式感的贴画年。
中国的画年,源于对神灵的崇拜,贴画年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驱邪、接福、纳财、保平安,是几乎所有中国人对于来年的祈盼!小年儿,就送大家32张国宝级、有着浓郁乡土特色的河北武强画年。
武强画年历史悠久,产生于宋末元初,明、清两代最为鼎盛,武强画年构图丰满,线刻粗犷,设色鲜亮,装饰夸张,节俗特色浓厚,是民间画年中的佼佼者。
这32幅武强画年作品,有的收藏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有的是凝聚民间艺术家毕生心血的艺术佳作,难得一见,更值得收藏!有画年的地方,才有浓浓的年味儿,才有绵绵的童年回忆,才有一整年满满的福气!来,一起接福吧!天神降福篇灶君· 一家之主◎灶君夫妇水印套色纵30厘米*横23厘米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刻板时间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小年,就先请出来灶王夫妇吧!武强画年很突出灶王夫妇的头部,很像一张萌萌哒的自拍照!灶王在天上虽是小神,在凡间又被供奉在灶台之上,但县官不如现管呀,他可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之主”,所以灶王夫妇相当有范儿!画年上,灶君的神案前,设着一个大大的聚宝盆,还有隶吏仙童6人,很是气派!中国古代就祭祀灶神。
魏晋以后,灶神有了姓名。
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博颊”。
天地三界· 十方真宰◎天地全神水印套色纵38.5厘米*横25厘米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三层排列,此为天地全神的一种。
在北方农村,天地全神是过年时常常供奉的。
记忆中,每年过年,奶奶都会把天地全神供奉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贡案最大,贡品也最为丰盛。
大家都见过天地全神的画年,但是天地全神都是谁呢?估计知晓的人就很少了!这幅四层排列的天地全神,是武强画年中更为常见的,画面下方清楚的写有“天地三界十方真宰”!小时候不懂这句话,现在看来顿觉民间文化的包容并蓄。
武强年画用色及象征意义前言年画是指民间过农历年时张贴的表示欢乐吉庆气象的图画。
河北武强、天津杨柳青、四川绵竹、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并称为中国五大年画产地。
而河北武强年画是我国五大民间年画生产基地之一,它的色彩以红、黄、蓝三原色和黑白为基调,呈现鲜明对比,其色彩鲜艳,单纯中表现热烈的特点。
年画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承载了老百姓对美好理想追求的愿望。
同时木版年画也承载了巨大的文化价值。
它最早以门神的样式出现,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造武强基本用色武强年画印刷以红、黄、蓝三原色和黑白为基调,如图(杠箱官)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通常神品为红、黄、蓝三套色,戏出花卉类则增加一个品红。
因黄、蓝重叠可压出绿,黄和粉红重叠可压出桔红,粉红与蓝重叠可压出紫,这样,三套色版可印出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四套色版可印出红、粉、黄、蓝、绿、桔、紫七种颜色,收到丰富的色彩效果。
古代神荼、郁垒捉鬼饲虎的传说流传民间,后演变为画神虎贴于门上,成为年俗传世。
武强门画出现最早,至清末民初,画业作坊已遍布全县。
武强年画构图丰满,线刻粗犷,设色鲜亮,装饰夸张,节俗特色浓厚,是民间年画中的佼佼者。
武画除大量民间题材外,更注重反映重大时代变革,以表达人们对国事的爱憎,对人生的美好期望。
现已成立武强年画社,并建成了中国第一家年俗博物馆,以满足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传统民间年画艺术的观赏与研究。
年画起源于古代的桃符,后演变为门神画,东汉已经流行,北宋出现了木版印刷年画。
衡水地区武强县素有“年画之乡”的美誉。
武强年画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它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四川绵竹并称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的五大生产基地。
武强年画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相传,明永乐年间,山西省洪桐县艺人到此以后,促进了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
起初是民间画家亲笔画,逐渐发展成刻版印刷,以至全部套版印刷。
那时人烟稠密的武强南关,便是“家家点染,户户丹青”,形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木版年画产地之一。
