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年画
- 格式:pptx
- 大小:5.45 MB
- 文档页数:12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6.14 年画丨岭南版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中国传统年画的特点与艺术魅力。
•学习使用不同笔画表现物体的技巧。
•启发和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培养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协作和团队精神。
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授中国传统年画,教师首先介绍年画的概念、历史、特点和分类,让学生对年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然后,针对岭南版年画的风格,教师会重点讲解其特点与表现方法,引导学生注意其线条与颜色的运用等技法。
接下来,教师将演示如何选题、构图和使用不同笔画表现物体,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线、色和形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理解。
最后,学生将分组完成创作的任务,通过互相协作,分享彼此的想法,达成共同的作品。
3.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教师引入年画的概念、历史、特点和分类,了解学生对年画的了解程度,鼓励学生说出与年画有关的作品或文化活动。
然后,教师播放一些岭南版年画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其特点和魅力。
步骤二:学习技法教师演示如何选题、构图及如何使用不同笔画表现物体。
教师讲解不同的线条都代表着什么,不同的颜色也有着各自的特质,让学生体验使用不同的线和颜色表达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并且,让学生学习整理自己的创作,清晰明了的陈述自己表达的意图和主旨。
步骤三:创作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创作年画,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讨论创意和意义,解决困难与问题,同时,也促进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个人创意表达意识的第一个尝试。
•学生将由小组讨论出如何表现各自选题的主题和场景。
•学生要设计感觉手到擒来的线条及色彩方案。
•学生需要团队协作,将每个人的创意合理组合。
步骤四: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通过老师和同学的点评来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通过学生的合理反馈,以使得他们能够更好的改进自己的作品。
4. 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能力选择教学策略,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和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参与。
记忆里的年画阅读理解摘要:一、年画的起源与历史1.年画的起源2.年画的发展历程二、年画的题材与寓意1.常见年画题材2.年画的寓意三、年画的制作工艺1.木版年画制作工艺2.手绘年画制作工艺四、年画的当代价值1.年画的艺术价值2.年画的传承与创新五、年画在生活中的应用1.年画在节日庆典中的应用2.年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正文:年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世代中国人的生活记忆和美好愿景。
它起源于先秦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年画的题材丰富多样,寓意深刻,既有传统民间故事,也有寓意吉祥的图案。
制作工艺包括木版年画和手绘年画,其中木版年画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祈福攘灾”,当时的年画主要用于驱邪避害。
汉代以后,年画逐渐发展成为寓意吉祥、祝福美好的民间艺术。
到了明清时期,年画达到了鼎盛,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成为家家户户过年时必不可少的装饰品。
年画的题材多种多样,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山水花鸟等。