传统年画常识来源:/content/10/1210/16/1576800_76813867.shtml传统年画七德(王大伟自印年画:灶王与财神。
老版,四色.版1200元。
多求不若慎守,唯俭可以养廉。
想到重庆打黑,真是感叹。
)位卑未敢忘祖宗今年年前印了二十多张年画,送给父母,同事、朋友。
年画均是清代老版,宣纸,天然矿物染料。
很绿色、低碳的那种。
现在卖的年画印刷很美,长着电影明星的嘴脸,那是工艺,不是艺术品。
估计会有人嘲笑俺,只是想留下老祖宗传下的这点东西。
别又让某国人拿年画去联合国申遗去了,唉。
位卑未敢忘祖宗矣。
一声叹息…中国传统年画7大美德1.年画版世代相传,传承中华文明。
2.宣纸不用木材,保护森林。
3.年画不光是迷信,许多是民间故事,惩恶扬善。
如财神的印辞:多求不若慎守,唯俭可以养廉。
想到重庆打黑,真是感叹。
4.过年挂年画,言传身教。
教育子女,不忘祖先。
5.性格修养,不忘我们都是农民的儿子。
闹中取静,闭门退扫。
6.传统年画,人物嘴脸皆似毕加索,平添艺术享受。
7.过年以年画送礼,免俗而君子之交淡如水矣。
年画年画(new year paintings)是中国画的一种。
始于古代的“门神画”。
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大都用于新年时张帖,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
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
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
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
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
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
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年画之乡中国著名的四大“年画之乡”是:绵竹年画,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
这些地方所生产的年画深受城乡人民喜爱。
(王大伟自印年画:文财神与武财神。
老版,四色.版1300元。
关老爷是世界警察之父。
黑白两道都供。
四大年画名词解释(一)四大年画•年画:一种中国传统绘画形式,通常在农历新年期间用于装饰、祝福和纪念的特殊绘画作品。
•四大年画:指中国四个重要的年画产地,分别为扬州年画、宜兴年画、杨柳青年画和福州年画。
扬州年画•扬州年画:产自江苏省扬州市的年画,始创于唐代,以其淡彩婉丽、精细入微的特点而闻名。
•题材:以传统文人墨客的风雅生活为主题,常描绘山水、花鸟、人物、故事等。
•特点:线条清晰流畅,色彩鲜明明快,注重细节描绘,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宜兴年画•宜兴年画:产自江苏省宜兴市的年画,起源于明代,以其盛产紫砂陶艺的地域特色而兴盛。
•题材:以民间传说、传统故事、历史事件等为主题,常描绘神话、神仙、吉祥物等。
•特点:采用宜兴紫砂泥为颜料,色调厚重古朴,以线描为主,细腻别致,给人以朴实和神秘的感觉。
杨柳青年画•杨柳青年画:产自山东省青岛市杨柳青镇的年画,起源于明代,以其细腻入微的画风而闻名。
•题材:以民间传统艳诗咏史、泛舟山东千里河山、社会风俗生活等为主题,常描绘人物、山水、花鸟等。
•特点:色彩鲜艳明快,细腻精巧,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充满了浓郁的地方风情。
福州年画•福州年画:产自福建省福州市的年画,历史悠久,是闽南地区的特色传统工艺品。
•题材:以神话传说、故事、民间艺术等为主题,常描绘寓言、演戏、喜庆场景等。
•特点:色彩鲜艳多样,线条流畅有力,画面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给人以喜庆和祥和的氛围。
通过对四大年画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地方的年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展现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地方特色。
无论是细腻入微的扬州年画,还是朴实神秘的宜兴年画,亦或是鲜艳多彩的杨柳青年画和福州年画,都是中国年画文化的宝贵遗产,值得我们继承和传承。
中国年画. 绵竹木版年画绵竹木板年画《吉祥图》观世音菩萨福寿无极妈祖赐福恩降四海麻姑献寿麻姑献寿福禄寿喜陶版绵竹年画福禄寿图福禄寿禧聚宝藏珠三星高照图三星高照图三星高照图福禄寿图招财进宝财神加冠图财神加冠图赵公镇宅清代(1580mm×780mm)这幅是中堂中著名的代表《赵公镇宅》。
赵公,相传姓赵名公明,又名赵玄坛。
为道教所供的财神。
有趋雷役电,除瘟禳灾,买卖求财的本领。
其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跨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
紫微高照清代(1580mm×780mm)这幅名为紫微高照。