其中,寓意吉祥的年画最为常见,如福禄寿三星、财神、门神、灶神等,都是人们祈求来年好运的代表。
年画的寓意不仅体现在题材上,还表现在色彩、线条等方面,充满了浓厚的民间气息和地域特色。
年画的制作工艺分为木版年画和手绘年画。
木版年画是通过雕刻木版,印刷在纸张上的年画。
制作过程包括选材、刻版、印刷、装裱等步骤。
手绘年画则是画家直接在纸张上绘制而成,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无论是木版年画还是手绘年画,都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
在当代,年画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艺术上,还体现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年画逐渐从传统的祈福攘灾功能转向审美和装饰功能,成为现代家居和公共空间的装饰品。
同时,年画也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成为独具特色的礼品和纪念品。
年画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在节日庆典中,人们会挂上年画,寓意着祝福和喜庆。
在日常生活中,年画也被用于装饰家居、办公室等空间,增添温馨的氛围。
32张超萌的国宝年画,为您接福、纳财、送平安!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过年。
小年儿,是送灶王爷升天言事的日子。
而对“年味儿”的记忆,除了那甜的糖瓜和丰盛的团圆饭,就是最有仪式感的贴画年。
中国的画年,源于对神灵的崇拜,贴画年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驱邪、接福、纳财、保平安,是几乎所有中国人对于来年的祈盼!小年儿,就送大家32张国宝级、有着浓郁乡土特色的河北武强画年。
武强画年历史悠久,产生于宋末元初,明、清两代最为鼎盛,武强画年构图丰满,线刻粗犷,设色鲜亮,装饰夸张,节俗特色浓厚,是民间画年中的佼佼者。
这32幅武强画年作品,有的收藏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有的是凝聚民间艺术家毕生心血的艺术佳作,难得一见,更值得收藏!有画年的地方,才有浓浓的年味儿,才有绵绵的童年回忆,才有一整年满满的福气!来,一起接福吧!天神降福篇灶君· 一家之主◎灶君夫妇水印套色纵30厘米*横23厘米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刻板时间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小年,就先请出来灶王夫妇吧!武强画年很突出灶王夫妇的头部,很像一张萌萌哒的自拍照!灶王在天上虽是小神,在凡间又被供奉在灶台之上,但县官不如现管呀,他可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之主”,所以灶王夫妇相当有范儿!画年上,灶君的神案前,设着一个大大的聚宝盆,还有隶吏仙童6人,很是气派!中国古代就祭祀灶神。
魏晋以后,灶神有了姓名。
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博颊”。
天地三界· 十方真宰◎天地全神水印套色纵38.5厘米*横25厘米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三层排列,此为天地全神的一种。
在北方农村,天地全神是过年时常常供奉的。
记忆中,每年过年,奶奶都会把天地全神供奉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贡案最大,贡品也最为丰盛。
大家都见过天地全神的画年,但是天地全神都是谁呢?估计知晓的人就很少了!这幅四层排列的天地全神,是武强画年中更为常见的,画面下方清楚的写有“天地三界十方真宰”!小时候不懂这句话,现在看来顿觉民间文化的包容并蓄。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分类及具体内容一、民间文学(一)口头神话:天地开辟神话、宇宙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神话、自然变化神话、图腾神话、族源神话、文化起源神话、英雄神话(二)民间传说1、人物传说:英雄传说、帝王传说、名人传说、文人传说、艺人传说、历史人物传说、宗教人物传说、仙道传说、英烈传说、革命先烈传说2、风物传说:史事传说、山川传说、名物传说、风俗传说、特产传说、工艺传说3、动植物传说:动物传说、植物传说(三)民间故事l、幻想故事:天女下凡故事、神奇故事、宝物魔法故事、变形故事2、动物故事:野兽故事、家畜故事、飞禽故事、水生动物故事、人与动物故事3、鬼狐精怪故事:鬼故事、狐故事、精怪故事4、生活故事:长工地主故事、工匠斗智故事、爱情婚姻故事、巧女故事、笨人故事、学艺故事、持家故事、处世故事、公益义行故事、民与官的故事5、机智人物故事:民间智者故事、机智文人故事、游侠智者故事、聪慧少年故事6、民间笑话7、民间寓言(四)民间歌谣1、劳动歌:田