图为紫微星化作一力士降服猛兽貔恘的故事。
紫微星为三垣(即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之一。
紫薇又被道教列为四御之一。
称紫薇中天北极太皇大帝,道教中谓他协助玉皇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因而受到历代帝王的祀礼。
紫微高照象征驱邪避凶,迎福祈祥的意思。
赵公镇宅(现代)秦琼镇宅图永镇家宅镇宅图花开富贵绵竹年画[门画] 双鱼图绵竹木板年画《喜童图》绵竹木板年画《仕女图》绵竹年画中的仕女作者:填水脚制画工坊绵竹年画中的仕女图风格独特。
画面多不设背景或少设背景,人物造型简练生动,常用弧线和曲线强调“美人要修长”的审美趣味。
面容的刻画更是采用了“细心粉脸、眉眼巧画”的工序,表现出民间艺人对美的赞赏,对生命的热爱。
这是绵竹著名彩绘艺人姚春荣早年绘制的一幅画,她在描绘妇女,娃娃面容时颇下功夫,更是用了“细心粉脸、眉眼巧画”的工序,使这幅画中人物有一种绮丽秀雅的柔媚韵致。
《唐氏乳母》清高55厘米宽40厘米此画是根据二十四孝之一《唐氏乳母》绘制。
唐代有个人,名叫崔南山,他的母亲唐夫人对待婆婆非常孝敬。
婆母年老牙齿脱落,唐夫人每日用自己乳水喂养婆母。
婆母虽数年未吃粮食,身体却很健康。
婆母病危时将全家老幼叫到跟前说:“我今生不能报答儿媳对我的恩情,但希望我的孙媳一样有孝敬之心”。
《骑车仕女》清代(540mm×400mm)这幅名为《骑车仕女》,画面上一女子,身穿旗袍,头戴瓜皮帽,悠然地骑着自行车,画上的自行车没有轮心和链盘,也没有支架,钢丝的组合像一个个花瓣,车把上画了一个龙的头,很显然作这幅画的艺人只是听别人讲过自行车而全凭自己的想象创作的。
桃花坞木刻年画一团和气的非遗
桃花坞木刻年画是中国苏州地区的传统木版年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中,“一团和气”是桃花坞木刻年画中的一种经典形象,它通常表现的是三个人物盘腿而坐,组成一个圆形,面带微笑,显得十分和睦友好的形象。
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一般要经过选材、雕刻、上色、修整等多个步骤。
在制作过程中,雕刻师会运用各种不同的雕刻技法,如阳刻、阴刻等,来表现人物的不同特征和表情。
同时,在色彩运用上,桃花坞木刻年画也非常讲究,通常采用鲜艳明快的颜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一团和气”这一形象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为贵”的思想,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团结。
在过去的时代,人们通常会在春节等喜庆场合张贴桃花坞木刻年画,以祈求家庭和睦、平安吉祥。
如今,虽然时代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桃花坞木刻年画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广非遗文化、鼓励传承人收徒传艺等。
同时,也有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学习和传承桃花坞木刻年画技艺,为这一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杨柳青木版年画,不老的风景!35幅高清珍稀年画,够赏一年了!▌序:木版年画是源于古时的“门神画”是先雕刻木版、后印刷出画的轮廓再用套版印刷结合手工上色的民间画种木版年画产地广布华夏疆域其中流传最广、艺术性颇具典型意义的当属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天津河西区宾馆路是一条并不起眼的狭窄街道,甚至很容易被人忽略它的存在。
沿着绿树成荫的小路一直走到头,最深处的位置,是三栋年代感极强的仿古建筑,这里是天津杨柳青画社和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的所在地。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和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的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因产于天津杨柳青镇而得名。
它兴于明朝末年(约1607年-1644年),到清朝中期(约1763年-1820年)时,杨柳青镇里有300多家年画作坊,从事年画制作的手工艺人有3000多人,呈现出“家家会点染,户户会炉青”的繁荣之势,传承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抚婴图》(局部),清(乾隆) 61*109 cm清朝时期,不少西洋画家留在宫廷如意馆充作画师待诏。
在交流过程中,西方绘画透视原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其他中国画师。
因而杨柳青木版年画在构图方面讲究“真假虚实、宾主分散”,更注重画面空间的表现力。
《早朝》(局部),清(光绪) 61*118.9 cm《风景》(局部),清(光绪) 75*123 cm杨柳青木版年画是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特色艺术形式。