歌、牧歌、渔歌、猎歌、采茶歌、伐木歌、船工号子、矿工歌、夯歌、搬运歌、工匠歌2、时政歌:颂歌、讽刺歌、革命斗争歌3、仪式歌:婚嫁歌、生育歌、祝寿歌、丧葬歌、建房歌、造船歌、祭典歌、盛宴歌、诀术歌4、情歌:诂问歌、相思歌、相爱歌、热恋歌、情物歌、送别歌、思别歌、情变歌、抗婚歌5、生活歌:世态歌、家庭歌、劝世歌、常识歌、叹世歌6、风物歌:节令歌、风俗歌、风情歌、物产歌7、传说故事歌:传说歌、故事歌8、儿歌童谣:摇篮歌、事物歌、情趣歌、游戏歌、绕口令歌、谜语歌、盘歌(五)史诗创世史诗、英雄史诗(六)长诗抒情长诗、叙事长诗(七)谚语事理谚、修养谚、社交谚、时政谚、生活谚、风土谚、自然谚、农林谚、工商谚、文教谚(八)谜语二、民间美术(一)民间绘画l、年画:木版年画、手绘年画、半印半绘年画2、民间木版年画:版印窗花、彩印窗画、灯画、风马旗、版印挂笺、佛尘纸、木版神像、纸马、纸钱、牛印、纸牌、叶子、版印玩具、版印绣稿、版印扇面、酒牌、历画3、民间工艺画:堆绢画、布贴画、铁画、烙画、布画、软木画、羽毛画、通草画、闺绣画、油漆画、角骨雕画、印花画、竹帘画、蛋画、花鸟字、织画、唐卡、堆绣(二)民间剪纸镂刻1、民间剪纸:剪纸、刻纸、镞花、铰花、剪字、纸幡、单色剪纸、分色剪纸、拼色剪纸、衬色剪纸、点色剪纸、勾绘剪纸、窗花、墙花、团花、角花、顶棚花、门笺、挂笺、喜笺、烛台花、帽蜡、衣袖花、花幡、鞋花2、皮影:灯影戏、驴皮戏、羊皮戏、纸影戏、牛窑戏3、民间镂刻:剪革、镂金、贴绫、雕花饯、剪极花(三)民间印染织绣民间丝织:染织、丝织、锦、缎、绸、绢、绫、罗、纱(四)民间棉毛葛麻织1、棉纺:飞花布、花布、斑布、云布、提花布、色织布2、织锦:诸葛锦、武侯锦、绒锦、洞锦、瑶锦、苗锦、傣锦、土家锦3、毡毯:氆氇、地毯、花毡、葛布、麻布(五)民间印染1、染缬:蜡染、夹缬、绞缬、蜀缬、印花漏版、扎染、瑶斑布2、印花布:蓝印花布、浇花布、药斑布、彩印花布、木模印花布、木版擦印、蓝白印染花布(六)民间刺绣挑花1、民间刺绣:针绣、扎花、闺绣、龙绣、画绣、乱针绣、彩锦绣、双面绣、锁绣2、民间挑花:挑花、挑织、花边、抽纱、抽丝、涤子、络子、织花带(七)民间雕塑l、石雕:石人、石马,石狮、拴马桩、石羊虎、镇庄兽、石猴、石敢当、石碑、石砚雕、石印纽、石旗杆、石麒麟、石辟邪2、砖雕:屋脊鸟兽、土陶、地砖、画像砖雕、骑马武士砖雕、戏曲人物砖雕、装饰砖雕、门楼砖雕3、玉雕:玉观音、玉器、夜光杯4、术雕:木雕、椰雕、桦皮工艺、葫芦器、核雕、食模、果盒5、牙雕6、骨雕7、角雕8、微雕9、捏塑:泥塑、彩塑、面塑、灰塑、堆塑、油塑、糖人、糖画、纸塑、绸塑10、模印:月饼模、果模、墨模、陶模、泥模、孩模、扑满(八)民间陶瓷1、陶器:彩陶、墨陶、彩绘陶、白陶、釉陶、砂器、印纹陶、红陶、灰陶、土陶2、瓷器:青瓷、青白瓷、白瓷、琉璃、料器、鼻烟壶、料扣(九)民居四台院、干阑、船屋、碉房各地各民族民居(十)民间建筑鼓楼、寺观庙堂、亭台楼树、牌楼石坊、桥梁碑塔、戏台园林三、民间音乐民歌、民调、民间器乐等四、民间舞蹈民间歌舞、民间乐舞、生活习俗舞蹈、岁时节令舞蹈、人生礼仪舞蹈、宗教信仰舞蹈、生产习俗舞蹈、民间高跷、旱船、龙灯、舞狮、舞龙、棍会等五、戏曲民间小戏、地方戏、傩戏、木偶戏、皮影戏、汉族民间小戏、少数民族戏曲、傩戏、皮影戏、木偶戏、傀儡戏等六、曲艺民间说书、民间弹唱、民间曲艺、鼓曲、弹词、遭情、莲花落、评书、评话、相声、宝卷、子弟书、少数民族曲艺等七、民间杂技杂技、魔术、马戏、乔妆戏、滑稽等八、民间手工技艺(一)民间髹漆工艺漆艺、漆饰、油饰、金漆、脱胎漆艺、油泥塑、雕漆、金漆镶嵌、骨嵌、推光漆器、漆沙砚、彩绘漆器布胎漆器、纸胎漆器、皮胎漆器、嵌银丝漆器(二)民间扎彩1、风筝:伞翼风筝、串类风筝、软拍子风筝、软片风筝、硬拍子风筝、软翅风筝、硬翅风筝、立体风筝2、灯彩:龙灯、影灯、灯轮、灯树、藕丝灯、盒子灯、伞灯、剔墨纱灯、走马灯、阴灯、萝卜灯、谷壳灯、花灯3、纸扎:冥器、纸轿、纸龙、华盖、搭彩、彩结4、广告幌子:酒帘、惊闺、酒旗、铁鞋幌、欢门(三)民间生产生活器具l、生产工具:采集工具、容器及加工器具、狩猎工具及加工器具、渔业工具及加工器具、农业工具及加工器具2、交通工具:背负工具、舟桥担运具、车辆及鞍饰3、生活器具:锅碗瓢盆、筷勺筐篓、袋桶柜架、烟袋、小刀、汤婆子、接水盆(四)民间金属工艺铜镜、铜器具、景泰蓝、长命锁、搪瓷、接水笳、烟袋小刀、珐琅器、锡壶、汤婆子(五)民间家具1、家具:红木家具、硬木家具、朱漆家具、腊杆家具、骨嵌家具、百宝嵌家具、红木小件、藤制家具、桦木家具、竹制家具、漆艺家具2、器具:竹编,竹刻、皮雕,竹器、藤编、草编、葵制品(六)民间服饰l、服装:各民族男女老幼四季服饰、各民族男女老幼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服饰、盛装、节日装、特殊职业人员服装、游艺表演服饰2、冠履佩饰:男女老幼冠帽、男女老幼四季鞋袜、头饰首饰发饰、颈饰、臂饰、腰饰、脚饰、荷包、布袋、挎包(七)民间面具脸谱、面具(八)民间木偶提线木偶、线戏、大杖头木偶、中杖头木偶、小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杖木偶、掌中戏(九)民间玩具陶瓷玩具、蔬果玩具、草编动物、木玩具、空竹、响轮、虎枕、不倒翁、泥玩具、鬃人、纸玩具、陀螺、竹玩具、泥哨、万花筒、七巧板、土偶、鼓玩具(十)民间乐器管乐器、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九、生产商贸习俗l、农业民俗:农具制造民俗、农事生产管理民俗、农耕礼仪、农耕节气民俗、农作技法民俗2、狩猎民俗:狩猎组织民俗、狩猎技术、器械民俗、狩猎规约、猎物处置民俗3、畜牧民俗:游牧民俗4、渔业民俗:捕捞民俗、渔业作业民俗5、矿业民俗:五金采矿民俗、采石挖煤民俗6、林业民俗:采伐民俗、搬运民俗、护林民俗7、采集民俗:采山野菜野果民俗、采中草药民俗8、工匠民俗:工匠业民俗、技艺传承民俗9、贸易民俗:集市民俗、行商贩卖民俗、坐商店铺民俗、水陆商旅民俗、叫卖吆喝、幌子招牌、老字号及其影响、民间消费习俗10、信贷民俗:钱庄行业民俗、典当行业民俗、民间借贷习俗十、消费习俗l、服饰民俗:衣着类别民俗、修饰装束民俗、服饰礼仪民俗2、饮食民俗:日常食制民俗、节日祭日食俗、调制烹饪食俗、特色风味食俗3、居住民俗:房屋建造民俗、宅院格局与居住民俗、室内陈设民俗4、交通民俗:道路桥梁民俗、运载工具民俗、驿站码头民俗、旅店货栈民俗十一、人生礼俗1、生育民俗:诞生礼俗、养育民俗、教育民俗、成年礼仪、人生礼俗2、婚嫁民俗:恋爱民俗、定婚民俗、媒妁民俗、婚姻俗制、结婚礼仪3、敬老民俗:祝寿民俗、尊老民俗、养老民俗4、丧葬民俗:报丧民俗、祭奠民俗、出殡民俗、服丧民俗5、家庭民俗:长幼尊卑民俗、家庭起居民俗6、家族民俗:家族亲族民俗、宗族群体民俗、亲属称谓、亲邻关系民俗7、两性民俗:性别民俗、孤寡民俗、两性交往民俗、性教育民俗8、社团民俗:同业行会民俗、结义结社民俗9、乡规民约民俗:社交礼俗、村寨组织俗制、村民协力俗制、习惯法规十二、岁时节令1、岁时民俗:生产时令民俗、生活时令民俗2、节庆民俗:春节过年民俗、四季节日、村落庆典、家族典礼、家庭与个人喜庆十三、民间信仰l、图腾禁忌:图腾民俗、占卜民俗、巫俗、禁忌民俗2、民间宗教:巫术巫师巫教、民间神俗、民间宗教、民间鬼狐、民间迷信3、神灵崇拜:灵魂崇拜、祖先崇拜、儒道佛崇拜、民间庙会、其他宗教十四、民间知识1、生态民俗:气象生态民俗、山川生态民俗、动物生态民俗、植物生态民俗2、民间科技:天文历法、气象谚语、生产经验、技艺技术发明、民间算术、民间测试、民间制造3、民间医药:民间医疗习俗、民间用药习俗、民间清洁习俗、民间验方十五、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民间游戏、民间角力摔跤、民间棋艺、斗牛、赛马、叨羊等。
2018·09一、夹江年画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夹江年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与绵竹年画、梁平年画并称为“四川三大年画”。
主要分布于夹江县马村一带,始于明代后期,距今有近500年的历史。
夹江年画在清代发展到繁盛的顶峰,不仅在川渝两地出名,还远销东南亚。
由于历史的原因,夹江年画一度濒临消亡。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相关文化部门展开了一系列抢救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08年夹江年画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乐山市当时仅有的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夹江年画木板年画和手绘年画有两种制作形式,以木板年画为主。
木板年画是采用木版水印套色印刷。
色板由技艺精湛的师傅手工雕刻,一色一版,多次套印,有些作品的色版多达八块,因此,夹江年画的色彩非常丰富。
夹江年画所用的颜料是沿用古法就地取材研制而成,以植物、矿物为原料,色彩和谐悦目,特别是黄丹色不怕风雨日晒,久不褪色,因此夹江年画也被称为黄丹年画。
为保证良好的着色效果,夹江年画的用纸是来自于夹江县的另外一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夹江竹纸。
还需要在竹纸表面刷上夹江特有的白土浆制作成胚纸,才能保证颜色的纯正典雅。
夹江年画在创作中,借鉴传统绘画的色彩与造型,用色优雅,线条粗犷,给人以古朴厚重之感。
夹江年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主要有生肖图案、民俗风情、民间故事、戏曲神话等,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深受人们喜爱。
夹江年画的代表作品有表现勇敢追求爱情的《陈姑赶潘》,巾帼不让须眉的《秦良玉》,体现吉祥文化的《元亨利贞》《鲤鱼跳龙门》,在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
夹江木版年画从胚纸制作到颜料的研制,从刻版到印刷,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严谨的工匠精神,有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文化特征,在全国众多的年画中别具一格,受到冯骥才等民艺专家的赞赏。
夹江年画绘制在夹江竹纸上,每一幅年画都同时展现了两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珍贵的历史价值,一直作为乐山市在各级展会上的文化元素和文化标签。