杨柳青年画的制作工序繁多,绘制精细。
分为创稿、分版、刻版、套印、彩绘、装裱等。
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一样采用刻版套印,制作出墨线或套版的半成品,然后施以手工彩绘。
年画的制作工序:勾年画的制作工序:刻年画的制作工序:印年画的制作工序:绘这种以“半印半绘”的多色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做法,把版画的刀法与绘画的笔触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
视觉效果丝毫不亚于用笔工整严谨、敷色层层渲染的中国工笔绘画作品,尤其是“开手脸”画法的运用,使人物面部和手部的染色效果极佳,有着极强的绘画性。
中国传统民俗年画:财神财神爷阴历7月22,正月初五,8月15日有好多种说法。
据了解,农历七月二十二,是民间祭祀财神的节日,也就是俗称的“财神节”。
民间通常挂灯笼放鞭炮以祈求来年丰收,在农村比较盛行。
农历正月初五是传说中财神的生日关于财神爷,民间有诸多传说: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爷来祭把。
后蔡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爷,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玄字为”岚”字的一个组成部分,便给财神爷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
初五接财神爷,赵玄坛最受尊拜。
许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版印刷神像:玄坛面似锅底,手执钢鞭,身骑黑虎,极其威武。
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爷”外,民间还有“偏财神爷”五显财神爷、“文财神爷”财帛星君和“武财神爷”关圣帝君的说法。
五显财神爷信仰流行于江西德兴婪源一带。
兄弟五人封号首字皆为“显”,故称“五显财神爷”。
生前劫富济贫,死后仍惩恶扬善,保佑穷苦百姓。
北京安定门外有五显财神爷庙。
“文财神爷”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爷”,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
财帛星君脸白发长,手捧一个宝盆,“招财进宝”四字由此而来。
一般人家春节必悬挂此图于正厅,祈求财运、福运。
“武财神爷”关圣帝君即关羽关云长。
传说关云长管过兵马站,长于算数,发明日清薄,而且讲信用、重义气,故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关公为他们的守护神,关公同时被视为招财进宝的财神爷爷。
正月初五,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爷。
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爷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
“抱路头”亦即“迎财神爷”。
信奉关帝圣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为关公供上牲醴,鸣放爆竹,烧金纸膜拜,求关圣帝君保佑一年财运亨通。
东南亚一带的华人民间相信,伟大的郑和将军是所有华人的骄傲,也有人把郑和当成神来拜,他们认为郑和实在是太了不起了,而且有超自然的神力,就如神一般。
中国传统年画图片
中国传统年画图片
【中国传统年画图片:1】
【中国传统年画图片:2】
【中国传统年画图片:3】
【中国传统年画图片:4】
【中国传统年画图片:5】
看了以上的中国传统年画图片之后,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关于年画的知识吧!
年画的起源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据《山海经》载称: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
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
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
李世民认为两位
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
在宫门上,称为“门神”。
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
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板年画。
后来,
民间争相仿效,几经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便是现在的年
画了。
中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