2020年第一期(第四卷) 创意与创新 No.1 2020 (Vol.4)59传统木版年画元素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以手绘插画《新年味儿》为例左辰辉(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四川 南充637002)摘要:木版年画作为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有着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而它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可能只是年味的一种代表,或是驱邪祈福的象征,但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是任何现代“快餐文化”所无法替代的,它更多的是展现了中国的民间艺术和民间的社会生活。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着改变,现代社会的各类“快餐文化”通过网络载体进行传播的同时,也开始日益改变我们的生活,而对于传统民俗艺术而言,传统文化的传播手段与表现形式则表现得较为单一,很难满足现代人们的文化精神需求。
在当今设计引领市场的背景下,插画设计极具年轻化的特点,很容易让人所接受,其开发前景极为广阔,如将其与传统木版年画元素进行结合,定能产生不一样的火花,让人们在欣赏插画设计的同时了解传统民俗文化。
本文将通过个人插画《新年味儿》,对传统木版年画元素与现代设计的有机结合发表自己的一些见解,研究如何将两者结合的同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关键词: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插画设计;文化传承; DOI: 10.12184/wspcyycx2WSP2516-415523.20200401一、传统民俗文化的现状放眼当今社会,中国承载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毋庸置疑是一个历史文化古都,当之无愧的文化强国,在源远的历史长河中,衍生出了各类传统民俗文化形式,正所谓艺术源自于生活,升华于生活。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同时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快餐文化”与网络伴生而存,其通过网络作为载体起到了飞速传播的作用,因为“快餐文化”的大众化,即时性,从而普遍被人们所接受,但缺点就是没有什么深层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讲究的很多是信息传递的快与吸引人的强烈视觉冲击力。
编者按:“农民画”作为一个学院之外的艺术现象值得我们认真分析,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这种院墙之外的、公众的又是当下的民间艺术创作行为值得学院的研究者更加关注。
对于民间美术的研究,以往多侧重于研究历史的、成为化石的民间美术生态。
实际上,很多民间艺术是一种活生生的当下的东西,是整个艺术生态的一部分,一个成熟的艺术创作者应该对艺术生态有更完整的认识。
2015年10月,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师生一行五人对临朐手绘年画进行了艺术考察,近距离接触了这种民间艺术形态,此篇采访稿便是考察之后做的电话访谈。
整个临朐的文化氛围源远流长,临朐的年画具有农民生活化的创作状态。
视觉文化研究就是要研究这样一种当下的民间文艺,关注它怎样生存发展。
年画也就是传统的“门神画”,正式称为年画是在清光绪年间。
年画是民间祈福迎新表达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和憧憬的载体。
临朐手绘年画植根于人民生活的最底层,无论是形式还是题材内容都是从自己心愿和美化自己生活着想。
临朐年画源于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但又与之有区别,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构图饱满、造型夸张、色彩强烈、风格拙朴、内容喜庆、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时代感。
颜色运用以木版年画的常见五色(红、黄、蓝、绿、紫)为主,而又更加艳丽多变,画面效果强烈奔放,热闹喜庆。
画面整体人比景大,线条简练概括,有力度,每一笔都明确到位,多采用断续的、长短粗细相间的线条以表现质朴风格、乡土气息。
题材内容上,摆脱了封建迷信的陈旧题材,以特有的艺术语言,如实地反映了当代农村的风俗民情,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貌。
临朐手绘年画作为临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近些年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和保护,临朐县文化馆也成立了研习所培养了一批年画传承人,虽然手绘年画的创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这样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不失为一种鲜活的具有地域性的乡情村貌的艺术表现。
整个临朐县的文化氛围源远流长,有着创作所需的文化根基,加之临朐的年画具有一种当代性,不是一种彻底消亡之后被保存成为化石的民间艺术,他们的生活如画,他们更以生活入画。
山东高密扑灰年画发布时间:2021-03-28T07:10:12.788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2期作者:吴玉玲[导读] 扑灰年画,又称“民间写意画”,形成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了,是一种用扑灰起稿的手绘年画,是世界上最独特的画种,且仅高密独此一家。
高密扑灰年画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非常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朴实、粗犷、潇洒、豪放的美学特征和艺术趣味。
体现了高密的民俗文化及高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006年5月,扑灰年画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兰州大学 250000摘要:扑灰年画,又称“民间写意画”,形成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了,是一种用扑灰起稿的手绘年画,是世界上最独特的画种,且仅高密独此一家。
高密扑灰年画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非常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朴实、粗犷、潇洒、豪放的美学特征和艺术趣味。
体现了高密的民俗文化及高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006年5月,扑灰年画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关键词:扑灰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法;题材种类;传承发展;工艺流程一、山东高密扑灰年画地域特色1.高密扑灰年画概述高密市位于山东省潍坊市东部,素来有“凤凰城”的美誉,是龙山文化、海岱文化、齐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 “三宝”的扑灰年画、泥塑和剪纸,名闻遐迩。
扑灰年画的形成时间相传为明初,但至今仍然缺乏文献记载,《高密县志》“岁时民俗”中记载:“季冬之月……厥除夕,洒扫堂室,易门神、桃符,写春联,天行帖子……”说明这时扑灰年画已经成为寻常百姓新年习俗之一。
清代嘉庆年间,扑灰年画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即半印半画时期,到道光年间,扑灰年画的发展进入巅峰时期,名家辈出。
二、扑灰年画工艺流程中国年画制作工艺多为木板刻印,但高密扑灰年画的制作工艺独特之处就在于它不采用木板刻印的方式制作。
扑灰年画顾名思义,就是用柳条或豆秸烧成的炭条起稿勾画轮廓,随后用白纸覆盖印制,印出线稿,扑灰之名正因此而。
临朐手绘年画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艺术,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
临朐年画起源于潍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融合了临朐的民间布艺、雕塑石刻等绘画形式,逐渐有了新的发展,最后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
临朐年画的特点:构图饱满、造型夸张、色彩热烈、风格拙朴、内容喜庆、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画面中人大于景,可以把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节处理在一个画面上,表现手法极为自由。
临朐年画题材内容是很广的,有山水、花鸟还有人们生活中所追求的如“五谷丰登”“连年有余”,更多的是表现农民生活和生产的现实题材。
临朐年画已申请通过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发展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兴趣,也使更多的人投身到民间艺术中来。
但是像大多数传统手工艺、民间技术一样,我们的年画也面临着缺乏继承人的尴尬局面,为此需要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
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扩大其影响力,如制作年画广告牌、年画挂历、举办年画展览等;文化馆也多次组织年画培训,让更多的人了解它,认识它进而喜欢它。
我们学校也开设了年画社团,我们大家也都非常喜欢,希望你也加入到我们中间来,为传承民间艺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Hand-painted paintings in LinquThe New Year painting is a kind of folk art used to bless a new year. I t’s also an endemic painting genre in China.The New Year painting in Linqu originates from Yangjiabu woodcut in Weifang. The fusion of Linqu folk art form of painting, sculpture and stone 。
Later, it has a new development and forms its own artistic style.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nqu New Year paintings: full composition, shape exaggeration, warm colors, style simple, happy, content rich and full-bodied local flavor。
大班美术《年画》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美术教材第四章《民间艺术》中的《年画》。
详细内容包括年画的起源、种类、制作方法和艺术特点。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我国民间艺术,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年画的起源、种类、制作方法和艺术特点,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2. 学会运用年画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富有创意的年画作品。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年画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技巧。
重点:了解年画的起源、种类、制作方法和艺术特点,学会运用年画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年画图片、范画、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年画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年画的特征,激发他们对年画的兴趣。
2. 讲解(10分钟)(1)介绍年画的起源、种类、制作方法和艺术特点。
(2)讲解年画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技巧。
3. 实践(10分钟)(1)发放画纸、彩笔等材料,引导幼儿按照年画的特点进行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5分钟)(1)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评价。
(2)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5. 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年画的特征和创作方法,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创作。
六、板书设计1. 大大班美术《年画》2. 副民间艺术的魅力3. 内容:(1)年画的起源、种类、制作方法和艺术特点(2)年画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幅富有创意的年画作品。
2. 答案:(1)主题:春节(2)元素:人物、动物、植物、民间传说等(3)表现手法:线条、色彩、构图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展示与评价等环节,让幼儿了解了年画的起源、种类、制作方法和艺术特点,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